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讲义: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合集下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是心脏停止跳动的紧急情况。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 电击等。心脏性猝死是无预警的心脏骤停,往往导致死亡。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血液循环。它可以由许多 原因引起,包括心肌梗死、心脏病、肺栓塞等。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电击、呼吸道阻塞等。这些情况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跳动,使得全 身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1 心脏病
2 家族史
3 年龄
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 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脏性 猝死。
如果家族中有心脏病或心脏 性猝死的患者,个体发生心 脏性猝死的风险会增加。
年纪越大,发生心脏性猝死 的风险就越高。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法
1 生活方式改变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2 监测心脏健康
定期体检,进行心脏疾病的筛查和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3 急救培训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术,可以提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心脏骤停的症状
1 突然昏倒
2 无呼吸
3 无脉搏
当心脏骤停发生时,人们会 突然昏倒,失去意。
由于心脏停止跳动,人们无 法进行正常呼吸,没有呼气 和吸气的动作。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人们 的脉搏会消失,无法感受到 心跳。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没有任何先兆和警告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它通常是由心 脏骤停引起的,往往发生在心脏病患者身上。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临床表现
临床经过(4期): 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生物学死亡。 一、前驱期: 发作时间:猝死前数天至数月 表现: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症状。也可无表现,瞬间 发生心脏骤停。 二、终末事件期: 发作时间:瞬间或持续1小时不等 表现: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 1.典型表现: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 2.心脏骤停瞬间发生,心源性。 3.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心率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 如先有室性心动过速,继之发生室颤而猝死。 4. 循环衰竭发病,少见。
①降温:低温治疗是保护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的最重 要策略。 昏迷患者应将体温降低至32—340C,并维持 12—24h;
②脱水:应用滲透性利尿剂配合降温处理,以减 轻脑组织水肿和降低颅压,有助于大脑功能恢复; ③防治抽搐:通过应用冬眠药物控制缺氧性脑损 害引起的四肢抽搐以及降温过程的寒战反应:
④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及弥散,提高 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⑤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抗凝以疏通微循环,用 钙通道阻滞剂解除脑血管痉挛。
2.各种心肌病 占5%—15%,是35岁前心脏性猝死 的主要原因,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 右心室心肌病。
3.离子通道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理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陈旧性心肌梗死:常见 可伴左心室肥厚。
病理生理
1.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多见 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 :较多见 3.无脉性电活动:少见,见于AMI 时心室破裂、大面 积肺梗死 4.非心律失常性,较少,常由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 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等导致。
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快速单形性室速 或室扑(频率>260次/mins)及难治性室颤,可试用静脉ß-受体 阻止剂。异丙肾上腺素或心室起搏可能有效终止心动过缓和 药物诱导的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当室颤/无脉室速心脏骤 停与长QT间期的TDP相关时,可以用硫酸镁剂。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脏停博的处理: 1、给予基础生命支持后设法稳定自主心律,或设法起搏心脏。 常用药物为肾上腺素; 2、心脏停搏或无脉电生理活动患者,考虑用阿托品。如有条 件,可行临时心脏起搏。 上述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可逆性低血容量、 低氧血症、心脏压塞、高钾血症等,并给予相应治疗。

