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e planthopper
水稻螟虫及稻纵卷叶螟
对越冬代的预测需要剥查稻桩,参考历史资料,进行全面、周密的分析研究,作出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趋势预报。
01
02
五.预测预报
六.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安排合理的栽培制度,利用各种农事操作造成不利于水稻螟虫生存的环境来减少虫源。协调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将水稻螟虫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三)天敌
种类 我国水稻螟虫天敌有313种(何俊华等,1991)。它们从卵到成虫有许多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其中有姬蜂、茧蜂、小蜂、细蜂、寄蝇,以及蜘蛛、蛙、鸟、蝙蝠和线虫等天敌。在众多的天敌中寄生蜂和寄生菌占有重要的地位。
(4)天敌(以寄生蜂为主) a. 卵期寄生蜂 拟澳洲赤眼蜂 Trichogramma confusum (左雌, 右雄) 稻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japonicum 发生和环境的关系
灌水杀虫
夏收灭茬
避免一代幼虫转移
减少对成虫的引诱力
除草灭虫 第一代大螟的卵多数分布在早稻秧田和早插本田的田边杂草上,幼龄幼虫先在杂草上取食,一般在5月下旬才从杂草上转移到早稻上为害
01
人工除虫 早稻二代二化螟1-2龄幼虫往往几十条以至上百条集中为害, 形成“中心凋萎虫伤株”,幼虫3龄以后才分散转株。可以在螟卵盛孵后3-6天,人工拔除中心凋萎虫伤株。
02
农业防治
转Bt基因水稻
利用抗虫品种
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
二化螟
该螟虫为害特点是早稻重、晚稻轻,后期天敌作用明显,螟虫发生得到控制。在早稻上,一代二化螟为害分蘖期稻苗,此时苗小,为害部位低,比二代在穗期时易治。而且一代治得彻底。可以减轻二代防治白穗的压力。防治策略为“狠治一代,挑治二代,巧治三代”。狠治一代的重点是二熟制早稻,包括绿肥田早稻,挑治二代重点是三熟制早稻和单季中稻,特别是前作为小麦的迟三熟早稻,由于面积小,使螟虫集中为害造成白穗,应于重视。巧治三代指第三代二化螟在连晚杂交稻上为害,由于营养好,转株少,存活率高,往往成为翌年有效虫源,在防治上可以结合其它害虫兼治。
稻飞虱的研究
1作者简介 罗守进(1960- ),女,安徽合肥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研究和编辑工作,E-mail: Luoshoujin@。
收稿日期 2011-08-25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属同翅目(Homoptera )飞虱科(Delphacidae ),俗名火蠓虫、白蚊、稻虱 稻浮尘子、火蜢子、厌虫、蚰虫、秧猛猛等。
主要种类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
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及日本、朝鲜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
稻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在我国,稻飞虱为害经历了从局部稻区到整个稻区的演变过程。
为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由于稻飞虱体型小、迁飞繁殖力强、栖息荫蔽等特性,如遇田间适宜生境,易造成突发和爆发,猖獗发生时,每丛水稻上的虫口达3 000余头,是目前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
1 稻飞虱分布及为害对象褐飞虱在中国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白背飞虱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
这两种飞虱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等地区。
灰飞虱则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朝鲜等地区。
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
褐飞虱仅在稻类上发生,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1.1 褐飞虱1.1.1 分布 褐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
广泛分布于印度、朝鲜、日本、菲律宾、太平洋岛屿、澳大利亚等地,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尤其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的各省(自治区)发生量大。
1.1.2 为害作物 食性专一,只为害水稻、野生稻等稻类。
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
3期
翟保平等:稻飞虱暴发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
· 481 ·
( Stl ) 、 白 背 飞 虱 Sogatella furcifera ( Horváth ) 和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 Fallén ) ) 及其传播的 病毒病更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头号大问题 。
Abstract
Regional epidemics of the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 SRBSDV ) and outbreaks of its rice
planthopper ( RPH ) vectors ,including the white 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 Horváth ) ,and the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 ( Fallén ) ,have posed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rice production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 since 2009. At the present time ,management of this epidemic disease is hampered by our poor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disease and its vectors. It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o that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utbreak mechanisms of both rice planthoppers and epidemic SRBSDV. Research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regional migration patterns of vectors in East Asia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rus and vectors , including migration pathways ,immigration ev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virus source area ,the survival and circulation of the virus and vector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SRBSDV. Key words rice planthoppers ,SRBSDV ,regional migration patterns ,epidemic mechanisms
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
