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泻药的原理(一)
泻药的组成及功能主治
泻药的组成及功能主治一、泻药的组成泻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其主要成分取自天然植物或动物的部分。
以下是常见泻药的主要成分:1.大黄:大黄属于蓼科植物,其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
大黄具有泻下通便、消炎、解毒的作用。
2.芒硝:芒硝又称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盐。
芒硝具有利尿通淋、退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和热病。
3.甘草:甘草属于豆科植物,主要成分为甘草酸、甘草甜素和甘草苷等。
甘草具有抗炎、催吐、润肺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
4.天麻:天麻属于兰科植物,主要成分为天麻素和天麻甙等。
天麻具有安神镇静、止痛、降血压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二、泻药的功能主治泻药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通便泻下等症状。
以下是泻药常见的功能主治:1.改善便秘:泻药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促进食物在肠道中的运输和消化吸收,从而改善便秘问题。
对于轻度的便秘患者,泻药可以起到快速缓解的作用。
2.减轻水肿:一些泻药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增加尿液排出,减轻体内水肿情况。
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水肿等问题的患者。
3.解毒、消炎:一些泻药如大黄,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中毒和炎症相关的疾病。
4.缓解头痛、失眠:泻药中的天麻成分具有安神镇静、止痛的效果,可以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睡眠。
5.辅助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泻药中的甘草成分具有抗炎、润肺的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胃炎、气管炎等疾病,缓解相关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泻药具有刺激性,长期大量使用会对肠道造成负担,可能导致依赖性便秘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泻药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并注意加强肠道保健。
三、使用泻药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使用:使用泻药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不可滥用或过量使用。
2.注意可能的副作用:泻药具有刺激性,可能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3.避免长期使用:长期大量使用泻药会导致依赖性便秘等问题,因此应避免长期连续使用泻药。
中药学本科中药药理(7章)泻下药
2-3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 主要分布在肝、肾和胆囊,在肝脏进行氧化和 结合代谢。
药 大黄蒽醌衍生物主要由粪便中排,约50%在体
理 内被破坏。
学
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
成分: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最强
中 特点:
药 药
口服,6-8小时排出软泥状便。
理 煎煮10分钟,蒽苷溶出率最高,泻下作用最强;
中药学本科中药药理(7章)泻下药
目的与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泻下作用药理分类。
中 2.掌握大黄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活性成分、现代 药 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药 理 3.了解番泻叶、芦荟、大承气汤主要药理作用。 学
第一节
中 药
概述
药
理
学
定义?
中 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
药
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
成苷元,由血液或胆汁运至大肠发挥泻下作用。
(2)保肝利胆
成分:大黄
特点:
中 保肝:保护实验性肝损伤、促进肝细胞修复、
药 抑制乙肝抗原、促进干扰素生成、解氨毒、促进
药 肠道毒物排出。
理 利胆:促进分泌、促进排出、疏通(胆管、肝
学
内毛细胆管)瘀积、促进舒(奥狄括约肌)缩 (胆囊平滑肌)功能,降低黄疸指数。
中 血中必需氨基酸增高→蛋白质合成增加;
药 抑制体蛋白分解,减少 BUN的来源;
药 理
促进尿素、肌酐随尿排泄;
学 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6)对血液系统影响
A 止血
成分:d-儿茶素、没食子酸为其有效成分。
特点:缩短出血时间,见效快。
中 机制:
药 药 理
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 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凝血时间缩短;
中药分类——泻下药
中药分类——泻下药【【【【泻下药】】】】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具有泻下通便、消除胃肠积滞、清导实热、攻逐瘀血、排除水饮等功效。
