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十七年小说

合集下载

第四章十七年小说概述

第四章十七年小说概述

第五章十七年小说概述本章概述:十七年小说的创作虽然受到错误政治指导思想的干扰,但是整体上还是发展良好,并且新中国一大批影响广泛的小说名著都出现在这一时期,比如《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里湾》、《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等。

了解这段时期小说创作的得失以及其在思想、创作上的艺术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内容:十七年小说的基本情况、主要特征、主要创作发展过程、当代评价,以及十七年小说要注意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是十七年小说的主要特征。

一、十七年小说的基本情况;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开始进入当代文学的新阶段。

会议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通过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在这个背景下,十七年的小说创作,长、短篇均有可观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

长篇小说尤以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较多,如《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

短篇小说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日趋多样化,其中,茹志鹃、峻青、王愿坚、马烽、王蒙等人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

二、十七年小说的主要特征;十七年小说总体上来说,无论在艺术上还是思想上,都追求史诗性的价值与效果为目的,这是其基本特征,在创作题材上,反映历次中国革命与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创作占据首位。

就具体艺术特征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1、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与时代同步,人物贴近生活;2、对民族化大众化的执着追求;3、语言通俗、平易、简洁流畅,运用方言而不生僻;4、作品的格调质朴、明朗、富有幽默感,充满喜剧色彩。

三、十七年小说的主要创作发展过程;1、建国初期(1950—1953年)的现实主义小说;a.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创作的高涨,代表作有《铜墙铁壁》、《风云初记》等等;b.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也层出不穷,主要有赵树理及山西诸作家(马烽、西戎、孙谦、朱为、胡正、韩文洲)的早期作品;c.此外出现《我们夫妇之间》、《洼地上的“战役”》等另一形态的现实主义小说;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提出后(1953.9—1957年)的小说创作;a.反映农村合作化的小说,如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康濯的《春种秋收》,赵树理的《三里湾》及其他小说,孙犁的《铁木前传》及“荷花淀派”;b.军事题材小说的新收获,如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峻青、王愿坚的短篇小说;c.《在和平的日子里》、《百炼成钢》等工业题材的小说;d.五十年代中期“干预生活”、触及灵魂的现实主义小说,如王蒙等人“干预生活”的小说,宗璞、邓友梅、陆文夫等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3、“两结合”创作口号的提出与确立后(1957—1966年)的小说创作;a.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一次长篇小说创作浪潮,长篇佳作涌现,如《红旗谱》、《红岩》、《红日》、《青春之歌》、《山乡巨变》、《创业史》、《上海的早晨》等,短篇小说创作也丰收,如李准的《李双双小传》、《耕耘记》等,“带着微笑看生活”的王汶石的短篇小说,茹志鹃与刘真描写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b.1961—1962年间小说创作出现转机:一批短篇历史小说的产生,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第一部);c.受“左”倾思潮影响的几部长篇小说:《艳阳天》(浩然)、《风雪》(陈登科)、《欧阳海之歌》(金敬迈)。

晶晶十七年文学,长篇小说

晶晶十七年文学,长篇小说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 但也如同“五四”时代任何一个叛逆女性的结局一样, 林道静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很快遇到了麻烦。 ► 迷人的爱情幻成的绚丽的虹彩,随着时间渐渐褪去了 它美丽的颜色。林道静和余永泽两个年轻人都慢慢地 被现实的鞭子从幻觉中抽醒来了。道静生活在这么个 狭窄的小天地里,„„她的生活整天是刷锅、洗碗、 买菜、做饭、洗衣、缝补等琐细的家务,读书的时间 少了;海阔天空遥望将来的梦想也渐渐衰退下去。她 感到沉闷、窒息。而尤其使她痛苦的是:余永泽并不 像她原来所想的那么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人的 风度在时间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他原来是个自私的、 平庸的、只注重琐碎生活的男子„„
三部曲之一:爱情至上
►傍晚,欢笑着的海洋喷吐着白沫敲打着松软的 沙滩,翱翔在空中的水鸟掠过薄暮的浮云,不 时传来“啊,啊”的叫声。斜阳射在一大块嶙 峋的岩石上,在它靠近海水的一小块平坦的地 方,坐着林道静和余永泽„„ ►上弦的月亮已经弯在天边,除了海浪拍打着岩 石的声音,海边早已悄无人声,可是这两个年 轻人还一同在海边的沙滩上徘徊着、谈说着。 林道静的心里渐渐充满了一种青春的喜悦,一 种绝处逢生的欣幸。对余永泽除了有着感恩、 知己的激情,还加上了志同道合的钦佩。短短 的一天时间,她简直把他看作理想中的英雄人 物了„„(38-40页)
梁 斌,《红旗谱》 杨 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 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短)
抗美援朝类:
杨 朔,《三千里江山》 陆柱国,《上甘岭》; 巴 金,《团圆》,改编成电影《英雄儿 女》。
3、十七年军事题材小说特点。
(1)、纪实性的品格。 (2)、作品无一不表现了英雄主义、 集体主义、理想主义的精神追求。
三部曲之二:革命+爱情
►林道静对卢嘉川说: “卢兄,替我想个办法吧! 这生活实在太沉闷了,憋得出不来气 „„你介绍我参加红军,或者参加共产 党,行吗?我想我是能够革命的!”

