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导学案”设计原则

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导学案”设计原则
三 方 法 性 原 则 设 计 导 学 案 时应 考 虑 学 生 已有 的 知识 和能 力 基 础 。 重 视 学 生 的发 展 性 学 习 . 让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方法 , 解 决 新情 况 , 新 问题 引 导 学 生 形 成 基 础性 学 习 方 法 的 同 时 , 应 为学 生 提 供 适
伴随着 推进 “ 主体参 与 ” 课 堂文化建 构 . “ 导学 案” 应 运 而 生。 “ 导学 案 ” 有利 于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 , 有 利 于 教 师 的专 业 成 长 , 有 利 于 备 课 组 团 队 的发 展 它 从 学 生 的 发 展 出 发 . 能 使 课 堂 结
构简洁明 了、 清 晰 自然 , 体 现 学 科 特 点 。 引 导 学 生 课 前 充 分 预 习 .让 学 生 通 过 自主 学 习 基 本 完 成 学 案 所设 计 的 学 习 任 务 。 达 到“ 先学后教 、 以学 定 教 ” 的 目的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自主学 习 的快 乐, 品尝 到 成 功 的 喜悦 。 同时 导 学 案 也 改 变 了传 统 的师 生 关 系 , 真 正 确立 了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促 进 了 教 师 角 色 的转 变 。 导 学 案 在 小 学 语 文 精 读 课 上 发 挥 的 作 用 已 经 在 教 学 实 践 中得 到 了验 证 . 它基本分 成四个板块 : 课前预 习、 预 习反馈 、 课 堂探究 、 当堂 检 测 。 为 了 保证 精 读 课 的效 果 , 导 学 案 的设 计 至 关 重要 , 在设 计 导 学 案 时 应 遵 循 以 下原 则 。 目标 性 原 则 导学 案 应 该 具 备 明 确 的 学 习 目标 .表 述要 明 确 、具 体 、 可
勋” 邓稼先》 为例 . 课文通过描写科 学家邓稼先 “ 在病房里 ” “ 公 共 汽车上” 和“ 天安 门广场上” 这 几个 场景 . 展现 了邓 稼先执著 追求科学 . 忠诚 于祖 国和 人 民的 崇 高 品格 。 在导学案的“ 课 堂探 究” 部分设 置了一个环节 : “ 自读 课 文 : 课 文 中描 写 了 哪 几 个 场 面? ” 通 过 品 读 课 文 中 的场 面描 写 , 指导 学 生 认 识 场 面 描 写 的 重 要性 . 进 而 指 导 写 法 这样 既把 握 了课 文 的 主 要 内 容 , 又 让 学 生 掌 握 了 写作 和理 解 课 文 的 方 法 。

导学案介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导学案介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导学案介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新课改和高效课堂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式,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高效课堂要通过课堂重构及转变质量增长方式来实现。

导学案介入课堂是很好的突破方式。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

导学案介入小学语文课堂必须保证“一变”“一不变”。

变的是课堂结构、基本策略、导学手段等,不变的是语文课程的特征,语文课堂的语文味,需要加强语言文字的必要训练。

一、处理好“教案”与“导学案”的关系“教案”侧重于“教”,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流程图;“导学案”侧重于“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效“导”的前提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线路图。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教案”是“纲”,“导学案”是“目”,“纲”举“目”张,“导学案”必须是教师依据“教案”和学情,通过问题引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案”是“唇”,“导学案”是“齿”,“唇”“齿”相依,“教案”与“导学案”应水乳交融,相互辉映,一旦脱离,则“唇”亡“齿”寒,导学案便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二、导学案课堂必须“始出问题,归于问题”1.课堂应该以问题为楔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课始,教师应反馈导学案预习效果,梳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敏锐地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本节课探究的重点。

以此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以及全班交流。

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在反复读悟中解决问题。

这样既保持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又发挥了导学案的导学功能。

2.课堂呈现的问题应该“激兴趣、低起点、层次化、贴生活、重体悟”兴趣是生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源动力。

