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
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要发生物态变化,需
要满足以下条件:
1.温度变化:温度是物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
同的物态。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其临界点时,物质会发生相应的物态变化。
例如,水在摄氏0度以下会凝固成冰,摄氏100度以上会沸腾成水蒸气。
2.压力变化:压力是另一个影响物态变化的因素。
增加或减少物质的压力可以
导致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
例如,提高水的压力可以使它的沸点升高,从而延缓水的沸腾过程。
3.环境条件变化:除了温度和压力,其他环境条件的改变也可能导致物态变化。
例如,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改变可以引起溶液的沉淀。
另外,改变化学物质的酸碱性质、光照条件等也可能导致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物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温度、压
力和环境条件都是发生物态变化的重要条件。
在了解这些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行为,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5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种类:a.熔化:物质由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吸热) /铁变成铁水,石蜡变成液态,海波变成液态b.凝固:物质由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放热):/铁水变成铁,液态沥青放热凝固,液态石蜡放热凝固c.汽化:物质由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吸热) 有蒸发沸腾 /沸腾,蒸发,酒精挥发d.液化:物质由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热放) 方法: 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露,雾,“白气”e.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吸热)/碘变成碘蒸气,冰变成水蒸汽,樟脑片不见了f.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放热)(简记为“三态六变”)。
霜,雾凇,冰花,雪g: 除此之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
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6.水的三大名称:固态: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水蒸气【注: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物态变化的例子
物态变化的例子
一、熔化
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
2、铁变成铁水;
3、沥青被晒化;
4、松香熔化;
5、焊锡熔化。
二、凝固
1、水冻成冰;
2、铁水铸造成铁;
3、蜡烛油变成蜡;
4、熔化的松香凝固;
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
1、水沸腾;
2、酒精蒸发;
3、液氮沸腾;
4、液化气变成气体;
5、汽油挥发;
6、雾水散去;
7、湿衣服变干;
8、地上的水变干;
9、橘子干了;
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
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
2、雾、露的形成;
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
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5、眼镜片上起雾;
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8、雨的形成。
五、升华
1、樟脑丸消失;
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3、干冰降温;
4、碘(先升华再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
六、凝华
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
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物态变化知识点简短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简短总结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物质的三种基本物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1.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之间距离较小,并且分子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在固态下,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所以固态的物质通常比液态和气态的物质更加稳定。
2.液态:液态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距离比较大,并且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作用力都比较弱。
所以在液态下,物质可以比较容易地流动和变形。
3.气态:气态是物质最具流动性的状态,其特点是既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距离比较大,并且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作用力都比较弱。
在气态下,物质可以自由地扩散和充满整个容器。
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1.凝固: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时,液态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减速并互相靠近,最终形成有序排列的结晶固态物质。
2.融化: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熔点以上时,固态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加速并渐渐脱离原本的位置,最终形成无序排列的液态物质。
3.汽化: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到物质的沸点以上时,液态物质的分子会不断增加速度并逐渐脱离表面,最终形成气态物质。
4.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华点以下时,气态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减速并互相靠近,最终形成有序排列的固态物质。
物态变化的过程受着影响温度、压强和物质本身的性质。
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强,我们能够实现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凝固、融化、汽化和凝华等过程。
物态变化有哪些
《物态变化有哪些》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温度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变化.如水在0℃时为液体,在100℃时为气体;冰在-20℃时为固体,在100℃时为液体;干冰在常压下为气体,升华后又成为固体.所有这些都属于物态变化.物态变化是一切化学变化的基础和根本原因.从微观上看,任何化学反应都是分子的运动状态或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由于各种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数目及排列顺序等不同,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运动速率,即具有不同的运动能力.当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物质的运动状态或原子的结合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表现出新的性质.例如,水在4℃时密度最大,100℃时密度最小;冰在0℃时最硬,100℃时最软…这些都说明物质的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物态变化
物态及物态变化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编辑本段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蒸发和沸腾):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在物理中的重要性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图1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物态变化判断
物态变化判断
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判断物质的状态,以便正确地处理和利用它们。
