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二章:其他常见病症

合集下载

心系病证2

心系病证2

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 舌红,苔黄 作,胸闷烦躁,失眠多 腻,脉弦滑 梦,口干苦,大便秘结, 小便短赤
【概 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素问·痹论》: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 心 下鼓。” 2、《素问·三部九候论》:“参伍不调者病。” 3、《素问·平人气象论》:“脉绝不至曰死, 乍疏乍数曰死。”
心悸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结语 】
结语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 病 因: 在心,与肝、脾、肺、肾有关。 病 位: 实为气滞、血瘀、痰浊、火郁、水饮扰动心 病 机: 神。虚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 治 法:当分清标本虚实。 虚证——补气血之不足,或调阴阳之盛衰; 实证——行气祛瘀,清心泻火,化痰逐饮。 因虚者,常配以养血安神之品; 因实者,则多配用重镇安神药物
【辨证论治 】
心虚胆怯证
主证: 主证: 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 兼证: 兼证: 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 舌脉: 舌脉: 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病机概要: 病机概要: 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
神摇不安
治 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加减 代 表 方: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阴虚火旺证
主证: 主证: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 兼证: 兼证: 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耳鸣腰酸,头
晕目眩,急躁易怒
舌脉: 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舌脉: 病机概要: 病机概要: 肝肾阴虚,水不济火朱砂安神丸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体虚劳倦 、 2、七情所伤 、 3、感受外邪 、 4、药食不当 、

针灸学课程梳理及感悟zjm

针灸学课程梳理及感悟zjm

《针灸学》课程梳理与感悟课程梳理本书分绪言和上、中、下、附篇五部分内容。

绪言由石学敏编写,主要介绍了针灸学的发展简史,针灸学的对外交流,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上篇针灸理论,主要论述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等;中篇针灸技术,主要论述了各种刺灸法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下篇针灸应用,论述了针灸治疗原则、处方,特定穴的运用,以及各科常见病的针灸治疗;附篇参考资料,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针灸学现代研究进展、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等内容。

下面我将逐一梳理前四部分内容。

绪言首先介绍了针灸学的发展简史,包括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针灸学理论的体系的建立时期,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针灸学术的衰退时期和针灸学时的繁荣时期五个时期。

其中阐述了针灸学的内容,各个时期的伟大医家对针灸学的贡献及所做著作和著作的具体贡献等内容。

其次介绍了针灸学的对外交流,数千年来,针灸学不仅对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外的交流,对世界人民解除病痛也有一定的贡献。

最后向我们介绍了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针灸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是要熟记基础知识,勤于实践,熟练掌握针灸操作技术,为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篇针灸理论——本篇内容共分三章第一章:经络总论——本章介绍了三节,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即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其中又详细介绍了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其中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是:相表里的阴经与阳江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是:中焦→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其他组成则详细介绍了各自的概念、特点、循行路线等。

