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专题综合训练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现代世界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第2课时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能力提升
第2课时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2018·安徽六校联考)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
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
其部分原因是( )A.制定实行《工业复兴法》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C.美国政府放弃金本位制D.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解析:选B。
从1919到1929年美国并没有在生产力上发生大的飞跃,而建筑行业和生产资料的增长主要依靠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来实现,造成了大量的泡沫,是经济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
2.(2018·吉林模拟)1930年12月,胡佛总统说:“经济萧条不可能因立法或政府的声明而恢复。
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
合作行动将加快恢复的进程,萧条的破坏会减轻。
……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
”材料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是( )A.合作共赢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B.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C.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D.坚决反对罗斯福新政的政治经济措施解析:选B。
“经济创伤必须要依靠经济肌体本身细胞即生产者和消费者自己的活动治愈”说明主张通过经济系统自我恢复的途径走出经济萧条,故选B项。
材料没有体现“合作共赢”,A项错误;“政府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不符合材料“政府最大的贡献在于鼓励社会中的这种自愿合作”,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1933年实施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3.(2018·江南十校联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
罗斯福新政注重社会诚信机制建设,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工业D.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提高工人地位解析:选A。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4专题归纳提升课件
解析:选 D。材料中“1938 年苏联”“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 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 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 4~5 小时”反映了 实行计划经济过程中部分人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故 D 项正确。
三、罗斯福新政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反映出的政治、经济、思 想的变化 1.从经济角度看: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 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不仅是经济的新政, 也是美国共和制代议制政体的新政,也是社会经济思想等方面 的新政。从美国新政的变化可以折射出该时期重要的政治、思 想文化的变化。
世界三大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及特点
1.不同
类型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罗斯福新政
生产资料 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 生产资料私有
生产资料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成分 制
并存
类型
斯大林模式
2.从政治角度看:1787 年宪法确立了美国国会、总统、最高 法院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在美国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 里,“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 三权分立和制衡体制,经历了从以国会为中心到以总统为中心 的转变过程。通过扩充总统的权力、构建“大政府”等,在政 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起主导作用,强化了政府的作用。 3.从思想角度看: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 严重打击,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已经过时。从罗斯福新政 开始,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同 时社会福利思想萌发,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
(1)一个勇敢的调整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方面
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 到国家手中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专题跟踪检测(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1.(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武帝即位之初,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缴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富商大贾常常囤积居奇,操纵物价。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在全国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由中央统一在郡国设置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输送;又置平准官于京师,总管全国均输官运到京师的物资财货,除去开支用度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调剂物价。
此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作用。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前两句话从政府行为和富商行为两方面分析。
第(2)问,首先,从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政策的背景出发作答,这些政策不仅有利于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和平抑物价,而且有利于运输成本的减少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其次,根据材料“此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可知,有利于百姓负担的减轻和国库收入的增加;最后,由中央政府统一推行均输平准政策有利于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答案:(1)背景:政府各部门抢购物资,易引起矛盾;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运输不便且成本高。
(2)作用: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平抑了物价;减轻百姓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国家经营,增加了国库收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出四点即可)2.(2019届高三·湖南、江西十四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
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向“舍人税地”方向发展。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回顾 第六部分 现代世界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 第1课时 十月革命与苏联
2.新经济政策
(1)原因:_战__时__共__产__主__义__政__策___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①农业:用固定的_粮__食__税___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采取租
