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一、患者基本情况本次观察纳入了40例确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在35-70岁之间。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瘙痒、麻木等症状,其中部分患者已经接受过一段时间的传统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治疗方案在本次观察中,我们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
具体如下:1. 中药治疗:选取适合患者体质的中药进行调配,主要以活血化瘀、散瘀止痛为主要方法。
2. 针灸治疗:采用针刺、灸法、拔罐等多种手段,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缓解疼痛。
3. 药物治疗:应用抗病毒药物、镇痛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疗效观察经过4周的治疗,患者的疼痛、瘙痒和麻木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具体观察结果如下:1. 疼痛缓解情况:治疗后,35例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其中15例疼痛完全消失,20例疼痛减轻至轻微不适。
2. 瘙痒症状改善情况:有30例患者的瘙痒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10例瘙痒症状完全消失。
四、讨论与总结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瘙痒和麻木等症状,疗效明显。
2. 中药治疗能够通过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等方法,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且不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 针灸治疗能够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来的疼痛、瘙痒等不适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瘙痒和麻木等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也相对安全,不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可以作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多的选择。
由于本次观察的样本量较小,缺乏对照组,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强对照组设计,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期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更为可靠的临床依据。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 染引起 的急性疱疹好转后 , 在皮损部位遗 留下慢 性、 持续性 神经疼痛
综合 征 。 约 1% 的 带 状 疱 疹 患 者 可 并 发 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0
痛, 以6 尤 0岁 以上老 年 、 弱 、 疫 力 低 下 者 为 多 。 笔 者 近 年 体 免
1g 甘草 5 。水 煎 服 每 日 1剂 , 0, g 日3次 温服 , 证加 减 , 个 月 随 1
而少眠 , 大便 干, 小便 黄 , 舌质 暗红苔 薄黄少津 , 弦。辨为痹 脉 证 。毒邪未尽 , 阴两虚 , 气 气滞 血瘀 , 络阻滞。治 以益 气养 脉 阴, 活血通络 , 止痛。用补 阳还五 汤合一贯 煎加减 , 日 1剂 每
共2 , 7例 为门诊或住院患者 , 经临床治疗疱 疹消退 , 皮 在 疹处遗留色素沉着和瘢痕 , 伴皮肤疼痛 、 刺痛 、 发麻 、 异样感 和 痛觉过敏 。2 7例分为 2组。治疗组 l , 1 , 5例 ; 5例 男 O例 女
年龄 4 7 2— 2岁 、 均 5 平 7岁 ; 程 最 短 4 病 2天 、 长 3年 。疼 痛 最 部 位 在额 颞 面 部 ( 叉 神 经 段 ) 三 3例 , 肩 及 上 肢 ( 肩 段 ) 颈 颈 2 例 , 底( 腰 腰底 段 ) 2例 , 胁 部 ( 段 ) 胸 胸 8例 。 对 照 组 1 2例 , 男
侧周 围神经呈 带状分布 , 疱疹 消退 后皮肤 遗 留色 素沉着 和
瘢 痕 , 时在 皮 损 部位 出现 短 暂 性 和 持 续 性 的皮 肤 疼 痛 , 呈 同 可 针刺 痛 、 灼 痛 或 触 发 性 剧 痛 , 呈 周 期 性 发 作 , 夜 无 明显 烧 可 昼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带状疱疹俗称“蛇串疮”、“缠腰火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初起以轻微发热,乏力、纳食减少等为主要表现,继而患处皮肤红斑、疱疹,并伴有火烧、电击、针刺样疼痛,甚则痛不可触。
其病变特点是:病变皮肤沿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极少过人体中线。
此症诊断明确,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一般能终身免疫。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初期病毒感染临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匿性感染,而后病毒进入皮?w的感觉神经末梢,并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迁移,并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
