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谈中国诗》学案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
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教案的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案不仅仅是一份计划,它还是教学艺术的体现,需要精心设计,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谈中国诗的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谈中国诗学案附答案
《谈 中 国 诗》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熟读课文,积累基础知识;3、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全文。
4、引导学生掌握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的方法。
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和行文脉络;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高妙。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1、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2、钱钟书著作:散文集 、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学术著作:《宋诗选注》《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3、了解背景(见《成才之路》p68)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主要谈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
二:积累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l ǒng ( )统 精su ǐ( ) 一c ù( )而就 sh ùo ( )见不xi ān ( ) 逻ji ( ) 叫xi āo ( ) 轻yu ān ( )剪掠 眉眼颦c ù( ) 凑b ó( )遥思远ch àng ( )k ǎi ( )叹 h ǎ( )巴狗 了不足q í( )2、 注音摩挲.( )毋宁..( )篇什.( )一蹴.而就( ) 数.见不鲜( )颦蹙..( )混沌..( ) 咻.咻然( ) 精髓.( ) 3、解释、积累词语一蹴而就:居高临远: 空中楼阁: 回肠荡气: 数见不鲜: 遥思远怅: 凌风出尘: 轻鸢剪掠: 穷边涯际 吞言咽理: 拔木转石:三: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段):作者先指出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
第二部分( 段)谈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形式上的第三部分( 段)说明中国诗与西洋诗的共性。
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10课 谈中国诗 导学案
第12课谈中国诗1.掌握通过抓关键性语句划分段落和归纳段意的方法。
2.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体会比喻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谈中国诗》出自钱钟书的作品《钱钟书散文》,属于中国较早的中西比较诗论之一。
本文根据钱钟书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
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源流、形式、意韵、风格和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的独特性和普遍性,为外国朋友了解中国诗打开了一扇窗。
1.学贯中西。
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先生博学多才,兼通数国语言,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善用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提要钩玄,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
2.著作等身。
钱钟书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语译本。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管锥编》对经、史、子等古籍进行了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进行了阐发和辨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妄自尊大;而一些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为此,钱钟书于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作了一次演讲。
演讲中,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当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梵.文( ) 轻鸢.( ) 颦蹙..( ) 精髓.( )桴.鼓( )槛.栏( )命运多舛.( )数.见不鲜( )遥思远怅.( )一蹴.而就(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粹(cuì)淬(cuì)萃(cuì)悴(cuì)缉(jī)楫(jí)辑(jí)揖(yī)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高中语文 10《谈中国诗》 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5
《谈中国诗》(一课时)【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品味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重点难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品味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钱钟书(1912-1998),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
二、基础知识梳理1、注音一蹴.()而就梵.()文轻鸢.()剪掠.()精髓.()咻.咻.()数.()见不鲜譬.如()睿.智()狡黠.()赝.品()压轴.()酩酊..()叫嚣.()笑靥.()角.斗士()..大醉()颦蹙文绉绉..()自怨自艾.()茅塞.顿开()焚膏继晷.()吞言咽.理()2、识记成语(1)一蹴而至:(2)数见不鲜:(3)自相矛盾:(4)轻鸢剪掠:(5)回肠荡气:(6)凌风出尘:(7)拔木转石:(8)空中楼阁:(9)吞言咽理:(10)焚膏继晷:(11)矫揉造作:(12)一傅众咻:三、内容梳理1、浏览全文,从文中划出关键句,理清文章结构(1)关键句: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第八段:(2)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段) 大意:第二部分(第段) 大意:第三部分(第至段) 大意:第四部分(第段)大意:2、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合作探究】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试结合文章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谈中国诗学案
《谈中国诗》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3、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一、知人论世钱钟书,字,江苏无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著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学术著作:《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等。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
二、导引自学1、自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话语。
2、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3、抓住关键句,筛选出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所具有的特征。
三、合作探究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找出你喜欢的比喻,说说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四、作业:把本文所引用的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摘出,与篇名、作者、朝代一一对应,并熟记。
很忙很忙。
开学才几个星期,却觉得已经过了大半年。
假期的休息似乎没有了一点痕迹。
又要上公开课。
第二周上了《陈情表》,是适合自己性格的文章。
我的特点是善于煽情。
第二次听课时上亲情的作文指导,也是可以上得让学生泪流满面的课型。
星期一下午才知道下周又要上公开课。
现在有进步的是面对问题不是很烦躁了。
平常我备课的时候,还有急于去课堂展示的冲动。
可是这次呢?一边写教案,一边觉得自己太没有激情。
可是必修五的教材只有钱钟书的这篇文章还好上一点点。
自己也知道性格并不适合这种睿智、逻辑性超强的文章。
可真是给自己找了个极大的挑战机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10《谈中国诗》学案
谈中国诗学习目标1、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中心。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重点分析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异同,体会中国诗歌的精髓。
学习难点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关于中国诗歌(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谈中国诗》学案.doc
