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合集下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非心脏疾病住院病人所发生心脏骤停, 预 后普通很差。
复苏后临床过程与结局取决于其基础病变。 因为癌肿、肾能衰竭、急性中枢神经疾病 等在住院过程中心脏骤停, 复苏后存活率 低于10%。
因为暂时性气道阻塞、电解质紊乱, 药品 性心律失常、严重代谢异常, 预后良好。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4页
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药品中毒 麻醉意外 手术 介入性操作 电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6页
先兆
发作
心脏停跳
生物学死亡
新增或加重症状 胸痛 心慌 气短 乏力


临床状态突然改变 心律失常 低血压 胸痛 气短 头晕
突然发作 心脏停跳 循环衰竭 意识丧失
复苏失败 电机械分离 中枢神经 功效不恢复
立刻 1小时 分 周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7页
5.原发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1)进行性慢性右室超负荷 2)妊娠期肺动脉高压 3)肺动脉栓塞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8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19页
三、心力衰竭
慢性充血性心衰与各种心肌疾病关系亲密 MERIT-HF试验猝死情况: II级—64%,III级--59%,IV级—33% 全部急性心衰(如广泛心梗、急性重症心 肌炎等)如未经处理,都可因为循环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概念
心脏性猝死: 系指因为心脏原因所致突然 死亡,即全部生物学功效不可逆性停顿。 死亡出乎意料,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发生。
自然病理生理过程非人为或外伤原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专家讲座
第5页
心脏性猝死病因
心脏结构异常占80% 其他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是心脏停止跳动的紧急情况。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 电击等。心脏性猝死是无预警的心脏骤停,往往导致死亡。
心脏骤停的定义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无法进行有效的血液循环。它可以由许多 原因引起,包括心肌梗死、心脏病、肺栓塞等。
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电击、呼吸道阻塞等。这些情况会导致心脏无法正常跳动,使得全 身器官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1 心脏病
2 家族史
3 年龄
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 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脏性 猝死。
如果家族中有心脏病或心脏 性猝死的患者,个体发生心 脏性猝死的风险会增加。
年纪越大,发生心脏性猝死 的风险就越高。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法
1 生活方式改变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减少心脏病和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2 监测心脏健康
定期体检,进行心脏疾病的筛查和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风险。
3 急救培训
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术,可以提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心脏骤停的症状
1 突然昏倒
2 无呼吸
3 无脉搏
当心脏骤停发生时,人们会 突然昏倒,失去意。
由于心脏停止跳动,人们无 法进行正常呼吸,没有呼气 和吸气的动作。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人们 的脉搏会消失,无法感受到 心跳。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心脏性猝死是指在没有任何先兆和警告的情况下,突然死亡。它通常是由心 脏骤停引起的,往往发生在心脏病患者身上。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心内科
匡 希 斌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概 述 病 因 病 理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一) 心脏骤停处理(一) 心脏复苏后的监护(一) 心脏骤停的预后 心脏骤停病人的预防


定义:心脏原因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定义:心脏原因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病人突发 引起无法预测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病人得以 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病人得以存 心脏骤停如能及时采取正确有效心肺复苏病人得以存 心脏骤停,如未复苏或复苏失败称为猝死 复苏失败称为猝死。 活称心脏骤停,如未复苏或复苏失败称为猝死。 时间:从急性症状到死亡时间1小时内 小时内( ),亦 时间:从急性症状到死亡时间 小时内(WHO),亦 ), 小时。 有24小时。 小时 机制:心室颤动( 机制: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lutter)70-75% ) % 心室停顿( 心室停顿( ventricular pause)20-25% ) % 无脉电活动( 无脉电活动(pulseless electivity activity, , PEA)5% ) % ▲
心脏复苏后的监护(三)
防治急性肾衰竭 如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排除肾前性少尿 如每小时尿量少于 , 休克、有效血容量不足), ),提示急性肾衰 (休克、有效血容量不足),提示急性肾衰
1、严格限制水入量 、 2、防止高血钾 、 3、必要时血液透析 、 4、待恢复排尿后及时补充水、钠 、待恢复排尿后及时补充水、