下面将从不同类别的物质入手,介绍物态变化的判断方法。
1. 水的状态变化
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状态变化。
当水温度低于0℃时,水会凝固成为固态冰;当水温度在0℃到100℃之间时,水会呈现液态;当水温度高于100℃时,水会变成气态水蒸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的温度来判断它的状态。
2. 金属的状态变化
金属是一种常见的固态物质,但在高温下,金属也会发生状态变化。
当金属受到高温加热时,它会逐渐变软,最终融化成为液态金属。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金属的温度和外部环境来判断它的状态。
3. 气体的状态变化
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它可以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状态变化。
当气体受到高压压缩时,它会变成液态;当液态气体受到高温加热时,它会变成气态。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气体的压
力和温度来判断它的状态。
4. 等离子体的状态变化
等离子体是一种高能物质,它可以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
等离子体的状态类似于气体,但它具有电离的特性,可以导电和发光。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等离子体的电离和发光情况来判断它的状态。
总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状态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温度、压力、电离和发光情况来判断它的状态。
正确地判断物质的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利用它们,为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今天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篇有关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四种物态变化详细解读的相关内容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物态的概念: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物质可以呈现不同的物态状态。
2. 物态变化的概念:当物质的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物质的物态状态也会发生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3. 物态变化的分类: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状态变化,可以分为升华、凝固、熔化、气化和凝结等不同类型的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规律1. 温度对物态变化的影响:温度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温度下物质的相变形式和性质都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物质的熔点、沸点和融化热、汽化热与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2. 压强对物态变化的影响:压强也是物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气体和液体的相变过程影响较大。
压强的增加会使气体变为液体,降低压强会使液体变为气体。
三、物态变化的重要性1. 应用价值:物态变化的过程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利用物态变化制冷、制热、净化和分离物质等。
2.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和性质,揭示出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特性和行为。
四、常见物态变化过程1. 升华: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升华的物质有干冰(二氧化碳)、氯化铵等。
2. 凝固: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是一种凝结过程的特例。
凝固时,液体变为固体,释放出一定的凝固热。
常见凝固的物质有水、冰等。
3. 熔化: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是一种熔解过程的特例。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吸收一定的熔化热,转变为液体。
常见熔化的物质有冰、蜡等。
4. 气化:液体直接转变为气体的过程,不经过固体状态。
气化时,液体变为气体,吸收一定的气化热。
常见气化的物质有水、酒精等。
5. 凝结:气体转变为液体或固体的过程。
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液态水或固态水(雾凇、冰雹)等现象都是凝结过程的体现。
五、常见物质物态变化的实验及示意1. 水的物态变化实验(1)冰的熔化实验:将一块冰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表面逐渐出现水滴,最终冰完全融化为水的过程。
物态变化的例子
一、熔化
1、冰熔化成水;冰箱里冻物解冻;
2、铁变成铁水;
3、沥青被晒化;
4、松香熔化;
5、焊锡熔化。
二、凝固
1、水冻成冰;
2、铁水铸造成铁;
3、蜡烛油变成蜡;
4、熔化的松香凝固;
5、熔化的焊锡凝固。
三、汽化
1、水沸腾;
2、酒精蒸发;
3、液氮沸腾;
4、液化气变成气体;
5、汽油挥发;
6、雾水散去;
7、湿衣服变干;
8、地上的水变干;
9、橘子干了;
10、锅中水烧干了。
四、液化
1、冰棒从冰箱拿出冒“白烟”;
2、雾、露的形成;
3、烧开水壶嘴冒“白气”;
4、杯子、水管、地板“冒汗”;
5、眼镜片上起雾;
6、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7、揭开锅盖有水珠聚集在锅盖上;
8、雨的形成。
五、升华
1、樟脑丸消失;
2、灯丝用久了变细灯泡内壁变黑(先升华再凝华);
3、干冰降温;
4、碘(先升华再凝华);
5、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6、雪堆消失、雪人变小。
六、凝华
1、冬天窗户内侧上冰花(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窗户凝华成固态冰);
2、瓦上的霜(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3、冰箱里的“粉”(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4、雪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5、雾凇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6、冰雹的形成(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成固态冰)。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一. 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所处的状态与温度有关。
三态的性质如下图:状态形状(固定或不固定) 体积(固定或不固定) 固态(冰)固定固定液态(水)不固定固定气态(水蒸气)不固定不固定二.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
吸热物体的能量增加,放热物体的能量减小,所以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三.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分为三类:寒暑表( -30℃~50℃、1℃)、体温计(35℃~42℃、0.1℃)、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4.常用单位:摄氏度(℃)国际单位:开尔文(K)5.摄氏温标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和100℃之间分为100个等份每一份就是1摄氏度。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四. 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2.汽化方式:(1)蒸发●定义: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2)沸腾●定义: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现象: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图象:沸点●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实验:观察阶段水在沸腾前水在沸腾时气泡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温度逐渐升高保持不变声音大小●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部位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达到液体沸点剧烈程度缓慢剧烈影响因素气体流速、表面积、温度表面气压温度变化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等于沸点)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五. 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一、基本介绍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变化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1]三、重要性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指的是物质的存在形态随温度或压力变化所发生的不同阶段。