王雪华《金匮要略》全文

王雪华《金匮要略》全文

《金匮要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主讲目录王雪华简介01《金匮要略方论》性质与沿革02《金匮》的内容、体例和成就(1)03《金匮》的成就及贡献(2)04 诊治杂病的辩证思维过程05《金匮》对中医药学发展的重大影响【01话:芫荽】06 学习《金匮》的目的与方法【02话:肺感染】【03话:】07 第一篇:概述: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08 第一篇:论肝虚治法和虚实异治09 第一篇:论发病、预防及病因10 第一篇:论病机、四诊举例(1)【04:嗜铬细胞瘤】【05:卒厥】【06:黑色病变】11 第一篇:四诊举例【07话:吃灰菜中毒】【08话:乳腺癌】12 第一篇:小结:痉湿暍病脉证第二【09话:葛根和麻黄同煎】【10话:外感痉病】【11话:外感痉病】13 第二篇:痉病14 第二篇:湿病证治(1)【12话:《瓜蒂散》搐鼻退黄】【13话:转筋】15 第二篇:湿病证治(2)16 第三篇:概述: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4话:百合病厌食证】17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1)【15话:行为异常】【16话:感觉异常】18 第三篇:百合病证治(2)【17话:百合病癔病】【18话:癔症】【19话:抑郁】19 第三篇:百合病(总结)狐惑病证治(1)【20话:百合病表现为幻视】20 第三篇:狐惑病证治(2)【21话:热毒瘀血搏结溃腐成脓】【22话:赤小豆】21 第三篇:阴阳毒证治【23话:流行性出血热】【24话:丙肝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 第四篇:概述:疟病证治疟病脉证并治第四23 第五篇:概述:中风病辩证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24 第五篇:历节病病因病机、证治(1)25 第五篇:历节病证治(2)【25话:椎间盘脱出】26 第五篇:中风鉴别诊断小结【26话:黄芪的用量】27 第六篇:概述:血痹病证治(1)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8 第六篇:血痹病证治(2)【27话:面部进行性肌肉萎缩】【28话:末梢神经炎】29 第六篇:虚劳病辩证【29话:半产】30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2)31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3)【30话:高热:下午3、4点钟开始发热】32 第六篇:虚劳病证治(4)【31话:血管痉挛性头痛】【32话:空洞性肺结核】33 第六篇:小结: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34 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1)35 第七篇:肺痿:肺痈证治(2)【33话:(肺化脓症)连续发烧】36 第七篇:肺胀证治:小结:【34话:结节病】【35话:过敏性哮喘《射干麻黄汤》】37 第八篇:奔豚气病证治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38 第八篇:小结: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36话:肺癌】39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2)【37话:不自主的长出气,即“胸中气塞”】40 第九篇:胸痹病证治(3)41 第九篇:心痛病证治(2)42 第十篇:概述: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43 第十篇:腹满病辩证(2)44 第十篇:实热性腹满病证治【38话:老年性便秘】45 第十篇:腹满、寒疝病证治【39话:隐匿性肾炎(《大黄附子汤》大黄同煎)】46 第十篇:寒疝、宿食病证治(内容与第45讲相同)47 第十篇:小结: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48 第十一篇:肾着、脾约、心伤等49 第十一篇:小结: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50 第十二篇:留饮、伏饮51 第十二篇:痰饮治则(2)52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40话:肾变期,尿不下尿来】53 第十二篇:四饮证治(3)【41话:气胸】54 第十二篇:支饮病案分析55 第十二篇:痰饮治法纵横谈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56 第十三篇:消渴小便不利证治【42话:多饮多尿】57 第十三篇:小便不利淋病证治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58 第十四篇:水气病59 第十四篇:血分、水分60 第十四篇:四水证治61 第十四篇:综述黄汗证治与现代研究62 第十五篇:概述: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63 第十五篇:黑疸64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2)【43话:排石】65 第十五篇:黄疸证治(3)66 仲景退黄八法及临床应用举隅【44话:乙肝】67 第十六篇:概述: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45话:惊悸证】68 第十六篇:吐衄下血证治和预后69 第十六篇:瘀血证辨治(2)小结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70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2)【46话:食已即吐】71 第十七篇:概述:呕血证治(3)【47话:慢性反流性胃炎】72 第十七篇:下利证治、小结:【48话:热结旁流】【49话:脾胃虚寒,湿热未尽】73 第十八篇:概述: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74 第十八篇:阳痈证治(2)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50话:胆道蛔虫】75 第二十篇:概述: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51话:风心病】76 妊娠常见诸疾证治77 第二十一篇:概述: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78 第二十一篇:产后病证治79 第二十二篇:概述: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80 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证治王雪华简介王雪华教授,女,现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金匮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基础医学院学术、学位分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科委、省医药管理局、哈尔滨市卫生局科技成果(立项)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职,现受聘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等。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前言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言目的要求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上篇经络腧穴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

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

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与脏腑络属关系;掌握90个常用经穴的定位与主治;掌握常用的13个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掌握十五络穴。

中医学导论中医教学课件

中医学导论中医教学课件
第10页,共40页。
《伤寒杂病论》
全书概括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以及汗、吐、下、 和、温、清、消、补八法。书中理、法、方、药齐 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成为天下后世的标 准。
伤寒有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 广义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 狭义指感受风寒而发的病症。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1.调摄精神 2.调节饮食,劳逸适度 3.锻炼健身 4.适应四时气候变化 5.预防疾病
第23页,共40页。
四、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展望
(一)中医学的学科优势 1.综合性 2.实用性 3.诊疗手段的非损伤性及安全性 4.注重自身内因、重在调整状态 (二)中医药走向世界 (三)中医学的展望 1.中医理论——亟需重新认识及阐发 2.中医临床——众多优势有待发扬 3.拓展新领域——未来中医药学发展的更大空间
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 张从正——攻邪派 李杲——补土派 朱震亨——滋阴派
金元四大家,从不同角度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促进了医学理论的发展。
第15页,共40页。
寒凉派——刘完素(刘河间)
突出的学术思想是提倡“火热论”,“六气皆能化”、“五 志过极皆能生火”。擅长治疗火热病症,喜用寒凉药物,后 世称之为寒凉派。《素问玄机原病式》
第11页,共40页。
《神农本草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一般 认为成书于东汉时期,全书共收载 药物365种,书中概括论述了药物的 四气(寒、热、温、凉),五味 (酸、苦、甘、辛、咸),药物七 情等,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奠定了基础。
炎帝(神农)
该书只所以称本草,因为古代以植物药为主,我国药 物起源于草本植物,书名冠以神农,是因为古代有神农 尝百草而发现药物的传说,另外,也是托古之风 。

