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税收原理

合集下载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法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纳税义务以及征收的具体程序和方式。

政府必须依法公正地进行税收征管,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公平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公平性,即纳税人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税收负担。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而低收入群体则享受相对的减免或补贴。

3.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应该在尽量不影响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征收。

高效税收体系能够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

4. 适度原则:税收的征收应该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适度的税收可以平衡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5. 稳定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稳定的税收制度能够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财政基础,为政府提供持续投资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公平性、经济效率、适度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税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
执行,从而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税收原理PPT课件

税收原理PPT课件
掌握税收的种类与征收方式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中国税制
税收来自于私人部门:居民、非居民(港澳台外籍——自有住房后便为居民)居民/非居民企业
财政: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财政(国民收入)分配活动形成了分配关系
税收: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征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税收:无偿性——核心强制性——保障固定性——规范
课税(传统叫法)=征税
(一)税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第十章税收原理

第十章税收原理
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相同点,即当课税对 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
本质区别: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 征额时,起征点制度要求对课税对象的 全部数额征税,而免征额制度则要求仅 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2020/10/14
第十章 税收原理
10
二、税收分类
(一)按税负是否能转嫁分类 (二)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三)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 (四)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
2020/10/14
第十章 税收原理
45
(二)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
局部均衡分析忽略了很可能在其他市场上发生 的将影响相对效用水平的许多相对价格的变化。
局部均衡分析可以处理的税收类型非常有限, 即只能处理适用于特定市场的税收。
局部均衡分析忽略了政府收入的使用问题。
2020/10/14
第十章 税收原理
第十章 税收原理
17
(一)课税原则的提出
1. 配第的课税原则 2. 尤斯蒂的课税原则
2020/10/14
第十章 税收原理
18
1. 配第的课税原则
➢ 公平 ➢ 便利 ➢ 节省
2020/10/14
第十章 税收原理
19
2. 尤斯蒂的课税原则
➢国库原则 ➢促进自发纳税的课税方法 ➢不得侵犯臣民的合理的自由和加重对人民生活及工商
纳税总额 ATR 税基价值
(2)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MTR):
纳税总额的增加额 MTR 税基价值的增加额
2020/10/14
第十章 税收原理
9
(四)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tax threshold):税法规定的对课 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tax exemption):税法规定的对课 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税收原理PPT课件

税收原理PPT课件
边象数额
$48000
课税对
EEccoonommiiccssooffththeePPuublbicliSc eScetcotror
115
比例税率 (Proportional Tax Rate)
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 只规定一个统一比例的税率。可分为:
统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和地区差别比例税 率。 幅度比例税率
EEccoonommiiccssooffththeePPuublbicliSc eScetcotror
116
累进税率 (Progressive Tax Rate)
是按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将其划分 若干等级,每一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 定规定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 大税率越高,数额越小税率越低。分 为:
课税对 113
累进税率结构:
平均税率随课税对象数额增加而上升
税 率 (% )
O 象数额 EEccoonommiiccssooffththeePPuublbicliSc eScetcotror
边际税率(累进税率) 平均税率
课税对 114
累退税率结构:
平均税率随课税对象数额增加而下降
税 率 (%)
15.0 2
4
9.1-1 税收制度的涵义
税收基本法规是税收制度的核心部分,可以分 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税收的各种法律、条例,此乃各种 税收的基本法律规范;
第二层次是各种税收法律、条例的实施细则或 实施办法,此乃对各种税收法律、条例所做的扩展 性或限定性、解释性规范;
第三层次是各种税收的具体规定,此乃对税收
法律、条例或实施细则或实施办法所作的补充性规
6
9.1-1 税收制度要素

税收学原理

税收学原理

税收学原理
税收学原理是研究税收的性质、原理和影响的学科。

税收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征收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和经济社会发展。

税收学原理包括税收基本原理和税收政策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和适度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的能力来确定。

效益原则是指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从社会获得的实际效益来确定。

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税收应该符合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的要求。

适度原则是指税收应该适应国家的财政需要,同时不过重地负担纳税人。

税收政策原理主要包括稳定性原则、发展原则和调控原则。

稳定性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具有稳定性,避免对经济产生过大的影响。

发展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

调控原则是指税收政策应该具有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功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

税收学原理在实际税收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税收学原理,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收的本质和作用,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提供依据,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经济学税收原理教案

