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案(西师版)

合集下载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3篇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3篇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精选3篇(一)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 了解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结果。

3. 培养学生灵活估算数值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多位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3. 小白板、白板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 (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多位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估算吗?估算有什么作用?步骤二:讲解估算的方法 (10分钟)1. 解释估算的概念:估算是指通过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对数值进行近似计算得到一个大概的结果。

2. 讲解多位数加法的估算方法:- 当两个多位数相加,可以先将多位数的个位数进行相加,然后将十位数进行相加,以此类推。

- 如果个位数相加的和大于等于10,就进位到十位数相加。

-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位数相加完毕。

3. 讲解多位数减法的估算方法:- 当两个多位数相减,可以先将每一位的数值进行相减,然后依次相减。

- 如果被减数的某一位小于减数的对应位,就向高位借1。

- 依次类推,直到所有位数相减完毕。

步骤三:示范演练 (15分钟)1. 在小白板上列出一道多位数加法题,例如:5741 + 2987 。

2. 通过向学生解释估算方法和步骤,展示如何使用估算方法计算该题的结果。

3. 让学生模仿示范,使用估算方法计算一道多位数减法题。

步骤四:合作探究 (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练习题。

2. 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使用估算方法计算练习题的结果。

3. 鼓励学生描述他们的估算过程和策略。

步骤五:展示和总结 (5分钟)1.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解答和估算过程。

2. 给出正确的答案,与学生讨论答案的准确性和估算结果的接近程度。

3.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并强调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3篇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3篇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2. 学会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2. 数学实物教具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

步骤二:加法和减法的定义与运算法则(10分钟)1. 对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行讲解,例如:4+3=7。

2. 对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法则进行讲解,例如:7-3=4。

3. 强调加法和减法是相互联系的,加法可以帮助减法运算,减法也可以帮助加法运算。

步骤三:加减法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例如:7-3=4,那么7=4+3。

2.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例如:小明有7颗苹果,他吃了3颗,现在还剩几颗?3. 让学生自己编写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式,归纳总结加减法的关系。

步骤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题,加强加减法的练习。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步骤五: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加减法的关系,重点强调加法和减法的相互支持和联系。

教学延伸:1. 将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计算。

2. 提供更多的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板书设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4+3=77-3=47=4+3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定义、运算法则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引导、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更多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练习。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精品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精品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关系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数运算”中第一节数与代数内容,重点探讨加减法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将深入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联系,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在四则运算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一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基本关系,理解它们是互为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互逆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关系,培养他们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加减法例题,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小明去超市购物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明付钱和找零之间关系,从而自然导入加减法关系。

2. 例题讲解:a. 展示例题1:计算8 + 5和13 5,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联系。

b. 展示例题2:根据加减法关系,找出10 3结果,并与7 + 3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关系。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练习题,巩固加减法关系。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用加减法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1. 左边部分:列出加法和减法关系,以及相关例题。

2. 右边部分:展示随堂练习题,以及学生讨论成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写出3个加法算式和对应减法算式,要求加数和被减数相同。

b. 小明有15个苹果,他给小红5个,又给小刚3个,请问小明还剩多少个苹果?2. 答案:a. 例如:6 + 4 = 10,10 4 = 6;9 + 2 = 11,11 2 = 9;8 + 7 = 15,15 7 = 8。

b. 小明剩下15 5 3 = 7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加减法关系有更深入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多加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多位数的加减法

多位数的加减法

《多位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中“口算与估算”,即教材P33-32。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多位数加减法,是整数加减法运算体系中的最后一段,它既是前面所学加减法计算的引伸和扩展,又是对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运算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口算与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加减法的关系及加法运算律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加减法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

同时,也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提供了工具支持。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二、三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的认识;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数,这些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的紧密,因此对发展学生的数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万数的加、减口算;能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并解释估算过程。

2、能力目标: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过程,培养探索精神。

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根据学生的自身的年龄,及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把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加减口算与估算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把理解多位数的加减口算与估算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难点,关键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结合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丰收的金秋”这一现实情境,使学生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多位数的估算方法。

2.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多位数的估算方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2.教学难点: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减法运算。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谁能告诉我,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些知识?师:刚才同学们说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其实,我们在进行计算时,有时候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而是可以通过估算来快速得到一个大概的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1.学习估算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123+456。

如果我们不要求精确的结果,你能快速估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把123和456分别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进行估算。

比如,123可以看作120,456可以看作450。

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得到估算结果:120+450=570。

2.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特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这个算式:789321。

这次我们同样不要求精确的结果,你能快速估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师:同学们,我们可以把789和321分别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进行估算。

