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苗种的人工孵化及培育技术

合集下载

泥鳅的人工催产与孵化

泥鳅的人工催产与孵化

泥鳅的人工催产与孵化
催产选择成熟度较好的雌雄泥鳅后,就可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鱼剂量为每克体重20-4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方法为背鳍基部肌肉一次注射。

雌雄比例一般为1:2或1:3。

注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7-8时,注射后的鱼放入挂有鱼巢(用水草制成)的孵化池或网箱中,在水温为25℃度左右时,注射后12小时可发情,这时可进行人工采卵受精,首先将雄鱼的精液挤出,再将卵子挤入器皿中,并用羽毛轻轻搅拌,用水冲洗后将受精卵轻洒在鱼巢上,不要轻易搬动鱼巢。

孵化将附有卵粒的鱼巢放在池中,密度要适宜。

如果是静水池塘,需要充气,以保证孵化时所需的充足的溶氧。

充气量大小与卵质密度有关,如鱼巢放置密度较稀,卵质好,则充气量小;反之,充气量要大。

在水温25℃左右时,约30小时可以孵化出膜。

在精心管理下,孵化率一般可达80%左右。

仔鱼出膜后三天,需立即清洗鱼巢,将仔鱼移入水质良好的池中暂养,仔鱼暂养时要投喂熟蛋黄,每10万尾鱼苗投喂一个蛋黄,上下午各投一次,蛋黄要用手捏碎经120目筛绢过滤后再投喂,第二天投喂前要清除残渣,并加入新水再投喂,仔鱼高密度暂养的时间一般为5天,以后可转入池塘中饲养。

- 1 -。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人工苗种繁育及成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人工苗种繁育及成鳅养殖技术

泥鳅的苗种繁育
1、亲鳅的选择和加强培育
亲鳅可以从野外捕捞,也可以自育选留。 要求身体健壮,体长10厘米以上,体重15克 以上。 每年3月份左右,对亲鳅进行加强培育, 多投喂蛋白含量较高的饵料。
泥鳅的苗偏瘦;雌的 在生殖季节腹部较膨大,肥满。
一般2冬龄性成熟。产卵期4月到9月,水 温在25-26度较适宜。体长12厘米的雌鳅怀 卵量在12000粒左右。卵圆,黄色,卵径1.2 -1.5毫米,有粘性。产卵时雄鱼用吻端刺激 雌鳅腹部,雄鳅追逐,并把雌鳅卷住,进行 排卵、射精,受精卵附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经1-2天孵化出鳅苗。
泥鳅发情交配示意图
由于泥鳅的味道鲜美且具有较好的保健价值,
国内外市场需求数量巨大,在高价的刺激下, 各地农户过度捕捞野生泥鳅导致自然水域的 出产量急剧下降,野生泥鳅资源已经比较稀 少,加上通过捕捉、运输之后的泥鳅苗用于 养殖成活率不高,严重影响了一些养殖者的 养殖效益,泥鳅的苗种问题已经严重制约泥 鳅养殖的发展,开展泥鳅苗种的人工繁殖已 经是刻不容缓。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3、食性和生长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幼鱼阶段以动物性 饵料为主,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时转为杂食性, 喜欢生活在肥水水域。 一般刚孵出的鳅苗,体长在0.3厘米,半 年后可长到8厘米,第二年底可长到13厘米以 上,体重15克左右。最大个体可达20厘米, 100克左右。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
4、繁殖习性
泥鳅的苗种繁育
2、雌雄鉴别
胸鳍:雄性胸鳍较长,且尖;雌性较小,且
钝。
泥鳅的苗种繁育
3、催产
HCG 用量为200IU/尾(泥鳅每尾平均重20 克,雄鱼剂量减半)+1-2ug HRLH-A2/尾+ DOM 0.2mg /尾或者单独用,一般用HCG效 果比较好,成本比较低。背鳍基部或腹腔注 射。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泥鳅以其独特的生态适应性和美味的食用价值,成为了人们广泛喜爱的淡水鱼类之一。

为了满足人们对泥鳅的需求,人工繁育孵化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

一、基础设施搭建:泥鳅的人工繁育需要准备好合适的场所和设施。

首先,需搭建水产养殖池,池子的大小和数量根据需求灵活确定。

其次,需要安装必要的水泵、过滤器和增氧设备,以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充氧度。

此外,还需配置合适的光照设备,以模拟日夜交替的自然环境。

二、泥鳅种苗选取:泥鳅的种苗选取对繁育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通常可从市场或养殖场购买已经成活且健康的泥鳅,作为种苗开始繁育。

种苗的选择应重点关注其外观、精神状态和生长情况。

三、泥鳅人工孵化方法:1. 温水孵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泥鳅初始阶段的孵化。

首先,将合适数量的孵化箱准备好,箱内填充适量的淡水和细石子。

然后,将已经授精的泥鳅鱼卵轻轻放入孵化箱中。

孵化箱内的温度需控制在25-28摄氏度之间。

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控制下,鱼卵会逐渐孵化成为孵化仔鱼。

2. 潜伏卵孵化法:此方法适用于泥鳅中期的孵化。

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泥鳅鱼卵放入清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泥鳅仔鱼会自行孵化出来。