经济学税收原理教案

经济学税收原理教案一、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教案旨在介绍经济学税收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税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二、税收的基本概念1. 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依法从居民和非居民的经济活动中征收的一种强制性财政收入。

2. 税收的特征(1)强制性:纳税人无权选择是否缴纳税款,必须按照法定规定履行纳税义务。

(2)普遍性:税收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分贫富、不分行业。

(3)固定性:税收征期、税率和税基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无偿性:纳税人对税收支付通常不能获得直接的等额回报。

三、税收原理与分类1. 税收原理(1)能够负担原则:税收应该根据纳税人的能够负担能力来确定,高收入者应承担更多的税负。

(2)公平原则:税收应当根据纳税人的收入或财产状况进行合理分配,追求社会公平。

(3)简洁易行原则:税收制度应简单明了,便于执行和管理。

(4)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制度应当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税收分类(1)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是由纳税人直接缴纳的,如个人所得税;间接税是由纳税人间接承担的,如消费税。

(2)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依据个人所得额或收入来计算的;企业所得税则以企业的纯收入作为基础。

(3)商品和劳务税:商品税是对商品销售额进行征收的税收;劳务税则是对劳务报酬所得应缴纳的税项。

四、税收对经济的影响1. 经济增长与税收税收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一方面税收收入为国家提供了资金用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过高的税负会抑制企业的投资和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2. 资源配置与税收税收通过调节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例如,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征收环境税可以鼓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收入分配与税收税收制度可以通过对不同收入群体实施差别化税率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适当的增值税或个人所得税可以减少财富不平等的现象。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第十章 税收原理

E
O
Q1
G*
Q
(4)供给弹性比较小时,供给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P
S+T S F
P1 P* H
E
税收收入 T
D P2 G
O
Q1
Q*
Q
3.商品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实现程度的影响 (1)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 大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承受小部分税收负担。税负 较易转嫁。 (2)如果商品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则需求者承受 小部分税收负担,供给者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税负 较难转嫁。 (3)如果商品供求弹性相等,则需求者和供给者承受 等额的税收负担
(2)替代效应是指因政府征税上的差别,影响了商 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选择某种 经济行为来替代另一种经济行为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不会破坏帕雷托最优条件,只有替代效应才 会破坏帕雷托最优条件。
① 替代效应按主体不同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投
资者、劳动力供给者的替代效应。
② 替代效应按客体不同可分为产品之间、消费品之 间、投资与消费之间、劳动与闲暇之间等的替代。
E
税收收入
T D 需求者负担的税负 G
P2
供给者负担的税负
O
Q1
Q*
Q
(4)需求弹性比较小时,需求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担
P
S+T
F
P1
S
税收收入 T
P* P2 H G D
E
O
Q1
G*
Q
2.供给弹性影响税负转嫁 (1)供给弹性为无穷大时,供给者将不承受税收负担 (2)供给弹性为零时,供给者将承受全部税收负担 (3)供给弹性比较大时,供给者将承受小部分税收负 担 (4)供给弹性比较小时,供给者将承受大部分税收负 担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家庭、企业等单位从其所得收入、财产或经济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

税收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纳税人责任:税收的原理是建立在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纳税的基础上。

纳税人根据其税务义务支付相应的税款,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

2. 公平原则:税收原理的核心之一是追求公平。

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与税率会有所不同,以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其能力承担相对公平的税负。

3. 适应性原则:税收原理还包括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特定种类的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资源分配和满足公共支出需求。

4. 法定原则: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税收原理要求政府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公布给纳税人,以确保征收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5. 效率原则:税收原理也与经济效率有关。

税收的征收与使用应该能够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总而言之,税收的原理基于公平、适应性、法定性和效率性的
原则,以确保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合理的,并能够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

公共经济学课件:税收原理

公共经济学课件:税收原理



累进
比例
O
定额
税基
5
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 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
定额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 税额,是以绝对金额表示的税率。具有累退特征。
累进税率制度下,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 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二)课税对象(税目与计税依据):征税的标的物。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 征税范围。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 是某一税种的课税依 据。如流转税的课税基础是流转额,所得税的课税基 础为所得额,房产税的课税基础为房产
等有重要意义。
(2)纳税期限
所谓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 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10
(3)税收优惠:减税免税、起征点与免征额
所谓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 与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 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起征点(cutoff point)。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 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 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 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 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
税。
14
在税制设计上,一是税基本身,是以收入、支出还是
以消费为基础。其次是税基的大小,是以全部商品为
基础,还是以部分商品为基础。

