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愚公移山 课后达标训练

合集下载

22愚公移山课后达标训练

22愚公移山课后达标训练

C. 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22 愚公移山 课后达标训练、双基积累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惩山北之塞. ( )(2) 聚室.而谋 ( )(3) 杂.然.相许 ( )(4) 吾与汝.毕力平险 ( )(5)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6) 且焉置.土石 ( )(7)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年且.九十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故B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且.焉置土石 以.残年余力 其.如土石何告之于帝 B .以.君之力C .其.妻献疑曰D. 投诸渤海之.尾 4.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二、课内阅读(2012-铜仁中考)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回答5.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5〜8题。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 .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 D. 聚室.而谋 斯是陋室.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7.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班级姓名22.愚公移山[15常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2)杂然相许.(3)汝之不惠.8.用“/〞给以下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断一处)(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10.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响有何异同?(一)[16潍坊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选文,答复以下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

自宋之齐,请其术。

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

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

自此以往,施及州闾。

〞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

国氏曰:“假设为盗假设何?〞向氏言其状。

国氏曰:“嘻!假设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假设矣。

吾闻天有时,地有利。

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呼尔而.与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B.荷.担(hè)叩.(kòu)箕畚..(jīběn)C.始龀.(chǐ)厝.(cuò)孀.妻(shuāng)D.匮.(kuì)雍.南(yōng)朔.东(shuò)4.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B.①固.可不彻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①杂然相许.②曳屋许.许声(《口技》)D.①惧其不已.也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论语》)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许: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C.寒暑易.节易: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劳苦7.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愚公有远大的抱负,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以看出,他移山是为了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子孙后代。

B.本文采用神话的方式结尾,目的是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伟大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愚公年近九十还亲自上山“扣石垦壤”,说明他对移山很有信心,这主要来自他对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正确认识。

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精选-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22愚公移山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箕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B.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C.河曲智叟亡(wú)以应D.一厝(xī)朔东,一厝雍南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提出)B.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C.惧其不已也(已经)D.寒暑易节(交换)3.下列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B.且焉置土石有子存焉C.以残年余力以君之力D.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河阳之北D.河曲智叟亡以应6.根据提示用课文原文填空。

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

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其妻“”,甚至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杂然相许(杂然:)寒暑易节(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惧其不已也(已:)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惩山北之塞(惩:)杂然相许(许:)荷担者(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年且九十(且:)帝感其诚(感:)而山不加增(加:)聚室而谋日(聚室:)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2 、愚公移山 课后达标训练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2 、愚公移山  课后达标训练及答案

22 愚公移山课后达标训练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2)聚室.而谋 ( )(3)杂然..相许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6)且焉置.土石 (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D.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二、课内阅读(2012·铜仁中考)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回答5~8题。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始龀.()穷匮.()厝.()万仞.()魁父.()亡.以应()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⑴始一反.焉()⑵毕力平险.()⑶杂然相许.()⑷河阳之北.()⑸渤海之尾.()⑹寒暑易.节()4、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①于(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②而(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室而谋曰。

③其()A、其如土石何?B、其妻献疑曰。

C、帝敢其诚。

5、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6、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臾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能力提高仔细阅读“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无陇断焉。

”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河曲智叟.: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②汝心.直固: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言论③何苦.而不平: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④曾.不若孀妻弱子: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①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③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④其如土石何?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2、【惩】3、【塞】4、【迂】5、【聚室而谋】【室】,6、【汝】7、【毕力平险】【毕】,8、【指通豫南】【指】,9、【汉阴】【阴】,10、【杂然相许】【杂然】,【许】,11、【献疑】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13、【如太行、王屋何】【如……何】,14、【且需置土石】【且】,【焉】,【置】,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诸】,16、【荷担者三夫】【荷】,17、【叩石垦壤】【叩】,18、【箕奋】19、【霜妻】20、【遗男】21、【始龀】【始】,【龀】,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节】,【反】,【焉】,23、【叟】24、【甚矣,汝之不惠】【甚】,【惠】,25、【残年余力】26、【毛】27、【其】28、【长息】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30、【不若】31、【弱】32、【虽】33、【穷匮】34、【苦】35、【亡以应】36、【惧其不已】【已】,37、【感其诚】38、【一厝朔东】【厝】,【朔东】,39、【陇断】【陇】,【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翻译: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