心脏性猝死和心脏骤停

心脏性猝死和心脏骤停
心脏性猝死和心脏骤停
心脏性猝死的概念
定义: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先有 骤然发生的意识丧失的、因心脏原因导 致的自然死亡。 »自然的 »骤然发生 »快速 »不能预期的
复苏成功机会与时间
100
90
每分钟减少成功机会7-1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3
5
7
9
美国
英国
40-45万/年
多中心试验结果2
Companion试验表明:对严重心衰的患者 CRT有病死率下级趋势,而CRT+ICD使 病死率明显降低
进行中的SCD-HeFT试验有望说明ICD预 防对心衰患者猝死的作用
ICD—适应征(98-02)
Ⅰ类适应征
因室速、室颤引起的心脏骤停,除外暂时性、 可逆性原因(A)
自发性持续性室速合并器质性心脏病(B) 不名原因的晕厥,合并电生理诱发出持续性VT,
室颤或无脉搏性室速处理方案
1、除颤:200J→200J→360J。 2、CRP; 3、气管插管,开放静脉通路; 4、室颤持续,静脉内肾上腺素1MG(稀
释后); 5、再次除颤;360J→ 360J→ 360J; 6、如室颤仍持续,返回第二步骤并再次
评估;
7、碳酸氢钠:1mmol/kg(50%溶液1.0ml含碱量 0.6mmol)或50Eq(1mEq/kg),适应症:施行CRP 已10min以上且反复电击无效者;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药物无效、不能耐受(B) 非持续性室速,有冠脉疾病,心梗病史、合并
左室功能低下,电生理检查诱发出持续性 VT/VF,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不抑制(B→A) 自发性持续性室速,无器质性心脏病,其他治 疗困难(C)

第03单元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讲义)

第03单元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讲义)

第三单元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重点提示1.定义:心脏骤停最常见的病因2.诊断:早期诊断;最准确诊断★ 3.心脏骤停的处理:★初级心肺复苏一、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完全停止概念误区:心脏骤停≠心脏停止收缩理解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1.心脏停止收缩2.心脏虽然收缩,但有效射血为零——室颤二、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EA)。

【例题】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A.心室颤动B.室性心动过速C.电机械分离D.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室停顿『正确答案』A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三、临床表现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期生物学死亡期举例心梗前心梗发生心脏功能停止死亡1.前驱期病人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心绞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症状。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

心脏性猝死所定义的1小时,实质上是指终末事件期的时间在1小时内。

3.心脏骤停期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临床表现:①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断续,呈叹气样,以至停止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三大消失:循环呼吸意识4.生物学死亡期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就是生命!!4~6分钟四、心电图表现1.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2.室性心动过速;3.心脏停搏;4.无脉电活动。

五、心脏骤停的处理1.识别心脏骤停2.呼救3.初级心肺复苏4.高级复苏1.识别心脏骤停①意识消失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早期诊断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三大消失:循环呼吸意识【例题】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A.瞳孔突然明显散大B.测不到血压C.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D.呼吸停止E.面色苍白和口唇发绀『正确答案』C男,66岁。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点总结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点总结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一、定义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临床表现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发病的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三、心电图表现①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心脏停搏;④无脉电活动。

四、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一)识别心脏骤停①意识消失;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

早而可靠的确立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二)呼救(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1.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强调胸外按压在CPR中最重要,与抢救成功率息息相关,高品质CPR可明显提高存活率。

2.开放气道。

3.人工呼吸:开放气道后首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建议按压通气比例为30:2。

气管内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最好方法。

高品质CPR要点①以100~120次/分的速率实施胸外按压。

②按压深度至少达为5~6cm。

③每次按压后让胸部完全回弹。

④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⑤避免过度通气。

(四)高级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

心脏骤停与猝死

心脏骤停与猝死

1 猝死定义
猝死是指在没有明显疾病症状
心脏病是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冠心病、 心肌病和心律失常。
3 遗传因素
一些基因突变可能与猝死有关,影响心脏的 正常功能。
4 药物和滥用物质
某些药物和滥用物质的使用可能增加猝死的 风险。
心脏骤停和猝死的流行病学数据
全球心脏骤停发病率 猝死的常见人群
心脏骤停与猝死
在这个演示中,我们将探讨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定义、常见原因、流行病学数 据、症状和前兆、急救措施以及预防方法和建议。
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定义
1 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指心脏突然停止了正常的泵血功能,无法维持足够的血液供应到身体各部位。
2 猝死
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异常而导致的突然死亡,一般发生在一小时内丧失活动能力。
常见的心脏骤停原因
1 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脏骤停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通常 由于冠状动脉阻塞或破裂导致。
2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干扰心脏的正常跳动,引发心 脏骤停。
3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 肌组织坏死。
4 先天性心脏病
某些心脏结构异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增加 心脏骤停的风险。
猝死的定义和常见病因
心脏骤停的生存率
每年约有35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
男性、老年人和有心脏病风险的人更容易发生猝 死。
全球约有10%的心脏骤停患者在医院外幸存下来。
心脏骤停和猝死的症状和前兆
胸闷和不适感
患者可能感到胸闷和一种不适感,类似压迫或重 物压在胸口。
呼吸困难
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气短或窒息感。
突然昏倒
突然昏倒是心脏骤停和猝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保持急救措施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并继续处理患者。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讲解材料