问题应引起学生探究的渴望,要有“问题一出来,课堂一锅粥”的热烈探讨气氛。

要围绕教学目标,将问题逐渐深入下去,体现出层次性;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人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三、导学案课堂新授课的课堂结构第一课时(五环节)环节一:预习展示,梳理问题预设目标:通过反馈预习及学生预习生成的文本问题,师生探讨梳理出有价值的学生不易普遍解决的问题。

“导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导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导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徐琼敏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常常出现比较严重的学生不积极学习以及学习效率普遍低下等问题,而“导学单”教学方法正好能够将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其教学的关键是管理+任务,在管理以及任务这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教学。

本文探析了“导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导学单”;语文;小学教学;应用实质上,“导学单”主要的构成有主问题以及学习目标这两个部分,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步骤就是,教师在前一天发给学生导学单具有提示学生独立学习的作用,在行文中应用批注法以及圈画法进行标记,并且重点标注疑问处,在课堂上就方便进行解答。

通过应用“导学单”学习方法之后,就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重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记忆语文知识点。

一、定目标1.精准简明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就是无法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课程教授之后的普遍感受就是课程教授的目标不明确。

然而,由于语文课程教学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所以在选择语文教学目标时就会存在非常大的困扰,教师也无法做到教授的语文知识点非常全面。

由此可知,只有确立准确简明的语文教学目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文体、主题,侧重教师教学计划的大纲知识点,设定每课时的目标,有效提高每堂语文教学的效果。

2.教学目标随学而动预设导学稿的实际教学目标,首先学生应该具备思维基础以及认知基础,根据教材的内容,预设语文教学的难点以及重点,真正地将教学的内容落实下去,并且要对学生最有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考虑,之后就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及方法。

在生成课堂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判断以及扑捉课堂的信息,并且适时点拨以及灵活地进行调整。

二、定内容教师在教授《蟋蟀的住宅》为例进行“导学单”模式演练:①教师定位目标,主要是提高学习学习的兴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基于导学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变革

基于导学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变革

基于导学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变革作者:王亚芳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4年第02期【摘要】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组教材、作业本等学习资源而编制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路径导图。

它的使用激活了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文章从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两个维度,阐述了基于导学案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变革及其对学生能力提升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案“自能课堂2.0”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

即从研究“如何教”向研究“如何学”转变,从“教得精彩”向“学得有效”转变。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则是教学改革新形势下的有益尝试与探索。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组教材、作业本等学习资源而编制设计的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路径导图。

它的使用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与广度,也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从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观察,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和反思能力等方面,导学案的编制设计和使用契合了学生能力发展所需的诸多要素,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基于学案导学,是立足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深度分析、立足于对教学内容的精准解读和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把握之上的。

它包括清晰合理的目标,学习材料的重构,学习路径的安排,学习方法的选择和练习、拓展的设计。

学案把教师教的过程设计内隐在学生学的过程中。

整个过程贯穿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路径,另一条是暗线,即语文思想方法和语文活动经验。

两条线索互相融合,螺旋上升,共同支撑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任务驱动,自主先学——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小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学语文有效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有效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有效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小学语文导学案是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一项必不可缺的环节,是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

语文又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教师怎样设计有效的导学案,并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按时、准确、高效地完成导学案也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导学案;设计导学案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284-01语文导学案的布置应本着实效,高效的原则。

我任教的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课程开齐的前提下,要给学生减负,那么学生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按时、准确、高效的完成导学案,是一个难题。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于有效导学案设计的几点思考:一、寓学于玩乐,设计趣味性导学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诺丁斯博士强烈地呼吁:“玩直接有助于学习,尤其对儿童而言更是如此。

所有老师应该注意到在学习中玩的效能。

”她又说“欢乐不必从小学就结束。

教师应该研究有关他们所学学科的娱乐活动,它们能给学习带来乐趣。

”喜欢玩乐是儿童的天性,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在玩中学的导学案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完成导学案,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他们刚从一、二年级升到三年级,忽然发现三年级课程一下子变得难了,学习内容多了,任务重了,对一些不大认真学习的孩子来说,成绩肯定很容易滑下去,自尊心严重受挫。

