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合集下载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历史过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渐引进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进、早期传播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详细的讨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引进主要是通过海外留学生的传播。

在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一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在欧洲、美国等地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回国后开始向国内传播这一新思想。

邹容、康有为等留学生是首批引进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

他们通过翻译、撰写文章等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传播到了国内,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之路。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通过文字传播。

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马克思主义主要通过书刊、报纸等印刷物的形式传播。

一些留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带回国内,或者自己翻译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作品,发表在各类刊物上,使广大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到这一新思想。

一些知识分子也通过自己的文章和著作,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介绍和解释,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受这一新思想。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还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变革。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变革的时期,国家政治动荡不安。

社会上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民众对传统秩序和思想体系的不满逐渐增加。

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深受一部分知识分子和被压迫阶层的欢迎。

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寻找改造社会的出路。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马克思主义的引进和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格局,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让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发现了一种新的改造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激励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改革。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

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具有革命性的思想观点,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和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么,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呢?这一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渊源、特定社会环境和个别人物的努力。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历史渊源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和欧洲的思想交流。

在当时,中国的社会正在经历着动荡的时期,传统的封建社会正在被西方的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所冲击。

这种时代的变革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思想解放的要求,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渴望探索新的社会理论和改革方案。

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也在不断扩大,其革命性的理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

这些因素促使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得到一定传播的基础。

二、特定社会环境除了历史渊源以外,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还得益于特定的社会环境。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民众的反抗情绪逐渐增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新的社会理论来解决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理论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给了中国知识分子很大的启发,他们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中国,试图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

从而使得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

三、个别人物的努力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历史渊源、特定社会环境和个别人物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复杂过程,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思想的源起和发展。

希望未来在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的努力,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思想传统和社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援引毛主席有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的一段话:“七十多年马克思主义走得那样慢,十月革命以后就走得这样快。

因为它走得这样快,所以一九一九年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就不同了,五四运动以后,很快就晓得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势力的口号。

”我个人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笼统的分为三个阶段:1进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2开始传播(1917年十月革命);3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前后)。

在第一个阶段,当时了解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除了一些出国留学生及一些开眼看世界的开明知识分子外,人数还很少。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提到过马克思,“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905年8月在东京创办同盟会后,鼓励激进革命青年朱执信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并发表在1906年初的《民报》第2号上,该文在记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时,第一次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并逐句翻译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十项要求,还作了解释。

另有文章称,在同盟会的重要人物中,马君武、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等人当时在日本发表的一些文章不仅是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学说的文献,也是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献。

这一时期,在出国留学生中,尤以留日及留法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重要影响。

早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大批留学生涌向日本。

在他们中许多有志之士想借鉴日本学习西方的经验来挽救衰败的旧中国,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在日本社会主义者的影响和帮助下,成长起来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大多数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都有在日本学习和生活的经历,都曾在日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如李大钊、陈独秀、李达、董必武、周恩来、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

可以说,日本是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渠道。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另一重要渠道是通过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这个时期及以后,赴法留学生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如周恩来、蔡和森、蔡畅、向警予、徐特立、陈毅、邓小平、李立三、王若飞等。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者:李博来源:《理论观察》2013年第01期[摘要]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器物阶段的学习;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学习;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层次的学习。

五四运动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中国革命[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1 — 0018 — 03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早期的器物学习到政治体制学习的过程,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掀起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又一个新层次——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但在先进的中国人一味地学习西方的时候,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认清了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则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本文通过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探讨先进的中国人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转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转变过程,并揭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帝国被动的进入了近代化进程,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甚至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于是,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办议会﹑兴民权﹑闹革命,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起的自强运动到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不再也没有能力执行“以夷制夷”的对外政策了,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味地鄙夷﹑抵制﹑不接受到逐渐的接近﹑了解﹑学习,这些思想意识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也逐渐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着,并指导着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着更为深刻的变化。

浅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这样一条消息,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似乎都不陌生。

