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的情景创设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情景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情景创设的方式,将抽象难解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有效问题情景创设案例。
1.购物问题小明去超市买水果,他给了售货员10元,买了一斤苹果和一斤香蕉。
如果一斤苹果3元,一斤香蕉2元,小明还剩下多少钱?这个问题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得出结果,既练习了加减法,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比较问题小华和小明都参加了100米比赛,小华跑了10秒,小明跑了12秒。
请问小明比小华慢了多少秒?这个问题情景创设通过设置参赛比赛和比较跑步时间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运算和比较,培养了学生对数值大小的概念和比较能力。
3.物品分组问题小红和小绿一共有8个苹果,他们要平分这些苹果,应该每个人分几个?这个问题情景创设通过将苹果的数量固定为8个,让小红和小绿进行数学运算,培养他们的公平分配意识和分数概念。
4.商场打折问题商场在圣诞节期间举行了打折活动,一件原价100元的衣服打7折,小明要买一件这样的衣服,需要付多少钱?这个问题情景创设通过设置购物打折的场景,让学生进行百分比的计算和折扣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手表时间问题现在是上午9点钟,小明妈妈告诉他,上学时间还有20分钟,请问小明还有多少时间?通过以上的情景创设,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创设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思维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需要适应变革的教育环境,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
一、背景建构类情境创设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真实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函数概念时,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房屋装修的情境,要求学生利用函数关系解决房间面积、材料费用等实际问题。
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
二、启发发现类情境创设在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中,启发发现类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授几何中的平面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和周长之间关系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发现并总结出面积和周长的数学关系。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合作交流类情境创设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合作交流类情境创设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形成解决方案的报告。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和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
四、创新设计类情境创设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设计类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如,在教授统计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评价反思类情境创设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12种情境创设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12种情境创设方法》12种情境创设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技巧。
以下是我对这12种情境创设方法的详细介绍。
1.故事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图形情境创设方法:以有趣的图形为背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与图形相关的数学规律和概念。
3.探究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发现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博弈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博弈活动,促使学生在游戏中探索问题、思考策略、提高思维能力。
5.视觉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视觉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动力。
6.模型情境创设方法:以适当的数学模型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及猜想,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
7.推理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让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8.玩游戏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制定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吸引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应用数学知识。
10.实践情境创设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合作情境创设方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12.问题情境创设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使用这12种情境创设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这些方法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这些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12种情境创设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形象化,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一、选择切实的情境情境创设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接触到的事物。
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分配给小组成员不同比例的蛋糕切片,体验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引入情景故事情景故事是情境创设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在学习面积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小动物园扩建的故事,让学生计算扩建后的园区面积,从而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借助教具和实物教具和实物是情境创设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具和实物,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
在学习几何中的平行线和垂直线时,可以使用两根直线棒,让学生在桌子上摆出垂直线和平行线的情境,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线的特性。
四、组织实际操作实际操作是情境创设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组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体积时,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纸盒,计算纸盒的体积和装载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应用体积的概念。
五、引导讨论和合作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统计时,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并根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六、巩固与拓展情境创设中,还要注意巩固和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
在创设情境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和活动,巩固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并拓展他们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在学习数目较大数的加减法时,可以使用数盘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多位数的加减运算。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论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探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一、对学生的重要性1.1 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设计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1.3 培养创新思维1.4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和应用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1.5 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2.1 提高教学水平问题情境创设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问题情境创设也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他们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 丰富教学内容2.4 促进教学改革问题情境创设也有助于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进行。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介绍几个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问题情境: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上,老师组织了足球比赛,每个队有11名球员,比赛分为两个半场。
学生被分成两个队,每队都想知道比赛结束时的比分。
问题:如果第一半场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半场一队又踢进了5个球,那么一共踢进了多少个球呢?如果第一队踢进了3个球,第二队踢进了6个球,最后的比分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他们还能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足球比赛。
2. 分苹果问题情境: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在果园里分苹果的故事。
果园里有6个苹果,有两个小朋友A和B在争抢苹果。