但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受到某种原因刺激时,潜伏的病毒就会被再次激活,进行生长繁殖,使受侵的神经节发炎坏死,并沿其周围神经纤维下行,到达该神经支配区域的皮肤,发生炎性病变,使皮肤出现红斑、集簇性水泡,同时受累的神经节发炎、出血、坏死,产生神经痛(1、黄卿弟,黄金荣,林金标,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8,27(22):64 2、马超,牛丽敏,李淑玲,等.加巴喷丁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26-28)。
一般情况下,经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疼痛多在疱疹消退后1-3月内逐渐恢复,症状消失。
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约20%-50%的患者会遗留下持续性及顽固性的神经病理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疼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
它是带状疱疹侵袭外周神经持续损伤导致的结果,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目前临床治疗PHN,主要倾向于消除神经炎症和促进神经损伤修复2个方面(刘占国,王根全,河北中医,化淤止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2017,2(39):217)。
《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三)
《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三)(接上篇)那么针灸方面,我们有很多可以用的,比如说火针、围针、体针、面针、梅花针,还有放血拔罐、埋线、埋针。
火针我们早期用,后期止痛我们现在用的还是比较少,早期在用,早期主要是水疱,我们感觉要浅扎,我看过针灸科扎的,他们扎的比较深,一针下去,从疱顶下去刺到真皮或者真皮以下,这样第二天患者会反应非常痛,我们一般会在疱顶,就是针烧红垂直下刺,刺到疱的基底,稍微往下一点就可以了,也就是在身体的乳头层的那个样子就停,这样他就能加速疱的结痂,加速皮疹的愈合,而且它能减少这种疼痛,急性期的疼痛,我们说急性期的疼痛以火为主,那么火要散、火要清、火要以水灭火,那后期的痛以虚为主,这是个人的一种体会吧,反正早期的痛,我一般会加重公英的解毒的力量,后期痛一般会加重黄芪的力量。
那么我最喜欢的是围针,所谓围针就是围着皮损下针,那么一般以15-30度这个角度,看那个不同部位了,进行平刺,以平刺为主,然后透皮下,大概进针一寸左右就可以了,然后对这个皮损中心,那么围这个皮损,一般进八针,进不了八针进六针,围这么一圈,那么后来认为是治疗好多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但认为越早用越好,早期围针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透热外出,因为你自己做你就会发现,这个病人红斑水疱鲜红的皮疹,你只要围针,第二天你过来看,皮疹的红,马上就黯淡下来,就透热外出,而且这个火热退下去之后这个疼痛也会跟着缓解,那么体针就是按穴位,你按照辨证也好,按照经验用穴也好,来扎治疗,就是你近刺也好远刺也好都可以,那么我们常讲的几个部位,偏于上肢的偏于上半身的,我们会选择合谷、外关、后溪这几个穴位,下半身我们选足临泣、悬钟、阳辅,这是我个人喜欢用的几个穴位,他对神经痛效果相对比较好。
那么电针接触相对比较好。
梅花针早期我们也是泄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是更痛一些,就是在疱疹上,特别是胸胁部位的,在疱疹上,疱疹的两端,在胸部或者是背部,用梅花针,把疱刺破,敲打,轻微出血,然后放上火罐吸,一种方法,也是清热的方法,就和我们金针王乐亭的方法差不多,刺龙头刺龙尾,刺完龙头龙尾,在龙眼放放血,你只要把血放出来,他疼痛很快就会缓解一部分,明显感觉局部会舒畅很多,另外一个就是后期的梅花针轻轻敲啊,我们加通络活血啊,后期就是没有皮疹痛的时候也可以用梅花针。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带状丘疹疱病、疼痛和神经炎症状。
虽然带状疱疹通常在数周内恢复,但是大约10%的患者会经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这是指带状疱疹后持续存在的疼痛感觉,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疗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诊断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选取10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观察组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口服治疗、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包括镇痛药物、神经病学治疗等。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估和神经功能评估。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生活质量测量问卷(SF-36),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评定量表(NRS).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
在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这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觉,提高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该被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
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进行长期随访,以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西药泰尔丝 ( 异维 A酸 胶 丸 )治 疗 痤 疮 取 得 了明 显 效 果 。
作者简介 :刘德 印 ( 出生 14 9 8年) ,男 ,上海 市奉贤区人 ,大专 ,主治 医师。作者长期 在基层卫生 院从 事皮肤科 门诊 。
病人 服药 ,就 能取得更 好的社会 效益 。
2 1 疗效判 定标 准 .
