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组合变形
变形金刚之组合型巨型金刚
变形金刚之组合型金刚(火箭基地)大力金刚VS (建筑队)大力神(战机队)大无畏VS (飞车队)飞天虎(救护队)守护神VS (战车队)混天豹(神风队)计算王VS (龙头队)求雨鬼(宇宙船)天猫VS (猛禽队)冲云霄(恐龙队)修罗王VS (海怪队)海底魔(战斗堡垒)猛大帅VS (攻击堡垒)铁甲龙宇宙大帝----超级巨型机器人,可变形为一个具有吞噬能力的战斗行星。
这是变形金刚故事中最庞大的机器人,可轻易捏碎任何飞机甚至小行星,因此列为第一名可谓名副其实。
其缺点是过于庞大,对付一般灵活的金刚时显得力不从心,有点大象对付不了蚂蚁的味道。
补天士等人就是钻入了其体内,弄瞎了他的眼睛,使其不败神话破灭。
他的天敌是汽车人首领的“能源宝”,能源宝蕴藏的巨大能量是唯一可以炸毁其身体的武器。
猛大帅----变形为汽车人新基地“大都市”。
猛大帅是一个真正威力强大的勇敢忠诚的斗士,是霸天虎基地“铁甲龙”的死敌。
他有三个直属卫兵:(1)猛攻:头部和身躯变形成移动堡垒模式的双炮,双腿为城市基地、移动堡垒模式的大炮或猛大帅的枪,也就是说,如果猛攻变成机器人状态,猛大帅只能赤手空拳。
(2)蹦蹦跳:变形成一辆黑色的小汽车。
很遗憾它的手臂是插在车顶的,变形后拔下来,在插到身侧。
变形的过程很好,非常有流贯性。
(3)班房:就像擎天柱的小滚珠,没有金刚状态,平时为一辆白色的坦克,猛大帅基地模式时变形为一塔式建筑。
铁甲龙----变形为霸天虎移动式基地。
这是个智能相对较低的机器人,具有无穷的蛮力,庞大的身躯使其成为最合适的毁灭性武器。
铁甲龙有两个直属卫兵:(1)全倾:变形成一辆紫色的小汽车。
铁甲龙金刚状态时可嵌在其胸部。
(2)冲击:平时为炮车状态,无金刚状态,可变形为铁甲龙两种非金刚状态的炮台。
天猫----也叫机器山猫,汽车人成员,可变形为一艘大型的宇航飞船。
天猫体型庞大,没有金刚状态,变形为机器山猫后力大无穷,可进行陆空两栖作战,是霸天虎冲云霄的主要对手。
第10章 组合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工程中大多数的杆件在荷载作用下,往往同时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形。
在小变形的前提下,一般采用叠加原理计算组合变形的强度问题。即当杆件 承受复杂荷载作用而同时产生几种变形时,只要将荷载进行适当地分解,使 杆在各分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基本变形,再分别计算各基本变形所引起的应力, 然后将计算结果叠加,就可得到总的应力。实践证明:在线弹性、小变形的 情况下,用叠加原理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相当符合的。
第10章 组合变形
【本章教学要点】 知识模块 组合变形的概念 叠加原理 掌握程度 掌握 掌握 掌握 理解 斜弯曲构件 重点掌握 偏心受压(受拉)构 件 截面核心的概念 理解 重点掌握 了解 知识要点 基本变形、组合变形 适用条件:小变形、线弹性 叠加法求解组合变形的步骤 斜弯曲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偏心受压(受拉)概念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应力公式;强度条 件
截面核心
【本章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
掌握程度
应用方向
斜弯曲构件计算
偏心受压(受拉)构件 计算 截面核心
掌握
掌握 了解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危险截面、危险点的判别;强度校核、截面设 计、许可荷载确定 截面核心的确定
【导入案例】 工程结构的变形:单一或多样?