4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创作

4第四章 十七年小说创作

(二)、农村题材小说:
• 1.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丰富的原因: • (1)社会现实的关照:农业合作化运 动的进行。 • (2)政治时代的需求。 • (3)文学指导方针的支配。
2.代表作品
• • • • • • 短篇代表作品: 赵树理的《登记》 谷 峪的《新事新办》 马 烽的《结婚》 高晓声的《解约》 李 準 ,《李双双小传》等
2.十七年小说的代表作品
• • • • • • 抗日战争类: 孙 犁,《风云初记》 知 侠,《铁道游击队》 冯 志,《敌后武工队》 冯德英, 《苦菜花》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 • • • • •
解放战争类: 杜鹏程,《保卫延安》 吴 强,《红日》 曲 波,《林海雪原》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峻 青,《黎明的河边》
• 2.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赵树理认为文 艺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他的小说 一般都是问题小说,大多属于工作范畴。 主张文学创作要赶任务。 • 3.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提出了新的创作 要求:新、短、通。
(三)、赵树理短篇小说创作 • 1.建国初期的短篇,侧重于表现农村新 人新事,批判封建残余思想。以《登记》 为代表。见作品选419页 。 • 赵树理的《登记》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 《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 《登记》中的人物主要有:小飞蛾、艾 艾,张木匠、小晚、燕燕、小进。
第四章 十七年的小说
第一节 十七年小说创作概述
• 一、十七年小说的分类概述 • (一)、军事题材的小说。
• 1.十七年时期军事题材小说创作丰富的 原因。
• (1).这首先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为成立 新中国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创造英雄、充满 奇迹的历史,这是可歌可泣的壮烈的历史, 为作家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创 作素材。 • (2).好多作家是从这一伟大斗争中走过来 了,对那艰苦的战斗历程有深切的感受。 • (3).新的社会、新的生活、新的时代的要 求,它反映了时代的情绪和人民的呼声,对 巩固新生政权,提高人民的政治觉悟起了很 大作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后改编位电影李双双李准因此获得1963年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清明雨影视作品小康人家1958老兵新传1959耕云播雨1960李双双1962龙马精神1965牧马人1982双雄会1984大漠紫禁令1986农民的贫穷在我幼小时的头脑里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上发表这是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作品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陕西师范大学考研真题

说和诗歌一、填空题1、17年革命历史题材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17年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王蒙在17年的代表作是:短篇_______和长篇_______。

4、1956年的一批干预生活的作品,被称为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和_____。

5、魏巍的报告文学代表作是: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1、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2、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乡巨变》3、《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青春万岁》4、百花文学,《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在桥梁工地上》、《红豆》5、《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二、名词解释1、三红一创2、第一次文代会3、民歌体叙事诗4、“杨朔体”参考答案1、三红一创:对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

“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

“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

2、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于1949年7月2日——19日。

第一次文代会是左翼作家的会师大会,从解放区、国统区、农村、工厂、部队、学校等各条战线上的左翼作家都汇集北平。

第一次文代会既是对过去的新文学史的一次总结,又是当代文学的开端。

会议确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新中国文学发展的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以及下属的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为新中国文学的组织领导机构。

3、民歌体叙事诗:从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到五、六十年代流行的一种诗体,其主要特征为以某一民族民间歌谣的格式所写的叙事性诗歌。