0引言稻飞虱即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同属半翅目(Hemi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是目前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稻麦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BE201766);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稻麦肥药减量与周年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方案”[CX(2016)1001];镇江市农业科技项目“水稻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NY2016026)。
第一作者简介:于居龙,男,1988年出生,江苏仪征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水稻虫害综合治理研究。
通信地址: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弘景路1号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Tel :0511-********,E-mail :yujulong@ 。
通讯作者:束兆林,男,1964年出生,江苏丹阳人,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和农药应用研究。
通信地址:212400江苏省句容市华阳镇弘景路1号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Tel :0511-********,E-mail :shuzl2005@ 。
收稿日期:2018-02-11,修回日期:2018-07-17。
噻虫胺与吡蚜酮复配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和稻田天敌安全性分析于居龙1,张国1,缪康1,赵来成1,方继朝2,郭慧芳2,束兆林1(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摘要:为明确噻虫胺和吡蚜酮复配增效作用,开发新型防治稻飞虱的复配药剂,笔者利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验证,明确复配药剂对田间稻飞虱的控制效果和对天敌的安全性。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噻虫胺与吡蚜酮按3:1、2:1、1:1、1:2和1:3的比例进行复配后均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以1:2的比例复配共毒系数最大,增效作用最好。
玉米灰飞虱防治
中文名称:灰飞虱分类属性:同翅目,飞虱科英文名称:small brown rice planthopper中文别名:蛔虫、蚰虫拉丁学名:Laodelphasx cstriatellus(Fallen)分布区域: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东自沿海各省、西至新疆,都有分布,尤其以华东、华中、华北发生较多。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长翅型成虫体长3.5—4。
2毫米,黄褐至黑褐色。
头顶略向前突,其长稍大于复眼间的距离,复眼及单眼均黑色,额侧脊略呈弧形,颜面纵沟黑色。
前翅淡灰色,半透明,有翅斑。
雌虫小盾板中央淡黄白色或淡黄褐色,两侧各有一个半月形黄褐色斑,雄虫小盾板黑色;短翅型体长2.1—2.8毫米,翅仅达腹部2/3,余均同长翅型。
卵长茄形,微变曲,长约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卵成块产于口十鞘,叶中肋或茎秆组织中l卵粒成簇成双行排列,卵帽露出产卵痕,如一粒粒鱼子状。
若虫近椭圆形,初孵若虫淡黄色,后呈黄褐色至灰褐色,也有呈红褐色,第3~4腹节背面各有一灰白色的“八”字形斑。
为害作物: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取食看麦娘、游草、稗草、双穗雀稗,能传播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发病特点:一年发生4~8代,主要以3~4龄若虫在麦田、草子田以及田边,沟边等处的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越冬。
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但较褐飞虱弱。
成虫寿命在适温范围内随气温升高而缩短,一般短翅型雌虫寿命长,长翅型较短。
雌虫:羽化后有一段产卵前期,而其长短取决于温度高低,温度低时长,温度高时短,但温度超过29~C时反而延长,发生代一般为4~8天。
卵产于稻株下部叶鞘及叶片基部的中脉组织中,抽穗后多产于茎腔中。
每雌虫产卵量一般数十粒,越冬代最多可达500粒左右。
灰飞虱天敌种类与稻田其它两种飞虱相同。
灰飞虱对玉米的主要危害是传播玉米粗缩病病毒,玉米一旦染病,几乎无法控制,轻者减产30%以上,严重的绝收,因此玉米粗缩病又称为玉米的癌症。
玉米症状特征:玉米出苗后被灰飞虱危害后即可感病,到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新生叶片即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浙江省水稻三种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何月平;张珏锋;肖鹏飞;陈列忠;陈建明【摘要】为了调查浙江省水稻飞虱抗药性现状,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10-2011年采自浙江省嘉兴市褐飞虱田间种群、杭州市白背飞虱种群以及长兴市和嘉兴市灰飞虱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嘉兴种群褐飞虱对吡虫啉分别产生了615.9~814.2倍抗性,对噻虫嗪产生了66.2倍抗性,对噻嗪酮具有13.0倍抗性,对烯啶虫胺尚敏感;相对于2008年种群,2010年杭州白背飞虱种群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降低了9.5倍,说明白背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上升很快;相对于2007年种群,2010-2011年长兴灰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吡虫啉的敏感性分别降低了1.6,2.5和2.3倍;噻虫嗪和毒死蜱对长兴种群灰飞虱的毒力略高于嘉兴种群.根据敏感性测定结果,提出了针对防治水稻飞虱的田间用药和抗药性治理的参考意见.%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of rice planthoppers in Zhejiang province, rice stem-dipping method was used for detecting the susceptibilities to insecticides of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St(a)l) , collected from Jiaxing city, and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 , collected from Hangzhou city, and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 , collected from Jiaxing city and Changxing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Jiaxing population of N. lugens had developed a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to imidacloprid with 615. 9 -814. 2 fold, and to thiamethoxam with 66. 2 fold, and to buprofezin with 13. 0 fold, and still susceptible to nitenpyram.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Hangzhou population of S. furcifera to chlorpyrifos was dropped 9. 5 times from 2008 to 2010, which suggested a rapidevolution of resistance of S. furcifera to chlorpyrifos. The susceptibilities of the Changxing population of L. striatellus to thiamethoxam, chlorpyrifos and imidacloprid were reduced 1. 