一、主要功用1、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或燥屎;2、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3、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驱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二、适应症1、用于大便不通、宿食停滞、瘀血停滞、实热内结、寒积或水饮停蓄等里实证;2、用于某些实热证,高热不退、谵语发狂;3、用于火热上炎,热邪壅盛,头痛、目赤、口疮、牙龈肿痛及火热炽盛引起的上部出血(衄血、吐血、咯血)等证,不论有无便秘,均可用苦寒攻下之品,清除实热,导热下行。
三、泻下药的配伍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治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四、作用机理:1、泻下作用:本类药物虽成分有别,但均有较明显的泻下作用,都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刺激胃肠道粘膜使chang蠕动增加而致泻。
如芒硝因含硫酸钠,在肠内不易被吸收,致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使肠容积增大,肠管扩张,机械性的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牵牛子固含牵牛子甙,在肠液中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壁,使肠液分泌增多并使蠕动增强而致泻;芫花中的芫花素刺激肠壁可引起剧烈的水泻;火麻仁则因含脂肪油可润滑肠道,加之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能产生脂肪酸刺激肠壁,使蠕动增加促进排便。
2、利尿作用:芫花、大戟和大黄均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3、利胆作用:大黄有清化湿热,退黄疽的功能。
实验证明,大黄能促进胆汁分泌,以复方作用最突出,如茵陈蒿汤、胆道排石汤等。
4、抗感染作用:甘遂、芫花、大戟和大黄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中的多种细菌有效,且对某些病毒、真菌以及有些致病性原虫均有抑制作用。
五、泻下药注意事项:1、泻下药可因其性能可分为攻下、润下、峻下逐水三类不同药物,在应用上各有一定的适应症,必须根据病情选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奏效,病轻药重,又易伤正。
(精)《中药药理学》第七章 泻下药PPT课件
(4)利尿、改善肾功能
大黄酸、大 黄素、芦荟 大黄素po.
利尿 Na+,K+ ↑
抑制肾髓质Na+,K+-ATP酶
大黄
改善肾衰动物模 型的指标异常
氮质血症、 慢性肾功能衰竭
疗效肯定
▸ 泻下---- 肠道氨基酸吸收减少 ▸ 血中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合成↑ ▸ 抑制体内蛋白质分解 --- BUN来源↓ ▸ 促进BUN、Crea随尿液的排泄 ▸ 抑制肾代偿性肥大、缓解高代谢状态
煎煮和炮制方法 久煎蒽苷水解 继发性便秘、鞣质“泻剂结肠”
临床上慢传输性便秘患者绝大多数有长期服用接 触性泻剂如大黄、酚酞、番泻叶等病史,开始时多为 小剂量偶而服用,逐渐演变为长期应用,到后期则是 靠大剂量泻剂维持排便,不服泻剂不排便,形成“泻 剂结肠”(肠黏膜、平滑肌和肠内神经病变)。
(2)保肝、利胆
大黄
急性胰腺炎 动物模型
促进病理损伤的恢复
抑制多种胰酶的分泌
急性胰腺炎
疗效迅速可靠
急性胰腺炎 (AP):
临床常见的急腹症
轻者:胰腺水肿 重症胰腺炎:胰腺出血和坏死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AP发病初期:胰酶激活 胰腺自身消化
AP重症化:胰腺缺血、微循环紊乱、肠道细菌移位、胰 腺感染及氧自由基损伤等
大黄
多种原因致实验性 肝损伤动物模型
肝细胞肿胀、变 性、坏死↓;转 氨酶↓
机制: 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繁殖; 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和肝细胞再生; 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
大黄
疏通肝内毛细胆管 胆汁分泌↑、胆红素排泄↑ 促进胆囊收缩,松弛奥狄括约肌 胆汁分泌↑
黄疸指数 简称胆红素浓度。黄疸指数12毫克/100芦荟)、 牵牛子苷(牵牛子)、巴豆油(巴豆)、 芫花酯(芫花)
泄下药的功能主治
泄下药的功能主治1. 简介泄下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凭借其独特的功效在中医领域广泛应用。
泻药可以分为温泻和寒泻两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泻药进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泄下药的功能主治及其适用范围。
2. 减肥泄下药在减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温泻或寒泻的特性,泄下药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加排便频率,并有效减少便秘问题。
便秘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通过促进排便,泻药可以帮助减轻体重,改善身体形态。
适用泄下药:金银花、火麻仁、大黄等。
3. 预防疾病泄下药还可以帮助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
例如,长期便秘会导致体内毒素积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通过服用泄下药,可以清理肠道中的有害物质,预防肠癌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发生。
此外,泻药还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增加有益菌的数量,提高免疫力。
适用泄下药:大黄、芒硝、莱菔子等。
