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

组织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

巴结 病 理 活 检 。 13 血 液 病 诊 断 标 准 .
准 》 。
2 结 果
参 照 张 之 南 的《 液 病 诊 断 及 疗 效 标 血
结 肿 大 为 基 本 特 征 , 临 床 上 常 易 忽 视 , 成 患 者 许 多 不 必 要 但 造
的 检 查 和 痛 苦 , 误 诊 断 和治 疗 。下 面 将 7 坏 死 性 淋 巴结 炎 延 例
度 ) 淋 巴 细胞 比例增 高 , 表 1 例 肿 大 淋 巴结 病 理 活 检 全 及 见 。7 为 组 织 坏 死 性 淋 巴结 炎 病 理 表 现 。 最 终 诊 断 7例 患 者 为 组 织 坏 死 性 淋 巴结 炎 , 除 恶 性 血 液 病 。经 泼 尼 松 治 疗 效 果 明 显 , 排 临床 诊 断 得 到 证 实 。
感 染 骨 髓 象 , 无 进 一 步 诊 断 价 值 , 往 给 缺 乏 临 床 经 验 的 医 并 往
排 除 白血 病 后 , 1例 怀 疑 淋 巴 瘤 , 1例 怀 疑 淋 巴 结 核 , 做 了肿 也
大 淋 巴 结 活 检 。 结 果 7例 患 者肿 大 淋 巴结 病理 活检 显 示 : 质 皮
区 广 泛 凝 固性 坏 死 , 中 性 粒 细 胞 浸 润 , 织 细 胞 增 生并 明 显 无 组
脾 大 ) 白细 胞 低 Ⅲ , 恶 性 血 液 病 临 床 症 状 相 似 , 以临 床 初 , 与 所 诊 常 被 怀 疑 为 白血 病 、 巴 瘤 等 恶 性 血 液 病 。 患 者 首 先都 做 骨 淋
髓 穿 刺 细 胞 学 检 查 , 检 查 结 果 除 排 除 白血 病 外 只 能 提 示 轻 度 但
检 验 医学 临床 2 1 0 0年 8月 第 7卷 第 1 5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也叫做黄色淋巴肉芽肿(kikuchi病),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在淋巴组织中的细胞坏死。

本文将介绍该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病因
目前关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一些研究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在一些病例中,与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感染相关的病史有时可以找到。

此外,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症状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症状通常包括:
•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疼痛或压痛感
•低热
•乏力
•其他全身不适症状
诊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淋巴结穿刺活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治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的症状会自行缓解。

对于疼痛和发热等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镇痛剂和抗炎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在罕见的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预后
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症状会在数周至数月内自行缓解。

只有少数病例会出现反复发作或并发其他并发症。

定期随访和遵医嘱进行治疗是保证预后的关键。

综上所述,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淋巴结疾病,诊断和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然而,鉴于病因尚不明确,对病情的关注和治疗仍需慎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摘要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为 Kikuchi淋巴结炎,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类似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淋巴结以灶性坏死,富含组织细胞与核碎片为特征的自限性淋巴结病。

该病于1972年有日本Kikuchi和Fujimoto首先报告。

有认为坏死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凋亡所致。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学习,结合HNL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做一个总结,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一、临床特征Kikuchi淋巴结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倾向于病毒感染。

患者平均年龄25岁(3-75岁),大部分患者<40岁,女性更多见。

大部分为自愈性过程(1-3)个月,少数可复发。

临床表型为单个触痛或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2cm),极少数病例累及皮肤、骨髓及涎腺等多数患者有发热(高达40℃以上),白细胞下降,ESR上升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消瘦、恶心、咽痛及盗汗等症状[1]。

应用抗生素无效,亦可无明显发热者,一般情况较好。

偶有发生于AIDS、Castaleman 病淋巴结,儿童患者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2]。

二、病理学特征1 大体所见肿大的淋巴结被摸完整,多数病变淋巴结<2cm,如果>2cm应警惕淋巴瘤可能,切面灰褐色、质地软,可见坏死斑点。

2 镜检低倍镜可见皮质区三角形坏死灶(典型),实际上坏死灶不规则、可多个,皮质、髓质均可发生,也可多个病灶融合。

组织学分区及细胞组成(病灶区、交界区、反应去)。

病灶区:根据病变发展的不同阶段,将HNL为三个亚型:(1)增生型:病变早期,组织细胞增生包括C形组织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可见小淋巴细胞核免疫母细胞,凋亡或坏死少见;(2)坏死型:界限清楚的坏死灶中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伴嗜酸性碎片,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细胞凋亡,血管壁可见纤维素血栓;(3)黄色瘤/泡沫细胞型:病变后期,大量吞噬细胞碎片的泡沫样组织细胞增生,组织细胞包绕坏死区周围。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分析

11 材料 .
组织 细胞坏死 性 淋 巴结 炎 8例 , 均有 淋 巴
结 活检标 本 。其 中男 2例 , 6例 , : 为 13 发 病 女 男 女 :,
年 龄 8~ 1 , 均 2 5 岁 平 7岁 , 3 < 0岁 占 8 2% 。 12 方法 . 送检 组 织用 1 0% 甲醛 固定 , 以石 蜡 包 均
0 8e 0 6c ~ . i . m× . m 4 5t n×3 3 c × . m, 巴结 . m 2 5e 淋
表面光 滑 , 膜完整 , 面呈 灰红 、 白相 间 , 中 。切 包 切 灰 质
较高 , 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 。由于 H L临床症 N 状无特异性 , 病理形态也可不典型, 在临床和病理上易 被 误诊 为恶性 肿瘤或 其它疾 病 , 文献报道 约有 4 0%误 诊 为恶 性淋 巴瘤 J 。我 们 在 日常 外 检 工 作 中遇 到 该 病8 , 例 通过对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进行分析 , 旨在加深对 H L的认识 , N 减少误诊 的 发生。
3 讨论
2 1 临 床 资 料 ( ) 热 : . 1发 8例 均 有 发 热 , 发 冷 伴 3例 , 续高温 (8 3— 9 5℃ ) 退 热 时一 般 症 状 良 持 3. 3. ,
好 , 诊前平 均热 程 9d 5~l ) 2 淋 巴结肿 大 : 确 ( 3 d 。( )
3 1 临床特点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 N ) . HL,
增厚 , 管腔狭窄或扩大, 血液瘀滞。在交界区以外的淋 巴组织 内可见增 生活跃 的淋 巴滤泡 。三个 区带 内均无 中性粒细胞 浸润 。一 例 病变 发 展 到后 期 , 见纤 维 组 可
织 增生 。 ( ) 疫 组化 检 测 : 死 灶 中 的组 织 细 胞 及 3免 坏

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儿童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段帅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以淋巴结为主要病变的免疫反应性疾病,临床主要发病特征是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肝脾大、白细胞下降、皮疹等特征[1]。