物态变化包括固液相变、液气相变、固气相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固液相变和液气相变。
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些物态变化,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处理这些物质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文章将对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
1. 物态变化的基本原理物态变化是由于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之间,物质分子的相互距离和相互作用力都会产生变化。
在低温高压和高温低压下,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态的改变。
物态变化时,物质的能量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液体->气体的相变过程中,液体中的分子吸收了外界热量,使得分子能够克服相互作用力而脱离液面形成气体。
因此,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是理解其现象和相关计算的基础。
2. 固液相变当物质从固体状态转变成液态状态时,称为固液相变。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吸收了一定量的热量,其温度不变,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当物质从液态状态转变成固态状态时,称为凝固。
在这一过程中,物质释放出一定量的热量,其温度不变。
由于固液相变的热量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所以可以通过相关的公式计算出固液相变的热量。
3. 液气相变液气相变即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通常称为汽化。
液体的汽化是指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由于获得特定能量而逸出,形成气体。
与固液相变类似,在液气相变中也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即液体变成气体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量,这个过程叫做蒸发。
4. 固气相变固气相变是指固体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物质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在这一过程中,固体物质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来回运动,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
升华过程中,固体物质会吸收一定的热量,使得分子能够克服固体的结合力,脱离固体表面。
例如,固体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直接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
有关物态变化的总结
有关物态变化的总结:
1.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①熔化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
5.三个特殊(温度)点:
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6.三个不变温度:
①晶体熔化时温度;
②晶体凝固时温度;
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7.三个条件:
①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③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1. 物态变化的概念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一般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变。
物态变化可以受到温度、压力和外界条件的影响。
2.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熔化)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被称为熔化。
当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固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小,固体变成液体。
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将液体转变回固体。
3. 液态到固态的变化(凝固)液态到固态的变化被称为凝固。
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凝固点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距离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大,液体变成固体。
这种过程也是可逆的,即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将固体转变回液体。
4.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升华)固态到气态的变化被称为升华。
当物质的温度超过升华点时,固态分子的热运动变得非常剧烈,分子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跳过了液态的中间过程。
这种过程也是可逆的,可以通过降低温度将气体转变回固体。
5. 气态到固态的变化(凝华)气态到固态的变化被称为凝华。
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凝华点时,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减慢,分子间的吸引力增大,气体转变为固体。
这种过程也是可逆的,可以通过升高温度将固体转变回气体。
6.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蒸发/汽化)液态到气态的变化有两种过程,一种是蒸发,一种是汽化。
蒸发是指在液体表面上,温度低于沸点时,根据分子的热运动,有些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逃离液体表面,成为气体分子。
汽化是指在液体内部各处,发生的液体向气体的相变过程。
蒸发和汽化都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现象,涉及到能量转换和温度的影响。
7. 气态到液态的变化(液化/凝结)气态到液态的变化有两种过程,一种是液化,一种是凝结。
液化是指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转变为液体,液化过程需要一定的压力和降低温度。
凝结是指气体分子之间减小热运动,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气体变成液体。
液化和凝结的过程在工程上应用广泛,比如液化气体的储存和运输。
自然现象的物态
自然现象的物态
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是指自然界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
1.雨:当水蒸气在空气中达到饱和状态时,会凝结成水滴并最终形成降雨。
雨是水的一种液态形式。
2.雪:当温度低于冰点时,水蒸气会直接凝华成雪花,这是水的固态形式。
3.露和霜:当夜间温度下降到接近冰点时,水蒸气会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成露珠或霜。
这是水的固态或半固态形式。
4.雾: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接近地面的温度下达到饱和时,会形成雾。
雾是水的液态或半固态形式。
5.冰雹:当强对流天气产生时,水蒸气在高空会凝结成冰晶并进一步形成冰雹。
这是水的固态形式。
6.彩虹:当阳光穿过水滴时,光线会折射、反射和再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彩虹。
这是光线在水滴内发生的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光学现象。
7.昼夜: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昼夜交替。
这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自然现象。
8.季节:由于地球的倾斜角度和公转,导致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
这是气候和天文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
9.地震: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活动会导致地震发生。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
