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药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泻药作用原理分类

泻药作用原理分类
中药也有很多泻药,根据其作用机理主要可分为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容积性泻药等三种类型。
刺激性泻药
攻下药中的大黄、虎杖、芦荟、番泻叶、决明子等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具有刺激肠黏膜、增加肠蠕动的作用,近年发现环烯醚帖类成分亦有缓泻作用,生地、玄参、山栀子的泻下作用,可能与此类成分有关。
郁李仁、打碗花、鼠李、野蔷薇中的苷类;车前子、望江南、知母、天门冬、麦门冬所含的多种黏液质;胖大海种皮的胶素、苦楝皮的川楝素、槟榔中的槟榔酮、泽漆中的泽漆素、硫磺内服后变为硫化物或硫化氢等均有刺激性泻下作用。
润滑性泻药
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松子仁、核桃仁、黑芝麻、冬瓜仁、瓜萎仁、桃仁等,含有多量植物油。
植物脂肪除了可直接润滑肠道、软化粪便外,其在肠道内,在胰液和胆汁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肠腔内进一步皂化,生成脂肪酸钠,可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促进排便。
蜂蜜、香蕉等含大量果糖,从而引起润肠通便作用。
容积性泻药
芒硝、朴硝、玄明粉、雷丸等主要含硫酸钠及少量硫酸镁。
服药后,硫酸根及镁离子在肠腔内不被吸收,而增加了肠腔内的渗透压,使肠腔内的水分增多,增加肠内容积,促进肠蠕动,从而引起排便致导泻。
车前子、胖大海等亦有类似的容积性通便作用。
泻到腿软:7大类泻药解决便秘

泻到腿软:7大类泻药解决便秘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泻药主要有7种,即容量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促分泌药和栓剂泻药。
让我们分别看看它们。
1.散装泻药包括麦麸、葡甘露聚糖等,是肠道不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通过吸水和增加粪便的含水量和体积起到通便的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尤其是老年人。
小麦纤维素用法用量:成人1次,3.5g,每天2-3次,至少1周,然后逐渐减少至每天2-1次;每天早上吃药。
6个月以上的儿童:1.75克一次,每天1-2次,至少1周,然后逐渐减少到每天1次;每天早上吃药。
可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服用,每次服用200毫升左右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空腹服用。
葡甘露聚糖用法和用量:空腹服用150毫升温水。
成人:0.6~1.2g,tid,儿童减半,首剂可加倍;起效后,维持剂量为每天0.9~1.8g,可一次服用。
提示服药时,应加入足量液体,24小时内生效。
2.渗透性泻药包括二糖制剂、盐释放剂和聚乙二醇。
未被吸收的糖可以增加肠腔中的粪便量,刺激肠蠕动。
它可以在结肠中分解成乳酸和乙酸,促进生理细菌的生长。
乳果糖用于治疗轻中度便秘,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大剂量。
用法用量:10-20克,qd,po,起效可能需要24-48小时。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增加到每天40克。
盐泻药在肠道中的不完全吸收导致水渗入肠腔。
过量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硫酸镁口服(1)结晶粉末:每次5-20克,早晨空腹服用,同时饮用100-400毫升水,或用水溶解后服用;(2)溶液:10-40毫升一次,早上空腹服用。
聚乙二醇口服后不被肠道吸收或代谢,可吸收肠道水分。
它不含盐或糖,并且几乎没有不良反应。
适用于老人和8岁以上的儿童。
用法用量:每次10g,每日1 ~ 2次;或者每天20克,一天一次。
每个袋子里的东西都溶解在一杯水里,然后拿走。
3.刺激性泻药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
它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动力,刺激肠分泌,减少吸收,促进排便。
泻下药知识点总结

