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握新教材的“度”
如何正确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
生翻开课 本 ,按课本原文逐字 、逐句 、逐 节阅读 。让学生在 阅读 中对定义 、 定理 、结论中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 ,反复思考 ,领悟其语意 ,读 出其 巾的重 点、 难 点和疑点 ,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 的信息 ,读 出其 中所渗透 的数学思想 和方 法。现在 ,大都实行 了学案教学 ,将学案提前 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超前 阅读课 本 ,常能起到事半功倍 ,甚至是意想不到 的效果 。因为,超前阅读课 本不仅仅是一种预习 ,关键是一种 自主学习 ,是一种亲身经历 ,这正是新课 标所倡 导的。 新 教材很适合学生 自主学习和课前 阅读 。教师要鼓励学生 主动自主阅读 教材 、超前学习 ,实现数学学习的 良性循环 。为此 ,教师也要适 当控制作业 量 ,给学生 留有阅读课本的时间 。 2 、循序渐进 ,明确 目标 ,正确把握新 教材的深度 和广度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 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新大纲对我们教学 内容 的 要求 ,切不 可被老教材的要求所束缚 ,仍 旧采用老一套 的教法 ,总觉得放弃 原来的一些精彩内容感到可惜 ,如在讲完指数 、 对数 函数 以后 ,我们可能会 不 自觉地去补充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的解决 问题 ,不是我们不知道新教材 中 已经降低 了对这些 内容 的要求 ,而是我们觉得如果 不讲这方 面的知识心里不 踏实 ,这是我们的思维定势在起作用 ,如果我们对新 教材 的要求停 留在对老 教材的理解上 ,这样不仅无助于新教材 的教学 ,更 严重的是违 背素质教学 的 要求 ,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同时在新教材 的教学 中,我们应该要把握好新 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学生 的实 际学 习水平 ,在 尊熏学生 的认 知规律 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 ,切不可任意拔高教学要求 ,追求教学 中的一步 到位 。在教学 中 ,我们必须要结合教学 内容 的教学价值 ,对所授 内容有 明确合理 的定位 。 3 、重视课本题 目, . 培养解 题能力 新教材 中所选的例题都是很典型 的, 是经过精 选 ,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搞好例题教学 ,特别是搞好课本例题 的剖析教学 ,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 、 公式 、定理 的理解 ,而且对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 、解 决问题 的能 力以及抽象思 维能力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 近年来 ,几乎每年 的高考数学试题 中都有一些 “ 似曾相识 ”的题 日,只 所以 “ 似曾相识”是 因为这种题 目大都是源 于教材 的一种 “ 变题 ”。高考试 题中 出现这样的题 目, 旨在引领中学数学教学要 摒弃技巧 , 回归基础和课本。 改变课本例题 、 练习题 、 习题中的某些条件或结论 , 使之成为一个新题。 这种新题是 由原题改编而来 的,称 之为 “ 变题 ”。广大数学 教师如果也能象 高考命题一样去研究 “ 变题” ,那 么必将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拓 展学生 的 数学视野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当然 ,改 编题 目是一项 十分严谨 、细致而 周密的工作 ,要反复推敲 ,字斟句酌 ;要 围绕教材 重点 、难点展开 ,防止游 离教学主 旨之外 ;要变化有度 ,适可 而止 ,防止画蛇添足;要 阂材 而异 ,即 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 同的 “ 变题 ”,防止任意拔 高。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把握高中数学教材与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把握高中数学教材与如何指导学生学习随州市曾都区第一中学数学组王波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
湖北省自2009年实施新课改以来,已经过去了两年,我们也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手拉着手一起前行了两年,对高中新课改后的现行教材已经从不适应到适应。
探讨在新课改形势下的如何把握教材与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是值得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新课改两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深度和难度,扎实认真地落实教材内容。
新课改下的教学,感觉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特别是高一年级),因此,把握好教学教学重难点,进行有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重要内容不能一带而过,其实际课时量可能适当超过课标规定课时,表现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或在知识的应用上可能需要加强。
女口:应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重点,其中对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的理解(特别是“定值”)又是难点,如何创设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如改变系数,添项等凑定值),当等号无法取到时,要考查函数单调性,应通过丰富实例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用均值不等式证明不等式的问题此处不必讲解,因为不等式证明在选修“不等式选讲”中有系统讲解。
又如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在高考三角函数试题中占有很重份量,三角函数求值,化简三角函数研究函数性质都是高考重点,虽然本章只安排8个课时,但本章配有丰富的例习题,须让学生扎实完成相关习题,熟练掌握公式之间内在联系,明确三角变换的对象、目标以及变换的依据和方法。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上完本章已接近期末,学好本章关键在于学生练习,因此不能操之过急。
那种认为自己讲到了学生就掌握了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认为简单的学生不一定简单。
2、对有些内容不宜“深挖洞”,一则时间不允许,二则加重学生负担,内容过深过难,对基础知识有很大冲击。
数学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___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
数学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___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1.充分理解教材内容:阅读教材前,先了解每个章节的目标和重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研究。
熟悉每个例题和题的解法,能够准确解释并引导学生理解。
掌握教材中的难点和应用题,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和训练。
2.灵活组织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掌握情况,适度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够得到充分讲解和巩固。
合理安排时间,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应用和解题训练。
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题设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变换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资源、互动解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鼓励学生多问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利用游戏、竞赛等教学元素来增加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4.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研究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给予学生足够的研究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发散思维和探索新的解题方法。
针对学生的优势和兴趣,给予额外的挑战和拓展,激发他们的研究潜力。
5.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关注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研究和更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和研讨活动,与其他数学教师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学生的研究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数学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___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有效地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研讨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研讨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考查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内容。