ICD-10各章指导内容

ICD-10各章指导内容

第一章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一、概述分类轴心——疾病的病因特殊组合章——一般优先分类章一般传染/感染(主导词)——感染寄生虫感染(主导词)——侵染二、“某些”不包括:1、传染病病原体的携带者/可疑携带者例如:伤寒带菌者Z22.02、非传染性病因的局部感染——分类于身体的各系统例如:前列腺感染N41.9(泌尿生殖系统)非感染性病因的腹泻和胃肠炎K52.9(消化系统)PS:若指明感染的病原体——一般分类于本章例如:梅毒性心肌感染A52.0+ I41.0*3、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分类于O98PS:产科的破伤风、HIV(指明病原体)——分类于本章4、围生期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分类于P35-P39PS:新生儿期的破伤风、先天性梅毒、淋球菌感染、HIV(指明病原体)——分类于本章5、流感和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分类于J00-J22三、编码规则没有指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是慢性者——按活动性/急性的情况分类另有说明者——按说明情况分类例如:肺结核按活动性肺结核编码四、其他有关分类的说明1、细菌性、原虫性、病毒性、其他特指的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腹泻/胃肠炎——A00-A08其他传染性/未特指病因的腹泻/胃肠炎——A092、新生儿非感染性腹泻——P78.3新生儿某种病原体的感染性腹泻——A00-B99 (指明病原体)3、结核病A15-A19A15-A16——分类轴心:实验室证实情况即:A15——呼吸道结核,经细菌学和组织学验证A16——呼吸道结核,未经细菌学和组织学验证A19(粟粒性结核)——分类轴心:急性和慢性(亚急性)例:粟粒性肺结核——没有急慢性修饰词则编码A19.9 错误根据编码原则,按急性编码,则编码到A19.0 正确4、幼儿急疹=第六病=猝发疹=exathema subitus B08.2儿童轻型发热病=第四病=杜克疹热病=猝发疹=Duke’s disease B08.8PS:猝发疹不能作为主导词,换成其他诊断名称查找5、细菌、病毒和其他传染性病原体B95-B97只能作附加编码,用于表明分类于他处疾病的传染性病原体6、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B20-B24——分类HIV病的并发症(1)一般情况——不要将HIV病所引起的并发症与HIV病分别编码科研需要——可再编一个说明并发症的编码作为附加编码(2)B20-B22某一个类目中≥2个亚目时——编码到该类目的.7中,可采用B20-B24中编码作为附加编码例:HIV病伴弓形体病和隐球菌病—主要编码B20.7附加编码B20.8 HIV病造成的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B20.5 HIV病造成的其他真菌病(3)B20-B22中≥2个类目时——编码到B22.7,可采用B20-B24中编码作为附加编码(4)某病发生在HIV疾病之前——该病不作为HIV并发症编码,需要单独编码,且作为附加编码第二章肿瘤(C00-D48)一、概述1、良性肿瘤:非浸润型,生长缓慢,有被膜,不转移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可转移2、命名(一般情况)良性肿瘤:细胞/组织名称+瘤恶性肿瘤:细胞名称+癌——来源于内外胚层组织组织名称+肉瘤——来源于间胚层3、相关名词(1)原位癌:局限于起源的表浅部位+无基底膜浸润+有恶性改变(2)癌瘤:上皮细胞癌+肉瘤(除淋巴和血液外的恶性肿瘤总称)(3)性质未特指:临床诊断为肿瘤+无病理检查(4)动态未定(行为未定/交界恶性):病理组织学检查瘤细胞的良恶性转化方向不明确(5)肿瘤功能活性:肿瘤有影响内分泌功能的能力,需要第四章编码做附加说明。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临床教研室前言《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

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

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第四章临证概要 (6)第一节诊法概要 (6)第二节辩证概要 (6)第三节治疗概要 (6)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第一章肺系病证 (6)第一节感冒 (6)第三节咳嗽 (7)第四节肺炎喘嗽 (7)第五节哮喘 (7)第二章脾胃系疾病 (8)第一节鹅口疮 (8)第二节口疮 (8)第三节呕吐(自学) (8)第四节泄泻 (8)第五节腹痛(自学) (9)第六节厌食 (9)第七节积滞 (9)第八节疳证 (9)第三章心肝系疾病 (10)第一节惊风 (10)第二节癇证 (10)第三节夜啼(自学) (10)第四节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10)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 (11)第四章肾系病症 (11)第一节遗尿 (11)第二节小儿热淋(自学) (12)第三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12)第四节肾病综合征 (12)第五章时行疾病 (12)第一节麻疹 (12)第三节风痧 (12)第四节丹痧 (13)第五节水痘 (13)第六节痄腮 (13)第七节顿咳 (14)第八节暑温 (14)第九节手足口病(新增) (14)第六章寄生虫病(自学) (14)第七章其他病症 (15)第一节汗证 (15)第二节五迟、五软 (15)第三节VitD缺乏性佝偻病 (15)第四节紫癜 (15)第五节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 (16)第六节奶癣(自学) (16)第八章新生儿疾病 (16)第一节胎黄 (16)第二节硬肿症 (17)第三节脐部疾患 (17)第九章儿科急症(自学) (17)第十章补充 (17)主要参考书目 (18)中医儿科学学时分配表 (19)上篇儿科学基础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目的要求】1 .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