泻下药知识点总结一、泻下药的分类1.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泻下药可以分为刺激性泻下药、渗透性泻下药和软化便秘药。
2. 刺激性泻下药:通过刺激肠道粘膜,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泻次数。
常见的刺激性泻下药有芦荟、大黄、番泻叶、甘遂等。
3. 渗透性泻下药:通过增加肠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促进水分进入肠道,软化粪便,增加排泻次数。
常见的渗透性泻下药有泻立停、甘露醇等。
4. 软化便秘药:通过改善粪便的质地和形状,使之更易排出。
常见的软化便秘药有润肠通、开塞露等。
二、泻下药的适应症1. 治疗便秘:泻下药是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泻次数,缓解便秘症状。
2. 肠道手术前的肠道清洁:在进行肠镜检查或肠道手术前,需要清空肠道,此时可以使用泻下药来促进排便,清洁肠道。
3. 某些肠道疾病的治疗:如慢性便秘、肠道瘘、肛裂等肠道疾病,泻下药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泻下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 泻下药的禁忌症:对泻下药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及肠梗阻、症状性便秘的患者均禁用泻下药。
2. 使用泻下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长期大量使用泻下药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肠道健康;在使用泻下药过程中,应该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泻下药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常见泻下药的用法和剂量1. 芦荟: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150-300毫克,每日1-2次。
2. 大黄: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3-6克,每日1-2次。
3. 泻立停: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17克/袋,每日1-3次,儿童剂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润肠通: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50-100毫克,每日1-2次。
五、泻下药的不良反应和警示1. 长期滥用泻下药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和肠道黏膜受损,出现依赖性便秘。
2. 泻下药大量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血症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3. 长期使用泻下药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增加感染的风险。
执业药师药理学辅导泻药

执业药师药理学辅导:泻药
泻药是通过增加肠内水分、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肠蠕动、加速排便的药物;可分为渗透性、接触性和润滑性泻药;
1.硫酸镁和硫酸钠
因口服不吸收,在肠腔内形成高渗,减少水分吸收,肠内容积增大,导致肠蠕动加快,引起泻下;此外还有利胆作用;硫酸钠导泻作用较硫酸镁弱,也较安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用于手术或结肠镜检查前排空肠内容物;月经期、妊娠妇女及老人慎用;
2.乳果糖
给药后不吸收,在肠道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吸收水分,刺激肠道,促进排便;
接触性泻药又称刺激性泻药;通过刺激肠道,加速肠蠕动,也能使肠黏膜的通透性改变,使电解质和水分向肠腔扩散,使肠腔水分增加,引起泻下;
3.酚酞
口服后在肠道与碱性肠液形成可溶性钠盐,能促进结肠蠕动;服药后6~8h排出软便,作用温和,适用于慢性便秘;偶有过敏性反应、肠炎、皮炎及出血倾向等;
4.大黄、番泻叶和芦荟等植物中含有蒽醌类
后者在肠内被细菌分解为蒽醌,能增加结肠推进性蠕动,用药后6~8h排便;常用于急慢性便秘;
5.润滑性泻药
通过润滑肠壁、软化粪便而发挥作用;常用药物有液体石蜡、甘油、纤维素等;。
泄下药的功能主治

泄下药的功能主治1. 简介泄下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凭借其独特的功效在中医领域广泛应用。
泻药可以分为温泻和寒泻两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泻药进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泄下药的功能主治及其适用范围。
2. 减肥泄下药在减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温泻或寒泻的特性,泄下药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排便频率,并有效减少便秘问题。
便秘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促进排便,泻药可以帮助减轻体重,改善身体形态。
适用泄下药:金银花、火麻仁、大黄等。
3. 预防疾病泄下药还可以帮助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积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通过服用泄下药,可以清理肠道中的有害物质,预防肠癌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此外,泻药还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提高免疫力。
适用泄下药:大黄、芒硝、莱菔子等。
4. 清热解毒泄下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清热解毒的泄下药可以减轻或消除发烧、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排除体内毒素,促进康复。
适用泄下药:黄连、金银花、连翘等。
5. 缓解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许多人常见的问题,泄下药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通过促进肠胃蠕动和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泄下药可以加速食物消化和吸收,减少胃部不适感和腹胀问题。
适用泄下药:白术、厚朴、山楂等。
6. 运动损伤的辅助治疗对于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来说,运动损伤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泄下药可以帮助加速损伤部位的恢复。
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泻药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并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适用泄下药:三七、川芎、当归等。
7. 改善睡眠质量部分泻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长期失眠或浅睡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泻药可以通过平衡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睡眠。
适用泄下药:茯苓、黄连、芍药等。
8.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泄下药通常以中药颗粒、胶囊或水煎剂的形式使用。
泻药的分类