然后,可以将孵化好的仔鱼转移到合适的养殖池中进行进一步培育和成长。

四、泥鳅人工育苗技术:1. 合理饲养管理:泥鳅孵化后需要合理的饲养管理,包括适宜的水温、饲料和养殖密度。

水温宜控制在20-25摄氏度,饲料应根据鱼体大小选择合适粒径的饲料,饲养密度要根据池子面积和水质情况,保证孵化鱼的生长和发育。

2. 疾病防治:在泥鳅人工繁殖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泥鳅疾病包括寄生虫、细菌感染等,可采用合适的药物和消毒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泥鳅人工繁育孵化技术方法分为基础设施。

泥鳅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泥鳅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
雌 鱼 的注射 剂 量 为 H G 2 0 4 0 I C 0 0 U和 P . . G 05 0 1
泥鳅 在 全 国各 地 都有 生 长 , 稻 田 、 在 湖泊 、 池塘 或水 泥 池都 能养 殖泥 鳅 , 工 养殖 泥 鳅 的超 高 效益 人
已经引起 广大养殖者及社会各 界的普遍关注 。 目
前 , 迁地 区广 大养 殖者 主要 养殖 品 种有 泥 鳅 和 大 宿 鳞 副泥 鳅 两 品种 。根据 笔 者 2 1_ 2 1 年 在 宿 迁 00 _O 1
最旺 , 生长 迅 速 , 温超 过 3 水 0℃或 低 于 1 C , 5q时 食 欲减 退 。在 亲鱼 强化 培 育期 内 , 要 注 意水 质 的 变 更
择成熟度较好 的雌雄泥鳅进行人工催产 。 催产药物
采用 绒 毛膜 促性 腺激 素 ( C 和 脑垂 体 ( G)每 尾 H G) P ,
《 产养殖 ̄ o 2年第 2期 水 21
d i03 6 ̄i n10 — 0 1 0 20 . 8 o: . 9 .s. 4 29 . 1. 0 1 9 s 0 2 20
丝 木 与





潼 鱼 潼 、
、 、


张成 亮
( 市农业委员会 , 宿迁 江苏 宿迁 230 ) 280
择 4 0 7 0 。泥鳅 亲鱼可 选择 天然 捕捞 、 场 购 0 ~0 mz 市
买 或人工繁殖的个体 , 最好选择 天然捕捞 的 , 以 可 保 证 优 良品种 , 放养 量 一般 10 10k/6 。培 0 ~ 5 g67m2 育池可保证经常注入新水 , 并保持水质 良好。泥鳅 底 栖 性生 活 ,多生 活 在 富有 腐殖 质 的淤泥 层 面 , 昼 伏夜出 , 不喜 欢 强 阳光 , 育 池 中应 放入 水 花 生 、 培 水

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用 一次 肌 肉注 劓‘ 。
() 1苗种放养前 的水质培育
水花放养前2 天,池 O
水加至1 厘米 ,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 0 5 克化成浆均匀泼 洒。清塘1天后,加水至2厘米即可施基肥。用量为羊 0 0 粪5 0 米z 0 克/ ,人 、畜粪5 0 米 0 克/ ;若施化肥 ,每立方
米 水体 施氮 肥 3 、磷肥 l , 以便 培 养浮 游 生物 。鳅 苗 克 克
米。进水口高出水面2 厘米 ,排水 口设在池塘正常水平 O 面相平处 ( 排水 口要用8 目以上密 网布包裹 ,以防止泥 0
鳅逃 跑 ) 。
个体 比雌鳅个体细小,胸鳍较长 ,末端尖而弯绕 。
繁殖 时水温 一般在2 ~2 ℃,最好在2 .  ̄ 0 7 4 4C。
2 注射 的 器具 、催产 激素和 剂量 . 催产注射 的针头用4 5 . 毫米 的短针头 ,注射器为5
3 泥鳅 产 卵、收集及孵化 .
注射后的泥鳅放入网箱中使其 自然产卵。产卵种鳅 的放 置密度平均 为2 5 千克/ 。产卵的 网箱有两 . ~5 米 种:一种是正方形网箱 ,2 ×2 ×1 ;另一种是长 米 米 米
方形 网箱,4 ×2 ×1 。网箱 中放置的鱼巢是旧网 米 米 米
阶段 ,除施基肥外,应该投喂蛋黄和豆浆,还应根据水
太高。池水透 明度控制在 1 ̄2 厘米 ,水色 以黄绿色为 5 0
ll ] 堑 蜀丑蘑 旦塑 垂 .
好。
质 。此外 ,苗池经常泼洒E 复合菌1克/ ,改善和调 M 0 米。
节水质 ,抑制有害病菌 的滋生。 利用丰年虫培育泥鳅苗种的饲料成本并不高。根据 我{ 3 ' l 年来的7 次生产试验 ,共生产2 0 J 批 5万尾夏花,平
本相同。

