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
农村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摘要:一、背景概述1.农村教育现状2.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政策二、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1.小班化教学的定义和特点2.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3.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和挑战三、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化策略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2.改善教学资源配置3.加强教学评价与反馈四、案例分析1.成功案例介绍2.成功案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五、总结与展望1.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成效2.农村小班化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凸显。
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基础教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农村教育的硬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农村教育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在此背景下,农村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化教育。
在农村地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农村小班化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另一方面,它也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中,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某农村小学通过实施小班化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小班化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学资源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优化策略:首先,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教育部门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此外,引进优秀教师资源,鼓励城市教师赴农村支教,也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次,改善教学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如更新教学设备、增加图书馆藏书等。
小班化教学模式探究
“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广济镇南大坪小学广济镇南大坪小学“农村小班化教学”探究总结我校根据周至县教育局《周至县教育局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意见(试行)》的要求,对我校农村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点探究和实施,现对实施情况小结如下:背景分析: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子课题(分组策略的研究)已有了一点成绩,在此基础上,我校全面铺开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已有了一定基础。
从学校发展来看我校地理位置特殊自然形成学生小班化。
因此为了“阳光普照,确保每个孩子受到关爱;同教异学,确保每个孩子差异发展;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充分利用小班班级容量小、师生交往空间大的优势,使全体学生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体现小班化教育特点所采取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方案,是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主人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作用是从小班的特点出发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活动的方法和步骤。
具体实施:在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主要探讨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活动为基础的体现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创造性等原则和策略。
加大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它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育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以适应新时代不断发展的需要,其策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一、主体化参与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
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
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反思、提升、发展再提升。
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生是活动教学的主体,活动教学策略的制定,内容的确立,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在活动教学实践中,只研究和把握住学生的特点,才能因材施教,切实富有主体性。
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班化教学研究得胜小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小班化教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的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改变“六个过于”,其中之一就是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逐步实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
”“小班化教学”可以说是新课程实施的具体实践载体,是新课程理念转为优质教学的具体反映,推进“小班化教学”就是在积极实践新课程。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化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
实现“小班化教学”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我校教育发展的必然。
我校各年级只有一个班级,没有平行班,而且人数较少,可以再增设一个班级,人数均在30人以下,符合小班化教育在人数上的要求。
随着我校生源的下降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学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1.教育均等的理念教育均等是指社会中的任何成员都享有均等参与学习和受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作为法定教育,更要体现教育均等的思想。
小班化教学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他们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使“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目标的实施得到更有力的保证。
教育均等的理念无疑是小班化教学的理论支撑之一。
小班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
小班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践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校结合班级的实际,实施小班化教学。
我们打算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小班化教学的必备环节,促进我校教师素质的提高,突破影响课堂教学高效的瓶颈。
一、培训学习,更新观念2012年末,我校在开展有效教学的研讨过程中,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能探究出一种更加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会更有效?大家一致认为“小班化”教学理念新颖,符合我校当前班级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顺应社会发展,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发展性。
