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2019届授课版)

合集下载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1)建国后:继续发展。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 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②《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其他类型报刊,在 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2)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 象。 ①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 ②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 来。
建国以来的报刊
【思维点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时期
涌现了大批报刊,与其他时期相比:这些报刊创办起 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提示:服务于政治运动的舆论宣传。
【合作探究】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思考应如何看待外国人 在中国创办报纸? 观点一: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 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 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 重要工具和手段。 观点二:认为尽管一部分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 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 一种近代文明的象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 也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提示:应全面看待,一方面促进了西方文化在华的传播,加 剧了列强对华文化侵略;另一方面客观地把近代报刊带到中 国,促使国人办报,促使人们思想观念改变。
D
2.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 功能是 ( )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 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B
主题二
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旧中国报刊业的演变历程
阶 段 时间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影 响

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

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1

16 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报刊业进展的过程,了解中国影视业进展的过程,识记第四媒介奇异的魅力;明白得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阻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关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庞大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进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进展对中国社会进展的阻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什么是大众传媒呢?大众传媒确实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畴广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显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庞大的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2、显现:要紧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讨论商情(1)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报刊业起步时期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 国汉学家郭实腊 1833年 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 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 1872 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 《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阻碍最大的中文报刊。

“申报纸”,成为新 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主动作用。

【合作探究】 1: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 何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一种观点对其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 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入侵 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高中课件必修一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课件必修一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任景丰
谭鑫培
1892年,任景丰 创办丰泰照相馆。 1905年,任景丰 与技师刘仲伦拍 摄谭鑫培主演的 京剧《定军山》 片段“请缨”、 “舞刀”、“交 锋”。后拍摄多 部京剧片段影片。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一)电影的发展 1、1905年,第一部国产无声电影《定军山》 2、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 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1868年美国监理会传教士 ☞ 林乐知于上海创办《教会 新报》,1874年停刊,更 名为《万国公报》。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1、发展历程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影响:① 传播西学,促进思想观念改变 ② 列强对华文化侵略 ③ 推动国人办报
(二)电视的发展 1、1958年,电视业诞生 2、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丰富
☜ 《新闻联播》初办及播音 员李娟 现今的《新闻联播》 ☟
☝ 1958年,中国第一台 电视机 经典的熊猫牌电视机 ☞
二、影视事业和互联网的发展
(三)互联网的发展 1、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为8.29亿, 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普及率接近60%。
3、影响
《民(报1)》成成为立宣,传一救方亡为图同存盟思会想之的喉武舌器,以宣传 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 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
(2)传播西学—,—促孙进中思山想《解中放国之革命》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一)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武4昌、革影命响军兴,清吏张鸣歧、龙济光、李准等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现代报刊产生在西方
• 1566年,意大利威尼斯出现定期手抄新闻 • 1609年,德国率先发行定期报纸 • 现代报刊的产生原因 • 1.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 • 2.15~16世纪,封建王权的强化与相对统一的国家,提供了 商品(包括信息)相对自由流通的空间条件。 • 3. 文艺复兴促进了各国标准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奠定了规模 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 • 4.古登堡印刷术(1450年)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 新技术条件。
讨论: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看待外 国人在中国创办报刊? 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 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 列强侵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尽管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 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一种近代文明的象征和近代 文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起到传播西方近代文明的积极 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中国共产党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 《文汇报》等
外 报
国 人 办 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19世纪30年代、广州)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广州、 中国境内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万国公报》 《申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昭文新报》 (艾小梅 1873年、汉口,刊登些轶闻趣事诗词小品之类的 文章,因销路不畅办了不到一年就停刊了,但它的历史意义 还是非同寻常的。 )

2019年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doc

2019年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教案.doc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中萧乐春 528100【课标要求】以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二版【授课对象】三水中学高一(2)班全体学生【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强,学生与互联网的共同发展,对互联网较为熟悉,但由于的报刊和影视的兴起年代久远,对其发展历程欠缺了解。

【教学目标】1、通过近代不同时期与报刊、影视、互联网相关的图片与材料,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进步发展历程;2、根据自身体验,发现大众传媒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影响;3、通过分析材料和阅读课本,课堂解决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生活上的影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读材料的技巧;4、通过分组合作互助的形式理解报业的特点和发展原因;5、作为大众传媒(报纸、电视、电影、网络)变迁的见证人,体会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大众传媒的影响;6、通过分析材料中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报道,学会在信息海洋中保持理智,结合现实历史地看问题,培养历史的敏锐感和眼光。