按 卫生 部 皮肤 病 药物 临 床研 究 指导 原
则 进 行 疗 效 判 断 。痊 愈 :皮 损 消 退 ;显 效 :皮 损 消 退 > 6 %;有效 :皮损消退 2 —6 % ;无效 :皮损 消退 <2 %或 o 0 o 0 加 重 。总有 效率 按 痊 愈 与显 效 之 和计 算 。统 计 采用 卡方 检
自拟 痤 疮 煎 剂 治 疗 寻 常 性 痤 疮 6 2例
刘 德 印 (海 奉 区 桥 卫 所 24) 上 市 贤 南 镇 生 o0 1o
中图分 类号 :R4 7 ;R 787 3 / 8 5 . 3 文 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0 0—11 (03 2 —0 1 2 30 2 0 )0 07—0
行 。治疗组用痤 疮煎剂 ( 自拟 ) ,基本方 为制 大黄 lg O 、银花
1g 5 、蒲 公英 1g 5 、虎 杖 1g 2 、山楂 1g 2 、枳壳 1g I级痤 疮 0。
患者 服基本方 ; Ⅱ级患 者服基本 方加 白花蛇舌草 、连翘 、黄
芩 ;m级患者 服基本方 加丹参 、当归 、川芎 ;部 份痤疮患 者 常 常伴有 口干 心 烦 、耳 鸣多 梦 等 症 状 再 加 知母 、黄 柏 、生
方法 之 一 。
俞 、胆俞、脾俞、太冲,配穴根据受损神经分布加背俞穴或华佗 夹脊穴。将苦参素注射液 ( 宁夏制药厂生产 )4 l m ,确炎舒松 A 注射液 l噶 及 2 0 %利多卡因注射液 5 混合后平分注 ^患侧每一 d 个穴位中。每 日1 ,l 天为 1 次 0 疗程。治疗期 间停用其它药物 , 且治疗前后均检测肝肾功能。 1 疗效判断橱 隹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功能状况分为痊愈 、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而在健康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神经痛症,目前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对于深入了解该治疗模式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神经痛症,其特点是长期、顽固,并且容易反复发作。
传统的西医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如镇痛药、抗病毒药、抗抑郁药等,疗效有限且易产生药物依赖性。
而中医治疗则主要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并且可以调整患者的体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根源。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充分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患的痛苦。
1. 患者基本情况本次观察共选择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为35-70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病程在3个月以上。
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传统西医药治疗,另一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2. 治疗方案传统西医药治疗组主要采用镇痛药、抗抑郁药等药物治疗,针对性的疼痛管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则采用中药调理气血活血,并结合针灸、艾灸等传统治疗方法,调整患者的体质。
3. 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病情缓解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
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4. 治疗效果评估通过治疗后的疼痛评分、病情缓解程度评价及生活质量评价来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疗效差别,进而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结果分析经过治疗6个月后观察发现,在传统西医药治疗组,有20例患者疼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并未完全缓解,且有10例患者出现了药物依赖性现象。
而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35例患者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其中10例疼痛完全消失。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西医结合神效方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西医结合神效方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为缠腰蛇。
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
临床表现为先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以及患部皮肤灼热感或神经痛等前驱症状。
初起时,患部发生红斑,继尔出现集簇粒至绿豆大的丘疱疹群,然后迅速变为水疱。
数群水疱常沿一侧皮神经呈带状排列,一般不超过体表中线。
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陕西中医学院龚鹏生胃药法莫替丁也治带状疱疹法莫替丁为H2受体拮抗剂,其作用强度比西米替丁大30~100倍,比雷尼替丁大6~10倍。
本品口服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口服或静脉注射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应激性溃疡、出血性胃炎所致)。
本品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便秘和腹泻。
偶见有皮疹、荨麻疹、白细胞减少等。
肝病患者、有肾衰竭患者慎用本品,孕妇慎用。
法莫替丁治疗带状疱疹的机理主要是,本品能结合H2受体,解除组胺的免疫抑制,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起治疗作用。
使用本品治疗带状疱疹,除了静脉给药外还可以口服,用法为:法莫替丁20mg/次,2次/日,连服1周。
据资料表明,使用本法,治愈率为95%,总有效率为100%。
对于疼痛显着者,可同时给予止痛剂治疗。
鱼腥草治带状疱疹鱼腥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野生佳蔬,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
它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消炎活血、止痛消肿之效,对多种细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
还能抑制浆液分泌,化腐生肌,促进坏死组织及早脱落,所以鱼腥草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具有独特疗效。
治疗方法:取鱼腥草(新鲜品)250克,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入砂罐内,加水适量,煎煮15-20分钟后,滤出药汁温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
一般服药2-3剂见效,最多连续服5-7剂可收到理想疗效。
内服鱼腥草煎剂安全可靠,时间短,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如果局部搽用陈醋拌雄黄粉疗效更佳。
取雄黄粉20克,搽药之前,先用氯化钠注射液清洗病变部位,然后用消毒棉棍蘸药液直接涂于患区,每日1次。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0例
疗删 l
组别
A( 0) Ir 1 J ̄ / L 疗 治 4 前 疗d 疗0 1 d
A(o) Sm  ̄ Tm 疗  ̄7 治 1 治 前  ̄d 疗 疗 4
胆 (l ) “札 Ⅱ 0 疗d 4
中 图 编 号 :0 4 7 5 2 1 ) 3 0 5 — 2 R 5. + B 1 0 — 4 X( 0 1 0 — 4 5 0
【 要 】 目的 观察 中 医 综 合 疗 法 对 老 年 带 状 疱 疹 后 神 经 痛 的 疗 效 。 法 将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组 。 疗 组 静 滴 摘 方 治
【 关键 词 】 带 状 疱 疹 后 神 经 痛 中 医综 合疗 法
黄芪 注射 液
通 心 络胶 囊
止 痛 贴
带 状疱 疹 消 退 后 , 分 患 者 存 在 被 侵 犯 部 位 的神 经 痛 , 部 可持 续 数 月 至 数 年 , 为 带 状 疱 疹 后 神 经 痛 ( HN , 称 P ) 目前 尚无 特 效 治
疫 毒 、 热 、 湿之邪 侵袭 , 情 志不畅 , 烦劳过度 , 肝脾 胃 湿 寒 或 或 致 功能失调 , 日久 化 热 。 热 瘀 毒 熏蒸 , 机 郁 滞 。 者 据 多 年 经 验 湿 气 笔
结 合 临 床 特 点 .对 有 抗 HI V药 物 引 起 的 药 物 性 肝 功 能 损 伤 患
