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 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
专业的语用学研究领域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它关注的是社会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交叉点,涉及到语言的意义、上下文因素以及交际行为中的各种因素。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它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语用意义:语用意义是指语言使用中的含义和目的。
它关注的是语言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交际意图和信息传达。
2.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在语言交际中通过推测和推理来理解和解释话语的含义。
这种推理过程是基于上下文、文化背景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能力。
3. 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在语言使用中,人们根据社会和文化的规范来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和说话方式。
这些规则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隐含的。
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实际语料,分析实际语言使用情况,探索语言的实际意义和使用规律。
理论研究则是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框架,解释和预测语言使用的方式和效果。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语料库分析等。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大量的参与者来了解他们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和看法。
实验研究则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条件下的语言使用情况。
语料库分析则是通过收集现实世界中的语料库,统计和分析语言使用的频率和模式。
理论研究方法包括建立语用模型和理论框架,如格拉丁斯基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等。
这些理论致力于解释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语用现象。
三、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语用学研究的成果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语用学在不同领域的重要应用:1. 教育领域: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更好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了解语言使用的规范和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2. 翻译与口译:语用学可以帮助翻译和口译人员更准确地理解和传达语言信息。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语言的使用.
关于量的准则 ——信息不足 例如: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儿子:算术做完了。 作者: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我觉得字迹挺工整。 ——信息过量 甲:刚才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是我的女朋友。她又漂亮、又能干、 又活跃,她们单位的人都叫她做“演员出身的 女强人”。
描写语用学的基本观点是:
⑴随着对音位学、句法学、语义学等学科知识 研究的加深,人们了解到语言中的有些现象 只能从语用角度入手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 ⑵用语用学去解释语言现象比用语义学去解决 显得更充分、更简便。 ⑶句子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表示的实际 含义有时是有距离的,语用学却帮助听话人 接上这段距离。 ⑷语境因素能决定人们对话语作出不同反应和 使句子结构的功能产生变化。
1977年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杂志》, 标志着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确认。此后, 1983 年莱文森的《语用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 则》出版,1985年9月在意大利召开了国际语用学 研讨会, 1986 年初成立了国际语用学学会。并确 定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 它的学术刊物。
判别以相关准则为基础,进而考察其他准则:
完全相关——遵循“质”(不需语用推理)
——违反“质” 合作 不愿
提供答案……
部分相关——违反“量”(过量或不足)
——违反“质”
——违反“方式” 不提供答案
施为性行为可分为五大类—— 1.表态性的施为性行为 如许诺、警告、恫吓、威胁等,即发话 人表示自己的态度,将要做什么或采取什么 样的行动。例如: “我保证一定把教室打扫干净。” “明天你要是迟到,以后我就不让你参 加了。” 前一句是许诺,后一句是警告。
话语标记语对语用推理的启示作用
然可以 识别 起到 歧义的 用。 Light,please!按照当 语 作 例如, 时的
境, 我们可以从此句表达的几个含义中选出一个: (1)请开灯;
理能力可以对语言输人的编码信息产生语义收窄和语义拓宽
①G rice,H.p.L and C ogic onversation [M C ].In ole,P &M organ,J (eds.)与ntax and Semantics vo1 .3:Speech Acts.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 58.
