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_理论与实证分析_姜磊
劳动经济学刘易斯二元模型
劳动经济学刘易斯二元模型劳动经济学中的刘易斯二元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于1954年提出的,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结构。
该模型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分析了这两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移过程。
在刘易斯二元模型中,传统农业部门代表着农村地区的农民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通常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劳动生产率较低。
而现代工业部门代表着城市地区的工人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劳动生产率较高。
刘易斯二元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农业部门的劳动力过剩,而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不足。
这是由于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无法吸纳全部农民劳动力。
因此,农民劳动力会逐渐向工业部门转移。
这种劳动力转移现象被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促进城市工业的发展。
随着农民劳动力的转移,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应增加,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降低,从而减少了工资水平的上升速度,使得工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这对于促进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还可以促进城市化进程。
随着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城市地区的人口增加,从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这对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就业和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刘易斯二元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批评。
首先,该模型忽视了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提升和现代化进程。
事实上,随着科技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部门的生产力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该模型没有考虑到城市工业部门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带来了挑战。
劳动经济学刘易斯二元模型是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特点和结构的一种理论解释。
通过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合理的就业和社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
低生存水平 是不可能的 。马尔萨斯 仅仅强 调人类 行为受
动 物本 能所 驱动的一面 , 忽视 了资本积 累 、 技术进 步和制 度创新等经 济增 长决定 性 因素 的作 用 , 理论严 格来 讲 其 还不是一种 经济 增 长理 论 。李嘉 图在《 政治 经济 学及 赋 税原理》 11) (87 中揭示 自然资源禀赋对经 济增长 的制约作 用: 由于农业 生产 无法 摆脱 报酬递 减规律 , 各等级 土地 在 面积固定 的条 件下 , 口增 长会 导 致粮食 价 格上 升与 工 人
一
体 化进程 中农村 土地承包 经营权 流转 问题 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项 目号 :9F 23 ) 司法部一般项 目“ ( 0 S B0 6 、 城乡一体 化进程 中农村集 体土
地征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项 目号 : S B 06 、 ( 0 F 23 ) 中国博 士后 科学基金 面上项 目(094 11 )教 育部人 文社会科 学基金规 划项 目 9 200 604 、 “ 中国农 地法律变迁过程中农 民土地权 利保 障的实证研究 ”项 目 : J7o 3 ) ( 号 0 A 9 1 资助 。 8 6
点, 从宏观制度环境和微观经 营两个层面入手 ,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 的内在机制 。 构建
关 键 词 二元经济结构 城市化 城 乡一体 化
二元经 济结构转型是发展 中国家在工 业化 与城市 化 过程 中的一 项重 要任 务 , 接决定 着 工业 化与 城市 化 的 直
子的天性使 人 口按 指数 率繁 衍 , 而粮 食生 产受 固定 自然 资源禀赋特别是土地 的制约 只能按算 术级数 增长 。由于
成败 。如何实现城 乡经 济社会 一体 化发展成 为 近年来学 术界与决策者关 注的主题 。综 观 国内现有关 于城 乡一体
中国小农经济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2月 第24卷第6期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Dec. 2023, 24(6):87–95 DOI: 10.13331/ki.jhau(ss).2023.06.010中国小农经济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付磊1,赵利梅2*(1.西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2.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2) 摘 要: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跨越“刘易斯转折点”后,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持续扩大,农业现代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呈现出非典型特征。
从理论机制分析,当前小农经济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人地关系的异化,阻滞农业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成为制约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障碍。
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1978—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证明,小农经济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基于此,立足新发展阶段,应重塑农村集体产权结构,通过农民集体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改变人地捆绑的束缚关系,以此改造小农经济推动二元经济结构顺利转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清除障碍。