物 性 肝 功 能 损 伤 的发 生 , 要 原 因在 于 患 者 正 气 虚 弱 , 上 时 气 主 加
[] 王 安绪 , 庚军 , 振华 . 点传 染病的免疫 与控制 [ . 西 : 1 陈 梅 重 M] 陕 陕 西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0 5 1 0 20 :2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
带状疱疹治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且发生率较高,疼痛剧烈顽固。
目前治疗上多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小剂量激素治疗,局部外涂利多卡因凝胶,但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病,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0年——2013年共收集44例病例。
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年龄平均≥52岁,受累神经分布有三叉神经区,颈神经区,胸背部神经区,腰腹部神经区。
1.2随机抽样分成两组,治疗组22人,观察组22人,两组年龄和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等分配无统计学差异。
1.3病例納入标准指带状疱疹经治疗,皮损完全消退后其受累皮肤遗留烧灼痛刺痛,不欲近衣被,病程持续4周以上,一般年龄较大,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
所有患者就诊时局部皮肤遗留色素沉着,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
中医认为本病因余毒未净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不通所致。
2、治疗方法2.1观察组(单纯西药组)口服甲钴胺片0.5mg 每天3次,地塞米松1.5mg每天3次;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ug肌肉注射每天一次;局部用利多卡因凝胶外涂。
2.2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使用单纯西药组药物治疗外,同时加口服自拟中药处方,仙方活命汤加减:金银花12g 当归6g 赤芍6g 桃仁6g红花5g元胡6g丹参6g白芷6g 花粉6g 乳香6g没药6g 皂角刺6g 穿山甲3g徐长卿1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一剂。
病在腰腹区加川楝子10g郁金10g柴胡6g;上肢加片姜黄12g;下肢加牛膝12g;疼痛日久不除加全蝎5g。
3.疗效观察所有患者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疼痛变化及不良反应,共治疗3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为患处疼痛完全消失,显效为患处疼痛明显减轻,有效为患处疼痛减轻,无效为治疗前后无变化。
痊愈加显效病例数的百分比为有效率。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析该治疗方式在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共计85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
观察组接受中西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式,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
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康复效果更佳,并且能使患者对治疗的评价更高,因此,应当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满意度带状疱疹是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皮肤疾病,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带状疱疹引发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多发病于老年群体[1]。
部分免疫力较差的小孩或青年也容易感染此病症。
这种神经疼痛的症状会随患者的年龄而加剧。
不仅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由于剧烈疼痛,患者还很容易出现抑郁的倾向。
目前,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应用西医治疗的方式,但治疗效果欠佳。
而站在中医的角度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需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式[2]。
因此,本次研究使用中西医结合模式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分析其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资料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的病例中选择8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根据研究要求,以抽签的形式,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急诊患者为23例,女性为19例,年龄在47到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7)岁;对照组男性急诊患者为22例,女性为21例,年龄在45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4.8)岁。
选取的两组患者除采取的治疗方式不同以外,其余条件差异较小,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神经炎症反应所导致的疼痛症状。
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沉睡多年后,突然活跃起来,并沿着某一神经节分布区域发生感染,引起皮肤上水泡疹病变。
虽然病原体一旦被控制,水泡疹痊愈后痊愈,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导致病情长期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主要以镇痛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为主,但效果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
由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综合发挥中医药和西医药的优势,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已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神经痛方面的优势及临床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减轻他们的痛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治疗原理和优势;2.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评估其治疗效果;3.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中西医结合在神经痛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1.3 研究意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目前临床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仍然存在局限性,且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症状难以缓解。
对于如何有效地治疗和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有望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皮肤和神经感觉神经炎性疾病。
在带状疱疹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神经受累引起的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治疗效果差,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是当前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总结,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理论基础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中医和西医结合的理论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于病毒侵袭引起气血郁滞,经络阻滞导致的,表现在痛觉传导障碍和神经痛症状。