肝豆状核变性病例一例

肝豆状核变性病例一例
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 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05
预后与预防
预后情况
长期生存
01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早期诊断并接受合适的治
疗,患者可以长期生存。
症状改善
02Leabharlann 通过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
到提高。
并发症风险
03
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
睡眠障碍
患者可能出现失眠、睡眠 质量差等症状,影响生活 质量。
其他症状
骨骼异常
肝豆状核变性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骨骼畸形、骨质 疏松等症状。
皮肤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眼部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减退、眼球震颤等症状。
0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通常会出现肝功能异常、神经功能异常 等症状,如黄疸、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等。
康复训练
医生推荐张三进行认知功能康复 训练,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 等,以改善其认知障碍。
治疗结果
张三在接受治疗后,病情得到一定程 度的控制,认知功能有所改善。家属 表示张三情绪稳定,工作表现有所提 升。
建议张三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脑部影像 学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治疗方案。
02
临床表现
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主 要治疗方法之一,目的是控制 症状、减缓疾病进展和预防并 发症。
02
常用的药物包括青霉胺、葡萄 糖酸钙、硫酸锌等,这些药物 可以促进铜的排泄,减少铜在 体内的蓄积,从而改善症状。
03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 期进行肝功能和神经系统检查 ,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评 估治疗效果。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第二版)

呼吸疾病诊疗指南(第二版)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采集 (6)一、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6)二、既往史的特点 (15)三、呼吸系统体征 (15)第二章肺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处理一、咯血 (16)二、咳嗽 (18)三、咳痰 (19)四、呼吸困难 (20)五、胸痛 (22)六、发绀 (23)七、发热 (24)第二篇肺科疾病各论第三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6)第四章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 (28)第五章慢性支气管炎 (29)第六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31)第七章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32)第八章支气管哮喘 (34)第九章支气管扩张 (39)第十章肺炎 (42)一、肺炎球菌肺炎 (43)二、葡萄球菌肺炎 (45)三、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47)四、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48)五、大肠杆菌性肺炎 (49)六、厌氧菌肺炎 (50)七、军团菌肺炎 (51)八、病毒性肺炎 (52)九、肺炎支原体肺炎 (55)十、肺炎衣原体肺炎 (56)十一、立克次体肺炎 (57)十二、真菌性肺炎 (58)十三、卡氏肺囊虫肺炎 (60)十四、放射性肺炎 (61)第十一章肺气肿 (62)第十二章肺不张 (64)第十三章肺脓肿 (65)1第十四章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和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 (67)一、肺结核病 (67)二、结核性脑膜炎 (74)三、非结核性分枝杆菌肺病 (75)第十五章肺部真菌感染 (76)一、肺念珠菌病 (77)二、肺曲菌病 (78)三、肺放线菌病 (79)四、肺奴卡菌病 (80)五、肺毛霉菌病 (80)六、肺隐球菌病 (81)七、肺组织胞浆菌病 (81)第十六章肺动脉高压 (82)一、概论 (82)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84)第十七章肺血栓栓塞 (86)第十八章肺源性心脏病 (92)一、急性肺源性心脏病 (92)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93)第十九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96)第二十章结节病 (104)第二十一章肺间质性疾病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107)一、肺间质性疾病 (107)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109)第二十八章肺泡蛋白沉积症 (110)第二十九章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111)第三十章呼吸道淀粉样变 (112)第三十一章胸腔积液 (113)第三十二章胸膜炎 (116)一、结核性胸膜炎 (117)二、细菌性胸膜炎 (119)三、癌性胸腔积液 (120)四、风湿性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 (122)第三十三章脓胸 (123)第三十四章自发性气胸 (125)第三十五章胸膜间皮瘤 (127)第三十六章呼吸衰竭 (129)一、急性呼吸衰竭 (130)二、慢性呼吸衰竭 (130)第三十七章肺科各类综合征 (132)一、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32)2三、L?ffer综合征 (135)四、Kartagener综合征 (135)五、Me ig综合征 (135)六、Wegener综合征 (136)七Rosen-Gastleman-Liebo综合征 (136)八、Behcet综合征 (136)九、不动纤毛综合征 (136)十汗-许-克综合征 (136)十一、莱-西综合征 (136)十二、泰齐综合征 (136)十三、潘氏综合征 (137)十四、Nozelof综合征 (137)十五、通气不足综合征 (138)十六、鼻窦支气管综合征 (139)十七、蜂窝肺综合征 (139)十八、Caplan综合征 (139)十九、Marie—Bamberger综合征 (139)二十、通气过度综合征 (139)二十一、Churg-Strauss综合征 (140)二十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40)二十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143)二十四Marfan综合征 (143)二十五、Pancoast综合征 (145)二十六、肺中叶综合征 (145)二十七、咳嗽晕厥综合征 (146)二十八、干燥综合征 (147)二十九、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149)第三篇特殊检查第三十八章呼吸危重病人监护 (150)第三十九章肺功能测定 (153)一、肺容积测定 (153)二、通气功能测定 (154)三、小气道功能测定 (156)四、肺弥散功能测定 (156)五、肺顺应性测定 (156)六、气道阻力测定 (157)七、运动肺功能试验 (158)第四十章血气分析 (159)第四十一章心电图在肺科的应用 (163)一、心电图检查 (164)3第四十二章医用电阻抗图检查 (166)一、肺循环电阻抗血流图检查 (166)二、电阻抗呼吸图检测膈肌疲劳 (167)第四十三章呼吸系统的影像学检查 (168)一、胸部X线检查方法 (168)二、胸部磁共振成像 (174)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超声检查 (174)四、核素显像在呼吸系统的应用 (177)第四十四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79)一、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79)二、支气管肺泡灌洗 (182)三、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 (183)四、经纤维支气管镜激光治疗 (183)五、纤维支气管镜用作胸腔镜 (184)六、硬质支气管镜 (184)七、纵隔镜检查 (184)第四十五章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检测 (185)一、右心漂浮导管检查 (185)二、心输出量检测 (188)第四十六章胸膜活检 (190)第四十七章胸膜腔穿刺 (192)第四十八章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组织检查 (194)第四十九章痰液检验 (195)第五十章胸腔积液检验 (196)第五十一章结核菌素试验和卡介苗接种 (197)一、结核菌素试验 (197)二、卡介苗接种 (198)第五十二章分子生物学在肺科的临床应用 (198)第五十三章支气管反应性测定 (199)一、支气管激发试验 (200)二、支气管扩张(舒张)试验 (201)第五十四章静脉压测定 (202)第五十五章三大常规在肺科的临床意义 (202)第五十六章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血清学检查 (203)第五十七章过敏原皮内试验 (204)第五十八章多导睡眠图 (205)第四篇特殊治疗第五十九章机械通气 (207)第六十章氧疗法 (215)第六十一章湿化和雾化治疗 (217)4二、雾化治疗 (218)三、湿化、雾化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18)第六十二章胸膜腔引流 (218)第六十三章体位引流 (219)第六十四章脱敏疗法 (220)第六十五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康复治疗 (220)第五篇药物治疗第六十六章呼吸道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 (223)第六十七章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系疾病的应用 (231)一、呼吸系疾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原则 (231)二、激素治疗呼吸系疾病的作用机制 (231)三、常用激素药物剂型特点及选择 (232)四、呼吸系疾病激素应用的适应证 (233)五、激素不良反应、并发症及处理 (234)第六十八章平喘药 (234)一、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35)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36)三、M胆碱受体拮抗剂 (237)四、过敏介质阻释剂 (238)五、肾上腺皮质激素 (239)第六十九章祛痰药 (240)第七十章镇咳药 (242)第七十一章中成药 (244)附录 (246)一、呼吸内科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 (246)二、常用名词术语外文缩写及符号 (256)三、常用计算公式 (258)5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的采集在临床工作中,认真询问病史和仔细进行体格检查是诊断疾病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适当运用某些实验室检查与现代化检测手段,才能获得客观正确的结论,减少漏诊和误诊的机会。