例10-5 试求图10.16所示偏心受拉杆的最大正应力。
7.5 I I 50
K z y I-I 截面 (b) 图 10.16
P 2kN
20
10 40 15 (a)
10.4 截面核心 10.4.1 截面核心的概念 人为地将偏心压力的作用点限制在截面形心周围的一个区域,则杆件整 个横截面上就只产生压应力而不出现拉应力,这个荷载作用的区域就称 为截面核心。 10.4.2 截面核心的确定
工程力学之组 合 变 形
工程力学第10章组合变形学习目标(1)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其强度问题的分析方法;(2)掌握斜弯曲、拉伸(压缩)与弯曲和偏心压缩的应力及强度计算。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例如,烟囱的变形,除自重W引起的轴向压缩外,还有水平风力引起的弯曲变形,同时产生两种基本变形,如图10-1(a)所示。
又如图10-1(b)所示,设有吊车的厂房柱子,作用在柱子牛腿上的荷载F,它们合力的作用线偏离柱子轴线,平移到轴线后同时附加力偶。
此时,柱子既产生压缩变形又产生弯曲变形。
再如图10-1(c)所示的曲拐轴,在力F作用下,AB 段同时产生弯曲变形和扭转变形。
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图10-110.1 组合变形的概念上述这些构件的变形,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的组合,称为组合变形。
研究组合变形问题依据的是叠加原理,进行强度计算的步骤如下:(1)将所作用的荷载分解或简化为几个只引起一种基本变形的荷载分量。
(2)分别计算各个荷载分量所引起的应力。
(3)根据叠加原理,将所求得的应力相应叠加,即得到原来荷载共同作用下构件所产生的应力。
(4)判断危险点的位置,建立强度条件。
10.2例如图10-2(a)所示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悬臂梁,外力F作用在梁的对称平面内,此类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斜弯曲与平面弯曲不同,如图10-2(b)所示同样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的作用线通过横截面的形心而不与截面的对称轴重合,此梁弯曲后的挠曲线不再位于梁的纵向对称面内,这类弯曲称为斜弯曲。
斜弯曲是两个平面弯曲的组合,本节将讨论斜弯曲时的正应力及其强度计算。
10.2图10-210.210.2.1 正应力计算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但因切应力值很小,一般不予考虑。
下面结合图10-3(a)所示的矩形截面梁说明斜弯曲时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图10-310.2.1 正应力计算10.2.1.1 外力的分解由图10-3(a)可知:10.2.1.2 内力的计算如图10-3(b)所示,距右端为a 的横截面上由F y 、F z 引起的弯曲矩分别是:10.2 10.2.1 正应力计算10.2.1.3 应力的计算由M z 和M y (即F y 和F z )在该截面引起K 点的正应力分别为:F y 和F z 共同作用下K 点的正应力为:10.210-110.210.2.1 正应力计算10.2.1.3 应力的计算通过以上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将组合变形问题计算的思路归纳为“先分后合”,具体如下:10.210.2.2 正应力强度条件同平面弯曲一样,斜弯曲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仍为:10-2即危险截面上危险点的最大正应力不能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σ]。
组合变形
M y 187 N m
T 1020 N m
合弯矩:
2 M M y M z2 4402 187 2
478N m
第四强度理论:
W
r4
1 W
M 2 0.75T 2
603 109
32
21.2110 6 m3
危险截面: B 截面
T 21.7 N m M 26.7 N m
第三强度理论:
r3
W
1 W
M 2 T 2
T图
21.7 N m
353 109
32
2
4.2110 6 m3
2
r3
8.18MPa
26.7 21.7 4.21106
第四强度理论:
式中: T
r4
危险截面上的扭矩 危险截面上的合弯矩
M
M
实心轴 W
2 2 My Mz
D3
32 D3 空心轴 W 1 4 32
,
例题 8-5 45钢的传动轴AB的直径为35mm,许用应力为 85MPa。电动机功率P = 2.2kW,由带轮C 传入。带轮C转速为 966r/min,带轮的直径为 D = 132mm,带拉力为F+F’ = 600N。齿轮E的 d 节圆直径为: 1 50mm 。
Fz Fz F sin 240 F sin 300 257 N
二、作出轴的弯矩图 和扭矩图
T图
21.7 N m
My 图