4. 清热解毒泄下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清热解毒的泄下药可以减轻或消除发烧、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同时还可以排除体内毒素,促进康复。
适用泄下药:黄连、金银花、连翘等。
5. 缓解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许多人常见的问题,泄下药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通过促进肠胃蠕动和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泄下药可以加速食物消化和吸收,减少胃部不适感和腹胀问题。
适用泄下药:白术、厚朴、山楂等。
6. 运动损伤的辅助治疗对于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来说,运动损伤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泄下药可以帮助加速损伤部位的恢复。
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泻药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并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适用泄下药:三七、川芎、当归等。
7. 改善睡眠质量部分泻药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长期失眠或浅睡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泻药可以通过平衡神经系统,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睡眠。
适用泄下药:茯苓、黄连、芍药等。
8.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泄下药通常以中药颗粒、胶囊或水煎剂的形式使用。
中药药理学10泻下药
藿香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许兰氏黄癣菌、趾间及足跖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 用。藿香黄酮类物质有抗病毒作用,可抑制消化道、上呼吸道鼻病毒的生长繁殖。
药理作用 1.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2.止泻、镇吐 3.促进胃肠吸收功能 4.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 5.解热 、镇痛 6.抗病原微生物 8.调节免疫功能
第八章 祛风湿药
中医临床:用于痹证。 病 因:风、寒、湿邪侵犯机体。 发病部位:关节、肌肉、经络。 症 状:红、肿、痛、关节等变形、运动障碍。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等。 现代病因:免疫异常、代谢(痛风)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祛风湿药
药理作用(熟悉) 1、抗炎:如粉防己碱、秦艽碱甲、雷公藤甲素等。
攻下药:结合型蒽苷口服 肠细菌、酶 苷元
刺激肠黏膜 蠕动
泻下。
润下药:脂肪油 润滑肠道
在碱性肠液中分解产生
脂肪酸
温和刺激肠壁
蠕动 。
峻下药:如牵牛子苷 碱性肠液 牵牛子素
刺激肠壁 蠕动 、分泌亢进
水样泻下。
泻下药
③④⑤
泻下药
• 芒硝(硫酸钠)作用机理:
口服后,SO42-在肠道不被吸收 渗透压
水分增多 肠管扩张
古籍云:大黄“除邪而不伤正气”; 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的区别。
泻下药
④临床运用: 攻下药--热结胃肠、食宿停积致便秘、急腹症 润下药--胎前产后、年老体虚因血亏和津液亏损致便秘。 峻下药--用于阳水实症。
泻下药
2.利尿作用 主要是大黄和峻下类作用明显
3.抗病原体 对细菌、原虫、真菌、部分病毒有抑制作用。
广藿香
1.抑制胃肠运动功能 离体实验:肠痉挛模型---乙酰胆碱或氯化钡 挥发油对乙酰胆碱或氯化钡引起的收缩抑制作用最强。 整体实验:抑制正常小鼠胃肠推进运动和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胃肠推进运动亢进以及番泻叶 引起的小鼠腹泻。对硫酸铜所致家鸽呕吐有明显抑制作用。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泻下药定义: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里实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功效:泻下通便,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以排除胃肠积滞、体内积水、停饮以及有害物质。
主治: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
第一节攻下药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
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
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证。
★大黄【主要性能】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实热。
【应用】1、积滞便秘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3、热毒疮疡,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湿热泻痢、黄疸、淋证【用法用量】煎服,3~30g。
外用适量。
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宜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酒蒸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
酒炒大黄用于清上部热证。