而随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改革,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研讨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就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进行研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进行数学教学。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有所转变。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起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色。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等方式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互动和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呈现在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更多地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内容的呈现也需要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的知识点来教学,而是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实验探究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直接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教材的教学需求,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引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实验的方式来获取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研讨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研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科目之一,其教学内容繁杂,难度较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
新教材不仅在知识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调整,更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进行了革新和优化。
这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本文将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特点分析、教学方法探讨以及教师角色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入手,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旨在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中数学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出现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的意义显而易见。
研究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掌握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教学方法,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次研讨能够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究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特点,分析其与传统教材的不同之处,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新教材进行教学。
本文也旨在探讨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的角色和适用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
对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对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新教材使用以来,以它新颖、科学的编排体系和丰富有趣的内容博得广大师生的好评,为中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新教材的使用引导了新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改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教学不断进步的源泉。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自觉地改进和总结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善和创新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就正在使用的数学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新教材要求教师首先要加强对新知识的“充电”新教材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我们过去习惯于条条框框,甚至所谓的教学经验,常常想的是如何将一节课讲完,课后又是大量的做题,来检测掌握情况,再回到分数如何,搞的很累,成效不一定大。
若不加强学习将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加强学习是搞好新教材教学的需要。
且不说先进的教学理论,探求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有些数学背景知识,名人轶事等,牵涉到数学史和科学史需要学习,就是知识性的问题都需要重新学习,在新教材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几何画板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科学计算器和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的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这些都是我们在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近一些数学刊物也在讨论这些问题,说明有很多新知识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课堂改革的需自觉地把课堂变为灌输知识和学生被动接受的舞台,这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
同时由于教学设施的改善,那种“一枝粉笔一张嘴,一本课本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已没什么市场,学生也不欢迎。
1、从新教材的要求来看,教师要更新观念,针对不同的课题、学生的年龄、基础等特点,设计动态的教学模式。
突出一个“变”字,这是教学中最为关键之处,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突出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允许学生质疑,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2、重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以其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数学背景,这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研讨
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研讨随着新高中数学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新教材的特点出发,探讨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在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从而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数学思想、问题解决能力、建模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来获取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2. 强调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新教材注重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在数学建模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项目,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合作性的数学课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目标。
具体地说,我们需要重视以下教学方法:1.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维活动,分析、组织和表达各种信息,更好地解决问题。
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联想思考,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拓展思路。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学会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有代表性的实例案例,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注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提示一些关键思维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高中数学教材?
