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合并出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探讨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的发展,创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以至生命的重大疾患。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将引起组织灌流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如不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治疗将会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因此,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急诊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在方法、液体选择以及复苏终点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就这三大方面内容作简要探讨。
1.复苏方法--液体复苏时机与复苏策略的变迁传统的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策略为正压复苏,即一旦确认患者发生失血性休克, 便立即和快速给予大容量输液, 要求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直至出血被制止, 这个过程又被称为支持和稳定( stay and stabilize )。
1994年Bickell等于N Engl J Med发表了对躯干刺通伤低血压患者进行立即复苏和延迟复苏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延迟复苏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立即复苏者。
随后多项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这对经典的复苏方法提出重大挑战。
经典的复苏方法主要源于Wiggers控制性出血性休克模型。
但临床大多数创伤性休克是非控制性出血性休克, 此时进行大容量液体复苏和提升血压会导致持续出血、血液稀释和体温下降, 进而造成氧输送不足、凝血功能障碍和低体温,导致失血量的增加,故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实行正压液体复苏是有害的。
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 在出血未被有效制止(如进行外科手术) 前, 应该尽快将伤员转送到有手术条件的医院, 容量复苏不应过早,应在即将手术前才开始进行, 这个策略被称作迅速转运原则( scoop and run principle)和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sive)。
2002 年Cochrane 创伤组所完成的研究报告称:“我们从随机对照的研究中,未发现有支持在未被控制出血前进行大容量输液的证据, 因此不能肯定液体复苏对出血伤员治疗是有效的。
创伤病人的液体复苏
引言
创伤〔trauma〕已成为威胁人群生命安全 的第四大死亡原因,是1-45岁人群的首位死亡 原因.出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 原因,用液体复苏抗休克是创伤病人救治的关 键措施或重要环节,由此达成了一些“共识〞、 引发了一些“争议〞、产生一些所谓的“新 原则〞。面对创伤病人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这是参与急救的医师必须要答复的问题。
严重创伤休克患者低温复苏与常温复苏的优劣尚存争 议,低温可引起氧离曲线左移,减少外周组织氧供,低 温可增加出血,增加感染危险等,低温可引起周围血管 收缩、代谢性酸中毒及免疫功能损害均是低温引起的 不良反响。低温还易导致心律失常、心功能抑制、中 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肝肾功能降低。但多数实验报道低 温复苏优于常温复苏,低温可降低组织细胞代谢率,延 长休克的黄金抢救时间,同时低温可防止毛细血管通 透性升高。
限制性液体复苏亦称低血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体复 苏,是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时,通过 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一个较低水平的范 围内,直到彻底止血。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复苏平衡点,在此 既可通过液体复苏适当地恢复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又不 至于过多的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限制性液体 复苏可减少出血量,减,而快速 液体复苏将产生持续的免疫抑制;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组织 器官的影响与快速输液组无明显差异。
Bickell等研究了598例创伤休克患者即刻复苏 〔309例〕和延迟复苏〔289例〕的情况。即刻复苏 组在到达手术室前平均输注液体2478ml,延迟复苏组 平均输注液体375ml,但两组在到达手术室时的血压 却基本相同,且延迟复苏组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 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病死率情况较即刻复苏组为优。
但限制性液体复苏阶段最适当的灌流压〔临界血 压〕和该灌流压可维持的时间、最适当的复苏液体种 类、心脏停博的预防等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案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讨论液体复苏简介:1.何时补液?心血管“三因素”:容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补液速度快或慢、泵功能原发或继发不全2.补何种液体?晶体液、胶体液、高张盐溶液、血制品3.怎样补?容量负荷试验(250~300mL胶体或750~1000mL停晶体):有肺充血体征,且血压、心输出量和灌注无改善→停止补液无肺充血体征,且血压、心输出量和灌注有改善→继续补液4.绝对容量不足防止继续丢失容量复苏:15-20分钟内输入2000mL生理盐水进一步确诊替代治疗:生理盐水、胶体或血制品、输血5.相对容量不足(由于异常的血管扩张)原发病治疗液体复苏进一步确诊保持Hb> 10 g/dL考虑胺类药物治疗:多巴胺、肾上腺素(过敏性休克)、去甲肾上腺素(感染性休克)6.补液目标生化指标:血乳酸、pHi、ScvO2、碱剩余参考感染性休克CVP:8~12mmHg平均动脉压:≥65mmHg尿量:≥0.5ml/kg·hSvO2 或ScvO2:≥70%液体复苏相关问题讨论:1.液体种类选择:胶体、晶体、高渗生理盐水、血制品1)胶体与晶体: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胶体与晶体哪个更好。