问题:如果A先抢到了3个苹果,那B还能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他们还能简单了解到数学中的争抢分配概念。
3. 比较身高问题情境: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最高的同学和一个最矮的同学。
问题:如果第一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2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0厘米,第二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1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90厘米,第三组的最高同学身高是130厘米,最矮同学身高是105厘米,哪一组的身高差距最大?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他们对身高的概念。
他们还能了解到数学在测量方面的应用。
4. 购物问题情境: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购物的故事。
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个玩具车,需要付100元。
他给了收银员200元,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问题:小明给了收银员200元,那收银员找给他多少钱?。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数学感的学科,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1.实际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问题情境:小明家里的地板是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5米,他要铺地板砖,每块地板砖的长和宽分别是0.5米和0.3米,他需要几块地板砖才能把地板铺满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将乘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多种解法的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种解法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比如在教学分数加减时,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在烘培蛋糕,菜谱上要求加入1/4杯的糖,但是他只找到了1/8杯的量杯,他需要几个1/8杯的糖才能加入1/4杯呢?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找出1/4和1/8的公倍数,然后比较大小来解决,也可以通过化为相同分母来解决,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则。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有一块不规则形状的底板,他要用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瓷砖铺满这块底板,他需要多少块瓷砖才能完全覆盖住?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割不规则形状,计算每部分的面积,再相加得出总面积,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步骤问题的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多步骤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多个环节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教学代数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多步骤的问题情境:小红有一些钱,她花了1/3的钱买了一本书,然后又花了10元钱买了一双鞋,最后剩下50元钱,她原来有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先设代数式表示小红原来有多少钱,然后列方程解方程,最后得出答案,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还能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教师们需要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并探讨它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让学生面对一系列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进而达到学习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情境创设。
1.集体竞赛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出一系列的数学问题。
比如,计算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解决一些有趣的几何问题等。
学生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快解决问题,并尽量获得更多的积分。
这种竞赛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激情。
2.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元素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猜数游戏、数独、数学拼图等。
学生们在游戏中不断地思考和尝试,通过不断试错和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和思维能力。
3.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主动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学习知识。
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开展实验观察、进行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造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几个不同形状的蛋,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蛋的体积、重量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渐理解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故事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通过讲述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则关于比例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数学教学的故事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的故事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通过创造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探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及应用。
例子一:几何教学中的场景还原在几何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引入各种平面几何形状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情节来引入。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一个迷失在迷宫中的冒险探险家,他需要通过各种几何形状的门才能找到出口。
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几何形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概念。
例子二:代数方程解题的情境创设在代数方程解题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很多抽象的问题,难以理解和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对代数方程解题的兴趣和理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情境,比如讲述一个侦探破解密码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学生需要运用代数方程来解密某个重要的线索。
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将代数方程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解方程的意义和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例子三:数据分析与统计的实际应用数据分析与统计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通常比较抽象和枯燥。
为了增加学生对数据分析与统计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数据调查活动。
比如,让学生调查他们班级中每个人的身高,并进行数据汇总和图表绘制。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到数据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同时,情境创设也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总之,数学教学的故事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造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的情境创设活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通过生动的情景创设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通过情景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探讨小学数学中的情景创设,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一、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1.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小学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比如加减法、几何图形等。
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实际的事物和场景来理解数学知识,这样能够更直观地领会数学概念,提高学习的效果。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入思考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通过情景创设,可以设计各种实际操作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1.加减法的情景创设对于小学生来说,加减法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简单的数字运算并不能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
比如在超市购物的情景中,让学生假装自己是店员或者顾客,通过买东西和找零的过程来帮助他们学习加减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计算商品的价格和找零的金额,从而深刻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运用。
还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场景,如做菜、玩具买卖等来设计有趣的情景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一基础知识。
2.几何图形的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名称经常感到迷惑。