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们自主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理论。
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读一些书籍,如上海幸福四平实验小学校长俞吉祥关于《小班化的教育》等书籍,学习了孟昭彬教授的EEPO理论。
教师们写读书笔记,潜心研究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
2013年4月,我们开始组织教师研讨小班化教学中好的做法,进一步理解小班化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研讨并通过了“新华镇沙滩小学小班化教学方案”。
二、尝试实践,改变常规我们召开班主任、科任教师层面的会议,首先探讨如何分小组,异质分组还是同质分组。
讨论中,大家认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异质分组可以让好学生教学困生,也就是大家说的“兵教兵”,因此,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将班级分组为组,每组4人;然后又探讨学生的座位如何安排,为了使学生的小组成员座椅安排合理,既方便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又不影响学生看黑板,大家想了许多做法,如T字型、扇面型、凹字型、纵横交错型,平行线型等,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根据班级位置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
因此到现在,我们班级小组的坐法也不尽相同。
教师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行。
学生已经按照小组的形式坐好。
有的任课教师因为前期的学习比较深入,因此很快就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和小组交流的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研究报告及阶段性成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一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材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大班化”、“一统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人材培养的需要,现代社会发展呼叫多才多艺、富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材,可以这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孕育了“小班化教学”。
二是符合家长需要和生源逐年递减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我乡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大大提高了泛博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在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子女教育要求也有了更加强烈的反应,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
而我校每年新生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提高每一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比将可能变成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小班化教学”的实验研究,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探索一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小班化教育教学已是世界性的教育发展趋势。
从世界上来看,欧美等一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这一模式。
我们的周边国家,无论是经济相对发达国家或者落后国家,基本上是实行小班化教育教学,像我们这样大的班额几乎是没有的。
从我们国内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深圳等省市从 1996 年先后已开始进行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研究。
从我们省来看,石家庄、廊坊、邯郸等,也早已进行了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
十五期间,教体局教育教研中心组织了 5 所小学,参加了“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课题实验,对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积累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的一手资料。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价值。
我校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如何让我校“小班化”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经研究,决定将着眼于“小班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甚至高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班化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下的小课题研究
2.3我们的体会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系统化; 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班化”分层辅导模式初探。 3.1我们的认识 3.2我们的做法 3.3我们的体会
3.1我们的认识
分层辅导模式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 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 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 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4.1我们的认识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有意 注意的时间较短。根据这些学习心理,当 然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与教学内 容相关的教学游戏,可以提升学习效率。
4.2我们的做法
针对本课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 特点,在课堂第20分钟左右,安排与教学 内容相匹配的儿歌朗读、安排与教学内容 相关的身体游戏、智力游戏。时间一般为2 至3分钟。小班的特色体现在学生在教室有 更大的活动空间,能保证活动的开展。
3.2我们的做法
做到两方面的分层:一是作业量的分层;二是课 堂关注时间的分层。 在每堂课中,留出10至15分钟的时间,作为学生 的口头及书面作业时间。 在课结束前的10至15分钟时间里,教师穿梭在小 班化这张网中,多与潜能生交流,多关注他们的 学习情况,多给予他们辅导的时间,多给他们以 人性的关爱。 小班之特色体现在潜能生人数相对较少,能较好 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2、“小班化”目标引领模式初探 2.1我们的认识 2.2我们的做法 2.3我们的体会
2.1我们的认识
“目标教学” 以群体教学为基础,教师可 借助“反馈矫正”的环节,通过学习小组 的互助及教师有针对性的辅导,使每个学 生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它分为设计目标--展示目标---实施教学---反馈矫正等环节, 显然,小班化教学更有利于实施这种针对 性的个别化的辅导。
农村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
农村小班化教学课题研究农村小班化教学:挑战与机遇一、引言随着农村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小班化教学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新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二、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1.个性化教育: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2.互动式教学:小班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教学资源优化: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农村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往往面临优质教师资源匮乏的问题,导致小班化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教育经费不足: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有限,可能影响小班化教学的推进和实施。