(2)措施让 ③制 商和 业租 :借 允制 许的 商形 品式 买, 卖实 ,实 行行_国_自_家__由资__贸本__易主__。义___。 ④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_按__劳__取__酬___ 的工资制。 ①使苏俄经济走出了困境,为实现_工__业__化__打 下了基础。
1.根据史料一,分析十月革命“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在 性质和斗争对象方面存在哪些不同? [尝试解答]
提示 第一阶段反对沙皇专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阶 段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
2.史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以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尝试解答]
提示 (1)方式:和平夺权。(2)原因: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 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内容③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④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 “___不__劳__动__者__不__得__食_____”。
(3)评价 ①积极ab..适巩应固了了战苏时维需埃要政,权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②消极ab..实导施致过经程济中危出机现和了政许治多危弊机病。和错误。
3.结果
①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 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1)建立新政权②通过了《_和__平__法__令__》和《土地法令》,成立 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2)性质:世界上第一个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
命。
4.意义
(1)国内: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_国__家___现__代__化__创造了重
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总结: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
专题总结提升八近现代东西方的思想解放与科教文艺(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近现代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二)近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发展及文学艺术一、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的三种道路1.第一种道路:走资本主义的路。
(1)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通过改良,建立日本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结果失败。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向美国学习,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建立以美国为榜样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实践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2.第二种道路:走俄国人的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传入中国。
之后,中国共产党试图通过学习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来夺取政权。
为此,中共一大规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结果,第一次工人运动从高潮走向低潮。
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全部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
事实证明,俄国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3.第三种道路:走自己的路。
1927年的文家市决策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在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考题例证1】[2018·湖南长郡中学一模]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党发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红军,逃避敌人进剿,向偏僻地区发展的观念,在现时局势下便成为极端错误的……观念。
”这说明()A.中共迫切需要统一军事领导权B.党内存在严重的逃避主义倾向C.国共两党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D.革命道路中国化尚未达成共识二、20世纪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比较【考题例证2】 [2018·河南豫南豫北名校联考] 萧功秦指出,极“左”思潮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了绝境,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现成的施工蓝图,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不断进行的政策调整。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2第2讲经济危机与
通史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2第2讲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后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四川“联测促改”考试)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
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解析:选C。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这一现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主要原因是萧条时期的就业竞争加剧,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并未推行福利政策,故D项错误。
2.(2019·莆田质检)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
此外,胡佛还提出轮流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
这些措施( )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解析:选A。
材料“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以此减缓就业压力”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有限干预,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已经恢复,故B项错误;1930~1931年,《全国工业复兴法》还未颁布,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政府已经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故D项错误。
3.(2019·泰安模拟)观察下表“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
可推知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 )年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1929 38% 43% 19%1933 22% 25% 53%A.B.降低经营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解析:选B。
高考历史专题十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0讲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30讲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1)积极性①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进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