主要代表诗人有李季、张志民、阮章竞、闻捷等。

4、“杨朔体”:人们从杨朔散文中概括出来的一种散文的体式,这种体式成为八十年代以前的当代散文的最理想模式。

※当代文学复习 十七年文学

※当代文学复习 十七年文学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化批判运动与文学的曲折发展一、第一次文代会二、第二次文代会三、建国初期的文艺斗争(1、对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和批判2、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3、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第二节政治的调整与文学的迷茫(新的文化政策:双百、反右派)一、“双百”方针二、反“右派”斗争三、“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四、文艺界的大批判《海瑞罢官》与文革导火线第三节文学体制“一体化”的形成第二章诗歌(激情有余,陈郁不足)第一节概述一、1949—1978年间重要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二、1949—14978年间诗歌发展概貌三、创作类型四、十七年诗歌的不足第二节郭小川、闻捷、贺敬之的诗歌一、郭小川的诗歌创作二、闻捷《天山牧歌》创作特征三、贺敬之的诗歌创作特征第三章散文第一节概述一、本时期重要散文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二、1949—1979年间的散文创作概貌(抒情散文/报告文学/杂文/史传文学)三、十七年散文的创作类型①通讯特写的兴旺②艺术性散文的繁荣③杂文的没落第二节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一、杨朔的散文二、秦牧的散文创作(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相结合)三、刘白羽的散文四、三大家的散文创作五、十七年散文创作小结第四章小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茹志鹃的《百合花》、王愿坚的《党费》和赵树理的农村题材的小说一、茹志鹃《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王愿坚小说特色及《党费》中的人物塑造三、赵树理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农村“问题小说”)第三节杨沫的《青春之歌》作者简介/主题/主线/总结第四节柳青的小说第五节梁斌的《红旗谱》故事简介、民族风格第六节《红岩》、《红豆》创作内涵/艺术手法《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人物形象第五章戏剧(戏曲、歌剧、话剧)第一节十七年话剧创作概况第二节老舍的戏剧一、《茶馆》的主题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三、精湛的艺术构思/结构艺术四、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五、《茶馆》的民族化特征第六章文革文学第一节文革时期的文化背景第二节文革文艺思潮第三节文革文学创作三个阶段第四节“样板戏”含义、审美特征、代表作品第五节趋时文学含义:迎合政治时尚、政治观念的作品第六节地下文学(“潜在写作”)含义、类别、特点第七节天安门诗歌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节文化批判运动与文学的曲折发展一、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茅盾和周扬分别总结了国统区和解放区文艺的成绩;大会成立了以郭沫若任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文联;确定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29783大纲

29783大纲

高纲0865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78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江苏教育学院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考试要求1.学习并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发生与发展的主要过程、历史分期以及各个时期文学的基本面貌、主要创作成就,进而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学习并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学思潮、文艺思想论争以及文学流派产生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全面而客观地总结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3.学习并掌握中国当代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创作概况,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客观而准确地评价其创作成就、历史地位和文学贡献。

二、考试内容引言1.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形态特征。

2.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特点。

3.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情况以及“三分法”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十七年的文学运动1.掌握一次文代会的基本情况、重要作用及历史意义。

一次文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了解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大体情况;这场运动的消极影响。

3.了解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的大体情况。

4.了解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的大体情况。

5.掌握“双百”方针的提出及文艺界所出现的新气象的基本情况。

6.了解文艺界的“反右派”斗争的大体情况。

7.了解“大跃进”时期的文学运动的大体情况;文艺“大跃进”的问题和弊端。

8.了解“两结合”的提出与讨论的大体情况。

9.了解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的大体情况。

10.掌握20世纪60年代初期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以及文艺界出现新的转机的基本情况。

11.了解八届十中全会后文学运动的大体情况。

12.对十七年文学运动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章十七年的小说一、十七年小说创作发展概述1.了解十七年期间长篇小说的主要作品。

了解1959年前后长篇小说创作进人高潮的原因。

掌握十七年长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

2.了解十七年期间中篇小说的主要作品。

3.了解十七年期间短篇小说的主要作品,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收获。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2)

中国当代文学课件4十七年小说 (2)

年代末的土改,构成一幅民主革命时期北方农民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的长幅画卷。
《上海的早晨》多卷部写民族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业史》多卷部写社会 主义革命,都具有当代小说领域所独有的、罕见的规模。吴强的《红日》更是宏 观地写三个互为一体的战争,把敌我双方、军内军外、上级下级联结起来 ③ 刻画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在五六十年代的文坛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占据主导地 位。而现实主义的标准就是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红旗谱》中的 朱老忠、《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三家巷》中的周炳、《创业史》中的梁三 老汉等等。
本时期长篇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
① 以《创业史》和《上海的早晨》为代表的以 社会运动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② 以《三里湾》和《山乡巨变》为代表的以风 俗变迁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③ 以《红旗谱》和《青春之歌》为代表的以人 生历程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④ 以 《林海雪原》 和《红岩》为代表的 以革 命英雄传奇为主体叙事的长篇作品 。
十年代普通党员和军民所历经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党费》集中刻 画了女共产党员黄新这一典型形象。 ② 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注重描写一些平常的生活场景和细节以表现 英雄性格,他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他善于捕捉英雄闪 光的一刹那,以此来凸现人物的心灵之美和情操之美。如黄新作为一个 普通的党员,舍不得把积攒下来的钱给女儿买衣穿、买东西吃,却把钱 无私地献给了党。 ③ 注重细节描写:他善于采用横断面结构的方法,用平实的语言讲述 英雄的故事,不事形容和夸饰,而是在具体细节场面上用力,手法精雕
流派特色
一、地域的特征。
赵树理、马烽等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作品也多取材于晋 西北、太行山和太岳山盆地及汾水流域。山西乡村的民情风 俗参与了他们小说素质的构成。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关联紧密的文学,也因此产生剧烈的错动,而出现了被称之为“转折”的情形,使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当代文学”形态的阶段。

“转折”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东西的生成和“旧”的文学成分的消失,主要是指原来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地位、关系在新的条件下的重组。

一、文学的转折40 年代后期中国的文学界,存在着多种不同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家群。