泻药的分类
复习泻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泻药的分类
• 目前泻药通常分为六大类:容积性泻药,刺激性 泻药,渗透性泻药,润滑性泻药,灌肠及栓剂和 粪便松软药等,下面分类介绍如下:
泻药的分类
• 1:容积性泻药,其主要成分是含多糖类或 纤维素类的泻药《包括多纤维素食物》。 其机制是可吸收水分,膨胀成润滑性凝胶, 使肠内容物易于通过,同时使肠内容物体 积增大,促进肠蠕动而排便,一般服后1224小时有效,其主要药物有以下几类:
泻药的分类
• 1》琼脂,每次15-30毫升,每天1-2次口 服,为缓泻剂。 • 2》西黄氏胶;每次10-20毫升,每天1-2 次口服,为缓泻剂。 • 3》甲基纤维素:每天口服15-50克,可长 期服用,特别适合食物过于精细者,孕妇 或停用刺激性泻药者。服药时鼓励病人多 饮水,以免发生肠梗阻。
泻药的分类
• 2》刺激性泻药。这类泻药主要是刺激肠蠕 动推动粪便排出,适用于排便动力不足者, 但习惯性便秘,便秘型肠肠易激惹综合征 者不宜用。常用的药物有中药大黄番泻叶 及篦麻油等,这类药物排便前多有腹痛症 状,长期使用可产生抗药,并有可能导致 结肠黑变病。 •
泻药的分类
• 3》高渗性泻药:这类泻药具有吸水性, 服药后使肠腔内渗透性增高,从而使肠腔 内容量增加,体积增大,刺激肠蠕动。常 用的药物有硫酸镁,镁铝,半乳果糖甙及 乳果糖。 • 注意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镁剂,服此类药物 应适度多饮水
;
• 4》润滑性泻药:这类泻药口服或灌肠后 可包裹于粪团块外,使之易于通过肠道, 可减少肠道水分的吸收,能促进结肠蠕动, 具有温和的通便作用,适用于粪便特别干 燥或老年体弱者,排便力减弱者。常用药 物有甘油石蜡油《注意久用可影响维生素 AD的吸收》及蜂蜜等
(医学课件)泻下药