③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作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新文化都看作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辛亥革命是从政治上反封建,而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上反封建。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十月革命前①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②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2)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①1918年11月,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分别开设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综合理解(1)一个转变: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内容的转变。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专题综合提升教案(含解析)
专题综合提升
线索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阶段特征
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
3.新文化运动前期: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线索2 20世纪以来的理论成果。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课件第14单元 单元整合(十四)
专题纵横拓展
三、20世纪世界上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
背 粉碎,“战时共产主义” 经
不 景 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 矛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美国
特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点 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不
国家
专题纵横拓展
项目
苏俄(联)新经济政策
(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
高考链接突破
【答案】 A 【解析】由“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 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可得出,此讲话一定发生在十月革命前,但工人阶级已经掌 握了部分力量,和二月革命后的情形符合,列宁希望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转 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发表“四月提纲”,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十月革命之后的 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对国内外形势进行分析,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 C 【解析】罗斯福新政要医治的“资本 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A项是罗斯 福新政医治该疾病的方式,故A项错 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通货 紧缩,故B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 确;自由放任是罗斯福新政之前长期实
A.国家干预
B. 通 货 膨 胀 行的经济政策,而非“暂时疾病”,故D
单元整合(十四)
通史框架构建│专题纵横拓展│学科技能提升
通史框架构建
专题纵横拓展
纵向贯通
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 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取代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 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 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第2课时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第 2 课时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关联考纲】 斯福新政
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 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 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尝试解答]
提示 (1)措施: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2)结果: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经济大危机由美国波及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国爆发危机,其他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 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教材补遗】 以工代赈 1933 年,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有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专门 吸收身强力壮而失业率偏高的青年人,从事植树护林、防治水 患、道路建筑等工作,当时全美国的工赈机关总计雇佣人员占 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不仅大大缓解了失业困难,刺激了经济的 早日复苏,而且许多基础设施建设至今仍使美国经济受益无穷。
失业人数 1 700 万 600 万 近 300 万 85 万
300 万 3 000 万
史料二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
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 ——生产者和 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息和表格内数据分析历史现 象的发展趋势:1929-1933 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 和外贸下降的幅度很大,失业人数激增,这说明了经济危机破 坏性大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胡佛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六部分现代世界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第3课时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能力提升
第3课时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1.(2018·广州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的悲剧在于,那些本来有可能制止后代进行毁灭性的竞赛,并进而阻止他们进入战争的国际互动力量还没有强大到阻挡1914年8月灾难的发生。
当枪声在那个8月响起时,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了类似的经历;短缺、征兵、死亡和疾病。
这个大屠杀又转而刺激了激烈的新意识形态的产生,它甚至更强烈地强调世界范围内阶级、种族或民族国家的统一。
——《1780—1914现代世界的诞生》材料二“美苏争霸陷入僵持状态,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
”“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历史过程。
1977年他说,‘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
1985年进一步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
1987年进一步指出,‘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刘华秋《国际风云录》(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的目的。
分析这场战争对欧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识。
谈谈国际局势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等角度回答。
第(2)问第一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二“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可概括出来;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根据国际局势来制定政策,只有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对策。
