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川不成军 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抗战中的川军 “草鞋兵”出川抗日威名远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中的川军“草鞋兵”出川抗日威名远扬导语: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早期的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中晚期川军,是对民国时期四川地方军队的称谓。
与其它的地方派系不同的是,川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早期的有刘存厚、熊克武当权,中晚期的有刘湘主政,刘湘死后。
川军形成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
川军内部的派系繁杂,防区制盛行,内战之烈闻名全国。
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重庆抗日胜利纪功碑书写着川军这一华彩乐章,李宗仁将军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刘湘去世二刘大战结束后,刘湘即在成都宣誓就任四川“剿匪”总司令,奉蒋介石之命,先后对付入川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
10月,刘湘将川中各军编为六路,分别以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杨森、王陵基、刘存厚出任一至六路总指挥,对红军各方面军展开围攻,然而,却遭到失败,刘湘先后将刘存厚、王陵基撤职查办。
1934年间,刘湘又在南充设立四川“剿匪”总部前方军事委员会,推出“神仙”军师刘从云为委员长。
结果被红军击溃二十多个旅。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蒋介石想趁此机会派出中央军十个师到四川“援助”刘湘,电邀刘湘到南京面商机宜。
刘湘到汉口时,即与从上海约来的邓汉祥密商,决定无论如何,要阻蒋介石派兵入川。
10月20日,刘湘抵达南京。
经过反复磋商努力,取消了蒋介石派兵入川的提议,达成了三项决定:一、仍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生活常识分享。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 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川军抗日纪念碑资料图出征:抗日热潮涌动山乡1937年10月1日,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
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
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父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800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1937年9月23日,占山乡逢场。
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
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
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
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
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
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李汝江说:“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已怀起我,身体不好,还抱着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亲。
”公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还有送水果、送熟鸡蛋的,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热情得给义勇队分送,还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前线:西充壮士一去不复返抗战惨烈,“800壮士”相继牺牲。
川军抗战故事演讲稿
川军抗战故事演讲稿1937年日本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全民抗战的序幕。
对于中国来说,那是一段血泪史,一部沉重的灾难”,更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今天,我将要演讲的是有关于川军抗战的故事。
战争之始,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在川军第41军军长的带领下,中央军校的学员们主动请缨加入抗日战争。
尽管伤亡人数为之全国之首,但他们一直承受着各种超负荷的负担,也毫无怨言。
经过几次大会战后,军队兵额需求愈来愈多,四川成为最大的兵源基地。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台儿庄战役中,第二十二集团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苦守滕县。
日军主力矶谷师团以重炮飞机猛攻。
弹尽粮绝,王铭章在县城中心指挥残部顽强抵抗,腹部中弹踉跄倒地。
部下扶他,王铭章叫道:“不要管我,老子死在这里痛快!”。
周身血糊糊的王铭章,挣扎着高呼“杀敌,抗战到底啊!”他用枪口对准自己脑门,“砰”一声枪响……受重伤的300多川军官兵,不愿被俘受辱,他们大叫:“小日本必亡!”这些战衣破裂、伤痕累累的中国军人,以手榴弹爆炸,消失在烟雾中……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毛泽东挥毫写挽联哀悼王铭章:“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川军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一种忠诚、信念坚定的时代精神。
是一种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奉献精神。
战争硝烟已经散去,川军英魂千古,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我们回首战争,因为珍爱和平。
在无数英烈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在战士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中,让我们缅怀,让我们反思。
好在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
我们中华民族在未来将再次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川军抗日纪念碑资料图出征:抗日热潮涌动山乡1937年10月1日,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
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
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父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800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1937年9月23日,占山乡逢场。
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
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
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
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
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
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李汝江说:“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已怀起我,身体不好,还抱着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亲。
”公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还有送水果、送熟鸡蛋的,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热情得给义勇队分送,还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前线:西充壮士一去不复返抗战惨烈,“800壮士”相继牺牲。
《正者无敌》中川军抗日将领的原型
滕县保卫战殉国的41军代军长王铭章
李宗仁曾说过:“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造成之也。”《正者无敌》的结尾,冯天魁英勇抗敌,最终战死沙场。而这悲壮的最后一战,创作素材便源于历史上的滕县保卫战,而这个原型,就是著名的川军将领王铭章。
王铭章在川军中以英勇善战著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他主动请缨,后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弥留之际仍勉励将士抗战到底的川军总司令刘湘
《正者无敌》中的刘湘并不是一个杜撰的影视人物,可以说,该剧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上这位风云人物的真实面貌和传奇人生。
刘湘生于1889年,儿时曾读私塾和县立高等小学。17岁投笔从戎,考取四川武备学堂,后又考取四川陆军讲习所和四川陆军速成学堂,20岁毕业,分配到清朝新军第33混成旅65标任见习军官,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正者无敌》中川军抗日将领的原型
贝湾
有人说,四川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抗战时期,对于60余万四川抗战英烈来说,四川,是走了就再也回不了的故乡……
近日正在北京、浙江、天津、东方四大卫视频道热播的川军抗战大戏《正者无敌》,由于陈宝国饰演的主人公冯天魁这样一位插科打诨的痞子英雄形象,引发很多观众质疑: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冯天魁这么一个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川军将领是什么样?
