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 认识大洲教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第一章: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及区别。

2. 掌握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教学内容:1. 引入大洲和大洋的概念。

2.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

3. 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是否曾经听说过大洲和大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

2.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向学生解释大洲是指大陆和周围的岛屿的总称,而大洋是指地球表面上广阔的海洋区域。

3.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区别:强调大洲是固体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而大洋是液体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大洲是由陆地和岛屿组成,而大洋是由水组成。

4. 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向学生介绍世界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第二章:世界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 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

2. 掌握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内容:1. 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

2. 讲解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

3. 分析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教学活动:1. 介绍世界地图的构成:向学生介绍世界地图的基本构成,包括大陆、岛屿、海洋等。

2. 讲解如何在地图上识别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讲解如何识别不同的大洲和大洋。

3. 分析世界地图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指出主要的大洲和大洋,并分析它们的分布特点。

第三章: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2. 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内容:1.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2. 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活动:1.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向学生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

2. 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

第四章: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环境。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掌握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大洲的概念、分布和特点2. 大洋的概念、分布和特点3. 大洲和大洋的划分及相互关系4. 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名称5. 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及相互关系。

2. 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划分及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讲解:教师讲解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理解。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洲和大洋。

2. 讲解概念:讲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使学生明确二者区别。

3. 分析分布:让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指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位置。

4. 讲解特点:分析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点,如面积、地理位置等。

5. 划分关系: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划分及相互关系。

6. 案例讲解:详细讲解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地理特征。

7.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

8.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提问: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

3.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地理素养。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教案主题:《大洲和大洋》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能够列举出地球上的七大洲和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 能够描述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1. 地理教科书、地图、图片等教具。

2. 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的卡片。

3. 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地理概念:提问学生大洲和大洋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2. 列举示例:显示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大洲和大洋,询问他们认识哪些大洲和大洋。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大洲:使用图片和地图,介绍大洲的概念、特点和名称,如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 讲解大洋:使用图片和地图,介绍大洋的概念、特点和名称,如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大洋和北冰洋。

3. 教师示范:使用卡片,教师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让学生跟读。

三、练习(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地图和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信息在地图上找出对应的大洲和大洋。

2. 游戏竞赛:设置比赛环节,要求学生尽快准确地找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3. 答题练习:在黑板上绘制地图,让学生上台回答大洲和大洋的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2. 询问学生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醒学生复习和记忆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五、延伸拓展1. 给学生出示地球仪或平面地图,让他们寻找和标示大洲和大洋。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或小测试,考察其他同学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练习的作业及答题情况,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兴趣,增加课堂互动的环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

《大洲和大洋》教案(修改)第一章:大洲概述1.1 大洲的定义和特征解释大洲的概念,大洲是指大陆和周围的岛屿的总称。

讨论大洲的地理特征,如面积、形状、地理位置等。

1.2 大洲的分类和分布介绍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如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等。

讨论大洲的分布情况,包括它们在地球上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大洋概述2.1 大洋的定义和特征解释大洋的概念,大洋是指海洋的广阔区域,分为四大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讨论大洋的地理特征,如面积、深度、地理位置等。

2.2 大洋的分类和分布介绍世界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洋。

讨论大洋的分布情况,包括它们在地球上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作用3.1 大洲和大洋的地理联系讨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水流、气候、生物等。

举例说明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大洲的轮廓对大洋水流的影响。

3.2 大洲和大洋的资源分布讨论大洲和大洋中的自然资源分布,如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

分析大洲和大洋资源分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资源的影响。

第四章: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环境4.1 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系统讨论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系统特点,如海洋生物群落、陆地植被等。

分析大洲和大洋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这些生态系统的影响。

4.2 大洲和大洋的环境问题讨论大洲和大洋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

探讨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如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等。

第五章:大洲和大洋的探索和研究5.1 大洲和大洋的探索历史回顾大洲和大洋的探索历史,如欧洲航海家的远航、地图的制作等。

分析探索历史对大洲和大洋认知的影响,以及科技的发展对探索的推动作用。

5.2 大洲和大洋的研究现状和未来介绍当前大洲和大洋的研究领域和进展,如海洋科学研究、大陆漂移理论等。

探讨未来大洲和大洋研究的趋势和挑战,如气候变化对大洲和大洋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等。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掌握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面积、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2. 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面积、地理位置。