关 键 词:小农经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非典型 中图分类号:F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013(2023)06–0087–09Impact of China’s small -scale farmer economy on the transformationof dual economic structureFU Lei 1, ZHAO Limei 2*(1.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2.Sichu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engdu 610072, China)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beyon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continued to wide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s lagged significantly behi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has shown atypical characteristics. Analyz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mechanism, the study points out that crucial obstacle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lie in the alienation of the ownership system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n the current small-scale farmer economy and the hinderance of developing agricu ltural modernization, farmers’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rural industrialization. By constructing a dynamic panel model and utilizing panel data from 1978 to 2018 across 31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empirical tests confirm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f the small-scale farmer econom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In light of this, during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efforts should focus on restructuring rural collective property rights, developing moderate agricultural scale operations by farmers’ collectives, and changing the bi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so as to transform the small-scale farmer economy, facilita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remove the obstacl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distinctive Chinese modernization.Keywords : small-scale farmer economy; transformation of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atypical一、问题的提出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人口红利”得以充分释放,推动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比从1978年的收稿日期:2023-08-12基金项目:四川循环经济研究中心课题(XHJJ -2010);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Y0520230903);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22sx7114);“中国特色‘三农’理论与实践”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资助成果作者简介:付磊(1986—),男,河南项城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管理。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分解——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
但是已有文献都只关注了影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没有指出技术进步偏向与其他因素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影响也没有指出各种因素哪一种是引起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最重要的因素更没有从理论和实证框架上构建一个体系来理解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时变性
第1 2期 总第 3 0 2期
2 0 1 6年 1 2月
— —
Ba s e d o n t he Ti me — v a r y i n g El a s t i c i t y Pr o du c t i o n Fun c t i o n Mo de l
ZHANG Sh a n g— f e n g
( C o l l e g e o f S t a t  ̄ t w s a n d Ma t h e m a t i c s , Z h e j i a n g G o n g s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1 8 , C h i n a )
参考 。
关键 词 :时 变弹性 生产 函数模 型 ; 理论 劳 动收入 份额 ; 分解 公 式
中图分 类号 : C 8 1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0 — 2 1 5 4 ( 2 0 1 6 ) 1 2 — 0 0 8 3 — 0 8
对数据时代“新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分析和思考
对数据时代“新二元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分析和思考作者:辰昕韩非池刘逆来源:《产业经济评论》2022年第03期关键词:经济部门数据业新二元经济结构生产要素流动一、引言经济部门是按照一定原则对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和组合而形成的多层次的产业概念。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Lewis,1954)曾提出经典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分为传统农业为主的“维持生计的部门”和现代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部门”,由于两部门间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存在差异,现代经济部门在增长和扩大的过程中,可以不受限制获得传统经济部门的剩余劳动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代经济部门的发展把传统经济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增长作为一种过渡状态,最终将逐步转变为同质的现代经济增长。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对19至20世纪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的工业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如何引领经济起飞,给出了比较清晰、系统的描述。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持续深化,数字化时代到来,数字经济勃然而兴,数据成为推动工业机器人、量子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基础性技术成熟应用,促进计算机和网络、软件和硬件、知识和算法等基础性资源开放共享,创造新时代经济新增长点和财富新格局的关键生产要素①。
