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关于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概述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学业上遇到障碍,难以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学生。
他们可能在阅读、写作、数学或其他学科上表现出显著的困难。
以下是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相应的对策研究概览。
成因分析1.认知因素: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大脑处理信息的模式与众不同,而在学习上遇到困难。
例如,阅读障碍(即阅读能力低于预期水平)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困难,它可能与大脑对文字的处理方式有关。
2.教育环境:教育方法、课程设计可能与某些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匹配,导致学习困难。
例如,如果教学方法侧重于听觉记忆而忽略视觉或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那么依赖后者的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3.心理因素:学生的情感状态、自信心、动机和焦虑水平也会影响学习。
如,过度焦虑或缺乏自信可能干扰学习过程。
4.社会环境:家庭、同伴群体及社会文化等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就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对学习的支持度不足或家庭环境不适宜学习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5.生理因素:某些学习困难可能与听觉、视觉或其他感官的处理问题有关,这些问题可能是由生理因素导致的。
对策研究1.个性化教学: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计划,识别并利用他们的优势学习风格。
2.特殊教育干预: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如阅读障碍或计算障碍,可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如言语和职业治疗。
3.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应对学习中的情绪问题,建立自信,减少焦虑。
4.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加强家校合作,为家长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5.学习策略训练:教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问题解决技能等。
6.评估与监测: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干预措施。
7.职业规划: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长处。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和支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实现自己潜能的机会。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概述学习困难,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现象,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公平的追求,我国对学习困难的研究逐渐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梳理我国学习困难研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从引进国外理论到本土化研究的转变。
研究内容涉及学习困难的界定、诊断、干预及教育政策等方面。
近年来,研究者们更加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心理特点、家庭环境、教师教育观念等因素,力求为学习困难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教育支持。
我国学习困难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方法单研究视角局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等。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有必要拓展研究视野,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以期为我国学习困难生的教育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展望未来,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关注学习困难生的个体差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干预策略。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学习困难的认识和干预能力,将是提高学习困难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合作也将成为推动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发展的重要力量。
1. 学习困难的定义和概念学习困难是一个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精神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复杂概念。
其广义定义是指非因智力或其他明显残疾所导致的学业成绩显著落后、学习适应不良及学业成就低下的现象。
在广义的框架下,学习困难涵盖了由环境、心理、个人素质等多重因素引发的学业困扰。
狭义上,学习困难通常被称为特定学习障碍,这是一种具有生物学起源的神经发育障碍,具体表现为在学习和学术性技能上的获得困难,如阅读障碍、数学学习障碍、书写障碍等。
这类障碍往往与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可能影响个体的听、说、读、写、推理及数学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我国,学习困难的定义和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完善和丰富。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学习困难的成因、表现及干预策略,以期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给那些面临学习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学习困难学生也叫差生,称谓的改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差生的称谓有歧视之嫌,学困生的称谓则饱含着关爱之情。
在过去传统的教育环境里,学困生是不受欢迎的,甚至惟恐避之而不及。
但在大力推行新课程教学的今天,他们不再是弃儿,相反应该倍受关照。
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该表述呼唤每一位教师务必勇敢地、义不容辞地、热情饱满地面对学困生,否则就不是一名称职的教师。
为了响应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现在的学校接纳了全镇所有的小学毕业生,这就出现了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基础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
不可否认,差生在某方面暂时落后,但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并非没有转化的可能。
他们的落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在教育工作中,他们不应该成为被忽视的分子,对此,我认真调查和分析了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针对当前社会的大气候以及相关学生家庭环境具体剖析,总结出学困生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因素:一、自身因素一个学生之所以成为学习困难学生,也有他自己的原因,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情感方面,不少学习困难学生有明显的“自我中心主义”倾向,他们一般脾气倔强,不服从别人的要求,他们自尊心强,但偏偏自己成绩差,他们对很多人保有敌对的情绪,有的平时经常破坏课堂纪律,有的与集体合不来,整天生活在矛盾之中,身上有沉重的思想包袱。
其次,学习困难生普遍表现为观察力较薄弱,观察问题表面化,而不能深究其中的原因和差异,看到的东西少,有时后甚至是视而不见。
再次,学习上连续失败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自卑心理,妨碍了学习能力的正常发挥。
进入青春期后的初中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必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果引导不当会使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不平衡,有些学生因此而出现学习困难。
二、家庭因素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与他们的家庭有密切的关系,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家庭的生活环境,双亲的教养水准,以及家庭的人间关系等方面潜移默化的进行的,这种影响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有着浓厚的情感基础。
学困生研究报告
学困生研究报告
学困生是指在学校学习中遇到困难、成绩较差或无法适应学校环境的学生。
针对学困生的研究报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学困生的定义和特征:介绍学困生的概念和对学困生的定义,以及学困生在学习、行为、情绪等方面的特征。
2. 学困生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探讨学困生成为学困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社交环境等因素。
