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产前检查妇女的干预效果
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母婴阻断的效果评价
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母婴阻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对HIV感染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护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
方法: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录98例HIV感染孕产妇,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产妇处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例数49,分别落实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性护理干预,依据婴儿、孕产妇结局作为对比标准。
结果:研究数据结果表明,观察组婴儿、孕产妇结局与对照组相比,更具干预优势,且出现P<0.05结果,分析存在统计价值。
结论:在对HIV感染孕产妇开展护理的过程中,施加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婴儿、孕产妇结局,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护理干预;效果在HIV感染的女性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任意一个阶段,将病毒由母体传给围生儿的过程在临床中被称为艾滋病母婴传播。
近些年来,受HIV感染女性妊娠率不断提高,导致儿童艾滋病的发病率也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目前,对于15岁以下的艾滋病儿童来讲,母婴传播是非常主要的渠道[1]。
我院本次研究选择就诊孕产妇98例,基于对其各项临床资料展开分析,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母婴传播,取得了显著成果,现将报告呈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我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录98例HIV感染孕产妇,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孕产妇处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患者例数49,比较两组组成基线资料结构的内容,如年龄、孕周等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为最终结果,可进行对比讨论。
对照组年龄区间23~41岁,平均(31.37±2.85)岁;孕周区间35~42周,平均(38.74±2.56)周。
观察组年龄区间20~42岁,平均(31.96±2.11)岁;孕周区间36~43周,平均(39.02±2.01)周。
1.2方法对照组与观察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遵医嘱实施干预措施。
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H工 NA HE A L TH 工 N口 UB T 口 Y
艾滋病母婴 阻断效果分析
沈 芷伊 林 树 荣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妇幼保健 院, 广西防城 港
5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效果 。 方 法 对防城区 2 0 1 1 —2 0 1 2年有妊娠结 局的 3 4例 H I V感染 的孕产妇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 g r a s p t h e e f f e c t o f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mo t h e r - t o — c h i l d t r a n s mi s s i o n o f H I V / A I D S w o r k Me t h o d s o f t h e c i t y
t h e e x i s t i n g l i v e 1 8 mo n t h s f o r 1 0 c h i l d r e n ,i n c l u d i n g o n e c a l l e d 1 8 mo n t h s c o n i f r me d a s HI V p o s i t i v e ,9 c a l l e d HI V n e g a t i v e , c h i l d r e n S HI V i n f e c t i o n r a t e wa s 1 0 %, t h e n e g a t i v e r a t e o f 9 0 %. Co n c l u s i o n F o r o r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ma t e na r l HI V i n f e c t i o n d u r i n g p r e g n a n c y a n d a f t e r t h e b a b y b o r n t o i mp l e me n t p r e v e n t i v e a n t i v i r l a d r u g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 r e d u c e c h i l d mo r t a l i t y a n d HI V i n f e c t i o n i n c h i l d r e n f o p r o d u c i n g , b u t
社区开展孕前孕产期PITC实施HIV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社区开展孕前孕产期PITC实施HIV母婴阻断效果分析社区开展孕前孕产期PITC实施HIV母婴阻断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城乡结合社区开展孕前孕产期医务人员主动提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咨询(PITC)实施母婴阻断的效果,探讨预防HIV母婴传播综合性干预模式。
方法对3042名新婚或怀孕夫妇开展PITC并动员配偶参与检测,比较PITC前、后夫妇双方对艾滋病母婴阻断防治的知晓率、自愿接受HIV检测率和对预防艾滋病宣传的认可变化,分析PITC对城乡结合社区实施母婴阻断的效果。
结果开展孕前孕产期PITC,新婚或怀孕夫妇双方对艾滋病母婴阻断防治的知晓率、自愿接受HIV检测率和对预防HIV母婴传播宣传的认可度较PITC前均显著提高,流动人群更为显著,发现的HIV阳性者经及时转介,母婴阻断成功。
结论城乡结合社区开展孕前孕产期PITC并动员配偶参与检测对于实施HIV母婴阻断效果明显,但覆盖面有待扩大。
【关键词】孕前;孕产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咨询;母婴阻断艾滋病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卫生和社会问题,其传播途径与人类自身行为规范密切相关[1,2]。
健康教育是目前防治HIV传播的主要手段,以社区干预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已成为我国目前预防和控制HIV传播的有效措施[3,4]。
据联合国艾滋病控制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90%以上的儿童HIV感染者是经过母婴传播获得的,母婴传播是婴儿、儿童HIV感染的'主要来源[5]。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止2014年10月31日,本市历年累计报告HIV/艾滋病(AIDS)17861例,其中本市常住6958例,非常住10903例,居全省第一;本区历年累计报告HIV/AIDS 1547例,居全市第一,且仍呈上升趋势。
黄石街位于广州西北城乡结合部,人口约13.7万,以育龄为主的流动人口超过80%。
大量高流动性的流动人群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困难关键。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63 期2019 Vol.6 No.639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冯 霞(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 黔南 558000)【摘要】目的 分析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均来源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孕妇,随机选取320例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孕妇开展问卷调查,评价孕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情况。