西门子公司董事德里克奈克认为,数据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资源。
思爱普公司董事托马斯˙绍雷西希则将数据称为决定性因素②。
伴随数据要素逐渐走向历史舞台中央,包含对数据进行挖掘、存储、管理、分析、交换等的数据业正积厚成势,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甚至成为理想中的第四产业。
对比数据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21世纪的数据业,是否能像19世纪的工业一样,形成一个新的独立经济部门,引领实现经济的再起飞?在这一过程中,是否会再次产生类似二元经济结构这样的过渡状态?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本文对当前数据业的发展进程和独特地位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数据业与传统工农业部门之间的劳动力和资本流动,通过将数据要素引入生产函数,分析了数据业与传统工农业之间要素流动的实现机制,提出与经典的工农业二元结构①类似,当前数据业正发展形成新的“数据部门”,并催生“新二元经济结构”,同时对新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需要注意的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
刘诗白经济学奖
2021年6月,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会在北京举行,共评选产生十项获奖成果。
设置目的
为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推出更多经济学研究的精品力作,推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的经济学建设,刘诗白奖励基金会决定设立“刘诗白经济学奖”。
2014年12月14日,第二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典礼暨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获奖名单如下: 1、东北财经大学吕炜教授 《变革的逻辑:中国经济转轨的实践认知与理论思辨》(专著) 2、复旦大学田素华教授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结构变动与效应研究》 (专著) 3、山东大学韦倩教授 《社会合作秩序何以可能: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 4、武汉大学王今朝教授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经济学解读》 (专著) 5、北京大学余淼杰教授 《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生产率:企业异质性理论和实证研究》(专著) 6、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段胜 《中国巨灾指数的理论建构与实证应用--基于综合巨灾风险管理的视角 》 (专著) 7、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2 》(专著)
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具体获奖人员及其作品包括: 西北大学郭晗的专著《结构变化与增长力:中国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及其结构转换研究》 辽宁大学赵德起的专著《权利配置、政府约束、契约完备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 南京审计大学戴翔的专著《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刘晓光的专著《农业劳动力转移与中国经济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彭红枫的论文《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方福前的论文《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源头》 中国社科院杨静的专著《通往共享之路——马克思社会共同需要思想的当代阐释及运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伟光的专著《全球经济治理与制度性话语权》 中山大学杨子晖的论文《Quantitative Easing and Volatility Spillovers across Countries and Asset Classes》
我国三次产业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研究
改 革 开放 以来 , 我 国经 济 取 得 了长 足 发 展 , 经 济
年 均 增长 速 度 为 9 . 9 %t ” , 2 0 1 2年 名 义 G DP达 到 5 2万
亿 元 。在 经 济 的 高 速发 展 过 程 中 , 生 产 的两 大 基 本 要 素— — 劳 动 和资 本 的分 配 关 系 也 不 断变 化 。 与 经 济
的改善 , 而资本密集型产品进 口、 财政支 出及物质资
本 和人 力 资本 的 积 累 对 劳 动 收 入 占 比起 促 进 作 用 ;
姜磊, 王昭风 ( 2 0 0 9) 通 过 分 析 得 出 我 国劳 动 分 配 比
行业 生 产 目标 为 确定 合 理 的 劳动 与 资 本 的 投入量 , 使 得利 润 最 大化 , 根据 ( 2 ) 有:
( 2 0 1 0 ) 借 助 一 个 具 有 凯 恩 斯— — 哈 罗 德 特 征 的非 均 衡宏观动态模型 , 发 现在 二 元 经 济 结 构 下 , 工 资性 收 入 占国民 收入 比例 的发展 呈 正 u型 曲线 。 ( 2 ) 基 于宏 观 经 济 视 角 的研 究 : 如 罗长远等 ( 2 0 0 9 ) 的研 究 发 现 F D I 、 经济 发 展 水 平 及 民 营 化 都不 利 于劳 动 收 入 占 比
提出 ,二、 研究前 沿概 述
近 几 年来 ,关 于 劳 动 收 入份 额 主要 集 中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研 究 。( 1 ) 对 劳 动 收入 份 额演 变 规律 的研
究: 如李稻葵 等( 2 0 0 9 ) 年 通 过 研 究 发 现 在 世 界 各 国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初 次分 配 中劳 动 份 额 的变 化 趋 势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经 济与 管 理 ( 刊 ) l f
21 00年第 5期
AA/ 0 我们 可以得出两 大部类经 济增 长均衡 路 = , A
径如下 :
二、 中国二元 经济 结构 的实证 分析 与测度
二元经济结构 的演变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 二
元 经 济 结 构转 变 的 过程 体 现 了 国 民经 济发 展 的脉 络 和轨 迹 , 了深 入 研究 两 者 的均 衡关 系 , 为 我们 通
21 年 5 00 月
经 济 与 管理
Ec omy a d M a age on n n men t
Ma . 2 0 y , 01 己 4 Ⅳ05 2 .