2. 教学难点:各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界线。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认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 分析讨论法:分组讨论各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教学法:以我国为例,介绍亚洲的大洲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引导学生关注大洲和大洋。

2. 地图观察: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3. 讲解大洲和大洋:介绍各大洲和大洋的面积、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4.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各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 案例教学:以我国为例,介绍亚洲的大洲特点。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绘制世界地图,标出各大洲和大洋。

8. 板书设计: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北冰洋10. 集体备课:与同事们共同讨论和研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举办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七年级地理下册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第一章:亚洲1.1 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的经纬度范围:东经25°至170°,北纬10°至80°。

掌握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北与北美洲相邻。

1.2 亚洲的人口与经济了解亚洲的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掌握亚洲的经济特点: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中中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

第二章:欧洲2.1 欧洲的地理位置了解欧洲的经纬度范围:西经5°至60°,北纬35°至72°。

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北半球,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

2.2 欧洲的政治与经济了解欧洲的政治体制:大部分国家为民主国家,其中一些国家属于欧盟成员国。

掌握欧洲的经济特点: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中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第三章:非洲3.1 非洲的地理位置了解非洲的经纬度范围:东经20°至60°,南纬35°至37°。

掌握非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东半球,南半球,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与欧洲相连。

3.2 非洲的人口与社会了解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掌握非洲的社会状况:非洲是世界上贫困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面临疾病、战争和贫困等挑战。

第四章:北美洲4.1 北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西经52°至170°,北纬7°至83°。

掌握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美洲相连。

4.2 北美洲的政治与经济了解北美洲的政治体制: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家均为民主国家。

掌握北美洲的经济特点:北美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中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经济发展较为发达。

第五章:南美洲5.1 南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南美洲的经纬度范围:西经35°至81°,南纬56°至9°。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9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案(含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第9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1节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教学案(含解

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本节在高考中多以跨区域地理事件(如“一带一路”,某交通线的修建)为背景,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典型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或不同区域的特征比较。

如2017·全国卷Ⅱ·T1~3、T36,2017·全国卷Ⅲ·T1~3等。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与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或某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比较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地制宜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知识点一| 区域的特征1.区域(1)区域概念:一定X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①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X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②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区域划分①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②指标:可采用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可以按自然要素特征划分,也可按人文要素特征划分。

(4)区域的类型:均质区和功能区。

2.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含义实践意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区域开发要正确处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考法1 以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中国地理分区及影响(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某某入海。

1968年,某某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某某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某某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初中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大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大单元教学设计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活动设计意图:精讲点拨、拓展延伸6.课堂板书设计7.课堂教学反思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7.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学完亚洲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认识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二: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活动设计意图:6.课堂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学完东南亚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认识其他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

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不断提高。

环节三:教师活动三1、读亚洲的气候类型图,中东有哪几种气候类型?指出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

2、读麦地那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描述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

总结: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受其影响,沙漠广布,河流稀少。

读中东的水资源图: 学生活动三分析中东气候特点7.教学反思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7.教学反思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3.学习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经典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经典版

__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经典版)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教案通常是在课前就要打算好的。

下面是我整理的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2.能够精确在地图上填写出七大洲的名称,并说出七大洲的轮廓、面积依次、分布位置和分界线。

1.通过阅读七大洲的分布图,提高读图和____图的实力。

2.通过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分布的____,学会____对比的方法。

通过了解七大洲的分布特征激发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线。

七大洲空间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陆地与海洋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七大洲四大洋。

环节二:新课教学1.概念老师PPT展示书本32页图2.5,学生读图并思索以下问题。

①请在图中找出大陆、半岛、岛屿、海峡、海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全球被海洋包围着,并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许多块,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我们把它叫做大陆。

(北美洲的格林兰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位,把大陆和他四周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海峡是沟通两个水域的狭窄水道。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

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

2.七大洲(1)老师PPT展示图2.6《大洲的分布》,学生读图并思索以下问题。

①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和轮廓,并说出七大洲的面积大小依次②七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①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各大洲的.轮廓形态:各大陆的形态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②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且四周被大洋环绕。

