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科综合题题组专练三
学科综合题题组专练(三)1.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面镜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
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很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
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宠爱,广为流行。
——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东京梦华录》记载,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小勾栏50余座,其中大的可容数千人。
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般杂剧、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
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有,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
……自一旦禁之,则利源堵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集。
——《明神宗实录》(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成因。
(12分)(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据所学学问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缘由。
(6分)(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更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8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从前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可师,而不知变更。
……创办海军,糜帑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
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
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三1894年11月22日,我(美国驻中国公使田贝)与总署晤谈一次。
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斗争。
他们说,他们不能够了。
……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
”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只是威吓老百姓。
”我于是说:“假如他们确信再战没有好处的话,他们应当议和。
”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能办到呢?”我回答说:“假如他们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谈商。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全解全析)
2019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
材料表明,春秋时期,就周朝的范围而言,周天子地位下降,诸侯地位上升;就各诸侯国而言,诸侯地位下降、卿大夫地位上升。
这反映了统治集团中严格的等级制在春秋时期趋于瓦解,故A项正确。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代,B错误。
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虽然下降,但仍是天下共主,C项错误。
周天子之下的诸侯以及卿大夫均属于贵族,当时贵族垄断政治权力的局面仍然存在,D项错误。
27.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原料生产与手工制造业的分离,扩大了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故D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农本商末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
B项“商业资本日益活跃”材料不能体现。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地区之间商品交换的状况,与农业无关,C项说法错误。
28.C【解析】根据“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维持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客观上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故C项正确。
《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的开放表明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状态已被打破,A项错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仅在应对西学问题上产生分歧,但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且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因此此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对立并未加剧,B项错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此新政策的实施使中外出现和好的局面不相符,D项错误。
29.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西学东渐。
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翻译西方著作增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42526272829303132333435A CB DCD B D A B B D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6页)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西学,并成为传播西学的主体。
他们传播西学已从之前的器物技艺等物质文化为主转为以思想、学术等精神文化为主,故A项错误,D项正确。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历史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24.(2019·全国卷Ⅱ·T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解析】选D。
注意题干要求是:战国后期秦国能够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的原因。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君权加强,对地方的管控也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奠定基础,故选D。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A错误;秦国靠近西北,铁器依赖东方各国,B错误;秦国地理上较为偏僻,交通不如东方国家,C错误。
25.(2019·全国卷Ⅱ·T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解析】选C。
题干材料的要求是:汉初思想逐步融合的主要因素。
汉初采纳道家学说无为而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需要,故选C。
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基本解决,A错误;百家争鸣指各学术派别自由发展,与材料中主流统治思想对其他思想吸收的意思不符,B错误;汉代实行大一统的政策,与兼收并蓄不符,D错误。
26.(2019·全国卷Ⅱ·T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解析】选B。
程颢是理学的开创者之一,结合“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诗句,将万物的理与人做类比,故选B。
2019年全国高考历史II卷解析
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
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只是水利工程发展的一个因素,并非主要因素,B选项排除。
交通运输网络畅通的说法与材料无关,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C选项排除。
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王国势力强大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 现实统治需要D. 兼收并蓄文化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 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且汉代并没有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 课标版 高考增分第三招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word
高考增分第三招 突破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四大策略策略一 熟练掌握“设计论题并论证说明”类设问的答题技巧解读1.题型分析此类题主要的命题特点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设计论题或者问题(如提出议题,修改观点或改写、续写等),并阐述你设计的论题或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2.基本方法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再根据要求下笔作答。
这类题的答题要求与方法一般为:(1)提出你的论题或设计。
(2)阐述你的论题或论证你的设计理由。