心脏骤停与心源性猝死讲解材料
诊断依据
心脏骤停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 现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可 以显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 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表现。
预后评估与影响因素
预后评估
心脏骤停的预后取决于抢救是否及时、有效以及患者的基础疾病和身体状况。经 过及时、有效的抢救,部分患者可以成功复苏并恢复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 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或死亡。
政府将加大投入,提高心血管疾病防 治水平,降低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 的发生率。
完善急救体系建设
政府将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提高院前 急救能力和水平,确保心脏骤停患者 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推动AED等急救设备普及
政府将通过立法、财政补贴等方式推 动AED等急救设备的普及和应用,提 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和宣传
01
02
03
胸外按压
掌握正确的按压位置、深 度和频率,保持连续、有 力的按压,以维持患者血 液循环。
人工呼吸
在胸外按压的同时,给予 患者人工呼吸,保证氧气 供应。
持续监测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持续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 调整操作策略。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方法介绍
AED简介
介绍AED的基本原理、适 应症和使用注意事项。
03 心脏骤停急救流程与技能 培训
急救流程梳理与优化策略
急救流程梳理
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后,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包括呼救、评估患者状况、进行心肺复苏等步骤。
优化策略
针对传统急救流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优化策略,如简化流程、提高操作效率、加强团队协作等,以 提高急救成功率。
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技能要点
提高生活满意度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生活,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 感。

临床执业医师讲义: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临床执业医师讲义: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临床执业医师讲义: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临床执业医师讲义: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一、定义1.导至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最常见的是: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记忆:是(室)挺(骤停)舒(室速)畅(室颤)。

最常见的是室颤。

2.心脏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病因1.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特别是有心肌梗死病史)。

2.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

3.频发性与复杂性的室早可预示心梗后发生猝死的危险。

4.肺心病患都出现室颤,心脏骤停以致突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严重心肌缺氧。

三、心脏骤停的三大临床表现1.大动脉波动(劲,股动脉)——金标准2.心音消失——银标准3.意识丧失——铜标准处理:1.首先拳击复率;20-25cm,拳击1-2次,如果拳击后不能复率,必须停。

由于存在使室速恶化为室颤的风险,所以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2.初级心肺复苏(CAB),首先要胸外按压C,缩短时间。

A开通气道。

B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单双人)C.胸外按压: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环;(1)按压时患者必需处于水平位。

头部低于心脏,防止重力作用导致脑的血流减少。

(2)按压位置是胸骨中下1/3处;按压的频率是100次/分;(3)按压力度使胸骨压低3-5cm,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B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最好方法。

3.高级心肺复苏:方法是电除颤;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是360J室颤一旦诊断立即用非同步的电除颤,三次都用360J.电除颤用同步还是非同步的区别:心电图内有没有R波,存在R波同步医|学教育网整理。

不存在为非同步。

非同步最常见的是室颤和室扑。

复苏后处理:原则:循环功能稳定是一切复苏奏效的先决条件。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

重点是脑复苏。

脑水肿:复苏后又昏迷。

措施:(1)降温;(2)脱水,常用20%甘露醇,加地米(5~10mg,每6~12小时静注)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渗透性利尿导致的“反跳现象”;(3)防止抽搐。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教材讲义第三单元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专业知识

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教材讲义第三单元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专业知识

第三单元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一、定义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EA)。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病因与病理病因1.心脏本身病变2.心脏外病变病理1.缺氧2.酸中毒3.二氧化碳潴留三、临床表现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四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1.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亦可无前驱表现。