3.教学理念落后:部分农村地区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小班化教学的需求,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家庭教育缺失: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家长对小班化教学的认知和支持度不足,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农村小班化教学优化策略1.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为小班化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更新教学理念:鼓励农村地区学校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满足小班化教学的需求。
4.家校合作共育: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宣传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和优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6.建立评价机制:定期对小班化教学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
7.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和对策,形成教学合力。
小班化教学研究
小班化教学研究小班化教学是全球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种教学方式以其个性化、精细化、高参与度等特点,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以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实践为例,对其绩效进行分析,并探讨它给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是小班化教学的积极推行者之一。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与完善。
其中,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
以加利福尼亚州为例,该州在2002年开始实施“全面小班化教学计划”,目标是在10年内实现全州K-12年级的所有学科都实行小班化教学。
通过这一计划,加利福尼亚州的学校平均班级人数下降到了20人以下,而教师的待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同时教师培训得到了加强,从而提高了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小班化教学由于其个性化、精细化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项对加利福尼亚州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发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生在标准化测试中的表现比传统大班的学生高出30%以上。
促进教育公平:小班化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育公平性。
一项对伊利诺伊州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发现,实行小班化教学后,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的差距明显缩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小班化教学不仅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领导力等非认知技能。
一项对科罗拉多州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发现,实行小班化教学后,学生的非认知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教育可以借鉴美国的小班化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在中国的实施。
以下是一些启示: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通过增加对小班化教学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转变教育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非认知技能的培养,为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础。
小班化合作教学模式探究
小班化合作教学模式探究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大潮流,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小班化教育已经较为普及,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外关于“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视野注重的范围一般不超过25个学生,而传统的大班因为班额人数过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小班化教育因为人数少增加了师生之间交往的额度,每个学生能更多地得到教师的注重和指导,促动了教育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目标的实现。
我校通过实行小班化追求:让学生更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增加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让小班化教学成为个性化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我校提出“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将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1、关键词的界定小班: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区别于一般在40甚至50人以上的传统教学班。
小班化教学:在小班配置条件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学活动体系,强调和谐的情境,充分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班教学特征。
合作:合作是人与人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发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式,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建构和谐开放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展开学习活动,有效地提升师生的活动质量,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和谐课堂环境的创造,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
教师的工作,归根结底是“爱”的工作,小班化条件下,教师要奉行“机会均等”、“阳光普照”、“不让一个人掉队”、“少一倍学生,多一倍关爱”的观点。
农村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结题报告
量体裁衣各展其能-------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小班化教学是在小班和小班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小班化教学与二者又是截然不同的。
小班化教学是以缩小班级规模为前提的,但是仅仅缩小班级规模是不够的。
小班化教学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特征,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教育。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行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由于人口流动等复杂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要实施小班化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座位编排僵化,班级气氛沉闷;公平、个性、优质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确立;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学评价注重成绩,忽视学生个性特点等等问题,为此文章研究讨论出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资源倾斜,均衡师资;转变培训方式,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内化;建立有效机制,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的积极性;运用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僵化的组织形式,开设多种多样符合小学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辩论互动等,让小学生在充满乐趣与智慧的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