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如非实证,不宜妄用;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妊期、月经期、哺乳期应忌用。
▲芒硝【主要性能】咸、苦,寒。
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应用】1、积滞便秘 2、咽痛,口疮,目赤,痈疮肿痛【用法用量】煎服,6~12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或慎用。
不宜与硫黄同用。
番泻叶【主要性能】甘、苦,寒。
归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
【应用】1、热结便秘 2、腹水肿胀【用法用量】温开水泡服,1.5~3g;煎服,2~6g,宜后下。
【使用注意】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
大剂量服用,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芦荟【主要性能】苦,寒。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应用】1、热结便秘 2、烦躁,惊痫 3、小儿疳积【用法用量】入丸散服,每次1~2g,外用适量。
泻药的作用
泻药的作用泻药是一类用于治疗便秘和排毒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刺激或促进肠道的蠕动,增强肠管蠕动功能,从而加速食物的通过,使大便变软或增加排出量,缓解便秘症状。
泻药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在医院和家庭中使用,但使用泻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不良反应和依赖性。
泻药的作用机制有多种,常见的有增加肠黏膜分泌物和液体、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和肌层,以及改变肠道的吸收和传输功能等。
这些作用机制的不同决定了不同类型泻药的作用方式和药效。
例如,渗透性泻药通过增加肠腔内的渗透压,增加水分进入肠道,增加粪便的水分含量,使其变软,促进排便。
常见的渗透性泻药有盐类泻药,如硫酸镁和磺胺乙烯等;还有非盐类泻药,如聚乙二醇和甘露醇等。
另一种常见的泻药是刺激性泻药,它通过直接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和肌层,促进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缓解便秘症状。
刺激性泻药包括芒硝和大黄等。
刺激性泻药的作用速度较快,但副作用较多,如腹痛、腹泻和肠道炎症等。
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泻药,如和草酸泻药、油性泻药和益生菌泻药等。
这些药物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泻药的应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宿便和排毒等问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燥硬结等症状。
长期便秘会导致宿便的形成,使大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吸收过多水分,导致大便干燥、硬结,增加排便的困难。
泻药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加速食物通过,增加水分进入肠道,使便秘得到缓解。
排毒是指通过排便,将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体外。
泻药可以通过增加粪便的排出量、减少粪便中的毒素,起到排毒的作用。
这对于清肠准备手术、体内中毒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泻药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泻药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确定,不能滥用。
过量使用泻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和水电解质紊乱等。
其次,长期使用泻药可能导致依赖性,使肠道对泻药的刺激失去敏感性,从而加重便秘症状。
最后,有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对泻药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使用泻药时需要谨慎。
泻药作用原理分类
泻药作用原理分类
中药也有很多泻药,根据其作用机理主要可分为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容积性泻药等三种类型。
刺激性泻药
攻下药中的大黄、虎杖、芦荟、番泻叶、决明子等主要含蒽醌类衍生物,具有刺激肠黏膜、增加肠蠕动的作用,近年发现环烯醚帖类成分亦有缓泻作用,生地、玄参、山栀子的泻下作用,可能与此类成分有关。
郁李仁、打碗花、鼠李、野蔷薇中的苷类;车前子、望江南、知母、天门冬、麦门冬所含的多种黏液质;胖大海种皮的胶素、苦楝皮的川楝素、槟榔中的槟榔酮、泽漆中的泽漆素、硫磺内服后变为硫化物或硫化氢等均有刺激性泻下作用。
润滑性泻药
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松子仁、核桃仁、黑芝麻、冬瓜仁、瓜萎仁、桃仁等,含有多量植物油。
植物脂肪除了可直接润滑肠道、软化粪便外,其在肠道内,在胰液和胆汁的作用下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在肠腔内进一步皂化,生成脂肪酸钠,可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促进排便。
蜂蜜、香蕉等含大量果糖,从而引起润肠通便作用。
容积性泻药
芒硝、朴硝、玄明粉、雷丸等主要含硫酸钠及少量硫酸镁。
服药后,硫酸根及镁离子在肠腔内不被吸收,而增加了肠腔内的渗透压,使肠腔内的水分增多,增加肠内容积,促进肠蠕动,从而引起排便致导泻。
车前子、胖大海等亦有类似的容积性通便作用。
泻药主治便秘的原理
泻药主治便秘的原理