结果 本次实验研究中孕妇干预后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以及自愿接受艾滋病检测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的运用,可以显著的提升孕妇对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与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提高了孕妇接受艾滋病检查的概率,值得予以广泛的临床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17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3.93.01艾滋病又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在国际社会上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对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均造成了严重的危险,而15岁以下儿童发生艾滋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母婴传播[1]。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可以有效的达到降低艾滋病传播的目的,因此,为了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就应该提供优质、全面的健康教育[2]。
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均来源于我院收治孕妇,随机选取320例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分析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相关实验内容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的320例对象随机选取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孕妇,年龄21~42岁,平均(29.4±3.1)岁,孕周5~20周,平均(10.9±3.2)周。
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
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成功的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其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通过调查并随访本地区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明确其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及其阻断临床效果。
结果PMTCT综合干预措施实施后,调查的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中,仅有1例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达98.15%,母婴传播仅为1.85%。
结论PMTCT综合干预措施的实行是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良好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成功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艾滋病;母婴传播;孕妇;综合干预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呈逐年增长趋势,据保守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累计报告七十多万例[1]。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艾滋病的母婴传播[2],因此近年来我国在PMTCT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并发布相关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收效良好。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母婴传播,也是年龄在15 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
因此,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对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和保护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减少艾滋病造成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并随访了本地区54例艾滋病感染孕妇,评估其综合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了本地区2010~2013 年各医疗机构收治的54例感染HIV 病毒孕产妇,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8.4±4.6)岁;28例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17例为高中文化水平,9例为大专以上文化水平;54例艾滋病孕妇均无其他妊娠合并症,进行母婴阻断综合干预措施时,15 例怀孕0~28 w,33例怀孕28~40 w。
1.2方法1.2.1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知识宣传全市范围通过广告、海报、卡片、宣传册及相关节目和课程等形式展开广泛的艾滋病预防及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知识,使得艾滋病预防知识深入人心,特别是对于育龄期妇女进行重点宣传和关注。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目的:分析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两组孕妇在干预前艾滋病一般预防知识以及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在艾滋病一般预防知识与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采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的干预效果明显。
标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孕妇;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随着艾滋病从易感高危人群扩撒到普通人群,我国女性感染者人数也出现大幅度提升,致使母婴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大幅度提升。
因此,为了有效减少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全面开展成为现今最为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
本研究目的为研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孕妇作为本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观察组年龄24~34岁,平均年龄(28.5±3.2)岁,孕期13.6~27.3周,平均孕期(23.5±4.8)周;对照组年龄25~32岁,平均年龄(26.5±4.2)岁,孕期12.9~27.8周,平均孕期(21.8±6.8)周。
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年龄、孕期等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干预,即开展孕期相关知识、基础健康教育、保健工作等诸多内容。
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分析