泥鳅的 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 人工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养殖技术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

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因此人工繁育鳅苗宜在这段时间进行。

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

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集市上销售的泥鳅,粘液不多或蓄养囤积时间太久的均不宜作亲鱼。

2.催产孵化。

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催产。

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

雄鳅则减半。

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或腹部中线,进针深度为1毫米。

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2:1或3:1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

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

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

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地中自然孵化。

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3.鳅苗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米2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

育苗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米为好。

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

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

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地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

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效、五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性饵料,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

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泥鳅总体重的2%~5%,后期8%~10%。

经育苗地喂养l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稻田或水箱中进行成鳅饲养。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

泥鳅苗人工孵化技术详解泥鳅苗刚孵出时全长约3.5毫米,吻端具黏着器,此时泥鳅苗都粘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

孵出后8小时左右,苗长约4毫米,口裂出现,口角有1对芽基;腮丝露出在腮盖外,形成外鳃;胸鳍逐渐扩大,全身出现稀疏的黑色素。

这时泥鳅苗由刚孵出时呈透明的‘逗点’状到体色逐渐变黑。

孵出后约33小时,苗长4.5毫米,口下颚已能活动,口角出现2对须,卵黄囊缩小,外鳃继续生长,胸鳍能来回煽动,体表黑色素增加。

孵出后约60小时,苗长5.5毫米。

已能做简单的游动,具须3对,鳃盖扩大,已延伸到胸鳍基部,但鳃丝仍有部分外露,螵已出现,卵黄囊接近消失。

鱼苗已开口摄食轮虫等食物。

所以孵出后约3天便要开始喂食,如不喂食,第5天便开始死亡,10天后全部死亡。

孵出后84小时,苗长7毫米左右,外鳃已缩入鳃盖内,螵已渐圆,具须4对,卵黄囊全部消失,肠管内可见食物团充积,泥鳅苗能自由游动。

孵出后12天,苗长11毫米,鳃已发育完整,具须5对,螵成圆形,胸鳍缩小,尾鳍条增多,背鳍条和殿鳍条均已经发生。

孵出后21天,苗长达到15毫米以上,形态已与成品泥鳅相仿。

这时候+泥鳅苗的呼吸功能由鳃呼吸逐渐转化成兼营肠呼吸。

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肠除了消化吸收功能之外,还具有呼吸功能,此时不能投喂太饱,以免影响肠呼吸功能。

通过孵出偶的前期培育〈约21天〉,泥鳅苗的形态已长得与成体相似,呼吸功能也逐渐健全,这时便转入泥鳅夏花培育阶段。

从1.5厘米的泥鳅苗培育成3厘米的夏花称夏花培育阶段。

泥鳅苗在水质良好、饵料充足、饲养精细的条件下,大约经过1个月的培育一般能长成体长3厘米的夏花鱼种。

这时泥鳅已具有钻泥习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大大的加强,便可转入成鱼饲养阶段。

体长3厘米的夏花泥鳅种虽然已初步长成,但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进行长途运输或直接进行成鳅养殖,成活率伤不能保证。

但原池中密度已经过高,个体差异也比较大,应将泥鳅进行筛选分养。

再经过约1个月饲养,使泥鳅重体长达到5厘米以上后再进行长途运输和移入成品泥鳅池养殖,这一生产过程称为鳅种培育阶段。

入秋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入秋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入秋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人工繁殖方法:
泥鳅的人工繁殖与家鱼相同。

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类似物(LRH-A)5~10微克。

雄鳅剂量减半。

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

注射部位为腹部中线胸、腹鳍之间,也可背肌注射。

因泥鳅喜钻动,注射时可用温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

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

水温20~25℃,经10~20小时就会发情产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

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

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

其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个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