有与国民党有着直接的结盟关系的作家;有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一群(如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有“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或称“进步作家”,如老舍、叶圣陶、巴金、曹禺、朱自清等);有活动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左翼革命作家。

有着明确政治、文学目标,并且有力量左右文学走向,对文学状况加以“规范”的,是左翼文学力量。

左翼文学力量通过积极传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整风所确立的文艺方向,通过对不同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的“类型”划分,以确立团结、争取、打击的对象,而达到文学“一体化”的实现。

这样,在进入50 年代之后到70 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凭籍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籍政治权力的支持,而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召开于1949 年7 月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通常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

大会在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成绩、总结检讨40 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当代文学”的性质,规定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

并确定了毛泽东1942 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是文艺界的“共同纲领”。

周扬在大会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中指出,毛泽东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这一方向,规定了“当代文学”对于革命政治的服务和配合;以“民族的、阶级斗争与劳动生产”作为创作的体裁;工农兵及其英雄人物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应以歌颂和表达乐观情绪作为基调;采取为广大读者明白易懂的艺术形式;作家的写作,以及文学作品出版、流通和阅读(批评),应高度组织化;……这构成这一时期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当代文学·十七年短篇小说

当代文学·十七年短篇小说

第四章十七年短篇小说第一节孙梨小说的中的战争与人一、关于孙梨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小说家、散文家。

孙梨小说以秀雅隽永、清新自然和散文化、诗化追求成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代表作,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二、《荷花淀》分析(一)战争时期的非战争、非冲突构思小说以另一角度理解战争和把握了战争,即题材非战争化,非冲突化,追求人物和情节的淡化,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二)诗化的纯美境界①景物的纯化②情节的淡化③情调的浪漫化(三)人物形象的群像化特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形象。

三、《山地回忆》分析(一)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小说采用倒叙的笔法,由故人相逢引起联想、回忆,进而引出根据地人民热爱和关心八路军的动人故事。

通过河边“争吵”、做袜子,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断,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为纯朴、热情的“山地女孩子”唱了一曲优美的赞歌。

(二)先抑后扬的人物塑造技巧作品塑造了一个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妞儿”,使其成为“山地女孩子的化身”。

“妞儿”是个普通的农村女性,她一出场就责备“我”弄脏了河水,那挑衅的姿态,咄咄逼人的话语,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开朗、爽快、泼辣的个性。

通过“争吵”到“硝烟”散尽,她性格的另一面又逐渐显露出来。

“不穿袜子,脚不冷吗?”异峰突起,“我给你做”尽显真诚。

一个外表伶牙俐齿、大胆泼辣,而内心火热真诚、纯真鲜亮的山地女孩,已活脱脱地站在读者面前。

通过“贩枣”得利,“妞儿”却提出了买织布机的要求,又从一个侧面写出她勤劳、质朴的美德。

孙梨说:“《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

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十七年短篇小说概述

十七年短篇小说概述

十七年短篇小说概述短篇小说是十七成绩比较突出的文学门类,作品数量多,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和主要从事短篇小说创作的有自己特色的作家,十七年中我国的政治,经济人情风俗上发生了变化,往往在短篇小说中得意体现,短篇小说创作和文艺运动,文艺思潮之间的关系比文学其他门类显得更为密切。

一、十七年短篇几个基本主题1. 抒写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业绩,表达胜利之后喜悦和怀念之情孙犁《山地回忆》《吴召儿》以回忆的方式写了八路军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情茹志鹃《百合花》十七年最好的短篇王愿坚《党费》《七根火柴》王愿坚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点滴小事中发现深刻的主题,一速写式的手法展现生活《党费》《七根火柴》是革命斗争生活的速写热情刻化了长征时期英勇悲壮的共产党员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影响。

《党费》写主人公女共产党员黄新的故事。

2. 描写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示农民的命运变迁。

最架大都来自农村,对农村有天然的情切感。

赵树理《登记》写解放后农民生活的变迁,为响应《婚姻法》的颁布而写,这部小说被以《罗汉钱》的名字,分别改遍为秦腔、豫剧、粤剧、评剧、沪剧等剧种。

《锻炼锻炼》1958年歌颂大跃进。

孙犁《铁木前专》中篇写乡村中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的友情和友情的破裂。

两家曾又婚约和媒约,铁匠的女儿九儿于木匠的儿子六儿。

战争后木匠家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不满于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两家关系破裂。

这种破裂,深刻地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农村各阶层的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涉及有关农村两条道路的主题。

财富的积累导致人的思想变化。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针对1958年农村浮夸风而作,作品塑造了一歌塌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干部老田。

马烽1922年生,山西孝义县人。

小学未毕业参加了八路军,战争期间从事晋绥边区报纸,出版社编辑工作,1945年与西线合写了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专》电影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传记文学《刘胡兰》3. 小说试图进入更深广的生活领域,以表现更丰富,更复杂的社会现实用今天的眼光看这类作品更又价值,它反映了十七年的社会状况,在创作上哟扑所突破,可分两歌主题:A. 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阴暗面的干预生活的作品。