3.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和挑战:分析学困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和挑战,如自卑、压力、焦虑等,以及这些问题对学困生学业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4. 学困生的教育支持和干预:探讨学校和教育机构对学困生提供的教育支持和干预措施,包括个别辅导、心理咨询、学习技巧培训等。
5. 学困生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关注:分析学困生问题在教育政策和社会中的关注程度,以及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探讨如何更好地关注和解决学困生问题。
6. 学困生的发展和成就:探讨学困生可能迎来的转机和改变,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
以上是学困生研究报告的一些建议,具体的内容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及其干预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并且持续长时间未能适应和达到正常年龄段的学习水平。
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特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特殊的教育干预和支持。
本文将从特征及干预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特征1. 学习速度慢:学习困难学生通常在阅读、写作、计算和理解等方面的学习速度较慢。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掌握知识和技能,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快速学习。
2. 学习记忆能力差:学习困难学生的记忆能力相对较差。
他们容易忘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常复习和强化训练才能记住。
3.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学生经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神或不能长时间保持关注。
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4.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不知如何把握学习要点和关键,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5. 心理行为问题:一些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情绪不稳定、焦虑、自卑等。
他们面临学习困难的压力和挫折使其心理状态不稳定。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干预研究主要包括个体化教学、辅助工具和心理支持三个方面。
1. 个体化教学:个体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其量身定制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从学生个体出发,按照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制定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个体化教学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 辅助工具:辅助工具是指一些专门为学习困难学生设计的学习辅助工具,如电子词典、计算器、文字朗读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3. 心理支持: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殊的心理支持。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鼓励、赞美、关怀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重建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应注重学习困难学生的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交流学习进展和困难,共同制定适应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策略。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
学习困难学生通常表现出以下特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理解能力较 弱,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以及在社交和情感方面可能遇到问题。
类型与表现
类型
根据学习困难的表现,可以将学习困难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型,如阅读障碍、写作 障碍、数学障碍等。
表现
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困难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阅读障碍的学生可能难以理 解和记忆文字信息;写作障碍的学生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数学障碍的学生 可能难以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展。
家长培训
02
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学
习需求。
共享资源
03
学校与家庭共享教育资源,如学习资料、教育理念等,以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05
案例研究
案例一:一名初中生学习困难的经历与转变
初中一年级时成绩开始下滑,对学习 失去兴趣和信心。
家长和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和帮助,导 致情况逐渐恶化。
心理因素
缺乏学习兴趣
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 习困难。
学习焦虑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过 于关注,产生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可能影响他们的 学习效果。
学习习惯不良
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养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如不按时 完成作业、不复习等,导 致学习困难。
社会因素
家庭背景
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如贫困家庭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学习 资源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04
改善学习困难学生的对策
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针对学生特点
根据每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 况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 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计划、
评估方式等。
灵活调整
学业困难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
学业困难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
概述
本研究旨在探讨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相关因素。
通过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希望能为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背景
学业困难是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的研究成绩受损、自信心下降以及心理健康问题。
不同学生可能面临不同的学业困难,例如语言障碍、研究障碍或家庭环境不利等。
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学业困难学生的数据,并进行了定量分析。
我们还对一组学业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了对比,以便比较两组学生之间的差异。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学业困难学生在研究动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究策略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
他们通常缺乏对研究的兴趣,研究
目标不明确,并且缺乏有效的研究计划和方法。
此外,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会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讨论
针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问题,应采取综合的措施。
教育者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研究目标和制定研究计划。
此外,加强家校合作,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业困难。
结论
通过研究学业困难学生的发展情况和相关因素,我们深入理解了学业困难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强调了个性化支持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提高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
我们鼓励教育者和决策者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全面发展。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
关于“学困生”教育的研究综述摘要:当今学校德育状况面临一些问题,教师要面对的不仅有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学困生。