第 2 4卷
元经济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王海军 张 峁2 ,
(. 1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 北京 10 8 ;. 0 0 12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 , 辽宁 沈 阳 10 3 ) 10 6
非农业 的劳动力增长率都接近于人 口自然增长率
n 而 人 口 自然 增 率是 外 生恒 定 的 、 由经 济 系统本 , 不 身 决定 的一 个变 量 。 ( ) K=aK K 一s也 就 说两 大部 类 的资 2 AK/ 。 d 2 , 本 增 长率 都接 近 于储 蓄 增长 率 s ,且 S 是 恒定 不 也
中图分类号 :8 1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0 3 3 9 (0 0 0 - 0 5-6 10 — 8 0 2 1 )5 00 - 0
一
、
古典增长模型 的理论 阐释
核心思想是把经济结 构分为低效率 的农业 部门和 高效率的非农业生产部 门 , 故方程( ) 1我们 可以改 写为两大部类的产值方程① :
第一章 导论(发展经济学-南开大学, 姜磊)
共有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 低下的生活水平* 人均收入低 * 人口负担严重* 高水平的失业和不充分就业* 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出口的严重依赖* 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二元结构*
A 生产力水平低
劳均农业产值。按“国际美元”(1979—1981年价)计算, 世界平均水平1080美元,日本4547美元,荷兰44339美元, 美国51561美元,中国422美元(1991)。 劳均谷物产量。1994年,中国1194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 的70%,日本的1/3、法国的1/39、美国的1/84、加拿 大的1/111。 劳均肉类生产量。1994年,中国136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 的88%,法国的1/32、加拿大的1/51、美国的1/84。 劳均生产农产品养活人口数。2000年中国养活3-4个人。 1994年以色列为90人,1998年美国为128人。
资料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4年人类发展报告》
教育水平低下,人民文化水平低
1992年,在低收入国家(以购 买力平价计算,人均收入低于 2000美元)中,除去中国 (27%),有超过50%的文盲, 而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均小 于5% (吉利斯等,P8-9)
世界各国的人口生存状况
1.
法 国
美 国
德 国
英 国
日 本
台 湾
韩 国
苏 联
泰 国
印 度 尼 西 亚
中 国
印 度
B 低下的生活水平
存在大范围的贫困。 2003年,年收入低于668元 的中国贫困人口有2900万。如果按照世界银行提出 的每天每人一美元的标准,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大 约在1亿左右 发展中国家人民享受现代生活的机会少 医疗条件差,人均寿命低* 教育水平低下,人民文化水平低*
蒋磊理性看待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
理性看待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兹在他的经典著作《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中,对一个国家不同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作过一个实证分析,他认为,在经济增长的早期阶段,收入不平等将加速扩大,到一定阶段后,收入差距会趋于稳定并逐渐缩小。
在库兹涅兹看来,收入差距的变化相当于一条倒U型曲线,这也就是著名的“库兹涅兹倒U型假说”。
中国发展也印证了这一假说。
过去30年间,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引下,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也越来越为人所诟病。
收入差距问题对于中国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所以我们要理性的看待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不足问题。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和一些社论评论家往往只观其一叶的报道评论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负面,这些负面的报道和评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队收入差距问题的正确看法。
针对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贫富差距有必然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国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持续拉大,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不过,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一定时期内出现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以效率为准则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而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导致某些生产要素禀赋差的个体无法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甚至陷入贫困;再加上中国选择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不同地区改革开放进程不一,不同群体获得的政策支持也有差异,带来的发展机会也就不一样。
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变革也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过程,才能从规范到失范再到新的规范、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这个过程中往往很难实现机会的公平。
因此,在共同贫穷的前提下,中国出现贫富差距以及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其实是改革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内生动力、机制与途径:二元经济转换的
2023-11-05•二元经济转换的背景与现状•内生动力: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机制:市场、政府与企业•途径:政策与实践•案例研究目•结论与展望录01二元经济转换的背景与现状二元经济理论是指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现代化工业部门和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这种经济结构导致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二元经济理论概述许多发达国家在历史上都经历了二元经济转换过程。
这些国家的经验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元经济转换的国际经验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历程与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二元经济转换的问题。
中国的二元经济转换历程和现状是怎样的呢?02内生动力:经济增长与结构转型持续的经济增长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生产率差异。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推动整体经济增长。