泻药是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分泌物或软化粪便,从而改善排便情况。
主要包括刺激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和盐类泻药等几种类型。
首先来说刺激性泻药,刺激性泻药通过刺激肠道粘膜或直接刺激肠道神经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排泄。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促进平滑肌的收缩,加快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从而缓解便秘。
这类药物常见的成分包括大黄、芦荟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和严重依赖性,因此在使用时应该谨慎,避免滥用。
其次是渗透性泻药,渗透性泻药通过在肠道内增加溶解质和水分,产生渗透压差,吸引水分进入肠道,从而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差,吸引水分进入肠道,软化粪便,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改善便秘症状。
常见的渗透性泻药包括甘露醇、聚乙二醇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控制用量、遵医嘱使用。
最后是盐类泻药,盐类泻药通过在肠道内吸收水分,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在肠道内吸收水分,软化粪便,增加排便次数和排便量,改善便秘症状。
常见的盐类泻药包括氯化钠、硫酸镁等,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肠道蠕动功能减弱,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按医嘱使用,避免滥用。
总的来说,泻药主要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分泌物、软化粪便等不同机制来治疗便秘,但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泻药时应该根据医生建议,控制用量,避免滥用。
另外,便秘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或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治疗建议。
泻药是什么原理
泻药是什么原理
泻药是一种药物,它的作用是促进肠道蠕动,加快肠道的排空,从而达到通便的效果。
泻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来实现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泻药的原理。
首先,泻药中常见的一类药物是刺激性泻药,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分泌,从而加快肠道的排空。
这类药物常见的代表有芥子油、大黄等,它们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对于急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影响肠道健康,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其次,渗透性泻药也是常见的一类泻药,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吸引水分进入肠道,软化粪便,促进排便。
常见的渗透性泻药有甘露醇、泻盐等,它们适用于轻度便秘,能够快速起效,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过量可能会导致腹泻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
另外,还有一类泻药是盐类泻药,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盐分浓度,促进水分进入肠道,软化粪便,从而通便。
常见的盐类泻药有硫酸镁、磺胺嘧啶等,它们适用于中度到重度便秘,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和电解质紊乱,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总的来说,泻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或盐分浓度,软化粪便,促进排便,从而达到通便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泻药并不适合长期使用,尤其是对于老年人、孕妇和儿童,使用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另外,泻药也不适合用于治疗慢性便秘,对于长期便秘问题,应该找到原因进行治疗,而不是依赖泻药来解决问题。
希望大家在使用泻药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泻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医学专题泻药及止泻药的应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 用法:成人每日3次,每次1包,首次2包, 饭前服用,将蒙脱石溶于半杯温开水中冲服。
• 副作用:轻微便秘,可减少剂量继续服用。 可能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必须合用时,应 在服用蒙脱石之前(zhīqián)1小时服用其他药物。
下泻作用,排出液体性粪便。导泻作用剧烈,故临床
主要用于排除肠内毒物及某些驱肠虫药服后连虫带药 一起排出。
•
第六页,共二十五页。
• 口服高浓度硫酸镁或用导管直接注入十二 指肠,因反射性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 囊收缩,发生利胆作用。可用于阻塞性黄疸、 慢性肿囊炎。
• 硫酸镁、硫酸钠下泻作用较剧,可引起反 射性盆腔充血和失水。月经期、妊娠(rènshēn)妇 女及老人慎用.