6, 2. 5 and 2. 3 fold, respectively, from 2007 to 2010 or 2011, and toxicities of thiamethoxam and chlorpyrifos against the Changxing population of L. striatellu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against the Jiaxing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bioassay data, strategi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 in field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management for the control of rice planthoppers were also proposed.【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4)004【总页数】5页(P642-646)【关键词】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敏感性;抗药性【作者】何月平;张珏锋;肖鹏飞;陈列忠;陈建明【作者单位】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5.9水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最大的生物灾害。
褐飞虱
中文名称:褐飞虱英文名称:Brown rice planthopper中文别名:褐稻虱,俗称蛔虫、软壳蛔、蚰虫、蠓虫拉丁学名:Nilaparvata lugens(Stal)分布区域:1、终年繁殖区:北纬19℃以南的海南省南部。
2、少量越冬区:北纬19-25℃之间,又以北纬12℃左右以南为常年稳定越冬区。
3、不能越冬区:北纬25℃以北的广大稻区。
形态特征: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
长翅型体长4—5毫米,黄褐、黑褐色,有油状光泽,颜面部有3条凸起的纵脊,中脊不间断,雌虫腹部较长,末端呈圆锥形,雄虫腹部较短而瘦,末端近似喇叭筒状。
短翅型成虫翅短,余均似长翅型。
卵产于稻株叶鞘组织中,卵帽外露,2~3粒至20粒为一卵块;卵块中卵粒前端单行排列,后端挤成双行,卵粒细长,微弯曲,若虫有5个龄期,形均似成虫。
l龄灰白色,2龄淡黄褐色,无翅芽,后胸后缘平直,腹背面中央均有一淡色粗“T”形斑纹;3龄体褐至黑褐色,翅芽显现,第3节背上各出现一对白色蜡粉的三角形斑纹,似2条白色横线。
4—5龄时体斑纹均似3龄,但体形增大,斑纹更明显,与短翅型成虫的区别是短翅型左右翅靠近,翅端圆,翅斑明显,腹背无白色横条纹。
为害作物:水稻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并产卵于叶鞘组织中,致叶鞘受损出现黄褐色伤痕。
轻者,水稻下部叶片枯黄,影响千粒重;重者,生长受阻,叶黄株矮,茎上褐色卵条痕累累,甚至死苗,毁秆倒状,形成枯孕穗或半枯穗量损失很大。
分类属性:同翅目飞虱科发病特点:褐飞虱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自北而南递增。
越冬北界随各年冬季气温高低而摆动于北纬21—25℃间,常年在北纬25℃以北的稻区不能越冬,因此我国广大稻区的初次虫源均随春夏、暖湿气流,由南目剑匕逐代逐区迁入。
长翅型成虫具趋光性,闷热夜晚扑灯更多;成、若虫一般栖息于阴湿的稻丛下部;成虫喜产卵在抽穗扬花期的水稻上,产卵期长,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卵,多产子叶鞘中央肥厚部分,少数产在稻茎、穗颈和叶片基部中脉内,每头雌虫一般产卵300—700粒,短翅型成虫产卵量比长翅型多。
三氟苯嘧啶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
环境昆虫学报2021, 43 (2): 507 -515Journalo(Envsronmen alEn omologyhttp : 〃hjkcxb. alfournals. netdoi : 10. 3969/C. b e . 1674 -0858. 2021.02. 28张国,于居龙,束兆林,张建华,姚克兵,方继朝,罗光华,吴进才,戈林泉-三氟苯嚏喘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J]. 环境昆虫学报,2021, 43 (2) : 507 -515-三氟苯嚅唳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控制效应张 国1,于居龙1,束兆林1**,张建华打姚克兵1,方继朝2, 罗光华2,吴进才3,戈林泉3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 (18) 3058& ;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项目%JATS [2019] 269& 作者简介:张国,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虫害综合治理研究工作,E-mail : ****************通讯作者Author fs correspondence :束兆林,本科,研究员,主要从事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治研究,E - mail : Shuzl2005@ 163. com收稿日期 Received : 2020 -07 -15 (接受日期 Accepted : 2020 -09 -02(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 ;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南京210014;3.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江苏扬州225009)摘要:为探明三氟苯疇睫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防治时长以及对稻田蜘蛛和水稻的安全 性,种子处理防治稻飞虱提供科学,本研究设置10%按不同浓度(0.375、0.75、1.125和1.5 y a a/kg 种子)对水稻种子以干种子拌种(干拌)、水浸种后拌种(湿拌)和药剂浸种3种方式,清水处理白对照。
种衣剂—锐胜介绍
6.15
5.89
1.114
1.108
4
5
24
在高温干 旱的天气 下,锐胜 处理区玉 米不萎蔫 ,表现出 极好的抗 旱性 2009年7月 3日 山东庆云 县
25
山东庆云2009年7月3日
26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危害
Maize rough dawf virus(MRDV)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性病害。在玉米 出苗后即可染病,到5~6片叶时才显现症状。其主 要症状是病株浓绿,叶片短厚,心叶扭曲卷缩,节 间短粗,植株矮化,早发病株多不抽穗、不结实或 籽粒极少。一般减产20%~30%,重的地块减产 50%以上,甚至绝产。玉米粗缩病主要由灰飞虱传 播,土壤和种子不传播。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播 种的晚春玉米,出苗期正值灰飞虱的发生高峰和迁 飞期,粗缩病发生要比早春玉米和夏玉米重得多。 因此,搞好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成为确保玉米丰产 丰收的重要措施,而防治灰飞虱,消灭传毒媒介则 是控制玉米粗缩病流行的关键。
34
锐胜包衣防治玉米粗缩病效果显著
35
36
对照 80.9±3.1 88.1±2.3 88.2±2.0 88.2±2.1 93.1±1.2 92.5±0.8 92.0±1.0 83.1±2.7 86.2±2.0 86.6±2.9 92.3±1.1 80.8±3.5 84.1±1.8
10
用锐胜®处理的玉米早出苗、更整齐
未处理 在没有虫害影响,干净的盆栽环境条件下
大田自然干旱情况下不同包衣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所,2007
试验处理(克/百公斤种子)
锐胜100 满适金100 锐胜100+满适金100 对照种衣剂1 对照种衣剂2 空白对照
农业昆虫学 拉丁文 期末考试重点