此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群体,因本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并且具有自愈性,临床上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对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进行诊断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误诊[2]。

且个别病例具有十分凶险的预后,因此,提高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0例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为治疗及预后提供借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0例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12岁,平均(8.4±0.6)岁;病程7~21d,平均(14.7±0.6)d。

1.2临床表现: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多以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有以上表现者共有8例,体温38~ 41℃,其中稽留热6例,弛张热症状2例,发热时间通常持续7~20d;不伴发热,仅表现淋巴结肿大2例。

10例患儿中仅存在单纯颈部淋巴结肿大的4例,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腋下、腹股沟等淋巴结肿大者6例;伴有近期体质量减轻的患儿3例。

淋巴结体积在(1cm×2cm)~(3cm×3cm),肿大淋巴结的质地柔软有弹性,表面光滑,患者进行轻度活动时,会出现压痛,无融合、粘连,局部皮肤表面无红肿。

1.3辅助检查:10例患儿中,血常规白细胞减少8例(1.8~ 4.0)×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0.32~0.88,2例轻度贫血,10例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3例外周血分类可见异性淋巴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增快6例。

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酸(ALT)升高7例。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刘国敏王旭升王存金【关键词】组织细胞;淋巴结炎,坏死性;小儿;诊断1病例报告男患儿,11岁,因发热9d以“发热待查”入院.入院前9d 开始不明原因发热,体温在27.6~40℃之间波动,同时发现右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在外院用抗生素治疗2d无效后加用地塞米松,当日体温下降,但每日用药前体温仍在38.0~39.3℃.3d前口腔黏膜散在糜烂伴干咳,精神差,未见皮疹,出血,无关节痛.入院前4wk曾有“上感”病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查体:体温39.3℃,呼吸20次/min,脉搏96次/min,血压15/10kPa,体质量30kg,急性病容,精神差,口腔黏膜散在糜烂,双侧颈部各触及一枚1.5cm×2cm大小淋巴结,颌下可触及4枚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地较硬,与周围的组织粘连,稍有压痛,心肺腹未见异常.白细胞8×109/L,中性0.44,淋巴0.54,嗜酸细胞0.02,血沉22mm/h,类风湿因子、抗“O”和ANA (抗核抗体)均阴性;骨穿符合感染骨髓象;心电图S T段下移约0.5mV,超声心动图、心内结构正常;B超示肝脾轻度肿大;淋巴结穿刺无特殊改变.先后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炎、败血症”等,但治疗无好转,肝脾进行性肿大.入院1wk行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症状逐渐消失,淋巴结、肝脾缩小,体温正常,10d痊愈出院.2讨论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亚急性坏死淋巴结炎,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1].目前多数认为是一种独立性的疾病,但意见尚未统一.本病原因不明,可能与感染有关,或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临床上应与恶性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的非肿瘤性疾病、亚急性败血症等相鉴别.病理特点为光镜下受累组织可见到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坯死灶.坏死灶中有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浸润,可见到组织细胞吞噬核碎片的现象,但缺乏中性粒细胞.坏死灶周围也有大量的组织细胞浸润.我们认为本病有以下特点:发热(伴有乏力、寒颤等),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或面蝶形红斑,肝脾肿大,白细胞不升高,激素治疗有效.本病诊断靠组织学上淋巴结内出现凝固性的坏死灶伴细胞反应性增生、无中性白细胞浸润为特征.对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发热、白细胞不升、肝脾肿大、蝶形红斑的患者应尽早做淋巴结活检,以免误诊.早期大剂量激素治疗有效且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参考文献】[1]宫恩聪,丁彦青,黄高昇.大学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67-47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治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治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治疗*导读: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为Kikuchi-Fujimoto 病,多见于日本、中国等东方国家,发病者为青壮年,病因为病毒感染,症状为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荨麻疹。

50%的病人高热在1-2个月后可自行消退,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

但还有50%的病人高热持续不退,要服用药物治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为Kikuchi-Fujimoto病,多见于日本、中国等东方国家,发病者为青壮年,病因为病毒感染,症状为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荨麻疹。

50%的病人高热在1-2个月后可自行消退,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

但还有50%的病人高热持续不退,要服用药物治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治疗?*一、疾病诊断在治疗前,先要诊断疾病。

本病与很多疾病都非常相似,比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结结核、非霍奇金淋巴瘤。

若将此病与其他疾病混淆,则无法针对疾病治疗。

治疗效果会严重受影响,因此要注意鉴别。

1.恶性组织细胞病:为一种凶险的疾病,常见临床表现有高热、肝脾肿大、贫血、黄疸等,检查可见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不典型单核细胞、白细胞等。

其病理特征和检查结果都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相似,因此在检查时需格外外注意染色体是否有异常,若有染色体改变,则为恶性组织细胞病。

2.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检查可见淋巴结正常结构已被破坏,淋巴结周围组织也被侵犯。

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不同的是,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B细胞混合型增生。

3.系统性红斑狼疮:为一种以女性为主要发病群体的疾病,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检查可见坏死性淋巴结炎,中粒性细胞浸润。

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不同的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无大量组织细胞,有中粒细胞浸润。

4.淋巴结结核:为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检查可见PPD试验常呈(+),有典型的结核结节组织细胞呈散在性分布。

坏死性淋巴结炎科普宣传PPT

坏死性淋巴结炎科普宣传PPT
坏死性淋巴结 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普宣传PPT
目录 导言 病因及症状 诊断和治疗 并发症和预后 预防和宣传 结语
导言
导言
什么是坏死性淋巴结炎:坏死 性淋巴结炎是一种炎性疾病, 通常由感染或肿瘤引起,导致 淋巴结组织的坏死和炎症反应 。
如何预防坏死性淋巴结炎:保 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 感染源、加强免疫力。
预防和宣传
预防和宣传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感染源、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 强免疫力等是预防坏死性淋巴 结炎的重要措施。
宣传意义:通过科普宣传,提 高公众对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认 识和预防意识,减少疾病的发 生和传播。
结语
结语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疾病 ,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预防并发症和改善 预后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重视 个人卫生和免疫健康,共同努力,预防 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发生和传播。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病因及症状
病因及症状
病因: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常见病因包括 细菌和病毒感染,如结核菌和巨细胞病 毒。
症状: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 淋巴结肿大、红肿疼痛、发热、乏力、 全身不适等。
诊断和治疗
诊断和治疗
诊断: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 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 、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 判断确定。
治疗: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治疗 旨在控制感染、减轻炎症、缓 解症状,常包括使用抗生素、 消炎药物和对症治疗等。
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和预后
并发症: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导 致并发症,如化脓性淋巴结炎、深部组 织感染等。 预后:坏死性淋巴结炎的预后因病因和 治疗情况而异,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 利于提高预后。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0例辨治体会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0例辨治体会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30例辨治体会【摘要】目的:观看中医辨证施治医治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疗效。