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母婴阻断的效果。
方法:对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HW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评价母婴阻断效果。
结果:76名HIV感染孕产妇经宣教后,4例选择终止妊娠,72例选择继续妊娠生育。
选择继续妊娠生育孕产妇全部择期剖宫产,分娩的婴儿中,在12个月、18个月检测HIV抗体阴性率为95.83%;HIV抗体阳性率为4.17%。
其中24例孕产妇在产时才接受护理干预,母嬰传播率为8.33%;30例孕产妇在孕13~36周接受护理干预,母婴传播率为3.33%;22例孕产妇在孕13周前接受护理干预,母婴传播率为0.00%。
结论:对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母婴传播的发生,并且越早进行护理干预,越能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标签:HIV感染;孕产妇;护理干预;母婴阻断艾滋病(AIDS)母婴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方式。
研究表明,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高达33%~35%,妇女和儿童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伤害。
因此,加强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对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对母婴阻断的效果分析,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取2005年至2015年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HIV感染孕产妇。
所有孕产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初筛试验初筛HIV抗体阳性,并经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蛋白印迹试验确诊HIV抗体阳性。
1.2护理干预方法1.2.1健康宣教以及随访对确诊的HIV感染孕产妇以及配偶加强母婴阻断传播的健康教育、专人随访管理,讲解隔离知识、孕期保健、临产的应对和其他分娩知识,提高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认识,告知母婴传播较高的传播率以及风险,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通过母婴传播对其本人以及所生胎儿的危害性,知情自愿选择妊娠结局;对选择继续妊娠生育的孕产妇提供产前、分娩以及产后的阻断母婴传播宣教。
我院2009年~2013年感染HIV孕产妇干预效果分析
我院2009年~2013年感染HIV孕产妇干预效果分析目的总结近年来我院对感染HIV孕产妇干预措施及效果,为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依据及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在我院进行产检并发现感染HIV的10例孕产妇临床干预资料。
结果2009年发现1例,经咨询后自行要求终止妊娠;2011年发现4例,其中3例经干预后12个月龄作抗体检测为阴性,1例因由外县转入,整个孕期及新生儿未给予预防性用药,早期诊断为阳性;2012年发现4例,在孕期及分娩后给予新生儿服药,新生儿在早期诊断及晚期抗体检测均为阴性;2013年发现1例,通过人工喂养及新生儿预防性用药,早期两次诊断为阴性。
结论相关部门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孕产妇孕前、孕期加强防范,并按时做好孕期检查,早发现早预防,降低母婴传播率。
标签:孕产妇;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母婴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目前我国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感染者已从静脉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发展。
特别随着人们生活观念及性行为的改变,女性感染HIV人数不断增加,进而增加了母婴传播的危害[1]。
研究证实,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孕期检查、给予恰当的药物干预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院2009年开始将艾滋病母婴阻断纳入孕产期保健工作中,比如孕期对艾滋病的筛查、确诊感染HIV的干预。
为评价我院对感染HIV孕产妇干预工作的效果,笔者就近年来医院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病例为2009~2013年在我院进行产检及治疗的感染HIV孕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25±2)岁,孕周10~32 w,平均(18±3)w;职业:农民8例,职工2例;文化背景: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2例。
1.2方法1.2.1 2009年發现1例,为孕早期发现,通过咨询选择终止妊娠。
1.2.2 2011年发现4例,其中1例为由外县转入我县,该例孕产妇在外县孕期产检相关单位未按要求给予检测,致临产时才发现,整个孕期未能使用预防性用药,临产时和产后孕妇未用药,并行母乳喂养1个月后才到我院进行用药及停母乳喂养,早期诊断为阳性。
分析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 论 著 ·艾滋病是临床的常见疾病,该疾病的发生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这些病毒常存在于脑组织液、脑脊液、乳汁、血液、阴道分泌物中,能对CD4产生选择性感染[1]。
当孕产妇感染HIV病毒,在其妊娠期、分娩期以及产后哺乳期,就会对新生儿造成感染,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母婴传播率可高达35%[2]。
为了降低临床HIV的母婴传播率,本研究就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40例HIV感染孕产妇进行分析。
患者年龄为22~31岁,平均年龄为(28.14±3.96)岁。
其中吸毒感染的3例、血统传播为6例、31例为性传播。
纳入标准为:无精神疾病,能进行良好沟通交流;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为:肝、肾等功能严重衰竭;缺乏完整临床资料。
1.2方法所有HIV感染孕产妇在收治入院后,均采用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健康宣教。
为孕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了解开展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为产妇介绍后,尊重产妇的意愿选取妊娠结局。
若产妇决定继续妊娠,则开展阻断母婴传播宣教,以提升孕产妇的临床护理配合度,促进其治疗依从度的提升。
监督产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对产妇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以免发生导致感染风险的增加。
②心理护理。
由于目前缺乏治愈HIV的有效方式,大多数产妇在患病后会出现恐惧心理,由于该疾病也存在感染性,加上许多人对HIV患者存在偏见,产妇容易出现较多的负性情绪。
护理人员应当重视产妇的隐私保护,多给予产妇关爱关心,积极与其沟通,缓解其负性情绪。
③孕期护理孕期给予产妇抗病毒治疗。
给予产妇齐夫多定300mg,每隔12h为产妇用药1次,全程用药直至产妇完成分娩。
在孕期时,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等进行检查,定期给予其腹部超声检查,观察胎儿的状况。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1. 引言1.1 背景艾滋病母婴阻断是指通过对HIV感染的孕妇和新生儿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垂直传播的发生率。
HIV感染的女性在怀孕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者治疗不到位,有很大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胎儿,造成孩子在出生时就携带HIV。