所以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时,对于马克思主义究竟讲了些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又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充满了好奇。

在这里,我们仅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起传播的相关信息来做简要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们在透视这段早期传播史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将得到有益的启示。

1.马克思主义才能救近代的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从西方思想武器库中寻找救国的武器,掀起了一场旨在引进西方“技”、“器”的洋务运动,标举起“中体西用”的旗帜。

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不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器物文化之路走到了尽头。

于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救世的主导文化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先进的中国人痛切感到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是因为封建经济的破产和专制政治的腐败,其中政治制度是振兴中华的关键,于是他们从制度层面探索中国振兴之路。

这场旨在实现民主的政治运动,一开始就朝着两个方向前进:一:百日维新,这场以日本近代改良运动为榜样的爱国运动只有103天的生命,以悲剧落幕,表明中国君主立宪的道路走不通;二:辛亥革命,这场用暴力摧毁封建王权政治的革命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第一次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建立起具有现代政治意义的中华民国。

这本来是中国洗刷半个多世纪民族耻辱,振兴中华的最好时机,然而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天性软弱,袁世凯倒行逆施,走上了复辟帝制的不归之路。

随着袁世凯皇帝梦的破灭,中国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脆弱的西方式民主荡然无存。

救国之路何在先进的中国人在痛苦中反思,在救亡运动中重新定位社会价值观,于是掀起了旨在改造国民性的启蒙运动,“民主”与“科学”启蒙了一代政治文化精英,为五四爱国运动开辟了道路。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起 的戊 戌 变 法 和 辛 亥 革 命 。 一 向 以 “ 天 朝 上 国” 自居 的 中 国
人不再也没有能力执 行“ 以夷 制 夷 ” 的对外政策 了 , 中 国 人 对 西 方 的 态 度 也 发 生 了根 本 性 的变 化 .从 一 味 地 鄙 夷 、 抵
论、 主张. 但 这些 思 想 、 主 张 仅 仅 停 留在 理 智 认 识 的 水 平 , 尚
器 物 阶段 的 学 习 ; 以 戊 戌 变法 和 辛 亥革 命 为代 表 的 政 治 体 制 方 面的 学 习 ; 以五 四新 文 化 运 动 为 代表 的 思 想文 化 层 次 的 学 习 五 四 运动 则促 进 了马 克 思主 义在 中 国的传 播 。本 文 通 过 简要 介 绍 早 期 马 克 思 主 义在 中 国传 播 的 背 景 , 研 究早 期 马 克 思 主 义 在 中 国传 播 的特 点 , 来说 明 早 期 马 克 思 主 义在 中 国的 传 播 对 中国 革命 的 影 响 . [ 关键词] 早 期 马 克 思主 义 ; 中国 ; 中国 革 命 [ 中 图分 类号 ] K2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9— 2 2 3 4 ( 2 0 1 3 ) 0 1— 0 0 1 8— 0 3
马克思主组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义由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变成了磅礴的大潮传创办工人刊物开办工人学校领导工人成立工会进一在中国思想界澎湃激荡
2 0 1 3年 第 1期
理 论 观 察
The o r e t i c Ob s e r v a t i on

办《 青 年》 杂志 , 在《 敬告青年》 的发刊词 中 , 提 出“ 自主 的 而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20207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国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极端形式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调和矛盾,使那些原本热衷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也并不完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也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正值此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极大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世界上正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纷纷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开始民族解放道路。

国内,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各阶级爱国人士做了各种尝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是民众心中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为了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发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对旧文化进行批判,批判封建主义的糟粕文化,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思想。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后期阶段,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从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的爱国革命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途径(一)通过报刊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1899年,由当时的上海教会组织创办的刊物《万国公报》上刊登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文章《大同学》,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这是“马克思”的名字在中国的首次出现。

其中提到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引起学界关注,并由此开始对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