答案 (1)目的:帝国主义列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影响:政治上给欧洲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经济上使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思想上由于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和巨大的伤亡、破坏,使战后欧洲各国人民中普遍兴起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由于凡尔赛体系的分赃不均和对战败国的严厉制裁,导致欧洲一些国家极端民族主义复兴。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专题综合训练
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专题综合训练(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晋冀豫联考)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
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
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解析:选A。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是在二月革命的前夕,资产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表明二月革命前夕工人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说明当时的沙皇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选A。
2.(2018·茂名模拟)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 A.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B.说明敌人非常顽固,需要彻底革命C.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珍惜D.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B。
官方发布激烈战斗的消息,是为了强调敌人的顽固,强调在现实中对敌人革命的必然性,故选B。
由“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可知,对列宁选择的时机并没有肯定,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革命的过程,没有提到革命最终的结果,C项错误;苏联官方的这种观点恰好是掩盖历史的真相,D项错误。
3.(2018·衡阳十校联考)1918年5月,列宁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明确指出:小商品生产的优势地位,使得苏维埃俄国不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即国家资本主义。
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四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专题整合课件人民版
-23-
组织答案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 《人权宣言》宣布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 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 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 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20-
题 设 材料关键句 号 问 第 隐性 (1) “法国大革命” 信息 问 材料一“主张人民主权,抨 击君主专制” 显性 材料二“民族解放之斗争, 第 信息 (2) 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 问 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隐性 对两者目标的共同性进行 信息 概括
提取信息 联系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可知《人权宣言》从法 律角度废除等级制度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人民 主权 反对帝国主义,主张民族 解放 追求民主与平等
-7-
2.代议制的统一性、多样性
-8-
3.作用 (1)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 阶级的民主制度,具有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 要作用。 (2)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 间的矛盾,有效地防止了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可以利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斗争,有助于维护无产 阶级合法权益,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提取信息 法国民族主义是抨 击和反对国内专制, 国民党“一大”《宣 言》 中的民族主义突 出反对帝国主义 近代法国的民族主 义是与反对君主专 制联系在一起的
-22-
题 设 材料关键句 号 问 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 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 代表……启蒙思想家主张 显性 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 信息 材料二“故民族解放之斗 第 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 (2) 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 问 已”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部分 现代世界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 第3课时 20
2.国际联盟的建立 (1)提出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 点”计划中提出了建立_国__际__联__盟___的计划。 (2)通过盟约: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 (3)正式成立:1920 年 1 月 10 日,国际联盟盟约正式生效,国 联会址设在日内瓦。
3.火山上的短暂稳定 (1)欧洲安全与《洛迦诺公约》 ①法国积极寻求安全保障,德国力争同法国实现和解,英国主 张促成法、德和解。 ②《洛迦诺公约》:1925 年,《__洛__迦__诺__公__约__》的签订,改善了 法德关系,有助于稳定欧洲的局势。该条约为德国重新迈入欧 洲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
(2)扩大:①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②面对法 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力 量大大加强。 (3) 转 折 : 1942 - 1943 年 _斯__大__林__格__勒__战__役___ 、 阿 拉 曼 战 役 和 _中__途__岛__海__战___的胜利,使各主要战场都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4)胜利:①意大利投降: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 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②开辟第二战场:1944 年,加速战争的胜 利进程。③攻克柏林:1945 年 5 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④日本投降:1945 年 8 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 束。
(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 ①欧洲列强间的基本矛盾:a.法德矛盾:_普__法__战__争___带来的耻辱, 使法国一心想要报仇雪恨;而德国,想方设法压制法国。b.俄奥 矛盾:集中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c.英德矛盾:德国要 求在殖民地问题上获得更大的权益,向英国发起挑战。 ②三国同盟:德、意、奥,1882 年最终形成。 ③三国协约:英、法、俄,1907 年最终形成。 (3)导火线:1914 年 6 月的_萨__拉__热__窝__事___件__。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课后检测含解析
第3讲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建议用时:60分钟)1.(2019·衡水金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德国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对外实行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开拓世界市场。
“大陆政策”日益不符合德国容克阶级的要求,他们极力要求打破其束缚,去争夺世界霸权。
毕洛声称,“必须超越俾斯麦的政策”和“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泛德意志同盟、德意志海军协会都竭力主张德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泛德意志同盟狂热鼓吹德国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大肆宣传大规模的扩张计划,他们公开叫嚷,“如果德国不统治世界,那将从地图上消失,两者必居其一”。