这样一来,三年级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

因此,我认为导学案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导学案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这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导学案的质量还愁没保证?如:复习成语时将成语进行归类然后让学生玩“你来比划我来猜”的游戏。

复习多音字时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记等。

巧用导学案提高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教学实效——以“走进《西游

巧用导学案提高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教学实效——以“走进《西游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

叙述了教师充分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巧妙运用导学案,丰富阅读内容,增强阅读动力,完善阅读策略;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阅读能力,从而大大地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语文;阅读实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农村小学主题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时常会因书籍资源不足受到阻碍。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以生本的教育理念,运用导学案,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进行主题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课外阅读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为推进课外阅读生活化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实效。

本文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和导学案有效开展主题课外阅读。

一、开展基于导学案的主题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导学案是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将教学重心前移、以导促学、先学后教,通过教师的“导”来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导学”方案。

教师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尝试中获得反馈,教师在课堂重点剖析和点拨学生在课堂中所课堂出的问题、疑难或困惑。

通过“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巧用导学案,妙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二、案例分析下面以“《西游记》感悟人物形象课外阅读”为例,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主题课外阅读导学案教学如何巧用导学案、活用评价提高主题课外阅读的实效。

环节一:师生课前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完成导学案,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与对策思考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与对策思考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分析与对策思考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化和落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了导学案的方法,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规范化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利弊,因此,在采用导学案这种方法时,必须深入分析,找出有效的对策思考。

一、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1、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导学案倡导的形式,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全面的提高教学效果。

导学案是一种以讨论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以及逻辑判断能力等诸多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点1、极易出现学生被动的情况。

由于许多学生缺乏自主的学习能力,许多学生会出现依赖性,从而出现被动的学习情况。

2、让学生习惯了依赖于教师。

导学案注重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习惯依赖教师,从而导致学生在没有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语文任务时,很难自主完成。

三、有效的对策思考1、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应该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自主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讨论的教学模式。

应该增强对学生的技能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讨论课文,激发学生去发现新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3、探究性的学习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利弊,出现学生被动的现象。

因此,在实施导学案这种教学方法之前,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充分的分析,找出有效的对策来解决问题,更好的在语文教学中贯彻落实,最终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赵音贤(贵州省威宁县金钟镇岔沟小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各界教育人士都在深入探索各种教学方式方法。

其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而随之升温的“学案导学法”正是适应这种教育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新型的“学案”代替了传统的“教案”,以往被教师奉为至宝的“教案”正在作古。

的确,“学案”与“教案”相比,更能体现“课改”的精神和实质,也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一、关于学案导学法的理解对于学案导学的认识,我认为随便将教材内容整理成填空或者习题的堆积都不能称之为语文学案,语文学案至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如:学案是用于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复习?或者学案是体现教师授课意图,还是为学生引导?一定要在编写学案前潜心钻研,这样才能发挥学案的作用。

“学案导学法”的关键在于“学案”的设计与利用。

通过学案这一媒介,教师将课程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合作讨论结合到了一起;语文学案内容的编写要能够呈现出思维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实现“跳一跳能够到”,触发联想,形成认识上的飞跃。

语文学案要能够真正体现出导学的作用,精心设计好学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要能够让学案发挥出“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

二、学案导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与反思1.学案导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使用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语文的新授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新知识点多,有时让学生提前预习,或者课前就把教学思路呈现,对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必要时在部分课程中使用学案导学法。

借助《课程学案》的教学思路引导,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不拘于一般的研究方法,即学生大胆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深入研究、探讨。

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分析

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分析

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分析小学语文导学案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然而,有些教师在使用小学语文导学案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本文将分析小学语文导学案使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误区一:过分依赖导学案有些教师将小学语文导学案看作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一切都依据导学案进行。

这种做法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教学变成了机械化的填鸭式教育。

导学案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进度进行合理调整,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把握好导学案的使用时机和方法,正确使用导学案,而不是照本宣科、盲目追求完美。

在设计和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态,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误区二:过分追求规范化有些教师在设计和使用小学语文导学案时,过分追求规范化,强调标准答案和规定流程,让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种做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影响了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在规范化和创新性之间寻求平衡点,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适度放松教学标准,鼓励学生发散思考和自主探究。