④李佐文.话语联系语对连贯关系的标示【 山东外语教 J」 学, ,1) :32- 36. 2003 ( ⑤李佐文. 论元话语对语境的构建和体现 【 J〕外国语,
200 1 , ) :44- 50 . (3
对话语标记语的分析理解一直存在歧义, 基于对各种定 义的分析, 笔者认为话语标记语是一组有连词、 状语性短语、 介词短语或其他句法类别构成词、 短语或句子 , 它们具有以下 性质:( 1)对话语连贯作用重大; (2 )标示着他们所引导的话语 与前述话语之间的关系; (3)帮助听者在付出较为努力, 达到 较好语境效果的情况下理解话语; (4 )反映说话者想要表达的 动态语境的顺应性(在元语用意识控制下) ; (5)有一个中心程 序意义; (6) 当它们(DMs )被移去时, 不改变语义含义和命题 内容, 但会影响话语的语用合理性。可见, 话语标记语对语用 推理、 话语理解的作用很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 1)标示各
思:你真不够朋友! 语用推理在话语理解中起到上述多种作用,是话语理解 的方法、 手段, 而话语标记语是语用推理的重要线索。
三、 话语标记语对语用推理的启示作用及例解
07第七章 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
第七章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引言在语言交际中,语言意义的解析和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
语境包括话语发生的物理语境和上下文,更重要的是语言交际中相关知识的表征。
本章首先讨论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然后介绍几种有影响的语用意义和语用推理理论,同时,针对语言表达的若干重要特点,对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第一节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一)意义先于语言表达所谓意义先于语言表达,就是说语言的产生是为了表达人类的心理感受和交际需求。
人类首先有了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才有了用来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
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已经具备了认识世界的初步能力,甚至具备了有限地表达这种对世界认知结果的方式,如手势语、表情、符号等。
当然,在语言产生以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可以用语言之外的手段进行表达的内容也是极其有限的。
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飞跃。
从此,语言和认知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但总体来说,意义的产生先于语言。
因为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人类的其他认知器官,特别是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产生,一方面通过语言信息在大脑的表征和进一步加工促进了人类认知能力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使人类表达自己的认知结果的方式和工具更加有效、更加精密。
在谈到意义是否必然依靠语言的问题时,吕叔湘在《语文常谈》中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只要看几个月的婴儿,不会说话,可是‘懂事儿’,也就是说,外界的某些事物在他脑子里是有意义的。
”(吕叔湘,1980:62)相同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或者是同一种语言中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也说明了意义先于语言表达这一事实。
(二)意义大于语言表达所谓的意义大于语言表达,意思就是说,人类的经验世界或意义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复杂多变,语言其实只能表达其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能对我们理解某些方面的意义起到一个触发或者向导的作用。
首先,任何词语都已经是对客观世界中具体事物的抽象:‚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有概括作用或抽象作用。
语用学_外语学习-翻译基础知识
第七章语用学•美国哲学家C.Morris(1946)把符号学分成三大部分:•句法学---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语言符号和世界对应体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此前,逻辑学家R.Carnap(1938)认为语用学探讨的是“人生成和理解语言符号的行为、状态和场合”上,使得部分分析哲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消极地把语用学定义成应付“语义学无法处理的内容”的学科,语用学便似乎成了什么都可以往里扔的“废纸篓”了。
•我们认为,语用学探讨的是符号产生交际意图的规律,词语意义和语境结合可以产生语用意义,因此语用学所探讨的对象,应该是语用者解码和推理的规律,即把符号和语境结合,通过推理去理解说话人意图的过程。
•研究类似规律的语用学理论包括:•(1)言语行为的适宜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J.Austin1962,J.Searle1969),•(2)会话公设(conversational postulates.D.Gordan&koff1975),•(3)善行原则(principle of charity.D.Davidson1972, 1980),•(4)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conversational maxims.P.Grice1975),•(5)理性原则(principle of rationality.A.Kasher1976),•(6)悲观互动策略(strategy of interactional pessimism.W.Labov&D.Fanshel1977,S.Levinson1983),•(7)透明原则(principle of transparency.M.Dascal1983),•(8)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G.Leech1983,P.Brown &S.Levinson1987),•(9)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D.Sperber&D.Wilson1986)等。
语用推理—— 逻辑学于语言学的交汇点-语用推理——语用
1. 最初的语用推理模式
• 语用推理可以被界定为听话人根据会话原 则,利用各种语境因素,从字面意义推出 说话人隐含的会话含义的过程。第一个完 整的语用推理模式是格赖斯提出的。
• 格赖斯在1967年的哈佛讲座中正式提出, 听话人的具体推理过程,可能是下面这种 形式: (1)(a) [说话人]说了p;(b) 没有理由假定他 不遵守准则,至少是合作原则;(c) 除非他 认为q,否则他不可能这样做;(d) 他知道 (而且知道我知道他知道)我能够看出需 要假定他认为q;(e) 他没有设法阻止我认为 q;(f) 他意欲我认为(至少愿意听任我认为) q;(g) 因此,他隐含q。