【室】,家。

6、【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

【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

【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

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

【焉】,哪里。

【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

【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始】,才、刚。

【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

【易】,更替。

【节】,季节。

【反】,同返”,往返。

【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

【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题.doc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题.doc

22《愚公移山》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汝心之固,固不或彻()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何苦而不平()
2.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说明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5.翻译。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二、作文:片断练习
题目:雨后的校园。

(300字左右)
练习答案及点拨
一、孝查加粗词、通假字、“之”的用法、句式和译文。

答案:1.(1)通达(2)即使(3)短乏、不足、尽(4)愁2.(1)通“慧”(2)同“无”。

3.(1)代词,指愚公。

(2)助词的(3)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去销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4.B。

5.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二、作文:片断练习(略)。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部编版)完美版

2017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部编版)完美版

13.试用原文中的有关语句填充下面这段分析性
文字。
愚公虽到了“ 年且九十 ”的高龄,但还要率全家人 去“毕力平险”,这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的。他首先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要解决 “ 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这一交通不便之苦, 要实现“ 指通豫南 , 达于汉阴 ”的明确目标。他 不贸然行事,能先与家人商议。当提出移山的主张后,立即 得到了子孙们“ 杂然相许 ”的反应。这时其妻“献疑”, 又促使他考虑得更周全。最后得到了“ 投诸渤海之尾 , __ 隐土之北__”的主意才开始行动。愚公不顾年迈力衰, 亲自参与“ 叩石垦壤 ”这样的艰苦劳动,用行动来实 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精神可嘉,令人深受启发。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 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C组 17.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 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 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略。
18.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 合他的精神谈一谈。
略。
A组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 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2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22课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卷(4)一.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冀.州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荷.担者孀.妻始龀.穷匮.亡.以应一厝.朔东雍.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年且.九十(2)惩.山北之塞(3)聚室而谋.(4)毕.力平险(5)指.通豫南(6)杂然..相许(7)如.太行、王屋何.(8)且焉.置土石(9)荷.担者三夫(10)始.龀(11)寒暑易.节(12)虽.我之死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推动科学技术更好的发展与普及,我们今晚还将特别举行“网易科学之夜“。

(将“举行”改为“举办”)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

(删去“多地”)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

(删去“分布”)4.仿写画线句子。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使奋斗者获得成功。

成功就像彼岸,唯有搏击风浪才能到达;,;,。

5.文学常识填空。

《愚公移山》作者,列子,本名,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二.课内精读6.结合课文《愚公移山》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课文《愚公移山》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相同点:不同点:8.下列对课文《愚公移山》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助之”、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部编(统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精品】

部编(统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练习【精品】

22 愚公移山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èn) 惩山北之塞.(sè) 出入之迂.(yū) 荷.担(hè)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穷匮.(uì) 箕畚.(běn) 魁.父(uí)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2)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3)聚室.而谋室:家(4)毕.力平险毕:尽、全(5)指.通豫南指:直(6)杂然相许.许:赞同(7)且焉置.土石置:放置、安放(8)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9)始龀.龀:换牙(10)寒暑易.节易:更替(11)甚.矣甚:严重(12)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13)虽.我之死虽:即使(14)何苦.而不平苦:愁苦,这里指担心(15)惧其不已.已:停止(16)一厝.朔东厝:放置、安放(17)无陇断焉陇:高地断:隔绝..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一词多义。