比如,789可以看作800,321可以看作300。

这样,我们就可以快速得到估算结果:800300=500。

(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谁能告诉我,我们是如何进行估算的呢?师:是的,我们把多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然后进行加减运算,这样就可以快速得到估算结果。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6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6篇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精选6篇(一)教案名称:加减法的关系适用对象:小学四年级上册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 掌握加减法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巧3.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转换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材《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教学课件等2. 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具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开始引入加减法的关系,如:小明手中有5支铅笔,他又给了小红3支铅笔,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2.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原本有几支铅笔?”3. 学生回答:“5支铅笔。

”4.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红拿走了几支铅笔?”5. 学生回答:“3支铅笔。

”6. 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小明手中剩下几支铅笔?”7. 学生回答:“剩下2支铅笔。

”8. 教师总结,将这种情况表示为减法运算:5 - 3 = 2。

Step 2:探究加减法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将减法运算改写为加法运算:5 - 3 = 5 + (-3) = 2。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为什么减法运算可以改写为加法运算?”3.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数和差分别代表什么?”4. 学生回答:“被减数就是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就是减法中的减数,差就是减法运算的结果。

”5.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提问:“在加法运算中,被加数、加数和和分别代表什么?”6. 学生回答:“被加数就是加法中的被加数,加数就是加法中的加数,和就是加法运算的结果。

”7.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要使等式5 - 3 = 5 + (-3)成立,被减数、减数、和和加数的关系是什么?”8. 学生思考一会后,教师给予提示:“想想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9. 学生回答:“被减数和和、减数和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反数的关系。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围绕加减法的关系展开,内容包括第三章《整数的加减法》的第一节“加减法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讲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数轴和实际例子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知道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的概念。

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数轴挂图。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利用数轴,向学生展示小明的行走过程。

小明从0点出发,先向右走了3步,再向左走了2步,停留在哪个点?2. 例题讲解a) 3+2的结果是多少?b) 如果从5点向左走2步,会到达哪个点?52等于多少?3. 随堂练习a) 4+5=?b) 93=?c) 如果从7点向左走4步,会到达哪个点?4. 小组讨论a) 加法和减法有什么关系?b) 如何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1.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3+2=552=32. 数轴上的移动:小明从0点出发,向右走3步,再向左走2步,停留在1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6+7=? b) 145=?c) 如果从10点向右走3步,会到达哪个点?d) 如果从8点向左走2步,会到达哪个点?2. 答案:a) 13 b) 9c) 13 d)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仍有个别学生对于数轴的运用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理解。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解析。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加法》(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多位数的加法》(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

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不但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

(板书)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板书)学生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学生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板书)教师: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无忧】《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名师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无忧】《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名师教案

多位数的加减法——加减法关系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及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关系。

2.能运用加减法的关系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与减互逆关系和加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拓通准备教师多媒体出示表格。

师:根据信息,你能选择其中给出的两个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吗?生甲:四(1)班有35人,男生17人,女生有多少人?算式是:35-17=18(人)。

生乙:四(1)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算式是:35-18=17(人)。

生丙:四(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17+18=35(人)。

生丁:四(1)班男生17人,女生18人,全班35人。

师:很好,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知识,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做出了正确的解答。

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小组内相互说一下。

学生讨论,相互回答。

二、集体探究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

小学-数学-打印版生: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生甲:和=加数十加数。

生乙:求其中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加数=和-加数。

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谁还有新发现?生丙: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生丁: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师:请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生: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看看我们的发现正确吗?教师总结:加减法中的这种关系是互逆的。

三、一试身手教师课件出示教科书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四、合作交流教师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4页的“议一议”。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案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案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案例(西师版四年级上册)1、口算与估算课题口算与估算教学内容口算与估算(P35例1和例2及练习六)。

教学目标1.能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加以推广,得出多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2.能利用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3.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并能与同学交流估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多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自主修改修改建议一、复习准备二、新课教学三、课堂活动。

(即P35的“课堂活动”)四、课堂总结:五、课堂作业:1、观察P33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2.铺垫练习:渔业队上午捕鱼760千克,下午捕鱼2375千克,一大共捕鱼多少千克?①学生独立试做。

②请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计算过程。

1、教学例1:(1)展示例1:(2)指导学生列式解答:260000+320000=580000(㎏)(3)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呢?学生讨论、交流:①还可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口算就比较简便。

②指名学生说出算法:因为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

(4)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

2、教学例2:(1)展示:2001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2002年达2039800公顷。

估算一下,2002年退耕还林的面积比2001年大约多多少公顷?(2)指导学生想:应该把401535和2039800各看成多少来进行估算?(3)小结后板书:2039800-401535≈2000000-400000=1600000公顷(4)估算的方法是什么?教师展示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进行估算。