• 莱文森(2000)明确指出他的三原则特别 适用于推导一般会话含义,他所谓的“偏 好/默认”解读。 • 归纳起来,新格赖斯派认为,语用推理涉 及的因素很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 能一概而论。他们提出的模式是一个开放 系统。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他们看来, 要处理不同情况下的语用推理,至少需要 两条有关信息量的原则。
4. 新格赖斯派的观点
• 霍恩(1988: 130-1)认为,格赖斯理论说轻 一点是不完整,说重了则是无可挽回地不 足以预测会话中的非逻辑推理。他的准则 既重复多余,又内部矛盾。但是,他又不 同意关联理论只用一条原则的做法,认为 那样过于笼统。
•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两原则方案。 (14)Q原则(基于听话人): 你的话语要充分(参照第一数量次则) 说得尽可能多(考虑到R) 下限原则,诱发上限会话含义 (15)R原则(基于说话人): 你的话语应是必要的(参照关系准则、第 二数量次则、方式准则) 只说必须说的(考虑到Q) 上限原则,诱发下限会话含义
• 威尔逊和斯波伯指出,要得出(5)的结论, 我们需要(8)这样的背景知识。如果背景 知识是(9),结论就会是(10)。 (8)(a) She doesn’t want to be kept awake. (b) She won’t have anything that would keep her awake. (9)(a) She wants to be kept awake. (b) She will have anything on offer that would keep her awake. (10)She will have some coffee. (同上:379)
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
第四节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类别:语境意义(包括指称和指示)和言外之意,掌握推求语用意义的方法。
语用意义是指话语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由于语言使用者及语境的作用而产生的意义。
它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语面意义和语用含义。
1、语面意义(字面意义),他包括两类:①语境意义,是跟具体的交际环境发生联系才形成的语用意义。
◎“今天、明天”到底是那一天,“我你他”究竟指谁,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跟特定的对象发生联系才能明确起来。
②意图意义,即反映了发话者交际意图的语用意义。
◎“今天星期几?”如果这个疑问句直接反映了发话者的交际意图,它的意义就是意图意义。
⒉语用含义,间接反映发话者意图的语用意义。
包括言外之意和预设。
一、语境意义:指称与指示(一)语境意义的特点抽象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的语用手段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而形成的具体意义就是语境意义。
◎今天我还在这块黑板上写字。
把话语与语境联系起来形成语境意义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指称,一是指示。
(二)指称指称的功能是将词语的抽象意义与语境中对象联系起来,从而转化为具体意义。
◎今天我还在这块黑板上写字。
指称主要是名词的功能,但名词的使用未必一定是指称的。
◎他在三门峡当工程师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工程师。
(后一个,是有指称的,要理解这句话的语用意义就要把“工程师”这个词跟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特定的人联系起来;前一个,是无指用法)专有名词的所指对象是独一无二的,它通常是“有指”,但有时也可用于“无指”,如“雷锋精神”、“王海现象”中的“雷锋”、“王海”,不再指世界上两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是指以这些个体为代表的某些精神品质、思想观念。
“有指”用法,可以通过“实指”用法与语境中的确切的对象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泛指”的用法与语境中的任意对象联系起来。
◎把这杯酒喝了。
(实指)(是确有所指的酒)◎走,喝酒去。
(泛指)(并不特指什么酒,只要是酒就行)“实指”用法中还有“全指”与“别指”的区别。
专业的语用学理论
专业的语用学理论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主要探讨语言在实际交际过程中的意义和功能。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并对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专业的语用学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剑桥学派的思想家约翰·奥斯汀和西尔斯·西尔贝弗利等人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达事实的,同样也是用来通过进行言语行为来影响和改变现实世界的。
言语行为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解读他人的话语意图以及合理运用语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会话分析会话分析是一种通过详细研究对话交际细节的方法,旨在揭示人类交际的基本规律。
会话分析关注对话中的语言现象、对话结构以及交际参与者的角色扮演等方面。
通过分析对话中的转移、追问、暗示等言语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的方式以及交际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说话人意图理论说话人意图理论主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意图及其背后的目的。
依据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分析和推断他人的言语行为所包含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需求。
说话人意图理论的运用在语言学习、语言教学、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通过分析文本和说话人的背景知识,来推断文本中的意义和信息。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常根据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断话语的含义。
而在实际应用中,语用推理也被广泛用于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以及语义理解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中。
五、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由美国语用学家嘉德·利夫科夫提出的。
礼貌原则认为,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使用礼貌语言,以维护和改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根据礼貌原则,人们可以更好地选择言辞、运用语言策略,并在交际过程中遵循一定的交际规范和礼貌方式。