出任德国外交大臣的毕洛在帝国议会上演讲道:“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谈论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的民族沙文主义和传统的军国主义相结合,表现出极大的侵略性,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性。
威廉二世在演说中讲到,“世界要仗德意志才得救”“我们是地球上的盐”。
战争前夕,泛德意志主义宣传达到了炽热的程度,民众也狂热高呼:让皇帝领导普鲁士,普鲁士领导德意志,德意志领导全世界。
这充分再现民族扩张主义的勃勃野心及其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巨大威胁,也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
——摘编自《极端民族主义推动一战爆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特征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
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泛德意志同盟狂热鼓吹德国负有统治世界的使命,大肆宣传大规模的扩张计划”“泛德意志同盟、德意志海军协会都竭力主张德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威廉二世在演说中讲到,‘世界要仗德意志才得救’”总结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实质,根据材料“充分再现民族扩张主义的勃勃野心及其对世界秩序产生的巨大威胁,也最终将德国引向了战争的深渊”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德意志帝国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舆论工具。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部分 现代世界 专题十四 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 第1课时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
第1课时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2018·某某调研)列宁曾将十月革命的主观动机设定为“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
晚年,他又重新诠释其实际功能,其中包括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列宁眼中的十月革命( )A.超越无产阶级革命X畴B.逐渐修正了既定目标C.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D.实现了东方非殖民化解析:选C。
据材料“‘引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面向东方落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可知,十月革命造成了广泛的世界影响,故选C。
2.(2018·某某模拟)瞿秋白在《俄乡纪行》中写道:“不得志的小商人、小资产阶级的农民,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
”这实际上反映了( )A.十月革命成功但并未解决土地问题B.俄国苏维埃体制是次不成功的尝试C.苏维埃俄国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选D。
据材料“自1920年以来都不满于劳农政府”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故选D。
十月革命成功后即颁布《土地法令》解决农村土地问题,A项错误;俄国苏维埃体制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成功实践,B项错误;苏维埃俄国是工农联盟政权,C项错误。
3.(2018·某某调研)学者王听伟指出:“摒弃了试图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构想,使得俄国的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缓和了民众和苏维埃政府的矛盾,顺利渡过了这次‘危机’。
这是社会主义第一次伟大而成功的改革。
”这一“成功的改革”是指( )A.赫鲁晓夫改革B.勃列日涅夫改革C.实施新经济政策D.实行农业集体化解析:选C。
据材料中“直接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然后列宁摒弃该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经济稳步发展,顺利度过了危机,故选C。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盲目种植玉米,导致垦荒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放在了工业领域尤其是军事工业,后期导致经济下滑,B项错误;实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两种文明模式的演进-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专题综合训练(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晋冀豫联考)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
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
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解析:选A。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勒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是在二月革命的前夕,资产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表明二月革命前夕工人阶级对沙皇统治的不满,说明当时的沙皇统治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故选A。
2.(2018·茂名模拟)彼得格勒起义当晚,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苏联解体后研究资料也表明,当晚冬宫的防卫长官自己打开了冬宫大门,并把起义者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然而此前苏联官方坚称起义者在冬宫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
苏联政府这样叙述历史细节,是为了( ) A.夸奖列宁正确选择了起义的时机B.说明敌人非常顽固,需要彻底革命C.说明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要珍惜D.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B。
官方发布激烈战斗的消息,是为了强调敌人的顽固,强调在现实中对敌人革命的必然性,故选B。
由“发生了一夜的激烈战斗”可知,对列宁选择的时机并没有肯定,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到革命的过程,没有提到革命最终的结果,C项错误;苏联官方的这种观点恰好是掩盖历史的真相,D项错误。
3.(2018·衡阳十校联考)1918年5月,列宁在《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一文中明确指出:小商品生产的优势地位,使得苏维埃俄国不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需要一个中间环节,即国家资本主义。
它比小商品要进步和优越得多。
该材料可以反映( )A.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错误的B.新经济政策的部分理论依据业已酝酿C.国家资本主义道路是苏俄国情的产物D.列宁认识到排斥市场经济带来的恶果解析:选B。
据材料“小商品生产的优势地位,使得苏维埃俄国不可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即国家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故选B。
4.(2018·临沂期中)列宁说:“有决定意义的事情,就是在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上建立最严格的全民计算和监督”;后来又说:“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
”这种认识上的变化反映了列宁( )A.坚持严格的生产和分配制度B.努力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决定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主张用市场手段发展大型国营企业解析:选B。
新经济政策的出台即意味着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俄国实际出发去探索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选B。
5.(2018·洛阳期中)1928年,苏联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在出卖农产品时(国家)要少付一些钱。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这种做法( )A.确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D.促使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选B。