7.43N m 20.4 N m 11.4 N m 24.1N m
Mz 图
材料力学10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10组合变形组合变形是指当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各个零件的不同材料及尺寸性质的差异,导致各个零件产生不同的变形现象,从而使整个结构发生整体的变形。
组合变形是结构力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安全性评估和结构稳定性分析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组合变形的概念、分析方法和影响因素。
组合变形的概念:组合变形是指由于结构中不同零件的尺寸和材料性质的不一致,而导致结构在受力时产生的整体变形。
组合变形分为两类:一是刚体体变形,即结构在受力作用下整体平移、旋转或缩放;二是构件本身变形,即结构中各零件由于尺寸和材料的不一致而产生的内部变形。
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力法和位移法。
力法是指根据梁的变形方程和杨氏模量的定义,通过计算各零件在各个截面上的张力或弯矩,从而得到整体的变形情况。
位移法是指根据构件的位移和应变关系,通过求解位移方程组,从而得到整体的变形情况。
力法和位移法都是基于弹性理论,适用于较小变形和线性弹性材料的情况。
组合变形的影响因素:组合变形的大小与结构的几何形状、零件尺寸和材料性质有关。
影响组合变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的几何形状:结构的几何形状对组合变形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长梁的弯曲变形中,梁的长度和曲率半径都会影响变形的大小。
2.零件的尺寸:零件的尺寸对组合变形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梁的弯曲变形中,梁的截面积和转动惯量会影响变形的大小。
3.零件的材料性质:零件的材料性质对组合变形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梁的弯曲变形中,梁的弹性模量和截面剪切模量会影响变形的大小。
4.外力的作用方式:外力的作用方式对组合变形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梁的弯曲变形中,集中力和均布力对变形的影响是不同的。
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结构的边界条件和连接方式也会影响组合变形的大小。
此外,在实际工程中,结构中可能存在的缝隙、温度变化、材料老化等因素也会对组合变形产生影响。
对于设计工程结构来说,合理控制组合变形是非常重要的。
组合变形
第八章组合变形§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一、组合变形的概念:构件的基本变形:拉压、剪切挤压、扭转、弯曲。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的组合---称为组合变形。
如:梁的弯曲和拉压变形的组合。
轴的扭转和弯曲变形的组合。
梁的弯曲与剪切变形的组合(横力弯曲)。
李禄昌liluchang二、叠加法---解决组合变形问题的基本方法*:1、叠加原理:复杂外力进行简化、分解为几组静力等效载荷。
→ →每一组载荷对应着一种基本变形。
→ →分别计算一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应变、挠度。
→ →将所有结果叠加,便是构件发生组合变形时的内力、应力、应变、挠度。
2、叠加原理的几个原则*:⑴、分量(内力、应力、应变、位移)与外力成线性关系。
⑵、与外力加载的先后顺序无关,⑶、材料服从胡克定律(线弹性变形)。
⑷、应用原始尺寸原理。
注意:各分量叠加时,同方向的相同分量可以用代数和叠加。
如:正应力与正应力、切应力与切应力。
3、叠加原理应用的基本步骤:xxσ(1) 、将载荷进行分解,产生几种基本变形;(2)、分析每种基本变形,确定危险截面;(3)、计算构件在每种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危险截面内的应力;(4)、将各基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叠加,确定最危险点;**(5)、计算主应力,选择适合的强度理论,进行强度校核。
而不同方向的分量,应采用不同的求和方法,如:正应力与切应力之间。
σσσ'''=+τττ'''=+22p στ=+xτ不要用这个公式。
斜弯曲PϕyzxyzlP zP yP 不考虑剪应力Kk σσσ'''=+y z z y M z M y I I -sin cos z yP z P y I I ϕϕ=--cos y yyM z P zI I σϕ''=-=-sin ,z z zM y P y I I σϕ'=-=-如果是圆截面?§8-2 弯曲与拉伸的组合变形一、受力及变形特点:xyzlFF轴向拉伸F偏心拉伸zMyM附加力偶1、轴向力:产生拉压正应力:()()12x x zN x M x yA I σσσ=+=+注意两个应力正负号。