10.潮汐: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产生潮汐现象。
这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结果。
这些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涉及到物质的相变、能量的转换和传输以及自然界中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了解这些自然现象的物态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奥秘和规律。
物态变化现象总结
物态变化现象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
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下面我将对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态变化进行总结。
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
在固态下,物质的分子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只能微小的振动。
此时物质的形状和体积是固定的,不会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
固态物质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可以保持自己的形状。
当温度升高或压力减小时,物质可能会发生相变,转变为液态。
在液态下,物质的分子开始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在容器内流动,自由变换位置。
液体的形状可根据容器的形状而改变,但其体积始终保持不变。
液体具有较强的表面张力和粘度,可以流动。
进一步升高温度或降低压力,物质可能会转变为气态。
在气态下,物质的分子具有较大的速度和能量,相互之间的距离较大,自由度最高。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地弥散到整个容器中。
气体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压力变化可以明显改变气体的体积。
物态变化的过程是一个能量转化和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过程。
当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时,需要吸收能量,这被称为熔化过程。
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则需要释放能量,称为凝固过程。
当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称为汽化过程。
当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时,需要释放大量的能量,称为凝结过程。
当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时,则称为升华过程。
当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时,则称为凝华过程。
物态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在100摄氏度下,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
而当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水会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形成冰。
这些物态变化的过程对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转变过程。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最常见的物态形式,它们的转变受到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物态变化的过程涉及能量的转化和分子的运动状态的改变。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凝固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熔化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水正在慢慢地结冰﹣﹣﹣﹣凝华
2、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为3500万产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用水问题.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以上过程涉及到关于水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
B、汽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升华凝华
3、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5、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B、C、D、
6、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7、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8、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宜昌冬季的最低气温
C、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9、如图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10、宁夏的冬天,人在户外说话时呼出“白汽”,“白汽”形成的原因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1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12、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放热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晒小麦
C、衣箱里的樟脑球逐渐变小
D、“霜”的形成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___.
14、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_________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15、如图是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高温的岩浆使冰盖_________(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___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导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热量减少,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
16、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_________,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_________,极易发生_________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17、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18、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三、解答题
19、世博会展区通过喷射水雾来降温.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喷射水雾区域的温度会降低?
20、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即缓慢地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快速“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会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21、下表为妮妮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
(2)该物质是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温度为2℃时,该物质处于_________.(选填“固”或“液”).
22、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
23、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后停止读数,其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2)从表格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3)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88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_________.
(5)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进的规律是:_________.
(6)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