(1)壮士一去:牺牲最巨的川军抗战悲壮史记
(1)壮士一去:牺牲最巨的川军抗战悲壮史记1937年寒冬,四川西充,一个位于川北偏远的小镇上,随处可见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年。
短短一天时间,有800多人报名参加了“义勇壮丁队”,并奔赴抗日前线。
8年抗战下来,这800多人没有一个能回来,全部牺牲殉国.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
350多万军人出川抗战,每五六个国军士兵当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为此在抗战中有“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正面战场,参加过几乎所有的大型会战,64万四川男儿把尸骨留在了异乡.1945年10月8日的《新华日报》,有篇文章这样评价四川民众对抗战的贡献:“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责任的……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付出多少血汗,多少血泪,多少血肉之躯!”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一个月后,四川易帜,刘湘归顺国民政府,由于刘湘是经过削平群雄统一四川的,因此十年来,一直与中央暗中较劲、保持半独立状态。
那么,刘湘这个“地头蛇”后来如何肯出川迎战外寇?又为何被后世称为“中华民族最不该忘记的人”?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四川省主席刘湘就给蒋介石发电报,呼吁全民总动员一致抗日。
刘湘宁死不做亡国奴,8月7日,成都凤凰山机场,刘湘带领川军将领赶往南京开国防会议,一万多人前来送行,他们把“川人抗战请愿书”递到了刘湘手中。
刘湘感慨万千,喊出了“倾全川之力,支持抗战”。
他决定为抗战,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四川,拱手全部让给国民政府。
很多川人都劝有病在身的刘湘留在四川养病,遥控指挥部队。
刘湘却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甚不光彩,如今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我们要以日本人的血。
洗清四川军人的耻辱。
”川军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场面威武雄壮,浩浩荡荡。
川军出川队伍中打出了一面“死”字旗,很多军民看到后热泪盈眶,这是怎么一回事?死字旗原件早已丧失,在北川县文化馆内存有一面根据推测而作成的复制品。
“无川不成军“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什么?