苏联的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来提供资金,故选B。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包括了所有制形式、经营管理方式等,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21年已经转为新经济政策,C项错误;材料是对农民的一种剥夺,导致了农业的长期落后,D项错误。
6.(2018·济宁模拟)1929年末,斯大林实现了“强制集体化”。
到了1938年,私有土地完全消失。
国家制定价格、控制分配、选定农作物,来达到确保稳定的食物供给和解放农业劳动力。
苏联的上述做法旨在( ) A.全面建立计划经济新模式B.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C.加快取消新经济政策步伐D.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解析:选B。
苏联在1936年就已经建立了计划经济新模式,故A项错误;苏联全面计划经济新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实行“强制集体化”“制定价格、控制分配、选定农作物,来达到确保稳定的食物供给和解放农业劳动力”是为了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9年就已经被取消了,故C项错误;1936年苏联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已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7.(2018·泰安质检)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于2017年1月23日签署命令退出“TPP”,1月27日签署“限穆令”。
2月1日,英国议会下院授权首相启动“脱欧”程序。
2月5日,法国竞选总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发表竞选纲领,承诺若当选,必以“法国优先”。
这与下列哪一做法相类似( ) A.二战时期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B.二战后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国际货币金融体系C.二战后签署《关贸总协定》,建立国际贸易体系D.大萧条时期各国采取利己主义政策,以邻为壑解析:选D。
大萧条时期,各国的利己主义与材料中“美国优先”“法国优先”“脱欧”程序等相符,故选D。
二战时期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强调国家间的团结、协作,与材料突出各国都坚持利益至上的原则不符,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为主导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国际之间的经济秩序化、体系化,与材料坚持利益至上的原则不符,B项错误;国际贸易体系旨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总体呈现国家间的互利共赢,与材料强调不符,C项错误。
8.(2018·山西名校联考)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出现了—种社会思潮,企图在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寻找“中间路线”。
这种“中间路线”()A.其实质是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失败B.企图通过通货紧缩解决经济危机C.目的是用政府权力替代市场机制D.主张以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发展解析:选D。
大危机的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扩大消费来刺激经济的发展,故选D。
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指导下的恶果,故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A项错误;大危机的特征是生产过剩,通过通货紧缩不能解决经济危机,B项错误;“中间路线”是政府和市场同时并存,并非政府替代市场,C项错误。
9.(2018·梅州质检)在研究罗斯福新政过程中有人提炼出“新政实施的三条主线”,其中“”的内容应是( )[1]经济基础产业的重新组织和重新推进如:“”[2]恢复美国在世界市场有利地位的政策如:放弃金本位,提高美国商品国际竞争力[3]寻求新的社会妥协,是新政精华所在如: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改善劳资关系A.通过了专利法,确保发明人正当权利B.推行工业国有化,加大政府监管力度C.颁布《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大企业发展解析:选C。
抓住材料经济基础产业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涉及农业、制造业、重工业等产业,故选C。
“专利法”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材料“经济基础产业”无关,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国家干预经济,“推行工业国有化”的说法有误,B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推动大企业发展,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起来,D项错误。
10.(2018·无锡期末)20世纪30年代,美国杂志《名利场》刊登了威廉·格罗伯的漫画(“布条”为新政的各种机构与立法)该漫画反映了( )A.经济危机严重束缚了美国经济的发展B.新政使总统的权力受到了太多的束缚C.作者对新政各项措施基本持赞同态度D.作者对新政各项措施基本持反对态度解析:选D。
题干中漫画显示作为新政各种措施的布条将代表美国的巨人束缚住,说明该漫画作者认为新政束缚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作者对新政的态度应该是持反对态度,故选D,排除C。
题干中提到漫画的内容(“布条”为新政的各种机构与立法),说明这一时期罗斯福新政已经开始实施,因而并未体现出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政措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新政应该使总统权力更大,B项错误。
11.(2018·郴州质测)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
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
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
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 ) A.提高商品价格B.缓解债务危机C.恢复银行信用D.促进工业复兴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每盎司等于35美元”得出,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货币明显增多,是因为经济大危机期间物价暴跌同时生产过剩,故目的是提高商品价格,故选A项。
12.(2018·甘肃一诊)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卷》认为:“从根本上讲,罗斯福新政并未实行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而是为了革新和完善处于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所有制。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使美国转向一种混合体经济B.是运用政府的权力对经济进行干预C.局部调整了美国的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资本主义所有制解析:选C。
由“从根本上讲,罗斯福新政并未实行主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可知罗斯福没有对生产资料进行公有化,不会出现所谓的“混合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谈到生产资料的形式问题,没有涉及如何进行调整,故B项错误;通过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情况来看,它没有对其进行全面调整,所调整的只是部分的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美国的资本主义性质没有因罗斯福新政而发生任何改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遵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薛福成在谈论轮船招商局时说,商办固然比官办好,但如果单独由民间自办,又恐商情之相轧也,则督以大员而齐其政令;恐商利之未饶也,则酌拔漕粮而弭其缺乏,所以,官督还是必要的。
郑观应主张“决胜于商战”,强调“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而后战本固,战力好也”。
他说:“第商务之战,既应藉官为护持,而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造作则借官率以兴创之”。
对于采矿业,他认为,“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更必须采取“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商招殷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于是“上下相维,二弊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