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最新自考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特训9(第二轮).
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点7 法的制定一、立法机关及其权限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个一元多层次的立法体制。
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等法律的规定,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及其立法权限如下: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法规制定权限3.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法规制定权限4.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法规制定权限知识点7 法的制定二、立法程序一般来讲,立法活动包括立法准备阶段、法的形成和确立阶段、法律的完善阶段。
在法的形成和确立阶段,立法程序主要包括提案、审议、表决和公布。
提出审议表决和通过公布知识点7 法的制定1.法案的提出法案的提出是指享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和人员依法定程序向立法机关提出有关立法的提议和建议的专门活动。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议案。
知识点7 法的制定2.法案的审议法案的审议是指立法机关对法律草案进行正式的审查和讨论的专门活动。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列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一审是听取提案人对法律草案的说明,进行初步审议;二审是在经过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委员们对法律草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后,围绕法律草案的重点、难点和分歧意见进行深入审议;三审是专门委员会根据委员们的审议意见,在对法律草案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再作审议,如果意见不大,则交付表决。
知识点7 法的制定3.法案的表决和通过法案的表决是指有权的机关和人员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法案作出的最终裁决。
思修法律 第七章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一、法的概念与作用(一)法的概念1. 法的概念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注:一般说来,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
2. 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2)法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注:法的国家意志性,是法的核心特征。
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
除了“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外,法体现国家意志还表现在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法的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
(二)法的作用根据法所体现的意志,法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1.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为:组织社会生产、交换和分配;维护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秩序;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2.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
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的行为。
指引作用又可以分为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
(2)评价作用。
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3)预测作用。
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例如,《合同法》中规定了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4)教育作用。
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5)制裁作用。
法律有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处罚的功能。
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果的行为准则。
(一)法律规范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分为规范、原则、概念和技术,而法律规范是法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社会主义 法治观念
要求人们所形成的法治观念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的需要,能够适应其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需要。
改变中国法治进程的孙志刚案件
• 孙志刚,男,27岁,湖北武汉人,2001年在武汉科技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结业。2003年2月24日受聘于广州达奇服装有 限公司。3月17日晚10时许,孙外出上网,途遇天河区黄村 街派出所民警检查身份证,因未带身份证,被作为“三无人 员”带回派出所。孙的同学成先生闻讯后赶到派出所并出示 孙的身份证,当时警官仍拒绝放孙。3月18日,孙被作为 “三无人员”送往收容遣送站。当晚,孙因“身体不适”被 转往广州市收容人员救护站。
•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 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 法》、《知识产权法》等
•商法:《公司法》、《保险法》、《票据 法》、《海商法》、《证券法》等
经济法——宏观干预经济的法律
•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 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 律 :《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 法》、《产品质量法》等;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 :《预 算法》、《会计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个人所得税法》、《价格法》等。
3. 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人治一般是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主张因 人而异,对人的行为作具体指引,推崇个人权 威。 法治一般同民主政治相联系,强调统治者通过 法律来治理,提倡一般性规则的作用,树立法 律的权威。
(二)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科学涵义: (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 社会事务; (3)依法治国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 (4)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 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5)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治理国家,确保依法 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行政法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
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 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 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 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 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 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 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比如由于普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因此 就出现了一批专门帮农民工讨要工资的农民 “讨薪专家”,他们请不起律师,也得不到法 律援助,就这样他们自己被迫成为“律师”。 在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里,一个专家固然可以 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个白痴的权利也同样可以 受到法律的正当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不应该受到侵害。而在当 前的社会现实当中,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社会把农民逼成“专家”,这是不是法律的悲 哀呢?
