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招聘试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合集下载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认识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学会在矛盾中寻找发展的机遇。
2.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敢于面对现实中的矛盾,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而促进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矛盾吗?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5.课堂分享:请同学们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交流与讨论。要求每人准备5分钟左右的发言,旨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对矛盾的理解过于表面,难以把握矛盾双方的内在联系。
2.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缺乏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矛盾的本质,培养辩证思维。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矛盾,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提问、质疑,共同探讨矛盾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教师点评、总结,强调矛盾分析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活动:
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分析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
2.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解答。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解答给予反馈和建议。
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2.请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a.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b.探讨科技进步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引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普遍存在现象。

在社会、自然乃至个体生活中,矛盾的存在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本教案将围绕矛盾的概念展开,介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利用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学习目标•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基本概念;•掌握正确处理和利用矛盾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两个或多个方面。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还是自然界中的矛盾,都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基本动力。

2. 矛盾的作用矛盾存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不断变化和发展,推动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

例如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自然界矛盾推动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矛盾促进个体成长:个体在面对矛盾时,通过积极应对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提高。

矛盾是个体进步的动力。

•矛盾促进学习和创新:在面对矛盾时,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进行思考,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促进了个体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3. 处理和利用矛盾的方法和策略•分析矛盾的特点和本质: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关系和矛盾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和策略。

•调整和平衡矛盾的关系:在解决矛盾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矛盾双方的关系,寻找平衡点,从而实现矛盾的良性变化和发展。

•利用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通过正确处理和利用矛盾,可以激发事物的潜能,推动事物向更高、更好的状态发展。

4. 实践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的矛盾,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什么是矛盾?矛盾有何作用?2.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矛盾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合作探究
老师归纳点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同上
第三层级
课内巩固
快速完成练习并同桌对比答案、进行讨论
第四层级
课堂总结
反思
老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课后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
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重点难点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难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成果。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设计
学习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预设)
情境导入
老师引入新课
播放动画,动画中有哪些矛盾的事物,老师引出课题,导入新课,进入本节课的教学
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思考比赛中的矛盾从而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课 题
第九课第一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联系实例,分析矛盾含义和矛盾普遍性含义;联系生活实例,分析矛盾特殊性含义及方法论意义;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 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掌握矛盾的特点和分类; - 理解矛盾的解决对于事物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矛盾的特点和分类;•矛盾解决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冲突、对立的两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之间的矛盾关系。

•矛盾是一切事物内部自始至终的存在。

2. 矛盾的特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3. 矛盾的分类•根据矛盾的性质分类:–主要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

–次要和次生矛盾: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根据矛盾的状态分类:–客观矛盾:存在于事物内部,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

–主观矛盾:存在于人的意识层面,有人为因素。

4. 矛盾的解决和事物发展•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

•矛盾的解决通过斗争和转化实现。

•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向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矛盾的思考。

2. 知识讲解向学生讲解矛盾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矛盾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例分析提供相关实例,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矛盾的解决如何推动事物发展。

4. 深化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将其整理成笔记。

五、课堂练习1. 选择题1.以下不是矛盾的特点的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C. 主要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D. 客观矛盾与人的主观意识无关2.矛盾的解决通过()实现。

A. 合作 B. 和解 C. 斗争 D. 抗争2. 讨论题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实例,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讨论这些矛盾的解决对于事物的发展有何影响。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5篇)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5篇)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5篇)第一篇: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课前准备:[学生分析]哲学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学生来说,理解有难度,容易将生活中某些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学生任务] 布置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矛盾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事件等。

教学方法: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矛盾的定义: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的解决:矛盾通过斗争和统一的方式得到解决,推动事物的发展。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矛盾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矛盾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矛盾。

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矛盾的特点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对抗性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矛盾,如剥削和被剥削、统治和被统治。

非对抗性矛盾:事物内部不同方面的矛盾,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和次要矛盾。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不同类型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不同类型矛盾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矛盾的解决方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盾解决的两种方式。

让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斗争性解决:通过对立面的斗争,消除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非斗争性解决:通过妥协和调整,达到矛盾的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矛盾解决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存在和作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矛盾解决方式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矛盾的类型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矛盾的类型和特点;•矛盾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矛盾的定义与分类•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分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内部和外部矛盾。

2. 矛盾的特点与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斗争性和运动性;•矛盾的发展性和替代性。

3. 矛盾的解决方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斗争性和运动性;•矛盾的发展性和替代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通过提问的形式,导入矛盾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矛盾的存在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2. 知识讲解•讲解矛盾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矛盾以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介绍矛盾的特点与作用,让学生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矛盾的斗争性和运动性;•阐述矛盾的解决方法,包括调和、妥协、冲突和转化等。