“无川不成军“这个说法的来源是什么?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军人,人数居全国之冠。
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曾写过《八年抗日之经过》一书,书中记载川军出川人数令人震撼:抗战8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强!据何应钦的统计: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八年抗战岁月漫漫,由于四川这个“大后方”是“陪都”所在地,所以负担巨大。
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
以八年抗战总计,国家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
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6%、稻麦总量的31.63%。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
国家兴亡。
本欲服役,奈过年龄。
幸吾有子,自觉请缨。
赐旗一面,时刻随身。
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勇往直前,勿忘本分!”1943年,号角声声。
连续6年遭受日本轰炸,整个四川满目疮痍。
行人衣衫褴褛,天地一片灰色。
这是8年抗战最为艰苦的一段岁月,这是抗日前线极度缺乏兵源的紧张关头。
四川安县,老父王者成伸出颤微微的双手,为即将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披上了“死”字旗。
在那个大大的“死”字旁边,正是上文这段令人动容的四字诀。
同年,新津县82岁的老父高尚奇,将3个儿子全部送上抗日前线。
这样的事迹在?这片山河破碎的疆土决不罕见。
正是怀着这种必死的决心,整个四川义不容辞地将自己的热血男儿们送出了一个个仅剩老弱妇孺的家庭。
8年间,遭受重创的四川竟然奇迹般地涌现出一支共计近300万人的川军队伍。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尸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1937年少城公园,川军纵队司令唐式遵立下这样一番誓言。
历史上的川军:在川是虫,出川成龙
历史上的川军:在川是虫,出川成龙作者: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32期从本质上说,川军不同于湘军、桂军或东北军……自唐宋以来,以川军命名的部队多矣,他们是一支支颇具江湖气息而又兼具中华民族特质“很男人的”部队。
中国艰难的8年抗战史上,川军作为一个特别的“另类”,扮演着十分有趣而重要的角色。
在整个战史上看似无关轻重,但恰恰是几场重要的战役,在中国抗战的历史长河中,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让人们对这支有血有肉的部队又爱又恨,多了几分了解。
傻了吧唧的“叫花子部队”国军眼里,川军无疑是一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杂牌军。
有“双枪将”之称的川军,除了那些长短不齐口径不一的各式土枪,很多士兵还多了一支大烟枪。
国人眼里,这是一支傻了吧唧的部队。
时值北方末秋,当中央军和晋绥军坐着卡车从山西前线一路后撤时,这支脚着草鞋身穿单衣的“叫花子”部队,却从夔关出川,沿川陕公路步行1500公里,逆着溃潮之师奔赴战争前线。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民族命悬一线之间,这支被人嘲笑的军队,被推向了抗日救国的历史舞台。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一旦离开四川这个安乐窝,川军就成了没妈的孩子——没有补给,没有兵营,没有粮草,严重缺乏枪支弹药。
山西地盘上,看着这支“叫花子部队”,晋绥军统率阎锡山怒电蒋介石,要求驱除川军,蒋介石也说“让他们回四川称王称霸”。
天下之大竟无川军容身之地。
就在此时,面临日军巨大压力,正组织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得知有支部队可调时,大喜。
本以为报国无望的川军将士,发誓用敌人的血来报李将军的知遇之恩。
由是,川军到达了第五战区,随即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徐州会战。
1938年初,日军攻占上海、南京后,一路沿津浦线北上,从沧州南下,企图南北夹击占领徐州进而威胁武汉,迫使中国政府投降。
滕县是南下徐州的战略门户,日军要占领徐州,首先要攻克滕县。
战争双方最高指挥官心里都清楚,谁拿下了滕县,谁就掌握战争主动权。
可当时组织徐州会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正在台儿庄集结重兵,守卫滕县之重任就意外地落在了王铭章及他的“草鞋军”身上。
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文
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文
作文一
《参观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前几天老师带我们去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地方,叫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到那里,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有好多好多的图片和老物件,它们好像都在跟我们讲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到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群年轻的川军战士,他们的眼神坚定又勇敢。
老师给我们讲,在战争的时候,他们不怕敌人的枪炮,勇敢地冲在前面。
还有一个战士的故事让我特别感动。
他叫小李,家里很穷,但是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他毅然加入了川军。
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很重的伤,但还是坚持战斗,直到胜利。
参观完这个基地,我心里想,这些川军叔叔们太了不起啦!我们现在能开开心心地上学、玩耍,都是因为他们的付出。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像他们一样勇敢,保护我们的国家!