a)在需快速大量补液(1~1.5L) 的情况下,考虑到补液量和速度,建议首选胶体。
b)在院外急救时,考虑到便于携带,建议首选胶体。
c)对院内少量补液时,考虑到经济问题,建议首选晶体。
2)高张盐溶液:在院前需大量补液时,可一次性5分钟内给予250mL高张盐溶液,再进一步给予胶体和晶体。
3)血制品:对血红蛋白过低者,需尽快给予红细胞、血浆等血制品。
2.常温复苏VS低温复苏对于失血性休克病人严禁低温,因为低温是导致休克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低温可以减少脑细胞的死亡,但相对于维持生命而言,低温的危害性更大。
应该尽一切办法进行复温,建议的复温温度为37℃,包括对病人身体的复温和输入液体的复温。
3.延迟复苏VS即刻复苏越快复苏越好,尽量减少延迟时间。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限制性液体复苏是近年来被提出并广泛应用于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其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率,在保证重要脏器基本血供的前提下将血压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减少治疗期间出血量,达到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标签:限制性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研究进展創伤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traumatic shock,HT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程发展快,死亡率高,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止血和充分性液体复苏。
传统治疗观点要求主治医师在彻底控制大出血的之前就要快速大量输注液体,将下降的血压迅速提升到正常,以保证重要脏器的正常灌注,借此来纠正休克的发展,即为充分性液体复苏(Aggressive fluid resuscitation)。
但随着人们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这种治疗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现在观点认为这会严重扰乱机体对失血的正常代偿机制,并随着大量补液造成机体内环境的加速恶化。
据最新的医学观点,对于还在继续失血中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大量液体复苏会增加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限制(低压)、延迟复苏即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治疗出血中的此类疾病被人们逐年认可和接受[1] 。
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疗效达到最大程度的凸显,从而提高抢救病人的生存率[2] 。
随着们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加深和了解,限制性液体复苏成为了现在为“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4] 。
1、创伤失血性休克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概述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理念是近年来在大量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又被称之为低压性液体复苏或延迟液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是指处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机体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通过减慢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压维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较低水平的范围内,仅保证体内重要脏器的基本需求,通过手术或者压迫等方式止血后,再进行大量液体复苏的过程。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伴失血性休克脑伤中的疗效分析
PH n au r o sg iia td fe e c fe e o e y 6 h u s Mo t l y o wo g o p A r u s 1 . , a d BE v l e we en i n f n i r n e a t r r c v r o r . c f ra i f t t r u s( g o p wa 8 5 B
【 章 编号 】 D :03 6 ̄. s.6231. 02 0. 5 文 0I1. 99 i n 17—5 121 .8 05 s
Ef e t o a l i ie l i e u c t to n c a i c r b a f c f e r y lm t d fu d r s s ia i n o r n o e e r l
( A) a d l t d fu d r s s ia in g o p ( .Th l i o u o e o e y,t e p a d B i o r fe e c e n n i e l i e u ct t r u B) mi o efu d v l me f rr c v r h H n E sx h u sa t rr s u ,a d
【 要 】 目的 摘 提 高治 愈 率 。方 法
评 价 积 极 液体 复 苏和 限制 性 液 体 复 苏对 脑 伤 合 并 创 伤 失 血性 休 克 患者 的 治 疗 效 果 , 改进 治 疗方 法 , 将5 3例 脑 伤 合 并 创伤 失 血 性 休 克 患 者 随 机 分 成 积 极 液 体 复 苏 组 ( 组 ) 限 制 性 液 体 复 苏 组 ( A 与 B
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休克复苏时机?
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传统的方法及临床措 施是以最快的速度复苏,在短时间内恢复 有效循环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灌注,防止 休克的进一步发展,这被称为即刻复苏。
休克复苏时机?