方式:采纳银翘散加减医治30例。

结果:30例均获痊愈,随诊3个月无复发。

结论:中医药辨治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疗效中意。

【关键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医药医治温病痰毒银翘散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好发于儿童及青青年,因病因不明,普遍以为是由某种病毒而致,与机体的变态反映有关,抗生素医治无效,糖皮质激素医治有效,多数情形下无需特殊医治即能自行好转,少数病例可反复发作,多器官多系统受累,乃至致使死亡。

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30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 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40岁,平均±岁;病程± d;颈部单侧淋巴结肿大12例,双侧18例;归并单侧腋下淋巴结肿大4例,归并单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3例;有疼痛病症21例;体温≥39℃ 19例,≥38℃ 11例;风热痰毒证22例,热盛酿脓证8例;白细胞总数正常3例,~×109/L 27例,淋巴细胞数~ 24例。

均为病理或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

诊断依据[1]:(1)发烧,热型多为弛张热,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病症,热程长。

(2)可有颈、腋下及锁骨上窝淋巴结部位的疼痛性肿大。

(3)白细胞总数减少或正常。

(4)针吸组织细胞学检查或病理确诊。

中医证候分类[2]:风热痰毒证:发烧(多高热),可微恶寒,头痛,肿块触痛明显,可伴咽痛,口微渴,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热盛酿脓证:局部皮肤红肿,蔲热疼痛,肿块变软,有应指感。

全身发烧,口干,舌红苔黄,脉滑数。

医治方式风热痰毒证予辛凉解表、宣肺泄热、消肿散结之剂;热盛酿脓证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之剂。

均以银翘散加减化裁为主。

2 疗效标准与结果疗效标准[2]:治愈,肿大淋巴结消失,溃后换药伤口愈合良好,体温正常,血沉正常,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好转:肿大淋巴结经保守医治缩小,但未消散,全身病症改善;未愈:局部及全身病症加重。

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与治疗

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与治疗

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与治疗刘学聪;郑华城;武峪峰【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4(029)002【总页数】3页(P封2,133,封3)【关键词】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糖皮质激素类;活组织检查,针吸【作者】刘学聪;郑华城;武峪峰【作者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医科大学《临床荟萃》编辑部,河北,石家庄,05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2.6坏死性淋巴结炎(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也被称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名菊池-藤本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也叫做菊池病,首先在日本于1972年描述的,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一种形式。

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特点是CD8+细胞的急变和CD4+细胞的凋亡。

已知KFD是具有世界性分布,其中以日本和其他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的极为罕见的疾病。

KFD表现为良性和自限性疾病,其特点是区域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常伴有轻度发高热和盗汗。

较少见的症状包括体质量减轻、恶心、呕吐和喉咙痛。

最终诊断只能依靠淋巴结典型的形态学变化确定,因此淋巴结活检对于在诊断至关重要。

作者阅读分析了2013年坏死性淋巴结炎的国外文献,结合典型病例,总结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以便加强认识。

KFD的病因是未知的,亚洲年轻女性多见。

认为是由自身免疫或病毒作用下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过度反应。

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被假定为KFD的病因,但直到目前没有确立因果关系。

KFD可以有其他严重的疾病的类似表现,如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单纯疱疹,以及埃伯斯坦病毒(EB)病毒。

需要与脑炎、结核、支原体肺炎等疾病鉴别诊断。

KFD常被报告为具有自限性过程,病情反复达数月,并有3%~4%低复发率。

在日本的血清学研究证实KFD为自限性疾病,它被描述为一种良性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例临床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1例临床分析
1 资 料 与 方 法
H N L是 一种 少见 的呈 特殊 临床 病理过 程的非肿 瘤性 自限 性淋 巴结系统疾病 , 以不规则 发热 、 淋 巴结肿大 、 白细胞减少 为 特征 , 淋巴结肿大多 以颈部淋 巴结肿大常见 , 自然病程 l 一 4个 月, 但 可出现复发… 。病 因尚不十分 明确 , 目前许 多研究认 为
镜检 的形态 学特征为 部分淋 巴结受 累 , 病 变主要在副皮 质区。
在活跃的反应性增生淋 巴结病 变 的背景下 出现不 同程度 的凝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 巴结炎 (i n g l y mp h a d e . n i t i s , H N L ) 又称亚 急性 坏死性 淋巴结 炎及 K i k u c h i . F u j i m o t o病 ,
特异性 。本组主要表现为发热 ( 6例) , 淋 巴结肿大 ( 1 1例 ) , 白
细胞减少 ( 6 例) , 另 伴肝脾 大 ( 1 例) , 与文献 报道 基本 一 致。 H N L的明确诊断 主要依赖 于病 理学 检查 , 临 床对 于不 明原 因
长期发热 , 伴有 淋巴结肿大 、 白细胞 减少 的患者需重 视淋 巴结 的活检 , 以提高确诊率 。本组 1 1 例均经活检病理 明确诊 断 , 其

组 织 细胞 坏死 性 淋 巴结 炎 1 1 例 临床分 析
席敏 岗
【 关键词 】 淋 巴结炎 , 坏死性 , 组织细胞 ; 诊断 ; 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5 1 1 . 2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6 7 4— 3 2 9 6 ( 2 0 1 3 ) 0 5 B 一 0 1 3 9 — 0 2
临床合理用药 2 0 1 3年 5月 第 6卷 第 5期 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2例临床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2例临床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 巴结炎是长程发热原 因之一 , 因不明 病 确, 大多数学者认为该 病与病毒感 染有关 , 中病毒 是最有 可 其
能的致病 因子 。本组资 料中有 1例患 者给予 阿昔洛 韦抗病 毒 治疗 1 周有效 , 体温正常 , 颈部淋 巴结缩小 , 示该病与病毒感 提
染相关 。也有人认为变 态反应 和 自身免 疫在发病 机制 中有一 定 的作用 , 但没有得到确凿的证 据。由于该病 临床 表现无特异 性, 极易被误诊 , 发热 、 巴结肿大 、 淋 白细胞减 少多见 。本组 资 料 中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及 淋 巴结肿 大 ,6例患者 白细胞减少 。 2 本组组织细胞坏 死性淋 巴结 炎患者 有超过半 数的患 者肝功 能
体温高于 3 ℃l ,8~3 ℃1 , 热持续 时间 7天 一1个 9 8例 3 9 4例 发
月, 平均 l , 巴结肿大均 于发热后 出现 , 中单 发 8例 , 0天 淋 其 多
发 2 。双侧颈部 3 4例 0例 , 下 8例 , 股 沟 1 , 骨上 4 腋 腹 6例 锁 例 , 4例 出现全身淋 巴结肿大 , 有 包括纵 隔及腹膜后 , 肿大 的淋