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在《新民丛报》中介绍了马克思的相关事迹和理论。

“五四”运动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研究和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在报纸杂志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文章。

其后,学者们开始从不同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各种文章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1、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答:一、马克思主义初步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是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的人。

1898年夏,李提摩太委托胡贻谷将英国人柯卡普撰写的《社会主义史》一书翻译成中文,题名《泰西民法志》,由上海广学会出版。

这是第一部系统讲述欧洲各种社会主义学说的著作,也是中国近代出版的书刊中最早提到马克思名字及其学说的著作。

1899年初在《万国公报》上由李提摩太节译、蔡尔康笔述的《大同学》中所提及的“马克思”、“恩格斯”,只不过是在介绍颉德的社会进化论时的“夹带”而已,显然是西学东渐潮流中的附属品,不带任何的“阶级属性”和功利目的的。

在我国,最早介绍社会主义并谈到马克思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学者梁启超。

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对马克思及其学说做了最早介绍与评论。

孙中山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做了一定宣传工作。

马君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历史,并列举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书单。

中国的无政府主义和中国社会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由张继、刘师培等人发起,在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社会主义讲习会。

二、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这让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看到了希望,使他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之中。

苏俄政府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的和平外交政策。

苏俄政府曾连续三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俄政府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在华特权,放弃庚子赔款,建议两国建立平等关系,并表示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苏俄政府的对华态度与列强对中国的欺凌、压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这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好感,使他们同情十月革命,在感情上倾向于马克思主义。

许多知识分子都认为俄国的国情与中国相似,中国革命应仿效俄国革命才能成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正因为其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成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曲折而又辉煌的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与传播19世纪末,随着列弗·托尔斯泰等著名外国作家的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知识分子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将其视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有力武器。

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推动。

一大批留学生开始前往欧美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斩钉截铁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金钥匙,并带回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革命潮流密不可分。

20世纪初,中国正面临着外国列强侵略、国家危机和社会动荡等多重危机。

这些危机促使中国知识分子积极研究和借鉴欧美的革命经验,其中不乏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们通过报刊、演讲和组织秘密团体等形式,向广大人民传达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不仅引导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也影响了中国革命的目标和手段。

无论是领导人之间的思想碰撞,还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和行动,马克思主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实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断调整并丰富其在中国的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合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道路。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摘要】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引入主要是通过翻译介绍和留学生带回等方式。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包括书籍出版、刊物发行、报纸宣传等。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则表现在一些知识分子积极研究并倡导,同时也受到一些保守势力的抵制和批判。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在于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与进步。

【关键词】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传播、引入、途径、影响、接受、意义1. 引言1.1 背景介绍19世纪末,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国家衰弱,人民疾苦。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戊戌变法失败,中国人民深受痛苦和屈辱。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寻找振兴中国的出路。

他们眼睁睁看着中国节节败退,深明改革必须以推翻旧有制度为前提。

这时,西方的现代思想传入中国,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彻底改变中国的命运。

他们开始寻找途径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希望能够唤醒中国人民的觉醒,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逐渐扩大,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正文2.1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引入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引入主要是通过西方学者的介绍和本土知识分子的翻译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日益密切,一些中国学者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康有为曾在日本留学期间接触到了一些西方社会主义思想,并开始将其介绍给中国。

他在《学艺小言》中提到了马克思主义,并强调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

梁启超也曾在留学期间研究过马克思主义,他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写成文章在中国进行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三个主要途径:传教士、留学生和书籍。

传教士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许多基督教传教士从欧洲和美国来到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

这些传教士中有些人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通过宗教传播的途径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播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群众。

传教士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宣讲、写作、教育等方式,影响了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使他们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

书籍是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印刷术的引入,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

这些著作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作品、列宁、斯大林等苏联马克思主义者的作品,以及其他欧美马克思主义者的作品。

这些书籍通过印刷、发行等途径流入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群众之手,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多种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