延迟复苏的概念
即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的 休克病人,不主张快速给予大量的液体进行即 刻复苏,而主张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只 给予少量的平衡盐液维持机体基本需要,在手 术彻底处理后再进行大量复苏。
早期复苏液体的选择?
高渗盐胶体混合液(高渗盐右旋糖酐(HSD)、 高渗盐羟乙基淀粉等): 优点:增强扩容作用,减少胶体液的副作用, 小量高效,有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作用时间 明显延长,且有调理机体免疫功能;尤其适用 于合并颅脑损伤的休克患者。 缺点:过量使用有高氯血症危险,不适用高渗 状态的患者;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有 过敏反应。
早期复苏液体的选择?
红细胞代用品(氧载体)由于具有携氧功能,是 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HBOC-201)是由戊二醛交联 的牛血红蛋白多聚体,该产品已经完成了心脏手术、 非心脏手术以及外伤中的III期临床试验,并将相关资 料呈递给了FDA。
在动物试验中,HBOC-201的高氧含量可引起体循环和 肺循环的毛细血管收缩,使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导 致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减少和严重的肺动脉高压。
早期复苏液体的选择?
天然胶体液(白蛋白、新鲜冰冻血浆等): 优点:扩容作用强,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凝血因 子;天然胶体可避免中性粒细胞反应,更接近 生理,但价格昂贵及来源有限,无法普及应用。 缺点:小分子蛋白质可漏入组织,加重组织水 肿,影响组织功能;有过敏反应。
早期复苏液体的选择?
携氧液:最符合生理需要。 血液:需交叉配血,输血反应,感染,免疫原 性等; 输血会导致免疫力降低,感染几率增加,以 及输血相关的疾病等。 红细胞浓缩液:血黏度高时,须稀释后用。 红细胞代用品(氧载体):无基质血红蛋白液 和氟碳液,正在研究阶段。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评价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评价作者:刘宇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0期[摘要]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2009~2011年间我院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大量液体复苏,实验组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复苏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患者复苏输液量及输红细胞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
实验组死亡率、ARDS、MOD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疗效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死亡率,改善远期预后,对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颅脑损伤;低血容量性休克[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0-0021-02液体复苏对于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研究显示,传统大液量液体复苏会稀释凝血因子、降低携氧能力,对休克复苏效果欠佳,为对比传统复苏与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复苏效果,我院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86例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复苏,并观察复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急诊科2009年3月~2011年4月间收治的颅脑损伤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27~52岁,平均(38.1±12.9)岁。
闭合性损伤53例,开放性损伤33例;脑挫裂伤50例,颅内血肿36例。
颅脑损伤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7分39例,8~12分35例,13~15分12例。
休克程度按休克指数(SI)分为:0.5~1分占19例,1.0~2.0分占51例,2.0~3.0占分16例。
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程度、GCS、SI等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疗效观察作者:黄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不同复苏方法抢救,分别为常规液体复苏方法(42例,对照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输液量为1657±453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4小时内两组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然而15天后观察组死亡率33.3%(14/42)明显低于对照组45.2%(19/42),P【关键词】颅脑损伤;重型;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6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03-02重型颅脑损伤(SCCI)是由于多种外界暴力直接作用于脑部,造成的严重颅脑受伤,多伴有意识障碍和出血,患者可因失血过多而发生休克。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往往受伤严重,病情危急,需及时给予有效的抢救治疗,稳定生命体征,保证生命安全,为随后手术治疗等后续抢救治疗赢得时间。
但是由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入院时病情较重,临床上死亡率仍较高,抢救效果不理想[1]。
本文观察对合并失血性休克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效果显著,现作出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2005年11月——2012年11月就诊本院急诊科进行抢救,经诊断患者均属于重型颅脑损伤,同时伴有不同程度失血性休克。
患者受伤原因包括跌落伤、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撞击原因,分别24例、38例、22例。
其中男56例,女28例,患者年龄18-60岁,平均(37.4±4.5)岁,均于伤后3小时内送至医院。
其中闭合性46例,开放性38例,34例患者伴有多处骨折,16例伴有胸腹部损伤,患者GCS评分平均4.2±1.5分。
失血性休克病人的补液问题
7. 对严重失血性休克,最初的补液速度至关重要,开始以2530ml/(kg·h)速度输注,严重大出血可更快,当心率开始减 慢,便可减至20-25ml(kg·h)心率≤100次/min,血压回升 可再减至10-15ml (kg·h)或5-10ml/(kg·h)维持;
8. 不能丢多少补多少,而是需多少补多少;
不同液体的选择意义
1. 等渗晶体液
2.7.5% 高渗氯化钠
3.胶体液
补液种类
4. 晶体液与胶体液组合输注
(1)等渗晶体液
(1) 乳酸林格液:①临床常用;②可跨血管半透膜自动分布;③主要作用是
细胞外间隙扩容,血管内扩容有限;④达到血管内扩容目的,常需补 充失血量的3-4倍;⑤在体内和血管内停留时间较短⑥ 乳酸林格液可 引起低钠、酸中毒和肝功能不全造成的乳酸负荷增加;⑦大量输入乳 酸林格液可能出现水肿、血液稀释、低蛋白血症、钠过多并发症。 (2) 生理盐水:①0.9%的氯化钠PH5.6,不含其它电解质;②氯离子高于血 浆,输入过多可致高钠和高氯血症;③已被乳酸钠林格液取代。
以上。
4. 尽快有效的恢复血管内容量,此时的补充量和速 度比选择何种液体更重要。因机体对贫血的耐受 要比低血容量好得多;