患者 L H升高 (5 9 0 , D 27~ 5 ) 铁蛋 白升 高 2 8例 (5 16—40) 所 8 ,
有病例均行骨髓 常规 检查 , 中 1 骨髓细胞 学 出现组织 细 其 O例
结炎可与系统性红斑 狼疮 、 系统性硬 化症 、 桥本 甲状腺 炎等 自
身免疫性疾病伴随出现或继发 于多种 自身免疫性疾病 , 故本组
异常 , 提示肝功损 害常见 , 多数伴有 L H及铁蛋 白升高, D 需与淋 巴瘤及其他肿瘤性 疾病鉴别 。诊 断组织 细胞坏 死性淋 巴结炎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鉴别诊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鉴别诊断?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如何鉴别诊断?本病极易误诊为伤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传染病;恶组、恶性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女性患者易与SLE等结缔组织病混淆,应注意鉴别。

1.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恶组为一凶险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临床上常以长期高热伴进行性全身衰竭,淋巴结、肝、脾进行性肿大,还可有黄疸、出血、皮肤损害和浆膜腔积液等,实验室检查常发现全血细胞进行性减少,血涂片可发现异常的组织细胞或不典型的单核细胞;骨髓涂片有数量不等形态不正常的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为一良性自限性疾病,全身衰竭及出血较少见,血象异常一般仅限于白细胞伴有粒细胞的减少,而无红系及血小板的异常。

恶组与本病的病理特征亦不一样。

恶组为组织细胞恶性克隆性增生,而本病为反应性增生。

恶组受累组织免疫组化检查CD68和lysozyme(),组织细胞呈散在或簇状分布,与本病呈大片状分布在坏死区不同;恶组常伴染色体异常,如1p11易位(1qter→1p11)、t(2:5)(p23;q35),尤其是17p13异常;而本病鲜有染色体改变。

2.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常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结外可侵犯其他任何脏器。

20%~30%的患者出现发热、体重减轻、盗汗等全身症状,是一组异质性疾病。

骨髓受累时可发生血细胞减少。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淋巴结大多伴有轻度疼痛及压痛,一般来说肿大的程度较NHL为轻,质地比较软,NHL的淋巴结质地比较韧,饱满,晚期可融合。

结外浸润在NHL多见。

NHL的病程呈进行性,一般无自限性,这与本病不同。

病理组织活检在两者鉴别中起很大作用。

NHL 淋巴结正常结构被破坏,多数淋巴滤泡和淋巴窦消失,恶性增生的淋巴细胞形态呈异形性,多为单克隆性(T细胞或B细胞)淋巴包膜及周围组织亦被侵犯,与本病不同。

免疫组化显示NHL,恶性细胞表现为T细胞或B细胞标记的阳性细胞一种占绝对优势,而另一种仅少数散在分布,属反应性细胞成分,这与本病T、B细胞呈混合性增生而非单一性或单克隆增生明显不同。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和治疗郭新珍;徐潜【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0)005【摘要】目的总结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顺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6年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H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有淋巴结肿大,其中颈部淋巴结肿大17例,15例伴发热,6例伴关节.疼痛,5例伴乏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减少13例,单核细胞比例增高10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9例(64.3%).15例伴发热患者中,12例在确诊前应用抗生生素治疗无效.15例伴发热患者中,3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3例自行退热;9例在确诊后给予泼尼松治疗,体温恢复正常.2例仅表现为单纯淋巴结肿大患者,在行病理检查后未予特殊治疗.所有患者未发现复发或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结论 HNL临床特征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依据,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预后良好.【总页数】3页(P404-405,407)【作者】郭新珍;徐潜【作者单位】中日友好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1.2【相关文献】1.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与治疗 [J], 李蜀光;魏海刚;邱雅;陈蕾;许海凤;陈玉婷2.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 [J], 郑杨3.奶牛肠便秘的病因、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J], 杨国庆4.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J], 王玉丰5.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 [J], 徐凯;吴传玲;尹凤娇;李文登;胡旺;刘处处;王海久;王志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治疗体会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的治疗体会

显著性 ( P<0 0 ) .5 。试 验组有 8例未发 生急 性放 射性食 管炎 。 对照组有 9例因放射性食管炎需暂 时中断放疗 , 补液支持 治 经 疗 后再 继 续放 疗 ; 验组 未发 生 因放射 性食 管炎 中断 放疗 情 试
况。
孔的机会 , 而且起 到祛瘀 生新 之效 ; 食管 为“ 胃之系 ” 《 经集 (难
表 1 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 比较 n( ) %
性, 不仅 提高 了患 者服药 的依从 性 , 还能让 药物 附着 于食管 黏
膜 表 面 , 到很 好 的保 护 作 用 。全 方 共 奏 清 热 解 毒 、 阴 润 燥 、 起 养
与 对 照组 相 比 , P(0 0 .5
祛瘀化痰之功 , 临床验证 能有 效预 防放射性 食管 炎 , 发生 放 对
射 性 食 管 炎 者 能 缩 短 病 程 , 利 于 放 疗 计 划 的 顺 利 实 施 , 而 有 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2 不 良反应 : 用滋阴清热解毒 膏治疗 过程 中未发现对 心 、 . 应
肝 放 射 性 食 管 炎 是 在 放 射 治 疗 过 程 中放 射 线 辐 射 所 致 的 食
采用直线加 速器 X 常规连续放射治疗 , 线 放疗 剂 量 为 D S T0

7 G , 7周 ,5—3 O y5— 2 5次 。 试 验 组 自放 疗 开 始 起 口服 中 药 滋
阴清热解毒膏 ( 生黄芪 3g 生地 黄 1g金银花 1g生甘 草 6g 0, 5, 5, ,
石 斛 1g 麦 冬 1g 天 花 粉 1g 当 归 1g 莪 术 1g大 贝 母 1g 2, 2, 2, 2, 5, 0, 煅 龙 骨 2g煅 牡 蛎 2g 按 比例 配适 量 蜂 蜜 , 照 制 剂 要 求 制 成 0, 0, 按 煎 膏剂 型 10m ) 每 日 三 餐 后 1 0 E, —2小 时 口服 3m , 疗 前 0L 放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1例病例分析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1例病例分析