怎样才能有效地利用高中数学教材?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高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其有效利用对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作为教育专家,我个人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将高中数学教材的价值最大化:一、整体把握教材结构,构建知识体系1. 通读教材目录和引言: 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内容编排逻辑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宏观把握知识体系。
2. 分析章节内容: 明确每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内容、难点突破,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3. 重视知识点间的联系: 关注不同章节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避免碎片化学习。
二、探索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核心概念1. 精读教材内容: 认真阅读理解每节内容,并对重要概念、定理、公式进行标记,加深理解和记忆。
2. 分析例题和习题: 理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尝试独立完成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增强学生参与,优化教学设计1. 了解学生学习基础: 参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制定全面的教学策略,避免“一刀切”。
2. 创设有效学习情境: 利用形象的课堂互动、分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注重方法和技巧的传授: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利用多种辅助工具,提高学习效率1. 合理利用课本配套练习册: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2. 利用网络资源: 依靠网络平台搜索相关知识点、学习视频、学习资料等,补充和拓展教材内容。
3. 积极参与数学竞赛和活动: 参与竞赛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五、崇尚学习反思,不断创新学习策略1. 及时总结学习成果: 不定期回顾学习内容,整理学习笔记,将知识系统化、简明化。
高中数学新教材新变化教案
高中数学新教材新变化教案
教材版本:人教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新教材的内容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围绕教材中的一道典型例题展开教学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新教材的解
题方法,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2. 学习:介绍教材中的例题,并解析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进行类似的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并培养解题能力;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和思考问题的逻辑,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5. 启发:提出一个拓展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测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进
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南昌一中刘江华摘要:本文介绍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课标实验教材,结合几年实验的切身体会,从课改理念、实验困扰、内容把握、教材衔接等方面进行剖析,介绍了较为成熟的经验. 在课改实验的这片天空中,广大教师应当抓住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在课改研究的前沿.关键词:课程标准课改实验把握教材衔接问题教材内容、实施措施上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第一批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结合近三年来对课标教学的一些研究,谈谈如何把握课标教材.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贯彻课改理念:1. 研读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一本《课标》的指引下,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涌现出众多的实验版本,如AB版、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的风格各不版、人教人教相同.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有自主权,各省市的教材并不能实现统一,但考试评价的要求是统一的,我们惟一的做法是以《课标》为纲,借助教材这一课程标准实验的载体,规范、科学地实施组织教学. 不能单纯以教材为本,抛开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A版只是把椭圆、双》中《圆锥曲线》一章内容,人教《选修例如,2-1曲线的准线方程及统一定义进行渗透,出现在例题、习题和阅读材料中,很明显,准线(抛物线的准线除外)及统一定义不再像大纲教材一样,在学习上有11/ 1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明确的要求. 而苏教版的教材中,有一节《2.5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毫无疑问,两个版本的教材存在分歧,我们如何处理,只能以《课标》为依据. 各个版本教材在某些知识点上的处理略有不同,面对这样的情况,坚持以《课标》为纲的原则肯定是正确的.2. 怎样研读课程标准:读书大家都会,但读后能过目不忘的恐怕是微乎其微,个人认为《课标》应当常读. 既要备一份《课标》的电子稿,也要备一本《课标》的纸质书. 人教社在一项关于课改实验的调查中,有一项是关于《课标》学习的情况,统计是否有《课标》的人数. 其中有《课标》的622人,没有《课标》的173人,没有《课标》的占22.06%. 虽然这1/5的数量不大,但也折射出一些问题. 人教社的调查是在课标教材实验一年后进行的,那么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两届的高一年级参与课标实验的老师是否都配备了《课标》,肩负课改实验的老师是否认真研读过《课标》. 本人在一些学校也进行过简单的举手形式表决的调查,有《课标》且常拿出来看看的老师不到1/5,大部分老师都是专心研究课标教材,抛开了课程标准,所以对教材疑惑不解的地方是许许多多.我们研读《课标》,不应只是进入课改实验时浏览一遍,而应当做到:在学期教学计划制定前,查阅《课标》中相应模块的内容标准;在各章节的教学时,查阅《课标》中相应章节的内容标准;在各次命题等教学评价时,查阅《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中遇到种种疑惑时,翻翻《课标》. 例如,模块2立体几何的教学中,相关的一些判定定理,是否还需要像大纲教材一样进行严格的证明,我们查《课标》之后可以明确得知,有些判定定理只需要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加以证明.3. 课改理念到底是哪些:在《课标》中,已经明确课程的基本理念,共有如下10条:(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积极11/ 2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A版教材中,也体现了如下特点:(1)亲和力;(在人教社所编写的2)问题性;(3)科学性与思想性;(4)时代性与应用性;(5)联系性. 特别突出的是“问题性”,提出的一个观点是“看过问题三百个,不会解题也会问”.教师的教学不仅是讲授知识,而应当是引导、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甚至是与学生共同参与探究学习. 所以教学理念上的更新,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课改实验收效良好的保障. 个人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1)问题意识. 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 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 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不会再埋怨教材中应用问题的频繁,也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 (3)知识再现. 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能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摸索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素质. 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才能改进11/ 3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创新能力.二、严格遵循课程要求,减少随意超标教学:1. 违背课程标准的原因:课改实验,继承了大纲教材的若干优点,涌现了一些崭新的理念,与大纲教材体系最大的区别是“螺旋式上升”与“选修课程的多样化”.“螺旋式上升”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使本学科内容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在知识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复习和强化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它不再像大纲教材的分科安排,体现出知识体系上的逻辑性,造成了本学科内容的臃肿和不必要的重复.