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第三节 法律运行
案例:这个农民竟然是被迫成为专家的
“一个小小的手术后,左腿骨折的妻子面临截肢, 但两次医疗事故鉴定均称‘不构成医疗事故’。2009 年9月7日,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终于下达了对此案的 判决书:‘忠县中医院在对王朝珍的诊治过程中存在 着医疗过失……由中医院赔偿王朝珍69,845.99元’, 看着这张等了8年的判决书,周泽桂和妻子王朝珍禁 不住抱头痛哭。” 这是《重庆晚报》近日刊登的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说, 为了这场官司,周泽桂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够格的“专 家”。
经济法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
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要问 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济法现象在世界各国大 量出现,经济法概念问题也成为经济法学界争执最 多的问题。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 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概念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首 要问题,也是经济法立法,司法等活动的基础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经济法现象在世界各国 大量出现,经济法概念问题也成为经济法学界争执 最多的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7章
四、权利与义务观念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1、结构上:相关
2、总量上:等值
3、功能上:互补
我不同意你所说的,但我誓死 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泰戈尔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一)传统国家安全观与非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区别
两次德刑之辩: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之争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 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 且格。” 秦灭亡之后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法家的法治不等于现在的法治。有法治而无 法制。
柏拉图:
“如果有人根据理性和神的恩惠的阳 光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就用不着 法律来支配自己……但是,现在找不 到这样的人,即使有也非常少;因此, 必须作出第二种最佳的选择,这就是 法律和秩序。”
思考:刘海洋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2002年2月24日,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 依法对刘海洋实施了刑事拘留。2002年3 月26日,公安司法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规 定,对刘海洋实施取保候审。
审判结果
2003年4月21日,备受关注的“刘海洋 硫酸泼熊案”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开庭宣判,法庭判决被告人刘海洋犯故 意毁坏财物罪,免予刑事处罚。
重点难点
重点 (1)大学生应怎样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难点 (1)如何正确认识知法、守法与维权的关系? (2)如何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3)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义务的性质与关系?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将其变成嘲讽的对象,相机 诬蔑他们,使之成为社会的弃儿。 我们要把精神之根挖掘出来,腐 蚀并摧毁精神道德基础。我们将 这样一代又一代地动摇他们的根 基。对人的争夺将从儿童、青少 年做起,重点放在青年身上,我 们将分化、腐蚀他们、使之蜕化。 把他们变成厚颜无耻的人、鄙俗 的人,变成世界主义者。” ——《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法律
h
1
法律是什么? 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关系?
一个由四人组成的探险小组正在一个山洞里考察,洞口突然崩塌,还 好,探险小组可以用手机和外面联系-----求援队、地质专家和生理专家马上 赶来,经过测量和研究,地质专家告诉被困在洞内的探险人员,打开洞口 需要十天的时间,探险人员问外面的生理专家,说他们没有带任何食物, 能够活多少天,生物学家,最多七天,洞里的人又问,如果杀死其中的一 个人,其他三个人吃死者的肉,能够活到洞口被打开吗?生物学家极不情 愿地说是。这以后,洞里的人就再也没有和外面联系了。第十天,洞口被 打开了,有三个人还活着,原来,这四个在洞内进行了抓阄,三个幸运者 将抽到死人签的人杀死并把他的肉给吃了。这三个人身体恢复后,被送到 了法庭上,几个不同派别的法官展开激烈的争论。信奉实证法学的法官认 为,法律应严格遵循条文,不应有特例,只要是故意杀人,就应该问罪; 信奉自然法学的法官则认为,探险人员被因在山洞里,与外界隔绝,不应 再适用人类社会的法律,而应根据自然界物竞天则、适者生存的法则,也 就是他们吃掉同伴和我们平时吃其他的动物一样,不应该问罪。而信奉社 会法学的人则认为,这个案子应该听听社会民众的意见,不妨搞一个民意 调查,看看大多数人的意见怎么样?
社会法学强调法律的社会效果、社会作用、社会利益和社 会目的。其哲学观点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唯心主义,也有客 观唯心主义,以及与上述两种哲学相关的实用主义。
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真正揭示了法的本质。下面我们 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h
4
法的本质和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具有国家强制性。创制包括制定和认可。
h
2
法律是什么? 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关系?