西医认为PHN是由于病毒感染后,神经受损引起的慢性疼痛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是通过中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结合西医药物和物理疗法修复受损的神经,达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目的。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方法,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调配。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逍遥散、加减逍遥散、消拇痛丸、金匮肾气丸等。
这些中药方剂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针灸对经络进行调理,疏通气血,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太冲、委中等。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中医推拿、拔罐疗法、艾灸疗法等,可以改善局部的气血循环,缓解患者的神经痛症状,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42例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42例探析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患者治疗预后效果的影响价值,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所2016年10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患者,总计84例。
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患者加行中医治疗。
比较2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患者治疗预后效果、患者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焦虑情绪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焦虑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常规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疼痛感、生活质量以及情绪方面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带状疱疹遗神经性疼痛生活质量心理状况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是常见性神经性疼痛,治疗难度大,常规治疗预后效果有限。
基于疾病的疼痛感,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明显,增加了患者心理焦虑情绪,增加了身体应激反应[1]。
既往治疗中,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以口服消炎痛等西药治疗为主,但是在改善患者疼痛感方面效果一般,且患者长期用药有明显耐药性,从而影响降疼痛效果。
近年来,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开始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
基于此,本文就我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患者为例,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自2016年10月-2018年6月,总计84例。
纳入标准:(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性疼痛患者;(2)患者基本资料完整、生命体征平稳;(3)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4)患者沟通、配合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障碍患者;(2)试验用药禁忌患者;(3)合并严重功能障碍患者;(4)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患者。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体会前言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治疗方法。
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和经验。
什么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后遗症,通常在带状疱疹发作后1个月左右出现。
它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瘙痒和麻木感。
这种痛苦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痰火毒”所致。
中医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方法来治疗该病。
在我的治疗经历中,中医药配合针灸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针灸治疗中,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以去除体内的湿气和热毒。
西医治疗在西医方面,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使用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镇痛剂、抗病毒药和抗抑郁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疼痛和瘙痒感,并且可以加速病情的缓解。
西医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是一种综合的治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在一起。
它可以吸收两种方法的优点,形成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中西医结合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医生和药师,他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个人体会我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出发,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我的实践中,我曾经参与了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病人也对这种治疗方法非常满意。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知识。
我认为,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中西医结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出它们的优势。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应用这种治疗方法。
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
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方法,我们可以缓解患者的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1. 引言1.1 背景介绍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神经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皮疹伴随着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最常见并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镇痛药物、抗病毒药物和物理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且常常伴随着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病邪侵袭神经导致气血不畅,经络阻塞所致,应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
西医则主要侧重于镇痛、抗病毒和神经营养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可以综合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愿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包括疼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等方面。