(3)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说明。
(4)论述时要求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实际上是确保说明的观点是必然的、可靠的、无懈可击的。
(5)论述时要求表述清楚。
这里既包括高考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又包括对史实概括的合理性,也包括对事实阐释、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当然还包括逻辑上的一致性和思维的连贯性。
例证1.(2016课标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求有一定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与之相适应,生产方式的革命必定伴随着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的革命。
交通运输一旦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会反过来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马克思《资本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策略二 熟练掌握“提供观点探讨论证”类设问的答题技巧解读 1.题型分析(1)回答观点型开放性试题常常需从新闻时事、社会生活、历史图片等方面入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要求以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公正、客观地分析每一个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2019届高考历史(通史版)练习:第一部分 专题三 专题综合训练(三) Word版含解析
专题综合训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晋人张载在《榷论》中说,政府选拔人才时“碌碌然以取世资”,因此,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嵚岑(高峻的山峰)之下”!这反映了该时期( )A、皇帝征召把儒士排除在外B、察举制未能选出经世之才C、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D、士人壮志难酬而消极出世解析:选C。
材料中“取世资”表明选取世家大族做官,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信息,表明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故选C项。
材料中“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看不出是儒士,故A项错误;汉代实行察举制,而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察举制与材料中“晋人”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直将伏死”不是消极出世,故D项错误。
2、(2018·株洲模拟)《晋书》记载:曹魏咸熙二年(256年),“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一曰忠恪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沽身劳谦,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以为己”。
由此可知( )A、儒学理念影响九品中正制度B、州郡中正官严格举荐人才C、中正官以门第为标准选拔人才D、曹魏时期的中央集权加强解析:选A。
材料内容是关于曹魏时期中正官察举人才的六条标准:忠、孝、友、谦、信、学,可见这些标准与儒学理念一致,说明儒学理念影响着九品中正制度,故选A项。
3、(2018·滨州模拟)秦置尚书于禁中,掌通章奏而已;自汉武帝后,尚书职权逐渐提高,但终两汉之世,尚书还是少府的属吏,其位秩不过千石;到隋唐,尚书省已是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了。
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 )A、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B、皇权相权的矛盾尖锐C、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解析:选A。
据材料“掌通章奏而已”“尚书职权逐渐提高”“政府里最高最大的行政机构”可知,尚书省的演变历程表明中枢权力机构的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尚书省权力的增强,而不是皇权和相权之间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枢权力机构的成熟,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高度发展,故D项错误。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考试版)
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据此可知,此项新政策的实施
A.打破了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的状态
B.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
C.提供了中国自强运动的良好环境
D.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9.1900—1911 年,中国通过日文、英文、法文共译各种西书至少 1599 种,占晚清 100 年译书总数的 69.8%,
地所植棉花不能满足需要,商人从山东、直隶、河南一带产棉区运来,而山东、直隶、河南则不事纺
织,“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种情况说明
A.农本商末观念发生变化
B.民间商业资本日益活跃
历史试题 第 1页(共 4页)
C.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D.地区之间商品交换扩大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位 28 岁的亲王为中国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统治者推行抑商政策的措施及目的。(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北京政府经济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积极作用。(12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务院正式下达扩大企业自主权文件的意义。(5 分) 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理论是重要的,相对于经济政策设计是第一层次的。经济理论相当于基础科学,经济政策 设计相当于应用科学。应当指出的是,人类对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急功近利的 政策设计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为了使政策设计更为科学,必须给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
2024/10/23
2024/10/23
考点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1.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 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 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强 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制度
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上的科学化、多元化 教育、军事、外交……
思想
2024/10/23
反对: 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并非仅靠外部冲击来实
现,中国社会内部也蕴含着诸多推动社会变化的因素:
1.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在近代之前已经产 生并壮大发展;
2.思想上,反封建民主思想在明清之际已经出 现。(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 客”,“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尚书·禹贡》
九关内州(分山别海关是) 冀河南州(、黄徐河)州 兖淮南州(、淮青河)州 扬梁江岭陇南南右州州(((、、长五陇荆雍江岭山)))州州 和山南豫(州终。南太
华)
2、 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划分规则不同。 说明:唐代的“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
理形势。
山川形便: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划分行政区域。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行政区划面积小
南方经济发展、南北经济趋衡
1.信息:汉代的州多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基本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考点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019年4月2019届高三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卷(考试版)
C.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导致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41 题~第 4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45 题~ 第 47 题为选考题,请考生从给出的 3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9 年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