材料力学(单辉祖)第十章组合变形
弯压组合
可见,危险截面为C截面 其轴力和弯矩分别为
FNC 3 kN M c M max 4 2 8kN m
A
FAy
10kN m a x
g g f
C m
FBy
B
危险点 截面C上的最低点f 和最高点g
FN M c s A W
f
18
弯压组合
A I
4
10kN
解 首先计算折杆的支座反力 由平衡方程可得 FAx A
FAx 0, FAy 5kN, FBy 5kN
FAy
m
10kN
C 1.2m B 1.6m FBy
a x 1.6m
m
由于折杆左右对称,所以只需分析一半即可。 折杆AC部分任一截面上的内力
FN FAy sin 3 kN FS FAy cos 4 kN M xFAy cos
杆件变形分析步骤 首先, 在杆件原始尺寸上分别计算由横向力和 轴向力引起变形、应力 然后, 利用叠加原理,合成在横向力和轴向力 共同作用下杆件变形、应变和应力等物理量 若杆件抗弯刚度EI较大,轴力引起杆件的弯曲 变形较小,可以忽略
10
弯拉组合
细长杆件强度问题, 受力如图,抗弯刚度 EI,截面抗弯模量W , 横截面面积A。
n
e n
P
z b h y
30
偏心拉伸(压缩)
解: 1. 力系简化 力P对竖直杆作用等效于作 用在杆轴线上一对轴力P和 一对作用在竖直平面内力 偶mz=Pe
FN P 2000 N, M z mz Pe 120 N m
mz P
n
e n
P
mz P
可见,竖直杆发生弯拉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如,如图10.1(b)所示的传动轴,在将齿轮啮合力向轴心简化后发现齿轮
轴将同时产生扭转与斜弯曲变形。将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变形所组 成的变形称为组合变形。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10.1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10.2 两个相互垂直平面内的弯曲 如图10.2(a)所示的具有双对称截面的悬臂梁为例,横向外力F1和F2分 别作用在梁的水平和垂直两纵向对称平面内。此时,梁在F1和F2作用下分别 在水平对称面(xz平面)和铅垂对称面(xy平面)内发生对称弯曲,距离自 由端为x的横截面m—m上,由F1和F2引起的弯矩依次为 (a) 因此,横截面m—m上任意点C(y,z)处由弯矩My和Mz引起的正应力分别为 (b) 于是,利用叠加原理,在F1和F2分别同时作用下,横截面m—m上C点处的正 应力为 (10.1)
可得中性轴方程为 (10.2)
可见,中性轴是一条通过横截面形心的直线(见图10.2(c)),其与y轴的
夹角θ 为 (10.3)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式中φ ——横截面上合成弯矩M=M2y+M2z矢量与y轴间的夹角。图10.2
图10.2
对于圆形、正方形等截面,惯性矩Iy=Iz,所以有φ =θ 。此时,正应力 也可用合成弯矩M= 进行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梁各横截面上的
(1)如材料为钢材,许用应力[σ ]=160 MPa,试选择AC杆的工字钢型号。
(2)如材料为铸铁,许用拉应力[σ t]=30 MPa,许用压应力[σ c]=160 MPa,且AC杆截面形式和尺寸如图10.6(e)所示,A=15×10-3 m2,z0=75mm
组合变形
MT WT
在杆的根部a处取一单元体分析
y 0, x B , x T
计算主应力
1 B B 2 2 ( ) T 2 3 2
2 0
第三、第四强度理论
r 3 4
2 B 2 T
2 2 r4 B 3 T
即最大安全载荷为 790N。
r3
M 2 T2 W
(0.2Q ) 2 (0.18Q ) 2 6 80 10 0.033 32 Q 790N
例8-5 某齿轮轴,n=265r/min、NK=10kW、D1=396mm, D2=168mm, =20o , d=50mm,[]= 50MPa。校核轴的强度。
C max
N M max c A Wz
例8-1 悬臂吊车,横梁由 25 a 号工字钢制成,l=4m,电葫芦重 Q1=4kN,起重量Q2=20kN, =30º , []=100MPa,试校核强度。
(1)外力计算
取横梁AB为研究对象,受力如 图b所示。
梁 上载荷为 P =Q1+Q2 = 24kN, 斜杆的拉力S 可分解为XB和YB
f
f f
2 y
2 z
如悬臂梁自由端挠度等于P的分量 平面内挠度的几何叠加。
py , pz
在各自弯曲
pl 3 fy cos 3 EI z 3 EI z pz l 3 pl 3 fz sin 3 EI y 3 EI y
pyl 3
故自由端的总挠度:
f
f f
2 y
2 z
总挠度 f 的方向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 可由下式求得
如图b所示。
(2)作内力图
材料力学第六版答案第10章
第十章 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10-1图示为梁的各种截面形状,设横向力P 的作用线如图示虚线位置,试问哪些为平面弯曲?哪些为斜弯曲?并指出截面上危险点的位置。