“选修课程的多样化”原则是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学习之后,可以从选修系列1(2个模块)、系列2(3个模块)、系列3(6个专题)、系列4(10个专题)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 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学生情况的不同,出现了选择课程的不同组合,给学校和老师的组织教学增大了压力. 老师们不再像执教大纲教材那么单纯,将需要考虑如何适应全校学生不同的选择.教过大纲教材的老师,由于教学习惯与思维定势的原因,许多新的内容难以接受,所以也造成或多或少地违背《课标》中的一些要求. 新课标教辅资料蜂拥而上,可以说其中很多是滥竽充数,超纲现象十分严重,师生在使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不得不补充一些内容.面对课改实验,频繁叫苦的老师比较多,新增内容的学习、课改理念与新课标教材下的课堂组织教学等一切新生事物都是困难重重. 所以,对课程标准的种种怨声都有,也导致出现一些违背课程标准的现象. 老师叫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盲目地拔高教学要求,把后一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增大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困难.11/ 4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2. 违背课程标准的几种现象:常见的违背课程标准的现象有如下一些情况:(1)打乱模块顺序,否认课程标准模块顺序百分比中综合了. 普遍认为,模块2的逻辑体其1212345高一学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大块内容37%中概念性的知识太生难以接受,模块31452329%所以出. 多,算法等新增内容也比较陌生1245322%人教现一些学校把这两个模块移后教学.社关于模块教学顺序的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可以看出来,严格按照模块但是,一些打乱模块顺序教学的学校,也有一部组织教学的不到1/2. 12345.分在后来的课标教材实验中,回归到正常模块顺序教学的轨道中学习集合的时候,常常把模)调整个别教学内容2. 例如,在模块1(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移到这里教学,理由是学了一元二次不等式之后,5块可以解决许多集合问题及函数定义域的问题.中学习古典概型时,补充了计33()增加某些教学要求. 例如,在模块数原理还觉得不够,甚至把排列组合的计算也补充进来,我们查阅《课标》可系列)才有要求,文以知道,计数原理及排列组合只针对理科学生(选修2.系列)不作要求科学生(选修1二分法、三视图、算法、框图、统计案. )删减个别内容和降低要求(4数学应用建模例、部分老师学习起来也感到困难,积分等新增内容比较陌生,又如算法中算法语句,的难度偏大,这些原因都导致放弃一些内容或者例题.大家预测高考只能涉及到程序框图的不同版本的教材所选择的编程语言不同,课标中学习算法语句及算法案例的初衷是所以减少了算法语句的课时,考查,.体会算法思想,我们却背道而驰3. 遵循课程标准的成功体会:11/ 5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我校在近三年的课改实验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模块顺序进行教学,切身的体会是并没有遇到绊脚石,相反教师没有乱阵脚,也培养了学生稳扎稳打的学习风气. 我们也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必修①中,教辅资料上所有涉及不等式超纲的题都删掉;在必修③古典概型的教学中,不补充排列组合的计算,而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些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解答的实例,但不上升到计数原理;在选修系列中讲授椭圆与双曲线时,所有关于准线的题(课标不作要求)也坚决不涉及. 在高三复习中,算法案例没有纳入考试大纲,所以只能把算法案例的题以新定义类型等创新问题呈现,当然在必修③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算法案例的教学,因为它是一种算法思想的熏陶.关于本次课改实验,我们老师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我们无法改变,只能积极面对”. 课改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在集体备课等群策群力的活动中,我们肯定会一个个地解决,把成功的经验沿袭下去.三、合理处理教材内容,抓住核心打造亮点:1. 实事求是地对待教材优缺点:本次各版课标教材都是一些编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并没有经历试验成功之后的反复修订. 它是部分学者的劳动成果,并不是全体一线教师的智慧结晶. 教材的编写也受课程标准的约束. 所以,课标教材有它亮点,也有一些弱处.由于编写的紧迫,教材及教参中的各种错误都在所难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反馈错误和修订建议的权利和义务. 养成一种良好的教研习惯,随时把教学中的个人体会记下,改进建议写出,通过一些渠道参与交流,进行反馈.2. 认真对待教材中的众多栏目:由于课程标准的统一,不同版本教材在知识点讲解上大同小异,编写风格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栏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处理上.11/ 6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A版的教材设置了“观察”、“思考”、“问题”、“探究”、“发现”、“信人教息技术应用”等栏目,给人的感觉是琳琅满目. 部分教师只重视教材正文部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这些栏目的价值. 通过这些栏目,可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上得以改进. 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我们不能盲目追求课标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等时髦的做法,而应当切合学生实际,把教材化难为易,讲透知识的再现过程,归纳出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一步一个梯度引导学生走上快乐学习的舞台. 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一些知识点为平台,偶尔结合相关类型的题加以训练.3. 明确教学内容把握的程度: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到底把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 在《课标》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掌握”、“能(会)”. “了解”是知道这些知识就足够了,而“理解”是指用概念作出判断,“能(会)”则是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 然而,四个层次的区分并不是十分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 作为一名课改前线的教师,必须提高教材把握的能力,明确哪些是重点,核心内容必须心中有数,不搞题海战术,少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合理的认知水平上学到知识、用好知识.4. 灵活处理教材中例题与习题:教材中例题和习题都是固定的,但我们学生的情况却是变化的,所以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必须确保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师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对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有些例题,估计学生难以接受,我们则应当降低难度. 有些例题,估计学生容易上手,我们则可适当拓展.11/ 7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A版的课标教例如,在选修系列教材“变化率与导数”的教学中,人教材选用了两个情景问题引入平均变化率的概念,问题1是气球的膨胀率,问题2是高台跳水. 我们预测问题1学生难以理解,则将问题1改为平均速度的研究,设计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0,加速度为2sm/2,sm/t的路程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到时刻2,分别求,t?s?t103??t2,的平均速度”. 这样的处理,让两个问题更贴近实际,也2.012?t?2t?2.1?符合由易到难的梯度,且在学习平均变化率的概念之后,能自然地过渡到下一节“瞬时变化率”的研究.相当一部分的老师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不照本宣科地直接讲授教材上的例题,而是把例题进行适当改改(改数据、改条件、改问题)后进行教学,注重例题的变式训练和拓展提高. 一堂好课,常常是一条线索把几个例题、几个问题连贯起来. 教材是死的,学生和教师都是活的,我们惟有用活教材,灵活组织教学,才能克服各种课改实验中的困难,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5. 重视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灵魂,可以反映出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精神实质. 教学中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实质就是突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思想的掌握,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算法等核心的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中学数学阶段,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以数形结合思想最为重要. 教学中不应当只是局限于形式上传授数学思想方法,而应当从思想意识上逐渐灌输,让四大思想铭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活跃于学生的思维中.四、有效研究教材衔接,适时适度补充内容:1.