今天的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完成练习六的其余习题。

教学反思2、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P37的内容和例1、例2、例3及练习七。

教学目标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教学准备计算器实物及P37的插图。

西师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导学案(多位数加减法)

西师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导学案(多位数加减法)

西师版数学四上第三单元导学案(多位数加减法)1、口算与估算学校班级姓名使用日期学习内容:教材P34例1、例2,P35课堂活动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整万数的加减口算;能进行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能解释估算过程。

2、与同学一起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考过程。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难点:探索并理解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估算方法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学习准备:多位数口算卡。

学习过程:一、旧知链接1、将下列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

450000=()1030000=()180000=()2、将下列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48705≈()1031700≈()98030≈()3、算一算。

72+18=55-37=28+34=104-34=63+37=29+41=68-26=71-31=二、自学教材P34、1、自学例1,完成自学问题。

(1)两个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算式:260000+320000=方法一:直接计算方法二:先改写,再计算260000+320000=()(千克)260000=()万,320000=()万因为26+32=58,26万+32万=()万所以260000+320000=()(千克)(2)如果将问题改为“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出稻谷多少千克”该怎么解决?算式:想:320000=(),260000=(),()-()=()(千克)(3)我发现:整万数相加减时,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作单位的数,口算比较简便。

2、自学例2,完成自学问题(1)算式列作:()-()≈(思考:为什么要用≈)(2)计算式将xx80看做(),140753看做()计算比较方便。

(3)xx80-140753≈()-()≈()(平方米)(4)将问题改为“某地xx年和xx年退耕还林的面积一共大约多少平方米”,该怎样解决?(5)我发现:估算时,把两个数看作整万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较简便。

三、精讲点拨。

四、过关检测1、口算下面各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教案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让学生们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估算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多位数加减法估算

希望能帮助到您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课设计:多位数加减法的估量多位数加减法的估量【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2。

【教课过程】一、情形引入,提出问题教师: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明显,上网查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你们知道是一条如何的信息吗?学生:明显查到了2001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2002年达2039800公顷。

教师:假如你是明显,你能依据这条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虑此后,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先沟通沟通。

同桌互动。

教师:谁来发布想法?学生1: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大概多少公顷?学生2:2002年退耕还林比2001年大概多多少公顷?教师:能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队列式计算吗?学生:能,算式分别是2039800+401535和2039800-401535。

(教师板书算式)二、指引释疑,研究方法教师:方才有个同学的发问顶用到了“大概”二字,在这里你为何要使用“大概”呢?学生1:由于这道题的数量太大,计算会比较麻烦,我用“大概”的意思就是希望对结果进行大体的计算,不要求很精准。

学生2:我以为他用“大概”就是要我们对结果进行估量。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正确,在实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这些较大数量加减法的计算结果要求不是那么精准,能够对它进行估量,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量。

039800-401535”为例,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四人一组,说一说你是如何估量的?小组研究。

教师:谁来报告报告?学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2039800看作204万,把401535看作40万,再用204万一40万,结果大概就是164万。

学生2:老师,我的方法更简易,我把2039800看作200万,把401535仍旧看作40万,200万-40万,结果大概就是160万。

教师小结:真是聪慧的孩子,敢于思虑,而且擅长思虑。

大家通过议论,已经找到了多位数加减法的估量方法,我们往常就是把两个数看作整万的数,而后再进行加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案(西师版)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4题。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初步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目灵活选择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学们看,农民伯伯们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金秋。

教师:丰收的喜悦已经让农民伯伯们忘记了收割的疲惫,他们兴冲冲地将刚收割下来的粮食运到了粮库,准备卖个好价钱。

了解信息,提出问题教师:仔细观察这幅情景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1:我知道了星光村今年卖稻谷大约260000g,柑树村今年卖稻谷大约3XX0g。

学生2:另一个村产玉米大约27000g,产稻谷比班米多18000千克。

学生汇报后,教师用显示以上四条信息。

教师:了解了这些信息以后,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1: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2:柑树村比星光村多卖稻谷多少千克?学生3:另一个村的稻谷产量是多少千克?学生汇报时教师用同步显示以上3个问题。

……教师:孩子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用到多位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先从简单的入手,一起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探究例1列出式子,口算结果教师:我们先解决个问题——星光村和柑树村一共卖稻谷多少千克?怎么列式?学生:260000+3XX0=。

教师:能口算出这道多位数加法的结果吗?学生:能。

教师:谁来说说看?学生:260000+3XX0=580000。

小组交流,探讨算法教师:为什么能那么快地报出答案呢?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在4人小组里先说一说。