税收原理

税收原理

第二章
税收的类型和要素
第二节 税收要素 3、定额税率;是指按照课税对象直接规定固定 征税数额定的税率。包括: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幅度定额税率、分类分级定额税率。 4、加成加倍征收:所谓加成,是指对按法定税 率计算的税额加征若干成数的税款,加倍征收是 指对按法定税率计算的税额加征若干倍数的税款。
第二章
税收的类型和要素
第二节 税收要素 5、非税制要素的税率形式(概念的区分) 1)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 2)累退避税率 3)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边际税率是指税额的变动数量占征税对象变动数 量的比例。平均税率则是全部应纳税额占全部计 税总值的比重。
第二章
税收的类型和要素
第二节 税收要素 五、计税依据 是指计算应纳税额时的课税基础,也称税基。分为从价税 和从量税两种。 六、纳税环节 是指税法规定的,在商品流转过程中和劳务费活动中应当 交纳税款的环节。根据纳税环节的不同,税制可分为三种 类型:一次课征制、两次课征制、多次课征制。 七、纳税期限 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期限设置纳税期限是为 了促使纳税人依法、及时纳税,以保证国家财政支出的需 要。纳税期限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按期纳税,一种是按 次纳税。
第一章
政府与税收
第一节 税收定义 引言: 引言: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提供了国防、道路、路灯 等物品和服务,这些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公共品”,是与 私人物品相对应来讲的。所谓公共品,它具有三大特征: (1)受益的非排他性。(2)消费的非竞争性。(3)效 用的非分割性。 公共品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通过价格得到补偿。那政 府提供公共品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主要来自于税收。现在,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所占的比重非常高。
第一章
政府与税收
第一节 税收定义 提问: 提问: 我国财政收入有几种形式? 我国财政收入有几种形式? 请学生收集数并计算:我国财政收入的总额、 请学生收集数并计算:我国财政收入的总额、 结构、 结构、各项目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税收原理》课件

《税收原理》课件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它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 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的衡量
税收负担的衡量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纳税人或纳税单位所承 受的税收负担。
04 税收效应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通过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税收可以影响生产成本和 市场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水平。
就业创造
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 投资和消费,增加就业机 会。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
社会稳定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率、遗产税等手 段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转嫁的概念
税收负担转嫁的形式
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交 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缴纳的税款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负担转嫁有多种形式,包括前转 、后转、消转和资本转嫁等。前转是 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是指纳税 人将税款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 ;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 的购买价格或提高销售价格将税款转 嫁给消费者;资本转嫁是指纳税人将 税款转嫁给投资者。
税收法制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的 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超越法律授权。
税收法制原则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 要意义,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税收法制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必须依法进行,税 收法律法规是征税的唯一依据,所有纳税人都 必须依法纳税。
税收法制原则的实现需要制定完善的税收法律法 规,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保障纳 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原理课件

税收原理课件

06
未来税收发展的趋势与 展望
未来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
1 2
税收制度将更加公平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将更加注重公平 性和合理性,以减少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和谐。
税收制度将更加透明和规范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税收制度将更加透明和规范, 以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防止税收腐败。
3
税收制度将更加灵活和适应性
人才培养和企业研发投入等方面。
税收政策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
03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税收政策将更加注重减税降费、扶贫
济困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未来税收征收管理的发展趋势
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降低 征纳成本。
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税收政策调整的方式:增税、 减税、免税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鼓励投资、促 进创新、支持特定行业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财政效应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减税、免税、 抵扣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根据政 策目标、实施效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03
税收征收管理
03
税收制度设计的影响因 素:经济、社会、政治、 法律等
04
税收制度优化的路径: 简化税制、降低税率、 扩大税基等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01
02
03
04
税收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发 展战略、经济形势、社会问题

税收政策调整的时机:经济周 期、政策目标变化、税制改革

税收政策制定的程序:调研、 起草、征求意见、审议等
04

第10章 税收原理(陈共第九版)

第10章 税收原理(陈共第九版)