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德育学困生研究综述一、我国德育现状广义的学校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法纪影响,以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制意识和健康的心理活动;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道德教育,是以构建和提升教育对象道德素质、人格品质为目标的教育活动①。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存在德育低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实效性差;德育目标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目标却比较缺乏,疏离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德育方法、途径较为单一,一味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德育评价机制落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很难反映学生道德的实际状况;德育中存在形式主义,一些学校专门设立的专门机构、组织、人员和课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至于这些机构和人员能否发挥应有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流于形势②。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应试教育,没有很好地关注和教育好学困生。
二、教育难点——学困生现今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几种界定:第一种说法是指:从总体上看,按照教育方针所确定的标准衡量表现不足的学生;或从局部来看,相对于特定学校、班级环境来说,表现欠缺的学生;也可从动态角度看,学生个体在人生过程的特定阶段与规定标准比较,存在不足;还可从实践中看,表现为特定受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学习、品德)与教育主观愿望(好恶、期望值等)之间的差异和欠缺③; 第二种说法是指:学习成绩落后或由于学习成绩差导致思想落后、纪律观念差的学生④; 第三种说法是指:思想品德发展距离教育目标的要求较远,思想行为上存在较多缺点,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⑤; 第四种说法是指:基本丧失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热情,成绩落后,纪律散漫,表现较为调皮的一类学生⑥; 第五种说法是指:那些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或某一方面较差的学生,特别指在品德和学习上较差的学生⑦; 第六种说法是指:缺乏学习愿望和动力,不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而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包括不守纪律或有不良道德行为的学生⑧; 网络上存在一种说法是: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特别是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等课程在60分以下的学生。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研究报告学习障碍是指一种持续性的,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问题,它可能包括语言、阅读、写作、数学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困难。
学习障碍不仅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与自尊心。
本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小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表现和干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一、学习障碍的原因学习障碍的产生原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因素和学习技能不足等。
研究发现,某些学习障碍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一个孩子的父母或亲属有学习障碍的历史,那么他们可能也会遭遇类似的问题。
此外,神经发育异常也是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孩子在大脑结构或功能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学习困难。
二、学习障碍的表现学习障碍在不同孩子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其中,最为常见的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和数学障碍等。
阅读障碍表现为孩子在识字、理解、阅读理解方面的困难;语言障碍则表现为孩子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问题;注意力缺陷及多动障碍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神和过动;数学障碍则体现在孩子在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方面的困难。
三、学习障碍的干预措施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预方法:1. 教育支持团队:学校可以成立一支由教师、心理咨询师、学生家长等组成的团队,提供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支持和指导。
2. 个别教育计划:针对具体学习障碍类型和程度,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帮助学生逐步克服困难,实现自身学习目标。
3. 多感官教学法:针对学习困难,采用多种感官刺激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4.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技能。
5. 家庭配合: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紧密配合对于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支持。
综上所述,学习障碍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学习困难研究报告
小学教育中的学生学习困难研究报告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小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特点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原因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1. 天赋因素:每个学生天生具有不同的智力、兴趣和学习能力,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学科上相对较弱。
2. 学习方法不当: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学习方法,包括记忆技巧、思维逻辑等方面的不足。
3. 家庭环境:一些学生来自不良家庭环境,缺乏家庭支持和鼓励,这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4. 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些教师可能缺少教学经验或方法不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5. 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学生学习困难的特点学生学习困难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但不限于:1. 学习成绩下降:学生学习困难往往直接反映在学习成绩下降上,无论是在标准化考试还是平时的课堂表现中。
2. 集中注意力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或者走神。
3. 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学习困难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态度消极。
4. 自信心受挫:学生学习困难可能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导致他们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情绪。
应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解决方案为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 建立良好家庭环境:家长的支持和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家庭环境应该积极、和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学习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然而,有些学生却由于内外部原因,面临学习困难,甚至辍学,这些学生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应该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并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现状1、群体范围学习困难学生是指由于智力方面、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原因,影响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的学生。
根据调查,学习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20%,这些学生有些在小学阶段表现出来,有些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出现。
2、原因分析(1)智力水平问题。
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水平可能相对低一些,导致他们在学习上起步较慢,后期跟不上同学的步伐。
(2)生理问题。
比如说视力、听力问题,甚至是身体残疾,如手脚不便的学生学习时会受到不便影响。