上巢后再转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

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孵化效果很好。

每升水放卵400~600粒为宜。

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 1 -。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量 为 l ~ l 万吨 ,但 只 能 供 应 5 O 5 ~6 万 吨 ,缺 口很 大 , 拉 动 价 格 连 年 攀 升 ,1 9 为 5元 /公 斤 ,2 0 年 9 5年 02
阻断 气体交换和泥鳅直接呼吸空气 ,
易 造 成 泥 鳅 死 亡 。 可在 装 箱 时 加 入
腺激素 、促黄体 生成素 和地欧 酮等
泥鳅人 工繁殖及苗种培 育
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邢跃楠
张纪惠 分开 ,水泥池暂养培育 ,水深 5 厘 0 米 ,2 尾 /平方米。每天清晨、傍晚 0 投 喂水 丝蚓、 枝角类、 肉糜等动物 碎 性饵料 , 辅少量豆渣、 麦麸等植物性 饵料 。 定时换水 , 保持水质清新。 ~ 2 3 天后检查亲鱼成熟情况 , 决定是否
用 于亲鳅注射 的解剖盘 、剪刀 、刀
子 、 子 等 , 巾数 条 , 质 羽 毛 数 镊 毛 硬 支 ,10 毫 升 细 口瓶 1 ,1 毫 升 00 个 0 吸 管 2支 ,水 盆 或 水 桶 数 个 。
1池塘 条件 .
培 育池 以 5 ~ 10 0 0
三 ,疾病防治 1 水霉病 又称肤霉病 或白毛 . 病 ,由水霉 、腐霉等真菌感染所致 , 大 多因鳅体 受伤导 致霉 菌孢 子在伤 口繁殖 , 并侵入机体组织 , 肉眼可见 发病 处生长 有 白色或灰 白色棉絮状 物。 产卵孵化阶段 , 鱼巢在铺设前需 在2 0毫克 /升的亚 甲基蓝水溶液 中
料 是 轮 虫 , 于 3 米 时 主 小 厘
无论是市场 上购买 的还是 自己 捕捞的 ,都要求体表鲜亮 、无伤痕 , 黏液 层丰富无破 损 。亲 鱼取 回雌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用注射 器及针头数 支( ) 另备 配套 ,

简易设施人工繁育泥鳅苗种技术

简易设施人工繁育泥鳅苗种技术

上 ,以防鳅逃离网箱。如达不到露出水面2厘米 以上要 0
求 ,须 在箱 上 口覆 盖 网片 防逃 。
2 催 产 药剂 及 用 量 .
采用 3 药剂 混合 配 合使 用 ,催 产效 果优 于 单 一使 种 用 。绒 毛膜 促 性腺 激 素 (c ) 量为 每尾 雌 鳅3 0 0 HG用 0  ̄4 0 国际单 位 ,促 黄体 素 释放 激 素A(R —z用 量 为每尾 雌 z Hh) L 鳅 5 微 克 ,马来 酸 地欧 酮 (O) 量为 每尾 雌鳅 3 微 ~8 DM用 0
3 配 置 增 氧 机 . 在育 苗池 中按 照约每 1 底 面积 布气 头一个 ,每 只 米3 大水缸布 气 头1 。按 气头 数量配 交 直流 充气机 ( 个 增氧
防 l箱脚把池底塑料薄膜戳破,箱脚下面垫上一块橡胶 卜
板或 泡 沫 塑 料 板 。 网箱 放 置 后 ,须 露 出水 面2 厘 米 以 0
防 有 害生 物进 入 ,水深 控 制4 ~ 5 厘米 。 0 0 () 置产 卵 网箱 2放 网箱经 消 毒后 放 入育 苗池 ,为
出育苗池。因网箱网目较大,受精卵已及时通过箱底或
箱壁 网 目 到池底 。产 卵 网箱 的制 作材 料 由框架和 网衣 漏
组合而成。框架用直径2  ̄2 毫米 的不锈钢管 ( 0 5 方型或 圆型) 焊接而成 ,形状 、大小可根据育苗池的形状、大 小而定 。框架大小必须与育苗池相吻合,网箱放入池后 箱底不能贴着池底 ,必须离开池底 l~1厘米 ,网箱壁 0 2
在室内用塑料薄膜 、木板和建
筑 上搭脚 手架 的钢管 为材料 ,同成长 方形池 。把 两层 塑
料薄膜 ( 厚度0 1 .毫米) 和一层彩色薄膜 ( 厚度0 2 .毫米) 放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是主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怎样去人工繁殖规模化养殖呢?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泥鳅的人工繁殖1.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

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

采集时亲鳅必须选择2龄以上,体型端正、体质健壮、粘液较多、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

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30g以上,腹部膨大柔软、富有弹性;雄鳅要求体长12cm、体重15g以上,胸鳍上"追星"明显。

雌雄鉴别是:成熟雌鳅个体明显大于雄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园柱形、生殖孔外翻,呈红色。

雄鳅体型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2.人工催产〈1〉常用器具产前必须备齐常用器具。

器具品种为直径6cm的研钵2只,供研脑垂体和精巢之用;容量为1-2ml的医用注射器数支及4号注射针头数枚,用于亲鳅注射催产剂;解剖剪刀、刀、镊子各2把,用于摘取精巢;毛巾数条,家禽翅膀上的硬质羽毛数支,1000ml细口瓶1只,20或50ml吸管2支,水盆或水桶数只,用于亲鳅产前暂养,白色搪瓷碗数只。

〈2〉催产泥鳅人工催产时间要比天然繁殖晚,要求水温稳定达到20℃以上。

催产药物一般常用的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垂体、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HCG300-400国际单位、或鲤鱼垂体1个、或LRH-A5-10ug,雄鳅剂量减半。

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背部肌肉注射,也可采用体腔注射,雌鳅注射剂量为0.2ml、雄鳅0.1ml,注射深度0.2cm。