02
泻下药的应用
泻下药的使用方法
1 2
口服给药
口服是泻下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一般按照医 生或药剂师的建议服用。
直肠给药
对于不能口服或口服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 直肠给药,如灌肠或栓剂。
3
外用给药
部分泻下药也可以通过皮肤外用给药,如敷贴 、软膏等。
泻下药的治疗范围
便秘
01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大便,缓解肠道
02
合成法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泻下药的有效成分或其类似物。
03
混合法
将提取物和合成药物混合制备成泻下药。
泻下药的质量控制
含量测定
对泻下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
稳定性试验
对泻下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性的测 定,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安全性评价
对泻下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确保药 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泻下药的适 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04
泻下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泻下药的安全性评价
1 2
药物成分安全
泻下药应由安全的成分组成,无毒或低毒,减 少对人体的损害。
适用人群
泻下药适用于年龄范围广,不同性别和生理状 态的人群,无明显禁忌。
3
药物相互作用
泻下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应避免相互作 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泻下药的有效性评估
症状缓解时间
01
评估泻下药缓解便秘或其他肠胃不适症状所需的时间,以判断
药物的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
02
制定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如大便性状改善、排便次数增加等
大黄碳酸氢钠片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大黄碳酸氢钠片的功能主治与作用简介大黄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成药,以大黄和碳酸氢钠为主要成分制成。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和作用,在中医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功能主治以下是大黄碳酸氢钠片的主要功能主治:1.疏肝解郁:大黄碳酸氢钠片能够疏肝解郁,舒缓情绪,缓解因肝气郁结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如胁肋胀痛、烦躁易怒等。
2.泻下通便:大黄在中药中被称为“天然泻药”,具有极好的通便作用。
碳酸氢钠能软化大便,减轻便秘症状。
因此,大黄碳酸氢钠片常被用于治疗便秘及相关疾病。
3.利尿通淋:大黄碳酸氢钠片可以增加尿量,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帮助清热利湿,对于水肿、浮肿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清热泻火:大黄碳酸氢钠片具有泻火的作用,可降低体内炎症程度,减轻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
5.消食导滞:大黄碳酸氢钠片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调整消化功能,减轻胃肠道积滞引起的症状,如食积、腹胀、呕吐等。
作用机制大黄碳酸氢钠片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肠道蠕动:大黄成分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频率,促进便秘物质的排出。
2.软化大便:碳酸氢钠可以软化大便,减少粪便干燥,从而减轻便秘症状。
3.清热泻火:大黄碳酸氢钠片中的大黄成分具有清热功效,可减轻体内炎症程度,从而改善相关热症状。
4.调整消化功能:大黄碳酸氢钠片能够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减轻胃肠道积滞症状。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大黄碳酸氢钠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2.对大黄、碳酸氢钠过敏者禁用。
3.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便秘,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
4.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超量服用。
5.注意个体差异,有些人对大黄碳酸氢钠片可能会有过敏反应,如皮疹、红肿等,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常见副作用大黄碳酸氢钠片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包括:1.腹泻:部分人在使用大黄碳酸氢钠片后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此时应停药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药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一、泻药的组成
泻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其主要成分取自天然植物或动物的部分。
以下是常见
泻药的主要成分:
1.大黄:大黄属于蓼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
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消炎、解毒的作用。
2.芒硝:芒硝又称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
芒硝具有利尿通淋、退热
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和热病。
3.甘草:甘草属于豆科植物,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甜素和甘草苷等。
甘草具有抗炎、催吐、润肺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
4.天麻:天麻属于兰科植物,主要成分为天麻素和天麻甙等。
天麻具有
安神镇静、止痛、降血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二、泻药的功能主治
泻药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通便泻下等症状。
以下是泻药常见的功能主治:
1.改善便秘:泻药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促进食物在肠道
中的运输和消化吸收,从而改善便秘问题。
对于轻度的便秘患者,泻药可以起到快速缓解的作用。
2.减轻水肿:一些泻药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减轻
体内水肿情况。
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水肿等问题的患者。
3.解毒、消炎:一些泻药如大黄,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
疗中毒和炎症相关的疾病。
4.缓解头痛、失眠:泻药中的天麻成分具有安神镇静、止痛的效果,可
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5.辅助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泻药中的甘草成分具有抗炎、润肺的
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缓解相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泻药具有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会对肠道造成负担,可能导致
依赖性便秘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泻药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并注意加强肠道保健。
三、使用泻药的注意事项
1.遵医嘱使用:使用泻药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不可滥用或
过量使用。
2.注意可能的副作用:泻药具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
状。
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3.避免长期使用:长期大量使用泻药会导致依赖性便秘等问题,因此应
避免长期连续使用泻药。
4.注意保持肠道健康:在使用泻药的同时,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适量运动、充足水分摄入等,以维护肠道的健康。
5.孕妇、儿童慎用:孕妇、儿童及特殊体质人群在使用泻药时应谨慎,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结起来,泻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其主要成分取自天然植物或动物的部分。
常见的泻药成分有大黄、芒硝、甘草、天麻等。
泻药具有改善便秘、减轻水肿、解毒消炎、缓解头痛失眠等功能主治。
在使用泻药时,应注意遵医嘱使用,避免过量和滥用,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并保持良好的肠道健康。
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在使用泻药时应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