(a ) (b) (c) (d) 斜弯曲 平面弯曲 平面弯曲 斜弯曲弯心()()弯心弯心()()斜弯曲 弯扭组合 平面弯曲 斜弯曲“×”为危险点位置。
10-2矩形截面木制简支梁AB ,在跨度中点C 承受一与垂直方向成ϕ=15°的集中力P =10 kN 作用如图示,已知木材的弹性模量MPa 100.14⨯=E 。
试确定①截面上中性轴的位置;②危险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③C 点的总挠度的大小和方向。
解:66.915cos 10cos =⨯==οϕP P y KN59.215sin 10sin =⨯==οϕP P z KN4310122015=⨯=z J 4cm 3310cm W z =335625121520cm J y =⨯=3750cm W y =25.74366.94max =⨯==l P M y z KN-M 94.14359.24m ax =⨯==l P M z y KN-MMPaW M W M yy z z 84.9107501094.110101025.763633maxmax max=⨯⨯+⨯⨯=+=--σ 中性轴:οο47.2515tan 562510tan tan tan 411=⎪⎪⎭⎫ ⎝⎛-=⎪⎪⎭⎫⎝⎛-=--ϕαy z J J 2849333105434.0101010104831066.948--⨯=⨯⨯⨯⨯⨯⨯==z y y EJ l P f m28933310259.010562510104831059.248--⨯=⨯⨯⨯⨯⨯⨯==y z z EJ l P f m 602.0259.05434.022=+=f cm方向⊥中性轴:ο47.25=α10-3 矩形截面木材悬臂梁受力如图示,P 1=800 N ,P 2=1600 N 。
第十章 组合变形
max
FN A
M max Wz
FN bh
6F2l bh2
6 103 0.12 0.15
6 4103 0.12 0.152
解: (1)分析梁的变形:
F1
BC段:在F2 作用下只在水平 对称平面内发生平面弯曲;
AB 段:在F2、F1 作用下发生斜弯曲 组合变形。
(2)危险截面是固端截面 M zmax F1l1 2 103 1N.m=2kN.m
Mymax F2l2 1103 2N.m=2kN.m
20
Wz
FN bh
F2a
1 6
bh2
6103 0.12 0.15
6 2.4103 0.12 0.152
5MPa
同理:B 点的正应力
B
FN A
M Wz
FN bh
6M bh2
5.7MPa
26
第三节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例10 – 3] 矩形截面杆受力如图所示,F1 的作用线与杆的轴线重合,F2 作用在杆的 对称平面内。已知F1 = 6 kN,F2 = 2 kN,a = 1 .2 m,l = 2 m,b= 120 mm, h = 150 mm。 试求:(1)n - n 截面上A 点和B 点的正应力;(2)杆中的最大压应力。
中性轴仍与加载(合成载荷)轴垂直,但挠度曲线不再为加载面内的平面曲线。
12
第二节 斜弯曲
一、正应力计算 斜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是同时存在正应力和切应力, 切应力忽略不计! [例题] 计算矩形截面悬臂梁K点的正应力。
材料力学 第十章组合变形(1,2,3)
1.2m
解:求支反力,由平衡方程
FB B
FA
' FA
F ' A 0,
FA FB 5kN
A
1.6m 1.6m
m g f A
10kN C
m FAy
作折杆的受力图,折杆及 受力对称,只需分析一半 即杆AC 将FA分解, 得杆的轴力 FN、弯矩M (x)
B
FAx
FN FAx 3kN
3 10 8 10 t 81.1 2 3 c d / 4 d / 32 81.9
3 3
M W
[例10-2]圆截面杆的偏心压缩时不产生拉 力的载荷作用范围
P
y
P
y
Pa
a
z
z
CL11TU12
P
y
Pa
y
P
y
Pa
z
z
z
P
y y
Pa
y
P
z
Pa
z P
y y
z
Pa
y
P
CL11TU10
解: X A 3kN, A 4kN Y
任意横截面x上的内力:
FN X A 3kN FS YA 4kN M ( x) YA x 4 x
1 1截面上危险截面, 其上:FN 3kN,M 8kN m
FN A
M W
t FN M c A W
CL11TU5
y0 Iz tg tg z0 Iz
为中性轴与z轴夹角
3.强度计算:
1)危险截面:当x=0时 M Z , M y 同时取最大,固定端处为危险面 2)危险点:危险面上 D1 , D2点 3)最大应力
第10章 组合变形
+=
t ,max
c,max
t ,max
=
Fl Wy
−
F A
c ,max
=
− Fl Wy
−
F A
5、拉(压)弯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t ,max
=
Fl Wy
−
F A
[ t ]
c ,max
=| − Fl Wy
−
F A
|
[ c ]
拉弯组合变形下的危险点处于 单向应力状态
=
2
−
1 2
2 + 4 2
讨论 下列三组公式的适用范围?