艾滋病母婴阻断就是在孕前对HIV 感染的女性进行抗病毒治疗,从而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使得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成为可能。
通过艾滋病母婴阻断,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携带HIV的概率,提高感染母亲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降低卫生系统的负担,有力地推动了HIV疫苗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开展。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实践,可以为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工作提供更为有效的措施和策略,进一步降低HIV垂直传播的风险,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持续完善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旨在验证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效性,为提高妊娠期HIV感染母亲艾滋病母婴阻断率提供依据和指导。
艾滋病母婴阻断是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HIV感染的女性来说,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婴儿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评估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促进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的深入开展,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保障孕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1.3 意义艾滋病母婴阻断是指通过对HIV感染的孕妇和新生儿进行抗病毒治疗,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胎儿在子宫内受到HIV感染的风险,从而保护婴儿免受艾滋病的感染。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引言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全球范围内的一种严重公共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未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情况下,HIV感染的母亲很容易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婴儿感染HIV。
随着艾滋病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已被证实能显著降低母婴传播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对HIV感染的女性进行分组研究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组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组。
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组的研究对象在怀孕前即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组的研究对象则在怀孕后才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
随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孩子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评估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对象在生育后的孩子中,HIV感染率明显低于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对象。
具体而言,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对象生育的孩子中,有30%的孩子感染了HIV,而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对象生育的孩子中,只有5%的孩子感染了HIV。
这表明,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
讨论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母婴阻断的重要性。
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载量,降低母体感染HIV的风险,从而降低了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这一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结论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风险,为艾滋病母婴阻断提供了有效的措施。
我们强烈建议对HIV感染的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从而保障胎儿的健康,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可能性。
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对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宣传和推广,以提高相关人群对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认识和应用。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综合干预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Oct 31(20)艾滋病母婴传播是指本身感染了HIV 的孕产妇在妊娠、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将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致使他们受到HIV 感染的过程[1]。
据相关资料显示,有将近9/10的艾滋病儿童都是通过母婴传播受到感染的,越早进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工作,则可越早降低胎儿或婴儿感染HIV 的概率[2]。
本文选取64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综合干预在母婴阻断中的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4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按“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
对照组年龄21~38(26.3±3.5)岁;孕周35~42(35.6±2.8)周;HIV 感染途径:性传播18例、静脉吸毒7例、输血2例、其他5例;艾滋病感染期22例、艾滋病无症状期10例。
观察组年龄22~36(26.1±3.4)岁;孕周36~42(35.4±2.6)周;HIV 感染途径:性传播19例、静脉吸毒8例、输血2例、其他3例;艾滋病感染期23例、艾滋病无症状期9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艾滋病感染的诊断标准;(2)均为单胎妊娠;(3)妊娠时间为24-28周;排除标准:(1)伴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者;(2)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符合伦理规范标准,且获得研究许可。
1.2方法用药干预:每日口服齐多夫定300mg 、拉米夫定150mg 与利托那韦400/100mg ,以上药物均每日服用2次。
护理人员嘱咐患者用药的剂量、用药的时间以及用药方式等,并告知患者用药之后可能存在的不良发应等属于正常现象,让患者不要过于担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用药依从性。
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