【教学重点与难点】我根据教材与学生具体情况,把教学重点设定为:报刊与影视的发展,把难点设为报刊与广播影视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的发展兴起——近代报业的开端发展——垄断、受限繁荣——丰富多彩二、影视的发展(一)电影无声→有声;黑白→多媒体国内→世界奢侈→平民化(二)电视——全民普及(三)广播三、互联网的兴起齐全、快速、便捷、便宜【教学反思】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化,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了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进步发展历程。

作为大众传媒(报纸、电视、电影、网络)变迁的见证人,根据自身体验,发现大众传媒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影响和体会中国自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大众传媒的影响。

2019年历史②必修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精品教育.ppt

2019年历史②必修5.16《大众传媒的变迁》PPT课件精品教育.ppt

三、互联网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互联网
课堂调查:
1、你经常使用网络吗? 2、你上网主要看些什么东西:
A. UUSee,PPlive等网络电视软件看电视节目 B. 看新闻(电子报刊) C. 查找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D. 利用QQ等聊天软件或者E-mail与亲朋好友联系、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 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 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展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 成立初期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 《人民日报》 方针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 《光明日报》 国的重要窗口
报刊业的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 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 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 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繁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共21张PPT)

2.新中国 (1)电影 ①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 为电影主题。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远超 以前,许多优秀影片荣获国际国内大奖。 电影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时效性并不强,但制作精良,画 面清晰,能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电影的教 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价值审视,其特殊的效果是 其他媒介无法比拟的。 (2)电视 ①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②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看电视已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互联网
1.发展概况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互联网在中国获得迅速发 展。 2.影响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日益密切。
【问题】 报刊、影视、互联网是主要的大众媒介,试分析近代 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提示:报刊、影视、互联网,这几种大众传播媒介的依次出现,给 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对于深入理解教材, 从总体上把握大众传媒的演变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及知识、舆论宣传、服务社会、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随着社会的 发展,其功能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二、影视业
1.旧中国 (1)1905 年,《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2)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 30~40 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5 阅读下列材料: 《时务报》 于 1896 年 8 月 9 日创刊于上海,总经理汪康年,主笔 梁启超,先后任撰述的有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太炎等。以宣传 变法维新、 救亡图强为办报宗旨,载有上谕、 奏折、 论说、 中外杂志、 域外报译等。许多文章议论新颖,文笔活泼,深受知识界欢迎。数月 间销行增到万余份,风靡海内,“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百日维新” 期间,被清政府改为官办,派康有为督办。于 1898 年 8 月 8 日终刊。 《时务报》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请完成: (1)《时务报》是哪一派别所办的报纸?请再列举这一派别所办报纸 一例。 (2)这一派别所办的报纸有什么特点? (3)简述这一派别的办报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
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 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世界最早印刷出版周报是1609年德国《新闻报》 世界最早的日报是1663年德国《莱比锡新闻》 世界最早出现并具有影响力兼售价低廉的大众化报纸 是1833年美国《纽约太阳报》
《万国公报》基督教“ 圣号论争”文献汇编
1833年,广州创办了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
2.1
2 1 0.0062 0.0537 0.591
1.1
0
1996年 1999年 2002年 2005年 2008年 2012年 2014年
年份
人类的学习和阅读迈进“无纸化时代”
36
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互联网的劣势:
如何认识中 学生沉迷网 络、手机问 题?
全国青少年上网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网页;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程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中国电影发展历程
时期或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中国第一部电影和早期电影制作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中国电影从无声→有声的标志
1935年 《渔光曲》
1935年 《风云儿女》
建国后 20世纪80 年代中期后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 片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要
结合以上资料思考: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影响有哪些?
内因: 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 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新思潮萌发,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 息的需求; 科技的发展、政府政策的推动等
影响:
二 影 视 事 业 发 展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程标准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基于此课标要求,对于本课的讲解应着重于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二是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变迁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怎样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报刊业走向繁荣”、“影视事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三个子目,选取了报刊、影视和网络这三大媒介,以其演变过程为例进一步分析各种媒体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体现出本课的线索分为明暗两条,明线是“大众传媒的变迁过程”,暗线则为“大众传媒发展的影响”)。

三个子目的演变共同构建出大众传媒变迁的历史画面,也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到在世界历史发展形势下,中国近现代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历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报刊业的发展过程、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知道中国影视业产生和发展状况;简述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

②理解报刊业、影视业及互联网的发展繁荣给当时中国社会所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列表比较、分组讨论、史料呈现等方式,概括四大媒介的特点及其影响。

②通过讲述大众传媒的变迁史,认识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生活发展史的推动作用和对人类历史发展历程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大众传媒发展时期中的代表性作品了解中国人民灿烂的文化遗产,联系文化发展现状,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本课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所创设的情境。