谈中国诗[学习目标](1)矢口识与技能1 •了滋1乍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四方诗歌的异同。
3•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4.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牛高尚的情操,热爱牛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Z处。
2•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难点:1.分析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中比喻的妙用。
预习检查: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精髓()譬如()梵文()凑泊()咻咻然()• • • • • •一蹴而至()数见不鲜()轻莺剪掠()眉眼颦蹙()• • • • •合作探讨:一、把握文章思路,给文章划分层次。
二、阅读课文,完成下表:中国诗外国诗诗史(发展)篇幅(长短)意韵(技巧)风格(语言)内容三、作者关于中国诗与外国诗有什么结论?四、归纳主题:五、难句理解:(1)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
(2)中国诗是早熟的。
早熟的代价是早衰六、揣摩本文的语言特色。
七、课堂练习: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咅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an) 嫉恨(J1)会稽 (hui) 精髄(sui)B.颦蹙(cu) 内疚 (jiu) 皮夹 (jia) 深瑩(zhi)C.无垠(ying) 熬夜 (ao) 瞭望 (liao) 混浊(dun)D.桃楼(hai) 侈谈 (she) 尽快 (jin) 睿智(ru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回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月旦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膜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牛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B.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
C.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
《谈中国诗》导学案
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培养
1 2
建立协作机制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 学中的问题,形成团队协作的良好氛围。
提升沟通能力
加强教师的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与学生和家长 保持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分享教学经验
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 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01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本阅读
通读《谈中国诗》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观点 。
背景知识
收集关于中国诗歌发展、 特点、流派等方面的资料 ,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问题思考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 的疑问或思考,为课堂讨 论提供话题。
课堂积极参与讨论与分享
小组讨论
与同学分享自己收集的资 料和思考的问题,倾听他 人观点,展开讨论。
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05
课程评价与反馈
学生成绩评定标准及方法
成绩构成
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 绩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评定;期中、 期末考试成绩则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 用能力。
家长对课程效果的评价和建议
课程效果评价
大部分家长认为该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诗歌文 化,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课 程内容难度较大,希望老师能够加强辅导和指导。
建议和意见
针对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积极采纳并改进教学方 法和手段,例如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供更多背景资料等,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谈中国诗》学案导学设计
苏轼与辛弃疾
苏轼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同时 也具有细腻的情感表达;辛弃疾 作品则以慷慨激昂、豪放不羁为 主要特点,两者在宋词的发展中
都有重要地位。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外诗歌比较
中国古代诗歌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
01
两者都强调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个性的张扬,但在表达方式、意
境营造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豪放派
以情感细腻、意境优美为特点, 代表诗人有李清照、柳永等,作 品如《如梦令》《雨霖铃》等。
同期其他诗人及其作品对比分析
杜甫与李白
杜甫注重社会现实,作品深沉、 内敛;李白则更注重个人情感, 作品豪放、奔放。两者虽同为唐
代诗人,但风格迥异。
白居易与元稹
白居易作品通俗易懂,关注民生 疾苦;元稹作品则更注重艺术性 和意境的营造。两者在新乐府运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学习收获
通过本课程学习,我对中 国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掌握了鉴赏和创作的基本 方法。
不足之处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 己在鉴赏诗歌时容易忽略 一些细节,创作时也缺乏 新意和深度。
改进方向
我将多阅读诗歌作品,提 高鉴赏能力;同时,尝试 运用所学技巧创作更多优 秀的诗歌作品。
教师点评及建议
学生表现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对中国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忽略了诗歌的内在意蕴;创作时也容易出现雷 同和缺乏个性的问题。
教学建议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内在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 性化表达能力;同时,加强诗歌创作实践环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学案5:第10课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成(存),一字中书。
著名学者、作家。
江苏无锡人。
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研读英国文学。
后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辑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有卓著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谈艺录》融中西学于一体,见解精辟独到。
解放后,出版有《宋诗选注》《管锥编》(五卷)《七缀集》《槐聚诗存》等。
还参与《毛泽东选集》的外文翻译工作,主持过中国文学史唐宋部分的编写工作。
他的《宋诗选注》在诗选和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
《管锥编》则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著作,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
钱钟书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融汇多种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60年来,钱钟书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谈中国诗学案正式版
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并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理清文章思路和行文脉络,把握文章大意。
了解本文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3、通过本文的学习,提高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生发对我国优秀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1、本文的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学生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段),第三部分(第段),第四部分(第段),合作交流探究3、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
(请学生自主思考后交流。
)4、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作者究竟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同学们阅读第八自然段,找出作者的结论。
5、请举例说明本文特色。
(请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交流。