• 药理机制:加强肠道蠕动而导泻;增加(zēngjiā) 电解质及水分在肠管中蓄积;改变了肠内水 及电解质的转运;作用于肠管粘膜,减少对 水、盐的净吸收,因而导泻。
第四页,共二十五页。
• 副作用:长期使用番泻叶可使结肠壁神经丛 受损,发生泻剂结肠。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 可损伤结肠并加重便秘。润滑性泻药可影响 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盐类泻药中钠盐的超负 荷吸收会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尤其(yóuqí)是 大剂量使用对肾功能不全者。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 优点(1)无结肠发酵过程,无腹痛和排气 反应,不影响电解质平衡(pínghéng);(2)无刺 激作用,不影响肠黏膜的完整性;(3)不 产酸,不改变肠道PH,不影响结肠的生理功 能;(4)不含糖,糖尿病及需低糖饮食的患 者均适用;(5)即使老年患者长期服用亦安全。
• 在消化道几乎不吸收,几乎没有潜在的毒副 作用。
• 容积性泻药为非吸收的盐类和食物纤维素等 物质。如硫酸镁、硫酸钠在肠道难以吸收, 口服形成高渗压而阻止肠内水分的吸收,扩 张肠道,促进肠道蠕动(rúdòng)。
番泻叶原理(一)
番泻叶原理(一)番泻叶简介•番泻叶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很多药用价值。
•在中医药中,番泻叶被用于治疗便秘、清热泻火等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番泻叶的相关原理和功效。
原理解析1.引起泻病的原理:–便秘是由于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导致的肠道问题。
–番泻叶中的游离大黄素主要通过刺激肠黏膜,增加肠蠕动,促使粪便顺畅排出。
2.清热泻火的作用:–番泻叶中的芦荟素和大黄素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清热泻火可以帮助治疗一些与体内热气有关的病症,如口舌生疮、痈肿疮疖等。
药物功效1.治疗便秘:–番泻叶中的大黄素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出,有效缓解便秘问题。
–使用番泻叶可以调节肠道功能,改善排便困难情况。
2.清热泻火:–番泻叶中的芦荟素和大黄素可清热泻火,帮助治疗口舌生疮、痈肿疮疖等症状。
–清热泻火作用可减轻体内热气,促进有关病症的康复。
用法用量1.便秘:–成人可口服番泻叶粉剂,每次3-6克,每日1-2次。
–或将番泻叶煎煮成汤剂,每次服用毫升。
2.清热泻火:–成人可口服番泻叶水提液,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或将番泻叶煎煮成汤剂,每次服用毫升。
注意事项1.避免久服:–由于番泻叶具有刺激性泻药作用,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依赖的问题,应避免过度使用。
2.孕妇禁用:–孕妇禁用番泻叶,因为其刺激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3.儿童慎用:–儿童使用番泻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避免药物副作用。
结束语•番泻叶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治疗便秘和清热泻火等功效。
•在使用番泻叶时,需要注意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存在严重的便秘或炎症问题,建议咨询医生,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番泻叶。
适用人群•便秘症患者:番泻叶可有效缓解排便困难和便秘问题。
•口舌生疮病人:番泻叶的清热泻火作用可以帮助治疗口腔溃疡和口舌生疮等问题。
药物副作用1.腹泻:–高剂量的番泻叶可能会导致腹泻,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用量控制。
2.腹痛:–番泻叶具有刺激性,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部不适或腹痛。
聚乙二醇泻药原理
聚乙二醇泻药原理
聚乙二醇(PEG)泻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的:
1. 吸水性
PEG本身是非常亲水的,可以吸引并吸收大量的水分,从而增加肠内容物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排出更多的水分。
2. 刺激肠蠕动
PEG可以直接刺激肠道,增加肠蠕动的频率和强度,加快肠内容传递,排出更多水分。
3. 阻止水分再吸收
PEG分子较大,可以形成无法被小肠吸收的大分子溶液,阻止肠道对水分的再吸收,保持肠内容的水化状态。
4. 渗透作用
PEG溶液的渗透压较高,可以引起肠粘膜细胞丧失水分,增加肠蠕动运动,排出更多的水分和电解质。
5. 增加粪便容量
PEG综合上述多种作用,可以明显增加粪便的容量和水化程度,产生排便的急迫感,从而达到泻药的目的。
综上所述,PEG泻药通过多种机制刺激肠道蠕动,抑制水分再吸收,增大粪便容量,最终起到通便泻药的药理作用。
食物中毒的中医急救
食物中毒的中医急救食物中毒是指人体摄入了被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污染的食物,导致中毒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急救对于食物中毒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下面将介绍食物中毒的中医急救方法,供参考。
一、食物中毒的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头晕等。