3. 实例分析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矛盾的类型和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拓展应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找出身边存在的矛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学中提问、讨论和习题的形式,评价学生对于矛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黑板、粉笔•教材或参考书籍•提供矛盾的实例七、教学实施计划•第一课时:导入矛盾的概念,讲解矛盾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课时:讲解矛盾的特点与作用;•第三课时:阐述矛盾的解决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第四课时:拓展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以上是一份关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矛盾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矛盾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中包括导入与引导、知识讲解、实例分析、拓展应用等环节,通过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资源包括黑板、粉笔、教材或参考书籍以及提供矛盾的实例。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掌握矛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3.熟练掌握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4.能够运用辩证法处理矛盾,解决实际问题;5.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矛盾的概念、类型和特征;2.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2.运用辩证法处理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演示法;3.探究式学习法;4.小组讨论法;5.问题情境法。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矛盾是概念的范畴,是哲学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

因为矛盾推动着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前进,而没有矛盾,世界就会停滞不前。

第二节:矛盾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征1. 矛盾的基本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的对立和斗争。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占主导地位的方面,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占次要地位的方面。

2. 矛盾的类型矛盾可以分为对立矛盾和非对立矛盾,对立矛盾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某些条件下互相排斥、互相矛盾;非对立矛盾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在某些条件下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并不互相排斥、矛盾。

3. 矛盾的特征矛盾的特征包括对立性、统一性、普遍性和主导性。

对立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的联系是以斗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统一性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是普遍而永恒的;主导性是指在矛盾中,主要矛盾方面对于矛盾的另一方面起着指导作用。

第三节:矛盾的辩证法处理方法1. 正确认识矛盾正确认识矛盾是理解和把握矛盾本质的基础,只有正确认识矛盾,才能够准确地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①矛盾的含义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①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②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理解矛盾是一切现存事物自己运动的原因,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

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

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教学重点及难点】1.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并用智力快车,引出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讲授新课: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板书)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板书)播放视频《自相矛盾》思考:为什么当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的时候,他却哑口无言?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总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2个方面,这2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板书)1、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板书)学生列举关于矛盾的例子教师总结学生阅读教材67页矛盾的对立属性叫做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这就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教学设计: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课时)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教学设计: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课时)
6.注重评价与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7.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8.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矛盾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教学设计: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是பைடு நூலகம்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基本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并能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学会在分析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练习:结合课堂练习的选择题,自行设计一组关于矛盾基本概念、特点的选择题,进行自我检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案例分析:从生活中选取一个具体案例,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案例描述、矛盾分析、解决方案及预期效果。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进入高中阶段,他们在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然而,对于矛盾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在理解矛盾概念时,容易出现混淆和片面认识,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实例,帮助他们化解疑惑,深化理解。

教学设计9: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设计9: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学习目标:掌握1.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2.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重、难点矛盾的含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及属性矛盾就是
;和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
;二是。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它体现着
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同一以为前提,没有,就没有

(2)斗争性寓于之中,并为所制约,没有,就
没有。

(3)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事物。

5、矛盾具有性和性。

矛盾的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要
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


盾的特殊性的方法论要求。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相互联结,一方面,,另一方面,。

(2)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下,各向其相反的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冲突是事物进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课前预备:[同学分析]哲学上的冲突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对于刚接触这一概念的同学来说,理解有难度,简单将生活中某些冲突与哲学上的冲突相混淆,因此,教学中应从详细事例入手,遵循由详细到抽象,再由抽象到详细的教学思路。

[同学任务]布置同学进行讨论性学习,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每位同学依据自己的理解,找几个包含冲突的事例,如名言、成语、寓言或某一大事等。

教学方法:1.争论法、启发式教学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帮助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冲突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冲突的定义——冲突的两个基本属性——冲突的同一性——冲突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同学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世界。

其次目,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

这一目的规律挨次是:事事有冲突,时时有冲突——承认冲突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冲突的特别性及其三层涵义——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关系的原理是冲突问题的精髓。

最终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冲突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学问,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设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有机整体。

而这种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冲突,进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世界。

人们熟悉世界,就是熟悉事物的冲突;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冲突。

冲突分析的方法是人们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这些内容怎么来理解呢?从这节课开头,我们就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矛盾的概念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矛盾分析法,能够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矛盾的定义与分类2. 矛盾的基本属性3.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4. 矛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5. 矛盾观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矛盾分析法的运用,以及矛盾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矛盾的基本概念、属性及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矛盾观分析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矛盾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矛盾的思考。

2. 讲解矛盾的基本概念:解释矛盾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属性。

3. 讲解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阐述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发展的。

4. 教授矛盾分析法: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5.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矛盾观进行分析。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矛盾观的理解和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

9.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与应用:1. 矛盾观的实际应用:探讨矛盾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

2. 矛盾观的现代意义:分析矛盾观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的指导作用。

七、教学实践:1. 案例研究:选择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

2. 小组项目:分组进行项目研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作业与评估:1. 作业布置:设计相关的写作、分析等作业,巩固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应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教学设计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教学设计冲突是事物开展的源泉与动力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第九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其内容设计为两个框。