作文二
《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旅》
小伙伴们,我要跟你们说一说我去川军血战到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经历。
那天,阳光特别好,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基地。
一进去,就看到了大大的雕像,那是英勇的川军战士。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有个叫小王的川军战士,他为了保护受伤的战友,自己一个人引开了敌人,牺牲了。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都湿润了。
从基地出来,我暗暗发誓,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大!。
李宗仁称“川军抗战最光荣之一页”战斗是哪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宗仁称“川军抗战最光荣之一页”战斗是哪场?导语: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王铭章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王铭章在中国抗日战争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省滕州市)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是中国军方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
抗日战争初期的滕县保卫战,是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最光辉的序幕战,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战役之一。
王铭章将军奉命指挥了这场阻击战。
在长达4昼夜的时间里,他以窳劣装备和少量兵力,英勇抗击拥有机械化装备和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阻滞了日军南下攻占徐州的军事计划,为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会战的胜利赢得了时间。
王铭章将军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与日寇浴血奋战,最后壮烈殉国,实践了他“城存则存、城亡则亡”的誓言。
保卫滕县1937年底,日军占领浦口和济南后,开始由津浦路南北两个方向合攻徐州,企图打通津浦路,将南北两个战场连为一体,然后沿陇海路西进,利用中原平坦地势,发挥其机械化部队优势,直扑平汉路,消灭郑州、武汉间中国军队主力,一举攻占武汉。
滕县、临沂是徐州的两个北大门。
尤其是滕县,南距徐州仅一百多公里,扼守津沪铁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更成为双方争夺的战略要点。
进犯滕县的日军是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第33旅团(旅团长濑谷启),以及和第106师团、第108师团。
敌方配有大炮70多门,战车四、五生活常识分享。
川军历史感人故事
川军历史感人故事一、川军的故事?①民国前期之四川,军阀割据,“诸侯”林立,年年混战,乐此不疲。
军阀大之辖数十县,小之据三五县。
然而,“七七事变”枪声一响,川军将士如梦方醒,幡然悔悟,随即团结一致,请缨出川,誓死抗日。
王铭章、李家钰、饶国华......还有难以计数的无名士兵,他们出师未捷,身先死,为民族杀身成仁,虽死犹生,即便无名,亦悲歌长留。
在建川博物馆之川军抗战馆里,他们为后人千秋万载世代纪念。
②75年前,300多万川军穿着寒酸的服装,背着简陋的武器,举着代表我死国存的“死字旗”,踏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的出川抗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血性与英勇,谱写了一曲抗战英雄之歌。
《四川对日抗战》中描述:“出川将士伤亡人数为中国正面战场伤亡人数的1/5,阵亡人数26.3 万人,负伤35.6 万人,失踪2.6万多人,出壮丁300 多万人,占国统区壮丁数1/5,负担经费4400亿元,约占国统区总支出的1/3”。
《天府新论》中记载:“川军在八年抗战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英勇。
正是在抗战烽火中,川军实现了浴火重生,以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抗战历史,从而由“双枪兵”、“烂部队”,转变为铁血之师、正义之师。
可以说,川军是抗战胜利的主要力量之一,其血性、英勇、奉献与牺牲将永存国人心中。
二、川军抗战的真实历史?在抗日战争中,川军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大型战役,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而且他们出战的人数,仅次于当时的中央军,占全国抗战武装的五分之一左右,先后有有六个集团军,两个军,还有一个独立旅出川抗日。
川军是抗战中最能打的部队之一,为了支援抗战,先后有300多万川军出川奔赴抗日战场,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战篇章,著名战例有台儿庄战役藤县保卫战,淞沪战役广德之战等。
③四川抗战1937年7月7日,中共发起的“四川省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
从此,全川抗日救亡运动有了统一的合法的领导机构。
1937年7月-8月,“重庆各界抗敌后援会”、重庆“青年职业互助会”、“重庆妇女救国会”先后成立。
川军抗战纪实 川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多少贡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川军抗战纪实川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多少贡献?