冠心病 80% % 其它心脏病:心肌病、 %~15 其它心脏病:心肌病、心辩疾病( 5%~ % ) %~ 充血性心力衰竭, 低于30% 充血性心力衰竭,如EF低于 %是猝死最强 低于 预测因素 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先天性或后天性QT间期 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先天性或后天性 间期 延长综合征、 综合征、 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神经内分泌等 综合征 因素 ▲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1.定义和病因心脏骤停系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心室颤动,其次是快速性室性心动过速、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电机械分离。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测的突然死亡。

病人过去可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1小时内发生的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的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病人如经及时抢救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心脏性猝死是突然自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绝大多数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在美国所有心脏性猝死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征所致者高达80%以上。

心肌病占10%~15%。

其余5%~10%的心脏性猝死可由各种病因酿成。

2.临床表现心脏性猝死的经过大致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期开始、心脏骤停与生物学死亡。

不同病人各期表现有明显差异。

在猝死前数天至数月,有些病人可出现胸痛、气促、疲乏及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

但亦可无前驱表现,瞬即发生心脏骤停。

终末期是由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至发生心脏骤停,持续约1小时以内。

此期内可出现心率加快,室性异位搏动与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导致意识突然丧失。

下列体征有助于立即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如听诊心音消失更可确立诊断。

以上观察与检查应迅速完成,以便立即进行复苏处理。

从心脏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脏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

心室颤动发生后,病人将在4~6min内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持续性室速引起者时间稍长些,但如未能自动转复或被治疗终止,最终会演变为心室颤动或心搏停顿。

心搏停顿或心动过缓导致的心脏骤停,进展至生物学死亡的时间更为短促。

3.心脏骤停的处理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心肺复苏(CPR)和尽早进行复律治疗。

(1)识别心脏骤停:突发意识丧失,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室颤

室速

临床表现 1. 前驱期 :可有可无 2. 终末事件期 :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发 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典型的表现包 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心悸或眩晕等。在猝 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 加快及室性异位搏动增加最为常见。 3.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可导致意 识突然丧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呼吸呈叹息样,随 后停止。皮肤苍白或发绀,瞳孔散大,二便失禁。 4. 生物学死亡:心脏骤停后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和尽早除 颤,是避免发生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成功后死亡 的最常见的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

• • •


口对口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 以上 潮气量要足以产生明确的胸廓起伏 吹气不可过快过猛,避免吹气次数 过多或吹入气量过大 口对口人工呼吸在2次通气之间施 救者应均匀吸气而不是深吸气 双人CPR时如果建立人工气道,通 气频率应为8-10次/分,不必考虑 通气与按压的同步,实施通气时不 应停止按压

• 药物治疗 :应用肾上腺素并给予直流电复律后仍存在 室速或室颤的患者,在继续复苏的过程中可通过静脉给予 抗心律失常药物达到稳定心电的作用。常用药物为利多卡 因,如不能成功除颤,下一步可给予胺碘酮或溴苄铵、盐 酸普鲁卡因胺治疗 ,对于一些难治性多形性室速、尖端扭 转型室速、快速单形性室速或室扑(频率>260次/分)及 难治性心室颤动,可试用静脉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艾 司洛尔以及硫酸镁静脉注射。由急性高钾血症触发的难治 性室颤的患者可给予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 • 复苏过程中产生的代谢性酸中毒通过改善通气常可得 到改善,不应过分积极补充碳酸氢盐纠正。复苏时间过长 者,或早已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患者可适当补充 碳酸氢钠,最好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补给量。

