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精)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教案:力及其作用效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了解力的概念,明确力的作用效果。
b.掌握力的计量单位。
c.能够描述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如推、拉、牵引等。
2.过程与方法:a.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b.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c.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物体与力的关系的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学习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b.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探究的能力。
b.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入问题:“你是怎么能够把重物推动的?”b.讨论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c.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2.概念讲解(10分钟)a.通过展示多张图片,解释力的概念,并强调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b.讲解力的计量单位:“牛顿”。
c.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实验探究(15分钟)a.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准备一块木板和一些砖头。
b.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将木板移动,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c.引导学生思考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如力小于摩擦力时物体静止,力大于摩擦力时物体运动。
4.作用效果的描述(15分钟)a.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b.提示学生除了推和拉,还有什么其他的力的作用效果。
c.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不同方向对物体的影响。
5.小组合作(15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
b.要求学生描述这种力的作用效果是如何产生的,需要用到哪些力。
c.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互相讨论并形成结论。
2020春鲁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1力及作用效果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4.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重难点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
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引入并认识力的概念,并能根据力的概念辨析相关题目。
三、学习用具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铅笔、尺子、橡皮泥、弹簧、磁铁、铁球、气球等。
四、预习检测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称之为“力的三要素”。
5.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最后在箭头旁标注力的符号和大小。
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五、自学指导及典型例题(一)力的概念和单位【活动一】:什么是力?请同学们边观看微课一,边思考:下面四幅图分别是谁对谁施加了什么力的作用?并通过归类总结出力的概念。
1.人对车施加了推力。
2.手对弹簧施加了拉力。
3.起重机对重物施加了提力。
4.压路机对路面施加了压力。
【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二】:认识力的概念请同学们根据力的概念及生活中的事例,边看微课一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力能否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力的产生需要两个物体: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和受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
(2)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有关吗?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
不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力、地球引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两物体无相互作用时)。
【活动三】:了解力的符号和单位请同学们通过自学课本及观看微课一将以下内容填全,并完成例题1。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力及作用效果》学案学案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自主探究这四幅图有什么共同特点?人推车人压弹簧人向上提箱子汽车拉拖车分析:人---推---车人---压---弹簧人---提---箱子汽车--拉--拖车物体--作用--物体一、力的基本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一般用F 表示,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两个较小的鸡蛋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一包方便面放在手中静止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一名普通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3.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⑴物体:说明力具有物体性,没有物体就没有力。
⑵间的:一个物体还不行,必须有两个物体才行,对着真空挥拳是没有效果的。
⑶相互: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⑷作用:力一定会产生效果不论有多微小思考题:下图两个力气很大的人,能把自己抱起来了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小实验: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或受力物体)具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特性。
也就是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对方身上,且力的性质相同。
弹力的反作用还是弹力,引力的反作用力也是引力,摩擦力的反作用力还是摩擦力。
相互作用力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题:你在帆船上航行,海上没有一点风,为了让船动起来。
你想到了船上一个强力吹风机,于是你用强力吹风机对着帆吹气,请问会发生什么?你该怎样利用强力吹风机让船动起来?例题1:如图是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吉祥物小狼“扎比瓦卡”。
当它用力踢球时,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解析: “扎比瓦卡”用力踢球时,它(脚)对球施加力,因此施力物体是扎比瓦卡(脚),受力物体是球。
初中物理《力及其作用效果》学历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 1 学历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个同学双手对推,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简称___,符号是___。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评价任务1】:(课中测)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对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物体,一个是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________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6.如图所示,用电线将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述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的是()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D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环节二:力的作用效果。