)总结:钱钟书融会多种知识,探幽入微,条理精辟地论述了中国诗歌的特点。
并在保证论述严谨周密的同时运用了大量比喻,使文章多姿多彩,幽默睿智。
真不愧为“文化大家”!参考答案1、钱钟书(1910.11.21---1998.12.19),现代著名学者、作家。
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高中语文 谈中国诗学案
《谈中国诗》学案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⑴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⑵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能力目标⑴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⑵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理顺归纳文章内容结构,学习作者构思方法。
2.理解分析文中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语技巧。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作业:1作者简介钱钟书:著有散文集____________ ,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 ,长篇小说_______ _,文论及诗文评论_________ 。
以及《宋诗选》《管锥篇》五卷、《七缀集》,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2基础知识积累;⑴字音摩挲.()毋宁..()篇什.()一蹴.而就()数.见不鲜()颦蹙..()咻.咻然()..()混沌⑵词语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
居高临下: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婉转动人。
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遥思远怅:遥远的思念和惆怅。
凌风出尘:超然物外,自然纯洁。
轻鸢剪掠: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文中说中国诗跟西洋诗相比显得简短轻灵。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
穷,尽头。
吞言咽理:文中形容受感动而说不出话语和道理的情形。
咽,吞咽。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容威力大。
⑶文中诗文积累(自己选择摘抄)(二)课堂学习过程:1理清课文结构: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5分钟)思考问题:⑴本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⑵你认为课文应划分几个层次?⑶课文把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进行了比较,清晰地阐明了中国诗的特征。
试用恰当的文字分条概括这些特征。
【文章助读】1. 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自“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至“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重点。
《谈中国诗》学案2.doc
《谈中国诗》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导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导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导学方法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 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积累整合一、初读课文,要注意字词的形、音、义,请同时做好下列事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义。
A—蹴()而就B轻莺()剪掠C眉眼颦蹙()D斩截()E无垠()卩遥()思远怅()G饶恕()11凌()风出尘J吞言咽()理K回肠荡气L咻咻()然M T()不足奇2、补写出下列诗句。
A别有幽愁暗恨生,B此中有真意,C淡然离言说此句的是诗句。
D、美人卷珠帘,,,作者(),()代人,题目()E、松下问童子,,作者,代人。
题目F、壮士皆死尽,G阁中帝子今何在,H,明年花开复谁在。
J、同来玩月人何在K、春去也,;人去也,L采菊东篱下,作者(),()代人,题目()M、众鸟高飞尽,3、钱钟书,著名学者,文学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还有等著作。
整体感知请再读课文,做下列两项工作: (一)依据课文或摘抄课文原句填空,分析理解中国诗的特征:1、从诗的发展史上看,中国最好的产生远在最完美的()之后,其精髓和峰极出现得异常之早。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范文三篇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范文三篇导读:本文高二语文《谈中国诗》教案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了解大概。
本文写得典范古雅,但凡遣词造句、行文布局、佳构机巧、言语妙喻都需要深入口味,反复吟诵。
2.串通文义,学习文法。
理解本文首先需要掌握文章的行文结构。
此文结构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不失良机,随时比较,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3.不求全貌,雕琢精义。
理解本文的另一要点在于不求全貌,但求精雕细琢;特别是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要用心揣摩体会。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诗歌,大家能背几首吗?(学生试背三两首)那么,这些诗歌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言:语言的形象性、凝练性,结构的跳跃性等)如果要更进一步了解诗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听听学贯中西的钱钟书先生是怎样说的。
(板书课题《谈中国诗》)二、作者简介出示投影:钱钟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赴牛津大学攻读,获B.Litt.(Oxon)学位。
后又至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编纂等。
解放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1953年转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
新时期又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邀顾问,还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其中《围城》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
《谈中国诗》导学案学生用_图文.doc
10《谈中国诗》导学案编制人:金野审核人:李艳春审批人:柏柱生【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阅读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3、认真限时(2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预习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识记有关钱钟书的文学常识;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以自己的阅读积累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从课文的段落结构人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
感受本文生动、机智的语言,体会其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形象的妙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洞察力,激发自己的求学欲望。
预习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一步:认真细致的阅读原文,勾画重点词句、经典段落,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好旁批。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知识链接】作者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著名学者、作家。
江苏无锡人。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均有卓著成绩。
他淡泊名利,甘愿寂寞,辛勤研究,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培养了几代学人,是中国的宝贵财富。
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学术著作《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编》《七缀集》等。
背景信息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译为中文。
本文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
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钟书先生的著作起到了很好的中西文化交流作用。
《谈中国诗》导学案(有答案)
《谈中国诗》导学案(有答案)《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一、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一、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二、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预习案】一、感知文本(一)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1、作者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使得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感知过程1、作家作品2、识记成语(1)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