5. 在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即有细胞外液转移,以 细胞外液为代价维持血容量,所以细胞外液的明 显减少,通常补液量比失血量多出25-30%;
6. 输晶体液与输胶体液比单输晶体液好;
9. 液体治疗目标要针对恢复组织氧合,纠正机体酸碱、电解 质和内环境紊乱。有人观休克
后存活者和未存活者进行比较,发现能生存的因素不仅仅是 动脉压、尿量和静脉压,心脏指数(CI)>4.5L/ (min·m2),氧运输(DO2)> 550ml/(min·m2),以及氧 耗量(VO2)>170ml/(min·m2)。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刘东晖① 【摘要】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1)。
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情况、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休克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7 d内死亡率。
结果:两组胶体使用量、早期复苏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液体输入量较对照组更少(P<0.05)。
入院时,两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30、60 min,研究组凝血酶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复苏后120 min,两组NIHSS、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时,两组IL-6、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0 min,研究组IL-6、IL-10及TNF-α均低于对照组(P<0.05)。
复苏后120 min,研究组休克指数、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发生率及7 d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 失血性休克 凝血功能 并发症 死亡率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stricted Fluid Resusc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Caused by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LIU Donghu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5): 141-14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stricted fluid resuscitation o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caused by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 A total of 103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caused by multiple injuries combined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to Xiame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22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52) and control group (n=51)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fluid resuscitation,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restricted fluid resuscitation. Fluid resuscitation, prothrombin time, platelet count, interleukin-6 (IL-6), interleukin-10 (IL-10),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levels, recovery from shock,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rate within 7 day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lloid usage and the early resuscit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liquid inpu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t admiss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thrombin time and platelet cou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resuscitation for 30 and 60 min, the prothrombi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latelet cou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120 minutes after resuscit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IHSS and APACHEⅡ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t admiss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L-6, IL-10 and TNF-α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120 minutes after resuscitation, the IL-6, IL-10 and TNF-α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120 minutes after resuscitation, the shock index and the lactic acid level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actic acid clearance rat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and mortality rate①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 福建 厦门 361009通信作者:刘东晖 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休克类型,可导致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多发伤失血性休克是急诊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预后差,病死风险高等特点,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死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体会
对液体复苏 的时机及使用 的复苏液体进行了研究 , 现将救治体会
报告如下 。
英国学者 B uginn通过 动物实验发 现 : 即输液组 其颅 orugo 立 内压明显升高 , 而不立 即输液组 血液 中乳 酸含量并不会 增高 , 提
l 资料与方法
示其细胞水平需氧量未 明显增高或者 由于其氧利用率增加缘故 ;
虽然可迅 速提高平 均动脉压 , 示无休 克 ; 大于 10~15有休克 ; . . 大于 2 0为严重休 克 。本组 止颅 内压 升高 。立 即大量输 液时 , . 但又导致脑组织血管源性水肿 , 同时 由于血 液稀释 的原 因 , 心排 13例 中 10<S . 8 . ≤15的 3 7例 ,. 15<s . 9 ≤2 O的 8例 , 2 0的 s> .