(指向学习目标2.4)1.(1)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玩太空泥时,太空泥受力发生什么变化等。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2.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看课文图6.1-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①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____变为____。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
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A[学习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 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示意图[学习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习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会画力的示意图[学习过程]一、力的作用效果1、同学们看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磁铁靠近小铁球时,发生了什么现象?若将磁铁放在运动铁球的正后方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将磁铁放在垂直于小铁球运动轨迹的位置时,会发生什么现象?2、观察下列几幅图画回答下列问题:高速飞行的网球撞上网球拍,使网球拍的 撑杆跳运动员对撑杆施力,使撑杆的 ______发生 ________ 发生了改变。
了改变。
由上述内容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发生改变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三要素1、手用力压气球时,气球的形状改变程度就大,手轻轻压气球时,气球形状改变的程度就小。
可看出力的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手推门,们能够关闭,手拉门们能够敞开。
可见力的 ________ 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到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到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
可见,力的 也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概括:力的________ 、________和 ________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因此它们称为力的________。
三、力的概念 1由左边所述内容可知: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以上所述现象都有力产生,可见力是: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另一物体(受力物体)作用.. 时就会有力产生,因此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F 单位:____ 简称:_____ 用字母_____表示 思考:两个物体不接触时能发生力的作用吗?两个物体接触时,一定有力的作用吗?2、想想做做:1)、用你的左手拍右手: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左手什么感觉?2)、用红气球压绿气球,施力物体是________ 受力物体是________ 为什么红气球也扁了?由此可知,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会受到后者对他的反作用力。
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2-新版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
2、知道力的单位,会用力的示意图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理解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分析施力和受力物体。
〖学习重、难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分析、归纳、作图〖实验器材〗磁铁、钢球、弹簧(小组长做好分工,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套)〖学习过程〗一、预习导航:(预习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力是看不见摸不找的,我们可以通过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认识、研究它,这是学习物理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你知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么?你能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么?2、力的单位是什么?托起一个大苹果得力大约是多少?什么叫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不同则力的什么也会不同?3、怎样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二、小组合作与展示交流1、实验:用磁铁、小钢球、斜面、弹簧等做课本“想想议议”“观察与实验”的实验。
由“想想议议”实验得;由“观察与实验”实验得;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是。
【对应练习】1)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A、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B、正在进站的汽车C、在空中盘旋的飞机D、沿平直铁路匀速行驶的火车2)做图6-1-5实验并分析: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哪些因素有:。
3)画出图中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
4)分析下列问题:(1)分析下面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①人推车②马拉犁③磁铁吸引铁钉④推土机推土(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并举例。
(3)只有一个物体是否会产生力?结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只有一个物体产生的作用(“能”或“不能”)。
【对应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2、3、42、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A、磁铁吸铁,说明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B、指南针能够指示方向,说明有受力物体不一定有施力物;C、马拉力的同时,车也拉马;D、用脚踢足球,只有脚对球的作用。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设计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学习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
1、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2、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资源】白纸橡皮泥木块弹簧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观察体验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
力及其作用效果
山东省龙口市大脉中学
李少莉。
第六章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第六章 力和运动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学案)
起。为什么?
二、力的作用效果 做一做: (一)1、手拉(压)弹簧,弹簧变长(短) 。 2、手压直尺变弯曲,手折弯曲的铁丝变直。 3、轻轻对海绵施力,观察它们形状的变化 记一记: 力可以 。 做一做: (二)用图 6-1-3 的器材演示实验: 1、斜面上滚下的小铁球靠近磁铁时,会发上什么现象? 2 斜面上滚下的小铁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如果在与运动 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小铁球的运动会有什么变化? 议一议: 1、____使小铁球的运动由____变为_ __ 2、_____使小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______。即:力可 以 。 注:不论速度 改变,还是速度 的改变,运动状态都 改变 记一记: 综上:力的作用效果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力的三要素 做一做: 用同样大小的力推距门轴距离不同的两个位置,如图 1 所示,体会 作用效果的不同.