蛴螬grub金龟甲chafer金针虫wireworm叩头甲elaterid蝼蛄mole cricket地老虎cutworm麦蚜wheat aphid吸浆虫wheat blossom midge水稻螟虫rice stem borer稻弄蝶rice skipper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黏虫armyworm玉米螟corn borer麦蛾angoumois grain moth玉米象maize weevil谷蠹lesser grain borer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麦长管蚜Macrosiphumavenae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麦圆叶爪螨(麦圆红蜘蛛)Penthaleusmajor麦岩螨(麦长腿红蜘蛛)Petrobialatens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s(刮青虫、白叶虫、小苞虫)直纹稻弄蝶Parnaraguttata曲纹稻弄蝶P.gange黏虫Mythimnaseparata(五色虫、夜盗虫)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麦蛾Sitotrogacereallela玉米象Sitophiluszeamais谷蠹Rhizoperthadominica。
水稻,棉花病虫防治
稻瘟病(RICE BLAST)症状: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诊断要点:病斑具有明显的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到潮湿条件,病部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原控制:20%三环唑WP,75%三环唑WP ,330G/L SC(tricyclazole)13%三环唑。
春雷霉素tricyclazole + kasugamycin稻瘟灵40%SP(isoprothialane)醚菌酯(kresoxim-methyl)50%WDG嘧菌酯(azoxystrobin)50%WDG克瘟散,敌瘟磷(edifenphos) 40%SP, 30EC异稻瘟净(ipropenfos)40EC?苯氧菌胺(metominostrobin)5EC, 20SC环丙酰亚胺4%GR(Carpropamid)水稻白叶枯病(RICE LEAF BLIGHT)症状:普通型: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型斑,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急性型:病叶暗绿色,几天内青灰色或灰绿色凋萎型:(不常见)病株心叶或者心叶1-2叶先呈现失水、青枯(病株基部无虫蛀孔)中脉型:剑叶下1-3叶脉为淡黄色,沿中脉逐渐向上下延伸,在抽穗前便枯死药物防治:噻枯唑/叶枯唑Bismerthlazol 20WP, 25WP叶枯灵25%叶枯净10%克菌壮50WP O,O-diethylphosphorodithiooic acid ammonium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 3%可湿性粉剂、1%中生菌素水剂。
硫酸链霉素菌毒清氰尿酸Cyanuric碱式硫酸铜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症状:分檗盛期到穗期受害最重,尤以抽穗前后最为严重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诊断要点:病斑云纹状,后期生鼠粪状菌核防治:甲基硫菌灵70%WP(thiophanate methyl)多菌灵50%WP carbendazim井冈霉素 jinggangmycin三唑酮20%EC(粉锈宁) trazodone甲基立枯灵50%WP tolcofos-methyl氢氧化铜77%WP cupic hydroxide苯醚甲环唑(difenconazole)15%+丙环唑(propiconazole)15%EC烯唑醇12.5%wp diniconazole戊唑醇43% SC T ebuconazole苯醚甲环唑12.5%+嘧菌酯20% SC (difenconazole+azoxystrobin)嘧菌酯25%sc azoxystrobin丙环唑+嘧菌酯 25% sc propiconazole+azoxytronbin甲基硫菌灵40%+己唑醇5% sc(thiophanate methyl+hexaconazole)苯醚甲环唑25%+己唑醇5% sc (difenconazole+ hexaconazole)稻曲病(RICE FALSE SMUT)穗中仅几粒多者十几粒颖壳变成稻曲病粒,比健粒大3-4倍,黄绿色活墨绿色,壮似黑粉病粒。
11% 阿维· 三氟苯嘧啶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58--植物保护 引用格式:冷德良,李锴员. 11%阿维·三氟苯嘧啶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2020(9):58-59,64. DOI:10.16498/ki.hnnykx.2020.009.015稻飞虱是益阳市赫山区水稻的重要虫害之一,常年发生面积4.0万~5.3万hm 2,每年发生程度偏重甚至大发生[1]。
自2008年以来,随着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发展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稻飞虱的危害没有在当地造成严重损失,但近2 a 来,稻飞虱在赫山区的发生趋势存在明显上升态势,暴发成灾的频率大幅提高,主要原因是稻飞虱的抗药性增强[2]。
当地防治稻飞虱的当家药剂是吡蚜酮,其已经连续使用11 a 。
与开始推广吡蚜酮的2008年比较,目前吡蚜酮不仅使用剂量提高了1.0~1.5倍,而且防治效果下降了10~20个百分点。
三氟苯嘧啶是原美国杜邦公司研究生产的新型高效低毒农药[3],其对稻飞虱的防效较好[4]。
为了推广更加有效地绿色防控技术,切实控制稻飞虱的危害,笔者于2019年进行了11%阿维·三氟苯嘧啶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田的选择试验在益阳市赫山区兰溪镇苏家湖村进行,试验田的肥力均匀,土质良好,为红黄泥轻黏壤土。
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3%,pH 值6.6。
1.2 试验材料供试水稻品种:湘晚籼13号。
供试药剂: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湖南大方农化有限公司)、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药械:GF16-B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3 试验设计晚稻湘晚籼13号于6月20日播种,7月23日采用机插秧。
栽插密度29.8株/m 2。
试验设喷施11%阿维·三氟苯嘧啶悬浮剂、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使用剂量均为300 mL/hm 2或g/hm 2,以喷清水为对照(CK )。
三氟苯嘧啶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Vol. 23 No. 4Dec. 2019第23卷第4期2019年12月扬州职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三氟苯嚅唳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徐志英1,徐顺飞打陈小军2(1.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 2.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摘要:稻飞虱等是水稻的重要害虫,随着毗■妬酮、毗虫咻等防治稻飞虱的主要杀虫剂抗药性不断增强,研发防治稻飞虱等害虫绿色环保新型药剂势在必行。