文科综合·历史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50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 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滇南本草》中,就有关于玉米的记载:“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 约 1436 年
通肠下气,治妇人乳结红肿或小儿吹着,或睡卧压着,乳汁不通”
1578 年 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有“玉蜀黍种出西土”之句,并对玉米形态作了描述
A.中国古代已从多角度研究玉米
B.三部著作的记述内容完全一致
C.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为可信
——摘编自雷颐《历史:何以至此〈从小事件看清末以来的大变局〉》 材料提供了一个近代战争中的细微情节,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历史大变局。请从以上材料中自选
历史试题 第 3页(共 4页)
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 清晰) 45.(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8 年 8 月,英国《养老金法》获准成为法律。法令对养老金领取标准做出如下规定:(一) 年满 70 岁;(二)作为英国居民至少已达 20 年,并居住在联合王国的土地上;(三)依该法令标准计 算的年收入不高于 31 英镑 10 先令。同时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没有或失去领取国家养老金的 资格:(一)1908 年 1 月 1 日以后仍领取各种形式的济贫补贴;(二)在达到养老金领取标准前,有工 作能力却未能为自己及其家人努力工作;(三)被拘禁于疯人院或同类机构的流浪贫民;(四)被控犯 罪处以监禁者,在监禁期间及释放后 10 年间无权领取(或继续领取)国家养老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试题题组专练(三)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性代表着事物唯一的最后状态,即在一些西方社会中所看到的那种
‘事物状态’,是每个人都应模仿的,这样就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
——引自[美]塞缪尔·亨廷顿等著《现代化:理论
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 材料二以上观点是西方学者对“现代性(即现代化)”的经典性定义。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即“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
他还认为,“理性”或“理性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独特性”,是现代西方文化所特有的现象,在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还从未有过”。
因此,宗奉韦伯理论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家认定,西方以外的其他地方如果要搞现代化,就只能效仿“西方模式”。
换言之,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普遍适用的。
——引自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简要评价材料中的观点。
(12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对上述世界大事件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任意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也可以对上述世界大事件提出评价、修改、补充或否定意见;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答案精解精析
1.答案答题思路:(1)材料中的观点
现代化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和西方特有的“理性文化”。
西方社会现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状态。
西方的现代化模式是普遍适用的。
(2)答题步骤
①解释“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的核心(包括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
②列举事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遇到了严重挑战。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东亚“四小龙”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瞩目成就;等等。
③深入分析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儒家文化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儒家文化在东亚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东亚在现代化事业中创造了高于西方的发展速度,这说明儒家文化肯定包含着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
因此,就不能说儒家文化或者传统文化与所谓的“现代化”是根本对立的,也就否定了西方“现代化”的“独特性”。
这说明现代化道路是多样的,并非只有西方一种模式。
④比较西欧最早启动现代化而东方文明古国向工业文明过渡较晚的原因。
从两者封建化的时间、成熟稳定程度、旧制度瓦解的彻底性和新制度建立的困难程度等方面说明:西方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现代化;东方国家在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厚积淀,决定了其迈向现代化的蹒跚步履。
⑤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概括出论题——“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实现现代化没有固定的‘模式’”。
评分细则(本题满分12分)
本题采用分层次评分方法,分三等:一等9~12分,二等5~8分,三等0~4分。
一等标准
①论题体现观点准确,2分。
②解释现代化核心内容要点全面准确,2分。
③列举史实正确,2分。
④能够分析发掘出史实中隐含的信息(原因、影响、联系等),3分。
⑤比较东西方现代化角度多元、准确,逻辑清晰,3分。
二等标准
①标题不准确精炼,1分。
②现代化理解片面有误,1分。
③史实缺乏针对性且有误,1分。
④分析发掘的隐含信息思路不清楚,1~2分。
⑤论证逻辑性不严密,1~2分。
三等标准:0~4分(略)。
解析通过归纳材料,可总结出材料观点,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评价材料观点即可。
2.答案示例1
论题:朝鲜战争使冷战扩大到亚洲。
阐释:二战结束后形成两极格局,美国为争夺霸权采取了“冷战”政策。
朝鲜战争是美国为保持在东亚的反共优势而介入的战争,显示了美国在亚洲对共产主义进行遏制的新政策。
新中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进行抗美援朝。
新中国的参战迫使美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对新中国、朝鲜采取了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遏制行动,包括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使得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示例2
论题: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快速发展。
阐释:二战结束后,中国在1946—1949年发生了内战,内战的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
受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鼓舞,1962年阿尔及利亚反抗法国的战争结束,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表明二战以来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
示例3
论题:该年表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
理由:1950—1953年应增加西欧六国建立煤钢共同体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一事。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煤钢共同体条约》,成立煤钢共同体并实现煤钢联营,这是当时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推动了之后西欧六国为建立新的共同贸易市场而建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因此,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与大事年表中1957年六个西欧国家建立新的贸易共同市场有重要的历史关联,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故应在大事年表中增加这一事件。
示例4
论题:该年表具有个人的主观偏见。
理由:①该年表主要介绍美、苏、中、法等几个大国以及与这几个大国相关的事件,带有明显的大国主义倾向,忽视了规模较小的国家发生的大事。
例如当时日本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该年表无法完全体现“世界性”。
②该年表列举的大事,主要涉及政治领域,而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但未被作为大事而记录,带有明显的个人偏见。
解析可以将表格中的历史事件分门别类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如国际方面,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冷战的扩大;中国方面,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等。
调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合理解读。
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