2.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安全性和副作用情况,了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机制,探讨其对神经疼痛的作用途径和影响。
4. 探讨预防和注意事项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1. 研究对象选择:本研究选取了一批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严格的筛选和诊断确认,确保研究对象的病情符合研究要求。
2. 分组设计: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匹配,以确保比较结果的客观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姚文忠【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5(000)023【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cheme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Methods We divided 52 case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atients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26) and the control group (n=26), the former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the latter was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Yiqihuoxue decoction on the basic of the former group. Then we observed the curative effect, multi point VAS score, adverse reaction.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ed for 1, 2, 4 ,8 weeks VAS pai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o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wo groups were seen in a small amount of a transient adverse reaction,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YiqiHuoxue decoction helps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Western Medicine on postherpetic neuralgia syndrom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摘要】随着几年来气候异常和科技发展带来的运动缺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是一种顽固性、难治性剧烈慢性疼痛性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频发,给患者带来重大痛苦。
带状疱疹并发神经痛一旦发病时间久,治疗起来十分困难。
传统医学中西药一般以止痛和补充营养剂为主,化瘀、通络、止痛是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用药目的。
经过医学临床的长期实践探索,针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点,逐渐摸索出了一套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相结合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首先阐述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发病机制和原理,然后分析了医学临床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及诊断依据,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关键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41.02 文献标识码:B1 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通过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的一种疼痛性疾病。
该病毒繁殖速度快,并易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
该病多发生于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
民间俗称为缠腰龙,由于长期剧烈的疼痛折磨,患者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情绪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最终产生轻生念头。
在医学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部分研究通过对受损皮肤进行组织活检发现,在早期可有粗神经纤维变性,后期细的神经纤维也可发生变性,因而推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正常神经冲动传入形式的改变,与粗神经纤维的中枢抑制作用丧失后,二级感觉神经元兴奋增高呈癫痫样放电。
除此之外,该病的发病诱因还包括患者的抵抗力低、免疫功能缺失、治疗不及时、体质特异等。
熟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是明确治疗手段的前提,笔者认为,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急性带状疱疹局部皮肤水疱愈合后,患病的部位仍存在持续性或发作性的剧烈疼痛,并可存在明显的色素沉着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5 统 计 学 处理 . 采 用 S S 1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处 P sl.
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 H 是 老年 带 状 疱 疹 的严 重并 发 P N)
症 , 一种非常顽固和难治的病症。超过 5 是 0岁 以上 的 带 状 疱
疹 患者 , HN 的发 生 率 为 6 % ,0岁 以 上 的 患 者 3个 月 后 P 2 6 P N 的发 生 率 仍 为 2 %L , 重 影 响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当 前 H 4 2严 ] 治疗 本 病 存 在 的 主要 问 题 是 如 何 解 决 本 病 的剧 痛 及 根 治 。 西 医治 疗 以解 痉 止 痛 及 神 经 阻 滞 为 主 , 不 良反 应 较 多 。 为 但 了探 索 好 的治 疗 方 法 , 高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 少 不 良反应 的 提 减 发生 , 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P 笔 HN 患 者 4 例 , 得 满 意 疗 l 获 效 。现 将 临 床 观 察结 果 报 道 如 下 。
0 0 1 。蛄 论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P N 疗 效好 , 发 率 低 。 .0 ) H 复
[ 键 词 ] 带 状 疱 疹 ; 遗 神 经痛 ; 关 后 中 ] R 7 2 1 中 0 5 .2
[ 献标 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8 4 (0 8 2 ~3 4 0 文 0 8 8 9 2 0 13 6 7 2
。3 4 67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带 状疱 疹 后 遗神 经 痛 4 1例
叶 正 明
( 南师 范大 学 附属 湘 东医院 , 南 醴 陵 4 2 0 ) 湖 湖 12 0
[ 要 ] 目的 观 察 中 西 医 结合 治 疗 带 状 疱 疹 后 遗 神 经 痛 ( H 的 临 床 疗 效 。 方 法 对 照 组 口服 美 洛 昔 康 片 摘 P N) 7 5mg 每 日 1次 ; 生 素 B 2 、 生 素 E 10mg 西咪 替 丁 0 2 , 日 3次 。治 疗 组 采 用 中 药基 本 方 为 黄 芪 2 . , 维 l 0mg 维 0 、 . 每 g 0 香 附 l 延 胡 索 l 、 归 1 、 芍 l 乳 香 l 没 药 l 川 芎 l 、 花 6 桃 仁 1 、 龙 l , 日 l剂 , 0 0g " 3 - 0g 赤 0 0 0 0 红 g 0g 地 0g 每 水
22 复发率 .