税 率 累进
比例
定额
0
图10-1 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
税基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税级
税率 (%)
适用超额 适用全额累 累进税率 进税率的应 的应税所 税所得(元) 得(元)
全额累 进税额 (元)
超额累 进税额 (元)
25000以下 25001~50000 50001~75000 75001~ 100000 /
起 征 点
800
免 征 额
800
600
600
0
0
【例】A经营复印业务月收入800元。服务业营业税税率5%,在该地 起征点、免征额分别为600元情况下,应纳税款分别为:
◎ 起征点为600元时:
应纳税款= 800 ×5% = 40元
◎免征额为600元时: 应纳税款=(800-600)×5% = 10元
1.税收是与国家存在直接联系的,是政府机器赖以存在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基础; 2.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是国家参与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是国家财政收 入的主要形式; 3.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税收的 性质取决去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
约翰•洛克
当代资产阶级税收理论
负有纳税的义务
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
凯恩斯
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约翰•洛克
托马斯•霍布斯
二、税收的“三性”
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指的是征税凭借的是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

税收原理精品PPT课件

税收原理精品PPT课件
宏观税负:指一国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率。
微观税负:是从纳税人个体看的税收负担水平
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
名义税负又称为法定税负,是从税制规定看的纳税 人应承担的税收负担水平。
实际税负是纳税人实纳税额与其收入的比值
二、合理的税负水平
从宏观上判断一国税负水平是否合理主要有两 个标准:
二者的图示如下:为激励纳税人更多地工作
替代效应:
表现为减少劳动供给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两种效应的影响方 向是相反的,两种效应相抵后的净效应 取决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
三、储蓄效应
收入效应:
纳税人将减少当期消费而增加当期储蓄。
替代效应:
纳税人以扩大当期消费来替代储蓄。
二、税收存在的依据
税收是政府为公共商品的供给提供资金 保障的基本手段。
税收是政府对收入和财富分配进行调节 的有力工具之一。
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周期的主要手段之 一。
在税收存在的各种依据中,补偿公共商 品或服务的成本是基本依据,其余情形 则为派生现象。
三、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是指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强制力, 以法律、法令为依据进行的。
经济发展标准:拉弗曲线 政府职能标准:总体税负水平的高低,还要视
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而定。 综合以上两种标准,在确定合理税负时
就实现一定的税收收入目标而言,应选择较低水平 的税率,以免影响经济的活力;
就实现税收收入最大化目标而言,应选择税收边际 收入增长为O的税率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
最最最 适适适 课课课 税税税 理的理 论基论 的本的 主目基 要标本 内命 容题
一、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的行政效率


征税费用:指税务部门在征税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纳税费用:纳税人依法办理纳税事务所发生的费用。 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一方面应采用先进的征收手段,节 约征管方面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应简化税制,使纳 税人容易理解掌握,减少纳税费用。
2.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受益原则:将纳税人从政府公共支出中所获得的利 益大小作为税收负担分配的标准。 支付能力原则: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担税收 客观说 主观说



全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按照与之相对应的 税率征税,即按课税对象适应的最高级次的税率统一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按本级的 税率计算税额,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额。 超率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设某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25000元,分别按全额累 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税额。
3. 税种的设置 两部门模型(教材图10-1)
二、税制要素与税种分类
1. 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税法规定的直接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 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负税人

扣缴义务人
2. 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 标的物。 税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 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征税 对象的质的界定。 计税依据:征税对象的具体化,是据以计算征税对 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是对征税对象的量的 规定。
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供需弹性 市场结构 税种的性质 征税范围的广度
四、税收原则
1.效率原则 税收的经济效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应当有利于经济发
展,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保证并促进市场经济的正常 运行和经济效率的总体提高。 (1) 税收的超额负担(2) 税 收中性原则(3) 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前转亦称顺转,即纳税人将所缴纳的税款,通过提 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与 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

后转亦称逆转,即在纳税人不能采取提高商品或劳 务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税收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自 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可以向后转嫁税收负担。

税收资本化:纳税人在购买不动产或有价证券等资 本品时,将以后长期持有该资本品期间内的应纳税 款,在买价中预先扣除,以后虽然名义上是买方在 按期缴纳税款,但实际上是由卖方负担。
(2)直接税与间接税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 这种税的纳税人就是负税人。一般认为所得税和财 产税属于直接税。