注射时间以泥鳅于次日凌晨达到发情高潮为标准。

注射后的亲鳅放入2m×1m×0.5m(长×宽×高)的网箱内,每只网箱放亲鳅50组,雌雄比例为1∶1.2-1.5,同时在网箱内放置若干鱼巢。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泥鳅(学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环境广泛、易于饲养等特点,成为了养殖业中的重要品种。

然而,由于泥鳅的繁殖方式比较特殊,繁殖难度较大,因此研究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对于推动养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泥鳅的繁殖方式泥鳅是一种产卵性鱼类,雌性泥鳅在5月至9月之间产卵,每次产卵量在2000-3000粒之间。

泥鳅的繁殖主要依靠性腺的发育和激素调节。

雄性泥鳅在4月份左右发育出较大的发情器官,会主动寻找雌性配偶。

交配过程中,雌性泥鳅会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将雄性追赶到巢穴附近。

雄性泥鳅将受精卵粘附在巢穴附近的物体上,之后雄性和雌性泥鳅会离开巢穴。

经过3-6天的孵化,泥鳅幼苗孵化出来。

由于泥鳅幼苗比较小,对环境和饲料的要求较高,对于养殖者而言,人工繁殖成为了首选。

二、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1.孵化箱的设计:泥鳅幼苗对饲料和水质的要求较高,因此人工繁殖中孵化箱的设计至关重要。

孵化箱一般采用塑料箱或水泥池,必须具备良好的流通水源和饲料供给装置,以确保泥鳅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2.水质管理:水质是泥鳅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孵化箱中,水质要求稳定、清洁,pH值应在6.5-8.5之间,水温保持在18-30℃。

同时,要控制氨氮、硝酸盐和硫化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透明度。

3.饲料管理:泥鳅幼苗的饲料要选择优质、易消化的饲料,如干燥的粉状鱼饵或鱼粉等。

刚孵化出来的幼苗可以使用初级饲料,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转为高级饲料。

在人工繁殖中,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投放量和投放时间,以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

4.物理处理:为了提高泥鳅人工繁殖的成功率,可以采用物理处理的方法,如光照刺激、水温调控和饲料添加等。

适当的光照刺激可以促进泥鳅的性腺发育和发情,并增加繁殖成功率。

同时,对于一些粘附性的泥鳅幼苗,可以使用水温调控的方法,调整孵化箱中的水温,以促进幼苗的孵化和生长发育。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5年第16期韦玉勤一、成熟亲本的选择泥鳅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一般一冬龄成熟,但两冬龄用于繁殖更好。

产卵期长江流域在4-8月,其中5-7月为盛期。

当水温达到18-200C时性成熟的泥鳅开始自然繁殖,泥鳅多次产卵,每次历时4-7天,多次性成熟。

成熟的泥鳅亲本雌雄个体外形的差异较大。

雄泥鳅一般个体较小,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隆起,胸鳍较大,前端尖型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在生殖期胸鳍追星明显,腹部扁平。

雌泥鳅较大,背鳍末端两侧没有肉质隆起,产过卵的在腹鳍上方的体躯有白色斑点的记号,未产卵者没有。

雌泥鳅胸鳍较小,呈椭圆形腹部膨大色泽略带透明的粉红色或黄色。

催产用的泥鳅有三种来源,一是从池塘、稻田等处捕捉;二是从养殖越冬池挑选;三是从市场收购。

但来自野生和市场的泥鳅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培育。

亲泥鳅的好坏直接影响泥鳅苗质量,应选用体形端正,健壮无病无伤,体色正常的泥鳅,体长15-20cm,体重30-50g。

雌泥鳅要腹部膨大,有弹性,将其肚皮向上,颜色微红,有透明感,用手抚摸,肋骨明显。

雄泥鳅选个体较大的,要求胸鳍追星明显,在生殖季节可挤出白色精液。

二、人工繁殖泥鳅既能自然产卵,也可用激素催产。

自然繁殖,产量低,产出卵子容易被泥鳅吃掉,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用人工繁殖泥鳅,受精率高,苗种纯,规格整齐,可为养殖提供大量的苗种。

1.泥鳅的雌雄配比一般要求雌雄比为1:1-1.5,如雄性不足,比例可降为1:0.8。

雌鳅胸鳍比较短,鳍的前端较圆钝,呈扇形,静止时鳍条展开放在一个平面上,雄鳅胸鳍比较长,前缘尖端向上翅起。

如果在全人工繁殖的条件下,雌雄比例可为10:1,因为雄鱼可产生大量的精子。

但是,泥鳅亲本个体小,不易挤出精液,且粘滑不易捕捉,若杀雄鱼取精液则工作量太大。

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还是多采取半人工催产的方法,让其自然产卵。

2.催产时间人工催产的时间比自然繁殖的时间稍晚一点,长江流域一般5-6月,水温在20-25℃,也可在家鱼人工繁殖中同时开展。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泥鳅人工繁殖技术人工繁育鳅苗,既可解决鳅苗不足和供应不及时的困难,又能降低成鳅生产成本,提高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