三氟苯喀陀是防治稻飞虱的新型介离子类杀虫剂,文章 分析了三氟苯喀喘的研发和应用现状,提出应加快三氟苯喀陀的新剂型、复配剂的研制和环境风险评估,为三 氟苯嗨曉的科学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和对稻飞虱等害虫可持续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氟苯喀喘;剂型;复配剂;环境中图分类号:TQ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693(2019)04 -0045 -04Research Status of Trifluoropyrimidine and Its ProspectXU Zhi-ying 1, XU Shun-fei 1, CHEN Xiao-jun 2(1.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 Yangzhou 225009 , China ; 2. Yangzhou University , Yangzhou 225002, China)Abstract : Pests like rice planthopper are typical pests in rice. W 让h the increasing resistance of pyridoxineand imidacloprid to the main pesticides for controlling rice planthopper , it is imperative to develop new green and environmental chemicals to control rice planthopper pests. Triflumezopyrim is a new type of intermediatepesticide for controlling rice planthopper. In this paper ,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triflumezopyrimis analyzed. It'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osage forms, compound agents and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triflumezopyrim should be accelerated , thu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safeapplication of triflumezopyrim , the delay of the generation of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rice planthopper pests.Key words : triflumezopyrim ; dosage form ; compound agent ; environment中国是农业大国,水稻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虫害发生仍然严重。
水稻抗虫性鉴定评价现状及体系建立探讨
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2020年12月Dec.2020第40卷(增刊)Vol.40,Sup.水稻抗虫性鉴定评价现状及体系建立探讨①周晓娟1)②吕宝乾1)③郭安平2)卢辉1)唐继洪1)(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摘要建立科学的水稻抗虫鉴定体系,是开展水稻抗虫性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描述了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发生、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和讨论了3种害虫抗虫鉴定体系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对3种害虫的抗虫资源做了统计,并提出了室内和田间抗性评价流程及评价标准,以进一步完善水稻抗虫性鉴定体系。
关键词水稻;抗虫性;抗性品种;鉴定体系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20.增刊.006Situation and System Establishment of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iceVarieties in Pest Insect ResistanceZHOU Xiaojuan 1)L üBaoqian 1)GUO Anping 2)LU Hui 1)TANG Jihong 1)(1Environment and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CATAS,Haikou,Hainan 571101,China;2Institute of Tropical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CATAS,Haikou,Hainan 571101,China)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rice resistance to insect pests is one ofthe key links in the research of rice varieties in pest insect resistance.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planthopper,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and Chilo suppressalis were described.On this basis,several key links in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rice varieties in resistance to the three insect pests were analyzed in detail.Ten rice varieties in resistance to the three insect pests were calculated statistically.The indoor and field resistance evaluation proces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proposed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rice varieties in insect pest resistance.Keywords rice;insect pest resistance;resistant varieties;evaluation system全球约60%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来源[1]。
耒阳市2000—2022_年稻飞虱发生高峰期特点及防控策略
引用格式:罗 琼,谷云勇,李志坚,等. 耒阳市2000—2022年稻飞虱发生高峰期特点及防控策略[J]. 湖南农业科学,2023(7):77-81. DOI:DOI:10.16498/ki.hnnykx.2023.007.015耒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总面积为264 860 hm2,总人口为137.8万人,常住人口为112.4万人,辖24个乡镇、6个街道、380个行政村(居)。
全市耕地面积为58 303.9 hm2,旱土面积为12 527 hm2,水田面积为45 574.44 hm2,水浇地面积为202.46 hm2。
水稻为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为68 000 hm2。
稻飞虱是耒阳市2000—2022年稻飞虱发生高峰期特点及防控策略罗 琼1,谷云勇2,李志坚3,邓小利4(1. 耒阳市灶市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耒阳 421899;2. 耒阳市农业农村局,湖南耒阳 421800;3. 耒阳市遥田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耒阳 421849;4. 耒阳市南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耒阳 421834)摘 要:通过分析2000—2022年耒阳市稻飞虱的发生高峰期以及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与田间调查稻飞虱若虫高峰期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索耒阳市稻飞虱的发生规律。
研究表明,总23 a间耒阳市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每年3月10到9月20日有5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中旬,但后13 a稻飞虱的成虫高峰不如前10 a的高峰明显,成虫数量从6月到9月一直偏高;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出现后13~18 d就出现若虫高峰期,2种高峰期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获得的5个经由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起始日期预测若虫高峰期起始日期的回归方程,经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因此,提出耒阳市稻飞虱的优化防控策略建议:加强预测预报,将测报灯诱捕稻飞虱成虫高峰期出现后15~16 d预测为若虫高峰期的起始日期,同时运用回归方程预测若虫高峰期;分别针对早稻和中晚稻稻飞虱科学使用药剂;采用生态调控、农艺技术、昆虫信息素诱控和生物防治等多种防控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吡蚜酮和啶虫脒混配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