心跳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跳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CPR成功 >90% 60% 40% 20% 0%
1.2 心跳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心电图表现
正常心脏电活动及心电图
心室颤动心电图特征 1. 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 齐的颤动波; 2. 频率达200-500次/分
2.徒手心肺复苏
1950 1960 1966 1985 2000 2015
准确判断、评估 正确的姿势 有效地人工呼吸 深而快的压
选能量,充电,放电 避免不当接触 选择非同步模式
5.1 思考题
1 徒手心肺复苏的按 压部位、按压频率 及深度? 2 室性颤动的心电图 特征? 3 电除颤术的操作过 程及注意事项?
5.2延伸阅读
唐子人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25卷第1期
美国的Peter Safar和Jame s Elam医生 开始采用人 工呼吸来复 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ZOLL提出电 击除颤,和 人工呼吸胸 外按压构成 了现代心肺 复苏术
强调了心肺 复苏术中脑 和神经系统 功能的恢复, 诞生了心肺 脑复苏的新 标准
发展为心肺 复苏学,每 隔5年更新 心肺复苏指 南
3.1 心脏电除颤术
电极位置
电除颤术视频演示
3.2 除颤仪使用注意事项
• 除颤时尽量使用盐水纱块或导电糊, 免灼烧皮肤。 • 除颤时,除颤者及其他医务人员应与 病床保持一定距离,免触电 • 室颤除颤应选用“非同步”模式
4.小结
心跳骤停
A
心肺复苏
B
电除颤术
C
患者突然倒地 意识丧失、抽搐 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3.心脏电除颤术 4.小结 5.延伸阅读及思考题
1.1 心跳骤停、心脏性猝死的临床表现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搏
无脉性电活动电-机械分离
• 心脏有持续的电节律性活动,但无有效的 机械功能.常规方法不能测出血压和脉搏。
临床表现
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 1. 前驱期 2. 终末事件期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
期,瞬间至通常不超过1小时.
3. 心脏骤停 4. 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的处理 一. 识别心脏骤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除颤后检查心律。①如恢复自主心律,继续监测生 命体征,静脉给予药物,维持有效血压、心率、心 律。若无脉搏电活动,心室停顿见后详述。②如持 续或复发室颤/室速时,继续行有效基础心肺复苏, 并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同时从静脉给予肾上 腺素lmg推注,无效时推注剂量可增加2~5mg,最 大剂量不超过0.1mg/kg;随后再给予电除颤(200~ 360J),仍无效可静脉给予药物,首选利多卡因推 注1mg/kg,复苏不成功,2分钟后重复此剂量,后 应静脉滴注维持。上述治疗失败,换用溴苄胺或普 鲁卡因胺或胺碘酮;若为尖端扭转室速或可疑低镁 或难治性室颤可给予硫酸镁;考虑有酸中毒或高血 钾存在可给予碳酸氢钠(剂量1mmol/kg),每次用 药30~60秒后,可再行除颤。
• 频率80-100次/min,每次挤压和放松的时间对 等,.
三.高级复苏
⒈加强生命支持措施,与此同时仍应继续基础复苏 治疗,逐步向第二阶段过渡。 ⒉具体措施: ①气管插管; ②除颤复律和(或)心脏起搏; ③建立静脉通路。
四.抢救流程
心脏骤停后,按心电活动形式,抢救流程 分述如下: ⒈心室颤动与无脉搏的室性心动过速:基 础心肺复苏后,待心电图示室颤或无脉搏 室速时,紧急给予电除颤(200J、200~ 360J),根据需要可电除颤3次。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6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7页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18页
二.深入生命维持
(一).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通气最好方法, 以人工气囊或呼吸机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 低氧血症。
(二).建立静脉通道:使用复苏药品。
(三).恢复有效自主心律,是复苏成功关键。 依据心电监护确定心跳骤停电生理机制,采 取不一样伎俩。
维持有效循环和呼吸功效,预防再次心跳骤停。
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防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和继发感染。
对全部心肺复苏后均适用。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27页
一.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一).降温:宜尽早实施,以头部降温
为主。头部降温使脑组织更加快到达较 低温度。体温下降至32℃时,脑代谢率 降低50%,颅内压下降27%。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24页
• 表2 心搏停顿或严重心动过缓处理步骤
连续心肺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 马上气管插管 心电图多于1个导联心搏停顿
针对病因给予治疗 缺氧 低钾血症 药品过量 高钾血症 酸中毒 低温
考虑紧急经胸壁心脏起搏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 每3-5min重复使用
阿托品1mg静脉推注,每3-5min重复 使用至总量0.04mg/kg
2.心梗存活者频发与复杂室性期前收缩、 预示猝死危险。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第9页
(二).心律失常
室上性早搏不增加猝死危险性。有室性 早搏者猝死率为无室早2-4倍。
但起搏于左室、室性并行心律、RONT 现象频发多源性室早伴短阵室速室早猝死危 险性更大。
(三).心室增大
左室肥大是众多心脏性猝死中一个独立 危险因子,可能是潜在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电 生理机制。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立即心肺复苏、尽早除颤。
心肺复苏之后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即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他常见原因为继发感染、低心排血量、心律失常复发等。
“争 分 夺 秒”
临 床 表 现
心跳停止3秒钟 ----黑朦
心跳停止5-10秒钟----晕厥
心跳停止15秒钟 ----昏厥或抽搐
心跳停止45秒钟 ----瞳孔散大
01
维持有效的循环
02
维持呼吸:吸氧、机械通气。
03
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脑复苏):
04
降温,体温33-34℃为宜;
05
脱水:甘露醇、白蛋白、地塞米松,谨防过度脱水。
06
防治抽搐:无需预防性应用。
07
高压氧疗: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脑缺氧、降低颅内压。
08
促进早期脑灌注:抗凝、解除脑血管痉挛(钙离子拮抗剂)。
复 苏 后 处 理
A
防治急性肾衰:维持有效的循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B
其他:及时发现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尽早胃肠营养。
复 苏 后 处 理
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所致的心脏骤停,预后良好;
02
及时评估左室功能;
01
继发于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跳骤停,即时死亡率高达59%-89%,心肺复苏不易成功。
04
保证胸廓回弹至原来位置,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02
按压部位正确,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保证手掌用力在胸骨上,避免发生肋骨骨折;
05
放松时双手不可离开胸壁,尽量减少中段,中断尽量不超过10s。
谢 谢!
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202X.00.00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偶有自行恢复,但通常会导致死亡。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PEA)。