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几何图形的知识。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寻找几何图形”的游戏,让学生在校园或者周边环境中,用手机或者照相机拍摄各种几何图形的照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总结。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往往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感到困难和挫折。
要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必须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展开讨论。
创设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问题往往被学生视为抽象的概念,难以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应用,并将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在学习几何图形面积时,可以引入日常生活中的房屋面积计算问题;在学习方程式时,可以引入购物打折、商场促销等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学生能更容易地理解数学概念,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操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建一些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计算的情境。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手工制作各种图形,并计算其面积;在学习方程式的解法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模拟演练。
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创设情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进行问题演练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比赛,并分享解题方法。
通过这些团队活动,学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设计数学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特的游戏规则和解题方法;在进行数学探究时,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
通过这些创新活动,学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生活场景或真实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
1. 足球比赛计分情境:引导学生以足球比赛的形式进行数学计分。
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足球队,用小球代表比分,比如红队得一分,就往红队一边放一个小球。
目的:通过足球比赛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数学计分的概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超市购物情境:搭建一个小超市场景,准备一些小型商品,学生可以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结账。
目的: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可以理解货币的概念,学习计算购物总价、找零和计算利润等实际应用问题。
3. 学校野餐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学校野餐,每个学生要准备一份食物。
老师提供一些原材料,学生需要计算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所需的材料数量。
目的:通过学校野餐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比例,计算食材量,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搭积木情境:让学生利用积木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或形状,然后要求他们计算出所用积木的数量和总面积。
目的:通过搭积木的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几何形状和计数的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5. 世界地图情境:在教室中张贴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选取一个国家或地区,查找相关信息并制作海报展示。
目的:通过制作海报的情境,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面积、语言等信息,学习使用图表和统计数据。
6. 旅行预算情境: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假设要去一个城市旅行,他们需要计算出旅行所需的费用,并制定旅行预算。
目的:通过旅行预算的情境,学生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计算旅行费用、预算和时间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经济观念和计划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真实场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更加深入和实际,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技巧。
一、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问题的情境化,即将数学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相结合,使问题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真实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教学《面积》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小明想在某个空地上画一个正方形的草坪,但他不知道正方形的一边长是多少,于是他测得这个空地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通过计算草坪的面积来帮助小明确定正方形的一边长。
这样的情境化问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价值。
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所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增强问题解决的动力和信心。
在教学《小数的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在超市买了一些水果,他买了0.5公斤苹果、0.3公斤梨子,然后花费了7元,让学生通过计算每种水果的单价来帮助小明核算。
这样的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引发学生对小数计算的兴趣。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挑战性,即问题要具有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钻研,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分数的比较与排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华分别有一些果糖,小明说他的果糖多,小华说她的果糖多,他们该怎么比较谁的果糖多呢?这样的情境既能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思考,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求胜心理,使学生更加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数学常常是让学生们最头疼的学科。
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费劲口舌,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
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数学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掌握。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五种途径
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五种途径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透过问题情境的设定,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探索。
下面将介绍五种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途径。
一、生活示例法生活示例法是将数学中的概念和公式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例如,教学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如“修建一个游泳池,需要多少水?”,从而引出数学公式,达到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
二、游戏模拟法游戏模拟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数列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玩数码游戏的方式来掌握数列的概念和特征,从而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式问题法开放式问题法是指在教学中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面积时,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算出大象的体积?”,让学生自行探索计算面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对比演示法对比演示法是通过对比不同的情境,来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特性和应用场景。
例如,教学三角函数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及图像特征,然后通过对比不同的三角函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概念和应用。
五、跨学科整合法跨学科整合法是将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创设富有情境意义的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统计时,可以引入生物、地理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
综上所述,创设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上述五种方法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是提供学生真实并具有相关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有
效情境的创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
境来引入数学问题,在学习面积时,可以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如教室、操场等作为情境,
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面积。
这样的情境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创设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学生