分析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发表时间:2012-03-14T14:06:44.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刘琴段焕楠[导读] 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病,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
刘琴段焕楠(云南省腾冲县妇幼保健院云南腾冲679100)【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405-01【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分析其临床干预效果,评价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37例孕妇临床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宣传资料以及讲座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
结果所有孕妇经过干预后对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的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孕妇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发病,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为今后的临床预防艾滋病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艾滋病母性传播健康教育。
目前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传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行为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对艾滋病传播的预防手段中主要是健康教育。
在我国,艾滋病随着吸毒以及暗娼等一些活动进行传播,尤其在女性中比较多见,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被感染,对婴儿的影响也非常大。
临床对孕妇给予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艾滋病的女性传播,有效的提高孕妇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对临床预防艾滋病提供更了非常有效的效果。
本文主要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37例孕妇临床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包括宣传资料以及讲座等方式,对孕妇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教育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干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分析
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母婴阻断分析摘要:目的对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与母婴阻断方法展开分析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所接收的HIV孕产妇,及时对实施产前检查与住院分娩孕产妇实施艾滋病的咨询与检测,当然,必须要在孕产妇同意并签字的条件下实施。
结果通过初次筛选之后,在HIV感染上,孕产妇呈现阳性的为38例,8例来自愿终止妊娠行为,剩余30例选择要生孩子。
其中,孕期开始接受HIV母婴传播阻断药物治疗的有22例,产时开始接受HIV母婴传播阻断药物治疗的有8例,实施方法1)奈韦拉平+齐多夫定方+拉米夫定断,2)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克力芝。
实施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6.67%:孕期开始接受HIV母婴传播阻断率100%。
结论采取科学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具体阻断措施,这样在阻断效果上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艾滋病属于危险性极高、传染性极强、危害性特大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病毒)所引起的。
通过研究发现,HIV病毒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构成威胁与攻击。
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中的CD4T淋巴细胞,会对此细胞产生严重的破坏性[1],会让人体丧失一定的免疫功能,情况严重的,很可能会发生恶性肿瘤,这样会大大提高病死率。
为降低损失,必须充分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实况,把握母婴阻断的具体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所接收38例检测呈现阳性的孕产妇中选择生孩子的孕妇30例,对孕产妇实施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旨在降低传播率与危害率,以下就研究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0年1月-2017年1月所接受的孕产妇,38例呈现阳性,其中HIV感染的产妇数量为30例,产妇年龄在19~38岁;妊娠期开始阻断的22例,临产时开始阻断的8例;第一胎有21例,第二胎有9例;采取阴道顺产的有9例,采取剖宫产的有21例,实施综合性抗病毒类药物治疗的例数有30例,实施随访时的时间主要是从孕产妇、初次筛选的母婴阻断、产后6周、产后3个月、12个月、产后十八个月几个阶段。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干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择同一地区的40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在干预前后分别对被调查者进行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问卷调查,获取怀孕妇女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以及一般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对干预组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和开展专题讲座等,并对比干预前后其变化,评价干预效果。
结果经研究发现,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多次干预后发现,干预组的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增高,而对照组也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
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人们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孕妇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因此,开展关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具有良好的效果,能促进人们对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认知。
因此,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关键词】艾滋病母婴传播;孕妇;干预研究;知晓率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s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综合征[1]。
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愈艾滋病的方法,艾滋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卫生和社会问题[2]。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己经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其发病人群也正处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阶段,而其传播途径随着女性艾滋病感染者人数的升高而增大了母婴传播的概率[3]。