(1)以①以.残年余力(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用)(2)焉①且焉.置土石(哪里)②始一反焉.(语气词)(3)且①年且.九十(将近)②且.焉置土石(况且)(4)之①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②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代指愚公)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6)而①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②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4.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固定句式并解释。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连……都不……)(2)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6.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标一处)(1)方/七百里(2)聚室/而谋曰(3)投诸/渤海之尾(4)河曲智叟/亡以应7.翻译下列句子。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精品复习题带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111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精品复习题带答案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111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精品复习题带答案-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22愚公移山课时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 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容易)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D.方七百里(方圆) 其如土石何(句首语气词,表示反问)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止之B.跳往助之C.惩山北之塞D.操蛇之神闻之4.下列加点字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矣,汝之不惠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一厝朔东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 )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边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7题;共20分)1. (2分)选择翻译正确的一项()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 . 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 .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 . 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 . 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2. (2分)对下面文段中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五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A . 策:马鞭子B . 道:正确的方法C . “食”通“饲”,喂养D . 临:到……跟前3. (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百里奚举于市B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相与步于中庭C . 孙叔敖举于海贤于材人远矣D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其一犬坐于前4. (2分)下列问句中,属于反问句的是()A . 君将哀而生之乎?B . 若毒之乎?C . 复若赋,则何如?D . 又安敢毒邪?5. (8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6. (2分)下列语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非死/则徙尔B . 而/乡邻之生/日蹙C .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D .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7. (2分)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 . 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C . 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D . .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二、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根据提示,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原句填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22愚公移山[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22愚公移山[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22愚公移山课时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惩(chéng) 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容易)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D.方七百里(方圆) 其如土石何(句首语气词,表示反问)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笑而止之B.跳往助之C.惩山北之塞D.操蛇之神闻之4.下列加点字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矣,汝之不惠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一厝朔东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 )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边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愚公移山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2)聚室.而谋( )
(3)杂然
..相许(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6)且焉置.土石( )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
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D.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二、课内阅读
(2012·铜仁中考)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回答5~8题。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
徐公 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

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

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达州中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9~16题。

【甲】《愚公移山》全文
【乙】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
九十 ( ) (2)方.
磨铁杵 ( ) (3)始一反.
焉 ( ) (4)媪自言.
姓武 ( ) 10.【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惧其.
不已也 其.
如土石何
以.
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

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
于帝 A. B. C. D.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

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16.【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天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1)阻塞(2)家(3)纷纷(4)你们(5)扛(6)安放(7)草木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句(1)要注意“如……何”的正确翻译是“把……怎么样”;句(2)要注意“固”和“彻”的翻译。

答案:(1)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2)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

3.【解析】选B。

B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A.将近/况且;C.代词,他的/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这件事。

4.【解析】选A。

B项,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项,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项,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解析】选C。

C项都为“之于”的意思。

A项为“况且/将近”;B项为“竟然,简直/同‘增’,增加”;D项为“家/屋子”。

6.【解析】选C。

C项都为“连词,表转折,但是”。

A项为“介词,凭/连词,因为”;B项为“代词,代指愚公/助词,的”;D项为“介词,向/介词,比”。

7.【解析】选C。

愚公妻子并不反对移山,而是提出了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
8.答案:(1)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成年男子(上了山),凿石头挖山,用箕畚(装石头、土块)运到渤海岸边。

(2)你太不聪明了!
9.答案:(1)将近(2)正在(3)通“返”,往返(4)说
10.【解析】选D。

D项,“之”均指“这件事”。

A项,“焉”分别为“哪里”“语气助词”;B项,“其”分别为“代词,他”“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C项,“以”分别为“凭”“来”。

11.答案:(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李白感动于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12.答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3.【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两文的主题。

【甲】文中的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乙】文中的老媪铁杵磨针,也是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结合以上分析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14.答案(示例):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车胤囊萤读书
15.答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16.【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点。

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天神的搬山,都是为中心人物愚公服务的,起侧面烘托的作用。

答案: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附【乙】【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感动于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位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