㊃论 著㊃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1例病例分析周倩 崔俊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853通信作者:崔俊昌,E m a i l c u i j u n c h a n g@163 c o m ʌ摘要ɔ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 L )的临床特点㊁病因及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51例HN L 病例资料㊂结果 H N L 发病年龄较低,年龄(25 98ʃ13 53)岁,男女比例1ʒ1 22㊂常见的症状是发热㊁疲乏和关节疼痛㊂淋巴结肿大㊁皮疹㊁脾肿大为常见体征㊂淋巴结直径多<3c m ,常伴触痛㊂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㊁血红蛋白减少㊂红细胞沉降率㊁C 反应蛋白㊁乳酸脱氢酶㊁谷草转氨酶㊁谷丙转氨酶可增高㊂抗生素治疗无效,激素治疗效果显著㊂结论 HN L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㊂对于不明原因发热㊁淋巴结肿大伴疼痛,白细胞减少的患者应考虑到HN L 的可能性㊂ʌ关键词ɔ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因;治疗D O I 10 3760 c m a j i s s n 1673-436X 2019 23 007C 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51c a s e s o f h i s t i o c y t i c 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h a d e n i t i s Z h o uQ i a n C u i J u n c h a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C h i n e s eP L A G e n e r a lH o s p i t a l B e i j i n g 100853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C u i J u n c h a n gE m a i l c u i j u n c h a n g @163 c o m ʌA b s t r a c t ɔ O b je c t i v e T oi m p r o v et h e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a n d r e d u c et h e m i s d i a g n o s i s of h i s t i o c y t i cn e c r o t i z i ng l y m ph a d e ni t i s HN L b y d i s c u s s e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a t h o g e n y an d d i a g n o s i s o fHN L M e t h o d s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51p a t i e n t sw h ow e r e d i a g n o s e dw i t hHN L i nC h i n e s e P L A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f r o m 2008t o2017w e r e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z e d A l l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d i a g n o s e db y l y m p hn o d eb i o p s y R e s u l t s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HN Li n c l u d e d y o u n g o n s e ta g e w i t h t h ea v e r a g ea g e w a s 25 98ʃ13 53 y e a r so l d a n dt h e g e n d e r p r e v a l e n c er a t i o m a l et o f e m a l e w a s1ʒ1 22 F e v e r f a t i g u ea n d j o i n t p a i n w e r ec o mm o ns y m p t o m si n HN L E n l a r g e d l y m p hn o d e s h e p a t o s p l e n o -m e g a l y a n d s k i nr a s h e s w e r e u s u a l l y f o u n di n HN L p a t i e n t s T h e d i a m e t e r o f t h ee n l a r g e dl y m p hn o d e s w e r el e s st h a n3c m w i t ht e n d e r n e s s L a b o r a t o r y f i n d i n g s u s u a l l y i n d i c a t e s l e u c o p e n i a a n d a n e m i a b u t e r y t h r o c yt e s e d i m e n t a t i o n r a t e C -r e a t i v e p r o t e i n s e r u m l a c t a t ed e h y d r o g e n a s e a l a n i n et r a n s a m i n a s ea n da s p a r t a m et r a n s a m i n a s ei n c r e a s e d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N Lw a s r e s i s t a n t t o a n t i b i o t i c s b u t s e n s i t i v e t o g l u c o c o r t i c o i d s 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 l a c ko f s pe c if i c c l i n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t e s t m e t h o d m igh tl e a d t o t h e mi s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m i s s e d d i a g n o s i s o fHN L P a t i e n t sw i t hu n k n o w nf e v e r e n l a r g e dl y m p hn o d e sw i t h p a i na n dl e u k o pe n i a s h o u l db e t o o k i n t o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HN LʌK e y wo r d s ɔ H i s t i o c y t i c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T h e r a p y D O I 10 3760 c m a ji s s n 1673-436X 2019 23 007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 i s t i o c yt i c 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h a d e n i t i s ,H N L )又称为K i k u c h i F u ji m o t o D i s e a s e ,于1972年由日本学者K i k u c h i [1]和F u j i m o t o [2]报道,之后国内外陆续有该病的报道㊂H N L 是一种良性㊁自限性疾病,病例分布以亚洲多见,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大多数病例在6个月内得到改善[3]㊂由于临床症状㊁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单纯性淋巴结炎㊁淋巴结结核㊁呼吸道感染㊁恶性肿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药物热等[4]㊂临床上常大量给予抗生素治疗,㊃19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12月第39卷第23期 I n t JR e s pi r ,D e c e m b e r 2019,V o l .39,N o .2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因此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㊂现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7年收治的经淋巴结活检确诊的51例HN L病例的流行病学㊁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探讨H N 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7年间收治的51例H N L病例,所有病例均结合临床症状㊁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并经淋巴结活检确诊㊂其中男23例(4510%),女28例(5490%),男女比例1ʒ122;年龄(2598ʃ1353)岁,年龄范围为4~ 63岁,30岁以下34例(6667%)㊂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㊂12研究方法对51例患者的性别㊁年龄㊁症状㊁体征㊁实验室检查㊁病理学检查及治疗等进行整理分析㊂13统计学分析采用S P S 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㊂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㊂2结果21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㊁疲乏和关节疼痛㊂51例病例中49例(9608%)表现为发热,多为高热,体温最高达40ħ,多伴有畏寒㊁寒战,且发热多为首发症状,持续时间数天至数月不等㊂疲乏16例(3137%),关节疼痛16例(3137%)㊂19例(3725%)伴有咽痛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㊂淋巴结肿大51例(10000%),皮疹25例(4902%),脾肿大17例(3333%,其中2例表现为肝脾同时肿大)㊂皮疹和肝脾肿大在体征上仅次于淋巴结肿大㊂淋巴结直径<3c m的47例(9216%)伴有触痛㊂47例(9216%)出现颈淋巴结肿大,其中39例(7647%)为双侧多发肿大㊂51例中8例仅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其余43例行多部位超声检查的病例中7例为单部位受累,7例为2个部位受累,29例为多部位受累㊂在多部位受累中22例同时累及颈部㊁腋窝和腹股沟区淋巴结,19例有锁骨上㊁颌下㊁颏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㊂肠系膜和皮肤淋巴结受累相对较少㊂皮疹多为一过性㊁充血性皮疹,多在发热后出现,可以出现在额面部㊁躯干及四肢,可伴瘙痒,皮疹可自行消退,部分在使用激素后消退㊂肝脾多为轻度肿大,无自觉症状㊂多数患者就诊于风湿科㊁呼吸科,部分就诊于儿科㊁口腔科㊁发热门诊㊁血液科㊂22实验室检查51例病例中,血红蛋白减少30例(5882%),白细胞减少27例(5294%),白细胞增高10例(1961%),部分病例有血小板减少㊂乳酸脱氢酶升高37例(7255%),转氨酶异常26例(5098%)㊂H B s A g(+)3例(588%)㊂42例病例的E S R增高26例(6190%)㊂45例病例的C反应蛋白增高30例(6667%)㊂41例病例检测了病毒抗体,29例(7073%)有病毒感染史,其中C MV-I g G(+)18例,E B病毒I g G抗体(+)17例,风疹病毒I g G抗体(+)11例,肺炎支原体(+)10例,单纯疱疹病毒I g G抗体(+)9例,各型流感病毒检测(+)共7例,弓形体I g G抗体(+)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 