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初中阶段属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大降低了11/ 8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数学知识的难度、深度与广度,数学的研究多以常量为主. 而高中阶段新课标的实施,在学习方式上有较大的变革,在学习内容上相比初中是一个大的飞跃,研究的内容包含字母、变量等抽象的知识,在计算、推理、分析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首先需要抓好学法的指导,其次在教材处理上下一点功夫,估计学生现有认知水平难以接受的内容,可以低起点、多梯度地组织教学.在教材内容上,由于初中的课程标准与高中接轨不严密,导致有些知识脱节. 如初中的因式分解没有了十字相乘法,乘法公式的学习仅局限于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减少了立方和差、三数和的平方、两数和与差的立方等公式. 根式的学习中,也缺少了分母(子)有理化等研究,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也减去了. 平面几何中更是减少了许多内容,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角形的四心,圆中的有关性质及比例线段等. 而这些初中未学的知识,在高中将要用到,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一种做法是编写补充读本(网上也有),在高一学期初安排时间先把补充读本讲授,在全面、系统的准备下,从容迎战新课程的学习. 另一种做法是在需要的时候再给予补充,例如,模块1教学中,研究3的单调性问题,则xy?把一些乘法公式补充进来;模块2教学中,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则详细讲授1~2个例题的求解过程,把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补充进来. 实践证明,需要的时候给予补充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教者必须明确,哪些地方需选用一些什么例题或习题,补充进来一些什么内容.2. 教材本身知识体系上的衔接:新课标教材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螺旋式上升”,在下一阶段的知识的学习中,必须以前一阶段的知识为基础. 比如选修2-1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们要适当地回顾平面向量的一些知识,类比平面向量,推广学习空间向量. 同时,立体几何中有关空间角度和距离的概念及几何法,都可11/ 9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以通过1~2个题的渗透来达到回忆强化效果.新课标教材因为课程标准限制的原因,也客观存在一些弱点,如古典概型中的概率计算,教材只停留在事件个数由例举分析得到. 大量这样的练习,增大了例举的困难,且耗时费力. 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以例题或习题解法的讲授为载体,适当补充两个计数原理的计算方式,不一定要提出计数原理的理论.又如选修2-1的2.1节《曲线与方程》,以此为基础再学习之后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三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探索圆锥曲线的方程可以轻松上手,而选修1-1的第二章《圆锥曲线》却直接从《椭圆》开始教学,少了《曲线与方程》一节.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疑惑,理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都要以曲线与方程这一知识点为基础,而文科学生相反少了这个基础的学习,直接跨越到《椭圆》的学习. 教学实践证明,文科学生直接探讨椭圆方程十分棘手. 虽然课标如此要求,但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通过2个左右的求轨迹方程的简单题目,把求轨迹的五步法补充进来,弥补文科学生学习圆锥曲线的这一缺陷.3. 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世界上万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中学阶段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也必然有所牵连. 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单纯是数学知识的传授,也可以适当地渗透思想教育,渗透其它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模块1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历史上的考古价值、银行里利息的计算等可以作为应用问题的情景而渗透. 在模块4中,物理学中机械波、电磁波、力作功都可以渗透到三角函数与向量的教学中. 这样的例子许许多多,我们需做一个有心人,把我们的数学课堂适度拓展,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在课改实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用科学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用好、用活现行的课标实验教材,一分为二地看待各种问题,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施展自己的教学魅力,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指引我们的学11/ 10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中如何把握教材生飞翔在知识的宇宙中.参考文献:[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A版数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试教通讯》2006年第4[2] 章建跃,期A版《数学①教师教学用刘绍学,谈谈我对中学数学的理解,人教[3] 书》,200411/ 11。
如何正确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如何正确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广大数学教师面临的第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使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以下几点供参考。
1.领会编写意图,科学使用教材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表象性的教学素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任务是设法用好教材,而不是如何教好教材。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
事实上,教材的编写是第一次创造,但教材只是教学的媒介,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能把教学看作是传授固化的知识,教师使用教材时应进行第二次创造,也就是有创意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摒弃过去那种“教学就是教教材”的旧观念,树立“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新教材删除了原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和复杂、难、繁、偏的计算和证明问题,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求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求解、线段的分界点、已知三角函数的角度、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等。
教师必须顺应这一改革趋势,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
对于已经删除的内容,不要在教学中再接再厉。
处理新内容要淡化理论,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教材的延伸和发展,充分吸收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增加对世界优秀文化和科技前沿发展动态的介绍。
新课标倡导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模式,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标、新教材的精髓所在。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程观告诉我们,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认知基础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和兴趣等才是教学的重要生长点。
新教材的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必修课教学阶段、选修系列1、2教学阶段和总复习阶段。
一般来说,前一阶段的教学是后一阶段教学的基础,前一阶段的知识会在后一阶段的教学中得到巩固、应用、拓展和深化。
使用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怎么上
使用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怎么上(六盘水市水矿一中贵州水城553001)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规律,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编排内容。
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要注意联系实际,注意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新教材的变化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级方面:1、知识面加宽,知识的应用性增大。
2、内容上加深了知识的难度。
3、数学的应用性增强。
4、计算器的应用。