当代文学·十七年短篇小说

当代文学·十七年短篇小说

第四章十七年短篇小说第一节孙梨小说的中的战争与人一、关于孙梨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小说家、散文家。

孙梨小说以秀雅隽永、清新自然和散文化、诗化追求成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代表作,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二、《荷花淀》分析(一)战争时期的非战争、非冲突构思小说以另一角度理解战争和把握了战争,即题材非战争化,非冲突化,追求人物和情节的淡化,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二)诗化的纯美境界①景物的纯化②情节的淡化③情调的浪漫化(三)人物形象的群像化特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群像。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形象。

三、《山地回忆》分析(一)散文化的叙事方式小说采用倒叙的笔法,由故人相逢引起联想、回忆,进而引出根据地人民热爱和关心八路军的动人故事。

通过河边“争吵”、做袜子,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断,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为纯朴、热情的“山地女孩子”唱了一曲优美的赞歌。

(二)先抑后扬的人物塑造技巧作品塑造了一个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妞儿”,使其成为“山地女孩子的化身”。

“妞儿”是个普通的农村女性,她一出场就责备“我”弄脏了河水,那挑衅的姿态,咄咄逼人的话语,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开朗、爽快、泼辣的个性。

通过“争吵到“硝烟”散尽,她性格的另一面又逐渐显露出来。

“不穿袜子,脚不冷吗?”异峰突起,“我给你做”尽显真诚。

一个外表伶牙俐齿、大胆泼辣,而内心火热真诚、纯真鲜亮的山地女孩,已活脱脱地站在读者面前。

通过“贩枣”得利,“妞儿”却提出了买织布机的要求,又从一个侧面写出她勤劳、质朴的美德。

孙梨说:“《山地回忆》里的女孩子,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

当然,我在写她们的时候,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20第四章 “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20第四章  “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峻青,生于1922年,原名 孙俊卿,山东省海阳市人。 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黎明的河边》、 《海啸》、《血衣》等小 说。
峻青的文学成就以短片小说为著。 格调的悲壮与崇高是峻青小说的重要特征。 在艺术形式上,峻青的小说重情节,好渲染。
王愿坚的创作,按题材分为三类: 一是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二是描写红军长征路上的生活片断。 三是反映革命前辈在当代的生活风貌。
《青春之歌》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 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 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 “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
《青春之歌》正是通过对林道静个人命运、遭 遇和归宿的描写,通过对当时形形色色各种类 型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描写,既反映了那个风云 变幻的时代,又提炼出革命的思想主题。
第三节 梁斌的《红旗谱》与欧阳山的 《三家巷》
梁斌,原名梁维周。1953年 开始创作多卷本长篇小说 《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 一部,;1963年出版第二部 《播火记》,1983年出版第 三部《烽烟图》。
《红旗谱》讲述了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 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的故事。
小说善于运用映衬的表现手法凸显人物的性格 特征,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对人物的心理活 动刻画十分细腻真实;小说的结构严谨完整, 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纷纭的生活场景都 通过林道静等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予以贯穿, 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语言流畅简洁,真 切自然。
第五节 峻青、王愿坚与茹志鹃的短篇 小说
《红日》在用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作了较 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 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 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 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出 战争的独特魅力。这三次战役中,解放军有败有 胜,各具特点,作家的描写也详略得当,各有侧 重,在叙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体现了其在小说 结构上的别出心裁。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的诗歌创作戊央政治抒情诗,长篇叙事诗以及具有民歌味的爱情诗创作等方面.主要诗人有郭小川,贺敬之,李季,闻捷等.
散文创作本时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杨朔,秦牧,刘白羽等散文家已各自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戏剧创作也较繁荣.老舍的《龙须狗》,《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曹禺等的《胆剑篇》等均有独特贡献.
第四章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学
(一)概述:
1,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开始进入当代文学的新阶段)
全称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决议和宣言,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中华文艺界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大会确定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是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当代文学历程的里程碑.
2,双百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简称.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的提出完全符合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特点和规律,给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带来勃勃生机,促进了文化艺术工作全面发展.
3,十七年的作品创作
十七年的小说创作,长,短篇均有可观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长篇小说尤以写革命历史题材的佳作较多,如《红旗谱》,《红日》,《红岩》,《保卫延安》等.短篇小说创作题材和风格日趋多样化,其中,茹志鹃,峻青,王愿坚,马烽,王蒙等人的创作成就更为突出.
7《回延安》
倾诉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眷念之情.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的成功运用.
8 《 甘蔗林—青纱帐》
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主题."新辞赋体"的成功创造.