有些人还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根据不同的症状,中医急救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二、中医急救方法1. 清胃法清胃法是中医急救食物中毒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刺激胃肠道,促使体内有害物质尽快排出。
具体操作如下:(1)催吐:可用盐水、生姜汤等刺激性较强的液体,让患者饮用后催吐。
催吐后,可用温开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有害物质。
(2)导泻:可用大黄、芒硝等泻药,促使肠道蠕动,加速有害物质的排出。
但使用泻药需谨慎,应遵医嘱使用。
2. 解毒法解毒法是中医急救食物中毒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中和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症状。
具体操作如下:(1)服用中药:根据不同的中毒症状,可选用不同的中药进行解毒。
如食物中毒引起的恶心、呕吐,可服用薄荷、山楂等药物;如果有腹泻症状,可服用白术、黄连等药物。
(2)中药煎剂外敷:对于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可将中药煎剂用于外敷,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如中药煎剂可以用于患者的患处冷敷。
3. 补充水分和营养食物中毒后,由于呕吐、腹泻等症状,患者容易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的情况。
中医急救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以促进康复。
(1)喝水:患者应多饮开水,以补充体内的水分。
可以适量添加蜂蜜、盐等,增加补充水分的效果。
(2)饮食调理:食物中毒后,消化系统受到刺激,患者可能对某些食物产生厌恶感。
此时,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稀饭、面条等。
同时,可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促进康复。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食物中毒的中医急救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就医:中医急救只是应急措施,对于严重中毒的患者,仍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中药泻药的原理
中药泻药的原理
中药泻药是指用于治疗便秘或帮助排便的中药药物。
泻药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肠道蠕动:泻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刺激肠道壁的运
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这些成分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平滑
肌的收缩和松弛来促进肠道的运动。
2.增加肠腔液体分泌:一些泻药可能通过刺激肠道黏膜细
胞分泌水分和电解质,增加肠腔内液体的量,从而软化粪便
并促进排便。
3.改变粪便性状:部分泻药具有改变粪便性状的作用,使
其更容易通过肠道并减少便秘。
这些药物可能会增加粪便的
湿度或减少粪便的黏度,使其更容易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泻药应该根据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和建议使用,以确保安全和合理的用药。
不同的泻药成分和用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可能因药物而异。
在使用中药泻药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以了解更详细的信息和指导。
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的理解
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的理解泻必用方,补必用员,是中医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分别用于描述人体内在平衡失调的两种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调理方法。
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泻必用方。
中医认为,泻指的是一种病理状态,即人体内部某些方面的功能异常偏盛。
当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会出现一系列相关的症状,如口渴、大汗、身体热等。
泻必用方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运用相应的药物、饮食、按摩等方法,来消除或缓解这种病理状态,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泻必用方中,关键的调理手段包括泻热、泻寒、泻痰、泻风等。
泻热是指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来降低体内热量的过多积聚。
泻寒是指通过温补的方法,来平衡体内的寒凉感,并促进血液循环。
泻痰是指通过调理饮食、药物或其他方法,来改善体内痰湿的病理积聚状态。
泻风是指通过按摩、针灸等手段,来调理风邪的侵袭状态。
与泻必用方相对应的是补必用员。
补必用员是指人体内在某些方面功能异常偏弱的状态。
人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会出现疲乏、欲眠、体质虚弱等一系列症状。
补必用员的目标是通过补益相关的脏腑、运用药物或调理饮食等方法,来增强相关功能,达到平衡的状态。
补必用员中主要的调理手段包括补气、补血、补阳、补阴等。
补气是指通过调理饮食、药物或针灸等方法,来增加体内气血的供给。
补血是指通过补益脏腑、调理饮食等方法,来增加体内的血液量。