泥鳅人工繁殖包括亲鳅养殖、产卵孵化和鳅苗培育三个环节。

一、亲鳅养殖(一)亲鱼池的准备1、亲鱼池的建造,要选择避风向阳、灌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好、无农药和工业污染的地方建池。

总需要面积的多少视苗种需要量而定,一般每㎡水面可养泥鳅亲鱼50-60尾,有流水的水面可以增加放养量。

每尾雌性亲鱼怀卵量约为7000-10000粒。

再根据产卵率、卵的孵化率和鱼苗、鱼种成活率,即可估算出亲鱼池的总需要面积。

每口池的大小也要依实际情况而定,可大可小。

一般以50-300㎡为宜,土池为好。

要求池深1.5m,池底要实,池的四周要打三合土,也可用砖、水泥板或塑料板砌成,无漏洞、缝隙,不能渗水,更不能让泥鳅逃逸。

进、出水口做成闸门式,设两逆闸门,一道为封闭的门,一道为钢丝网门,平时用封闭式门,在需要进水或排水时用网状门。

这样,就能将注入池中的水进行过滤,放水时可防止泥鳅逃跑。

2、鱼池施肥消毒。

鱼池以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

有机肥的制作方法:以人畜粪(鸡、鸭粪更好)加上刈割的青草、树叶和少量米糠、麸皮拌匀堆集(不能压实),用稀泥密封发酵,根据气温,一般经10-30天即可充分腐熟。

用量:每667㎡施1500-2000㎏。

施肥方法:一是平面撒施。

即首先在池底均匀铺20cm厚的淤泥,再将有机肥均匀撒在淤泥之上;二是沟施。

即在距池四周1-1.2m远的地方挖沟,沟宽40cm、深50cm,根据池的大小,可挖“口”字、“十”字或“井”字形沟,将有机肥与挖出的沟泥拌匀填回沟内即可。

池塘消毒:施肥后注入过滤的水,使水深达到20cm,然后按每667㎡水面用生石灰80㎏的用量,将生石灰加水溶化并调成石灰乳,趁热全池泼洒消毒,10-15天后再注入经过滤之后的新水至池水深50cm。

再过2-3天,投放水藻(硅藻、绿藻或蓝藻)及水浮莲。

但要求水浮莲不超过池水面的1/3。

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

泥鳅的人工繁育技术
2 开 口饵 料 的选 择 .
四 、 种培 育 苗
泥鳅水花苗种 的培育池采用 室外 通 风 遮 阳水 泥 池 , 源 充 足 、 质 良好 , 水 水 不
含泥沙和有毒物质 , 排灌水方便 , 以便控 制 水质 和 日常 管理 。培 育池 水 深 2 ~ 0
3 e 池 梗坚 固 、 0 m, 不漏 水 , 底平 坦 , 池 并 向出水 口一侧倾斜 ,出水 口做好 防逃设 施 , 底 铺 一 层 05 ln 的细 沙 。 苗 前 池 .一 ea 放 7天用生石灰清塘 ,用量为 7 — 0/ 0 8gm 。 放苗密度 2 0 5 0尾, m 左右 。 培育肥水 , 富 含浮游植物 和浮游动物 ,可作为泥鳅开 口的天然饵料 。 鱼苗孵出 3天后开 口。 除
孵化时间 4 ~8 时 。 54 小
泥鳅亲鱼产后 培育 的存 活率较低 , 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 : 泥鳅体表粘滑 , ① 在人工 注射催产激素过程中 ,进针部位
不易控制 , 容易刺 到亲鱼 的内脏 , 降低亲 鱼 的存活率 ;②亲鱼产后 体力 消耗过多 过快 , 没有得到足够 的能量补充 。 在注射 催产剂时需要 固定好亲鱼 ,控制进针 的 部位和深度 , 减少对亲鱼的伤害 ; 亲鱼产 后要及 时补充营养 ,同时做好病害 防治 措施 。提高亲鱼的产后存 活率能提高亲 本 的使用率从而降低 人工 繁育 的成本 。
池 水 的 1 — /。 / 13 4 二 、 工 催 产 人
亲鱼产卵。当水温 2 ~ 2 1 2 ℃时, 催产剂效 应时间为 l ~ 95 时 ,产卵时 间为凌 7 1. 小 晨至早晨 。 产卵结束后尽快将亲鱼捞出 , 以免吞食 卵粒 。
三 、 工孵 化 人
将 收集 到的泥鳅 卵放人事先准 备好 的孵化网箱 中 ,采用 室外 流水孵化方式

泥鳅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

泥鳅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

2020.04养殖技术泥鳅营养价值丰富,具有水中人参之称,市场需求量和养殖规模近年来逐年扩大。

台湾泥鳅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易捕捞、养殖单产高等优势,已为目前泥鳅三大主要养殖品种中的重要养殖品种。