g M 抗体(+)1例㊂完善抗核抗体检查的39例患者中,抗核抗体(+)8例(2051%),抗S S A和/或抗S S B(+)3例(769%)㊂完善免疫功能检查的共36例,血β2-微球蛋白增高19例,I g E增高20例,I g G增高8例,I g M增高5例,I g A增高4例,C3降低6例,C4降低6例,总补体效价增高4例㊂23骨髓穿刺 22例病例行骨髓穿刺,其中20例造血组织增生活跃,多表现为粒系增生明显,红系部分增生偏低,粒红比例增高㊂1例表现为骨髓增生减低㊂1例表现为感染性骨髓象㊂24病理表现受累淋巴结直径多在1~2c m,很少大于3c m㊂51例H N L中,大部分以增生性改变为主,伴片状碎屑样坏死㊂镜下可见增生的细胞主要是各类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㊂可见核碎片和嗜酸性凋亡细胞㊂部分以坏死性改变为主,可见增生的组织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㊂少见以肉芽肿样变为主㊂38例有详细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资料,病变中增生的T淋巴细胞多显示C D3(+), C D123(+);组织细胞C D68(+),M P O(+)㊂25伴随疾病H N L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 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S L E)3例,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2例,合并成人斯蒂尔病1例,合并溃疡性结肠炎2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例,合并嗜血综合征3例,合并粒细胞减少1例,合并感染性疾病14例㊂26治疗及预后基本所有的病例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且在明确诊断前自行服用或接受过抗生素㊁抗病毒及退热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症状没有得到改善㊂51例病例中37例接受了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治疗(甲强龙㊁甲强龙琥珀酸钠㊁醋酸泼尼松㊁地塞米松),换算成甲泼尼龙等效计量起始计㊃29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12月第39卷第23期I n t JR e s p i r,D e c e m b e r2019,V o l.39,N o.2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量为12~80m g/d,缓慢减药,总疗程1周至3个月,多数患者在应用激素后2~4d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淋巴结肿痛消失,血常规㊁肝功能恢复正常㊂本组研究中无激素不良反应的记录㊂本组研究中无使用氯喹㊁羟氯喹病例㊂3讨论H N L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因不明的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医师漏诊和误诊,并延误治疗㊂本次研究收集的51例病例中,平均住院时间18d,最长住院时间50d,部分患者因该病反复住院㊂48例曾给予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因该病本身有自限性,可被误认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导致长期㊁大量使用抗感染类药品㊂尤其当淋巴结较小时,常被误认为是炎症引起的反应性增生而延误诊断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该病缺乏认识,故临床工作中遇到以长期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应想到该病,尽早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㊂H N L病因不明㊂有研究认为病毒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该病有关[5]㊂本研究对41例患者进行了病毒抗体检测,其中29例既往有病毒感染史,常见病原多为E B病毒㊁巨细胞病毒,其次还有风疹病毒㊁单纯疱疹病毒㊁各型流感病毒㊁弓形体㊁呼吸道合胞病毒等㊂早期研究认为异常增殖的C D8+T细胞可诱导大量细胞凋亡,从而介导H N L 的发生㊁发展[6]㊂E B病毒㊁巨细胞病毒㊁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是常见的诱导细胞凋亡的因素,因此笔者推测既往有此类病毒感染可能是H N L的一个诱因,但目前并没有在H N L患者受累的淋巴结内检测到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5,7-8]㊂也有学者认为该病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9-11]㊂本研究中H N L合并有结缔组织病㊁溃疡性结肠炎㊁桥本甲状腺炎㊁嗜血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㊂故可以推测H N L可能是在病毒感染等多种外界因素刺激下,体内的免疫平衡状态被打破,大量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㊂研究中部分病例血β2-微球蛋白㊁I g E㊁I g G升高也证实了这一猜测㊂H N L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发病年龄㊁性别㊁组织学特征上具有相似性㊂故对于疑似H N L患者应进行抗核抗体检查,以排除结缔组织病㊂H N L与多种疾病有相似的症状和表现,如S L E㊁淋巴瘤㊁淋巴结结核等,使其诊断复杂化,临床中应注意鉴别㊂结合本研究总结H N L有如下临床特点:(1)多见于青年,发病前可有呼吸道感染史㊂(2)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㊁疲乏和关节疼痛㊂多为不规则高热㊂(3)淋巴结肿大㊁皮疹㊁脾肿大为最常见体征㊂淋巴结直径多<3c m,常伴触痛㊂最常累及颈部淋巴结,亦可累及多部位㊂皮疹多为一过性[3,12]㊂(4)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部分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㊂E S R㊁C反应蛋白㊁乳酸脱氢酶㊁谷丙转氨酶㊁谷草转氨酶可增高[3,13]㊂(5)抗感染治疗无效[14]㊂上述临床特点虽无特异性,但临床工作中遇到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或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又有以上临床特征时应想到H N L㊂H N L目前尚无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多数是经验性治疗,缺乏大样本量的临床数据㊂有症状或伴淋巴结外组织(如中枢神经系统㊁皮肤和眼睛)受累的患者可以接受糖皮质激素㊁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退热药治疗[15]㊂国内目前没有激素治疗的剂量及疗程的明确推荐,一般给予长疗程缓慢减药治疗㊂Y o s h i o k a等[16]报道了13例持续发热的HN L 患者行短期甲泼尼龙治疗(05g/d,3d)后,所有患者在24h内观察到体温快速下降㊂欧洲的1例H N L合并S L E的26岁女性患者接受泼尼松1m g㊃k g-1㊃d-1的治疗,用药2周后逐渐减量,发热等症状均得以改善[17]㊂有报道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失败后或复发病例中使用氯喹㊁羟氯喹治疗[18]㊂R e z a i等[19]对有全身症状的H N L患者给予4d的氯喹治疗,并快速见效;对于复发患者,给予口服羟氯喹200m g,2次/d,共14d,患者症状在12h内好转㊂与糖皮质激素相比,羟氯喹具有安全性更高㊁不良反应更小的优点㊂因此,笔者认为羟氯喹可能是治疗H N L的又一个选择㊂也有报道1例最初激素治疗有效的患者,疾病复发时使用羟氯喹单药治疗,然而当2种药物都停药后,疾病复发并需双药治疗[20]㊂虽然普遍认为H N L为病程数周至数月的自限性疾病,但仍有死于该病的个案报道,患者均死于H N L合并的其他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㊁S L E㊁严重感染及突发心力衰竭等[21-23]㊂该病的复发率为15%[13],且有发展成S L E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的可能,应注意随访㊂回顾性研究中,一些H N L患者在确诊后又诊断为S L E[24-25],研究发现H N L患者有体质量下降㊁关节痛和抗核抗体阳性者更易发展为S L E[26]㊂而这两类疾病的治疗与预后并不相同,因此有学者建议在诊断和随访时进行抗核抗体筛查,特别是对于有皮肤病变的患者,以便早期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27-29]㊂总之,对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㊃39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12月第39卷第23期I n t JR e s p i r,D e c e m b e r2019,V o l.39,N o.2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病例,应及早行淋巴结穿刺活检,并注意与相关疾病的鉴别,以达到早期诊断并缩短治疗周期目的㊂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 K i k u c h i M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s h o w i n g f o c a l r e t i c u l u m c e l lh y p e r p l a s i aw i t hn u c l e a rd e b r i s a n d p h a g o c y t o s i s J N i p p o nK e t s u e k iG a k k a i Z a s s h i197235379-3802 F u j i m o t o Y K o z i m a Y Y a m a g u c h i K C e r v i c a ls u b a c u t e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An e w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g e n t JN a i k a197230920-9273 C u g l i e v a n B M i r a n d a R N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 d i s e a s e JB l o o d20171297917D O I101182b l o o d-2016-08-7364134 P e h l i v a n l a rKüçük M B e k t aşA k s o y H Öz s uS S e ta l Ar a r ec a s e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 d i s e a s e J T u b e r k T o r a k s2017654337-341D O I105578t t403955 M a t h e w L M K a p i l a R S c h w a r t z R A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e a s e ad i a g n o s t i cd i l e mm a J I n tJ D e r m a t o l201655101069-1075D O I101111i j d133146 O h s h i m aK S h i m a z a k iK K u m e T e ta l P e r f o r i na n d F a sp a t h w a y s o f c y t o t o x i c T-c e l l s i n h i s t i o c y t i c 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J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1998335471-478D