吡蚜酮和啶虫脒混配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摘要:采用25%吡蚜酮WP和20%啶虫脒SP两种杀虫剂及其复配药剂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进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25% 吡蚜酮WP 112.5 (a.i.)g/hm2、25% 吡蚜酮WP+20%啶虫脒SP (m∶m,4∶1)60(a.i.)g/hm2药后7 d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93.08%、93.41%;20%啶虫脒SP 22.5 (a.i.)g/ hm2药后7 d的防效为81.65%。
关键词: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吡蚜酮;啶虫脒;防治效果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水稻主要害虫,虽然每年6月中下旬开始迁入湖北省稻区[1],但每年9月中下旬褐飞虱才会暴发成灾(大暴发年份除外),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长期以来农民主要通过化学手段防治褐飞虱[2]。
由于农民对产量的渴望和对害虫的零容忍度,导致化学农药持续、大量或过量、不合理地使用,致使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9]。
目前防治褐飞虱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新烟碱类、吡啶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等,但是褐飞虱对这几类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为明确吡蚜酮和啶虫脒两种杀虫剂及其复配制剂对褐飞虱的防效,开展了田间试验,以期为褐飞虱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25%吡蚜酮WP由安徽麦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0%啶虫脒SP由山东恒利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1.2.1 试验处理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25% 吡蚜酮WP 112.5 (a.i.)g/hm2;20%啶虫脒SP 22.5 (a.i.)g/hm2;25% 吡蚜酮WP+20%啶虫脒SP(m∶m,4∶1,下同)60 (a.i.)g/hm2;清水对照。
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16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50 m2,随机排列。
1.2.2 试验地点及施药方法试验地点在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李四村进行,试验田为中稻田,水稻品种为广两优籼66,水稻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土壤类型、低洼地、肥料、播栽期、密度、生育期、水层管理)均匀一致。
种衣剂—锐胜介绍
● 稻灰飞虱(稻黄背飞虱)
29
粗缩病早期症状
粗缩病后期症状
30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MRDV CONTROL
粗缩病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在生产上必须采取以控制灰飞虱切断传播源为主的综合 技术措施。
● 调整播期。为避过或缩短5月中下旬灰飞虱的传毒期,晚春玉米应推迟至6月上旬播种;
玉米套种应在小麦收割前5~6天播种,不可过早。抢茬直播玉米是简便易行而又非常有 效的措施。 效果显著
2
噻虫嗪与吡虫啉结构区别 chemical stracture difference
噻虫嗪
吡虫啉
3
特别适合各种作物种子处理
玉米,小麦,棉花,麦类,花生,大豆, 油菜,蔬菜,瓜果,水果,马铃薯等等
4
锐胜的主要特点
1.独特的传导和作用机理
2.安全性高和对环境友善
3.杀虫谱宽和防效更显著 4.适用范围广 5.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6.持效期长
CK 锐胜200g/百公斤种子
18
锐胜包衣玉米生长更快、根更多
19
锐胜包衣玉米更高根更多 corn get higher and more root hair
株高cm 试验单位 试验地点
锐胜 50g 锐胜 100g 14.5 18.1 18.5 40.3 43.5 43.7 61 43.2 20.1 18.7 对照 药剂 13.6 18.1 16.1 41.7 41.6 39 61.3 41.2 19.3 18 空白 对照 13.1 17.1 16.4 28.9 39.8 42.3 53.4 38.6 18.5 16.8 锐胜 50g 8.9 8.8 7.97 10.3 10.5 10.9 10.6 10.5 6.6 5.8 锐胜 100g 8.9 8.6 8.48 10.4 10.2 11 13 11.5 6.8 5.7
宁乡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宁乡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金自力;徐灵超【摘要】Rice planthopper is one of the main pests in rice production in Ningxiang, chemical control is still the most common method. To command the control effect that th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cting on Rice planthopper, delay and avoid the rise of the resistance to the common pesticide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control effect which several commonly used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on the market at pres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notefuran, nitenpyram, chlorpyrifos, dichlorvos and pymetrozine have good quick availability, thiamethoxam, dinotefuran, pymetrozine and flonicamid poss good durable effect, while dinotefuran and pymetrozin share both,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Ningxiang.%稻飞虱是宁乡市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目前仍然是防治稻飞虱最常用的方法.为了掌握常用化学农药对田间稻飞虱的相对防效,延缓和避免稻飞虱对常用农药产生抗药性,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目前市场上几种常用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呋虫胺、烯啶虫胺、毒死蜱、敌敌畏和吡蚜酮对稻飞虱的速效性较好;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和氟啶虫酰胺对稻飞虱的持效性较好;而呋虫胺和吡蚜酮对稻飞虱既有较强的速效性又有较好的持效性,值得在宁乡市推广使用.【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稻飞虱;化学农药;相对防效;宁乡【作者】金自力;徐灵超【作者单位】宁乡市大屯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长沙 410610;宁乡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长沙 410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3水稻是宁乡市的优势粮食作物,也是该市的农业支柱产业,全年种植面积约12.2万hm2,年产粮食约90万t,为全市的经济发展以及湖南省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稻田养鱼生态学原理的有力证据