第一组
任何截面、任何变形、任何应力状态
第二组
σ x或σy等于零的任何截面、任何变形的平面应力状态
第三组
圆截面、弯扭组合变形
例题:直径为D的直角拐作用一集中力Fp,画 弯矩和扭矩图,提取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写 出第三、四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
(1)受力分析与计算简图 (2)内力分析与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3)由应力分布规律确定危险点,提取应力状态,确定主应力 (4)根据材料及危险点的应力状态选用合适的设计准则
1、等截面杆件的直径为D,长度为L,承受均布 载荷q、拉力P、以及外力偶M的联合作用,写 出第三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的表达式。
q
工程实例 (Engineering examples) 摇臂钻
D
3F
2F F
FD 2
1、外力向轴线简化,判定基本变形 弯扭组合 且为单向弯;
2、作内力图,确定危险面
My 3FL
T
FD/2
3 危险面上的内力
4、危险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确定危险点
材料力学第10章 组合变形
5
第二节 斜弯曲 在第6章讨论过平面弯曲,例如,如图10.2(a) 所示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1,F2作用于同一纵向 平面内,作用线通过截面的弯心,且与形心主惯性 轴之一平行,梁弯曲后,梁的挠曲线位于外力所在 的形心主惯性平面内,这类弯曲为平面弯曲。如图 10.2(b)所示的矩形截面梁,外力F的作用线虽然通 过截面的弯心,但它与截面的形心主惯性轴斜交, 此时,梁弯曲后的挠曲线不再位于外力F所在的纵 向平面内,这类弯曲则称为斜弯曲(oblique bendin g)。
13
图10.4
图10.5
14
在梁的斜弯曲问题中,一般不考虑切应力的影 响,直接对危险截面上的危险点进行正应力强度计 算,其强度条件为
对于矩形、工字形及槽形截面梁,则可写成
15
五、斜弯曲梁的变形计算 梁在斜弯曲情况下的变形,仍可根据叠加原理 求解。如图10.3所示悬臂梁在自由端的挠度就等于 力F的分量Fy,Fz在各自弯曲平面内的挠度的矢量 和。因为
第10章
第一节 概述 一、组合变形的概念 前面有关章节分别讨论了杆件在各基本变形情 况下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在实际工程中,许多 常用杆件往往并不处于单一的基本变形,而可能同 时存在着几种基本变形,它们的每一种变形所对应 的应力或变形属同一量级,在杆件设计计算时都必 须考虑。
1
图10.1
2
二、组合变形的求解方法 在小变形、线弹性材料的前提下,杆件同时存 在的几种基本变形,它们的每一种基本变形都是彼 此独立的,即在组合变形中的任一种基本变形都不 会改变另外一种基本变形相应的应力和变形。这样, 对于组合变形问题就能够用叠加原理来进行计算。
3
具体的方法及步骤是: ①荷载标准化。找出构成组合变形的所有基本 变形,将荷载化简为只引起这些基本变形的相当力 系。 ②基本变形计算。按构件原始形状和尺寸,计 算每一组基本变形的应力和变形。
(整理)题10-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1. 偏心压缩杆,截面的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的两侧,则外力作用点到形心的距离e 和中性轴到形心的距离d 之间的关系有四种答案:(A) e d =; (B) e d >; (C) e 越小,d 越大; (D) e 越大,d 越大。
答:C2.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杆1、杆2与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为max1σ、max 2σ和max 3σ,现有下列四种答案:(A)max1max 2max 3σσσ==; (B)max1max 2max 3σσσ>=; (C)max 2max1max 3σσσ>=; (D)max1max3σσσ<=max2。
答:C3.重合)。
立柱受沿图示a-a(A)斜弯曲与轴向压缩的组合; (B)平面弯曲与轴向压缩的组合; (C)斜弯曲; (D)平面弯曲。
答:B4. (A) A 点; (B) B 点; (C) C 点; (D) D 点。
答:C5. 图示矩形截面拉杆,中间开有深度为/2h 的缺口,与不开口的拉杆相比,开口处最大正应力将是不开口杆的 倍: (A) 2倍; (B) 4倍; (C) 8倍; (D) 16倍。
答:C6. 三种受压杆件如图所示,杆1、杆2与杆3中的最大压应力(绝对值)分别为max1σ、max 2σ和max 3σ,现有下列四种答案:(A)max1max 2max3σσσ<<; (B)max1max 2max3σσσ<=; (C)max1max3max 2σσσ<<; (D)max1max 3max 2σσσ=<。
答:C7. 正方形等截面立柱,受纵向压力F移至B 时,柱内最大压应力的比值max maxA B σσ(A) 1:2; (B) 2:5; (C) 4:7; (D) 5:2。