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积极转动大脑、勤于动手、积极发问的习惯。
优化教学评估,实现全面提高。
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成果评估倡导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多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特征、情感体验、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课题的研究步骤以及人员进行分工和合理的安排,再根据一系列措施改进之后得到较好的反馈,学生不断个性化发展,教师团队不断强大,学校越办越有特色,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本研究的创新点重在发现问题角度的创新,突破单纯对农村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理论的分析和课堂教学现状的质性描述,力图围绕小规模班级这个出现在农村小学的小班化的现象来发现教学问题,并阐述教学缺乏生命活力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农村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问题的对策以供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参考。
小班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目标也逐渐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全面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以幼儿个体差异为依据,注重幼儿个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践效果,为我国幼儿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课题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理论,为小班化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的研究,可以揭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为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2. 实践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 社会意义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水平,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通过小班化教学实践,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社会性发展的幼儿,为我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研究本研究将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小班化教学的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揭示小班化教学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
2. 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具体实施策略,为幼儿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
3. 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小班化教学实践效果进行评价,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小班化教学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班化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小班化教学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施策略。
《大班制“小班化”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从 多 角 度 收 集 资料 . 立 实施 方 案 , 准 突破 口 。 确 找 课 题 的 界定 2 具 体 研 究 阶段 主 要 采 用 行 动 研 究 法 . 、 在行 动 中 反 思 , 反 在 目前 . 现 代 教 育 管 理 理 念 的 指 导 下 。 们 的 教 育 观 念 得 以 在 人 更 新 .越 来 越 关 心 学 生 自我 管 理 能 力 的培 养 和 自主 探 究 意 识 的 思 中行 动 . 步 完 善 实 施 策 略 : 用 个 案 法 . 过 具 体 的 教 学 案 逐 采 通
3总 结 、 题 阶段 (0 1 7月 后 ) . 结 21年 : 全 面总 结 结 题 . 成 结 题 理论 成 果 形 七 、 究 的措 施 研
1创 设 正 确 的 集 体 舆论 导 向 、
在 班 集 体 建 设 过 程 中 。 确 的舆 论 .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正 起 保 发扬 积 极 因 素 , 服 克 现 代 管 理 学 为我 们 提 供 了大 量 科 学 化 管 理 的 思 想 、 法 、 它 是一 种 无 形 的 力 量 , 证 集 体 的 发展 方 向 , 方 模 式 . 作 原 则 和 经 验 。把 新 思 想 引 入 到 教育 教 学 及 班 级 管 理 中 , 消 极 因 素 。它 能 扶 持 班 上 的好 风 气 、 精 神 蒸 蒸 E上 , 扬 光 大 , 操 好 l 发
《 班制 “ 班化 ” 大 小 管理 模 式 的研 究 》 题研 究 报 告 课
蔡 青 ( 青海 西宁 市 第 九 中 学 中 图分 类 号 : 2 G4
一
青海
西宁
801) 1 0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9 5 (0 20 - 1 5 0 1 0 — 2 X 2 1 )3 0 2 - 2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学校现存的问题及现实基础。
1、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讨。
过去,存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素质教育的现实;素质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还不尽如人意的实际;传统教材普遍滞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背景等客观现象,给了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启发。
2、近几年来,进入了人口低出生率时期,我校由于历史原因,配置不均衡,学校教学人才不足,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生源开始减少,班额自然成为“小班”,每班学生在30人以内。
现阶段,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
为了充分利用、优化配置这些教育资源,势必为调整班级规模、改善教育环境、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了良机,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带来了良策,也为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良机。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想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二)课题界定:1、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
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
本课题研究的客体均是不超过24人的教学班。
2、小班教育:指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额减少后,教育活动即会发生变化,教育活动与组织形式在时空上会得到重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策略、技术、评价等都随之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
3、小班化教育: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自评报告彭阳县教研室课题组按照宁教研函[2012]30号《关于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课题2011年阶段性检查评估结果暨2012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县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组对照中期自评要求进行自查,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价值《农村学校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基于我县农村小学自然形成的小班化教育实际基础上的一项行动研究,其目的旨在通过对班级学生人数在20人以下的实验学校课堂教学的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教学中学生个性成长的研究,来改变我县小班化学校的教学现状。