近年来我县养殖户从外地购买该品种苗种在池塘、稻田进行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为解决群众泥鳅养殖中苗种短缺问题,今年,我县农丰泥鳅养殖作业合作社在台湾泥鳅苗种繁育和培育方面进行了系列工作,共开展人工繁育2次,孵化泥鳅卵765万粒,培育3㎝以上泥鳅苗种361万尾。

现将泥鳅人工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 亲鳅选择及培育1.1 泥鳅的生物学特征及繁育时间安排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鲤形目,鳅科,副泥鳅属。

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

适宜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22℃~27℃,水温超过30℃、低于10℃时,摄食会明显下降。

夏天水温30℃以上时,潜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温降到5℃以下时,钻入泥中越冬。

除用鳃、皮肤呼吸之外,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

二龄性成熟,为一年多次产卵型鱼类。

繁殖期4-8月份(部分较热的地区产卵可延续到9月份),盛产期5-6月份,繁殖水温18℃~30℃,最适水温22℃~28℃。

生产中泥鳅人工繁殖时间安排,在当地水温稳定在18℃以上即可进行,根据天气、水温等情况具体确定。

本次开展的2批泥鳅人工繁殖和苗种繁殖均在我县柳林镇柳林社区城固县农丰泥鳅养殖作业合作社养殖基地进行,时间6月上旬。

1.2 亲鳅来源及培育繁殖用亲鳅于5月初分别由河南、甘肃等地2处泥鳅养殖场购得,共205㎏(雌鳅168㎏,雄鳅37㎏斤),雌雄亲鳅个体全长均为15~17㎝,体重40~50g/尾,购回的亲鳅下塘前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消毒后,投放经消毒处理面积340㎡的土质池塘进行亲本培育。

亲鳅下塘第二天起,投喂泥鳅专用浮性饵料,日投喂2~3次。

根据天气、水质等情况,5月中旬前,每7~10天左右换水一次,以后,每2~3天冲水一次,每次1小时,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左右,始终保持水深在50㎝以上。

DB13_T2236-2015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DB13_T2236-2015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ICS65.150B 50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2236—2015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2015-11-06发布2016-01-01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邯郸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衡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石家庄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中科、王合全、张立坤、刘建朝、蔡灵、薛建民、尹建申、杨莉、田洋。

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人工繁育的环境条件、繁殖技术、鱼苗培育和疾病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工厂化人工繁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业药物使用准则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 394-2013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SC 1011-1984 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SC 1012-1984 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第[31]号3 环境条件3.1 水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充足,无污染。

地下水应经过曝气。

温度达不到育苗要求的,需建设增温设施,并使水温达到20℃以上。

3.2 水质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pH值6.5~8.0, 比重≤1.002,透明度≥30 cm。