中开放性颅脑损伤 1 , 8例 合并 多发肋骨 骨折血气胸 2 例 , 1 肝脾
破裂 5 3例 , 四肢 闭合骨折 6 2例 , 开放性 骨折 1 , 盆骨折 2 9例 骨 7 例。10例来 院时收缩压 <9 m№ , 2 0m 心率 1o~10次/ i;3 0 2 mn 6 例收缩 压 < 0m g 心率 >10次/ i。 7 mH , 2 m n
甚至 可能 扩大原 有 出血灶 j 。提 1 1 一般资料 重 型颅 脑损 伤合 并 低血 容量 性休 克病 例 13 大量输液还会 降低 氧输送 量 , . 8 例, 男性 I2例 , 1 女性 7 1例。年龄 7— 8岁 , 6 平均 3 . 。从受 出了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 克应延迟 液体复苏 和限制性液 体复 65岁 7例 , 苏成功 2 复 2例 , 死亡 1 5例 , 亡 死 伤 到就诊时 间 0 5~5 3h 平均 15 。交通事故伤 17例 , . . , .8h 0 高 苏 。本组立 即输液组 3 率为 4 .% 。延迟输液组 3 05 7例 , 复苏成功 3 例 , l 死亡 6例 , 死亡 处 坠落伤 3 , 9例 打击 伤 2 7例 , 压砸伤 1 。 0例 62 凡来院后在 3 i 0 mn内死亡 者未作统计 。 率为 1 .% 。结 果显 示延 迟输 液组 死 亡率 明显 低 于立 即输 液 休克情况按休克指数 ( ) s 来分 类并判 定休 克的有无 及轻 重。休 组 。我们认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的患 者时, 既要 纠正循环休克状态 , 又要 降低颅 内压 , 防脑缺血 、 预 缺氧 , 防 克指数 ( )=脉率 ( ) 收缩 压 ( P ) mm g , s P/ s B ( H ) 指数 为 0 5多 表 . 1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 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行早期 限制性液 体复苏 的效果 。方 法: 采用 随机数字 表
法将 9 7 例重 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 克患 者进行 分组 , 对照 组给予 常规 大量液体 复苏 , 观察 组给 予早期 限
一
压( S B P ) 达到 9 0 m mHg ( 1 mmHg 一0 . 1 3 3 k P a ) 时, 立 即限 制
液 体 滴 注速 度 和 输 注 量 , 适 当减 缓 血 液 回 升 速 度 , 施 术 者 止 血 成 功 后 方 可按 照对 照 组 复 发 方 式 进 行 充 分 复 苏 。 1 . 3 观 察指标 ( 1 ) 复苏 时间与液用量 : 记 录并 对 比 重 型颅脑 损伤
失血性休克
液体 复苏
G C S评分
中图分类号 : R 7 4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5 ) 1 0 — 1 3 0 7 - 0 2 随着急救医学 的快速发展 , 重型颅 脑损伤合 并创伤性 失 血性休克患者 的早期复 苏成 功率逐年提 高 , 但术 后残疾 率和 死亡率居高不下 ,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 为与早期 复苏方式 关系 密切 。因此 , 如何 早期复苏重型颅脑损 伤合并创 伤性失 血性 休 克患者 , 降 低 残 疾 率 和死 亡 率 成 为 临 床 研 究 的 方 向 之
见表 1 。
表 1 两 组 患者 早期 复 苏 时 间 、 总输 液 量 和胶体 液量比较 ( ± )
均 年龄 ( 3 8 . 5 士5 . 3 ) 岁; 受 伤至 入 院间 隔 0 . 5 ~6 . 1 h , 平 均 ( 2 . 3 ±0 . 5 ) h l 交 通车祸 致伤 3 7 例, 高处 坠落致伤 1 0例 , 重 物砸 伤 2例 ; 合并 脑挫裂伤 3 3例 , 合并颅 内血肿 2 7例 , 合 并 脑 干损 伤 2例 , 合并 弥 漫性 轴 索损 伤 1 例 。两 组 患者 在 性 别、 年龄 、 受伤至入院间隔时 间、 致伤原 因和合并损 伤等方 面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模式的初步探讨
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模式的初步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有效模式,为成功抢救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B组采取积极液体复苏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
结果A组死亡率为11%,B组为2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前剩余碱(BE)值、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显著低于B组,而术前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液体复苏治疗在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必要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抢救成功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液体复苏;模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液体复苏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在失血性休克抢救中的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同时也对既往积极大量补液治疗模式提出了挑战。