我国政府于2002年起积极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而且已证明通过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是目前控制艾滋病发病率的最有效的手段[4]。
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评价
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在HIV感染孕产妇中的应用评价摘要】目的:评析对HIV感染孕产妇应用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
方法:将我院收治确诊为HIV感染的46例孕产妇作为调研对象,经临床确诊后,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在孕13周前、孕13周~36周和生产时施行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母婴阻断效果。
结果:46例HIV感染孕产妇中,5例自愿选择终止妊娠,41例继续妊娠及生育。
通过母婴阻断护理干预后,三组平均母婴传播率7.32%;在孕13周前施行母婴阻断护理干预者的母婴传播率低于孕13~36周和产时行护理干预者,孕13周~36周行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的母婴HIV传播率低于生产时行母婴阻断综合护理者;但三者母婴传播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用于HIV感染孕产妇中,有助于降低母婴传播率。
从理论上讲,应该干预超早,阻断成功率越高。
但本次观察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样本例数少有关。
【关键词】 HIV感染;孕产妇;综合护理;母婴阻断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3-0165-01艾滋病(HIV)能通过母婴传播将病毒感染给腹中胎儿或婴幼儿,现阶段,避免HIV母婴传播的基本方法为切断HIV母婴传播途径(如产道分娩、宫内感染、母乳喂养等),同时施予抗病毒治疗+产科护理+人工喂养干预的综合性干预管理,以尽可能降低婴幼儿通过母婴传播感染HIV,进而提升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1]。
此文将我院收治确诊为HIV感染的46例孕产妇作为对象,并在不同孕期对其施行母婴阻断综合护理干预,探究其效果,详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HIV感染的46例孕产妇,年龄21~36岁,中位年龄(28.5±4.73)岁;HIV感染方式:34例性传播,8例血液传播,4例吸毒感染;29例处于感染期,17例处于无症状期;该研究方案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认可。
妊娠期HIV筛查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效果分析
妊娠期HIV筛查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HIV筛查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共6862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HIV 筛查即检测HIV抗体,发现6例HIV阳性患者,对于妊娠期妇女中HIV阳性者进行婴儿喂养、剖宫产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等母婴阻断措施。
结果:本研究共检查出HIV阳性患者为6例,为0.087%(6/6862);6例HIV阳性者4例采取母婴抗药物治疗,为66.67%(4/6),4例孕妇选择分娩方式为剖宫产,且分娩婴儿均存活,出生后的婴儿行人工喂养和抗药物治疗;出生后12个月的婴儿检测HIV抗体为阴性,阳性阻断率为100%;HIV阳性中1例妊娠终止,妊娠终止率为16.67%(1/6);1例孕妇失访且未行母婴抗药物治疗,失访率为16.67%(1/6)。
结论:妊娠期HIV筛查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因其可阻止妊娠期妇女HIV母婴传播,从而保证新生儿出生的生存率,该项措施在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妊娠期;HIV筛查;母婴阻断AIDS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三种途径[1]。
母婴传播又称为垂直传播,指在妊娠期、分娩期或哺乳期妇女感染HIV病毒后,婴儿或胎儿被HIV病毒传染的传播途径[2-3]。
本研究通过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共6862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HIV 筛查即检测HIV抗体,对于妊娠期妇女中HIV阳性者进行婴儿喂养、剖宫产和抗病毒药物治疗等母婴阻断措施,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共6862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HIV 筛查即检测HIV抗体,发现6例HIV阳性患者。
其中6例HIV阳性患者年龄为20~37岁;6例中有5例为30~32周,1例为24周;分娩中有4例初产妇,2例经产妇;分娩方式中有4例经剖宫分娩活产,1例为自然分娩,1例为终止妊娠。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艾滋病母婴阻断是指通过有效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使HIV感染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将HIV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的一种预防措施。
艾滋病母婴阻断对阻止HI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可以保护婴儿免受HIV感染,也能保护孕妇自身的健康。
在HIV感染的女性怀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阻止艾滋病母婴传播起着关键作用。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如果HIV感染的孕妇在怀孕前就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并贯彻到分娩和哺乳期,那么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风险。
这项研究旨在探讨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为提高母婴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对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对象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妇以及她们的新生儿。
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母婴传播率,分析抗病毒治疗对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决策支持。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了一定数量的HIV感染的女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在孕前启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情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为在孕前启动了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对照组则为未在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的孕妇。
2. 数据收集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孕妇的基本情况资料、接受治疗情况、产前、产时的监测指标和产后新生儿情况等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分析抗病毒治疗对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抗病毒治疗对母婴阻断效果的效果。