导学案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工具,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自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误区三:缺乏贯彻落实有些教师在制定和使用小学语文导学案时,缺乏贯彻落实,只是形式上执行,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这种做法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让导学案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解决方案:教师应该将小学语文导学案的制定和使用纳入日常的教学流程中,充分发挥导学案的教学作用。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导学案的反馈和调整,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进行调整,进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导学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正确合理地使用这种工具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什么
导学案是指为教学内容设计的一份教学指南,通常包含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学习任务、问题引导、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信息。

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使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导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学习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清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2.教学步骤:设计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引入、发展、总结等环节,有助于教师有计
划地进行教学。

3.学习任务:设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实际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
实用性。

4.问题引导: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知识点。

5.教学方法:确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促使学
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学习体验。

6.评价方式:设计合适的评价方式,可以是作业、小测验、项目作品等,以及及时的
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方向感和目标感。

同时,导学案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为活跃地探究知识。

“四项六步”高效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四项六步”高效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四项六步”高效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唐红梅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教师进修学校 621100“四项协同六步实施”高效教学方法是由三台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三台县教研室主任杨光明领衔的省级课题《基于“三到位”模式下的有效教学研究》在认知心理学、神经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出的基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基本技能训练到位、核心素养培育到位的高效教学方法。

“四项协同”,即学案导学、费曼学习法、四轮强化复习、小组合作学习四项举措融会贯通;“六步实施”,即精编导学案、按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当堂讲述学习内容、当晚复习并小组或同桌互助过关、当周复习自查、当月复习检测综合运用(以下简称“四项六步”)。

“四项六步”高效教学法紧扣学习与记忆的本质,科学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有机调动左右脑共同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利用小组合作增强激励和互助,是经过各参研班级和多个学科验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曾质疑:语文学科这样教,会不会让本来很美很诗意的语文课堂变得刻板、生硬、公式化呢?这个问题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四项六步”教学方法在中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的可行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

”首先,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识记常用字词,积累词汇和古诗词、名篇名句、格言警句等,汲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极为重要。

遵循科学识记方法,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强化,能有效提升孩子语言积累量和积累效率。

其次,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导学案”促进我们进步

“导学案”促进我们进步

“导学案”促进我们进步导学案是指教师针对课程内容编写的一份学习指导案。

它可以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作业要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导学案的制作可以促进学生预习,深化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导学案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导学案可以促进学生的预习。

预习是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思考的过程,是课前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导学案的制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导学案可以包括课前阅读材料、问题思考等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导学案可以深化课堂讨论。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学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讨论话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导学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预习任务、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导学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导学案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预习,深化课堂讨论,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学生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导学案的制作和使用,合理利用导学案,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

立足于“导”__放手于“学”——浅谈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立足于“导”__放手于“学”——浅谈导学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3年第11期一、导学案的提出“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学校还处在尝试阶段、研究阶段。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避免现实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一是课堂“因循守旧”,长期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老师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文章的分析层面上,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了分段,会归纳段意就可以了。

诚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优点是显而易见,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的小学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

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巩固自己的基础。

但是,这样的课堂太注重刻板的训练,把原来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

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于是,在上语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消失了、不见了,丰富而真切的个人感受也随之消失了。

二是课堂“画蛇添足”,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

如我们经常会看见画蛇添足的多媒体教学,毫无意义的小组合作,牵强附会的学科整合,教学过程重主体失主导,重表演轻感悟,重对话轻朗读,阅读课堂虽然热闹但是缺乏实在的东西。

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语文科组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本人执教的《搭船的鸟》和其他老师执教的研讨课《慈母情深》《长相思》《伯牙绝弦》等,这些课例为导学案使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导学案的设计模式和操作方法提供了可观可感的实例,供老师们参考、揣摩和权衡。

在与传统课堂的比较中,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

导学案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如何使用导学案呢?本人就半年的观摩和研究,进行不成熟的总结。