为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模式对创伤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本院急救中心于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对10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不同的液体复苏模式治疗,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我急救中心创伤就诊患者,均符合《现代创伤治疗学》的休克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限制液体复苏组(A组)和积极液体复苏组(B组),两组在年龄、性别、呼救至抢救室(院前)及手术室(术前)时间、创伤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基本的治疗和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伤口包扎止血,骨折固定,胸腔闭式引流,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
同时立即建立2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为深静脉),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气、凝血功能。
传统液体复苏组(B组)采取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70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当MAP上升至50~60 mm Hg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液体入量,维持MAP在50 mm Hg左右。
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应用中的探讨
[ 中 图分 类 号 ] R 6 0 5 . 9 7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5 ) 0 3—0 2 5 7— 0 3
Th e d i s c us s i o n o n a ppl i c a t i o n o f lui f d r e s us c i t a t i o n i n r e s c u e o f he mo r r hag i c t r a um a t i c s ho c k LI Ro n g l i n g,DAI S h o uy on g, GU Do n g mi n g
组液体量( 1 2 5 0± 3 3 0 ) m L, P T ( 1 1 . 2±1 . 6 ) S , 病死率 2 3 . 3 3 %, 并发 症 发 生 率 为 1 8 . 8 4 %; B组
液体量( 2 8 9 0± 5 6 0 ) mL , P T ( 1 6 . 1±1 . 2 ) S , 病 死率 3 7 . 6 1 %, 并发症发 生率 为 3 7 . 6 1 % 。2组 输液量、 P T时 间 、 病 死 率 及 并 发 症 发 生率 比较 差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均 < 0 . 0 5 ) 。结 论 限
液体复苏在多发伤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疗, 具体 为 : 以早期 、 快速 、 足量 作为补 液原 则 。 将 患
者 舒张 压维 持在 6 0 — 8 0 m mH g .将 收缩 压维 持 在不
用 价值 。
关键 词 :多发 伤 : 失 血性 休 克 : 液体 复 苏
中图分类号 : R 4 5 9 .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5 ) 1 0 — 1 0 4 4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5 . 1 0 . 0 3 1
限 制性 液 体 复苏 方 案 , 将 其列 为 限制 组 , 比较两 组 患 者 液体 复 苏 前 , 复苏 6 0 mi n , 复苏 1 2 0 mi n的血 气分 析 指 标 、 凝 血 功 能指 标 . 肝、 肾 功能 指标 及 死 亡率 差 异 。结果 限制 组 患者 复 苏 6 0 m i n 、 1 2 0 m i n的血 气分 析 指标 、 凝 血 功能 指 标 , 肝、 肾功 能指 标 均 明显 优 于 同 时 间 点 的常 规 组 患 者 , P < 0 . 0 5 ; 同 时 限制 组 患 者 液 体 复苏 1 2 0 m i n后 死 亡 1例 , 死亡率为 2 . 9 %, 较 对 照组 液 体 复 苏 1 2 0 mi n
后 死亡 6例 , 2 0 . 0 %的死 亡 率具 有 显著 优 势 , P < O . 0 5 。 结论 限制 性 液体 复 苏对 多 发伤 并 失 血性 休 克患 者 的治 疗效 果 较好 , 不仅 有 效 降低 了患 者的死 亡率 , 同 时 明显 改 善 了患 者 的血 气 、 凝 血 功 能及 肝 、 肾功 能 , 对 患者 的后 续 治疗 十 分 有利 , 具 有 较 好 的 临床 应
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
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颅脑损伤是危害性极大的创伤性疾病,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病情凶险等特点。
脑疝是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颅腔压力增高后,会使脑组织急性位移、血压升高,进而发生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对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进行综述。
标签:颅脑损伤;脑疝;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颅脑损伤是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之一,随着交通事故与暴力事件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颅脑损伤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病情凶险等特点,如不及时治疗,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是由于颅腔压力升高,脑组织急性位移、血压升高所致,其病情较单纯性失血性休克更为凶险,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时,会加重休克症状,导致患者直接死亡[2]。