4 繁殖技术4.1 亲鱼4.1.1 亲鱼的来源从自然水域中捕获;从水产原、良种养殖场购买;从自养商品鳅中择优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基 部 套 上 胶 管 或 塑料 管 ,使 针 头
露 出1 c m~1 . 5 c m,为 不 损伤 亲 鳅 和 注 射 方 便 ,注 射 时 可 用 纱 布 包 住 泥
鳅 ,注 射 器 ( 2 mL )与 鱼体 呈4 5 。角 注 射 , 由后 面 向前 插 入 ,插针 深 度
1 c m~1 . 5 c m,注射部 位 以背部肌 肉或 背部鳍 前下 方两侧 为好 ,亲 鳅注射 激 素 后 ,部分 鳅 卵即 向成 熟阶 段过渡 ,
当水温 2 2 ℃时 ,亲鳅 1 4 小时 后便可 发
情 产 卵 ,水 温2 5 ℃ ~2 8 ℃时 ,1 0 / J  ̄ 时
二 、苗种培 育
开 食 后 的 鳅 苗 可 转 入 育 苗 池 中培 育 ,最 好 是 土 池 。 育 苗 池 在
使 用前 1 0 K 用生 石 灰0 . 3 k g / m 彻底 消毒 ,消毒 后 池底 铺 1 0 c m ~1 2 c m 腐 熟 人 畜 粪 肥 作 基 肥 ,注 新 水 2 0 c m ~3 0 c m ,等 水 色变 绿 ,透 明
剂 量为每 尾雌鳅注 射8 0 0~ 1 0 0 0国 际单 位 ,或 按每 克 体 重 注 射 3 0~4 0
小 时 ~2 8 L [ x 时 即可 孵出鳅 苗 。具 体操作 方法是 :把 粘满 卵粒的 鱼巢捆 在 竹竿 上 ,使其 沉入 水底 ,每平 方米放 卵密 度2 万粒 ~3 万 粒 。池 顶应
进行 强化 培 育 ,放 养 密度 6 尾/ m ~1 0 尾/ m ,培 育 期 以 动 物 碎 肉 、 碎 内 脏 、鱼粉等 到动 物性 饲料 为主 ,辅以 少量 的麦麸 、豆 渣 、米糠 、饼类 等植 物 性饲料 。
2 . 人 工 催 产
孵化池 ( 器 )中进 行孵 化 ,整个受精 过程 不宜在 强 阳光 下进 行 ,以免
中注 入新 水 ,保 持水 质清新 、溶 氧充足 。同时为防止 疾病 的发生 ,定 期 每亩水 面用6 k g ~7 k g 食盐 全池 遍洒 ,以防水 霉病 发生 ,及时清 除池 中腐败物 如死 卵等 ,同时 ,不施 用未 经发酵 的肥料 ,掌握 好投饵 量和
施 肥量 ,防止 水质恶 化。
行 培育 。 在孵化 期 间 ,为 防止水 质恶 化 、胚 胎发 育缺氧死 亡 ,应 定期 向池
国 际单 位 ;若 注 射 脑垂 体 液 ,其 用 量 为每 尾雌 鳅用 鲤鱼 垂体 1 个 ,雄 鳅 减半 。 若 雄 鳅 性 腺 成 熟 ,精 液 充
沛 也 可 不 注 射 。为 了有 效 地 控 制 入 针 ( 4 号 针 头 ) 的 深 度 ,可 在 针 头
用手轻 挤 压雌雄 亲鳅 腹部 ,把 卵子和
精 子 在 短 时 间 内 同 时 挤 入 事 先 清 洗 干 净 的瓷碗 或 瓷盆 内 ,用 羽毛轻 轻搅
率。
亲 鳅发 情多活 动于 水表 面 ,表 现 为亲鳅 在水 中激 烈翻腾 ,雌 雄追逐 , 继 而产 卵 。在进 行人 工授精 时 ,趁 亲
鳅发情 剧 烈达 到高潮 时将 亲鳅捕 起 ,
育 苗前期应 以肥水 与投 喂相 结合 。刚下 池的鳅 苗应有 及时 喂适 口 的水 蚤 及轮 虫 ,则对 鳅 苗生 长 、成 长 、成 活 率 都极 为 有利 ,在 投喂
度1 5 c m ~2 0 c m, 即可 投 放 鳅 苗进 行 培 育 。静 水 放 养 密 度 1 5 0 0 尾/
后 便趋 于成 熟发情 产 卵 ,催 产适温 为
2 2  ̄ C~2 8 ℃ ,最适 水温 2 5 ℃ ,当超 过 3 0  ̄ C,受精 率差 ,且胚 胎发 育过程 中 易死亡 。
2 2  ̄ C~2 5 ℃时 ,4 0 小时 ~4 4 d , 时 可 孵出鳅 苗 ,水 温2 5  ̄ C~2 8 ' C时 ,2 4
亲 鳅选 定后 即进行 催产 ,一般 催
产季节 在4 月底至5 月初 ,水 温2 2 ℃以
上 时 进 行 ,催 产 药 物 通 常是 注 射 绒 毛膜促性腺激素 ( HC G)或 垂 体 ,
3 . 人 工 受 精
H l 2 ~ 2 0 0 0 尾/ m 2 有微 流水条件 可适 当增加 。此 时须注意水 中的溶氧 ,氧 气 不足 ,常在 一夜之 间全部 死亡 。 同一 池 中要放养 同批 孵化 、 出现 大吃小 的现 象 ,提 高成活
杀 伤精子和 卵子 。
4 . 人 工孵 化
受 精 卵可 在 室 内静 水 孵 化或 室 外 微流 水 孵 化 。孵 化 前 1 0 K 用生 石 灰 对 孵化池 彻 底 消毒 ,待药 性 消失 后 ,注 水3 0 c m,孵化 的适 宜水
温 为2 0  ̄ C~2 8  ̄ C,最适 水温 2 5  ̄ C,此时 孵化 率在9 0 %以上 。 当水 温在
加 盖遮 阳棚 ,避 免 强阳光 照射 。刚孵 出的鳅 苗无 色透 明 ,不能 自由活 动 ,体长 约3 mm~4 mm,横 卧于水底 ,偶 尔上游后 再沉入 水底 ,第二
天 则以头 部 的吸附 器附在鱼 巢 、池壁或 其它物 体上 ,以腹 部的 卵黄为 营 养 ,经过 3 天左 右 ,卵 黄吸 收完 后才 能 自由游 动并 开始 摄 食 ,这时 须 投喂一 些 易消化 、高营养 的精 料 。稚 鱼初 期饵料 以轮 虫最好 ,蛋黄 次 之 ,脱 脂奶粉 等到 可 ,投 饵量 不可过 多 ,以免残 饵造成水 质恶 化 。 投 喂轮 虫时 每 毫升 水 中维持4 只 ~5 只轮 虫 ,投喂 蛋黄 时每 天5 万 尾鱼 苗 用 一 个 煮 熟 的 蛋黄 分 3 次 喂 ,先 磨 碎 ,再 用 水 稀 释 后 均 匀撒 于 池 内 ,连喂 数天 ,待鳅 苗颜 色 由黑 转为淡 黄色 时 ,即可转入 鱼苗池 中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