二、导学案的定义导学案不仅仅是对以往教案的简单修订,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改变了教学理念,而且也改变了教学方法,使教学更有效率、有节奏。

导学案是一种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协作探索和进一步优化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它由老师们经过团体调查、个别准备和再团体讨论确定,旨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并能正确使用第一单元所学的字词;2.理解并能正确演唱第一单元所学的儿童歌曲;3.能正确朗读第二单元所学的课文;4.理解并能正确运用第三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5.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本册内容的难度相对较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明确学习目标,提供具体的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习并正确使用第一单元所学的字词;2. 学习并能正确演唱第一单元所学的儿童歌曲;3. 理解并能正确朗读第二单元所学的课文;4.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第三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5.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2. 演绎法:通过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3. 归纳法:通过总结和归纳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4.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活动安排第一单元:《小燕子》1. 观看视频,了解小燕子的外形特征和飞行姿势;2. 听老师朗读课文,并模仿老师的朗读语调和语速;3. 分组学唱《小燕子》;4.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第二单元:《柳树下》1. 分组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2. 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3. 分析课文的情感、主题,并进行讨论;4.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柳树下的情景。

第三单元:《秋天的果园》1. 观看相关图片,了解秋天的果园景色;2.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的意思;3. 学习并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并进行练习;4. 以果园为主题,写一篇描写秋天果园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听课效果;2. 教师对学生练习的评价和指导;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4.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

导学案教学体会

导学案教学体会

导学案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导学案是我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导学案,我可以
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
教学中,我发现导学案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学生会对知
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其次,导学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导学案中的问题和活动需要学生进行思考、
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会逐
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再次,导学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导学案中提出的问题和活动有时没有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提出自己的解决
方案。

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最后,导学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在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需
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不
仅能够吸取他人的观点和经验,也能培养自己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总的来说,导学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继续使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8篇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8篇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8篇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

“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

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

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案”调整不及时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

探究导学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探究导学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优化导学,“卡”出精彩——探究导学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我的一点思考近几年导学案教学已经成为诸多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在有些方面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但教育理想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在操作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有些导学案成了学生的“习题集”;有些将导学案等同学生的认知;有些狭义简单理解了语文学习等。

操作时每每在上新课前,发下一大张的导学案,让学生在没学新课前把应该掌握的知识自己先学了一遍,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任务,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这张导学案反而更是一种负担,达不到快乐自主学习的效果。

我的设想是不是所有学段和所有课型都适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如何在改革中保持语文教学的特色,去练习化?如何将导学案和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如果单纯复制优秀的“以学定教”导学方式,照搬照用,很容易水土不服。

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鉴已有的“先学后教”的导学卡的研究,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推行导学卡。

它区别于导学案,首先从体积上进行了缩小,做成卡片的形式,其次卡片上的任务进行删减,不一定面面俱到,尝试进行阅读教学中“微型话题”的设置,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引出学生们内容广泛、形式自由、带有创见、带有思想与情感特点的交流,努力达到有趣味的对话。

导学卡设计既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语文知识、方法,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导学力量,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课前,顺学而导,调动储备,主动学习;课中,暴露问题解决难点,合作学习;课末,创设情境迁移运用,创造性学习。

我的实践一、卡示课前------调动储备,有效自主。

课前自主预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储备,用自己的原初体验去思考、发现、探究有关知识的过程。

我在实践中还设计了形式丰富多样的预习导学卡:诵读型、练习型、表演型、讨论型、收集资料型、观察实验型等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示范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示范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先进事迹示范材料敬爱的同事们,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小学语文教育方面的个人先进事迹。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教育事业是我毕生追求的理想,也是我努力追求的方向。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秉承教育精神,用心指导每一个孩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收获,在此向大家分享我的教育心路历程。

一、注重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主要的交流方式。

在这方面,我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教学中,我不断地学习、自我反思,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孩子语文兴趣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优化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和认可。

在备课和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掘,同时也让学生不断感受到成就感,慢慢爱上语文。

二、实行导学案,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将每一次课程中的教学效果都充分发挥出来,我采用了导学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之前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自学,这样不仅是让课程的教学更有条例性和针对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乐于探究和自我学习的好习惯。