《针灸治疗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针灸治疗学 》 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制定《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身康复方向使用)课程名称:针灸治疗学学时:99(81/18学时)学分:5.5一、课程性质与目的《针灸治疗学》是针灸专业的重点课程,是研究如何将已学的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知识,综合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学好笨课程对于使用针灸防治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实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辨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上篇总论(14学时)重点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了解针灸的治疗作用、辩证论治纲领。

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2学时)了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2 学时)掌握清热温寒、补虚泻实,熟悉治神守气。

第三章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2学时)熟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要点、八纲辨证等,了解辩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针灸配穴处方(4学时)掌握针灸的选穴原则、配穴方法、处方的组成。

第五章特定穴的临床应用(4学时)掌握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难点:特定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篇各论(65学时)第一章内科病症(重点) 28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痹症、腰痛、坐骨神经痛、痿症、中风、面瘫、三叉神经痛、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病、狂病、痫病、郁病、感冒、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淋证、遗精、阳痿、糖尿病、单纯性肥胖症等病证的定义、治疗方法。

熟悉这些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2)了解末梢神经炎、面肌痉挛、痴呆震颤麻痹、疟疾、胃下垂、尿失禁、水肿、阳强、早泄、男性不育、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针灸治疗方法。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中医食疗学》教学大纲(试行)(供中医、康复、护理专业使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教研室刘继林一、前言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主要研究食物的性能和应用,并利用物或配合适当的中药,用以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科学。

它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丰富的营养学内容,在今天正成为一门古老而新的科学。

中医食疗学是中医、康复、护理专业和中药专业营养与食疗方向的专业课。

它所采用的食疗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人类健康长寿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或了解中医食疗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或了解散 100 种食疗原料(食物不少于80% )的性能与应用:掌握或熟悉 30 种症状或疾病的食疗(饮食宜忌、辨证配食等)。