但是相应的教学难点为学生只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现代大众传媒有着模糊了解,对其发展历史并不熟悉,且往往将其置于社会生活需要的层面来理解,缺乏历史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影视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对于信息传递的双刃剑作用;难点: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史料分析法、小组展示、问题探究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多媒体图片展示;由杨幂主演的古装玄幻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近日湖南卫视热播反腐大剧、40余名老戏骨同台飙戏的《人民的名义》。

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4: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3.20世纪80年代,我国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 不火,但自从被搬上电视屏幕后,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热 销书籍。我们应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 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视 B.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电视 C.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电视是一种新的传媒形式,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课堂点睛
关键 三个节点 信息
四种媒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中国成立 初期、改革开放以来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
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
本课 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
要旨 2.媒介手段的进步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
径、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 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 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中国的电视业起 步于1958年,互联网接入是在1994年,排除有电视和互 联网的选项,故选B。 答案:B
1.出现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2)19世纪___7_0____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 2.近代第一次高潮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表现: ①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_维__新__思__想_。 ②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 ③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 _民_主__科__学__思想。 3.进一步发展 (1)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 《_新__华__日__报_》《解放日报》等。
谢谢观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显现。
据四川省委开展的青少年与网络专题调查显示:网络是一

16课(上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6课(上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二、影视业的发展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采用蜡盘发音的 方法,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 影片讲述一歌女嫁给一个无赖,受尽折磨和 痛苦,但毫无怨言终于感动了丈夫。
为拍摄本片明星公司历时3年,耗资12 万。供应后,其号召力远远超过了同期上映 的其他影片,全国震动,波及南洋。菲律宾 片商以1万8千元的价格购买其拷贝,而无声 片卖价最高不过2000元。
2、广播事业(教材P74历史纵横) 3、电视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 1958年,北京电视台 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普及
《红楼梦》
电视栏目
问题探究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葛优
杨紫琼
周润发
电影小结
(1)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中国
(2)1905年:电影起步──《定军山》 (3)20世纪20年代──电影走向成熟 (4)1931年: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电影小结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享誉国际 第一部影片—《渔光曲》 插曲成国歌—《风云儿女》
(6)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 (名导、明星,荣获国际大奖)
大众传媒
中国的宪法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和新闻 自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 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 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306家广播电 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全国有中、 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线电视用 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 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形成了卫 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 视覆盖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互联网的影响: ①改变生活方式和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②使一些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 ③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电视普及的因素还 有哪些?
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购买力强,电视成为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②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电视节目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 存,适合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群,易与观众形成互动。 ③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信息量大,具有可视性、多角度、 覆盖面广的优势,开阔人们视野,对社会影响大。
2、电视
(1)电视的出现: A、标志: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B、特点:①普及率低:局限于北京、上海等少数大 城市;只有少数人拥有电视; ②节目单调
(2)电视的普及:
A、原因:(参见教材P74“学思之窗”) ①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②科技的进步 ③电视是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 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1、电影:
(1)基本线索: ①1905年《定军山》:中国电影事业开始步; (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 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走向成熟; ③20世纪30~40年代:进步电影;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 《风云儿女》:率先吹响抗战号角 ④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国际国内大奖。)
A、内容: ①初期: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讨论商情; (《循环日报》) ②戊戌变法前后:反映社会思潮,宣传维新想; (《时务报》、《国闻报》等) ③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与维新派展开论战; (《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 B、作用:有力的思想武器,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2、中共报刊的繁荣:
(1)20世纪前期:《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2)建国后: ①《人民日报》《红旗》等: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 ②《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3)改革开放后: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党报党刊+专业性、娱乐性报刊。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网络媒介与于其他大众传 媒媒介相比,有哪些优势?
网络的优势:(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八十年代有《舞 台姐妹》、《天云山传奇》、《阿Q正传》、《红高粱》 等影片,九十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 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 多次获奖。谢飞、张艺谋、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 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国际影星。至于香港电影 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尤其是卫星传送技术);
(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适合年龄不同阶层人群)
B、影响: 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③增加了信息量。
三、互联网的兴起:
1、兴起和发展: (1)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风靡全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网络的优势: ①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被称为“第四媒介”; ②集声、像、文字于一体,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③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使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近代报刊业:
(1)外国办报:
①《中国丛报》1832年:第一份外文刊物(广州) ②《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第一份中文报刊(广州) ③《万国公报》1868年:原名《教会新报》,基督教,上海 ④《申报》1872~1949年: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2)国人自办:(19世纪70年代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