三、注重创意教学,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我注重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富有创意性和趣味性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例如,在古诗词学习中我把古诗朗诵和音乐结合,让学生在歌声中学习古诗词、感受古人情怀,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文学欣赏能力;又如,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到户外,利用身边的自然景观进行写生创作。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无限的快乐和成就。

四、注重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新课改下“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敖顺华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2期【摘要】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存在模式化和教条化、习题化倾向严重的现象。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运用导学案,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团队建设,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案;误区;对策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改变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现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职责和使命。

语文课程俗称百科之母,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

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落实生本教育理念,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等,促使小学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有利于改变“一言堂”的语文教育模式,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运用的误区1.模式化和教条化严重导学案往往一校一模式或一科目一模式,格式固定,流程基本不变,如:“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引入、自学互学、展学评价、教师导学、检测反馈、拓展总结”“学案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展示、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学习目标、夯实基础、品词析句、拓展延伸、知识整理、课后反思”“学习目标、资料链接、基础知识、整体感知、品读积累、归纳总结、拓展提升”等。

始且抛开种种模式本身的科学性不谈,模式化本身对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就是一种束缚,导学案设计要尊重教师与学生的客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人人、课课雷同,也不必堂堂使用导学案。

“活”是运用的灵魂,要防止教条化、功利化倾向,选择性地使用导学案,或多用、或少用、或不用,而不能全盘照搬,唯案是从,以一概全,使之成为负担,导致学生厌学,悖于导学案使用的本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教学改革背景同样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影响,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中重点探讨的问题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围绕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分析,认为主要作用集中在实现教学双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等方面。

关键词:导学案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学校教育更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全面发展,教师对于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其中导学案在小学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导学案指的是教师集体探讨、个人备课、再次集体研究设计而成,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为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应用于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及优化发展中的一种学习方案[1]。

因此,针对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探讨,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有助于教学“双主体性”实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有助于实现教学的“双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模式下,学生处于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将导学案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后,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2]。

导学案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展开针对性备课,是教师为学生编制的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方案,因此需要在课前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目标,并按照导学案指导,对课文进行一定的预习,以此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步骤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模式下,学生独立思考后,积极展开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在巩固、延伸、反思阶段内,同样也要求学生主动完成,课堂整体处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形式下,转变传统的被动局面。

而教师则在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担任着编写导学案、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答疑解惑等任务,符合教师主导地位的要求。

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在课堂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

而将导学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时间与空间更多地分配给学生,进而使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的调动,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热爱。

在应用导学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积累知识,并主动提出问题,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乐趣和成就感,不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快乐体验,进而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课程。

如在设计《伯牙绝弦》课文导学案的过程中,可针对文章主题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伯牙将钟子期视为知音”、“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能
够称之为知音”等。

通过在导学案中设计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热烈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当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愈发得到重视,其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将导学案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这一目标。

在班级中组织学习小组,为课堂学习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探索过程,共同谈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密切的团队协作下,发挥出集体力量,并学会分工合作,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彼此之间就问题解决方案的确定展开说明,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良性竞争。

最终,学生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逐渐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导学案,能够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难点重点、学生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学生自主测评、反思与延伸等多个环节,要求教师精准把握课堂节奏,按照导学案要求完成多个步骤教学内容[3]。

教师不仅是主导者,而且是参与者,因此要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查阅更多资料,确保导学案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同时导学案要求
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的比例加大,教师讲解的语言必须简化、精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进行大量课堂讲解的局面。

在此情况下,教师知识积累、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必须全面提升,因此将导学案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的作用。

综上所述,导学案作为教学载体,具有创新性、高效性特点,将其合理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导学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有助于教学“双主体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及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几个方面。

教师应当在认识到导学案的重要性后,根据导学案使用原则,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将其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赵桂英.导学互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初探[J].学周刊,2015,11(19):40.
[2]王秀芝.小学语文导学案课堂教学探究[J].才智,2015,12(240:82.
[3]齐进.浅谈小学语文精读课“导学案”设计原则[J].学周刊,2013,09(09):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