补阳是指通过温补的方法,来提升体内阳气的活力。
补阴是指通过调理饮食、药物或其他方式,来增强体内阴液的储存。
了解了泻必用方和补必用员的基本概念后,我们来看一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首先,对于泻必用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症状,选择相应的调理方法。
如果出现口渴、大汗等症状,可以适当清热、解毒,保持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减轻不适感。
如果身体热度过高,可以采取适当的降温方法,如喝些凉茶、吃些清凉食物等。
对于补必用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营养摄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当运动等方式,来增强体内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泻药的原理(一)
中药泻药原理解析
1. 什么是中药泻药?
中药泻药指的是中医药中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便秘、肠胃积滞等症状。
中药泻药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2. 中药泻药的分类
中药泻药可按其作用性质分为下列几类:
•润泻药:如决明子、芒硝,具有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作用;•刺激性泻药:如大黄、番泻叶,通过直接刺激肠黏膜,促进肠蠕动,从而加速排便;
•橡胶性泻药:如枳实、厚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
3. 中药泻药的作用机制
不同种类的中药泻药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下面将对几类常见的中药泻药作用机制进行解析:
3.1 润泻药的作用机制
润泻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促进肠蠕动:润泻药中的活性成分能刺激肠道平滑肌收缩,加快肠道蠕动速度,从而促进排便;
•保护肠壁:润泻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增加肠道黏液的分泌,形成保护膜,减少对肠壁的刺激,防止肠道水分的过度丢失。
3.2 刺激性泻药的作用机制
刺激性泻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直接刺激:刺激性泻药中的活性成分能直接刺激肠黏膜,使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肠蠕动;
•提高肠腔渗透压:刺激性泻药中的成分能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吸引水分进入肠腔,增加粪便的体积,促进排便。
3.3 橡胶性泻药的作用机制
橡胶性泻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膨胀增容:橡胶性泻药中的成分能吸附水分,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改善肠道环境:橡胶性泻药中的活性物质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环境,增加水分的吸收。
4. 中药泻药的应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根据个体情况选用适合的中药泻药;
•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按要求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辅助措施对提高中药泻药的疗效也十分重要。
以上是对中药泻药的相关原理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请在使用中药泻药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严格遵循医嘱。
5. 中药泻药的适应症
中药泻药主要用于以下几种病症的治疗:
•便秘:中药泻药能够促进肠蠕动,增加肠道内的水分,软化粪便,使其顺利排出;
•肠胃积滞:中药泻药能够刺激肠道收缩,加速胃肠道内物质的排出,缓解胀气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6. 中药泻药的副作用
中药泻药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一般副作用较小,但以下情况需
要引起注意:
•用药过量:过量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存在差异,一些人可能对某些中药泻药过敏;
•长期应用:长期使用某些中药泻药可能导致依赖性,使肠道对药物产生适应性,达到一定效果后减少了泻便作用。
如果出现副作用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中药泻药,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7. 总结
中药泻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体积,从而起到泻下作用。
在使用中药泻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和疗程,并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调理等辅助措施。
如果出现副作用或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的意见。
中药泻药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使用中药泻药时仍需慎重,确保安全有效地治疗病症。
注:本文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