兴趣爱好相关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学习几何时,可
以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物或游戏作为情境,让学生探究形状、边长、角度等数学概念。
创设与实际问题相关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
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分数时,可以提出一道
与食物配比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计算出需要几分之几的配料才能制作出特定数量的食物。
这样的情境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创设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
在学习测
量时,可以使用测量软件或应用程序来帮助学生测量长度、重量等物理量。
这样的情境设
置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字技术的兴趣,并增强他们的数学技术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法。
一、生活实际情境创设1. 超市购物情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超市进行数学学习。
在超市里,可以设计购物清单,要求学生到超市中通过购买食品、日用品等物品,来计算购买的费用、找零的钱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实际操作,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助于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公交车换乘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次公交车的换乘情境,要求学生查看公交车时刻表,计算不同公交车之间的换乘时间,了解不同线路的距离和时间,通过这样的情境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和距离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感知能力。
3. 家庭日常生活情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日常生活,设计一些数学情境。
让学生计算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计算每月的花销等。
这样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游戏情境创设1. 数学游戏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数学竞赛、数学抢答等。
这样的游戏情境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够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反应能力。
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数学拼图来提供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拼图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通过数学拼图,学生可以巩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1. 测量实验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测量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测量长度、面积、体积等,来掌握一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对测量单位有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大小比较、数量比较等概念。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一、课堂背景数学课堂上的情境创设是指教师为了营造具体的学习氛围,通过布置、设计、组织、引导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的一种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和能力培养。
二、情境创设的目的1.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得以真实的、直观的体验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看到数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发展自主自觉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在情境创设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数学的新颖内容和数学的新鲜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厚性,还能够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
三、情境创设的方法1. 真实情境创设。
教师通过选择有关社会生活、工作生产等方面的真实情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 虚拟情境创设。
采用虚构的情境、幻想的故事、抽象的图形等创设虚拟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多媒体情境创设。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丰富多彩的情景展示,通过音、图、表等多媒体素材的使用,使学生全面、直观地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存在和应用。
四、情境创设的具体案例1. 教学主题:平行线和垂直线情境创设:学生们被带到一个具体的场景中,比如一个交叉路口或者一个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平行线和垂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教学主题:圆的面积和周长情境创设:利用平面上的实际场景模型或者多媒体呈现的情境,在实际的操作中,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利用实际材料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研究
1. 实际生活背景创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入数学
概念。
在教学有关图形的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建筑、交通等场景,让学生直观
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2. 游戏化教学:通过设计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数学知识。
游戏的规则和挑战可以与数学概念和技巧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
数学。
3. 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引导学生主
动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
问题可以是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虚构的情境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逐渐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4. 合作学习: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可以
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数
学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展示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
力。
6.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案例可
以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历史事件,通过分析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
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情境创设方法。
通过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基于核心素养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其中核心素养环境的创设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并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情境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具体描述基于核心素养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2.情境创设内容- 我们在教学的情境中,设计了一个团队合作的数学探究活动。
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每个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协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
- 我们精心设计了一个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
问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们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3.情境创设过程-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这个数学探究活动的背景和目标,并指导学生分组。
- 接着,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组织团队,共同思考解决方法。
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 学生在团队中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团队协作,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学生们可以从其他小组的展示中学习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数学问题。
4.情境创设评价-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寻找问题、讨论问题和展示解决方法的整个过程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还可以通过作业和考试来评价学生的数学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江阴要塞中学史吏摘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教师应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新课程一、背景数学在各学科之中以严谨著称,其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给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出数学基本概念,得出定理和性质,再加例题,这样使得数学课枯燥乏味,学生只知道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使不少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爱好.《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在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方面需大力加强.高中数学课程应该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 那么新教材基本上也贯彻了这一思想,人教A版很多章节是以提出实例开头.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应被教师所采纳,这是因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好,使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得到养成和发展。