O I101046j1365-2559199800532x7赵晓红姜伟纪祥瑞E B病毒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中的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150-51D O I103969j i s s n1672-44882004010188许俊辉陆海英于岩岩慢性活动性E B病毒感染合并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告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01994-1996D O I103969j i s s n1001-52562017100319魏雪静谢建兰周小鸽等K i k u c h i病中检测出全T细胞相关抗原丢失J中华病理杂志20114012815-819D O I103760c m a j i s s n0529-580720111200610 T a b a t aT T a k a t a K M i y a t a-T a k a t a T e t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e r no fC D30-p o s i t i v ec y t o t o x i c T c e l l sa i d sd i a g n o s i s o f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 d i se a s e J A p p l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M o lM o r p h o l2018264274-282D O I101097P A I000000000000041111 N o t a r oE S h u s t o vA C h e nX e t a l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 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s ubc u t a n e o u s p a n n i c u l i t i s-l i k e T-c e l ll y m p h o m a J A m JD e r m a t o p a t h o l2016386e77-e80D O I101097D A D000000000000048612 L i nH C S uC Y H u a n g C C e t a l K i k u c h i'sd i s e a s e ar e v i e wa n d a n a l y s i so f61c a s e s J O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 N e c kS u r g20031285650-653D O I101016S0194-59980223291-X 13 C h e n g C Y S h e n g WH L o Y C e ta l C l i n i c a l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sl a b o r a t o r y r e s u l t sa n do u t c o m e s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K i k u c h i'sd i se a s e e m p h a s i s o n 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r e c u r r e n tK i k u c h i'sd i s e a s ea n da u t o i mm u n ed i s e a s e s J J M i c r o b i o lI mm u n o l I n f e c t2010435366-371D O I101016S1684-11821060058-814 D u m a s G P r e n d k i V H a r o c h eJ e ta l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e a s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s t u d y o f91c a s e sa n dr e v i e w 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J M e d i c i n e B a l t i m o r e20149324372-382D O I101097M D000000000000022015 D e a v e rD H o r n aP C u a l i n g H e t a l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 d i s e a s e J C a n c e rC o n t r o l2014214313-321D O I10117710732748140210040716 Y o s h i o k aK M i y a s h i t aT N a k a m u r a T e ta l T r e a t m e n to fh i s t i o c y t i c 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K i k u c h i's d i s e a s e w i t hp r o l o n g e df e v e r b y a s i n g l e c o u r s e o f m e t h y l p r e d n i s o l o n e p u l s e t h e r a p y w i t h o u tm a i n t e n a n c et h e r a p y e x p e r i e n c e w i t h 13c a s e s J I n t e r n M e d201049202267-2270D O I102169i n t e r n a l m e d i c i n e49391917 G m a n M V l d r e a n u AM D o b r e a C e ta l A c h a l l e n g i n gc a s eo f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s y s t e m i cl u p u s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a n dr e v i e w o f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J C a s e R e p H e m a t o l201820181791627D O I1011552018179162718 H o n d a F T s u b o i H T o k o H e t a l R e c u r r e n t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 e a s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t r e a t e db y t h e c o n c o m i t a n tu s eo fh y d r o x y c h l o r o q u i n ea n dc o r t i c o s t e r o i d s J I n t e r n M e d201756243373-3377D O I102169i n t e r n a l m e d i c i n e9205-1719 R e z a iK K u c h i p u d iS C h u n d i V e ta l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e a s e h y d r o x y c h l o r o q u i n ea sat r e a t m e n t J C l i nI nf e c tD i s2*******e124-e126D O I10108642614420 R e z a y a tT C a r r o l lM B R a m s e y B C e t a l Ac a s eo f r e l a p s i n g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 e a s e J C a s e R e p O t o l a r y n g o l20132013364795D O I101155201336479521 K a m p i t a kT F a t a l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d i s e a s e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S L Ea n dh e m o p h a g o c y t i cs y n d r o m e ac a s er e p o r t J C l i n R h e u m a t o l20082781073-1075D O I101007s10067-008-0902-422 C h a nJ K W o n g K C N g C S A f a t a lc a s e o f m u l t i c e n t r i cK i k u c h i'sh i s t i o c y t i c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J C a n c e r198********-1862D O I1010021097-014219900501639<1856a i d-c n c r2820630933>30c o2-#23S h a r m a V R a n k i n R F a t a l K i k u c h i-l i k e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c o n n e c t i v e t i s s u e d i s e a s e a r e p o r t o f t w o c a s e sa n dr e v i e w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J S p r i n g e r p l u s2*******D O I101186s40064-015-0925-724 D o r f m a n R F B e r r y G J K i k u c h i's h i s t i o c y t i c n e c r o t i z i n g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a n a n a l y s i so f108c a s e s w i t h e m p h a s i s o nd i f f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J S e m i n D i a g n P a t h o l198854329-34525 C h e n Y H L a n J L K i k u c h i d i s e a s e i n 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r e v i e w J JM i c r o b i o l I mm u n o l I n f e c t1998313187-19226 L o p e z C O l i v e r M O l a v a r r i a R e t a l K i k u c h i-F u j i m o t on e c r o t i z i n g l y m p h a d e n i t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c u t a n e o u sl u p u se r y t h e m a t o s u s a c a s e r e p o r t J A mJD e r m a t o p a t h o l2000224328-333D O I10109700000372-200008000-00006收稿日期2019-03-21㊃4971㊃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12月第39卷第23期I n t JR e s p i r,D e c e m b e r2019,V o l.39,N o.23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的方法有哪些