2.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

心脏性猝死所定义的1小时,实质上是指终末事件期的时间在1小时内。

3.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

4.生物学死亡大部分患者在4~6分钟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发生生物学死亡。

四、心电图表现通常表现为4种形式:①心室颤动:系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心脏停搏;④无脉电活动。

五、心脏骤停的急救措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心肺复苏又分初级心肺复苏和高级心肺复苏。

可按照以下顺序进行:(一)识别心脏骤停①意识消失;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⑤心音消失。

早而可靠的确立心脏骤停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二)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紧急通知急救医疗系统。

(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的支持。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三单元讲义1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三单元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血管系统》第三单元讲义1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一、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

由于脑血流的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

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105.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A.心室颤动B.室性心动过速C.电机械分离D.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室停顿[答疑编号502732030101]『正确答案』A二、病因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而这些冠心病患者中75%有心肌梗死病史。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肌梗死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

各种心肌病引起的心脏性猝死约占5%~15%,是冠心病易患年龄前(<35岁)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其他原因包括先天性与获得性长QT 间期综合征、Brugada 综合征等。

自主神经张力和反射改变(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副交感神经张力下降)、电解质紊乱(高血钙、低血钾、低血镁等)、情绪激动、剧烈运动、药物等因素都能诱发心脏骤停。

106.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是A.二尖瓣脱垂B.心肌病C.主动脉瓣狭窄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E.急性心肌炎[答疑编号502732030102]『正确答案』D107.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是A.二尖瓣脱垂B.心肌病C.主动脉瓣狭窄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E.急性心肌炎[答疑编号502732030103]『正确答案』D108.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病因是A.二尖瓣脱垂B.心肌病。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l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1.病因(l)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2)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约80%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

(3)其他病因有心肌梗死、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早、心肌病(特别是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离子通道病(如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

2.病理生理(1)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为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血管事件、心肌损伤、心肌代谢异常和(或)自主神经张力改变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顿是另一重要原因,常见于病变弥漫累及心内膜下普肯耶纤维的严重心脏疾病。

(3)非心律失常性少见。

常见于心脏破裂、心脏流入和流出道的急性阻塞、急性心脏压塞。

(4)无脉性电活动见于急性心梗心室破裂、大面积肺梗死时。

3.临床表现分为四个时期分期临床表现前驱期在猝死前数天至效月,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亦可无前驱症状,瞬间发生心脏骤停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发生心脏骤停开始,持续l小时以内,可出现心率加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骤停由于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中断,导致出现意识突然丧失。

判断心脏骤停:①原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②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③自主呼吸在挣扎性叹息样呼吸1-2次后随即停止;④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发生后,大部分患者4-6分钟则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随后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4.心脏骤停的处理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复律治疗。

(1)胸外按压体位患者仰卧平躺在硬质平面上,救助者跪在其旁。

若胸外按压在床上进行,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双乳头之间。

不要按压剑突 按压方法救助者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胸部正中双乳之间的胸骨上,另一手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课件

1
心肺复苏(CPR)
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部和进行人工呼吸。
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尽快使用AED进行电击,以恢复心脏跳动。
3
急救医疗服务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的饮食,每天进行适量 的运动,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
压力缓解
找到有效的压力缓解方法,如运 动、冥想或与亲友交流。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 风险。
2 高胆固醇
高胆固醇水平与动脉堵塞相关,也是心脏骤 停和心脏性猝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3 肥胖
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4 吸烟
吸烟会损害心血管健康,提高心脏骤停和心 脏性猝死的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接受体检,包括心脏健康检 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总结和提醒注意事项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是严重的心脏问题,但通过了解危险因素、症状和迹 象、诊断方法、紧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提高对这些情况的认识, 以便做出正确的行动。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诊断方法
心电图(ECG)
心电图可显示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诊断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有助于诊断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血液测试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如心肌标志物,可以诊断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紧急处理措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的症状和迹象
突然胸痛
剧烈而持续的胸痛可 能是心脏骤停和心脏 性猝死的迹象之一。
呼吸困难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 可能是心脏骤停和心 脏性猝死发生的迹象。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考点: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导语:心脏性猝死系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可发生于原来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考纲要求】1.定义和病因。