导语:川军抗战八年,共有4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数十万人战死沙场。
但其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
川军抗战八年,共有4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他们转战大江南北,几乎参加了抗战中的所有大型战役,数十万人战死沙场。
但其装备、补给乃至医疗条件,比中央军和其他地方实力派军队要差得多。
为避免嫡系部队遭裁减,且为民族前途大计,刘湘积极申请出川抗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何应钦正奉命在川康整军,裁减川军。
一者,为避免其嫡系部队被裁减,二者,为抗日之民族大计,刘湘主动致电蒋介石请缨出川杀敌。
为调川军出川作战,刘湘召集高级幕僚筹商多日,决定将川军编成两个集团军,由刘湘统一指挥。
川军出川后即被分散处置;出川前所承诺的武器、装备,也未能到位
事情并不如刘湘所愿,川军出川后,迅速被打散:41、45军调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李家钰的第47军调归第一战区程潜指挥,杨森的第20军则调往淞沪战场。
刘湘的“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的计划未能实现。
刘湘出川前所要求的武器、装备补充,也未能到位。
而川军薪晌待遇仅及“中央军“的一半。
川军在山西:被分割成以营为单位投入战场;后勤不足伤兵大量遗弃战场
川军第22集团军进入山西后的情况,与刘湘设想的“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完全不同。
川军搭乘同蒲路的火车(窄轨),其装载情况,与陇海路完全两样。
原来一列车(准轨)至少可以装载一个团
生活常识分享。
研究性学习—浅议川军抗战
“死”字的左右两侧写着这样的几行小字: 右边,“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 左边,“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 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中, 川军22集团军 先后驰援娘子 关保卫战和太 原保卫战,在 武器装备极差, 缺粮,无情报 无援军的情况 下阻击敌军, 伤亡惨重
广德,泗安之战
川军第23集团军参与保卫南京战斗,付出了惨痛代价,饶国华将军在战斗中殉职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中,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苦守滕县。 日军主力矶谷师团以重炮飞机猛攻。弹尽粮绝, 王铭章在县城中心指挥残部顽强抵抗,腹部中弹 踉跄倒地。部下扶他,王铭章叫道:“不要管我, 老子死在这里痛快!”日军怪叫冲来要抓“大俘 虏”。周身血糊糊的王铭章,挣扎着高呼“杀敌, 抗战到底啊!”他用枪口对准自己脑门,“砰” 一声枪响……受重伤的300多川军官兵,不愿被俘 受辱,他们大叫:“小日本必亡!”这些战衣破 裂、伤痕累累的中国军人,以手榴弹爆炸,消失 在烟雾中……指挥“徐州会战”的李宗仁后来在回 忆录中写道:“若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 大捷!”“滕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 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 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
• 抗战期间,全川新建、扩建空军基地33 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配合国际反 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在川 西地区紧急修建和扩建4个战略轰炸机场, 即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机场,及5个 驱逐机场,分布在成都、温江、德阳等 地。工程浩大,质量要求高,时间紧迫, 任务特别艰巨。从1943年12月开工至 1944年5月完成,共动员29个县50余万民 工,经半年艰辛劳动,如期完成任务
愿为国家奉献所有
愿为国家奉献所有作者:何盛明马睿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5年第09期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是民族战争大后方的主要基地,无论兵源、粮源都居全国之冠。
武汉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四川成为全国战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大后方的战略要地。
四川特别是陪都重庆是日军大轰炸的重点地区,四川的损失极为惨重,但四川人民冒着被空袭的危险,仍坚持生产,支援抗战。
日本投降后,1945年10月8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五千万四川人民在八年抗战中,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抗战后方主要的兵源补充基地四川是最早出兵抗日的省份之一,卢沟桥事变的第三天,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就电告蒋介石,表示愿率川军出川抗战,并通电全国,主张全国总动员,同心一德,共赴国难。
9月1日,川军先头部队即分三路出发奔赴抗日战场。