治疗结 束 l ~2个 月 后 随 访 ,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治
行评分 , 分者 l 3 0例 , 者 l 4分 5例 , 者 l 5分 6例 ; 并 冠 心 病 合
者 5例 , 心 病 者 4例 , 肺 恶性 肿 瘤 者 2例 。对 照 组 4 例 , 2 1 男 5 例, l 女 6例 ; 龄 4 ~7 年 0 9岁 , 均 6 . 平 1 9岁 ; 程 l l 病 ~ 6个 月 , 平 均 4 2个 月 ; 痛部 位 : 背 部 l . 疼 胸 7例 , 腹 部 l 腰 3例 , 面 部 头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志 Mo enJu n l f ne rt a io a C i s a dWetr d ie 0 8A g 1 ( d r ra o Itgae Tr t n l h ee n s nMe i n 0 u , 2 ) o d di n e c 2 7 3
煎 2次 分 服 。 头 面部 者 加 白芷 , 背 部 及 腰 腹 部 者 加 柴 胡 , 肢 者 加 桑 枝 , 肢 者 加 牛 膝 。 同 时 用 西 药 治 疗 , 对 照 胸 上 下 同
组。结果
2组 治 疗后 疼 痛 评 分 值 均 明 显低 于 治 疗 前 ( 均 <0 0 1 ; 治 疗后 疼 痛 评 分 比 较 有 极 显 著 性 差异 ( P .0 ) 2组 P<
差 异 ( =4. 8 P<0. 0 ) t 1, O 1。
1 1 一 般 资 料 2 0 . 0 2年 4月 一2 0 o 6年 4月 我 院 收 治 P HN 患者 8 2例 ,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治 疗 组 4 例 , 2 分 l 男 6例 , 女 l 5例 ; 龄 4 ~8 年 0 l岁 , 均 6 . 平 4 8岁 ; 程 l l 病 ~ 5个 月 , 均 平 4 1个 月 ; 痛 部 位 : 背 部 l . 疼 胸 8例 , 腹 部 l 腰 2例 , 面部 4例 , 头 上 肢 3例 , 盆 部 2 , 肢 2例 ; 痛 程 度 采 用 B S _ 进 骶 例 下 疼 R 一64
1 临床 资料
理 , 治 疗 前 后疼 痛 评 分 用 ±S表 示 , 2组 比较 应 用 t 验 ; 检 2
组 复 发 率 比较 应 用 四格 表 x 检 验 。
2 结 果
2 1 临 床 疗 效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治 疗 前 疼 痛 评 分 分 别 为 . ( .5± 7 ) 和 ( . 7±0 7 ) , 疗 后 分 别 为 ( . 2± 4 1 0.9 分 41 .7 分 治 03 0 7 ) 和 ( .1 .8 分 , 统 计 学 处 理 , 治疗 后 疼 痛 评 .9 分 14 ±1 4 ) 经 2组 分 值均 明显 低 于 治 疗 前 ( =2 .3 P<0 0 1 t 0 5 , t 19 , .0 ; =1 .9 P< 00 1; .0 ) 治疗 组 与对 照 组 治 疗 前 疼 痛 评 分 值 比较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0 1 , t .4 P>0 0 ) 治 疗 后 疼 痛 评 分 值 比较 有 极 显 著 性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