总结以上介绍的专业语用学理论只是其中的几种,每种理论都在不同的领域和实践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在学术研究中,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语言意图,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
第七讲 语义和语用 共76页
③整理和描写义素:
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整理义素,一般要对义素 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 用“+” “-”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以[ ] 。
例如:
男人—女人—小孩: 男人——[+人] [+男性] [+成年] 女人——[+人] [-男性] [+成年] 小孩——[+人] [±男性] [-成年]
也可以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前 者在语言中表现为单义词,后者表现为多义词。 (2)多义词的义项 本义: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它是产生这个 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派生意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其中最主要 的、最常用的意义叫做中心意义(基本义)。
中心意义和本义在有些词中是一致的,有些是不 一致的。
4.义素分析法
(1)义素分析法就是通过对不同的义位的对比,找 出它们包含的共同语义特征和区别性语义特征的 方法。
(2)义素分析法的步骤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的第一步是找出一 组相关的词语,一般来说找来对比的应该是指称 同一种类对象的词语。
②比较义位的异同。进行义位间的比较,找出其共 同义素与区别特征。
③语体色彩是应用言语交际有多方面不同的 “得体”需求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口语 和书面语。
④词的象征意义常和语言的民族文化特征相 关,例如“喜鹊”在捷克语中叫strake,概 念义与汉语相同,但在捷克语中却是小偷 小摸的象征。这种意义又叫做国俗伴随义。
(4)词义的性式: ①隐喻。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之间有某种相
似之处,由此产生引申。如“眼”的本义是 “眼睛”,小洞或窟窿有些像人的眼睛,所以 “眼”就多了一个意义。“泉眼、炮眼、针 眼”。隐喻一般以较具体的意义为基础来构建 较抽象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领域之间建立起 相似关系。 ②转喻(换喻)。两类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由于这种联系经常在人们的心目中出现而固定 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事物的词去指称乙类 事物。如主持寺院的和尚称为“方丈”,是由 于他住在一丈见方的屋子中的缘故。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第七章知识点第七章:意义与句子在语言学概论的第七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意义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意义是语言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表达信息。
句子则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准确地传递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意义是如何构建的。
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通过组合和组织来产生具体的意义。
意义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词义和句义。
词义是指词汇本身所带有的基本含义,而句义则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整体意义。
句义不仅仅是词义的简单叠加,还包括词语之间的关联和句子结构的影响。
句子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语境来进一步确定。
语境是指句子所处的特定环境,包括上下文、发言者和听众的背景知识等因素。
语境对于句子的解释和理解至关重要。
同样的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产生不同的意义。
除了词义和句义,我们还需要了解逻辑语义和语用语义的区别。
逻辑语义是指句子的字面意义,它与逻辑关系和推理有关。
而语用语义则是指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所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语用语义包括语境、语气、语调等方面的影响。
在分析句子意义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歧义和语义的多样性。
歧义是指一个句子有多个可能的解释。
语义的多样性则是指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理解和解决歧义和语义多样性是语言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而言之,第七章主要介绍了意义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的概念。
意义构建涉及词义和句义,以及词汇和句子的组合和组织。
句子的意义可以通过语境来进一步确定,同时还需要考虑逻辑语义和语用语义的区别。
此外,歧义和语义的多样性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专业的语义与语用分析
专业的语义与语用分析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语言学领域中,语义和语用是两个关键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含义和使用情境。
本文将对语义与语用进行专业的分析与讨论。
一、语义分析语义是研究词语和句子意义的学科,通过语义分析可以揭示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语义分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词义分析:对单词的词义进行分析。
每个单词都有多个词义,通过对词义的分析,可以把握单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2. 词类分析:对不同词类的词进行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通过词类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词类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 语法分析: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关系,理解句子中各个词语的语义。
语法分析可以揭示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义。
4. 语义关系分析: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语义关系,如同位关系、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等,来把握句子的整体意义。