一、怎样教好新教材使用新教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新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确实从”应试教育”转变到贯彻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要应试,但必须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下工夫。
(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效益。
科学计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学内容,高中相应的计算内容已充分使用科学计算器讲授,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利用科学计算器,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也要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二)理解基础,重视基础。
课堂教学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
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往往认为每天在讲基础,但我认为某些教师还没有真正做到重视基础,至少把基础知识没有讲透。
不论是优生和差生,当学生做出某一题时,他都会感到自然、轻松,有一种成功的喜悦,然而这些成功都使靠他对基础的基本的知识的正确理解或深刻理解后的灵感得到的。
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不会作出一个正确的反应,更不会对某一类知识和题型产生长久的正效应。
所以教师立足与最基本的东西讲深讲透,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其实数学是靠概念和公式的公理化体系,弄清概念和公式、公理自然就会应用自如了。
对概念内涵的挖掘要舍得下功夫,使他们能掌握其实质。
平时学生总是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课上能听懂,但课后作业或考试就出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是学生并未真正搞懂。
高中数学新教材处理的几点认识
我对高中数学新教材处理的几点认识十几年工作以来,使用的教材换了几次,总的方向是朝着知识性、实用性发展,但无论哪个版本都需要我们教师能灵活运用、正确处理教材,以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好。
关于现行的新教材,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我有几点认识体会。
1.整体把握教材,合理安排内容,注意教学的深浅度。
新课程对学习的要求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的,更加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整体把握教材,分阶段落实目标,注意教学的深浅度。
如函数的单调性内容,我们在高一用定义去理解,在高二用导数去处理,还在高三要依据高考要求对这块内容的综合掌握,所以我们在新课教学中,应注意每个阶段的对内容的处理方法,在高一学习时,应注意让学生理解定义,并会用定义去判断或证明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不要过分强调作差变形的技巧,或者做一些难度过大函数的单调性的考查,因为在高二会有导数这个比较好的工具可用,在高二导数处理单调性问题时,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外,还应考虑到高考在这一块的要求,可根据学生实际,增添含字母的单调性问题等。
当然在高三复习中我们更应把函数的单调性问题做以归纳整理,使学生形成这一块内容的知识网络及解题模式的综合应用。
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对新教材做整体把握,从而做出适当的处理。
二.做好模块设计,合理安排课时,注意教学的轻重缓急。
新教材基本上在高一、高二阶段,都是每学期两本书,如何安排课时,我们在每学期开学初应对本学期教材进行一次通览,了解各部分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地位与作用,然后按模块制订教学计划,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规律的基础,备好每一节课。
如必修3中统计内容中的方差、标准差、扇形统计图、树形图、频率和概率的定义、频率分布直方图、概率中的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和概率的应用举例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而且学生容易理解,在这些内容处理时就不应花费大力气,而在同期学习的必修4中的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形中就应配相应的习题课去重点掌握,因为这块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用好新教材抓好高中数学教学
用好新教材抓好高中数学教学过对新教材的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在教学过程中思考,笔者感觉到我们要贯彻新大纲的实质性的内涵,要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要确实提高我们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效,作为教师还是要从最基本的问题入手:既要研究新的教学大纲又要研究新教材,更要花大力气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落实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所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一、从数学新教材必修1看新教材的主要特点1.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了教材层次清楚、脉络丰富。
在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中,以基础打头阵,以函数为主线,把集合、函数和映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与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数函数、简单不等式等内容组合到一起。
这样,就把这些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内容放到了最前面,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数学语言的了解,更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2.教学要求的变化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的教学思想。
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对传统的高中数学删减了一些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
如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而幂函数大大降低了难度。
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新教材考虑到了知识的主次和轻重,考虑到了在不影响学生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例习题的选择上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作为数学教学的己任。
新教材在例习题的选择上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既考虑到了与当今的高考相衔接,又突出了讨论性问题和研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
这些变化,不仅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把“要我学数学”转变为“我要学数学”,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我们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实效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教师要认识和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要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国家的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更要加强学习,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材、学生等方面获取各种信息,正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学会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科学地用好高中数学新教材