(2)老师PPT展示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学生读图并思索以下问题。

①找出亚洲与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②洲界的划分原则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大洲和大洋教案1本学期七年级地理为世界区域地理,实质就是地理原理性知识在不同区域内的具体应用。

根据区域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如下:一、教学策略1、起始课,分析教材设置特点,为学生描画“心理地图”,帮助学生构建区域地理学习模式。

本册教材由三部分组成:1个大洲,5个地区,6个国家。

课标对不同尺度的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学习作了指导。

对大洲的认识更宏观一些,要求的要素较少。

对地区的认识,涉及自然地理特征的要素较多。

对国家的认识则偏重于经济、文化、环境与发展的要素。

通过介绍教材内容,给学生描画学习区域地理的心理地图,帮助学生构建区域地理学习模式,让学生了解学习的侧重点,对本学期的学习有更好的把握。

2、培养“学生老师”,让优秀学生作学习榜样和自主学习的引领者,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区域地理一个月后,关于“地理特征”的学习尝试让学生自己学习,从教材中提炼地理信息。

并请优秀学生担任教师角色讲授区域地理特征。

通过学生帮助学生,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增强学习竞争性,提高更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地理特征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读图完成。

本册书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地图,如位置图、地形分布图、地形剖面图、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人口分布图、经济统计图表等,因此,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思考、解决地理问题。

二、学习方法1、“阅读学习”法。

本学期,地理课堂继续应用“阅读学习”法,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地理教材,从而养成自学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兴趣,引发思考。

1.1.1 利用图片和地图,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和特点。

1.1.3 通过集体备课,分享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和想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知识点讲解2.1 大洲的定义和特点:2.1.1 大洲是指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总称。

2.1.2 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单元,具有较大的面积和高度。

2.1.3 大洲是由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作用形成的。

2.1.4 大洲的分布特点是:全球共有七大洲,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2.2 大洋的定义和特点:2.2.1 大洋是指海洋的主体部分,具有广阔的面积和深厚的海水。

2.2.2 大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

2.2.3 大洋是由地球上的水循环和地球板块构造作用形成的。

2.2.4 大洋的分布特点是:全球共有五大洋,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和北冰洋。

2.3 大洲和大洋的区别和联系:2.3.1 大洲和大洋都是地球上的大型地理单元,但它们的分布和特点有所不同。

2.3.2 大洲是由陆地和附近的岛屿组成,而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

2.3.3 大洲和大洋之间存在着联系,大洲的存在影响着大洋的温度、气候和生态系统。

三、教学内容3.1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3.1.1 使用地图和图片,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3.1.2 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和特点,包括面积、高度、形成原因等。

3.1.3 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如大洲的分布规律和大洋的洋流分布。

3.2 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系统:3.2.1 介绍大洲和大洋的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物、气候和环境。

3.2.2 分析大洲和大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3.2.3 探讨大洲和大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

3.3 大洲和大洋的影响:3.3.1 探讨大洲和大洋对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如大洋环流和大洲的气候类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的教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和说出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和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册或地球仪。

大洲和大洋的图片或图表。

教学过程:第一章:大洲1.1 大洲的定义和特点引入大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洲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册或地球仪上的大洲,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加深对大洲的理解。

1.2 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引导学生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洲,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每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1.3 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引导学生了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并能够指出它们的位置。

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分界线,如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

第二章:大洋2.1 大洋的定义和特点引入大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大洋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册或地球仪上的大洋,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加深对大洋的理解。

2.2 世界上主要的大洋引导学生列举世界上主要的大洋,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每个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3 大洋之间的划分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大洋之间的划分和特点,并能够指出它们的位置。

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大洋划分,如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划分。

第三章: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3.1 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大洲对大洋的影响和大洋对大洲的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欧洲和非洲对地中海的影响。

3.2 大洲和大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重要性,如对气候、生态和经济的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讲区域和区域差异[考纲要求]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概念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整体性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层次性区域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既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C青藏高寒区。

(2)划分依据: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分界线:a400_mm等降水量线、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 3 000 m等高线。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形平原、低山丘陵为主高原或高山、盆地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多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多内流河、咸水湖,冰内外流区兼有,湖泊众三、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温馨提示]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两地区在自然特征与社会经济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四、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范围(暂未包括港、澳、台)(1)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2)中部经济地带:黑、吉、内蒙古、皖、赣、湘、晋、豫、鄂。