语义关系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信息传达方式。
二、语用分析语用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通过语用分析可以揭示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目的。
语用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会话分析:通过分析对话或篇章的交互过程,揭示语言使用者的意图和目的。
会话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情境。
2. 言外之意分析:言外之意指的是说话者通过言辞之外的暗示和隐喻表达的意思。
通过分析言外之意,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语言使用者的真实意图。
3. 语用推理分析:通过推理和推断分析语言使用者的言辞和行为背后的意图。
语用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交流中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背后的信息。
4. 社会语言学分析:通过分析语言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使用方式,揭示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和变化。
社会语言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语言使用的背景和社会意义。
结语语义与语用的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研究语义和语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语义与语用分析也对翻译、教学、社交媒体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推理述评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推理述评随着言语交际越来越受到关注,语用推理也逐渐成为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语用推理的研究不仅关键地影响着言语交际理论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人们对言语交际中有效语用表达的认识。
语用推理是指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根据讨论双方之前的言语交流内容,通过从信息中抽取出若干现象,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结构,最终得出相应的推理结果的行为过程。
与其他类型的推理相比,语用推理侧重于语言使用者表达意图、推理过程以及其中涉及的语用变量等方面。
这种特殊的推理,根据其所涉及的不同人群,目前共被划分为两种:一种是话语之间的语用推理,也称为互动推理;另一种是听众之间的语用推理,也称为传播推理。
首先,话语之间的语用推理是当一个人正在与另一个人言语交流时,他们可以通过聆听双方之前沟通的内容,从中抽取出可以用来推理的信息,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这种推理在言语交流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说话人把可能的信息有效地表达出来。
例如,当一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你喜欢谁?”时,另一个人可以通过前面的言语交流,推断出对方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从而得出相应的回应。
另一方面,听众之间的语用推理是指在一定的言语交流当中,听众会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以及讨论双方之前沟通的内容,来抽取出一些信息,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
在言语交流中,这种推理有助于提升言语交流的有效性,让双方在交流中多探讨不同的内容和观点,从而使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并最终在言语交流中达成共识。
由此可见,语用推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十分重要。
然而目前有关语用推理的研究仍然相当有限,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领域继续加强研究,特别是在结合和指导实际言语交流的研究方面。
此外,有关语用推理的研究涉及的对象比较广泛,包括小孩、成人、老年人等,还涉及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
因此,必须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才能更好地解释不同的人群在言语交流中的语用推理情况。
总之,语用推理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语言交际中的会话含意与语用推理
来解 释 日常 生 活 中 的话 语 。本 文 旨在 通 过 对 两 类会 话 含 意 的 推 导 及 梳 理来 证 明 : 于语 言 学 习 者来 说 . 对 理解 并 把 握 好 会话 含意 理 论 可 以有 效 提 高英 语 理 解 和交 际 能力 。 2一般 会 话 含 意和 特 殊 会话 含 意 . 格 赖斯 把 “ 义 ” 为 “ 意 分 自然 意 义 ” n trl a ig 和 “ ( aua nn ) 非 me 自然 意 义 ” n n n tr e nn ) (o — a a m a i 两类 。认 为 , u l g 自然 意义 不 传递 意 图 , 表 现 客 观 实 际 ; 非 自然 意 义 与 说 话 者 的 意 图有 关 , 只 而 不 表示 客 观 实 际 丽传 递 主 观 意图 ( 永 平 .9 8 。 冉 1 9 ) 根 据 格 赖 斯 的划 分 “ 话 含 意 ” “ 出 ” 面 意 义而 得 出 会 是 越 表 的 , 以 它不 同于 直接 从 表 面 意 义 得 出 的 “ 约含 意 ” cn e — 所 规 o v n t n lmpiaue 。例 如 我们 听 人 说 :我 渴 了” 就 从 表 面意 义 i a i l tr ) o c “ , 直 接 得 m “ 想 喝点 什 么 ” 含 意 , 就 是 规 约 含 意 。 格 赖 斯 他 的 这 又将 会 话 含 意 分 为一 般 性 会话 含 意 (e e l e o v rain l g n r i dc n est a a z o i l au e 和 特 殊 性 会 话 含 意 ( at uai d c n est n l mpi tr ) c p rc lr e o v rai a i z o i l au e 。其 中 前 者 是不 需 要 特 殊 语境 就 能 推 导 出 来 的 含 mpi tr ) c 意; 而后 者 是 需要 特 殊 语 境 才能 推 导 出来 的 含 意 。 于一 般 含 对 意 , 赖 斯 没 有 给 予 足 够 的 重 视 . 作 深 入研 究 , 格 未 只举 了一 个 “ 定 冠 词+ 词 ” 不 名 的例 子 , 释 过 于 简单 , 论 也 欠 深 入 。 的 解 讨 确 , 殊性 会话 含 意 才是 格 赖 斯 特 别 关 注 的 . 他 看来 , 部 特 在 大 分 违 反或 利 用 会话 准则 得 出 的含 意 是特 殊 性 会 话 含 意 ( 振 索
语用推理