资源优化配置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工业化的发展吸引了这些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转移,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与内生动力产业结构转型与内生动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业部门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上升。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就业结构、收入分配和生活水平的变化。
国内市场扩大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这有助于刺激投资、增加产出和促进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产业关联度提高技术创新不仅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还通过产业关联度提高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这种关联效应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需求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内生动力VS03机制:市场、政府与企业通过价格涨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产品供求关系,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发展。
劳动力供求_拐点_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
劳动力供求/拐点0与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王诚【摘要】与刘易斯模型预测的/拐点0不同,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伴随着高达60%比例农村人口的普通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现象,文章称之为/准刘易斯拐点0。
尽管有多方面因素促成这一现象,但中国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力量促使这一冲击现象尽快结束。
文章认为,面对伴随/民工荒0而出现的中国/拐点0问题,中国政府政策需要做出一系列调整,以建立良性循环和互信互利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及劳资关系。
经过政府、企业与新生代劳工之间的调适和努力,中国经济很可能会较好地渡过/民工荒0冲击阶段,回到正常的二元经济转型轨道。
【关键词】二元经济刘易斯拐点核心就业【作者】王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中出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现象,即每年一度的/民工潮0逐步转变为持续数年的/民工荒0。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难以理解仍然高居60%左右比例的农村人口和4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为什么不像过去20多年那样从就业机会缺乏的农村涌入城市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打工0。
在理论上,人们发现普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模型,在关键性的结构点上与中国的发展情况发生矛盾。
围绕着如何理解这些问题,许多研究正在展开。
本文试图在一些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二元经济理论(刘易斯,1989)和核心就业理论(王诚,2002)为基础,对/民工荒0或/刘易斯拐点0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二元经济理论及劳工市场/拐点0刘易斯(Lewis)二元经济理论的基本模型(见图1中的AA c D曲线),是将发展中国家经济分成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和城市现代工业部门两部分,农村提供带有/无限供给0性质的劳动力,城市部门提供不断增加的资本积累。
整个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是,现代工业部门将传统农业部门的隐蔽失业状态的富余劳动力不停地吸出来,由此产生的利润不断再投资到现代部门。
其相应的就业形态是,现代部门的就业比重不断扩大,传统部门的就业比重不断缩小。
当现代部门发现从传统部门难以招收到/无限供给0的劳动力时,就意味着经济的增长从原始积累方式或传统增长方式,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方式。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计量分析
研究内容与结构
•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机制探讨; • 实证检验与分析; • 政策建议与展望。 • 研究结构:本研究将按照引言、文献综述、研究假设与模型、实证分析、结论与建议的顺序展开。其中,文献
综述将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研究假设与模型将提出研究的核心问题及相应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将 利用数据和模型进行检验;结论与建议将总结研究结果并给出政策建议。
03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经济结构对于国家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动因
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部门逐渐向现 代工业部门转变,这是二元经济结构转型 的主要动因之一。
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现代工业部门得以快 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型 。
01
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02
计量模型的适用性
目前关于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与农村劳 动力转移的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有待提 高,未来研究需要更加注重数据来源 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现有的计量模型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 地区或所有时间段,未来研究需要根 据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段的特点,选 择更加合适的计量模型进行分析。
03
市场需求
政府政策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农业部门 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 需要向现代工业部门转型。
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是二元经济结构 转型的重要动因之一。
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
01
02
03
04
劳动力转移
随着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劳 动力开始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
代工业部门转移。
技术引进
考虑更多影响因素
除了经济因素,还可以考虑政策、文化、社会等因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来促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文献的最新进展