(3)心理问题。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可能颓废、焦虑、自卑和沮丧等,这些情绪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表现出学习困难。
3、表现形式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形式因个体差异而异。
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表现为学科上的困难,如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的课业难度较高,学生对他们感到苦恼和无奈;二是表现为学习习惯、态度上的困难,如学习不积极、没有计划性、没有目标、不善于组织等等。
二、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1、建立信任帮助学习困难学生,首先是要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信任。
帮助学生消除抵触情绪,通过情感支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应对挑战。
2、了解根源,及时发现通过任课教师、生物医学专家和学生本人之间的配合,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测和诊断,确定他们学习困难的根源,然后进行对症治疗和教育。
家长也要加入进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对孩子进行关爱、抚慰和倾听。
3、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为他们提供专门的辅导和帮助。
学校可以制定各种多样的辅导活动,任教老师可以采取个别化的教育方式,同时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耐心而真诚的解答和指导。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干预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干预研究近年来,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干预研究备受关注。
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获取、理解和应用信息时遇到困难的学生群体。
他们可能有学习障碍、认知能力低下或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较差。
针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干预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支持措施,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体验。
首先,教育干预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针对学习困难学生,一种尝试是通过个别辅导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个别辅导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例如,对于阅读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阅读练习和辅导,逐步增加难度并定期反馈。
这样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其次,教育干预研究还涉及到教学环境的优化。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因此,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有益于学习的环境。
这可以包括调整教室布局,减少噪音和视觉干扰,以及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工具。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使用互动性高的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等。
这些优化教学环境的举措有助于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育干预研究还强调了家庭和社区的支持。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来说,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干预中,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家长和社区组织合作,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这种合作可以包括家长参与教学活动、提供家庭环境的学习资源、制定学习计划并给予学习监督等。
同时,社区组织也能提供一些额外的学习支持,例如辅导课程、学习小组等。
家庭和社区的支持可以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多个层面得到关注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
最后,教育干预研究提倡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估,传统的考试和测验可能并不适用。
因为他们可能在应对时间压力、阅读理解等方面遇到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学习困难学生辅导策略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辅导策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的学生,他们可能在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记忆力等方面存在困难。
针对这类学生,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辅导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业成绩,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首先,了解学生的困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具体问题。
可以通过日常观察、交流讨论以及与家长的沟通等方式,获取关于学生学习困难的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制定有针对性的辅导策略。
其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多样性。
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上,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
可以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灵活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此外,选择合适的教材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的难度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调整,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所进步。
第三,采取个别辅导措施。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
例如,学生在数学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个别辅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加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
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在学校生活中感到失落和沮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学习困难。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如参加学术比赛、加入学校俱乐部等。
这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面对学习困难。
最后,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应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
家长可以通过提供家庭学习环境、定期监督学习进展以及与孩子进行交流等方式,积极支持学生的学习。
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克服。
总而言之,学习困难学生辅导策略的研究是教育界的重要课题。
通过了解学生的困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个别辅导、鼓励参与课外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的积极参与,我们可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更好地克服问题,提高学业成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学习困难学生支持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支持研究学习困难是指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包括但不限于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良等。
这些学生往往面临学习成绩下降、自尊心受挫等问题,因此,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学习动力,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支持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各异,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也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首先要通过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深入分析他们的困难所在,以制定相应的支持方法。
这一过程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与他们的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等进行沟通,共同协作,以确保支持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可以采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方法。