课题已实施两年,到目前为止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小学235所,其中村级小学142所,占全县小学的60.4%,本课题研究村级小学20人以下各年级学校所占比例为:一年级67.6%,二年级72.5%,三年级73.9%,四年级71.8%,五年级75.4%,六年级71.1%。
从统计数据看,农村学校小班化现象依然严重。
从近几年我县质量监测统计来看,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有着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我县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我县小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另外,教育部2012年下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合理规划农村学校布局,保留和办好必要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
建立布局调整规划论证、听证制度,中小学校撤销与合并要公开征求意见,严禁强行撤并。
”国务院办公厅于9月份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要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
意见强调,要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由此可见,农村学校小班化现象将长期存在并影响着县域内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总结
《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总结我们申报的课题《小班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自课题启动开始,就受到了校领导与教师的关注。
在准备期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和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为课题以后的研究做好了一个良好的铺垫,现做总结如下:一、进一步加强了对课题的宣传力度。
在广大教师中着力宣传课题开展的必要性,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可丰富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前提下,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更具科学实用性与艺术性。
二是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最好的办法和措施就是通过小班化分层教学。
三是小班化教学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高规格的民办教育学校品牌。
可以保证学校生源的稳定,为民办学校创建有特色和高规格品质的学校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强化培训,促进教师成长我们知道,观念决定行为,只有树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内化为行为外显出来,才能保证课题实验的顺利开展。
我们一是通过培训抓教育观念更新。
组织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及文件,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使教师对小班化教学有足够的认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价值,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并热情投入;二是通过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分工明确,强化研究的过程。
我们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实验策划、指导和督导管理。
在具体实验研究中,我们将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分头实施,使广大教师明确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和工作方向,强化过程研究和原始资料的收集管理。
四、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并进行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概要设计。
课题组经过讨论研究,确定了课题研究中的重心,预测了课题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每个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及班级情况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为下阶段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小班化课题结题汇报
课题实施过程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题活动
定期组织课题组交流活动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能坚持 每月一次的活动,活动形式多样,采用 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等。课题研究 期间进行两次全员参加的课题培训活动 两次、课堂有效性论坛活动一次。提升 了课题组成员教科研能力。
定期组织课题组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课题组交流活动
2、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3、小班化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发展和丰富“因材施教”的教 育思想原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4、小班化教育课堂设计研究可以全面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创建高规格的学校品牌。
课题研究的内容
1、确定个性班级特色。
2、开展个性化活动。 3、布置个性化的环境。 4、挖掘班级个性文化的内涵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5、第四阶段:2012年7月—— 2012年12月 完成任务: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整理资料,进行小班化教学研究的课题论文 撰写。
课题实施过程
一、明确课题研究制度 按学校教科研制度要求,将教 师教研纳入教师本人、备课组、教 研组的常规考核。 课题组以此为锲机,制定了课 题实施的研究制度,让课题组的每 一个成员都了解。
徐州市王杰中学2011——2012学年度导学案评比 一等奖 语文:吴瑾、孙莉莉、王志慧 、马伟、杨晓萌; 数学:陈艳、吴清玉、赵苏、杨孟; 英语:褚衍州、丁春玲、张露、赵利、陈燕; 历史:曹晨光、刘欣; 地理:戴西岳、周营营; 政治:万众; 物理:韩禹、许彬; 生物:蔺凯; 信息技术:张业蕾 二等奖 语文:毛琳、王瑞、王文莎、史光辉、刘峰、余品萌、张新新; 数学:任红娟、单维丽、常丽雅、林林、梁龙云、石磊; 英语:陈文芳、丁红霞、王淼、张和梅、朱慧、周媛媛; 历史:卜铎、张清明、孙咏梅; 地理:马智文; 政治:王敏、史林;
小班化科学探究小组活动模式研究
优势凸现 。 一是生 成的新假设相对集中 , 教师容易进行分配 ; 二是新方案形成后的二次实验 , 教师有相对充足 的检验和评
以致 用 。
动方案 , 使测量任务完成得更加 高效 。 小班化教学 中 , 生的个 体少 , 工可以明确每个学生 学 分 的实验 目标 , 实验操作 时的规范问题也可 以得到彰显 , 这样 的探究活动不是 简单 的让学生重复以前 的实验 , 而是利用小 组活动进行的实验整合 , 使得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更加有效 。
四 、 查体 验 类探 究 小 组 活 动 调
学生从 自己感兴趣 的现象 出发 , 出 自己观察到的一些 提 难 以解释 的现象问题。 调查类 实验探究 活动对参与的学生要
・
给学生 自主发展更 多的时 间和空间 。发挥小班化优势 , 必将 把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理念推 向新的高潮。
、2 新 校 园 下旬 秘 4・
更 广 了 。逻 辑 推理 型 的实 验 探 究应 该 从 数 据 展 示 上 , 学 生 让
题— —建立合理假设——设 计实验——再次实 验——得出
结论。 随 机 生 成 型 探 究 小 组 活 动 在 人 数 较 少 的小 班 化 教 学 中
悟 出规律。小班 中安排这样的纵横式任务 , 避免了低级 的思 维活动 , 使实验探究富有思维深度和逻辑性。
价时 间 。这 些 是 大 班 化 教 学 中较 难 以实 现 的 。
六、 制作 型探 究小 组 活 动
幼儿园小班化课程的研究