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罕见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常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性猝死 sudden cardiac death SCD系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

可发生于原有或无心脏病的患者中,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突然意识丧失,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死亡,属非外伤性自然死亡,特征为出乎意料的迅速死亡。

91%以上的SCD是心律失常所致,但某些非心电意外的情况,如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亦可1小时内迅速死亡,但发生机制及防治则与心律失常性猝死相异。

随着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通过其监护系统对SCD的了解进一步加深。

流行病学在工业化国家中成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为冠心病导致的SCD,SCD 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每年0.36~1.28/1000,但未送医院的猝死未统计在内。

因此,人群中SCD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

在不同年龄、性别及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中,SCD发生率有很大差别,60~69岁有心脏病病史的男性中SCD发生率高达每年8/1000。

80%的医院外猝死发生于家中,15%发生于路上或公共场所。

首钢居民1974~1991冠心病猝死率11.35/10万;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的多中心前瞻性系列研究(国家十五公关课题)首次得出中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提示中国的心脏性猝死防治工作任务艰巨。

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

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

持续心肺复苏,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通路
肾上腺素增加剂量 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 碳酸氢钠1mmol/kg
肾上腺素1mg iv, 3-5分钟重复
失败
失败 除颤 360J
除颤 360J
药物 除颤 药物 除颤
心室停顿或严重心动过缓的处理
持续心肺复苏 建立静脉通道
气管插管 心电图两个或以上导联示心室停顿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脏骤停的处理
四、高级心肺复苏(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进一步生命支持。
1.纠正低氧血症 及早气管插管,充分通气。 机械通气,给予纯氧,充分纠正缺氧。
2.除颤和复律 一旦监视心律为室颤,立即用 200J能量进行电除颤。若无效,可增加能量至 300-360J,进行2-3次除颤。如果连续3次除颤 无效,提示预后不良。仍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 通气,同时肾上腺素1mg,iv后再用360J除颤 一次,如仍未成功,肾上腺素每3-5分一次,中 间给予除颤,此间应努力改善通气,纠正血液 生化指标,以利重建稳定的心律。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的定义
Cardiac arrest
概念:指心脏的射血功能突然终止。
原因:室速和室颤或者是缓慢的心律失 常。由于脑血流的突然终止,10秒左右, 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过积极的心 肺复苏,其生存率,在5%--60%之间。心 脏性猝死男性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 女性为3.6/10万。
*心脏骤停的处理
一、识别心脏骤停: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 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主 要诊断标准。
二、呼救:在不延缓实施心肺复苏的同时,通 知急救医疗系统。
三、初级心肺复苏(Basic life support, BLS) 一旦确定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开通气道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的处理
(四)高级心肺复苏 即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是在基础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 特殊技术等建立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主要 措施包括气管插管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 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并应用必要的 药物维持已恢复的循环。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 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测定等必须持续监测,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除颤电极的放臵。 电击能量:如采用双相波电除颤可以选择150~ 200J,如使用单相波电除颤应选择360J。一次 电击无效应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 的CRP后(约2分钟)再次分析心律,必要时再 次除颤。 心脏骤停后电除颤的时间是心肺复苏成功最重 要的决定因素,有条件应越早进行越好。
四、临床表现和诊断
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四个 时期:前驱期、终末事件期、心脏骤停 与生物学死亡。不同患者各期表现有明 显差异。
临床表现和诊断
前驱期:猝死前数天至数月,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 气促、疲乏、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但多数患者无前 驱表现,为突发性心脏骤停。 终末事件期:指心血管状态出现急剧变化到心脏骤停 发生前的一段时间,自瞬间至持续1小时不等。由于猝 死原因不同,终末事件期的临床表现也各异。 典型的表现包括: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发 心悸或眩晕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先无预兆, 则绝大部分是心源性。
>1200ml
初级心肺复苏:
3.胸外按压:是建立人工循环的主要方法,胸外按压时, 血流产生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胸泵机制和心泵机制。通过 胸外按压可以使胸内压力升高和直接按压心脏而维持一 定的血液流动,配合人工呼吸可为心脏和脑等重要器官 提供一定含氧的血流,为进一步复苏创造条件。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培训材料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培训材料