科学地用好高中数学新教材作者:古芳来源:《师道·教研》2011年第03期高中数学新教材已推行了几年,新教材中蕴含的新理念、新思想,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它那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因此,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对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体现数学价值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钻研新教材,上好数学课1. 新教材有新的理念,新教材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处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新教材的引言、正文、练习、习题中的感受、理解、阅读、本章回顾等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另外还提供多样课程,适应学生的个性选择,提供了挑战性的内容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新教材倡导教学从“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模式,在编排时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融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理解数学、感悟数学,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感悟数学的美.2. 认真钻研新教材,才能从总体上把握新教材,充分利用新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互补作用,来节约课时.比如,求函数的极值、画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来要花很多时间来教学和反复练习.现在新教材中引入了导数、微积分,便可以得到统一的、程序化的处理方法,从而大大简化了内容,降低了难度.又如,引入了空间向量,使立体几何中角和距离的计算题有了统一的解法,难度将会大大降低.新教材删去了旧教材中繁、难、杂、偏的计算和证明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平台.对于新增内容的处理,要淡化理论,注重知识应用,注意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扩展,充分吸纳当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增加对世界优秀文化和科技前沿发展动态的了解.3.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更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它们的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探讨适合中学数学教学的最优课堂教学模式.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我结合学生在初中对二次函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图像进行观察、概括总结出性质,然后应用它解决一连串的实际问题,包括用图像法解二次不等式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美.通过这短短一堂课,解决了很多互相关联的问题,而且这些结论都是学生经过自己探索得到的,不是我们灌输给他们的,使学生体会了学习的愉悦.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正由于新教材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层次性明确,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灵活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有效地强化学生在学习和活动过程中的目标意识、问题意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分析的意识,把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培养放在我们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的首位,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二、挖掘新教材,培养学生能力1. 新教材很具可读性和现实意义,但日常教学中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数学教师很少指导或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而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觉得只有自己讲了才放心,还有一些教师经常有意不用课本上的例题.正是由于教师在讲课时很少涉及到课本,才使得许多学生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前或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还可以发挥课本规范使用文字、符号的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审题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2. 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阅读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亲身感悟、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可适时让学生翻开课本,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对定义、定理、结论中的关键词句仔细品味,反复思考,领悟其语意,读出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信息,读出其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此外,让学生超前阅读课本,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自主阅读教材、超前学习,实现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为此,教师也要适当控制作业量,给学生留有阅读课本的时间.责任编辑罗峰。
立足课本教学----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心得
立足课本教学----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心得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降低教学的难度,使数学问题与现实紧密联系。
在课本教学实践中,若能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一、重视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往往缺乏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除了数学难以读懂外,另外一个原因是许多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也很少阅读课本,喜欢滔滔不绝地讲,满满黑板的写,使学生产生依赖性,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在讲解概念时,应让学生翻开课本,教师按课本原文逐字、逐句、逐节阅读。
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认真思考,对书中叙述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意,并不时地提出一些反问:如换成其它词语行吗?省略某某字行吗?加上某某字行吗?等等,要读出书中的要点、难点和疑点,读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内容,读出从课文中提炼的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板书时间,而且可以防止因口误、笔误所产生的概念错误,从而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二、挖掘课本隐含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知识点的抽象性和隐含性比其它学科显得更为突出,数学中的知识点要通过思维和逻辑推理才能揭示,由于学生受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限制,以及没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数学教材看不懂、不理解。
为了完成中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的方法与技巧总结
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学习数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
数学是一门涉及逻辑和推理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而在2023年,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让每个数学学生都需要重新学习新的知识。
本文将总结一些学习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方法与技巧,帮助您更好地完成学业。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数学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是非常困难的。
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中,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可以选择通过老师授课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练习。
在此,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忽略基础知识的学习,因为数学学科是一个经常建立在先前所学基础之上的学科。
注重数学思维在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中,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数学思维是指通过逻辑、分析、推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和理解数学概念的一种思维模式。
在学习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应当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可以通过在解决数学题目的过程当中不断训练,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贯彻实践与习题解决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需要贯彻实践与习题解决。
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而习题解决,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获得数学学科的高分有非常大的帮助。
单纯的听课和看书不一定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要想真正理解数学,就需要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加入数学交流小组在同学之间加入数学交流小组,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技巧,互相帮助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参加这样的小组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还可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发现更多学习数学的趣味。