答:C8. 图示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杆,其变形有下列四种答案:(A)轴向压缩和平面弯曲的组合; (B)轴向压缩、平面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C)缩和斜弯曲的组合;(D)轴向压缩、斜弯曲和扭转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组合变形的概念 §8-2 斜弯曲 拉伸(压缩 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8-3 拉伸 压缩 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的概念
前面几章研究了构件的基本变形: 前面几章研究了构件的基本变形: 轴向拉( )、扭转、平面弯曲。 轴向拉(压)、扭转、平面弯曲。 扭转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变形组合的情 况称为组合变形。 况称为组合变形。 所有由基本变形组合产生的杆件内力 称为复合抗力。 称为复合抗力。
100 × 10 5000 σt = + = 20MPa 2 −6 . 100 × 200 × 10 0.2 × 01 6
3
例9
直径为20mm的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受 的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 直径为 的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
垂直力P=0.2kN,已知[σ]=170MPa。试用 ,已知[ ] 垂直力 。 第三强度理论确定a的许可值。 第三强度理论确定a的许可值。
425×10−3 F ×0.125 F = − 5.31×10−5 15×10−3 = 934F(Pa)
F
350
σt.max = 667F σc.max = 934F
M
(4)求压力F
FN
σt.max = 667F ≤ [σt ]
[σt ] = 30×106 = 45000N F≤
667 667
σc.max =934F ≤ [σc ]
1
z0
z1
150
50 150
(2)立柱横截面的内力 50 FN = F M = F (350 + 75)× 10 −3
= 425 F × 10 −3 (N.m )
A = 15000 mm 2 z0 = 75mm z1 = 125mm
(2)立柱横截面的内力 FN = F M = 425 × 10 −3 F (N.m )
M +T W
2 2
2
≤[σ]
2
M + 0.75T W
3
≤[σ]
πd
32
图示悬臂梁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例3 图示悬臂梁的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C为形心,梁上作用有均布载荷q,其作用方 为形心,梁上作用有均布载荷q,其作用方 为形心 q, 向及位置如图所示,该梁变形有四种答案: 向及位置如图所示,该梁变形有四种答案: A)平面弯曲; (√ )平面弯曲; (C)纯弯曲; )纯弯曲; (B)斜弯曲; )斜弯曲; (D)弯扭结合。 )弯扭结合。
Mz y My σ′=− sin ϕ =− Iz Iz
σ ′′ = −
My z Iy
Mz =− cos ϕ Iy
Py
Mz
Pz
My
y z σ = σ ′ + σ ′′ = − M sin ϕ + cos ϕ I Iy z
下面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下面确定中性轴的位置: 设中性轴上某一点的坐标为 y0 、 z0,则
σt.max
σc.max
[σc ] = 120×106 =128500N F≤
934 934
F 许可压力为 ≤ 45000N = 45kN
一折杆由两根圆杆焊接而成, 例2 一折杆由两根圆杆焊接而成,已知圆 杆直径d=100mm,试求圆杆的最大拉应力σt和 ,试求圆杆的最大拉应力 杆直径 最大压应力 σc 。
σ c FN M y M z P Pa Pb = m m =− m 2 m 2 σt cd A W y Wz cd d c
6 6
下面求截面核心:
FN M y M z P Pa Pb σt = + + =− + 2 + 2 =0 cd A W y Wz cd d c 6 6
a b 1 + = c d 6
压弯组合变形
拉弯组合变形
压弯组合变形
在复合抗力的计算中, 在复合抗力的计算中,通常都是由力作用 的独立性原理出发的。在线弹性范围内,可以 独立性原理出发的。在线弹性范围内, 出发的 假设作用在体系上的诸载荷中的任一个所引起 的变形对其它载荷作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表明,在小变形情况下, 实验表明,在小变形情况下,这个原理 是足够精确的。因此, 是足够精确的。因此,可先分别计算每一种基 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然后采用叠加原 本变形情况下的应力和变形,然后采用叠加原 理计算所有载荷对弹性体系所引起的总应力和 总变形。 总变形。