心脏骤停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 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 律失常等。此外,触电、溺水、药物 中毒、创伤等也可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性猝死概念及特点
心脏性猝死概念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患者过去可有或无心 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 现意识丧失。
主要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和β2受体,加强心肌收缩性,
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有助于自主心律的恢复。
02 03
阿托品
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分泌,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搏加快、瞳孔散大、眼压升高,兴奋 呼吸中枢,解除呼吸抑制。
利多卡因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心脏骤停临床表现
心音消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
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感觉不到 搏动。
听诊心脏区域,听不到心音。
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患者呼吸突然停止,或出现类似 叹息的无效呼吸。
突然意识丧失
患者瞬间失去知觉,对外界刺激 无反应。
瞳孔散大
患者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心脏性猝死早期识别
心脏性猝死特点
死亡急骤,死亡出人意料,自然死亡或非暴力死亡,死因明确,且由心脏原因 导致的突然死亡。
发病率与危险因素
发病率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发病率较高,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危险因素
包括高龄、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家族遗传史等 。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劳累、不良生活习惯等也可增加发病风险。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 心跳、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 按压的次数。 • 2015(更新):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 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 例为至少60%。
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A)
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平面上,头侧位清除口腔异物, 开放气道,检查呼吸5~10秒
仰头抬颏法
托下颌法
判断呼吸方法
2010指南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 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早期除颤 (D)
自动除颤仪(Biblioteka ED)早期除颤•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应尽快
使用除颤器。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 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
CPR的历程
➢ 1956年 Zoll 教授首次报道对一室颤患者电除颤成功,以后 除颤器械不断改善;
➢ 1958年 Peter Safer教授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简单易 行、潮气量大而被确定为呼吸复苏的首选方法;
➢ 1960年 William Kouwenhoven 等发表了第1篇有关胸外心脏 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CA的紧急处理步骤
1) 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 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 3) 呼救/报警(启动EMS系统) 4) 人工循环(Chest Compression) 5) 开放气道(Airway) 6) 人工呼吸(Breath)
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 如煤气中毒应将患者搬至通风、安全的地方 ❖ 电击伤者应先切断电源
缓慢型心律失常
• 肾上腺素:1mg iv,每3-5分钟1次。 • 阿托品:在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活动时,1mg i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
A.心室颤动
B.室性心动过速
C.电机械分离
D.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E.心室停顿
『正确答案』A
病理生理机制
最常见的是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
较少见的为无脉性电活动(PEA)。

心脏骤停早期诊断最佳指标是
A.瞳孔突然明显散大
B.测不到血压
C.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
D.呼吸停止
E.面色苍白和口唇发绀
『正确答案』C
识别心脏骤停
①意识消失;
②颈、股动脉搏动消失;
③呼吸呈叹气样或抽气样;
④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
⑤心音消失。

早期诊断临床征象是:
意识突然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三大消失:
循环
呼吸
意识
一名52岁男性在健康中心锻炼后倒下了,为了确定他有无心跳,你应检查循环体征,包括脉搏检查,在成人,脉搏的最佳检查部位是
A.腕部的桡动脉
B.肱动脉
C.颈动脉
D.心前区
E.足背动脉
『正确答案』C
关于初级心肺复苏的顺序正确的是
A.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开放气道—胸外按压
C.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D.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开放气道
E.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正确答案』C
早期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救治顺序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初级心肺复苏的步骤
循环是关键!
当进行胸外按压时,你应将手放在患者
A.胸骨上半部分
B.胸骨正中线左侧的心前区
C.胸骨下半部分,剑突上
D.胸骨中下1/3部分
E.胸骨中上1/3部分
『正确答案』D
胸外按压
病人体位:置水平位,头部应低于心脏水平。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指两指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处。