本课程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

上篇 ? 中医食疗学基础 , 介绍中医食疗学的起源与发展 , 食物的性能与应用 , 食疗的基本原则、主要食疗法,以及饮食卫生等:中篇 ? 食疗原料的性能与应用,包括粮食与硬果、蔬菜、水果与鲜果、禽畜肉类及其副产品、鱼类及其它水产品、茶用原料,以及食疗常用中药 200 种以上;下篇 ? 常见症状和疾病的食疗,分为症状和疾病两部分,分别介绍其概念、饮食宜忌和辨证配食的内容。

除了要求讲授的内容外,凡与其它课程交叉,或较易理解的部分,可适当留作自学。

教学中应以中医学药理论为指导,以中医食疗学理论、知识和食疗原料的性能、应用为重点,突出辨证配食的原则。

具体食物要讲清性能,突出重点或特殊功能,并联系应用、用法及使用注意等;对于中药,要重点讲清在食疗上的应用或特点。

症状或疾病的食疗,既要突出辨证配食的原则,又要注意食物的特殊功能。

此外,还要处理好本课程与中药、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关系,以及食疗与营养学的联系与区别。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

由于食疗原料数量较多,故要尽量采取归纳比较的方法。

教学法中要尽可能配合标本、图片等;在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到医院营养科参观或见习,以加深印象,获得感性认识。

ICD-10疾病编码规则

ICD-10疾病编码规则

***医院疾病分类规则汇编———根据英文版ICD-10编码规则翻译改编目录CHAPTER I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 (3)CHAPTER II 肿瘤(COO—D48) (5)CHAPTER III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某些涉及免疫机制的疾患(D50—D89) (7)CHAPTER IV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 (8)CHAPTER V 精神和行为障碍(F00 —F99) (9)CHAPTER VI 精神系统疾病(G00—G99 ) (11)CHAPTER VII 眼和附器疾病(H00—H59) (14)CHAPTER VIII 耳和乳突疾病 (16)CHAPTER IX 循环系统(I00—I99) (17)CHAPTER X 呼吸系统疾病(J00—J99) (22)CHAPTER XI 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25)CHAPTER XII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L00—L99) (29)CHAPTER XIII 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M00—M99) (31)CHAPTER XIV 生殖系统疾病(N00—N99) (35)CHAPTER XV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患(O00—O99) (38)CHAPTER XVI 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P00—P96) (43)CHAPTER XVII 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Q00—Q99) (45)CHAPTER XVIII 症状、体征、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发现,不可分类于他处者(R00—R99) (46)CHAPTER ⅩⅨS00-T98 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它后果 (49)CHAPTER XX 疾病和死亡的外因V01-Y98 (56)CHAPTER XXI 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Z00—Z99) (59)笔记 (62)注:特殊组合章 (66)Chapter I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1、该章是典型的特殊组合章,因为它并不局限地集中于任何一个身体系统。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国际疾病分类ICD-10
失血性休克
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 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举例: 临床诊断:宫内妊娠37周G1P1
手术产LSA 臀位(完全臀) 主要诊断:臀位(完全臀) 其它诊断:宫内妊娠37周G1P1 手术产LSA
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 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伴随疾病
无并发症或合并症者,主要诊断由妊娠、分娩 情况构成,包括宫内妊娠周数、胎数(G)、 产次(P)、胎方位、胎儿和分娩情况等
(一)ICD-10 第一卷类目表由22 章组成(1)
第1章 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A00-B99) 第2章 肿瘤(C00-D48) 第3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和涉及免疫 机制的某些疾患(D50-D89) 第4章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E00-E90) 第5章 精神和行为障碍(F00-F99) 第6章 精神系统疾病 (G00-G99 )
(一)ICD-10 第一卷类目表由22 章组成(2 )
第7章 眼和附器疾病(H00-H59) 第8章 耳和乳突疾病(H60-H95) 第9章 循环系统 (I00-I99) 第10章 呼吸系统疾病(J00-J99) 第11章 消化系统疾病(K00-K93) 第12章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L00-L99)
1.上消化道出血K92.2 2.乙肝后肝硬化K74.6 3.门静脉高压症K76.6 4.食道静脉曲张破裂I85 选择: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K74.6+ I98.3* 为主要诊断
1.肾多发结石N20.0 2.输尿管上段结石N20.1 3.肾盂积水N13.3
选择:肾盂积水伴有肾和输尿管结石 梗阻 N13.2
1.胸壁穿刺伤S21.1 2.血气胸S27.2 3.第3、4肋骨骨折S22.40
选择:创伤性血气胸S27.2为主要诊断
• 谢谢!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中医班《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推拿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能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并根据各科内容,分别以实物、模型、图表、实验操作以及电影、幻灯等教具和设备辅助进行,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由于本科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涉及临床多学科的实践课。

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见习、实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熟练掌握针灸推拿基本技能。