课堂小测: 1. 橡皮泥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 叫 ,当弹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会使物体发生 形变。 2.在一定范围内拉弹簧,弹簧所受的 越大,它的伸长 就 ,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弹簧的这种 性质制成的。 3.如图 12-1 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 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 分度值为 ,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 N。 4.在实验室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 线上 C.使用过程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力计的范围
F=50N
前进,作出拉力的示意图
(导案) : 教学目标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精)
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力的概念探究一:举例: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点?人推车,()对()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拖车,()对( )施加了力,拖车受到了力;手提箱子,( )对( )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对()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
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
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力是()思考:(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总结:①任何力都不能脱离()而单独存在。
②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它们同时出现和同时存在。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实验探究一:用磁铁吸起铁钉学生亲自操作: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以下练习,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提出问题:用手拍大腿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拍大腿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力和力的作用导学案》
《力和力的作用》导学案一、导入引言力是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表现,是物体运动和形状变化的原因。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力无处不在,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的环境。
本节课将进修力的观点、分类以及力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互相作用。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力的观点和分类;2. 掌握力的作用和互相作用的原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物体的运动和形状变化。
三、导学内容1. 力的观点力是一种物体之间互相作用的表现,是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或改变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分类(1)接触力: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互相作用力,如推、拉、摩擦力等;(2)非接触力:是两个物体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互相作用力,如引力、电磁力等。
3. 力的作用(1)合力:是多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结果,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或保持静止;(2)平衡力:是多个力合成为零的结果,在物体上产生的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不平衡力:是多个力合成不为零的结果,会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变。
四、教室实践1. 实验一: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实验目标:了解不同方向的力对物体的影响。
实验步骤: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拉动弹簧测力计的表针,记录不同方向的力的大小,并观察其影响。
2. 实验二:观察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实验目标:通过模拟平衡和不平衡状态,观察力对物体的作用。
实验步骤:在桌面上放置一个小物体,用手同时向两个方向施加力使其保持平衡状态,然后只向一个方向施加力,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力的观点和分类的总结;2. 思考并讨论力的作用和互相作用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3. 搜集并分享力的应用实例,如拔河比赛、机械工作原理等。
六、拓展延伸1. 了解牛顿三定律,探讨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干系;2. 钻研不同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力,如弹力、重力等;3. 设计实验,验证力对物体的影响,深化对力学观点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力的观点和作用,掌握力学知识,为进一步进修物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5-6.1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2课时)教材学情分析:力的概念是贯穿整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然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力的概念,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它,进而概括归纳出力的概念。
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较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
应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
然后从力的三要素入手,使学生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方面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相互性课堂导入:谁帮了马哈巴先生?1969年2月29日,马哈巴先生提着一大桶油穿过沙特阿拉伯一个结冰的湖,走着走着不小心摔倒了,桶里的3加仑油全都泼了出来,马哈巴陷入了既不能前进又不能后退的逆境.这是湖边一只狗跑到他身边对着他汪汪地叫,似乎在嘲弄马哈巴.脾气暴躁的马哈巴破口大骂,王般无奈,他脱下了一只鞋使劲地向那只狗扔去,这个动作意外地帮助了马哈巴摆脱了窘境.为什么马哈巴扔掉一只鞋,却奇迹般地使他摆脱了逆境呢?1.知道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单位和力的三要素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第一课时一、力做一做阅读课本P2第一、二段,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并准备交流展示。
1.人推车、推土机推土、拖拉机犁地、磁铁吸引铁钉,分别是谁对谁施加了力?2.力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等)3.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单位、单位简称、单位符号分别是什么?力的符号是F,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4.1N大约是多大的力?托起2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想一想:自主思考论下列问题,并对力和物体的关系做出总结,准备展示交流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么?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么?3.只要有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力么?4.两物体不接触可能有力么?任何力不能脱离物体的存在,一个力必定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 培养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内涵。
2. 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道具(如弹簧、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力的实验,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解释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通过道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5.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力的应用实例。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及运用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b) 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着重检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能力。
c) 审阅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b)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知。
c) 学生运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力的单位:介绍牛顿(N)作为力的单位,让学生了解力的计量方法。
2. 生活中的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力的应用,如体育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程机械的力的作用等。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并了解它们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现象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教案。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小车、橡皮筋等。
3. 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有什么作用效果呢?2. 探究力的概念(1)讲解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例子,如拉力、压力等。
3. 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1)实验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展示力的作用效果。
(2)实验2:吹气球,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实验3:小车滑行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1)出示案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运动员投掷实心球、汽车刹车等。
(2)让学生举例说明:力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
(2)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1)课后习题:巩固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知识。
(2)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第一章:力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如箭头表示法。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表示方法:箭头表示法,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学生练习用箭头表示法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点的概念。