传教士、留学生和书籍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这些途径的传播方式各具特色,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了基础,并广泛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和群众,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作者:张鹏飞来源:《学理论·下》2019年第07期摘要: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开始传播,成为我国工人阶级进行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并指导我国人民历经种种磨砺,战胜重重困难,最后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我国得到传播,除了受国际环境的影响之外,还深受我国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影响,特别是海外的一些留学生,他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救亡图存的一个契机。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我国的,及其对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产生了何种影响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早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播;意义;价值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41-03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它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它自从进入我国以来,就成了我国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既是我国积极响应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号召的结果,又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

通过不断的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它不仅促进了我国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当时西方的许多国家先后进行了两次的工业革命,特别是欧洲国家,如英法等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国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这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日渐增强,逐渐向世界强国转变。

同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两大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暴露,工人运动频发,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不仅结合了众多学科的优秀成果,而且为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推进了无产阶级革命进程,成为指导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学说。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国家政治经济落后,民族矛盾尖锐。

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了帝国主义侵略和经济掠夺,使中国社会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转向对西方思想的探索,试图找到拯救中国的道路。

中国第一批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主要是留学日本的学生,他们从日本接触到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在日本,这些学生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他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带回中国,成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先驱者。

189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织——中国同盟会,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同盟会成员中有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所了解,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有所期待。

在中国同盟会的影响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将其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思想上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也激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兴趣。

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社会,推动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革命方向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又一个高潮。

早期传播的影响与局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存在一些局限。

受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中国当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阻力。

受中国自身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成熟。

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欧洲产生的一种具有革命性质的社会理论,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革命前途。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也被引入了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中,既受到了积极影响,也受到了消极影响,这一过程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进行接纳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中国现实社会变革需要的思想资源进行选取和应用的过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重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各种思潮也随之兴起。

这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纷纷走向国外,接触西方思想,其中也包括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海外留学生和华侨,他们在留学期间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将其带回国内传播。

这些留学生中有的成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倡导者和传播者。

1903年,陈独秀留学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回国后,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思想,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07年,他发表《导言》一文,首次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

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世纪初,中国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工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得到了一些社会活动家和知识分子的关注和倡导。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接受与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接受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和革命责任,唤起了广大工人群众的觉醒和反抗精神,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接受过程中,还产生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从20世纪初开始,马克思主义思想进入了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改革方向。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1 第一次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危机日益加深,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腐败使中国陷入无比困顿。

这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到了中国,带给了中国人民一种拯救命运的希望。

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中国学生留学日本、欧洲等地所带回的。

这些留学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将其带回国内,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早传播者。

1.2 第二次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传播是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首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2.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道路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着废墟无存、资源匮乏、人民贫困等重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的元素,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强劲的动力和可持续的发展。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改革和转型的实践,使得中国的经济体制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更加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中国始终坚守社会主义的方向,注重发挥国家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演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演进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演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源于19世纪德国,它深刻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革命的必然性,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演进,是一段历史,也是一段思想的艰辛探索,它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的介绍者是李大钊。

他于1919年从日本回国后,在北京和上海等地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研究。

李大钊所代表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被视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的第一代。

此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传播。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拥有近30名党员,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和知识分子,一些党员曾经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工人斗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根本理论。

在蒋介石政府期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民族统一战线和土地革命,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得到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传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推行计划经济、农村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的社会革命,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这时期的经济主体变为国家所有制,文化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得以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进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变革,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统建立了深厚的基础。

包括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内的许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公开承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基本思想和战略学说,从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中国的当前情况下,面临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形势和挑战。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逐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抓大放小”和“管理创新”,如此一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优先发展方向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和转变。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传播1. 引言1.1 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也受到了国际环境的影响。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已经在欧洲和俄国等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影响。

这种国际背景下,一些中国留学生和社会活动家开始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带回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的困境和现实问题,以及国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传播。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1.2 探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外国传教士和留学生的介绍。