小说概述

小说概述

3、其他题材
①一类是反映工业。 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 艾芜《百炼成钢》、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草明《 乘风破浪》、杜鹏程的《在和平的日子里》 ②一类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田野落霞》 、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帆布篷》 ③还有一类是表现人情、人性,细腻地描写人的丰 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邓友梅《在悬崖上》、 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பைடு நூலகம்缨《达吉和 她的父亲》等。
二、内容题材 1、历史题材 (1)在历史题材方面,本时期小说以反映民主革 命为主,描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 各个历史阶段。 • 长篇: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 曲波《林海雪原》和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是四部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 • 短篇: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百合花 》 • 揭示了正义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的 主题。
十七年小说 一、总体特征 二、题材内容 1、历史题材 2、现实题材 3、其他题材 三、总体成就 四、文学创作与极左思潮关系 五、不足
• 一、总特征: 继承了中外文学尤其是五四新文学的传统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革命现实主义为 主潮,展现了中华民族除旧布新的社会变 革的风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 历史和现实两类题材方面成就突出。
十七年小说不足: • 第一,简单地、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把文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 于政治。 • 第二, 形成了同一的图解理念的思维模式, 造成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 • 第三,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比较狭隘,创作方法 和表现手法不够多样。
四、文学创作与极左思潮关系
• 首先,极左政治运动、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毕竟分属两个范畴,前者对后者有影响,但并 不总是或绝对地决定后者的全部状况。 • 其次,左倾思想本身有一个萌发、演进、膨胀 的过程,一方面它不断地恶化,一方面党和政 府不断地调整文艺政策 • 再次,作家采取各种方式抵制左倾思潮,或公 开、或隐蔽,或清醒直接的,或听从生活的召 唤,在创作实践中进行非自觉的抗衡。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登记》
是为配合《婚姻法》的 是为配合《婚姻法》 颁布而写的一部作品。 颁布而写的一部作品。 可以看作《小二黑结婚》 可以看作《小二黑结婚》 的姊妹篇。 的姊妹篇。
这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篇杰作。 这是赵树理建国后的第一篇杰作。
戴光中:实际上,赵树理的“问题小说” 戴光中:实际上,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与“写中 赶任务”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就是为 心”、“赶任务”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 就是为 政治服务。只是由于他和农民的经济生活传统心理, 政治服务。只是由于他和农民的经济生活传统心理, 风俗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 风俗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由于他自始至终保持坚定 的现实主义精神, 的现实主义精神,才使他能够把对社会问题的敏感与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高度的结合起来,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高度的结合起来,使他所揭示的问 题的客观意义大于他的主观思想, 题的客观意义大于他的主观思想,使故事的小足以暗 示出社会整体性内容的大。 示出社会整体性内容的大。
山药蛋派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创作特色: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注重作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品社会功效,农民的立场,问题小说的特征。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风 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 格。在叙事手法、结构安排、人物刻画、语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言运用都方面都形成了共同的特点。
初步收获。 1953-1956) 2:初步收获。(1953-1956) 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 李准《 农村题材:赵树理《三里湾》、李准《不能 走那条路》 走那条路》 战争题材: 地道战》 铁道游击队》 战争题材:《地道战》、《铁道游击队》、 保卫延安》 《保卫延安》; 抗美援朝题材: 上甘岭》 抗美援朝题材:《上甘岭》、《洼地上的 战役” “战役”》 3:文学干预生活之后,政治对文学干预 (1956-1957) 1956-1957) 干预生活作品: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干预生活作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改选》 入党》 《改选》、《入党》 突破爱情禁区作品: 爱情》 突破爱情禁区作品:《爱情》、《小巷深 在悬崖上》 处》、《在悬崖上》

第四讲 十七年小说

第四讲  十七年小说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 萧也牧《 B. 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 : 萧也牧 《 我们夫妇之 邓友梅《在悬崖上》 宗璞《红豆》 间 》 , 邓友梅 《 在悬崖上 》 , 宗璞 《 红豆 》 , 丰村《美丽》 陆文夫《小巷深处》 丰村《美丽》,陆文夫《小巷深处》。 这些小说写“家务事、儿女情” 这些小说写 “ 家务事 、 儿女情 ” , 写悲欢 离合,借以拨动人们的“情弦” 离合 , 借以拨动人们的 “ 情弦 ” , 歌颂高尚的 情操,歌颂新社会; 情操 , 歌颂新社会 ; 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 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容 , 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 大胆探索人物 内心的隐秘;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 内心的隐秘 ; 鞭挞自私和丑陋的灵魂 , 批判旧 世界,发人深思, 50年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 世界 , 发人深思 , 对 50 年代前期颇为流行的概 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念化、公式化的作品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三、《创业史》分析 、《创业史》 创业史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 梁生宝 : 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
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 村新人形象 ,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 。 粱生宝 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 性格顽强坚毅 , 忠厚善良 , 坚持走集体致富的 道路。 道路 。 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 。 带有明显的英雄化 、 理想化色彩。 理想化色彩。
一、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
《青春之歌》:林道静的成长代表着一 青春之歌》 小资” 个“小资”的知识分子在向共产党靠近 的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杨沫 过程中从软弱到坚定的必然经历, 用革命、爱情、 用革命、爱情、理想谱写了这首飞扬的青春赞 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歌,曾是一个时代年轻人的必读书。 保卫延安》 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 《保卫延安》:杜鹏程多写重大题材,这 部小说写的就是解放战争中的延安保卫 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战。以周大勇连长的英雄事迹为核心,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描绘了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十七年小说