本文对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要点进行了综述,现报道如下。
1 结合脑疝及休克的不同级别采取急救措施颅脑损伤脑疝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先进行抗休克治疗,如果患者一直处于休克状态中,则无法给予患者相应的脑疝治疗。
一般来说,颅脑损伤脑疝伴有Ⅲ、Ⅳ级休克的患者会因为失血量过多、收缩压<70 mmHg、脑灌注量严重不足,进而出现脑缺血情况,使病情加重,除此之外,如果在血容量不足的状态下进行开颅减压等脑疝治疗手术,会导致中枢减压过大,加重休克,易导致患者直接死亡[3]。
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根据脑疝患者的休克情况给予相应的抗休克治疗,患者的血容量恢复正常时,再给予脑疝手术或药物治疗。
颅脑损伤脑疝合并Ⅰ、Ⅱ级休克患者在失血量相对较小、收缩压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有效的脑灌注治疗,为了进一步确保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可在补充血容量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脑疝治疗,以减少脑组织的缺血时间,减少脑干功能和脑皮层的损伤情况[4]。
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给予急救,如果患者存在呼吸衰竭症状应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开放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持续性出血患者应该及时补充血容量,并行止血手术。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广尔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 两种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血气剩余碱价(BE)、输入液体量和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复苏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BE等变化幅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在进行手术前输液量为(27484±649)ml,限制组在进行于术前输液量为(1863±672)ml,两组比较差片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常规组病死率为18.9%,限制组病死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sup>2</sup>=4.23,P<0 05),结论在出血未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标签:失血性休克;创伤;液体复苏;限制性;预后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败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创伤火血性休克由于其有效血容量下降、组织灌注不足,早期液体复苏是救治关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认为发生失血性休克就应该立即大容量输液,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直至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如手术止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有学者提出“有限复苏”,建议在有效止血前用尽可能少的液体使血压维持较低水平(即“可允许性低血压”)。
为了解这两种复苏方式的效果,广东省人民医院对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72例分别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和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 损 伤合 并失 血性 休 克 以往 观点 认 为 必须 紧急输 液 。 充分进 行 液体 复 苏 , 复有 效血 容量 和使 血 压恢 复 至 正 常 水 恢 平, 以保 证 脏器 和组 织 的 灌 注 , 续 性 的低 血 压 可 以导 致 继 持 发性 脑 缺血 。但 英 国学 者 B ugi o o ru n n在 19 g 9 5年 首 先 提 出 了 颅脑 损 伤 合 并 失 血 性 休 克 应 延 迟 液 体 复 苏 ( e yd f i dl e ud a l rssit n D eucai , R)和 限 制 性 液 体 复 苏 (ii d rssi t n to 1 t euc ao 。 me ti L ) R u 。他通 过动 物实 验 后发 现 : 即输 液 组 其 颅 内 压 明 显 J 立 升 高 ; 不立 即输 液 组 血 液 中乳 酸 含 量 并 不 会 增 高 。 示 其 而 提 细 胞 水平 需 氧量未 明显增 高 或者 由于其 氧 利用 率 增 加缘 故 ; 大量输 液 还会 降 低 氧 输 送 量 , 至 可 能 扩 大 原 有 出 血 灶 [ 甚 引。 国内学 者 江学 成教 授 的研 究 亦有 同 样 报 道 b 。本 组 立 即输 ] 液组 3 2例 , 亡 率 为 3 % ; 迟 输 液 组 3 死 4 延 2例 。 亡 率 为 死
立即输液 延迟输液 输全血 输高渗液 输等渗液
0 5<S< 10 . .