在近代中国,随着对外开放的政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国留学生开始前往欧美国家学习,其中就有一部分留学生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他们将自己在海外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思想带回中国,向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尤其是一些进步的传教士因为对中国社会的不满,开始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革的思想。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翻译和出版。

一些翻译家将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翻译成中文,并通过书籍和报刊的形式在中国传播。

这些翻译作品使得中国知识界能够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从而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一些进步的出版社也开始出版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著作,为中国社会提供了思想的资源。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外国传教士和留学生的介绍以及翻译和出版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入中国社会。

这些途径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 正文2.1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最早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通过海外留学生和翻译家带回来的。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在海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将其引入中国,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一)马克思主义早期是怎样在中国传播的:1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传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早期文化观对中西文化采取辩证综合的思想方法非常突出,这对其日后提出并初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等2马克思主义早期如何传播: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一些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看到了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关注劳工的命运,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使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自身不可克服的种种矛盾,认识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侵略战争和工人阶级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劳苦大众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新曙光,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原理和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经过不断地求索、鉴别、扬弃和实践,他逐渐摆脱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影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

从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也认识到找到了马列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②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通过实践来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5月,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个月,《新青年》杂志第六卷第五号还专门开辟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专号”,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

以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首,顾孟余的《马克思学说》,黄凌霜的《马克思学说批评》,还有《马克思唯物史观》《马克思奋斗史》和《马克思传略》等几篇文章组成了这一期“马克思主义专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器物阶段的学习;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学习;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层次的学习。

五四运动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标签: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中国革命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早期的器物学习到政治体制学习的过程,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掀起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又一个新层次——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但在先进的中国人一味地学习西方的时候,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认清了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则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本文通过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探讨先进的中国人由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转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转变过程,并揭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两次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帝国被动的进入了近代化进程,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甚至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于是,从“师夷长技以自强”到办议会﹑兴民权﹑闹革命,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起的自强运动到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不再也没有能力执行“以夷制夷”的对外政策了,中国人对西方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味地鄙夷﹑抵制﹑不接受到逐渐的接近﹑了解﹑学习,这些思想意识和社会观念的变化也逐渐随着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着,并指导着近代中国社会发生着更为深刻的变化。

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几千年形成的社会观念、思想意识﹑民族心态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更新甚或丢掉。

而中国人学习西方也经历了逐步深入的过程,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对西方的器物阶段的学习及其成果,在甲午海战中被敌人的炮火轰得灰飞烟灭。

以戊戌变法为标志,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深化到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层次的学习了。

辛亥革命则更为彻底的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自有历史以来有皇帝的时代。

就在中国人欢欣鼓舞的时候,袁世凯的背叛和军阀割据的混乱埋葬了辛亥革命的光辉。

皇帝没有了,军阀来了;传统被推翻了,而新范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未来的中国该向何处去呢?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敬告青年》的发刊词中,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六项主张〔1〕,鼓吹“科学与人权”并重,这即是不久后提出的“赛先生”(科学)与“德先生”(民主)的先声。

这在中国数千年文化史上是划时代的。

如此激烈的否定传统、追求全盘西化,在近现代世界史上也是少见的。

新文化运动之前,以不断的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具有新的思想﹑观念﹑议论﹑主张,但这些思想﹑主张仅仅停留在理智认识的水平,尚远未构成某种真正的心态变化。

辛亥这一代的心态只是开始转换,传统还占压倒性优势;五四新文化这一代却勇敢地突破传统,正式实现着这一转换。

如果说,前者还只是黎明前的序幕,那么,新时代的黎明便正式揭幕了。

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

这场运动本质上是一场“社会——政治——思想”革命,目的是要赢得民族独立、个人解放,以及创造一种新文化,批判地和科学地重估民族遗产及有选择的接受外国文化。

这场运动的领导者认为,“思想基础”的彻底改变,是现代化和民族振兴的先决条件。

旧道德、旧习俗﹑旧文学﹑旧的社会关系,以及旧的经济和政治体制,都受到了贬抑性的攻击,以为新兴的体制开辟道路。

然而,新文化却姗姗来迟,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摧毁过去方面比创造未来方面更为有效。