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
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3)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轻鸢剪掠:鸢,指一种鹰科鸟类。
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
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
比喻简短轻灵!(5)回肠荡气:回:回转;荡:动摇。
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
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
形容力气极大。
3、抓关键句,理清思路,概括观点(1)关键句:第一段: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因此,说起中国诗的一般印象……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
第二段: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
10《谈中国诗》导学案1
10.《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水平:说出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比较、比喻的手法阐述抽象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诗歌,热爱优秀文化【学习重点】理顺归纳文章内容结构,学习作者构思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分析文中语言特色,体会作者用语技巧。
【学习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
【学习课时】二课时。
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作者及相关知识。
2.借助课下注释和词典,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及作品见《世纪金榜》P452.题目解说钱钟书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
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
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
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他既批评中国人因为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因为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钱著对于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对于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本文就是这样的作品。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3. 字音字形笼()统精髓()羡妒()梵文()轻鸢()剪掠蹙颦()()撩()人慨()叹饶恕()叫嚣()犬吠()一蹴()而至不了了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
矫揉造作: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为别人施舍的东西。
数见不鲜:见识过多次,不觉得稀奇。
流毒无穷:散布、流传所造成的毒害很大,没有穷尽。
眉眼颦蹙:文中指为看得远些而皱起眉头,凝聚目光的神态。
一蹴而至: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国诗学习目标1、概括各段大意和文章中心。
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重点分析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异同,体会中国诗歌的精髓。
学习难点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文体知识——关于中国诗歌(一)诗歌的特点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③诗歌的形式: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二)诗歌的分类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中国古代诗歌流派和文学运动1.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3.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5.新乐府运动。
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二、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原名仰先,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其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
解放前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用英文撰写的《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钱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融会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
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预习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羡妒(xiàn)嫉恨(jí)会稽(huì)精髓(suǐ)B.颦蹙(cù)内疚(jiù)皮夹(jiā)深挚(zhì)C.无垠(yíng)熬夜(áo)瞭望(liào)混沌(dùn)D.桃核(hāi)侈谈(shē)尽快(jǐn)睿智(r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叫嚣回长荡气数见不鲜B.混沌聊以慰籍斩钉截铁C.亵渎卧薪尝胆必恭必敬D.寡陋惊天动地义愤填赝学习内容一、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钱钟书先生是用什么方法来论中国诗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2、快速阅读文章第2---6自然段,抓住关键句,概括与外国诗相比中国诗歌的特征有哪些?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5自然段:第6自然段:3、课文最后一小节是否多余?二、合作探究:钱钟书先生在末段作出了“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这样的结论,何以见得?细读全文,用比较文学的观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1、发展史:外国——中国——2、篇幅:外国——中国——3、韵味:外国——中国——4、风格:外国——中国——5、内容:外国——中国——三、拓展探究:课文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
试结合文章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1、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
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地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
这事了不足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一二百字的短文,评说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
《观沧海》见课本P53致大海(节选)普希金我多么爱你的余音缭绕,那低沉的音调,深渊之声,还有你黄昏时分的寂寥,和你那变幻莫测的激情。
打鱼人的温顺的风帆,全凭着你的意旨保护,大胆地掠过你波涛的峰峦,而当你怒气冲冲,难以制服,就会沉没多少渔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
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
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
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
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
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
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
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
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
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
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
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
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
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
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1、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
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