2.临床表现。

3.心脏骤停的处理。

【考点纵览】心脏性猝死一定是心搏骤停,心搏骤停不全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多数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电除颤是复律、有效一的手段,掌握猝死急救ABC。

【历年考题点津】1.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病因是A.心肌疾病B.主动脉瓣严重狭窄C.冠心病D.二尖瓣脱垂E.预激综合征答案:C2.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A.心室颤动B.室性心动过速C.电机械分离D.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室停顿答案:A3.心脏骤停一旦确诊,应立即A.尝试捶击复律及清理呼吸道B.气管内插管C.人工呼吸D.口对口呼吸E.心脏按压答案:A4.心脏性碎死最主要的病因是A.二尖瓣脱垂B.心肌病C.主动脉瓣狭窄D.冠心病及其并发症E.急性心肌炎答案:D5.复苏后治疗,保证一切复苏措施奏效最重要的.是A.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B.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C.防治肾功能衰竭D.脑复苏E.防治感染答案:D6.抢救由心室颤动引起的心脏骤停时,最有效的方法是A.静脉注射利多卡因B.皮下注射肾上腺素C.植入心脏起搏器D.非同步电击复律E.口对口人工呼吸答案:D7.男性,40岁,因创伤致心跳呼吸停止,经复苏后恢复,继而出现体温升高、抽搐、惊厥,病人可能并发A.肺水肿B.心力衰竭C.肾衰竭D.脑水肿E.脑死亡答案:D试题点评:心跳骤停,因脑缺氧可致脑组织损伤,发生脑水肿。

8.女,36岁,患风心病10年,近来心悸、胸闷痛、气短、下肢浮肿、尿少。

数分钟前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皮肤苍白,唇绀,大动脉搏动们不到,呼吸停止,其原因是A.脑栓塞B.急性左心衰竭C.癫痫大发作D.心脏性猝死E.急性右心衰竭答案:D试题点评:衰竭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扪不到为心脏性猝死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执业医师讲义: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临床执业医师讲义: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一、定义
1.导至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最常见的是: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记忆:是(室)挺(骤停)舒(室速)畅(室颤)。

最常见的是室颤。

2.心脏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二、病因
1.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特别是有心肌梗死病史)。

2.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

3.频发性与复杂性的室早可预示心梗后发生猝死的危险。

4.肺心病患都出现室颤,心脏骤停以致突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严重心肌缺氧。

三、心脏骤停的三大临床表现
1.大动脉波动(劲,股动脉)——金标准
2.心音消失——银标准
3.意识丧失——铜标准
处理:
1.首先拳击复率;20-25cm,拳击1-2次,如果拳击后不能复率,必须停。

由于存在使室速恶化为室颤的风险,所以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2.初级心肺复苏(CAB),首先要胸外按压C,缩短时间。

A开通气道。

B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单双人)
C.胸外按压: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环;
(1)按压时患者必需处于水平位。

头部低于心脏,防止重力作用导致脑的血流减少。

(2)按压位置是胸骨中下1/3处;按压的频率是100次/分;
(3)按压力度使胸骨压低3-5cm,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
B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最好方法。

3.高级心肺复苏:方法是电除颤;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都是360J
室颤一旦诊断立即用非同步的电除颤,三次都用360J.
电除颤用同步还是非同步的区别:心电图内有没有R波,存在R波同步医|学教育网整理。

不存在为非同步。

非同步最常见的是室颤和室扑。

复苏后处理:
原则:循环功能稳定是一切复苏奏效的先决条件。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

重点是脑复苏。

脑水肿:复苏后又昏迷。

措施:
(1)降温;
(2)脱水,常用20%甘露醇,加地米(5~10mg,每6~12小时静注)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渗透性利尿导致的“反跳现象”;
(3)防止抽搐。

用氢麦角碱、安定、异丙嗪;
(4)高压氧治疗;
(5)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

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死亡,随后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