二、教学时数分配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上篇经络与腧穴第一章经络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经络学、经络系统的定义1.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2.熟悉2.1经络系统和组成2.2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特点。

2.3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3.解 3.1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脉、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3.2经络的标本、、气衔和四海的部位及意义。

教学内容:重点:1、经络系统的组成、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2、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应用。

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

第二章腧穴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1.1腧穴的定义、分类方法1.2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 2.1腧穴的主要治疗作用和主要治疗作用和主治规律。

2.2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内容:重点:腧穴的分类及分类原则腧穴的命名及命名原则难点:腧穴的定位方法特定穴的定义和内容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根据需要选用图表第三章经络腧穴各论目的要求:1.掌握1.1十四经脉的循行及脏腑属络关系和组织器官的联系。

1.2掌握。

100左右常用经穴和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2.熟悉十四经脉的病侯和主治特点、操作要求。

3.了解一般经穴的定位、主治。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 课程定位《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2.2 能力目标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

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

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3.1参考学时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辨证论治
证型 临床表现 治法 方剂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伴 肾精 带下量多,清稀,腰腿酸软,面色晦黯, 带下量多,清稀,腰腿酸软,面色晦黯,舌 亏虚 淡,苔薄白,脉沉细. 苔薄白,脉沉细.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 阳虚 温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温喜按,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寒凝 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经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 经期延后,量少, 色黯红或有血块, 肝郁 胸闷不舒,舌黯红,苔薄白或薄黄, 痛,胸闷不舒,舌黯红,苔薄白或薄黄,脉 气滞 弦. 经期延后,量少, 色黯有血块,少腹冷痛, 寒滞 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少腹冷痛, 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 冲任 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苔薄白,脉沉紧.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粘稠, 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粘稠,形体肥 痰湿 胖,头晕心悸,脘闷呕恶,舌淡胖,苔白 头晕心悸,脘闷呕恶,舌淡胖, 阻滞 腻,脉滑. 脉滑. 补肾益气, 补肾益气, 大补元 养血调经. 养血调经. 煎 温肾扶阳, 温肾扶阳, 大营煎 养血调经. 养血调经. 理气行滞, 乌药散 理气行滞, 活血调经. 活血调经. 温经散寒, 温经汤 温经散寒, 活血调经. 活血调经. 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 芎归二 活血调经. 活血调经. 陈汤
补肾益气, 补肾益气, 定经汤 养血调经. 养血调经.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
针灸治疗
可选取中脘,支沟,太冲, 肝气郁滞 可选取中脘,支沟,太冲,三阴 交穴.用平补平泻法. 交穴.用平补平泻法. 可选取气海,中极,肾俞, 肾气不足 可选取气海,中极,肾俞,太 关元,三阴交穴.用补法. 溪,关元,三阴交穴.用补法. 偏肾阳虚,加关元,命门; 偏肾阳虚,加关元,命门;偏肾 阴虚,加三阴交,然谷. 阴虚,加三阴交,然谷.
两地汤
清经散
清肝解郁, 清肝解郁, 凉血调经. 凉血调经.
丹栀逍 遥散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针灸治疗
可选取气海,足三里,地机, 气不摄血 可选取气海,足三里,地机,脾俞 穴.用补法,脾俞加灸. 用补法,脾俞加灸. 血 热 妄 行 可选取三阴交,血海,地机,然谷, 可选取三阴交,血海,地机,然谷, 太溪穴.用补法加灸. 阴虚血热 太溪穴.用补法加灸. 可选取三阴交,血海,地机, 可选取三阴交,血海,地机,曲池 用泻法. 阳盛血热 穴.用泻法. 可选取三阴交,血海,地机,行间, 可选取三阴交,血海,地机,行间, 肝郁化热 太冲穴.用泻法. 太冲穴.用泻法.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学习目的
掌握月经不调,月经先期的概念. 掌握月经先期的辨证要点. 熟悉月经先期各证型的临床表现. 熟悉月经先期各证型的病理机制,治法与方 药加减.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血 海 失 充