时磊,郑江淮(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作者情况】时磊(1982-),男,河南南阳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博士研究生(连读),河南大学经济学学士;联系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南苑陶园2栋1220邮编:210093电子邮箱:********************联系电话:139****0104,************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农村经济郑江淮(1968-),男,江苏盱眙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博士。
联系地址: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邮编:210093电子邮箱:***************.cn联系电话:************,研究方向:新制度经济学与企业理论,发展经济学摘要: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时,二元经济背景已经成为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
重新认识、反思二元经济理论,以及总结二元经济理论的最新研究可能对于发展中国家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这篇文章首先总结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于传统二元经济的批评,然后回顾了近年来对这些批评的反驳,认为这些反驳在现代经济理论的框架内重新奠定了二元经济的基础。
接着对针对二元经济理论及其贡献的实证研究进行回顾,指出从经验数据中获得支持是重新反思以及发展二元经济理论的关键所在。
第二部分对二元经济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进行回顾,包括收入分配、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和金融市场问题。
最后是我们的结论。
关键词:二元经济 现代经济理论 收入分配 劳动力转移到目前为止,二元经济理论仍然是研究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的最为合适的理论工具之一。
虽然在20世纪60、70年代二元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些假设与结论遭到了极大的批评,使得其逐渐地淡出人们的研究视野,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现有的经济理论,主要是增长理论并不能为我们研究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启示,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自觉不自觉地回到二元经济的理论框架。
二元经济条件下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 陈宗胜[1];宗振利[1]
作者机构: [1]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财经研究
页码: 41-5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劳动收入占比;二元经济结构;剩余劳动力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现实,运用“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收入占比的“U形”演变趋势,特别是这一过程中影响劳动收入占比变动的各种因素。
文章在此基础上利用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二元经济结构变动确实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动产生显著影响的结论,使其处
于“U形”曲线的左边下降段。
技术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外贸易以及FDI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提高有抑制作用,而劳均资本存量和财政支出则存在显著的正面效应。
最后文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经济理论与政策_统筹城乡发展的洛伦兹分析
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经济理论与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的洛伦兹分析李陈华,柳思维(湖南商学院经济管理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205)摘 要:经典的二元经济理论和模型为研究发展中国家城乡劳动力二元市场提供了分析基础和工具。
基于Harris-Todar o模型的思想,可以建立一个更为简化的二元经济模型,使农民工进城、城市失业、城乡收入差距、社会不平等(基尼系数)等问题能够综合起来加以分析讨论。
利用洛伦兹分析方法,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各种政策选择和政策效应都可以得到清楚的阐述,特别是可以清楚地揭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科学逻辑。
关键词:城乡差距;劳动力市场;二元经济;失业;不平等;洛伦兹曲线中图分类号:F304.6;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6)03-0030-12D ua l-Econom y Theor i es and Poli c i es for the Rura l-Urban Labor M arket:A L orenz Ana lysis of I n tegra ti n g Rura l and Urban D evelop m en tL I Chen-hua,L I U Si-wei(Graduate School of Econo m ics&M anage m ent,Hunan B usiness College,Changsha 410205,China)Abstract:The classical econom ic theories and models p r ovided analysis basis and t ools f or modern study on the rural-urban dual labor market in devel op ing countries.Based on the idea of Harris-T odar o model,we construct a more p re2 digested model,which can integrate many p r oble m s t o analyze,such as far mer inbursting city,une mp l oy ment in city, rural-urban income dis parity,s ocial inequity(Gini index)and s o on.U sing Lorenz-curve,the choices and effects of govern ment policies in integrating rural and urban devel opment,es pecially the science l ogic of“devel op ing rural econo2 my,increasing far mer’s income”,can be expounded clearly.Key words:rural-urban dis parity;labor market;dual economy;une mp l oy ment;inequity;Lorenz curve 从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城乡差距始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行政分割。
中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
中国二元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第一节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框架的新解释在刘易斯二元劳动力理论中,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部门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存在前后连续发生的两部分,即发展初期是水平供给曲线(无限弹性),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之后,供给曲线变为向右倾斜。