2.2 教学内容: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哪个点上。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力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过程。
学生练习确定力的作用点,并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章:力的合成与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知道如何求解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3.2 教学内容: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力是指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力的分解:一个力的分力是指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通过图示或实验让学生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学生练习求解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使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效果。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接触面之间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存在相对滑动或试图相对滑动。
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阻止物体滑动或使物体加速。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摩擦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实际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现象,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第五章:重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产生和作用效果。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稿
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4.知道力的三要素并会画力的示意图【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活中一些有关力的物理现象.【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
三、学习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示意图。
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当你在雪地上行走的时候,为什么能留下脚印呢?苹果在下过的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为什么?(二)探究问题一、力是什么(一)(1)素材:①马拉车②推土机推土③人提水④杯子压桌子(2)问题:①上述素材中是否存在力的作用?②上述各事例中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施加了力?换言之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多了行不行?少了行不行?”试举例说明。
④根据前面的分析回答:是否只要有两个物体就有力?⑤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探究你能给力下怎样的定义?1.力的概念:(二)3.素材:①从高处跌落在水泥地面上的茶杯给地施加了力,为什么茶杯却碎了?②人用力提水,人对桶施加了力,为什么过段时间会觉得胳膊酸痛?③鸡蛋碰石头,鸡蛋对石头施加了力,为什么鸡蛋却碎了?2、自我分析探究上述现象,结论:自读课本,填写下面问题:、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同步练习:1、分析问题:磁铁吸引铁钉,那么铁钉是否吸磁铁呢?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并举例。
3、只有一个物体是否会产生力探究问题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1、磁铁靠近小钢球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2、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如果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观察小钢球运动的变化:实验3、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可以得到力的作用效果为:猜想: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并举例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结论:、、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我们习惯上把这三者称为力的教师寄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探究问题四、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6[1].1《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6。
1《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教材与学情简析:力的概念是贯穿本章及整个“机械和力”主题的重要概念,学生对力的现象虽熟悉,但对力的本质并不理解,因此,力的概念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力的概念抽象,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它,进而概括、归纳出力的概念。
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有亲身体验;但对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感受较少,理解不到,所以这也是本节的难点,应多设计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
然后,从力的三要素入手,使学生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方面。
练习并使学生能在各种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最后,通过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力的特点,明确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二。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
课程资源:小铁球、磁铁、铁钉、磁针、弹簧、小车和橡皮泥.足球运动的图片(短传与开大脚、头球摆度、守门员扑住飞向球门的球、回传等)设计思路:以实例为基础,通过实验体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力的要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解并让学生练习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举重队在奥运会上为国争光,靠的是什么?二。
学习新知识:1。
提供素材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弄清“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素材:马拉车②推土机推土③人提水④杯子压桌子⑵问题:①上述素材中是否在力的作用?②上述各事例中谁对谁施加了力?换言之谁是施力者,谁是受力者?③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要发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几个物体?多了行不行?少了行不行?”试举例说明。
④根据前面的分析回答:是否只要有两个物体就有力?⑤根据前面的分析和探究你能给力下怎样的定义?2。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让学生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
难点:理解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实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操作法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例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力的概念讲解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4. 讲解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绘制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示意图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6. 力的示意图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示意图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力的示意图。
让学生掌握通过力的示意图来分析力的三要素。
7. 力的作用点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点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确定力的作用点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八、实际案例分析8. 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力的作用效果。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力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构造。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是引起物体运动、变形或发生现象的原因。
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分类1.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拉力、推力等。
2.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三、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力的测量利用力计、弹簧测力计等仪器进行。
四、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时,会产生加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加速度越小。
2.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使其发生形变,例如拉力可以使杆、绳等物体发生伸长变形,压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压缩变形。
3.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作用,将产生加速度,物体将改变其运动状态,包括物体静止状态的运动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4.使物体发生转动: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作用时,会产生力矩,使物体发生转动。
五、力和运动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合成分为顺次合成和三角形合成两种方法。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有两种方法:正交分解和平行分解。
七、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上所有的力合成为零矢量,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
2.力悬臂的平衡:当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合力矩为零。
3.剪刀和天平的原理:剪刀和天平都是利用力矩平衡原理来进行工作的。
八、力的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方向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一节力及其作用效果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力的概念
探究一:举例:人推车、拖拉机拉拖车、人提物体、手提箱子、手压弹簧。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这四种情况有什么共同点?