稻田养鱼生态学原理的有力证据
稻田养鱼物质
循环与能量流动图
稻田养鱼系统历史非常悠久,延续了1200年,2005年被联合国列入“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那么,稻田养殖的生态学原理有哪些呢?下面作者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第一点:稻田养殖中的鱼类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影响有害昆虫的生长和繁殖。
在陈欣教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中显示,鲤鱼通过冲撞稻秧,导致火蠓虫(rice planthopper)落入水中,降低其对水稻危害。
第二点:鱼类冲撞能够使水稻叶片露水掉落水中,减少稻瘟病原孢子产生和菌丝体生长,降低其对水稻危害。
第三点:通过鱼类的摄食行为可以显著降低杂草数量,提高水稻成活率。
第四点:稻田中的水稻还可以为鱼类抵挡烈日照射,降低表层水温,利于鱼类生长。
第五点:水稻可以通过生长作用吸收水体的氨氮等有害物质,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褐飞虱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形态学观察
褐飞虱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形态学观察朱国杰;蒋金伟【摘要】褐飞虱是一种典型的r-对策迁飞性水稻害虫,具有极高的内禀增长率,产卵量极大,对其受精卵和非受精卵的形态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判别标准.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温度26℃、相对湿度(85±5)%、光照L∶D=16∶8条件下逐渐变为黄色,发育5d后出现红色眼点;而非受精卵在同样条件下发育5d不出现红色眼点,且颜色不加深.根据该判别标准可以计算卵的孵化率,为褐飞虱的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Nilaparvata lugens (Stal) > a kind of r-strategist migratory rice pest, has an extremely high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with a big fecundity. In the past, the number of eggs was selected as the basis for forecasting,but not all of the eggs can hatch for nymphs.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researched the fertilized and non-fertilized eggs of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and found the discrimination standard of non-fertilized eggs. The fertilized eggs gradually turned yellow when incub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of 26 ℃ ,(85±5)%RH and L : D=16 : 8,and showed red eyespot after 5 days. In contrast,the non-fertilized eggs did not show red eyespot when incubated for 5 days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and kept white. The egg hatching rate of Nilaparvata lugens (Stal) can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1)010【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褐飞虱;受精卵;眼点;颜色变化【作者】朱国杰;蒋金伟【作者单位】郏县职业中专,河南郏县467100;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12+.3稻飞虱又名稻虱,俗名火蠓虫、蚰虫等,是一类重要的r-对策迁飞性水稻害虫[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ce planthopper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
俗名火蠓虫。
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
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编辑本段]特征3种稻飞虱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
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①褐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
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
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见彩图)。
②白背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2.9毫米,淡灰褐色。
③灰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5~4. 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
老龄若虫体长2.7~3.0毫米,深灰褐色。
[编辑本段]分布和寄主植物褐飞虱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
白背飞虱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
这两种飞虱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
灰飞虱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朝鲜。
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
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编辑本段]世代和习性稻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
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
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纬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谷苗能存活的地区皆可安全越冬。
在长江以南各省每年发生4~11代,部分地区世代重叠。
其田间盛发期均值水稻穗期。
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6°左右。
在中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
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虫态皆可越冬。
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中、下游5~6代,福建7~8代。
田间为害期虽比白背飞虱迟,但仍以穗期为害最烈。
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
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
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
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于穗颈部内。
褐飞虱取食时,口针伸至叶鞘韧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针凝成“口针鞘”抽吸汁液。
植株嫩绿、荫蔽且积水的稻田虫口密度大。
一般是先在田中央密集为害,后逐渐扩大蔓延。