专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 要求2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201104简答) (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已任 (2)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4)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第四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 点 第四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道德的起源及其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1)道德的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2)道德的起源于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3)道德的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感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自然起源 论”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 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2)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的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必然反映 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201104多选) (1)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3)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第三节 确立和实践科学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项: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七)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 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一方面,国家安全 是个人安全的前提。另一方面,国家安全有 赖于每个公民的自觉维护。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 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 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 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 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与核心。 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三)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 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两个部分。 一般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 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法规,如《公务员法》、 《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 特别行政法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 的法律法规,包括国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 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学技术、文 化、体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 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对立统一 的。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 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同时,法律权利 和法律义务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总量上的等值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是 等值的。首先,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 总量是相等的。其次,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 和法律义务互相包含。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各有其独特 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一、法的概念、特征与本质(一)法的概念: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体系。
一般来说,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
(二)法的特征与本质:1、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别统治者的意志,或统治者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
2、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律规范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3、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
历年真题19: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许多种类,其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范是()。
A.道德规范B.宗教规范C.法律规范D.纪律规范答案:C解析:法律规范的概念二、领会法的作用(一)社会作用:是法所具有的维护有利于并适合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1、维护阶级统治方面:法通过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来维护统治秩序。
统治阶级可以通过规定一些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条款,以缓和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对于统治阶级内部的违法犯罪即危害统治秩序的行为,也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2、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一方面满足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共利益。
(二)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
个别指引和规范指引。
2、评价作用。
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价、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
3、预测作用。
法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5次精讲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1.法的基本特征:第一,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第二,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第三,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3.法的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这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法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核心)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法、通讯法、科学技术法、医疗卫生法)的作用。
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假定是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这一规则的前提条件或情况的部分;处理是法律规范中具体规定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等内容的部分,实际上也就是行为模式,它是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
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对于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规定,也就是法律后果。
5.法律规范的种类:(1)授权性规范。
它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2)义务性规范。
它是规定人们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者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义务性规范主要为人们设定义务,包括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3)复合性规范。
它是指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相互重合的法律规范。
它既授予人们权利,同时也设定义务。
6.法律关系的特征。
(1)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3)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4)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7.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客体: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内容: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8.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
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依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事实。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七章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课程导入
关于法律你知道多少?
灋
一望无际平静的大海
第一部分 三点水
第二部分 “廌”
第三部分 去
独角兽
意为“平,无 凹凸”之意, 引申为“公平”
“廌”神话传说中的 一种独角神兽,据说, 它能辨别曲直,在审 理案件时,它能用去 触理曲的人,是古 代的人们用来判断、 明辨是非曲直的一 种工具。
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法律的社会作用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社会建设
对外方面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什
么 是 法 律 体 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
(二)行政法 法律部门 (三)民商法 法律部门 (四)经济法 法律部门
(五)社会法 法律部门