10≤ S . ≤2 0 . S>2 0 Fra bibliotek 6
5 5
6
5 5
5
5 5
5
5 5
5
5 5
3 a ≤ 7 ≤ 8 G岱 ≤ 1 ≤ 3 G > 1 岱 3
维普资讯
中国急救 医学 20 年 1 月第 2 02 1 2卷 l 翅 1
・6 7 ・ 5
颅 脑 损 伤 合 并 出 血 性 休 克 的液 体 复 苏 探 讨
邓 群 0 李巧 珍 0 李德 泽 ,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颅 脑损 伤合 并 失血 性休 克 患者 的 液体 复 苏。方 法 分析 了 l7例 颅 脑损 伤 合 并 失 血性 休 克 患者 5 不 同的输 液 治 疗方 法和 与 之 对 应 的 治 疗 效 果 。结 果 按 国 际 G s评 定 , 即输 液 组 死 亡 率 为 3 % ; 迟 输 液 组 死 亡 率 为 0 立 4 延 2 % : 全血 组 死亡 率 为 1 % ; 高渗 液 组 死亡 率 为 2 % ; 等渗 液 组 死 亡 率 为 4 %。 结论 颅 脑损 伤 合 并 出血 性休 克应 适 2 输 6 输 9 输 2 当延迟 和 限制 液体 复 苏 , 液 的液体 以全血 优 于 晶体液 , 输 高渗 性 电解 质溶 液优 于等渗 性 电 解质溶 液 。 [ 键词 ] 出血 性休 克 ; 颅 脑损 伤 ; 液体 复 苏 ; 高渗 液 关 [ 中图 分类 号 ] R 6 1 1 ; 0 .7 5 .5 R 65 9 [ 献标 识码 ] B 文 [ 章编 号 ] l ) 文 f2—14 (0 2 1 —05 g 99 20 ) 1 6 7—0 2
失 血性休 克是 否立 即和大 量输 液 , 尤其 是 当合 并有 颅 脑 外伤 时 , 年 来 研 究 有 新 的进 展… 。 本 组 资料 分 析 了 19 近 1 90 年 3月 一20 0 1年 l O月 收治 的 颅 脑 损 伤 病 合并 失 血 性 休 克 17例 的不 同输液 治 疗 与 疗 效 , 其 液体 复 苏 的 时机 和液 体 5 对 内容 进行 了研 究 , 报告 如 下 。
5 6 5
5 6 5
5 6 5
5 6 5
5 6 5
合计
3 2
3 2
3 l
3 l
3 l
13 结 果 按 国 际 C S 定 , 即输 液 组 : . O评 立 复苏 成 功 2 l例 。 死亡 l 例 ( 3 % ) l 占 4 。延 迟输 液 组 : 苏成 功 2 例 , 复 5 死亡 7例 ( 2 %) 占 2 。输全 血 组 : 苏成 功 2 复 6例 , 亡 5例 ( 1 % ) 死 占 6 。 输 高渗 液 组 : 苏成 功 2 复 2例 , 亡 9例 ( 2 %) 死 占 9 。输 等 渗 液 组: 复苏 成功 l , 8例 死亡 l 例 ( 4 % ) 3 占 2 。
1 资料 与 方法
1 1 一 般 资料 男 9 . 2例 , 6 女 5例 。年 龄 8—7 3岁 , 中位 年 龄 4 岁 。休 克情 况 按休 克 指数 ( )休 克 指数 s l s[ =脉搏 ( ) P÷ 收缩 压 ( B ) 即 S ( m.) s P m H , 大 限 值 为 3 SP, =P 次/ m / B m g S最 , 指血 压 为 0的特殊 情况 , S=0 5时血 容 量 正 常 或 接 近 正 常 ] . 来分 类 , 组 17例 病 例 中 0 5<S<10的 3 本 5 . , 2例 , , 10≤S ≤ 20的 8 例 , >20的 4 例 。闭 合性 伤 14 , . 4 S . l 1 例 开放 性 伤 4 3 例 。颅 内血 肿 9 5例 , 挫 裂 伤 6 脑 2例 。颅 内血 肿 中硬 膜 外 血 肿3例, l 硬膜 下 血肿 7 2例 , 内血肿 3 脑 6例 , 发 血肿 2 多 l例 。 按 G s 分 分组 : c c评 G s计分 3—7分 4 7例 , c G s计 分 8—1 2分 8 5例 , c 计 分 l 5分 2 例 。 Gs 3一l 5 - 12 治疗 方 法 见表 1 . 。 表 1 休克指数、 颅脑 损伤 与液体 复 苏治 疗关 系 ( 数 )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