十七年小说

五、《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分析

2.刘世吾形象及意义 刘世吾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形 象。他有一定的革命经历,工作能力很强,“一 下决心,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出色。”但是,他 对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错误缺点,却麻木不仁。 他的口头禅“就那么回事”,表现了他看透一切、 极端冷漠:随着年龄阅 历的增长,涉世的深入,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 单纯、热情、朝气?这是刘世吾形象的另一方面 的典型意义。


《红旗谱》:梁斌以大革命失败的前后十 年为历史背景,以雄健豪放的笔触勾画 了这部北方农民革命运动的史诗,绘制了中 国共产党旗帜下的农民英雄谱。贫农朱老忠和他的 死对头地主冯老兰令人印象深刻。


《山乡巨变》:周立波描绘了湖南清溪乡 农民们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巨变,时 代特色鲜明,南国的风情民俗赋予了小说特 殊的韵味。



A.干预现实的作品: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李国文《改选》、刘绍棠《田野落霞》、白危《被 围困的农庄主席》、耿简《爬在旗杆上的人》。 这些小说贴近现实、针对性强、对现实生活 中一些不健康甚至阴暗的东西,如官僚主义、革命 意志衰退、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逢迎领导、欺压 群众、强迫命令等进行了揭露、针砭和讽刺,具有 批判的锋芒和积极的意义。

1.《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主题思想 小说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 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 小说揭露和描写了多种类型的官僚主义主 义。组织部长李宗秦是个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僚 主义者。组织部第一副部长刘世吾是一个革命热 情衰退,似乎看透了一切,对错误采取冷漠麻木 态度的官僚主义主义者。韩常新是个浅薄的官僚 主义者。麻袋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王清泉是个饱 食终日无所用心、作风简单粗暴的官僚主义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素的形象也没有陷入概念化,她坦率 泼辣,正直勇敢,对人对事都一针见血。 她不尚空谈,不讲大道理,脚踏实地, 身体力行。

3、艺术特点: 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与浓浓的 人情味结合。

而“我”看妻子的衣着打扮也不顺眼 “怕帽子被风吹掉似的,戴得毕恭毕正, 帽沿直压眉边,走在柏油马路上,还是 像她早先爬山下坡的样子,两腿向里微 弯,迈着八字步,一摇一摆,土气十 足”,两人的感情有了裂痕。

3、叙述角度: 作品以知识分子的视角展开叙述,因而李克的 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过程写的非常真实细腻,他 对妻子的土气,乡下人的狭隘、固执,以及简 单粗暴的脾气,都有难以忍受的痛苦。但从作 品的道德评价看,这个知识分子叙述者,是一 个在理性上有着“知识原罪”心理、对工农怀 着钦敬感情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而 他能够虔诚地忏悔自己。可以说,作者的真诚, 导致小说描写的真实性。

2、主要人物形象 路翎这篇小说,并没有刻意去塑造英雄 形象,而是关注着英雄人物平凡的人性 和心灵的波澜。 王顺:心灵充满善意、无私和宽容。他 在小说中承担了叙述视点和作者代言人 的角色。他喜欢王应洪,带兵严格中暗 含细腻,他为年轻人真挚的爱情所感动。

王应洪:初到战场,对一切都充满新鲜 感,有一股出生牛犊的憨劲。房东女儿 的爱情使他单纯的心境被这意外的爱情 弄得不知所措。
(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 年青人》

1、文本本身: 讲述了一个对新中国和革命事业抱着单纯而真 诚的信仰的年青人林震,来到北京市某区委组 织部工作后所遭遇的矛盾和困惑。 2、当时的解读: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一部旨在揭露和批判社会主 义条件下官僚主义作风的小说。刘世吾的形象 被认为是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的典型。

2、“双百方针”的主要成果: (1)它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 统下的老作家的创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了自第一次文代会以来。“五四”新文学传统 和当代文学传统之间的隔阂。 (2)理论方面提出了反对教条主义、提倡现 实主义的广阔道路论,提倡文学写人性、恢复 人道主义传统。 (3)出现了一批揭示社篇小说十分敏感地撷取了革命成功、 革命大军由乡村进入城市之后,不同文 化背景和经历的人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小说真实地表现 了知识分子与工农之间思想感情与生活 方式上的差异和隔膜这一生活的现实。