人推车,()对()施加了力,车受到了力;拖拉机拉拖车,()对( )施加了力,拖车受到了力;手提箱子,( )对( )施加了力,箱子受到了力;手压弹簧,()对()施加了力,弹簧受到了力。
在物理学中把人、车、拖拉机、箱子、弹簧等称为物体。
把推、拉、提、压等称为作用。
请同学概括力的概念:力是()
思考:(1)、没有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2)、一个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吗?
(3)、只有施力物体或只有受力物体这样的力存在吗?
总结:①任何力都不能脱离()而单独存在。
②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它们同时出现和同时存在。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实验探究一:用磁铁吸起铁钉
学生亲自操作:在这个实验中,磁铁与铁钉没有接触就被吸起了。
结论: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通过以下练习,学会怎么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用手提桶时,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2)、人通过绳子提取井中的水,桶受到的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提出问题:用手拍大腿时,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拍大腿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用手用力拍击桌面,手有何感觉?
分析:手拍击桌子,手是(),桌子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手感觉到疼,说明手拍桌子的同时,受到了桌子给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2)用自己的左手用力拍击自己的右手,是否只有右手感到疼?
分析: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左手是(),右手是();(填“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但左手也感觉到疼,说明左手拍击自己的右手的同时,受到了右手给左手的(),此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3)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
也就是说
()。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干什么?)
(1)探究一:
轻轻用力弯刻度尺,刻度尺会由直变();轻轻用力压充气的气球,气球会由圆变();用力拉弹簧,弹簧会(),用力压弹簧,弹簧会()。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2)探究二: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力使物体由()变为()。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力使物体由()变为()。
司机师傅转动方向盘的力,可以导致汽车运动的()发生改变。
我们骑自行车时,当脚用力蹬车时,会使自行车会由()变()。
当道路拥挤时,刹闸的摩擦力,会使自行车会由()变()。
(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从运动到静止,是由快变慢,还是由慢变快;还是运动方向发生改变,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
结论: 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可以使物体()发生改变。
5、阅读课本P5,找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以及力的单位、符号,并学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然后做下列题目.
(1)一个小孩只能搬起一个小石块,而大人可以搬起大石块,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有关;(2)向东推车,车向东运动,向西推车,车向西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有关.(3)用同样的力在距离门轴较远的位置推门比在距离门轴较近的位置推门要容易些,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有关.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
(4)在下图中用力的示意图把力表示出来:已知A物体受到向右的50N的推力;B物体受到向上的100N的举力;C物体受到向左的150N的拉力.
二、当堂检测
1、下列四个力中,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
A 手拉长弹簧的力
B 人站在跳板上的压力
C 手对弓的拉力
D 踢足球的力
2、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因为( )
A 一个巴掌的力太小
B 人不会只有一个巴掌
C 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
D 只有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