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1:260000和3XX0的末尾都有4个0,我在计算的时候先暂时不看0,就算26+32=58,然后再在58的后面添4个0,就是580000了。

教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数位的0,计算以后再添上,不错的方法啊!学生2:因为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

教师: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能看出你是认真思考了的。

学生3:我把260000看成26个万,把3XX0看成32个万,26个万加32个万就是58个万,也就是580000。

教师:哦,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以后再计算,很好的主意!教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学生汇报完各自不同的做法后,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的口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先省去两个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一种是把这两个数先改定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再口算。

相互比较,优化算法教师:同学们的这些口算方法都是正确的。

但这些方法中,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而且不容易出错呢?人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我们小组认为,把这些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这样既不容易出错,也比较简便。

尝试练习,初步运用教师:那么我们再试几道题来看一看,这种方法是否比较简便。

教师:现在要算星光村比柑树村少卖多少千克稻谷,怎样列式?学生:3XX0-260000=。

教师:谁会计算?学生:因为32万减26万等于6万,所以3XX0-260000=60000。

再次尝试,独立练习教师:很好,同学们马上就会学以致用了。

如果我们还要计算另一个村的稻谷总产量,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大家试一试。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全班汇报,教师用演示算法。

教师小结:我们在做整万数加减法的口算时,通常把这些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计算,这样比较简便。

三、尝试运用,加深理解.完成练习六第1题——小猴摘桃。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

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4000+3000”和“9000-XX”的时候是怎样想的。

.完成练习六第2题。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想一想、算一算。

000-300=50000-4000=80000000-6000000=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一种是先去掉相同个数的0,相减后再添0;一种是把4000看成40个百,300看成是3个百,40个百-3个百=37个百,就是3700。

独立练习。

数学书练习六36页第3、4题。

第4题在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重点发现不同做法。

四、全课总结教师: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2及第36页练习六5、6题。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估算多位数加减法。

培养学生迁移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多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熟练地进行多位数加减法估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准备学习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一起来回顾一下。

开火车,一名学生汇报,其余学生判断。

X||B|1.c|o| 同上。

省略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004305970052039800401535让学生说出求以上各近似数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有个四年级的小学生明明,上网查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出示例2主题图。

教师:明明查到一条怎样的信息?学生:明明查到的是XX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和XX年退耕还林达2039800公顷。

教师:如果你是明明,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以后,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交流交流。

同桌互动。

教师:谁来发表想法?学生1: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多少公顷?学生2:XX年退耕还林比XX年多多少公顷?学生汇报后,教师用显示以上两个问题。

教师:知道这两个问题分别该怎样列式吗?学生:算式分别是2039800+401535和2039800-401535。

教师:这两个算式的数字都很大,算起来肯定比较麻烦。

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也不需要得到非常精确的结果。

如果这两个算式只需要得到一个大约的值,问题应该怎样变一变?学生:问题一变为“两年一共退耕还林大约多少公顷”,问题二变为“XX年退耕还林比XX年大约多多尔公顷?”教师:加上大约就是要我们对结果进行估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引导释疑,探究方法教师:能估算出2039800-401535这道题的结果吗?四人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小组探究。

教师:谁来汇报一下?学生1:我用“四舍五入”法,把2039800看作204万,把401535看作40万,再用204万一40万,结果大约就是164万。

学生2:老师,我的方法更简便,我把2039800看作200万,把401535仍然看作40万,200万-40万,结果大约就是160万。

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用演示估算方法。

教师小结:真是聪明的孩子,敢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

大家通过讨论,已经找到了多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我们通常就是把两个数看作整万的数,然后再进行加减。

尝试练习,初步运用教师:掌握了估算方法,能很快估算出2039800+401535的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1:200万+40万,结果大约是240万。

学生2:204万+40万,结果大约是244万。

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课堂活动完成第35页的课堂活动。

显示卡片,学生开火车估算,并说一说估算方法。

独立练习练习六36页5、6题。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题学生在分组完成的基础上汇报。

注意启发学生提出估算的问题并计算。

四、课堂总结说一说:怎样进行多位数的估算?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学目标】.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激起引入、准备学习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显示算盘。

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不过现代人们拥有更方便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了解计算器多媒体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 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

学生:计算器。

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学生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

学生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学生: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

)认识计算器说一说:①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计算器,你认识上面的哪些按键,小组内说一说。

②上台给班上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器和自己认识的按键。

认一认:出示计算器示意图,教师指,学生说出各部分名称。

教师适时介绍相应按键的作用。

……教师: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这些是计算器的功能键,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会用到这些功能键了。

探究例1初次尝试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

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

完成后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

再次尝试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1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三、课堂活动、加深理解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