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够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 种,这种税的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一般认为对 商品课税属于间接税,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3)从量税和从价税 从量税,亦称从量计征,采用前一种税基形式,以 课税对象的重量、面积、件数、容积等数量指标为 依据,采取固定税额计征税收。
超率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各有不同的特点: (1)在征税对象数额相同、名义税率相同的条件下, 全额累进税率的税负重,超额累进税率的税负轻。 (2)在征税对象数额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 出现税负增加超过征税对象数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 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3)在计算方法上,全额累进计算简便,超额累进计 算复杂,为了克服这一计算上的缺陷,在实际工作中 常使用“速算扣除数”来简化计算过程。

从价税,亦称从价计征,采用后一种税基形式, 以征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依据。
(4)价内税和价外税 凡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称为价内税。 凡税金作为价格之外附加的,称为价外税。 与之相适应,价内税的计税依据称为含税价格,价 外税的计税依据称为不含税价格。
三、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3. 最优税理论 最优税收:从公平和效率的意义上使社会福利最大 化的税收。在社会对公平的期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 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最佳平衡的征税方式。 最优商品课税 逆弹性法则 最优所得课税
(三)最优税收理论
最优税收:从公平和效率的意义上使社会福利
最大化的税收。在社会对公平的期望程度一定 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最佳平衡 的征税方式。 最优商品课税 逆弹性法则 最优所得课税
3. 税率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它是计 算税额的尺度。 比例税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 只规定一个相同的征收比例。

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的增加而逐渐提高的 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 不同等级的征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征税数 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第十章
税收原理
一、税收概述
1.税收的内涵 税收:政府以其社会职能为依据,凭借政治权力, 依照法律规范,强制、无偿地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
2.税收的特征 (1)无偿性:是指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就成为国 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由政府预算安排直接用于满 足国家行使职能的需要,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 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和代价。 (2)强制性:是指一切有纳税义务的主题都必须 依法缴纳的,它并非纳税人的自愿奉献。 (3)确定性: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 对什么征税及其征收比例等税制要素,并保持相对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直接税收负担和间接税收负担
直接税收负担和间接税收负可以反映出在既定宏观 税源自负担水平下微观税收负担的最终分配结构。
名义税收负担和实际税收负担
与名义税负相比,实际税收负担反映纳税人实际承 担的税负水平,它的变化对纳税人经济行为有着更为直 接的影响。
2.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亦称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 交易过程,将税收负担全部地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 负担,自己不负担或者少负担税收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即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的方式:前转、后传
5.税收优惠 减免税,是指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 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税收的减免税,是政府 的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起的作用往往也很大。 税基式优惠 税率式优惠 税额式优惠
6.税务违章处理 税务机关根据税法规定对纳税人税务违法行为所采 取的惩罚措施。 纳税人的税务违法行为通常有偷税、漏税、抗税、 欠税等。 税务违章处理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是维护税法严 肃性的重要手段。
税种分类 以征税对象为标准,税收划分为商品和劳务课税、 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等 以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划分为直接税和 间接税 以计税依据的度量方法为标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 和从价税 以税额与征税对象价格之间的关系为标准,税收划 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1)商品劳务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 商品劳务税:根据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进行课征, 包括所有以商品和劳务服务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有 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所得税:根据纳税人取得的收入或利润额进行课征 ,是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征税 对象的税种,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 财产税:根据纳税人财产数量或价值额进行课征, 是以财富的存量形式,即各类动产和不动产为征税 对象的税收,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1)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所得额为25000元的,适用税率为20%,则:
应纳税额=25000×20%=5000(元) (2)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从表中可知,在所得额25000元中,分别适用的税率档次和应纳税额为: 4000元的适用税率为5%, 税额=4000×5%=200(元) 4000~10000元部分的适用税率为10%: 税额=(10000-4000)×10%=600(元) 10000~20000元部分适用税率为15%: 税额=(20000-10000)×15%=1500(元) 2 0000~25000元部分适用税率为20%: 税额=(25000-20000)×20%=1000(元) 应纳税款=200+600+1500+1000=3300(元)
1.税收负担及其分类 税收负担是指税收给社会经济主体带来的经济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与微观税收负担率 拉弗曲线

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税收,高收入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用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 税率、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 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存在着一个可以兼顾税收收入和 经济增长的最佳税率。
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 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按其适用范围又可分为3种类型: 1.地区差别定额税率 2.幅度定额税率 3.分级定额税率
4.纳税环节、纳税期限与纳税地点 纳税环节 纳税期限:税收法律制度规定的关于税款缴纳时间 方面的规定。 纳税地点:税收法律制度规定的各个税种的纳税人 具体缴纳税款的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