(二)刑法 法律部门 (二)诉讼与 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部门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行政法法律部门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 系,对行政活动过程,特别是行政权力运 行过程,加以规范,监督与救济的法律规 范和法律原则的总称。 可分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三)民商法法律部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 法治国相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是一
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个统一整体,不可分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共同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国 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
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 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现,是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 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 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陈寒宸| 第七章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 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 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 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 养成心中有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
道路问题关系全局、决定成败。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理论)
没有科学的法治理论就不可能取得法治中国建设的成 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离不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 论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将普 遍性的法治原理同中国具体的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成 果,深刻揭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 和发展规律
【精华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讲稿-第七章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精神一、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和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二、教学内容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制定、执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及其关系。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4、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三、教学重点1、法律的内涵及本质特征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四、教学难点1、道德与法律的关系2、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五、教学设计1.课程导入(运用故事和设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程教学活动): 人们常说,法律是空气、水,或者是面包,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东西。
法律本来是生活本质的呈现,直接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为证明这一说法,请听一则所罗门的故事。
据希伯莱传说,神赐给所罗门王极大的智慧,“如同海沙不可测量”。
天下列王都差人听他的智语。
《圣经•列王纪上》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日,两妓女争夺孩子,久执不下。
所罗门王令人将孩子一劈为二,各与半,一女愿劈,一女不愿,宁送子与彼。
王遂判子归后者。
而相同的智慧故事也在中国上演。
在《管锥编》中,钱钟书先生举了很多相同的例子,如《风俗通义》中的黄霸判子案、《魏书•李崇传》中断子案、《灰栏记》第四折中的包拯断子案等等。
裁判者与所罗门王使用的技巧完全相同。
在故事中,所罗门王判案依据什么呢?(用2分钟,先让学生们自己相互交流和讨论,然后老师再深入引导。
)[教师总结] 所罗门王依据的是一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生母一般比其他人对孩子有更深厚的感情,舍不得让孩子被劈而死。
这种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是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可以超越时空岁月,为后世人们所用。
所以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伴随我们从摇篮走向坟墓。
从出生时起我们就穿上法律的外衣,直到临近死亡脱下法律的外衣并通过遗嘱加以处置,法律伴随我们人生的始终。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七章法
违法行为的否定和制裁
法律的实 施
合法行为的肯定和保护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落下病根无钱医治,见义勇为英雄三告被救少女
杨永,男,江苏常州人,199912月9日下午3时许,路经常 州兰陵木器厂附近,见一女孩在水中挣扎,跳入水中,将之 救起。等杨永上岸后,女孩已走。女孩系常州物资学校的学 生黄某,当日被一红色助力车撞入河中。杨永回家后发烧, 后经诊断为痹症、关节炎等。杨永四处求医同时,女孩家人 通过电台找到了杨永,并以礼物致谢,留下联系方式。可杨 永病情加重,不仅无力治病,甚至连生计都成问题。他来到 女孩家,希望告之肇事者承担责任,黄母却表示,他们已和 肇事者达成协议,不想再纠缠此事。杨永屡次上门,黄母躲 避或驱赶,双关关系恶化。杨永心凉了,遂决定通过法律途 径讨个说法。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律是 统治阶 级意志 的体现
法律所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阶级意 志,即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而不是个 别统治者的意志,也不是统治者个人意
志的简单相加。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 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因为统治阶 级的意志还体现在国家政策、统治阶级 的道德、最高统治者的言论等形式之中。
❖ 2004年12月1日,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实施。该法新增了 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病原携 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
❖ 2005年1月20日,《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实 施,提出“各种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携带者,经 检查排除肝炎的合格。”这就在政策层面解决了社会上对乙 肝问题的争论。
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西方的“法”(正义)
正义女神一手提着天平, 用它衡量法,另一手握着 剑,用它维护法。剑如果 不带着天平,就是赤裸裸 的暴力;天平如果不带着 剑,就意味着软弱无力。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 在正义女神持剑的力量和 掌秤的技巧并驾齐驱的时 候,一种完满的法治状态 才能占统治地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圣才出品】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7.1 复习笔记一、法学基本知识1.法的概念和作用(1)法的概念和特征①法的概念在我国,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②法的特征法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制定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规范;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范予以承认,赋予其法律效力。
b.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范。
法反映的是国家意志,但实质主要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统治阶级总是将自己的意志通过立法上升为国家意志。
c.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不同,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
国家强制性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特征。
(2)法的作用①法的作用的分类法的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如一般作用和具体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实际作用和预期作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等。
②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a.从法的内容看,法具有规范作用;从法的本质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会作用。
这两种作用之间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即法可以通过其规范作用而实现其社会作用。
b.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作用,主要包括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
第一,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能够为人们提供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指引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
第二,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第三,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第四,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7章 学好法学基础理论
• ⑤强制作用。指法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国家机器来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 的作用。