“我”对城市生活是如鱼得水,对新的生活感 到非常兴奋,而妻子却处处看不惯城市生活, 不满意“我”认同城市的生活方式,立志改造 城市;两人在审美观上的分歧在城市生活中也 表现了出来。妻子看不惯城市里的女人“那么 冷的天气也露着小腿!怕人不知道她有皮衣, 就让毛儿朝外翻着穿!嘴唇血红红,像吃了死 老鼠似的,头发像个草鸡窝!那样子,她还觉 得美的不行!坐在电车里还掏出镜子来照半 天!”
第四章:十七年小说(三)
一、表现主旋律而获罪的“毒 草”

十七年的小说,还有一些是以主流政治 意识形态为立足点,表现工农兵和主旋 律的,但这些小说往往因为与当时政治 不合拍,或触及了现实的消极面,最终 与作家一起,成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 谓“毒草”。
(一)路翎:《洼地上的“战 役”》

1、文本: 路翎写于1953年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 役”》,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一个 19岁的志愿军新兵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的 纯洁爱情,着力刻划了这位单纯的新战士以及 班长王顺的形象。这篇小说的笔墨,主要不在 对正面战斗的描述,而是以战前训练、朝鲜姑 娘对王应洪产生爱情为主要事件,展现人物的 性格和心灵。

3、今天的解读:成长小说 林震的全部困惑和苦恼都可以看作是个 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 新人(闯入者)来到一个有着固定秩序, 传统习俗和价值约束的世界(旧世界) 后与这些“规矩”发生的摩擦

闯入者一般都代表的是新生事物,由于 旧势力的强大,这种故事的结局一般都 是悲剧。这部小说则有不同。小说为我 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说明作者 也是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创作这部作 品的。
二、偏离主旋律而受批判的小 说

十七年小说中,有一类是一开始就在表 现的对象或方式上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 有距离的。如宗璞的《红豆》,萧也牧 的《我们夫妇之间》等。这些作品有一 个共同特点,就是叙述者的知识分子立 场。
(一)萧也牧:《我们夫妇之 间》

1、文本本身:这篇小说写于1949年解放大军 进城之初。今天看来,也是一片率真有趣的小 说。男主人公李克是一个知识分子,妻子张同 志则是一个童养媳出身的农村女子,她十五岁 摆脱封建婚姻参加革命,在一个军工厂里整整 作了六年工。在战争的艰苦岁月中,妻子吃苦 耐劳,夫妻俩相互关爱,被誉为“知识分子与 工农结合的典型”。然而,全国解放,他们进 了北京之后,两人的感情却出现了变化。

2、人物塑造 主人公江玫一开始不是英雄,最后也没有成为 英雄。作品中的江玫一开始只是一个清纯可爱 的女大学生“白天上课弹琴,晚上坐图书馆看 参考书,礼拜六就回家,母亲从摆着夹竹桃的 台阶上走下来迎接她,生活就像那粉色的夹竹 桃一样与世隔绝”。后来由于两位大四学生的 出现,他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萧素带她进入社 会生活,齐虹将她卷入了爱情的漩涡。作家写 出了她内心感情以及心理的变化。
(二)宗璞:《红豆》

1、故事本身: 《红豆》中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北平临近解 放时位于京郊的某名牌大学。作品通过大学生 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与政治立场而导致的 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 子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爱情虽然是作品 的主要内容,但并不是作品的主题。这部小说 依然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道路选择的故事。

1956年5月2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由北 京知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参加的会议上,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报告,指出这一方针指“是提倡在文 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 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 发表自己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 的自由”,同时说明这一方针实施的界限和范 围,“是人民内部的自由”。

林震无疑代表着理想的一面,但从小说 叙述的角度来看,他更像一只“眼睛”, 小说的基本情节便是根据他的见闻和感 受展开的,我们也从这只“眼睛”中看 到了现实中诸多难尽人意之处,而最突 出的一点就是新政权中旧官场的种种陋 习。

林震代表着大多数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 轻人,有朝气,有想法,对旧观念、旧 事物抱着批判的态度。这是年轻人性格 中最宝贵的因素,也是改变常规的新鲜 力量。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社会 才有变革的力量。

4、另外,这篇小说较早地反映出了中国共产 党的许多干部在接管城市时,他们头脑中根深 蒂固的农民意识使他们排拒城市文明。小说中 作者在肯定他们纯朴的同时并未以阶级论来简 单地处理城、乡意识的冲突,他在作品里通过 对张同志的一系列转变的肯定表达了他希望来 自农村的干部也能接受城市文明的意识。这在 当时大多城市题材作家都立志改造自己城市意 识的语境中是难得的,虽然作者对城市的认同 极为初步。

3、对战争中美好的人性和人的毁灭的痛 惜 这是一种稍有“异端”意味的声音。十 七年的战争文学,基本上都是歌颂忠勇、 表现战争正义性的模式,人情味一向属 于“禁区”。
(二) “双百方针”与文艺界 的短暂繁荣

1、“双百方针”的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5 月由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宣布“在艺 术方面的百花齐放的方针,在学术方面 的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必要的”,“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 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 不去干涉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