第一框冲突是事物开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一框设计了两个目。

第一目,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这一目的逻辑依次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冲突的定义──冲突的两个根本属性──冲突的同一性──冲突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世界。

其次目,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

这一目的逻辑依次是:事事有冲突,时时有冲突──成认冲突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提──冲突的特别性及其三层含义──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辩证关系──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关系原理是冲突问题的精华。

最终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表达了冲突普遍性和特别性的详细的历史的结合。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冲突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学问,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识记冲突的含义,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理解冲突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实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实力,理解冲突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运动、改变和开展。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活动体验及身边的热点等,引导他们学会在生活中敢于直面冲突的存在,勇于成认和揭露冲突、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冲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冲突的概念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冲突的普遍性与特别性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的根本理念,倡议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溢教学民生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开展的实力。

探究分析法:老师引导,层层剖析,淡化结论,注意参加,强调过程。

教学设计6: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设计6: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教学内容1、本框题地位本框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个框题。

从这一框开始学生学习唯物辩证法中最基本的概念--矛盾。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因而本框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学生分析"矛盾"一词对高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矛盾",并且时常要解决一些"矛盾"。

陌生的是哲学上的矛盾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的抽象、概括、总结,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

鉴于学情分析,在设计时力求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贴近当前的形势,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理解并认同。

同时,教学中应坚持从具体事例入手,遵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

三、设计思想教育理念: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原则: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的积累,将对矛盾的理解从生活常识的层次提高到哲学的层面,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教案】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案】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习惯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杀和否定。

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

教学方法:1.讨论法、启发式教学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曹植七步诗的后两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从感情上讲,“同根生”不应“相煎”,学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能否对此做合理改动?(生)讨论展示(师)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既广泛地存在事物内部,又广泛地存在事物之间,使得矛盾呈现出普遍性;这些存在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又有各自的独特性,使得矛盾呈现出特殊性。

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师)P69探究——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生)学生自由展示。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矛盾。

在物理运动中,正电和负电、吸热和辐射热等矛盾;在化学运动中,有化合与分解、阳离子和阴离子等矛盾;在生命运动中存在着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矛盾。

人类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依次更替。

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也萌发了战争;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了疾病。

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

(师)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教师招聘试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环节。

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斗争性;
2.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3.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和讨论矛盾相关案例,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2.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矛盾,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关原理。

【难点】
正确对待生活中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方法
案例讨论法、引导提问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卡对决》
设置问题:刚刚结束的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队的比赛令人印象深刻,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以2:1战胜卡塔尔,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和卡塔尔是一种什么关系?很好,是竞争对手是对立的,但如果没有了其中任何一方,这场球赛还能打得下去吗?这说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这种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在哲学上我们就叫矛盾,进而导入本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
过渡:同学们请结合课本上67页的“他敢烧吗”的图片,并根据课本内容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主学习回答: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联系导入中两个国家在比赛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概念分析,并请几位同学介绍说明自己找的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事例。

学生结合生活与学习提出例子,教与学、黑与白、好与坏、善与恶、讳疾忌医等等。

教师结合学生的举例加以点拨: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而哲学上指的是矛盾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过渡:同学们,我们说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那么什么是同一性呢?有什么表现呢?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漫画“他敢烧吗?”并思考问题:①他为什么不敢烧?②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经过观察可以发现:在图中,甲、乙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因此“他不敢烧”。

最后教师总结: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教师继续列举其他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善就无所谓恶,没有学就无所谓教,没有苦就无所谓乐等。

【课堂探究】多媒体展示以下谚语和诗句,并讨论交流其所反映的哲理?
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B.满招损,谦受益;
C.失败乃成功之母;
D.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E.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学生分析可得出: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小结: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同一性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让学生自学矛盾斗争性的概念并举例。

学生结合生活列举出: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与异化、植物吸水和蒸发、生产与消费、磁铁的两极等。

教师点明这些都是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哲学上的斗争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过渡: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属性,那么矛盾的两种属性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给学生展示资料: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并相互交流,得出二者关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过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人际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

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
1.矛盾的普遍性
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植物、动物、人类社会”不同矛盾的事例,启示同学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让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说一说,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过渡:我们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家情况各不同”,矛盾具有普遍性,不同事物的矛盾相同吗?
(1)通过多媒体展示五幅名人漫画,说说他们都是谁。

思考:从辩证法角度,你发现了什么?并举例说明其具体表现?
学生可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表现在: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如动物、植物矛盾不同。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如同一片叶子的嫩叶期与老叶期。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2)探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成语,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总结启示并说说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学生根据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漫画都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些成语体现了其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成语也体现了这一要求。

教师小结: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小案例: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可以随光线的阴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了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请问:(1)猫和老鼠是怎样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2)你还能举出生物界的其他事例吗?
(3)为了猫和老鼠能更好地生活,提出你的建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

作业:搜集我国精准扶贫的具体事例和对策,试用所学矛盾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