〔2〕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但是,却为创造性采用外国观念和体制,以处理中国的局势,奠定了基础。

就在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貌似要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显露无疑,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对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则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并未根本改变。

中国该向何处去?中国的未来又在哪里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少数留学生知识分子便知道并介绍过马克思及其学说轮廓,但在中国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马克思主义是与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一起,被中国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欢迎、所接受、所传播、所信仰。

与俄国曾经过普列汉诺夫等人的多年介绍、翻译、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具有思想理论的准备阶段大不相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开始便是作为指导当前行动的直接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运用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天所展现的便是这种革命实践性格。

而且,较之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派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或者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由实践行动所提供的大量现实的经验和教训。

近现代救亡主题的急迫现实和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要求中国需要有一种理性的信仰来作为行动的指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十月革命的实践效果使这种潜在的要求变为现实。

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特点进行研究,对研究其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或许也将有所裨益。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在全世界无产阶级面前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第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4〕。

没有哪一种哲学或理论,能在现代世界史上留下如此深重的影响有如马克思主义,它在俄国和中国占据统治地位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决定和支配了十几亿人和好几代人的命运,并从而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历史进程〔5〕。

俄国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本文只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及其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一,20世纪早期,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俄国版”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学说本是来源于西方的一种理论学说,经过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注意力转向了俄国,他们在实践中逐渐地形成了“以俄为师”的朴素观念,试图以之为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改造中国社会。

1918年至1919年初,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介绍俄国十月社会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表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赞赏与支持。

1919年5月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可说是第一篇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长文,也标志着中国最早一批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理解。

李大钊也被誉为“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

这时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和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十月革命和列宁根据本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的变种,是“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或列宁主义。

第二,早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有着各方面丰富的内容,但真正极大地打动﹑影响﹑渗透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心灵和头脑中的,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特别是阶级斗争学说。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石。

但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刚才起步,无产阶级也非常薄弱,连进行宣传鼓动的厂矿企业都少得可怜,剩余价值学说的实用性质和实用范围都非常有限。

李大钊、陈独秀所接受的唯物史观与阶级斗争学说,又是与列宁坚决反对第二国际的议会道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这不但直接决定了他们对中国现实斗争道路的选择(不走社会民主党的和平道路,而走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暴力革命道路),而且也决定了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的唯物史观,总是与激烈的阶级斗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第三,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很强的革命实践性格。

马克思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以及这种理论满足国家的需要程度。

”〔6〕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两大主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刚一传到中国,即面临着中国现实革命斗争的迫切需要,便被作为指导当前革命斗争的直接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天所展现的便是这种革命实践性格。

十月革命之后,经过“五次大论战”,特别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强有力地思想武器与理论指导。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与阶级基础。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不是作为一种学理上的探究,而是出于救国救民的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在以后的中国革命斗争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而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并没有独立的形态,它刚一传入中国就不得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而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则把它作为中国革命的理论指南加以传播。

中国革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不同的阶段,所以,中国的革命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革命时期所发挥的理论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本文只研究早期即五四新文化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这样才更具体,也更有意义。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就一直面临着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这两大任务。

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一直在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流派中苦苦地寻觅着各种救国道路。

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界异常活跃,西方世界的各种思潮纷纷传到中国。

马克思主义由社会主义思潮中的一支涓涓细流,变成了磅礴的大潮,在中国思想界澎湃激荡。

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内的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伴随着与各种错误思想的论争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们将马克思主义视为“洪水猛兽”,百般加以阻挠和压制。

十月革命之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在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人士大肆逮捕,掀起了白色恐怖式的文化统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遭到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实用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反对与攻击。

但这并没有吓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奠基者们,通过五次大论战,特别是与无政府主义者们的论战,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以及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界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