补足和阐释的运作,是同人们的完型能力联系在 一起的。上面我们曾提到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型趋向律, 而“同完型趋向律有关的共有五项原则” 。这五项原 则是相互关联的,但其中有两项同补足和阐释的心理 运作特别密切相关:相邻原则(proximity principle) 和相似原则(similarity principle)。相邻原则说,相 邻的事物倾向于成为一个整体;相似原则说,相似的 事物倾向于成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在人们的心理 空间中,识解为相邻或相似的事物,都分别倾向于感 知为一个完型。下面以“倒绷孩儿”为例作一说明。 “绷”就是包扎;“倒绷孩儿”就是把刚出生的婴孩 包扎倒了。它是据《事文类聚前集》记载的一段轶事 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
语用推理作涉及推理主体的认知能力。推理 的认知能力表现为由一组涉及推理运作的原则 所支配的知识系统,这个系统又表现为能体现 这些原则的表征加工机制。我们以这种认识对 语用推理可能涉及的知识系统及其表征加工机 语用推理可能涉及的知识系统及其表征加工机 制进行一off、Langacker等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 学派认为,“语言能力不是自主的认知能力” 学派认为,“语言能力不是自主的认知能力”, “语言知识的表征同其他概念结构的表征基本上是 一样的” 一样的” 。戴浩一也说,语言运作的机制包括: 要利用人类的一般心智能力;离不开人类感知的范 畴化;表达必定精简,而解读则要尽可能推知更多 的信息;要运用从经验世界抽象出来的逻辑知识等。 据此我们假设,大脑中同语用推理有关的知识系统 所涉及的推理运作的原则,概而言之,可能主要包 括如下四个方面:同语言交际的认知先设有关的抽 象知识系统及其相关的原则,同范畴化有关的抽象 知识系统及其相关的原则、同感知的完型趋向律有 关的抽象识系统及其相关的原则和同逻辑运作有关 的抽象知识系统及其相关的原则。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推理
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与语用推理黄鸣【摘要】会话含意理论一提出就成了语用学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说话时应尽量提供足够的、真实的、与话题相关的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这就是格赖斯的合作原则。
格赖斯的会话含意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开创了从语用学视角研究话语推理的先河。
如何运用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研究说话人的交际意图,进行会话含意的语用推理,使交际更加顺畅地进行是语用学领域研究的核心。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topics since it was first proposed. According to Grice, people will try to say things which are true, relevant, as well as informative enough, and in a clear manner, which is called cooperative principle (CP).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nd CP starts the in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 The important point made by Grice regard- ing the theory of implicature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is said and what is implicated. If there are ob- vious signs that one, or more, of the maxims is not observed, that is violation of the maxims, conversa- tional implicature is generated. How to use Gricean theory to interprete the speaker's communicative in- tention, deduce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and thus make the communication go on more smoothly is the core study in the field of pragmatics.【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8)006【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会话含意;合作原则;语用推理【作者】黄鸣【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1957年发表的《意义》一文中把意义分为两类:“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
语用推理的名词解释
语用推理的名词解释语用推理是指通过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对话语所隐含信息的推测和推理。
它不仅有助于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态度,还能帮助我们揭示他们可能存在的隐秘动机和目的。
语用推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认知过程,深入了解它对我们的日常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用推理中,我们通过分析和理解语言中的暗示、推测等线索来推断对方的真实意图。
人们在交流中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通过言辞的选择、表达的方式和语境的制造来传递信息。
这要求接受者能够通过语言线索进行推断,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语用推理的过程包括对话语表面意义的解读和对隐含意义的推测。
在解读表面意义时,我们依靠词语的词义和句法结构等进行理解。
然而,很多时候,对话语的表面意义并不能完全揭示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这时我们需要通过推测隐含意义来进行进一步理解。
在进行隐含意义推测时,我们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社会文化背景、语境、说话者的用词选择和语气等。
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言辞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此外,语境也是推理隐含意义的重要依据,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解读。
而说话者的用词选择和语气则会影响到他的意图是否明确传达。
语用推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态度,还能提高我们的沟通效果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通过推测对方的真实意图,我们可以避免误解和矛盾,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信息。