2、社会作用: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 的社会作用包括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三、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在人们之间形成的以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为内容的 社会关系。 • 法律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 ①法律关系是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关系。 • ②法律关系是法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 ③法律关系是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 ④法律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 有者和法律义务的承 担者,包括个人和组织。 • 社会主体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格,即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权利能力是
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能力或资格。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主体能够 通过自己的行为依法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 • 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以下三类: • 1、自然人。基于自然生理规律而出生的人称为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或无国籍人。 • 2、组织。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各企事业组织和各政党及团体。 • 3、国家。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是特殊的法律关系主体。国家作为法律关系主体通常发生在国 家以自己的名义参与法律关系的情况下。在国际公法关系或国内政治关系中国家可以作为法律 关系的主体。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第七章
第七章学好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问。
法学基本知识包括什么是法,法律本质是什么,法律规范的构成是怎样的以及法律如何运行等基本问题。
学习法学基本知识,有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法律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而逐渐丰富和完善的。
在现代,法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法的概念与作用自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便产生了国家,相应的产生了法。
什么是法?为什么需要法?这是我们学习法学基础理论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
法的概念集中反映法的本质和特征,而法的作用又同法的本质和特征紧密相关。
(一)法的概念一般来说,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
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不同,法律规范具有自己的特征。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规范体系。
可以将法的本质和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法不是个人意志的反映,也不是所有社会成员意志的反映,法所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统治阶级的意志通过国家意志表现出来。
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法的国家意志性,是法的核心特征。
国家制定或认可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制定’包括两层含义:国家专门机关制定的社会规范,即成文法,国家通过授权法院或法官以判决的方式创造的规则,即判例法,‘认可’是国家通过一定的程序将习惯上升为法律,即习惯法。
除了‘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外,法体现国家意志还表现在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统一性即在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总得法律体系,且该法律体系内各部分之间是统一的;权威性即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法是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之处在于它的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
当然,国家运用强制力保障法的实施,必须依法进行。
即在什么情况下,那些机关按照何种程序,如何制裁违法行为等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问 一、法的概念与作用 2、法的作用 法的作用是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根据法所体现的意志, 法的作用首先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另外,法也是特 殊的行为规范,对人们的意志和行为起到调节作用。法的作用可以分为社 会作用和规范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预测作用 教育作用 制裁作用
第七章 学好学基础知识
一、法学基本知识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三、法律运行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问 一、法的概念与作用 1、法的概念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 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规范体系 法的本质和特征 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3、我国法的渊源 宪法。是国家的基本法。 法律。广义和狭义的法律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 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实体法 宪法和其他和宪法相关的法律 行政法 经济法 民商法 刑法 2、程序法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3.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有三个要素组成:假定、处理和制裁 假定: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 处理:指法律规范中具体指明的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禁 止做什么等的行为模式。 制裁: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时应承担的法律后 果。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第三节 法律运行
1、法律制定 1.3法律文件的完善 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法律完善的问题。法律完善的形式,包 括法律解释、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 法律解释 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规范性文件的清理 法律汇编 法律编纂
第三节 法律运行
法律实施 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 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法律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 执行。 1、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法律 规范处理具体安检的活动 特点: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三、法律关系 2、法律关系的构成 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法律权利的享有者 和法律义务的承担者,包括个人和组织。(自然人、机构和组 织、国家)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物、行为和智力成果)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三、法律关系 3、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或者消灭等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和行为。 法律事实分为事件和行为。 法律事件是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 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 法律行为是指以当事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或者消灭的事实。
第三节 法律运行
法律运行是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 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遵守和法律监督。 1、法律制定 1.1立法机关及其权限 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立法权限 地方各级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权限 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所属机关的权限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二、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法律后 果的行为准则。 3.1法律规范及其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分为规范、原则、概念和技术,而法律 规范是法构成要素的主要部分。 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不同 法律规范与规范性文件的不同 法律规范与非规范性文件的区别
3.3 法律规范的种类 法律规范根据不同的标准有如下分类: 授权性规范 义务性规范 禁止性规范 行为限定程度和范围: 强行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
第一节 法学基本知识
三、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 务关系。 法律关系有以下特征: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法律关系体现意志关系 法律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 法律运行
法律运行是从法律的创制、实施到实现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 主要包括法律制定、法律实施、法律遵守和法律监督。 1、法律制定 1.2立法程序 人大立法程序 法律案的提出 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和通过 法律的公布
第三节 法律运行
1、法律制定 1.2立法程序 国务院立法程序 提出行政法规议案 审议行政法规草案 通过行政法规草案 发布行政法规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1、法的渊源的含义 法的渊源,也称法律渊源,主要是指法的效力和形式的来源。 在我国,对法的渊源的理解,一般指形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 2、我国法的渊源的特点 制定法是我国法的基本渊源。 特别行政区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 习惯在我国法的渊源中的意义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