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的方法有哪些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尤其是青壮年,很容易受到这种疾病的影响,而且在发病之前,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所以对这些疾病,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但是要科学的用药降低副作用。

★一、特性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坏死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淋巴结炎及亚急性淋巴结炎。

是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增大性疾病,属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

本病多见于日本、中国等东方国家,西方国家甚为少见。

主要累及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临床上呈亚急性经过,主要症状为持续高热,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不升高或轻度下降,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多数情况下为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

★二、症状体征1.多见于青年女性,以春夏发病较多,部分患者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咽峡炎史等。

2.发热 &nbsp;热型不一,可呈弛张热、低热或不规则热、最高可达39~40℃,亦可呈间歇性发热,部分患者体温可正常。

发热持续1~2周,个别患者可持续高热达1~2个月或更长,一般可自行消退。

3.淋巴结肿大 &nbsp;多位于颈部,亦可累及腋下、锁骨上、肺门、腹股沟等部位,活动,质地较软,起病急者常伴疼痛或压痛,局部无明显炎症表现。

淋巴结常随发热高低而增大或缩小。

这与淋巴瘤和恶组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肿大、质地韧或较硬,进行性增大而无压痛的特点不同。

4.皮疹 &nbsp;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表现为荨麻疹、丘疹、多形红斑,往往为一过性,持续3~10天后消退。

5.肝脾肿大 &nbsp;30%左右的病例可见轻度肝大,50%的病人亦可呈一过性脾大,发热消退后即可恢复正常。

★三、用药治疗1.泼尼松(强的松)30~40mg/d。

2.转移因子10ml,1~2次/d,口服或0.1mg,每周1~2次,皮下注射;干扰素300万U,隔天1次,皮下注射。

3.无明显症状者可不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玉婷 :
1.2 临床 表现 患者起 病急 ,以颈部淋 巴结肿 大 ,疼 痛、伴 有全 身发热为首发症状者 22例。体温 38—41 ̄C,其中稽 留 热 16例,弛张热 8例,发热持续时间 7—32天不等。仅有颈 部淋 巴结肿大 ,不伴 有 淋 巴结 疼痛 和全 身发 热者 12例 ;38 例 HNL中单 纯颈部淋 巴结肿大者 15例 ,在 颈部淋 巴结 肿大 的基础上伴有腋下 、腹股 沟等 淋 巴结肿 大者 23例 ;5例 患者 在淋 巴结肿大 ,发热 的基础上伴有 近期体重减轻。颈部肿 大 淋 巴结 1一10余个 不等 ,约 (1 为 1 cm x2 cm,质地柔 软有 弹性 ,表面光滑 ,轻度活动 , 压痛 ,无粘连 、融合 ,皮肤表面无红肿 。 1.3 辅助检查 血 常 规检 查 :白细胞 (1.8—4.O)×10 /L 23例 ,(4.4—16.1)×10 /L 15例 ,中性粒细胞分类 0.32— 0.88,7例有异常淋 巴细胞 ;17例血红 蛋 白 80—106 g/L;血 小板正常。红细胞沉降率 18例加快 ,1O例正常。19例丙氨 酸转氨 酸 (ALT) 、天冬 氨 酸 转 氨 酶 (AST) 、乳 酸 脱 氢酶 (LDH)、碱磷酶 (ALP)轻 度升 高。1O例 IgG、IgM、IgA1项 或 2项 升高 ;PPD试 验全部阴性。 1.4 诊断和治疗 38例 病人 活检前 临床诊 断为淋 巴结核 14例 ,经血液 内科会 诊怀 疑 为淋 巴瘤 1l例 ,怀疑 为鼻咽癌 颈部淋 巴结转移 5例 ,考 虑为坏死性淋 巴结炎的 8例。所有 患者 皆行淋 巴结活检 术。其 中 9例患者在 活检前行淋 巴结 穿刺术 ,没有得 出明 确 的结 论 ,病 理科 医生 建议 活检确 诊。
【关键词 】 组织细胞坏 死性 淋 巴结炎 诊 断 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ist iocytie nee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Methods Thirty—eight cases of HNL treated in OI11"Department from 1996 to 2005 were stud ied ret ro spee·
Ll Shuguang。WEI Haigang’QIU Ya,et al
【摘 要】 目的 探讨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 巴结炎(histiocytie necrofizing lymphadenifis,HNL)的诊 断和治 疗。方法 对我 院从 1996—2005年共收治的 HNL38例的临床表现 ,检查 和诊 断,以及 治疗和愈 后进行 回顾 性分析。结果 所有 患者通过淋 巴结病 理活检确诊 ,经 肾上腺 皮质激素治 疗后愈 后 良好 。结论 活检 术在 HNL诊断方面具有 重要 的临床价值 ,肾上腺 皮质激素在 治疗 HNL方面疗效 满意。
维普资讯
现代医院 2007年 9月第 7卷第 9期 Modern Hospital Sep 2007 Vol 7 No 9
13
组 织 细胞 坏 死 性 淋 巴结 炎 诊 断 与治 疗
李蜀光 魏海刚 邱 雅 陈 蕾 许 海凤 陈玉婷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 ENT OF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 PHADENITIS IN 38 PATlENTS
【Key words】 Histiocytie neerotizing lymphadenitis,Diagno sis,Treatment 【Author s address】 Foshan Second People's Ho spital,Guangdong,528000,PRC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 巴结炎 (histiocytie necrotizing lym— phadenitis,HNL)又称 Kikuehi— Fujimoto病 ,由 日本人 Kiku— chi和 Fujimoto【l 于 1970年首先报道 ,是一 种主要 累及淋 巴 结 的 自限性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 以东方青 年女性多见 。HNL 的病理特 征 主要 为 淋 巴组 织散 在 灶 片 状 坏 死 (碎 屑样 坏 死 ),伴有大量组 织细胞 浸 润 ,病 因尚不 清楚 。本病 易 以头 颈部淋 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因而部分患者 因头颈部淋 巴结 肿大为主诉到 口腔颌 面外科 就诊 。专科 医师往 往 由于认 识 不 足,容易误诊 ,延误 治疗。 由于该 病 临床 表 现无 特异 性 , 病理组织形态较 复杂 ,误治率较 高 ,且个别病 例预后 凶险 , 故提高对本病的诊 治认识具 有 十分 重要 的临床 意义。笔者 所在 医院 自 1996—2005年共 收治因未能在门诊 确诊 以颈部 淋 巴结肿大而就诊 的 HNL38例 ,现 将该 病的诊 疗经 过及 进 展 总 结 如 下 。
tively.Results All cases were diagn osed by biopsy. Thirty—two patients were treated using adrenal cor tical hor-
mone after biopsy.All patients satisfied the results after the biopsy a n d treatment. Conclusion Biopsy is of clinical importance in diagnosis of HNL. Adrenal cortical hormone is efect 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NL.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 情况 本组 38例患 者 ,成 人 20例 ,男 8例 ,女 12 例 ;JL童 18例 ,男 5例 ,女 13例 ;年龄 3—45岁 ,平 均 年龄 24.0岁 。
李蜀光 魏海刚 邱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魏海刚
雅 陈 蕾 许海凤 广东佛 山 528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