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豫中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条山之战、长沙三次会战、独山之战等大小战役近30次。
在全国各地抗日战场上,都有身穿粗布单衣、足蹬草鞋、肩背竹斗笠和大刀的川军健儿的身影。
他们与装备精良的敌军相战,虽然奋不顾身,英勇冲杀,但损失和牺牲很是惨重。
抗战期间,四川先后出兵参加抗战的部队有7个集团军,12个军,27个师,共出兵302.5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战场。
据国民政府不完全统计,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战死、负伤和失踪的总人数为320万人,川军为64万余人,占全国总数的20.20%。
1944年湘桂战役失利,举国震动。
在这紧急关头,国民政府急于组建一支机械化部队,号召10万知识青年从军。
四川立即掀起知识青年自愿参军的热潮,参军人数达4万余人,也是全国之冠。
在当时抗日战场作战部队中,川军的出征数量最多,占全国征募入伍1405万人的21.53%,即在全国出征军中,每10人中就有2个川军,以至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战时军需物资的主要基地沿海城市及武汉沦陷后,华北、华东的军工厂,大多集中迁往重庆地区,致使重庆成为战时军工生产的中心。
川军——精选推荐
川军一支永垂青史的队伍在四川省会成都人民公园正门,默默屹立着一尊雕塑:一名年轻的士兵,脚蹬破烂的草鞋,穿着短裤,身着旧式军服,打着绑腿,胸前挂着两只木柄手榴弹,背上背着一把大刀和一只竹编斗笠,他手里端着一支上着刺刀的老旧步枪,前倾着身躯,坚毅的面庞正对着东方!----这就是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每年的抗战纪念日,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不知名的老老少少,默默地把鲜花放在碑前,然后默默地离去。
雕塑上年轻士兵衣衫的褴褛、装备的破旧,曾经引起过我的好奇。
老人们说,当年的川军将士,衣衫就是这样褴褛、装备就是这样破旧。
他们的步枪多是四川土造的“单打一”,据说其威力“打只土鸡、兔子什么的还能凑合”,连手榴弹都是四川土造的“麻花手榴弹”,在当时的世人眼中就是根本不堪使用的劣质装备。
但这些生于乱世、许多人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将士们心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却是那样的强烈,令人在很多年以后都无法忘却他们的忠烈!老人们说,那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原就是一尊铜像,就立在成都东门城门外(现城东东门大桥桥头)----川军将士们当年去参加抗战就是从这里出城的,许多人再也没有回来。
后来这尊铜像就不知去向了----在那个疯狂的年月,连古老的城墙和市中心的皇城都无法保全,何况一尊旧军人像?现在这个碑是后来重建的了。
[]光荣历史说起这川军,还得从清末民初说起,宣统二年,清政府废绿营,在全国建陆军叁十六镇(师),四川因省大人多兼控康藏地区,因而成立了十六、十七、十八叁个镇。
同时,成立武备学堂、陆军小学、官军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讲武堂等,来培养中下级军官,这些学堂出来的学生,后来成为川军中的骨干,其中优秀者还曾被派遣出国深造。
在辛亥革命中,各省纷纷独立成立一个军政府宣布独立,惟独四川先有革命党人在重庆成立大汉军政府,后又有人在成都成立蜀军政府,这种情形是各省中绝无仅有的。
在护国之役以前,川军编为五个师,尚可基本统一。
护国之役之后,川军分裂,以坐镇重庆的熊克武为主的一派,倾向孙中山先生,另有一派则依靠北洋政府势力与熊军争夺。
参观川军抗战纪念碑观后感
参观川军抗战纪念碑观后感前几天去参观了川军抗战纪念碑,那感觉可太复杂了。
站在纪念碑前,我就感觉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看着那栩栩如生的雕像,那些川军战士们的形象仿佛就活了过来。
他们有的扛着枪,眼神坚定地望着前方,有的在互相搀扶着,似乎在艰难地行军。
我当时就想,这每一尊雕像背后可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呢?我知道啊,川军在抗战中那可是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
他们很多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也许之前就是在田里耕种的农民,在山里砍柴的樵夫,但是当战争的号角吹响,他们就拿起武器,变成了英勇的战士。
这中间的转变,可不是简单的换身衣服那么容易。
他们得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亲人,而且那时候打仗,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
一想到这,我心里就一阵难受。
你看啊,在那个时候,装备啥的肯定没有日军精良。
可川军战士们并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一腔热血和顽强的意志,跟敌人拼命。
我就在想,要是我处在那个年代,我能有他们这么勇敢吗?真的很难说啊。
我想啊,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像川军这样千千万万不怕牺牲的英雄,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和平生活吧。