比如,可以为学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反馈,不断调整学习支持的内容和方式,确保支持方法与学生的发展步调保持一致。
三、培养学习动机与自信心学习困难学生常常由于学习上的挫折而产生动力不足和自信心不够的问题。
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积极激励,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此外,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追踪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学习任务,培养持久学习的意愿。
四、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支持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为学生组织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学习小组,鼓励他们与同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
五、加强师生家长沟通合作学习困难学生的支持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定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所在,并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划能力。
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
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学困生转化是指在中小学阶段,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者难以跟上课程进度的学生,需要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来提高学习能力,解决学习困难,进而实现学习的转化和提高。
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既是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关注,更是对教育公平的实践。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困生转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学困生定义和特点、学困生转化的现状和挑战以及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和路径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学困生定义和特点学困生是指由于个人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者难以跟上课程进度的学生。
学困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较差、学业成绩低、学习动力不足、自制力弱等方面。
学困生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困难学生,其学习问题更多地是由于个人原因导致的,而非智力或学术能力问题。
学困生的个人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家庭环境较差,缺乏家庭支持和教育资源;也可能是身体或心理健康问题,例如多动症、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还可能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当,缺乏学习计划和自律能力。
由于个人原因的多样性,学困生需要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帮助来解决学习困难,提高学习能力,实现学习的转化和提高。
二、学困生转化的现状和挑战目前,学困生转化工作存在一些现状和挑战。
学困生转化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学困生的识别和分类存在困难。
学困生转化工作过于侧重分数,忽视综合素养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学校和教师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帮助,缺乏有效的转化模式和方法。
学困生转化工作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配合,而家庭教育水平和社会资源的不均衡也成为学困生转化的挑战。
针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现状和挑战,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需要建立完善的学困生识别和评价体系,以多维度的方式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养等方面。
学困生转化工作需要侧重于个性化与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而非侧重于应试能力和分数。
学困生转化工作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帮扶体系,包括学校教师、专业心理人员、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会面临着一些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这些学生可能是因为语言不畅、认知困难、学习障碍等问题,无法跟上班级的步伐或是在学校里获得优异成绩。
虽然这些学生通常向教师以及家长寻求帮助,但许多时候,他们仍然处于困难之中,这使得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并努力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在学习困难学生方面,现状是很广泛和复杂的。
首先,学习困难在学生人群中非常普遍。
在美国,大约有12%的学生被诊断为特殊教育的需要,其中大多数人有学习障碍。
而在中国,尽管现有数据较少,但通过许多研究证实,学习困难学生在我国学生中也占有相对高的比例。
其次,学习困难学生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多数学校通常没有充足的资源来帮助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成绩上落后,情绪上陷入负面情绪,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未来职业的选择。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需要全社会的合作,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详细分析解决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的对策。
政府对策措施政府在学习困难学生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需要投资于特殊教育,并加强在学校和社区的特殊教育课程的执行。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特殊教育学生的鉴定和评估,建立科学的特殊教育评估机制,以此为基础,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育和支持。
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提供各种教师培训和工作坊等活动,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更好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掌握各项干预策略和技能。
学校对策措施学校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的角色也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关注,并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和需要,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学习支持。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例如定期组织辅导班和学习俱乐部等。
学校也可以以数据驱动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帮助,定期分析学生表现和绩效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干预和支持。
家庭对策措施家庭在学习困难学生干预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习困难学生现状及对策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无法达到正常水平的学生。
这些学生可能在很多学科上都有困难,包括阅读理解、拼写、数学计算、空间意识、记忆力等等。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很大的挫折,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失去兴趣,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学习困难学生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习困难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在阅读理解和词汇掌握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受限,缺乏对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写作方面,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写作结构、篇章连贯等方面存在困难。
其次,学习困难学生在数学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在数学计算、解题思路、数学概念理解等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在数学学科上成绩较差。