(3)西部经济地带: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

3.区域差异东部地带中、西部地带区域位置面向大海、海运便利,区内及区际联系便捷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且差距还在逐渐扩大速度东部>中部>西部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文化、经济、政治基础,东部比西部深厚,改革开放东部早于西部区域特征差异及其影响1.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可以利用经纬网、区域轮廓、区域内的重要地理事物等信息,确定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周围区域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一个具体地点,也可以确定一个区域范围,主要分析南、北所跨的纬度,东、西所跨的经度。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讲义教案:必修Ⅲ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doc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版讲义教案:必修Ⅲ 第1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9讲.doc

考点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

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和重点措施2012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

结合“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东、中、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部地区科技水平高②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③西部地区交通落后④西部地区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①减缓基础设施投资力度②继续加强西部生态建设③加快国家能源基地建设④扩大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⑤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科技人员占全国比重最高,说明科技水平高;中部地区外资比重低于西部地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地质条件复杂,交通运输设施不完善,交通落后,但资源丰富。

第2题,和中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国家应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考点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南水北调2.西气东输(1)工程起止点一线工程:西起新疆a轮南,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最后到达b上海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2)3.西电东送(1)地理背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

大洲和大洋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分布情况。

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并能够运用相关地理术语进行描述。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地图和图像等资源,培养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地球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大洲的概念与特征介绍大洲的定义和特征,包括面积、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识别主要的大洲,并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

2. 第二节:大洋的概念与特征介绍大洋的定义和特征,包括面积、地理位置、水文、生态等。

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识别主要的大洋,并了解它们的分布情况。

3. 第三节:大洲和大洋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4. 第四节:大洲和大洋的资源与利用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中的资源分布,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等。

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利用情况,包括航运、海洋开发、环境保护等。

三、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图像资源,用于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 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用于提供大洲和大洋的详细信息。

3. 观察和分析工具,如放大镜、彩笔等,用于学生观察和标记大洲和大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话题,引起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和特征。

3. 观察:学生通过观察世界地图,识别大洲和大洋,并进行标记和描述。

4. 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洲和大洋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合作探究。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反馈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讲认识大洲认识大洲(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b(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d认识大洲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1)经纬度位置: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2)海陆位置:三面临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3)与各大洲分界线①与欧洲的边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与非洲的边界:苏伊士运河。

③与北美洲的边界:白令海峡。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1)亚洲地形特点①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原、山地,四周丘陵和沿海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地形平均海拔高,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具有“地球之巅”的世界陆上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死海是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③亚洲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弧形分布的群岛,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海沟,地壳不稳定,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死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珠穆朗玛峰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的面积将会扩大,因为红海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2)亚洲气候特点亚洲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①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是亚洲,其东部和南部自北而南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北回归线穿过大陆东侧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西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相同纬度气候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大气环流不同。

②亚洲气候由赤道到极地方向的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亚洲中部气候由东部沿海向内陆更替是以水分为基础。

地中海沿岸是冬雨型的地中海气候,代表水果有葡萄、柑橘等。

由于亚洲地域面积辽阔,跨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大,加上地形多样,尤其青藏高原的隆起等因素,亚洲气候更加多样化,于是纬度上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同时经度上形成了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在垂直高度上,许多大高原高山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3)亚洲水系特点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导致亚洲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状,许多大河流由中心向四周流,最终注入海洋。

①由于亚洲面积大,气候类型多样,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内部,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因此内流区在大陆中部,外流区在四周,主要有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和北冰洋水系,其中黄河、长江、湄公河注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孟加拉湾(印度洋),注入北冰洋的河流主要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水系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②咸海、里海等内陆湖泊,从湖泊湖水性质看属于咸水湖,该湖泊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陆地内循环。

死海从成因上讲属于构造湖,死海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4)相互关系分析:亚洲跨热、温、寒三带,地形复杂多样,且地表起伏大,因此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处于最大的大洋与最大的大陆交界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因此季风气候典型;临海,经纬度跨度大,腹地广阔,高原、山地较多,受海洋影响小,因此具有强烈的大陆性的特点。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亚洲地域广阔,腹地比较广,造成了亚洲中部的气候比较干燥,所以亚洲内流区面积大。