利用互联网资源辅助学习当今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的资源也是提升数学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上有许多数学网站、博客、论坛、视频教程等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增加自己的数学知识储备。
在使用互联网资源学习数学时,需要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调整、总结和归纳,从而逐步提升自己对数学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握新教材的“度”
作者:胡雪梅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年第09期
摘要:
本文认为必须从新教材的知识结构、课本例题和习题等方面降低教材的难度,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教材的广度。
关键词:新教材的度;教学难度;教材深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13 -02
教学中的“度”主要指教学的信度、广度、深度、难度等,它由教材、学生、教师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但教材的作用是最关键的。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蓝本,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也是教与学的依据。
因此,要把握好教学中的“度”,必须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教学难度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上的安排,更加全面地考虑了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规律,注重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直观性和应用性,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难度的设定上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
纵观新教材,不难发现各单元在引入知识到形成结论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从生活实例或是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出发,经过简单抽象、概括,再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即尽量克服因追求纯理论上的严密性而使数学显得抽象和枯燥,甚至使学生望而生畏。
新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和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渐培养能力。
因此,数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上,通过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思维过程的暴露,把知识的发生、形成、探索过程“复现”出来,进行“拟真性”的教学,从而作为学生对知识作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方法的借鉴。
在降低纯理论的难度的同时,转向思想方法的渗透,研究
方法的积累,切实搞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二)课堂教学应把主要精力用于将最基础的东西讲深、讲透方面。
教材上的知识都很重要,但其程度是不等同的,教学时需张驰有度。
如“幂函数”一节,课本从特例得到概念的做
法,符合学生的能力要求,易为学生所接受。
又如关于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深入研究一下可总结出许多结论,但这些结论真正实用的并不多,对于这些知识点应做到“点到为止”。
但如等差(比)中项的概念就非常重要,教学时应深挖,以等差中项为例,教材在给出概念后作了这样的说明:“容易看出,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对此可作进一步的引伸和拓展,是它的前后“等距离”的项的等差中项,“等距离”不仅充分刻划了等差数列的特征,而且为等差中项的逆用创造了条件。
所以教学时应把最基本的规律向学生讲清楚,过多的性质补充不仅使教学内容繁琐,而且还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脱离实际的拔高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三)对概念内涵的挖掘要舍得下功夫,使他们能掌握其实质。
平时学生总是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课上能听懂,但课后作业或考试就出问题,出现这一情况的关键是学生并未真正搞懂。
所以课堂教学中对某些概念要引导学生认真探讨。
如分段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仅对此概念作了说明,并未作系统研究,教学时应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能有完整的认识。
又如等差数列的教学,若给出定义后立即进行通项公式的推导,这对刚接触等到差数列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对概念的理解,还是对后面内容的学习都是不利的。
但如能引导学生对定义作这样的探索:公差d=0可以吗?若d<0(或d>0)等差数列逐项的值又会如何变化?你能把定义用符号表示吗?给出数列的通项如何判定其是否是等差数列?经过这样的研究,会使学生深刻理等差数列的定义,把握其实质。
理解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教学
中不可过于草率和急功近利。
二、研究课本例题,发挥例题功能
课本例题既是如何运用知识解题的精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
正是这些典范的作用,学生才初步学会了怎样进行数学思维,怎样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解题,如何表述自己的解题过程。
例题的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此,处理好例题是落实知识到位的关键一步。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我对例题的处理采取一看、二议、三评、四挖的教法。
如课本()例2: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与指数函数y=2x的图象的关系,并画出它们的示意图,-2。
在引导学生看、议、评后,可作如下的探索:由题不难发现函数的图象向左(右)平移一(二)个单位长度即得到函数-2)的图象,则由函数y=f(x)的图象经怎样的平移可得到y=f(x+a)(a≠0)的图象呢?作这样的处理可使学生掌握函数图象平移的一般规律。
又如课本()例4: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p、q是常数,且P≠0,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项与公差是什么?此题的目的是进一步揭示等差数列在公差不为零时通项的性质,即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即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
这一性质对解决许多与等差数列有关的问题是非常有用的。
新教材既有单元后的例题,还有安排在章节后的参考例题,这些例题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必须认真研究。
三、研究课本习题,挖掘教材深度
课本习题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制高点,又是教学大纲期望达到的目标。
新教材对此作了精心的设计,有许多看似平淡但却很精彩的题目,忽视对这些题目的研究和运用,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针对不同的习题,我们应该从不同方面作不同层次的挖掘:
(一)考虑部分习题的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例1:已知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为和,且
,求:
分析:(1)利用“等差数列中任一项是其前后等距离的等差中项”的性质,转化为数列和的比。
(2)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性质,直接求出a和b,再得到结论。
(二)对于一些内涵丰富的习题,考虑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应变能力。
例2:方程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1]
<<
<a≤1或a<
作为选择题,此题可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解选择题的一般方法。
但此题的价值远不止这些,如加以挖掘,则可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价值。
变化题目的类型:试就a的值,讨论关于x的方程∈[W]R)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
变化题目的条件:若a≤1,试讨论方程的根的情况。
变化题目的形式:a为何值时,函数与g(x)=-2x-1的图象的交点至少有一个在y轴的左侧。
(三)研究题目的引伸与应用,逐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3:设y=f(x)是定义在R上的任一函数,求证:
(-x)是偶函数;(-f(-x)是奇函数。
这些题目既可以作为基本题来用,又可作为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题材,如果运用得法,对不
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大有益处。
总而言之,研究教材,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本上来,真正体现以本为
本,追求课本知识的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