Me=300N.m。两轴承中间的齿轮半径R=200mm,径向啮合力 =300N.m。两轴承中间的齿轮半径R=200mm R=200mm, F1=1400N,轴的材料许用应力〔σ〕=100 。试按第三强 =1400N,轴的材料许用应力〔 =100MPa。 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解:(1)受力分析,作 受力分析, 计算简图
σ t FN M y M z = ± ± σ c A W y Wz
Ph Pb 7P + P 2 ± 2 bh = ± 2 2 = bh bh hb 5P − 6 6 bh
求图示杆在P=100kN作用下的 t数值, 作用下的σ 例8 求图示杆在 作用下的 数值, 并指明所在位置。 并指明所在位置。
解:(1)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后背面上各点处
例10 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直径d=60mm, 圆截面水平直角折杆,直径 , 垂直分布载荷q=0.8kN/m;[σ]=80MPa。试 [ ] 垂直分布载荷 。 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用第三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
传动轴左端的轮子由电机带动, 例11 传动轴左端的轮子由电机带动,传入的扭转力偶矩
图示Z形截面杆 形截面杆, 例4 图示 形截面杆,在自由端作用一集中 力P,该杆的变形设有四种答案: ,该杆的变形设有四种答案: (A)平面弯曲变形; (B)斜弯曲变形; )平面弯曲变形; √ )斜弯曲变形; (C)弯扭组合变形; (D)压弯组合变形。 )弯扭组合变形; )压弯组合变形。
具有切槽的正方形木杆, 例5 具有切槽的正方形木杆, 受力如图。 受力如图。求: (1)m-m截面上的最大拉 ) 截面上的最大拉 应力σ 和最大压应力σ 应力 t 和最大压应力 c; 是截面削弱前的σ 2) (2)此σt是截面削弱前的σt 值的几倍? 值的几倍?
解:(1)
Pa σt N M P 4 = 2 + = ± a A W a σc a 2 2 6 8P 2 a = 4P − 2 a
2
图示偏心受压杆。 例6 图示偏心受压杆。试求该 杆中不出现拉应力时的最大偏心 距。 解:
FN − P,M = Pe
FN M P Pe σt = + =− + 2 =0 A W bh hb 6 b e= 6
k1
τ σ
σ σ τ
σ1
M σ= W T τ= Wt
2
k2
σ3
σ σ = ± + τ2 2 2
σ2 = 0
σ r 3 = σ 1 − σ 3 = σ 2 + 4τ 2
T M = + 4 W Wt
2
2
=
M +T W
2
2
W=
M T σ= , τ= W3 Wt 3
偏心拉伸杆, 例7 偏心拉伸杆, 弹性模量为E,尺寸、 弹性模量为 ,尺寸、 受力如图所示。 受力如图所示。 求:最大拉应力和最 大压应力的位置和数 值.
解:(1)
Ph Pb FN = P,M y = ,M z = 2 2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AB线上各点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 线上各点 最大压应力发生在CD线上各点 最大压应力发生在 线上各点
=
Iy Iz
tg ϕ
tg β = tgα
α
β =α
ϕ
中性轴 总挠度f与中 总挠度 与中 性轴垂直
β
挠曲线平面 载荷平面
ϕ
β
梁弯曲后挠曲线所在平面与载荷作用面 不重合, 不重合,这种弯曲称为 对于正方形或正多边形有:
Iy = Iz
β =ϕ
拉伸(压缩 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8-3 拉伸 压缩 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F2R = Me
Me 300 F2 = = =1500N R 0.2
128.6N.m
(2)作内力图 危险截面E 左处
T = 300N.m
2 2 M = My + Mz =176N.m
120N.m
M σ= W T τ= Wp
M 2 +T 2 σ r3 = ≤ [σ ] W
M 2 + 0.75T 2 σ r4 = ≤ [σ ] W
σt
N A
M W
M W
偏心拉伸或压缩: 偏心拉伸或压缩:
y y z z
N P =− A cd
My Wy
=
Pa d c2 6
Mz Pb = Wz cd2 6
任意横截面上的内力: FN = − P,M y = Pa ,M z = Pb
FN M y z M z y P Pa z Pb y σ= + + = −( + 3 + 3 ) cd A Iy Iz cd d c 12 12
d 若a = 0,则b = 6 c 若b = 0,则a = 6
圆截面杆的截面核心
N = −P ,
M = Pa
Pa N M P σt = + =− + =0 2 3 A W πd πd 4 32 d a= 8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A截面为危险截面: 截面为危险截面: 截面为危险截面
M = − Pl T = − Pa
§8-2 斜弯曲
一、应力计算 中性轴的位置
平面弯曲
斜弯曲
Py = P sin ϕ Pz = P cos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