三、研究结果经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 实验组孕妇在孕前启动了抗病毒治疗,并且在产前、产时和产后均按时接受了治疗,保持了良好的治疗依从性。
而对照组孕妇则在孕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
2. 实验组孕妇产后新生儿的HIV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在孕前启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研究艾滋病母婴阻断是指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其他预防措施,阻止HIV感染的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的过程。
目前,艾滋病母婴阻断已成为HIV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策略之一。
而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效果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一直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对于妇女和儿童而言,HIV母婴传播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如果未经预防干预措施,HIV感染的孕妇有将病毒传给胎儿的风险。
通过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方法,这一传播链条可以被有效地切断。
在已经感染HIV的孕妇中,艾滋病母婴阻断的核心措施是启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以控制母体病毒载量,减少胎儿的暴露风险。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对HIV感染的孕妇进行ART治疗可以显著降低HIV母婴传播的风险。
而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ART后,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是否更佳,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孕前ART治疗可以在胎儿受精和嵌入子宫壁之前就降低母体病毒载量,从而减少对胎儿的暴露风险;孕前ART治疗也可以改善母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的并发症风险,提高妊娠结局的成功率。
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ART治疗的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值得深入研究。
虽然目前尚未有最终结果公布,但预期该研究将对HIV感染的女性在孕前启动ART治疗后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分析。
研究组已经证实,孕前ART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但是在不同孕前ART启动时间点下,其阻断效果是否有差异尚不清楚。
该研究将充分利用大样本的数据,通过对早晚两组的比较,来探讨不同孕前ART启动时间对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
该研究还将对孕前ART治疗对孕妇免疫功能、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观察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管理的116例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为主要对象,根据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
对照组在孕晚期28周开始单一用药+剖官产+人工喂养,观察组在孕早期纳入管理+人工喂养+联合用药综合干预措施,比较阻断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孕期及时发现率更高,终止妊娠率更高,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孕期服药率、产时服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感染艾滋病的孕产妇接受及时的、综合的母婴阻断干预方法更有利于降低母婴传播的发生风险,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举措,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艾滋病是因艾滋病毒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传染性疾病。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约有1200万死于艾滋病,而其中儿童的死亡率高达25%,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1-2]。
艾滋病毒母婴传播是指妊娠期女性将自身携带的艾滋病毒传播给婴儿,导致婴儿也感染了艾滋病,严重影响出生婴儿的生存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出生人口质量,增加了社会的压力和负担。
而对于艾滋病感染孕产妇而言,及早发现、及早阻断,是切断母婴传播途径的重要方法,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女性和儿童的身体健康,降低艾滋病造成的危害。
现共选取116例艾滋病感染阳性的孕产妇为主要对象,旨在分析综合母婴阻断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研究对象的时间段是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选取116例艾滋病感染阳性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开展分析前根据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不一样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8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年龄:20岁以下4例,20-29岁24例,30-39岁29例,40岁以上1例;文化程度:初中32例,小学16例,高中4例,文盲4例,大专2例;婚姻状况:初婚20例,离婚7例,丧偶1例,同居2例,未婚12例,再婚16例;胎次:两胎以下26例,3~7胎23例,5胎以上9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产前检查妇女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对产前检查妇女实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的干预效果。
方法以我院检测出的120例艾滋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艾滋病孕妇提出终止妊娠的建议,对坚持生育的孕妇采取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干预,观察分析干预结果。
结果选择活产的有78例,占比65.00%;选择终止妊娠的有40例,占比33.33%;出现死胎的有2例,占比1.67%。
活产的78例产妇中,产妇的抗病毒药物服用比率为97.44%,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比率为96.15%。
在活产后30d内,婴儿死亡1例,死亡率为1.28%;失访2例,失访率为2.56%。
在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计划的各阶段随访中均未检出艾滋病患者。
结论对感染艾滋病孕妇进行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干预,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对产妇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可推广。
标签: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产前干预;效果分析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没有进行有效干预的情况下,妊娠期孕产妇对胎儿的艾滋病传播率最低水平已至15%,最高水平可达30%,对产妇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艾滋病传播的干预技术也得到了巨大提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控制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其中,对艾滋病产妇进行相关的技术阻断,有助于避免婴儿感染艾滋病,对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3]。