气滞血瘀
素性抑郁,七情内伤, 素性抑郁,七情内伤,肝气郁 结,血行不畅,瘀阻冲任 血行不畅, 素体肥胖, 素体肥胖,痰浊内盛 脾失健运, 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阻 滞 胞 络
痰湿阻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辨证论治
证型 气血虚弱 临床表现 月经周期后延,经量少, 月经周期后延,经量少,色淡质 继而闭经,伴面色萎黄, 稀,继而闭经,伴面色萎黄,倦 怠无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 怠无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初潮晚,逐渐闭经,头晕耳鸣, 初潮晚,逐渐闭经,头晕耳鸣, 健忘,腰酸腿软,性欲低下, 健忘,腰酸腿软,性欲低下,舌 淡红,苔少,脉沉细. 淡红,苔少,脉沉细. 月经数月不行,精神郁闷, 月经数月不行,精神郁闷,烦躁 易怒,乳房,小腹胀痛, 易怒,乳房,小腹胀痛,舌有瘀 斑瘀点,脉沉弦或涩. 斑瘀点,脉沉弦或涩.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 月经停闭,形体肥胖,头晕嗜 胸闷脘痞,带下量多, 睡,胸闷脘痞,带下量多,苔白 脉滑. 腻,脉滑. 治法 益气养血. 益气养血. 方剂 人参养荣 汤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常用中成药 1.乌鸡白凤丸 2.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散)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月经后期月经后期返回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学习目的
掌握月经后期的概念,辨证论治要点. 熟悉月经后期各证型的病因,病理机制. 熟悉月经后期各证型的,临床表现,治法与 方药加减.
可选取中脘,内关,足三里, 痰湿阻滞 可选取中脘,内关,足三里,三阴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常用中成药 1.乌鸡白凤丸 2.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散)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病因病机
气血虚弱
脾胃素弱,忧思伤脾, 脾胃素弱,忧思伤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久病大病,小产,堕胎, 久病大病,小产,堕胎,屡伤气血 先天不足,精血亏虚, 先天不足,精血亏虚,天癸匮乏
肝肾亏虚
房劳多产,久病耗伤肾精肝血,而 房劳多产,久病耗伤肾精肝血, 致肝肾亏损,精亏血少, 致肝肾亏损,精亏血少,冲任失养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针灸治疗
可选取肾俞,膈俞,三阴交,关元, 肾精亏虚 可选取肾俞,膈俞,三阴交,关元, 太溪穴,用补法,可加灸. 太溪穴,用补法,可加灸. 可选取关元,命门,膈俞,血海, 阳虚寒凝 可选取关元,命门,膈俞,血海,三
肝郁气滞 寒滞冲任
阴交穴.用补法,关元,命门加灸. 阴交穴.用补法,关元,命门加灸. 可选取中脘,支沟,行间, 可选取中脘,支沟,行间,三阴交 用平补平泻. 穴.用平补平泻. 可选取三阴交,膈俞,肾俞,关元, 可选取三阴交,膈俞,肾俞,关元, 气海,血海穴.用补法,膈俞, 气海,血海穴.用补法,膈俞,肾 关元,气海加灸. 俞,关元,气海加灸. 交,丰隆穴.用平补平泻法. 丰隆穴.用平补平泻法.
肝肾不足
补肝肾, 补肝肾,调 冲任. 冲任. 行气解郁, 行气解郁, 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 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 活血通经. 活血通经.
六味地黄 丸 消遥散
气滞血瘀
痰湿阻滞
丹溪治痰 湿方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针灸治疗
气血虚弱 肝肾不足 气滞血瘀 痰湿阻滞
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 可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 用补法. 穴.用补法. 可选取肝俞,肾俞,气冲,三阴交. 可选取肝俞,肾俞,气冲,三阴交. 用补法. 用补法. 可选取气海,血海,行间,三阴交, 可选取气海,血海,行间,三阴交, 子宫穴.用泻法. 子宫穴.用泻法. 可选取膻中,中脘,气海,丰隆, 可选取膻中,中脘,气海,丰隆,关 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元,三阴交.平补平泻法.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
常用中成药 1.玉液金丸 2.妇科得生丸 3.河车大造丸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第二节 闭经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二节
闭经
学习目的
掌握闭经的概念,辨证要点. 熟悉闭经各证型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 了解闭经各证型的治法与方药加减.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
证型 气不 摄血 临床表现 治法 方剂 归脾汤 经期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 补脾益气, 经期提前,色淡质稀,神疲肢倦, 补脾益气, 固冲调经. 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淡红, 气短懒言,纳少便溏,舌淡红,苔 固冲调经. 薄白,脉缓弱. 薄白,脉缓弱.
第一节 月经不调
第一节
月经不调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定义
凡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 等方面发生异常现象者,称为"月经不调". 是妇科常见病.若不及时治疗,往往可以因 之而不孕. 根据月经不调范围包括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期,月经后期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等诸 月经先后无定期 证.本节主要介绍月经先期,月经后期及月 经先后不定期.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
病因病机
因肾虚,肝郁导致肝肾脏腑功能,冲 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所致.学 习时必须抓住本病的病机特点,方能 辨证明确.
返回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目录
第二章 其他病症
第一节 月经不调
月经先后无定期
辨证论治
临床表现 经期不定,量或多或少, 经期不定,量或多或少, 色红有块,胸胁,乳房, 色红有块,胸胁,乳房, 肝郁气滞 少腹胀痛,脘闷纳呆, 少腹胀痛,脘闷纳呆,善 太息,苔薄白,脉弦. 太息,苔薄白,脉弦. 经期不定,量少,色淡, 经期不定,量少,色淡, 质稀,腰腿酸痛, 质稀,腰腿酸痛,头晕耳 肾气不足 舌淡,苔少, 鸣,舌淡,苔少,脉沉 细. 证型 治法 方剂 疏肝解郁, 疏肝解郁, 逍遥散 和血调经. 和血调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