幼儿园小班化课程的研究【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班化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摸索的新课题,它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对于每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艺术来说,都是一大挑战。
我们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小班化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革命变化。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我们尝试在园内进行了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获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班化区域幼儿满足认知情感1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这完全体现了幼儿发展的全面观。
它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①对幼儿个体而言,应当培养的是一个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多种需要;②对幼儿整体而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是面向少数资优儿童,并且不能只抓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儿童,而要面向每一个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③应更多涉及到运用集体教学的个别化教学去发现发展的可能性和差异性的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关注个别差异、个体需要,保证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我们用《纲要》的精神审视幼儿园教育现状后,发现了原来习以为常的一些模式和做法的弊端。
例如在时间的安排上死板、缺乏灵活性,幼儿缺乏自由活动与小组活动的时间,缺少对时间的选择权;在教育内容上,来源往往只停留在教本和即定的教材上,缺乏与幼儿经验、生活与兴趣的联系;在组织形式上,注重集体教学活动而相对忽视幼儿自主选择的自由活动。
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育现状,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于是,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呼之欲出。
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生理在不断的发育、发展,幼儿园的活动应促进幼儿身体、心理、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然而,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又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那种灌输式、强迫式和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更不可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介绍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学校现存的问题及现实基础。
1、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革命,也引起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讨。
过去,存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素质教育的现实;素质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还不尽如人意的实际;传统教材普遍滞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背景等客观现象,给了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启发。
2、近几年来,进入了人口低出生率时期,我校由于历史原因,配置不均衡,学校教学人才不足,教学设备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生源开始减少,班额自然成为“小班”,每班学生在30人以内。
现阶段,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
为了充分利用、优化配置这些教育资源,势必为调整班级规模、改善教育环境、实施小班化教育带来了良机,为教育适应社会发展带来了良策,也为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良机。
基于以上认识、考虑,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想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小班化教育之路。
(二)课题界定:1、小班: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
不同国家、地区、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
按当代发达教育小班配置和我国具体情况,一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0—30人左右为宜。
本课题研究的客体均是不超过24人的教学班。
2、小班教育:指在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班额减少后,教育活动即会发生变化,教育活动与组织形式在时空上会得到重组;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密度和效度以及师生关系会得到增加或增强;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策略、技术、评价等都随之变化,并会促进和带动教育理念的更新。
3、小班化教育:在小班配置条件下,是以培养创新意识、能力、精神和以人的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支配下的教育活动体系,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小班教学特征。
(三)文献综述:1、美国的小班化教育。
国外对于小班化教育的研究较早,并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美国的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典型。
2、上海的小班化教育。
1996年秋开始,上海市选择了12所学校40个班级进行了小班化试点,这些学校分别对小班教育的教室环境、授课形式、教学策略、师生交往、教学方法、教学管理、评价考核等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
3、大连的小班化教育。
2008年,大连西岗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提出加强“小班化”教育研究,并将71中、实验小学等学校列入“小班化”教育实验点校。
实验效果显著。
(四)研究意义。
农村小学本来就是中国教育的“滩涂地”,不仅体现在外部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个体发展的形势等,农村家长要求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
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必须主动求变、主动求发展。
争取经过一个阶段研究,使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方面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互动、合作,发展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这样才会推进学校发展,促使学生成功。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创新点)1、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转变教师注重教而忽略学的教学理念,夯实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2)、通过比较研究,摸索出适合本校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形成可以在农村小学推广的教育教学模式。
(3)、通过合作研究,打造高效课堂,整体上稳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一些优秀甚至名教师,为本校的长期发展奠基。
(4)、通过小班化的实践研究,推行本校教育特色项目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本校的教育特色。
“精致小班,优质城厢”是我们所追求的办学目标。
2、主要内容:(1)、构建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活动方式;(2)、探索小班教育资源、环境配置;(3)、构建小班化教学体系;3、创新点明确。
小班化教学模式和策略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观察法等研究方法。
四、研究措施(一)小班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