第三,学习困难学生在注意力和记忆力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在保持专注力和记忆力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他们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难以记住学过的知识,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最后,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在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学习困难而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学习焦虑或学习逃避的心理,影响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解决:首先,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教学,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针对性辅导等方式,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弥补知识漏洞,提高学习动力,达到学习目标。
其次,鼓励学习困难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
学习困难学生可能在某些学科上有优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加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困难的同时可能存在其他学习能力的不足,如注意力、记忆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特殊教育方法,训练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第四,注重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
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存在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
中小学学困生转化的初步探索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困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学生。
学困生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对其心理健康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何帮助学困生转化成优秀学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学困生的原因分析、转化途径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为解决学困生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学困生的原因分析学困生问题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
1.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学困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习不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自律能力差等是导致学困生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可能由于成长环境等原因,存在自卑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也会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家庭对学生的学习缺乏关心和指导,或者对学习成绩过分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经济贫困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学困生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二、学困生的转化途径面对学困生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途径来进行转化,主要包括诊断评估、个性化教学、家校合作等方式。
1. 诊断评估对于学困生问题,首先需要进行诊断评估,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
通过评估,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2.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帮助学困生转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需要进行密切的合作。
学校应该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和辅导计划,实现家校互动,共同助力学生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关于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研究的概述发表时间:2003-2-19 0:00:00 作者:梁威何光峰(北京教科院基教所)来源:汉博网站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研究一直是教育科学、心理学,特别是学科教育学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一、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回顾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在国外已有近百年。
国外的学者从生理学、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各个领域上均取得不少成果。
但是随着各国义务教育的实施及年限的延长,随着各项教育改革的进行和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的变化,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更大范围内,更多层面上突现出来。
我国对于学习困难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
但自198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中小学生学习困难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各个方面,包括政府、社会、学生、教师、家庭等,对于解决这个问题的要求日益迫切。
在古代,我国就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活动中认识到个体的差异,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曾用自己辛勤劳动,帮助和教育过许多被称为“留级生”、“淘气儿”的学生,并从中总结出许许多多成功的经验,给新教师以极大的启示。
但是真正将学习困难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研究领域是从80年代初期开始的。
在近20年间,我国学习困难研究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7年至1986年。
这一期间我国学校教育从遭到严重破坏到进入全面恢复整顿时期。
一方面,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
中断了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的恢复,使得全国广大中小学校不得不为迅速提高升学率而努力。
于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时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突出问题。
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介绍了前苏联有关学习困难儿童教育研究的情况,尤其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困难儿童”的理论及教育方法产生较大影响。
在这一阶段里,人们对于学习困难儿童的理解差距较大。
从研究对象来看,包括:差生、双差生、后进生、问题儿童、厌学生等,名称繁多;在研究人员中中小学教师占大多数,专业研究人员涉及此领域的还为数不多;教师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是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做法的体会;专业研究人员的成果主要是侧重于描述学习困难儿童的特征;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目的,对于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而言,是尽可能地提高研究对象的学习成绩,因为当时毕竟是处在以提高升学率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大环境之中。
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3年。
1986年7月1日我国宣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即包括学习困难儿童在内。
从而结束了我国沿袭几千年的“适者生存”的传统学校教育,从根本上奠定了我国学习困难儿童的教育及其研究的基础,并使学习困难研究得到了发展。
这一阶段的最显著特征是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专业研究人员开始专门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
如江西省教科所和上海教科所设立了专门的研究课题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还有许多大专院校的教育理论者及时将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并且多次在国内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同时还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出版了专著。
总之,这一阶段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而且在实践工作中也有所成效。
研究的重点从单纯地为提高升学率转变为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探索中国学习困难儿童的现状及特点。
第三阶段是从1993年至今。