水稻孕穗至开花期的植株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增高,有利短翅型的发生。
此型雌虫产卵量大,雌性比高,寿命长,常使褐飞虱虫口激增。
在乳熟期后,长翅型比例上升,易引起迁飞。
中国各稻区褐飞虱的虫源,有人认为主要由热带终年繁殖区迁来。
长翅型从南向北迁飞;在秋季又从北向南回迁。
褐飞虱的迁飞属高空被动流迁类型,在迁飞过程中,遇天气影响,会在较大范围内同期发生“突增”或“突减”现象。
但中国也有人持本地虫源见解的。
褐飞虱每雌一般产卵150~500粒。
产卵痕初不明显,后呈褐色条斑。
白背飞虱的习性与褐飞虱相近似,但食性较广。
长翅型成虫也具远距离被动迁飞特性。
在稻株上取食部位,比褐飞虱稍高,并可在水稻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
长翅型雌成虫可产卵300~400粒,短翅型产卵量约高20%。
少数产卵于叶片基部中脉内,产卵痕开裂。
灰飞虱先集中田边为害,后蔓延田中。
越冬代以短翅型为多,其余各代长翅型居多,每雌产卵量100多粒。
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
[编辑本段]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褐飞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6~28℃,相对湿度80%以上。
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凡盛夏不热、晚秋不凉、夏秋多雨的年份,易酿成大发生。
高肥密植稻田的小气候有利其生存。
褐飞虱耐寒性弱,卵在0℃下经7天即不能孵化,长翅型成虫经4天即死亡。
耐饥力也差,老龄若虫经3~5天、成虫经3~6天即饿死。
食料条件适宜程度,对褐飞虱发育速度、繁殖力和翅型变化都有影响。
在单、双季稻混栽或双、三季稻混栽条件下,易提供孕穗至扬花期适宜的营养条件,促使大量繁殖。
中、迟熟、宽叶、矮秆品种的性状易构成有利褐飞虱繁殖的生境。
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有不同的反应,感虫品种植株中游离氨基酸、α-天门冬酰胺和α-谷氨酸的含量较高,可刺激稻飞虱取食并使之获得丰富的营养,导致迅速繁殖。
抗性品种植株中,上述氨基酸含量较低,而α-氨基丁酸和草酸含量却较高,对褐飞虱生存和繁殖不利。
在同一地区多年种植同一抗性品种,褐飞虱对该品种产生能适应的“生物型”,从而使该品种丧失抗性。
在亚洲已发现褐飞虱有5种生物型。
水稻田间管理措施也与褐飞虱的发生有关。
凡偏施氮肥和长期浸水的稻田,较易暴发。
褐飞虱的天敌已知1 50种以上,卵期主要有缨小蜂、褐腰赤眼蜂和黑肩绿盲蝽等,若虫和成虫期的捕食性天敌有草间小黑蛛、拟水狼蛛、拟环纹狼蛛、黑肩绿盲蝽、宽黾蝽、步行虫、隐翅虫和瓢虫等;寄生性天敌有稻飞螫蜂、线虫、稻虱虫生菌和白僵菌等。
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幅度较褐飞虱宽,能在15 ~30℃下正常生存。
要求相对湿度80~90%。
初夏多雨、盛夏长期干旱,易引起大发生。
在华中稻区,迟熟早稻常易受害。
灰飞虱为温带地区的害虫,适温为25℃左右,耐低温能力较强,而夏季高温则对其发育不利,华北地区7~8月降雨少的年份有利于大发生。
天敌类群与褐飞虱相似。
并经常在夏季的雨后出现,一般是五月底,六月初开始出现。
[编辑本段]防治主要措施有:①选育抗虫品种。
充分利用国内外水稻品种抗性基因,培育抗飞虱丰产品种和多抗品种,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②栽培管理上实行同品种连片种植;对不同的品种或作物进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飞虱辗转为害。
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施肥和适时露田,避免长期浸水。
③保护天敌。
在农业防治基础上科学用药,避免对天敌过量杀伤。
④药剂防治。
根据虫情测报,掌握不同类型稻田飞虱发生情况和天敌数量。
推荐使用:a.前期预防:25%噻嗪酮WP,既杀虫又杀卵,真正做到治标又治本,b.爆发时使用预防和速效性药物:如叶蝉散、速灭威、马拉硫磷、毒死蜱;c.或用呋喃丹作根区施药。
飞虱是水稻病毒病的主要传毒媒介。
因此,防治稻飞虱不仅是治虫,而且是防病毒病的主要措施。
稻飞虱幼虫一般群居于稻丛下部取食。
成虫日间群居于下部茎秆上取食,极少数于上部叶片活动,黄昏时则有部分个体停息于植株上部。
水稻成熟期,则飞虱多集居在上部幼嫩部位取食。
稻飞虱rice planthopper昆虫纲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
俗名火蠓虫。
以刺吸植株汁液为害水稻等作物。
常见种类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特征3种稻飞虱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
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个体:①褐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毫米,短翅型2.5~4毫米。
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
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3.2毫米,体灰白至黄褐色(见彩图)。
②白背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毫米,短翅型2.5~3.5毫米,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2.9毫米,淡灰褐色。
③灰飞虱。
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毫米,短翅型2.3~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
老龄若虫体长2.7~3.0毫米,深灰褐色。
分布和寄主植物褐飞虱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
白背飞虱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
这两种飞虱还分布于日本、朝鲜、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
灰飞虱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也见于日本、朝鲜。
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
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生,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
世代和习性稻飞虱的越冬虫态和越冬区域因种类而异。
褐飞虱在广西和广东南部至福建龙溪以南地区,各虫态皆可越冬。
冬暖年份,越冬的北限在北纬23°~26°,凡冬季再生稻和落谷苗能存活的地区皆可安全越冬。
在长江以南各省每年发生4~11代,部分地区世代重叠。
其田间盛发期均值水稻穗期。
白背飞虱在广西至福建德化以南地区以卵在自生苗和游草上越冬,越冬北限在北纬26°左右。
在中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
灰飞虱在华北以若虫在杂草丛、稻桩或落叶下越冬,在浙江以若虫在麦田杂草上越冬,在福建南部各虫态皆可越冬。
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长江中、下游5~6代,福建7~8代。
田间为害期虽比白背飞虱迟,但仍以穗期为害最烈。
稻飞虱长翅型成虫均能长距离迁飞。
趋光性强,且喜趋嫩绿;但灰飞虱的趋光性稍弱。
成虫和若虫均群集在稻丛下部茎秆上刺吸汁液,遇惊扰即跳落水面或逃离。
卵多产在稻丛下部叶鞘内,抽穗后或产卵于穗颈部内。
褐飞虱取食时,口针伸至叶鞘韧皮部,先由唾腺分泌物沿口针凝成“口针鞘”抽吸汁液。
植株嫩绿、荫蔽且积水的稻田虫口密度大。
一般是先在田中央密集为害,后逐渐扩大蔓延。
水稻孕穗至开花期的植株中水溶性蛋白含量增高,有利短翅型的发生。
此型雌虫产卵量大,雌性比高,寿命长,常使褐飞虱虫口激增。
在乳熟期后,长翅型比例上升,易引起迁飞。
中国各稻区褐飞虱的虫源,有人认为主要由热带终年繁殖区迁来。
长翅型从南向北迁飞;在秋季又从北向南回迁。
褐飞虱的迁飞属高空被动流迁类型,在迁飞过程中,遇天气影响,会在较大范围内同期发生“突增”或“突减”现象。
但中国也有人持本地虫源见解的。
褐飞虱每雌一般产卵150~500粒。
产卵痕初不明显,后呈褐色条斑。
白背飞虱的习性与褐飞虱相近似,但食性较广。
长翅型成虫也具远距离被动迁飞特性。
在稻株上取食部位,比褐飞虱稍高,并可在水稻茎秆和叶片背面活动。
长翅型雌成虫可产卵300~400粒,短翅型产卵量约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