研究过程:召开课题组会议、确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进行人员分工、编制调查表格、进行调查研究、硬件资源、软件资源、调查汇总、开展研究、形成文字材料。
研究内容:1、师资配置在选配实验教师时,我们让具有5年以上教龄的年轻骨干教师担任这个实验工作,他们年富力强,又有进取精神,能够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教师的年轻化、专业化和高素质,又促进了这些教师的快速成长。
我们还非常重视对这些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让他们全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学科等培训或教研活动外,还及时、有效、正常地开展了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让他们每月进行相互听课、点评,并向学校开放研究课或观摩课。
课后实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心得,总结布置工作。
同时,我们还将实验教师的研究过程编印成《小课题研究手册》进行及时的记录和评价。
2、教室配置根据学校实际,在实验班教室里,我们利用学校借一些、班级订一些、学生凑一些的方法,开辟了图书角,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如何让教室会“说话”、把教室装扮成一个学习的环境是教室配置的另一个重点。
我们在教室两边的墙壁上贴了一些动画图片、卡通像片、识字图片、名言警句等,合理利用墙体进行熏陶;在教室后面的墙和黑板上,开辟了温馨提示、我的班级我做主、成长足迹、星光熠熠等栏目,努力创设学习气氛;在教室房顶上布置了一些飘带、彩球、小旗等装饰物。
这些,都是通过教师自己动手制作、书写、描绘的,既节省了学校开支、又富有学校的特色,还极大地陶冶了学生的学习情操。
根据实验的进展,我们还不定时地调整学生的座位和小组人员,分别尝试了诸如马碲型、茶馆型、秧田型、对称型、丁字型等座位排列方式,并结合尝试成效各班自由选择座位排法,有效地为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提供了情景,促进了实验的成功。
3、电化装备小班教学除了自身人数少、时空大、交流多、易调控等特点外,还为小班配备多媒体智慧教室,20兆宽带进班级,实现了班班通,家校通。
有利地促进了新课程与小班化教学实验的开展。
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使用多媒体优质资源平台,要求教师每天坚持使用多媒体进行上课,使得教学做到动静结合、音画搭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便于师生、生生及时交流,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
4、课程设置我们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新课程教学计划和使用规定教材,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大胆探索教学方法,顺利实施新课程。
同时,开发传统文化校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人文教育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5、管理资源我们的研究内容是:(1)、管理体系的探究①、小班化教育的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等部门的负责人任成员。
②、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机构。
学校成立小班化教育指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业务部门(教务处)负责人任副组长,部分骨干教师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同时,结合平衡班少、同年级课任教师少的特点,以学段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等活动。
(2)、管理制度的探究我们主要探究了《小班化校本教研制度》、《小班化教学常规管理》等的建立。
(3)、小班化校本研训管理的探究①、小班化校本研训方式的研究。
针对学校规模小,平行班少,教研组功能欠缺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探究了符合学校特点的可行的校本研训方式。
A、参与互动式。
教师的“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培训的主旋律。
师徒结对。
B、研训一体式。
理论学习与科研培训相结合,制定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评价方案,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晋级三挂钩。
C、请进来、走出去。
②、小班化校本研训内容的研究。
结合学校实践情况,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和教师发展的需求,针对新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的改革的需要,认真寻求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研训内容,积累独特的校本研训素材。
③、小班化研训管理的研究。
围绕新课改程革与学校课题研究两大主题,合理组织,加强管理,形成自己的特色,努力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6、课堂资源(1)师生关系。
小班化班级学生人数少,更有利于构建和谐、平等、尊重、交流的师生关系。
(2)教学气氛。
小班化学生少,活动分组少,交流便利,让学生动手探究的时空增大,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3)教学素材。
适当变更教材的呈现方式,合理组织或设计练习,充实教学素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评价资源。
(1)、增加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小班化班级学生少,课堂有效时空大,学生受教师平均关注的时间增多,采取多种形式的有效评价的概率增大,为教师选择各种评价手段提供了可能。
经过本课题的探究、尝试,我们提出以下可供参考的评价手段:①、过程评价②、组内评价③、即时评价④、个案评价⑤、自我评价⑥、综合评价⑦、师生合评(2)、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评价内容的确立至关重要,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关系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
①、有关教师的评价②、有关学生的评价(3)、探究有效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因人而异、因校而异、因地区而异,本课题也作了一些研究,具体在下面有关“小班化教学有效评价方式的研究”中再作仔细介绍。
(二)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环节模式:前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测五步教学模式变式模式:预习-前测-取舍-探究-后测时间模式:2020模式(三)、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方式构建的研究研究过程:确定研究内容、结合小班化和学校特点,制订研究计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合理构建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方式、与校内大班教学进行横向比较,找出小班课堂教学的优势、采用互上研究课形式,开展小班化教学有效方式的进一步探究和落实、形成书面材料。
研究内容:小班教学因班额的减少,座位编排的灵活,增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密度,更能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别情况,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小班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积极、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方式创造了条件。
1、课堂教学相关因素的探究(1)、教学气氛的营造教学气氛的营造除设计布置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班级环境,使教室布置更趋现代化、动态化、家庭化、情趣化,挂上一些学生的作品外,还要经常更换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新用语,运用教师丰富的教学体态语言,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教学时空。
(2)、组织形式的探索我们在发挥班级人数少这一群体优势的同时,全面渗透分组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新理念,从组织安排的角度,对时间、空间和人数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利用,力争实现全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最佳组合,大胆采用五官体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鼓励教学法、师生交融教学法、活用资源教学法、动手操作教学法、留有余地教学法等全面实施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