1993年2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纲要》以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思想,系统总结了40多年来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全面分析了当前教育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这些都为学习困难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从以往的层层选拔的“精英”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的教育。
在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学习困难研究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研究的重点已从探讨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切实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
特别是在2001年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关注差异,重在发展,促进每个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大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这一问题的共同目的。
二、学习困难诊断及干预的现状及分析随着我国中小学不断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已经被广大研究人员和中小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以这个现代观念为指导思想,目前正在进行的学习困难研究已经从以往仅仅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短处”到积极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长处;从以往仅仅关注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成绩到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情感变化;从以往仅仅关注学习困难干预(矫治)的结果到关注整个矫治的过程。
下面以北京地区为典型案例来看全国学习困难诊断及干预的现状。
目前北京市对于学习困难的研究已经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还是第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来探索这一问题。
以研究者为维度,可分为专职研究人员和一线学校教师;以空间为维度,可分为校内校外;以时间为维度,可分为课上课下;以学生人数为维度,可分为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
下面仅以空间为维度进行分析。
1.校内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实施的诊断及干预的现状及分析北京市随着小学毕业生电脑派位上初中政策的实施和高中招生名额的扩大,教师们普遍感到学习困难学生的问题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重点学校教师对于这些学生束手无策,因为已多年没教过这样的学生了;一般学校教师多数还是用老办法即加班加点补课,试图改变他们的学习状况。
面对这一现实,专业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就校内特别是课上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实施诊断及干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门头沟教科所张祖牟同志在“九五”期间所做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儿童学习障碍的诊断与矫治”北京市课题,采用普通班补救教学和学习障碍资源班心理训练有机结合的教育干预措施,提高学习儿童的动力,从而改善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状况。
普通班教学的模式是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在集体教学中穿插个别辅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个别辅导。
资源班的训练模式是小集体教学+ 个别化训练的方式,训练的内容有:认知能力训练、运动能力训练、注意力训练、自我意识的训练、社会交往的训练以及情绪调节,通过对普通班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资源班的心理训练两种途径,大大促进了学习困难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另外,北京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梁威研究员在“八五”、“九五”期间,试图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大难”学科——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从而达到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本项研究经过近10年的时间,成功地总结了一套校内诊断和干预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有效手段,其中包括实施反思卡、使用分层测试卡、应用迁移理论等多项教育教学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已在全国14个省市近百万学生人次中进行推广。
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和教师的好评。
这些成果曾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首次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以此为基础,北京教科院在2000年6月已成立了学习障碍研究中心。
这一中心继续进行以校内为主,兼顾校外进行学习困难的研究。
另外在有些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室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了倾诉不满和压力的场所,从而使其中一部分学生能够学会反思,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他们改变学习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就目前整体而言,校内实施的学习困难诊断与干预,除了进行课题研究或推广科研成果外,多数取决于任课教师,因此随意性较强。
2.校外对于学习困难学生实施的诊断及干预的现状及分析目前,随着广大家长对于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感到自己的孩子存在着学习困难问题。
另一方面广大研究者也从书本走向社会,也有在实践中探索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升理论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校外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的诊断及干预的机构一下子在北京涌现出来。
主持人有大学教授,有教师,还有其他人员。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刘翔平博士主持的“北京中小学心理教育咨询中心”是1995年在东城区科委登记,区编办批准的民办事业单位,是专门解决中小学生学习障碍、注意力障碍和情绪障碍的专门机构。
该中心从知觉——动作综合、语音意识、字形意识、听觉记忆、阅读能力、数学推理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等方面诊断和训练学习困难儿童,取得明显成果。
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创造出一套学习能力训练体系——个性化教育方案(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s简称IEP)。
通过对每个不同特质的孩子进行科学的学习能力测试,找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量化成每一个细小的学习环节,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困难,从而使孩子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达到开发学习潜能的目的。
这一训练体系对于矫治学习困难学生是有效的。
李圣珍老师,是北京通州的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2000年3月2日19点38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报道了她的故事。
经她领养的50多名被他们的亲生父母视为“无药可救”的“问题孩子”,如今都成了希望之星。
这50多个孩子虽然包括不同类型的孩子,来自不同家庭,他们之所以到李老师家里来,是因为他们都存在着严重的学习困难问题。
经过李老师的指导,少则数月,多则一年,通通“药到病除”,个个成为了文质彬彬的“小天才”。
李老师用一位伟大母亲的情感+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创造出了一套新的教育方法。
另外,在北京的一些医院里,也设有进行学习障碍诊断和干预的机构。
例如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邹立平主任、首都儿研所的夏蓉老师以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王玉风教授都对有学习困难的孩子进行治疗。
如王玉风教授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因多动症而导致学习困难的儿童,通过强化患儿的SMR脑电波,和/或抑制4-7的θ波,治疗2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30分钟左右。
该方法无副作用,而且采用类似于电脑游戏的方法可以激发儿童的兴趣。
结果发现,多数儿童治疗15-20次时症状开始改善,两个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
而且智商提高,尤其是对注意力/记忆力因子分数提高有其独特作用,可以使学习成绩提高,亲子关系改善。
综上所述,北京市有关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已经从仅仅在理论上论述学习障碍特点及分类到更侧重于对于学习困难的诊断和干预。
这一趋势也代表了全国的发展趋势。
我们仅从“九五”和“十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就可以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