不过呢,我也在想,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不是有很多人都已经渐渐忘记了那段历史呢?这纪念碑就像是一个无声的诉说者,它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那些为了今天的幸福付出巨大代价的英雄们。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啊,真的!参观完之后,我真是感触良多。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这样的地方看看,感受一下历史的厚重。
你看了这样的纪念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这可不是什么普通的景点,这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英雄们的丰碑啊!如果还没去看过的朋友,推荐你去体验一下!真的会让你有很多不一样的思考呢。
中华民族之精神
《正者无敌》,看后有感!谨以此文,献给昔年牺牲在抗日前线的所有川军将士,献给所有的牺牲在抗日前线的中国军民,你们,向所有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之精神——不屈不挠,为了这个国家,可以献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最初的大笑,到含泪看完由陈宝国等主演的《正者无敌》,感慨颇多,对川军,对昔年所有的抗日将士,军民,报以崇高的敬意。
看过许多以抗日为题材的电视剧,《亮剑》、《永不磨灭的番号》等等等等,却从没有一部电视剧,能像《正者无敌》那样,给我内心这么深深的震撼。
冯天魁,饶国华等诸位川军将领,在抗战爆发后,并未苟安于川中,率军出川,抵御日寇,战至一兵一卒,没有向侵华日军低头弯腰,他们展现了昔日中国军人的气节,更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电视剧尽管是演绎,多少有些杜撰的色彩,但无论如何,所有的中国人民,乃至后代,都不会,也不应该忘记这些英烈,向这部电视剧中的所有演员致敬,无论是主演还是龙套,你们都是好样的,并再次向这些牺牲在昔年抗日前线的烈士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人民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你们所付出的一切!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总结起来四个字:不屈不挠。
自宋代以来,中原地区饱经磨难,先辽后金,再到后来的元,清,及后来的外族侵华,几百年来,几乎无时不刻,不再经历这战火的犀利,但即使是这样,这个民族的人民并未屈服,并未被外族的强权所吓倒,八年抗战,更是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可以被占领,但不会被征服。
九八年的洪灾,零八年的南方雪灾及汶川地震,及后来的玉树地震,我国人民团结一致,都挺过来了,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再次向世界证明了,没有什么,能够打倒中国,中国人民,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不管是外来的,还是内在的。
说远一点,对日本人,我一向没什么好感,对日本货,也一向是拒而远之。
哪怕是其科技再先进,经济再发达,也难以磨灭我内心对日本人那种发自内心的厌恶,甚至是痛恨!不做任何掩饰,鄙人是仇日派,对于日本的任何的一切,都带有一种敌视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无川不成军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无愧一个军人荣誉
导语:抛开之后的战绩不论,1937年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
很难想像一支部队会因为军纪差、武器差、战斗力差等
抛开之后的战绩不论,1937年川军出川时,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糟糕的军队”。
很难想像一支部队会因为军纪差、武器差、战斗力差等等因素而被排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之外。
但在抗战初期,川军的名声的确如此。
然而,就是这支“最糟糕的军队”,从1937年的淞沪会战开始,几乎无役不从:川军二十六师参加淞沪会战,是战绩最好的5个师之一;南京保卫战,川军二十一军防守南线,一四五师弹尽援绝,师长饶国华不愿做俘虏,举枪自戕殉国;3次长沙会战中川军是骨干兵团,全师4000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600多人;豫中会战川军第三十六集团军在掩护友军时,司令部直属队与日军遭遇,总司令李家钰当场中弹身亡……
到抗战后期,曾经“最糟糕的部队”得到的评价是“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赞誉。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
20世纪初的中国在经历过无数次内战的蹂躏后,存在着这样一个难以忽视的事实是:军人只知有大帅而不知有国家。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他们也很难有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样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关系的感悟。
生逢乱世,军人不过是一些人为一己之私欲而组织的私人卫队,他们之间或以利益或以情感来维系,他们没有使命也没有荣誉感,甚至于他们曾经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也许一个军人也曾有保家卫国的豪情,但二十年的内战则完全击碎了他们的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