受气候、地形的影响,亚洲河流的补给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等。

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对气候的影响大洲区域定位地形特征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亚洲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山地东西走向、分布南北,平原东西贯通,以及有曲折的海岸线,使欧洲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大陆”;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纬度的对称分布及起伏和缓的地形,使非洲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北美洲地形分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和低缓的山地区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使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南美洲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候呈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的深入;南部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为背风坡,降水少大洋洲(澳大利亚大陆)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和缓的山地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水较多,气候呈狭长分布;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平均海拔高,以及冰雪陆面对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原因之一(2020·南平质检)下图为以塔里木盆地中的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上图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A.a—①b—②c—③B.a—②b—③c—①C.a—①b—③c—②D.a—③b—②c—①2.关于O点与a、b、c相连的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下列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Oa线沿线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B.Ob线沿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是热量充足,气温年较差大C.Oc线沿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D.Oa、Ob、Oc三条线路中河湖均位于内流区,水源不足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塔里木盆地向北、向西、向东南分别是天山山地、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由此判断a—②、b—③、c—①。

第2题,Oa、Ob两线沿线地区位于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光照强烈但热量条件不理想,人口分布较少,工业城市密度小;Oc线沿线地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崎岖,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和水力资源;Oc 线沿线有部分河湖属于外流区。

答案:1.B 2.C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__河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2)矿化度(单位湖水中矿物质含量)是衡量湖水咸淡的重要指标。

图中咸海的湖水矿化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量少,造成________量小,而湖区________量大。

答案:(1)乌拉尔深居内陆(距海较远)(2)入湖径流蒸发1.(2020·杭州选考适应性考试)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B.白令海峡C.马六甲海峡D.印度河解析:选B。

喜马拉雅山脉、马六甲海峡、印度河均位于亚洲内部,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下列气候类型中,在亚洲境内没有分布的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解析:选B。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亚洲境内没有分布。

读亚洲地形剖面(沿30°N)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大洲地形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以平原为主,海拔低,地势平坦B.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四周低C.自西向东,山地、平原、高原相间分布D.平原众多,甲地为华北平原4.甲、乙两地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离海洋距离差异大②乙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③甲地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明显④地形差异明显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③④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30°N一线大致穿越亚洲中部,亚洲地势中部高、东西低,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沿海地带,A、C两项错误;甲地为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D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项。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北纬3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甲地位于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该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甲、乙两地降水差异明显,②③说法符合题意;两地均为临海平原,①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C项。

答案:3.B 4.C5.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最可能为北半球________(季节),判断依据是什么?(2)该季节图示路线上满载石油的船只基本上是__________(填“顺风顺水”或“逆风逆水”),行至甲海峡处基本无风,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图中B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4)A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_______板块相互_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而成。

解析:(1)考查南亚季风的风向的季节变化。

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2)考查北印度洋洋流的季节变化和赤道无风带。

北印度洋洋流流向随季风风向的变化而变化,规律可以总结为冬逆夏顺;甲海峡为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

(3)考查亚洲的农业地域类型和亚洲常见的环境问题。

东亚、南亚季风气候显著,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地位于欧亚大陆的内部,距离海洋较远,获得水汽较少,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极易导致沙漠化的发生。

(4)考查亚洲山脉的成因。

A山为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答案:(1)夏季印度洋上盛行西南季风。

(2)顺风顺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3)水稻种植业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4)印度洋碰撞1.(2020·台州质检)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答案:A2.(2020·宁波质检)下列每组海峡中,都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是( )①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③丹麦海峡,直布罗陀海峡④土耳其海峡,德雷克海峡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答案:D下图是亚洲南部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据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甲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适合种植黄麻B.a处适宜种植茶叶C.b处适宜种植水稻D.所在国粮食出口量大4.关于乙地形区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乙处受板块张裂的影响B.乙处流水沉积作用明显C.该地形区山河相间D.乙处有角峰分布解析:第3题,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是亚洲南部沿着20°N附近地区的地形起伏变化特征图,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甲地形区是印度的德干高原,乙地形区是中南半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