本研究通过对艾滋病孕妇采取母婴阻断技术干预,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母婴传播现象,效果较优,现就本次研究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感染艾滋病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坚持活产78例,死胎2例,终止妊娠40例。
120例感染艾滋病孕妇中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为(35.09±3.95)岁。
120例孕妇经检查均为艾滋病感染者,均对其提出了终止妊娠的建议。
1.2方法对120感染艾滋病孕妇进行孕检过程中的艾滋病检测。
检测严格遵照艾滋病标准操作程序[4],主要须经历2个检测阶段。
首先,使用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对孕妇进行艾滋病携带情况的第1次检测,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则进入第2个检测阶段。
第2个检测阶段所使用的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艾滋病抗体诊断试剂。
检测后,进入以酶标仪为主要工具的结果评判阶段。
在酶标仪的评判下,2次结果均为阳性的应进入最终确诊环节。
艾滋病孕检后,对于坚持活产的孕妇进行阻断技术干预。
首先,明确孕妇的具体孕期,并监督其从14w起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治疗所使用的药物为齐多夫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20),该药物服用剂量为500mg/d,分5次服用,平均可每4h服用1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AbbVie Inc,
H20130773),服用剂量为600mg/d,2次/d;在孕妇临产阶段,服用奈维拉平(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45),服用剂量为0.2mg/kg,1次/d。
此外,对例孕妇制定择期剖宫产计划。
婴儿顺利出生后,对其进行药物以及饮食管理。
其中,药物管理所使用的药物包括奈维拉平(安徽贝克联合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45)、齐多夫定(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420);婴儿在出生始服用奈维拉平,服用剂量为0.2mg/kg;齐多夫定的使用剂量为2mg/kg,出生后以4次/d,持续42d的规律进行管理。
饮食管理主要为人工喂养管理,为出生婴儿进行奶粉喂养。
当婴儿满1.4个月、3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时分别进行艾滋病检测。
2 结果
从研究结果看,120例感染艾滋病孕妇中有40例孕妇遵照建议选择终止妊娠,占比为33.33%;有2例孕妇出现死胎的现象,占比为1.67%;有78例孕妇选择继续妊娠并活产,占比为65.00%。
在选择活产的78例孕妇中,在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干预基础上,选择抗病毒药物服用管理的有76例,占比为97.44%;活产结果中的婴儿进行抗病毒药物服用管理的有75例,占比为96.15%。
在干预以及随访过程中,由于心力衰竭病症导致死亡的婴儿有1例,占比为1.28%;有2例出现失访现象,占比为2.56%%。
在活产后1.4个月、3个月、12个月以及18个月的随访检测中,并未出现有任何婴幼儿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3 讨论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途径还可能给新生儿造成多种病毒感染,对其生命健康不利。
要避免艾滋病的扩散,做好母婴传播的控制工作极为关键[5-6]。
从过去的艾滋病预防实践来看,一般将其预防策略分为避免、减少以及帮助三个层次;避免指育龄妇女做好艾滋病预防措施、避免已感染艾滋病妇女妊娠,从而达到防止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减少指在孕妇感染艾滋病初期,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产科干预以及产后人工喂养等治疗与护理,以尽可能降低产后婴儿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帮助指在母婴均确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后,对其进行关怀与帮助,以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社会稳定和谐。
可见,在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控制与干预过程中,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技术,研究其治疗与护理服务策略是降低艾滋病传播风险的重中之重。
目前,医疗机构为孕妇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服务,孕妇可通过相关检测提早建立艾滋病感染的预防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感染艾滋病的孕妇进行母婴阻断技术干预,达到了良好的艾滋病传播控制效果,研究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从研究结果可知,在选择活产的艾滋病孕妇病例中,选择了接受程序检测、抗病毒药物服用管理的孕妇以及婴儿均获得了较好的阻断结果;除失访以及并发症死亡的少数婴儿病例外,96.15%的婴儿在随后的到访检测中均未出现艾滋病抗体阳性者。
可见,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有助于帮助艾滋病孕妇控制病毒传播,对
生产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对艾滋病母婴传播进行阻断干预除了应用医学专业技术外,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阻断干预的滞后性影响、突发情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
另外,在技术阻断干预的过程中,如何正确选择联合用药的方案、如何提高人工喂养的效率、解决医患双方包括治疗过程、治疗效果以及伦理等方面的矛盾,是未来艾滋病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的重点讨论内容。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全面调查、沟通与预防,才能真正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防治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建英,覃玉英,谢世英,等.来宾市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应用效果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7):2536-2540.
[2]廖志贤,张素琼,黄丹,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在孕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06):708-710.
[3]陈世新,黄秀兰,陈莲,等.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对产前检查妇女的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4,36(09):1275-1276.
[4]农胜日,肖琼,陈世新,等.来宾市2010-2014年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09):826.
[5]兰莉.护理干预在7例艾滋病母婴阻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0):107.
[6]沈芷伊,林树荣.艾滋病母婴阻断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0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