同时,在推理他人的意图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分主观臆断,应保持客观和理智,尊重对方的表达和立场。
然而,语用推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各种不同的线索和因素相互交织,很难进行准确的推断。
在不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误解其意图或产生不当的推理。
此外,人们具有主观性和个体差异,同样的线索不同的人可能产生不同的推断,容易导致误解和冲突。
为了有效进行语用推理,我们需要学习和培养一些相关的认知技能。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语言线索的敏感度和觉察力。
话语语用学
话语语用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而话语语用学则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语言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意义,并探讨人们在交流中使用语言时的规则和约定。
本文将介绍话语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探索语言与交流的奥秘。
一、话语语用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话语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效果。
与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不同,话语语用学更关注人们在实际交流中如何使用语言。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语言行为、交际意图、语用推理等。
二、话语语用学的基本概念1. 言外之意:人们在交流中常常不仅仅通过字面意思来传达信息,还会借助于上下文和语境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这些隐藏在字面意思之下的信息被称为言外之意。
2. 言语行为:人们在使用语言时,除了传递信息外,还会进行一系列的行为。
比如,询问、请求、命令等。
这些行为被称为言语行为。
3. 语用推理:人们在交流中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进行推理,以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表达的含义。
这种推理过程被称为语用推理。
三、话语语用学的研究内容1. 礼貌原则: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准则,也是话语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之一。
它关注人们在交流中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尊重和友好。
2. 言语行为的分类:言语行为可以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直接言语行为直接表达交际意图,而间接言语行为则通过暗示和推测来传达意图。
3. 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指的是人们在交流中由于对语言使用规则不熟悉或者对语境理解不准确而导致的误解或冲突。
话语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探索语用失误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四、话语语用学在实际交流中的应用话语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实际交流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1. 教育教学:话语语用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交际意图和语言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语言学习。
2. 商务交流:在商务交流中,了解话语语用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避免误解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
(一) 意义先于语言表达 第七章 语用意义与语用推理
所谓意义先于语言表达,就是说语言的产生是为了表达人类的心理感受和交际需求。人类首先有了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才有了用来表达这些内容的形式。在语言产生之前,人类已经具备了认识世界的初步能力,甚至具备了有限地表达这种对世界认知结果的方式,如手势语、表情、符号等。当然,在语言产生以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可以用语言之外的手段进行表达的内容也是极其有限的。语言的产生使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从此,语言和认知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但总体来说,意义的产生先于语言。因为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人类的其他认知器官,特别是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产生,一方面通过语言信息在大脑的表征和进一步加工促进了人类认知能力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使人类表达自己的认知结果的方式和工具更加有效、更加精密。
在谈到意义是否必然依靠语言的问题时,吕叔湘在《语文常谈》中举了一个例子。他说,“只要看几个月的婴儿,不会说话,可是‘懂事儿’,也就是说,外界的某些事物在他脑子里是有意义的。”(吕叔湘,1980:62)
相同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或者是同一种语言中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也说明了意义先于语言表达这一事实。
(二) 意义大于语言表达
所谓的意义大于语言表达,意思就是说,人类的经验世界或意义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复杂多变,语言其实只能表达其中的一部分,或者说只能对我们理解某些方面的意义起到一个触发或者向导的作用。
首先,任何词语都已经是对客观世界中具体事物的抽象:
?语言不可避免地要有概括作用或抽象作用。外界事物呈现无穷的细节,都可以反映到人的脑子里来,可是语言没法儿丝毫不漏地把它们全都表现出来,不可能不保留一部分,放弃一部分。比如现实世界的苹果有种种大小、种种颜色、种种形状、种种口味,语言里的‘苹果’却只能概括所有苹果的共同属性,放弃各个苹果的特殊属性。概括之中还有概括,‘水果’比‘苹果’更概括,‘东西’比‘食品’更概括。每一种语言都有这样一些高度概括的字眼,如‘东西、事情、玩意儿、做、干、搞’等等。?
引言
在语言交际中,语言意义的解析和理解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包括话语发生的物理语境和上下文,更重要的是语言交际中相关知识的表征。本章首先讨论语言表达的几个重要特征,然后介绍几种有影响的语用意义和语用推理理论,同时,针对语言表达的若干重要特点,对语义理解和语用推理的特点进行分析。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