笔者认为这个模型已经很难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此笔者假定劳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将中国二元劳动力市场分为两种类型,即目前中国城市现代部门面对的劳动力供给有两条供给曲线同时并存。
一无限弹性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工资曲线)这种劳动力市场实质上是非熟练劳动力的市场,在这种市场中,劳动供给要远远大于劳动需求,从而使得工资率W不断下降到工人的生存工资率SW(见图3-1)。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假定这种市场的工资率完全取决于劳动力的需求水平,即取决于劳动力雇用者。
对此笔者用以下动态控制模型来说明。
在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谈判中,由于这种市场的劳动力供给者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完全由劳动力需求者控制。
劳动力需求者的最优控制问题是:解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出最优解为W(t)=W0,如图3-1所示,工资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模型含义:1.——劳动工资率的时间变化率,即图3-1 无限弹性劳动工资曲线u=a(L D-L S)L D:劳动力的需求L S:劳动力的供给a:大于零的不变常数dw/dt=a(L D-L S)的含义表示劳动工资率的时间变化率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额成一定比例关系。
实际上这是劳动力供求原理,如图3-2所示。
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即L D>L S时,由于dw/dt<0使得工资率有下降趋势;相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L D<L S,dw/dt >0使得工资率趋于上升。
图3-2 无限弹性劳动力工资曲线决定2.目标泛函的意义实质上表示从时间0到T的距离函数,其经济学意义是指劳动工资率变化率从时间0到T的累积效应。
论中国的二元经济与两个根本转变的关系
论中国的二元经济与两个根本转变的关系
王树春;张涵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具有发展中国家共有的“二元经济”结构性质和还具有其他一些特征的原因;分析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所处的阶段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面临的难题;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王树春;张涵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1
【相关文献】
1.探寻中国城乡二元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线索--从刘易斯拐点到库兹涅茨倒U曲线 [J], 虞坷
2.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启示 [J], 王霞
3.论资源短缺、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再论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与中国经济的关系 [J], 俞忠英
4.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二元金融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J], 仇娟东;何风隽
5.中国人口转变与二元经济转型的互动关系探讨 [J], 张桂文;李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omparative Economic & Social Systems
No. 4 , 2014 Jul. 2014
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 理论与实证分析
姜 磊 陈 坚 郭玉清
内容提要: 文章提出二元转型程度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分为工资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 , 并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点 , 论述了劳动收入份额随二元转型程度变动的“U ” 型规 律。文章对 1993 ~ 2010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总体及分组计量分析表明 , 二元转型系数与 “U” 劳动收入份额的 型关系确实存在, 同时低水平组的劳动生产率负效应更大 , 随着二元转 工资效应的正向作用开始显现 , 而劳动生产率的负效应则逐渐减弱 。 型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中图分类号: F24 二元转型程度 劳动生产率效应 工资效应 文献标识码: A 3947 ( 2014 ) 04004613 文章编号: 1003-
·收入分配·
姜
磊 等: 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 理论与实证分析
47
图 1 : 1993 ~ 2011 年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与二元 转型系数变化情况 律, 进而利用跨国面板数据证实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趋势对人均 GDP 存在 U 型规律, 指出我国现在处在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区间 。罗长远、 张军 ( 2009a ) 认为, 不同经济发展阶 段产业结构的不同是造成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的主要原因 , 现阶段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 。 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缓慢 在进一步的计量分析中, 他们运用 1987 ~ 2004 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 , 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 “U” 收入份额之间存在 型关系, 且中国目前还处在曲线的下行区间 , 此结论与李稻葵等相 2009b) 。白重恩、 同( 罗长远、 张军, 钱震杰 ( 2009 ) 虽然没有得出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发 “U” 展水平之间的 型规律, 但对 1997 ~ 2003 年间全国资本收入份额增加的贡献进行测算 表明, 人均收入水平所代表的产业结构转型是近年来资本收入份额增加的主要原因 。 龚 b) 建立了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动态模型 , 并得出结论: 我国二 刚和杨光( 2010a、 元经济结构下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张车伟和张士斌 ( 2010 ) 也强调了二元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对劳动者报酬比重的负面影响 。 上述研究丰富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关系的研究 。尽管上述研究已经 认识到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重要关系 , 但在其计量分析中, 代表经济发展 水平的变量只是人均 GDP, 忽视了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刻画经济发展水平的另一个重 要指标, 即二元转型系数。二元转系数是指经济人口中的非农就业比例 , 即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 。 