二、问题情境的的含义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想象环境、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
问题情境是近几年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
具体的说包含以下两个含义:1.它是一种“气氛”——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包括对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
不难想象,一成不变的授课模式,干巴巴的讲解而又毫无趣味性的习题是不可能产生什么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为什么要强调情感呢?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我们的学校教育的目标应由传统的“知识——能力——情感”模式转化为“情感——知识——能力”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目标。
2.它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应把概念放在最前面,即在呈现概念之前,要把问题背景放在前面,呈现与之有关的足够材料,使数学概念从中自然而然地产生,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
新教材在这一点更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在学习函数之前给出炮弹发射、臭氧层空洞和恩格尔系数问题;学习指数函数给出GDP增长和C14衰减问题等等,这样做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自然、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
三、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创设数学情境是“情境、问题、反思.、应用”是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可用的情境进行比较,选择具有较好的教育功能的情境。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①针对性:数学情境具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要杜绝重形式不求实质的数学情境化设计.情境化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所以情境应该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而不能创设又脱离学生实际或脱离数学本质的情境.②启发性:数学情境具有启发性,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③新颖性:数学情境具有新颖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④趣味性:数学情境具有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互动性:数学情境具有互动性,才有学生的一直参与,而不是等待问题的出现;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因为太注重情境而脱离学生.否则,学生将无法建构新知识。
⑥简洁性:数学情境具有简洁性,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
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如果一个情境设计,很牵强甚至繁琐,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给学生更大的压力.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繁重,如果要将问题解决教学完全应用于日常教学,那么大纲、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本完不成,也因此很多教师对“问题解决教学”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四、高中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1.创设实际问题情境,体会概念产生源头教材在讲到分段函数概念时,先是提出画y=∣x∣以及“招手即停”的车票规则.可以创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的印象.出租车计价标准问题:案例1: 某市出租车计价标准:4km以内10元(包含4km),超过4km且不超过10km的部分1.5元/km,超过10km的部分2元/km.问:①某人乘车行驶了8km,他要付多少车费?②试建立车费与行车里程的函数关系式③如果某人付费35元,他乘车乘了多少km.学生对这个例子会比较熟悉,问题①一般来说对学生都没问题,关键是问题②,怎么样建立这个函数关系式.自然,同学会想到,对于不同的行程,车费的表达式是不一样的.那么具体有三个关系式:1.10,(4)=≤.y x2.10 1.5(4),(410)=+-<≤.y x x3. 10 1.5(104)2(10),(10)=+-+->y x x很自然用到了分段函数.既然函数表达式得出,问题③也迎刃而解,此案例不仅用到分段函数,又复习了函数的实际用途.2. 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游戏中的数学案例2:老师手中拿着一副新扑克牌,(不含王牌),叫学生从老师手中任摸一张,并记牢自己的牌号.这样规定:A 为1,J 为11,Q 为12,K 为13,其余牌以数值为准.然后让叫学生按以下方法计算:所得的牌号乘2加3后再乘5,再减去25,把计算结果告诉老师,就可以知道学生手中拿的是什么牌(不考虑花色).设牌号为自变量x,根据对应法则,所得的值 y=5(2x+3)-25 即y=10x-10有题意,定义域为{1,2,3,……,13},则值域为{0,10,20,……,120},可得其反函数11()110f x x -=+,由此,假如学生计算出来的值是120,则课轻易算出 x=13,即K.如果是60,则x=7.其余同理可知.此案例我们用到了一个对应法则的问题,同时也牵涉到定义域、值域、反函数有关问题.虽然新教材对反函数的要求大大降低,但是这里用到的反函数知识也没有超纲.3. 创设虚拟互动情境,加深知识的印象.案例3:如果老师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需承担的任务是第一天给我1元,第二天给我2元,第三天给我4元,第四天给我8元,依次下去。
问:签几天的合同你会签?我记得我在上《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时,下面学生反应很大,马上有学生说签1天他签,又有学生提出签2天,或3天更赚。
接下去有个学生上当了,说他愿意签一个月。
接下去也没同学提出异议,很多同学都忙着按计算器。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认识.学生会认为指数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同是递增图象,那么递增速度也差不多.但是,通过这个案例的计算,可以清楚看到“指数爆炸”的意义.S(一个月)=30012303012222221107374182312-+++⋅⋅⋅+==-=-,远远大于300万(10万×30). 提示公式(012112222212nn --+++⋅⋅⋅+=-). 4.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类比数学思想案例4:竞猜价格游戏:老师给一个价格范围,比如说[0,1000](单位:元),然后老师要有一个价格写在纸上,但不能给学生看,比如说688元,让学生来竞猜你纸上的价格.老师要做的只是告诉学生报的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直到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这个游戏我是从QQ 中拍拍网的夺宝游戏中得到启示,同学们对这种也会有较大兴趣.一般学生都不会老老实实从1,2,3,……这样竞猜,而是先猜500,如果高了那么价格应该在[0,500],低了,那么应该在[500,1000]之间,老师告诉学生低了,那么学生会猜750,这样一直下去把价格所在的范围缩小,直到猜到这个价格.那么我要说的正是这种思想可以与数学中的二分法求近似解思想方法进行类比.同学们会从这个例子中得到启示,其实只要抓住思想的实质,二分法并不难.同理,《数学A 版必修4》中第6页有个口答题:“今天是星期三,7k(k ∈Z)天之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这个问题很简单,但是它蕴涵了周期的思想.那么之后学到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可以用到这种思想.书中第52页有这么一道题:“设函数f(x)(x ∈R)是以2为最小正周期的周期函数,且x ∈[0,2]时2()(1)f x x =-.求7(3),()2f f 的值.”在这里就显的非常简单.227331(1)(11)0,()()(1)2224f f f =-===-= 5. 创设抽象数学环境,学会知识的运用案例5:利用正弦函数性质及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你能求出π的近似值吗?(精确到0.01).由()f x Sinx =的图像知道π是正弦函数在[3,4]的零点,因为(3)(4)0f f ⋅<故可取[3,4]为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
创设此案例有助于复习正弦函数的图象,以及二分法求近似解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提高对数学的兴趣.五、体会与认识1. 要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引起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少而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2.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加强学法指导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发展性的要求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会学习,具备在未来的工作中,科学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实际,因势利导,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逐渐领会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学生自主学习也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在问题情境设置和学法指导两个方面.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使他们在学习中把摸索体会到的观念、方法尽快地上升到理论的高度.3.注重情感因素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让学生进入一种全新的境界,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融洽,感情交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3. 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学》. 学苑音像出版社4. 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A版必修1》《数学A版必修4》.人民教育出版社5.叶立军.《新课程中学数学实用教学80法》.广东教育出版社6.丁一、张剑主编.《中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7. 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6.98. 汪国华.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路在何方《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49. 谌业锋.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新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