部位简易确定:
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
按压方法:
按压深度为胸骨压低约5~6cm。

速率约100~120次/分。

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给予2次人工呼吸。

以掌根按压
两手手指翘起(扣在一起)离开胸壁
按压时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100~120次/分
你正在为一位在床上被发现意识丧失者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和通气比率应为
A.30次胸外按压,2次通气
B.5次胸外按压,1次通气
C.10次胸外按压,2次通气
D.15次胸外按压,5次通气
E.15次胸外按压,2次通气
『正确答案』A
有关人工胸外按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病人应置于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下肢可抬高,若在床上进行应在病人背部垫以硬板
B.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手指无论是伸展还是交叉在一起,都不要接触胸壁
D.按压时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压低至少5cm,随后突然松弛,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E.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频率为80次/分
『正确答案』E
你发现一名儿童床上没有反应,无外伤体征,你应如何开放气道
A.把手指放进嘴里,提拉下颌
B.提升下颌
C.使头部偏斜,抬起下颌
D.向前拉出舌头
E.仰头举颏
『正确答案』E
开通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术者将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颏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清除患者口中异物和呕吐物,义齿松动应取下。

口对口人工呼吸
术者用放在前额的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双侧鼻孔,深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在2秒以上,确保有胸廓起伏。

单人及两人进行心肺复苏则可每30次胸外按压连续给予2次通气。

有关人工通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首先要确保气道通畅
B.用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孔
C.吸一口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缓慢吹气
D.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以上,确保呼吸时有胸廓起伏
E.人工通气与胸外按压的比例为15:2
『正确答案』E
发现一名男性倒地,你只有一个人,你确定他无意识,并打电话给急救人员,你身边无除颤器,你回到患者身边进行心肺复苏,开放气道发现他只有微弱呼吸,进行了2次有效通气,检查无循环体征,进行胸外按压,你应再次检查循环体征的时间是
A.每个按压通气循环后
B.第一个按压通气循环后
C.5分钟心肺复苏后
D.30:2的比率心肺复苏最初五个循环后
E.15:2的比率心肺复苏最初五个循环后
『正确答案』D
一位心脏停止的患者到了急诊室,辅助通气心脏复苏进行中,气管插管已置入,静脉通路已建立,下一步最适合的药物治疗是
A.10%氯化钙5ml静推
B.肾上腺素1mg静推
C.以200J同步心脏起搏
D.静脉给予NaHCO3(1mmol/kg)
E.多巴胺5mg静推
『正确答案』B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是CPR的首选药物。

用于电击无效的室颤及无脉室速
心脏停搏或无脉性电生理活动
常规方法是静脉推注1mg,每3~5分钟重复1次
对于电击无效的反复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
A.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B.心内注射利多卡因
C.再次电复律
D.人工心脏起搏
E.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肾上腺素:使细颤变为粗颤——除颤易化。

下列药物及剂量组合被推荐用于无心脏收缩的患者初始治疗的是
A.肾上腺素3mg静推
B.阿托品3mg静推
C.肾上腺素1mg静推
D.阿托品0.5mg静推
E.胺碘酮300mg静推
『正确答案』C
一位室颤,心脏停止的患者,3次电击,肾上腺素1mg静推及第4次电击后仍无反应,要继续复苏,每3分钟给予肾上腺素,推荐剂量是
A.1mg、5mg、10mg
B.每次0.2mg/kg
C.1mg静推,每3分钟重复
D.肾上腺素1mg静推,3分钟后血管加压素40U静推
E.1mg、3mg、5mg
『正确答案』C
患者男,70岁。

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2小时就诊,体检时患者突然意识不清,口唇发绀,抽搐。

1.证实患者发生了心脏骤停的主要依据是
A.颈动脉搏动消失
B.呼吸停止
C.周身发绀
D.血压测不出
E.瞳孔散大
『正确答案』A
2.患者的心电监护如图,则下一步的首要治疗是
A.做心电图
B.请神经科会诊
C.360J同步直流电除颤
D.360J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E.360J非同步交流电除颤
『正确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