本文尝试在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 , 在以下两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 立足于中国二元经 从模型、 理论上系统深入地阐释二元经济转型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关 济结构的特征, 系; 第二, 完善已有文献的模型设置, 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二元转型系数对中国劳 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一、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 GDP 总量和人均 GDP 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按照 GDP 总量指 标核算, 我国已于 2010 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 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问 题日益凸显。其中, 作为衡量收入分配重要指标的劳动收入份额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 势。1993 ~ 2007 年间, 劳动收入份额从 50. 7% 缓慢攀升到 1996 年的最高点 53. 4% , 然后 劳动收入份额虽有所反弹, 最高点达到了 一路下滑到 2007 年的 39. 7% 。2007 年之后, 2009 年的 46. 6% , 但这种反弹并不稳固( 见图 1 ) 。 自 2008 年以来, 国内学者对我国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研 究。其中, 一些 学 者 研 究 了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与 劳 动 收 入 份 额 下 降 之 间 的 关 系 。 姜 磊 等 ( 2008 、 2009 、 2012 ) 运用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原因 , 指出中国劳 动收入份额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二元经济转型中的沉重就业压力导致工资增长缓慢 , 而劳 动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 进而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李稻葵等 ( 2009 ) 建立了一个二 元经济中劳动力转移的数理模型, 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与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 U 型规
β L2 - L B β +1 - α 1-β : - 1 - ( + 1 - ) K 整理得 β α -β A L1 ( L - L2 ) α 2
( **)
B ( β + 1 - α) K1 - β 部分恒为正, 则随着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 , 现代部门 A 1 -α L1 - L β +1 - α 部分由 - ∞ 趋向 + ∞ 。( **) 式由正变 就业人数 L2 由 0 趋向 L 的过程中, α L1 ( L - L1 ) 1 - β ( * ) 式先增后减。由于 αL 为定值, 为负, 劳动收入份额 S 随 L2 的增大先减后增, 呈现 U 型规律。 当传统部门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等于现代部门的边际生产率时 , 劳动力停止转移, 即
二、 理论框架
( 一) 数理模型 首先以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为背景 , 建立一个二元经济中劳动力转移的数理模型 , 以分析当劳动力不断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转移的过程中 , 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情况。
48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双月刊)
2014 年第 4 期
基本思路是将欠发达地区分为传统和现代两个部门 , 它们分别有各自的生产方式。 假设 α 传统的农业部门生产函数为 Y1 = AL1 , 以工业部门为代表的现代部门生产函数为 Y2 =
1 -α L1 - L A 1 β +1 - α α = α ( ⅱ) , L1 为 S 最低点时的传统部门就业人数。由于 - = β +1 - α β BK1 - β L1 ( L - L1 ) 1 - β L' 1 ( β - α) ( 1 - α) > 0, 即( ⅰ) 式左边 > ( ⅱ ) 式左边, 故 α β ( β + 1 - α) L' 1 ( L - L' 1 ) 简单数学推导可得 L1 > L' 1 。 经过以上严格的数学证明过程,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劳动力由传统部门转移至现代 劳动收入份额 S 先升后降, 呈现 U 型变化规律; 并且 U 型曲线最低点出现 部门的过程中, 在劳动力停止转移之前, 即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劳动收入份额由降转升的拐点 。 1 -α L β +1 - α > α , 由 L1 ( L - L1 ) 1 - β L1 -
作者简介: 姜磊,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 。陈坚,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郭玉清, 南开大学财政系副教授。 “双重二元结构约束下我国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 ( 项目编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双重二元结构约束下我国劳动者报酬比重变动与经济 号: 12CJL024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 项目编号: NKZXB1151 ) 。 增长研究”
α -1 β -1 AαL1 = BβK1 - β L2 , 整理得
L' 1 A α × 1-β = α β BK L' 1 ( L - L' 1 )
1-β
( ⅰ) , L' 1 为劳动力停止转移时 1 × β +1 - α
的传统部门就业人数。 已知 ( * * ) 式 = 0 时为劳动收入份额最低点, 此时
劳动收入份额为 S =
β
L1 + 其中,
B 1-β 1-α B K L1 ( L - L1 ) β = L - L2 + K1 - β ( L - L2 ) A A B 1-β K [ - ( 1 - α) ( L - L2 ) A
-α
(* )
1-α
对 L2 求导, 得到: - 1 +
β L2 + β ( L - L2 )
1-β
·收入分配·
姜
磊 等: 二元经济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 : 理论与实证分析
49
( 二) 图形模型 接下来, 从兰尼斯和费景汉改进并扩展的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入手 , 进行更为深入的 D1 ( K 1 ) 、 D2 ( K2 ) 为不同资本存量 理论分析, 如图 2 。D1 ( K1 ) 为现代部门的劳动供给曲线, 下的劳动需 求 曲 线。 根 据 边 际 生 产 力 报 酬 理 论, 以 E 点 为 例: 新 增 加 的 价 值 总 量 为 FEL1 O 围成的面积, 工资部分为 W1 EL1 O 围成的面积, 利润为 W1 EF 围成的面积, 由此可 以计算现代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经过简单计算可知, 劳动需求曲线的斜率变动或劳动 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均会改变劳资分配比例 , 而劳动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和劳动供给曲 线的斜率变动不会改变劳资分配比例 。
β 1-β BL2 K , 其中 L1 + L2 = L, 假定劳动力总量 L 为恒定值, 且 A > B, β > α。
在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 传统部门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因此工业部门面临着无限弹 等于农业部门。 全社 性的劳动供给曲线。工业部门工人的工资水平没有达到边际产出,
α -1 × L 会的劳动收入总额为 w = w1 ( L1 + L2 ) = AαL1 α -1 AαL1 ×L w αL = α = β 1-β Y AL1 + BL2 B K -α L1 + K1 - β L1 ( L - L1 ) 1 A 1-α β L2 β -1 L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