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因此,笔者总结出了一种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它分五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环环相扣。
以教会学生做人为中心的语文素质教育四步法。
在笔者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认为实施素质首当其冲应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师只要先砸掉桎梏学生发展的手镣,开放束缚学生天性的笼子,拿走学生身上不必要的机械的负担,才能为开展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自由良性发展的空间。
我认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否则“减负”会流于一种口号,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我语文教改的核心。
我的具体做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师生双向参与课堂;巧用电教手段;精心设计板书;提高阅读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要看课堂上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
围绕这一观点我在教学中侧重强调学生课前要养成自学习惯。
同时我不余遗力的向学生讲授自学方法,如怎样预习课,怎样理清课文层次,怎样分析课文,怎样读一篇文章等,学生课前独立的阅读,使他们获得开启理解教材的钥匙。
学生在听课中就能自学参与课堂,学生才能轻车熟路,有的放矢,轻松自如的学习。
同时,我从来不独占课堂时间,我总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板书,我预先精心设计好课文板书结构,既有教师板书也有引导学生参与板书的,课堂提高有老师问学生答,也有学生问大家答。
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单元授课节数减少了,由于课堂上学生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课下学生学业负担自然减轻了,课堂效率的提高也就不言而喻。
更重要的是这种民主、平等的,发挥学生潜在灵性的师生双向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自学的益处,品尝到了思考的乐趣,学生在这种平等的师生双向交流对话中体悟到了做人的尊严与自信。
此外课堂中我尽量运用电教手段解决学生的疑难之处,课外大兴读好书读名著之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学会求知新知识,课堂效率提高很大。
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导,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融知识传授、能力开发、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体。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一、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进行交往合作,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导师”,同他们交换意见并且参与他们的活动,同时要鼓励学生与同学、教师广泛交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交往”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如教师在进行新课课堂上导课时,尽可能用启示性的课堂语言和故事引导学生,使学生尽快将情绪融入课堂气氛中;课后老师要与每个学生、每一个小组或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以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交往合作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锻炼学生主体参与能力。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
如进行阅读教学前,可课前准备好录音,开机前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闭目听录音,这个方法使学生削弱了视力的干扰,大脑高度集中,一切外界的信息有双耳承担,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相信学生会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
另外,还可以突破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由课内走向课外,改变过去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把课外信息引向课内,使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在语文课堂中合理选用录音机、投影仪、录象机和微机等,使山、河、人、物等,通过电教手段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音像结合,直观生动,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小学语文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素质教育则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个性、兴趣、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实施的。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体验。
如何实现呢?例如: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二、倡导合作学习,实现教育全面发展要实现素质教育,还需倡导合作学习,体现共同学习、互助互助、合作共赢、分享成果的教育理念。
例如:1、教师要发挥较为活跃的角色,而非传统的严肃的传授者,鼓励学生发表、分享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学生具有自我表达和跨越主观感受的机会。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实现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1、教师要授予更多的自主权,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2、需要采用一些启发性教学、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平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平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得学习成果得到巩固,并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实践。
例如:1、教师要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探讨,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的意识。
2、注重学习成果的质量,鼓励学生分享和传播他们的想法和知识,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实现对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重视。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程设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
其次,应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的结合。
语文是一门文化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所在。
但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和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批判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体系要实施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因此,应建立起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除了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评价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其次,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在教育界中越来越被重视。
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
一、素质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1. 强调全面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潜能的培养和发掘,不仅仅是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更是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增强。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等。
2. 强调人本教育:素质教育侧重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格、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同时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强调自主学习: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学生主体地参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展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学生自由地阅读与写作,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领悟。
4. 强调开放合作:素质教育强调开放包容,注重合作、交流与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拓外部资源,积极推进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交流、互动的机会。
二、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方法1. 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针对特定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实际需求等,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任务型学习、课外拓展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2. 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中的评价应该是以量化评价为主,同时注重质化评价,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诸如阅读报告、写作评价、口语表述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全面的素质评价。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它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主战场。
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前提,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新知识,也无法进行思考。
有人说,只要记忆力好,就能学好语文,这话虽然片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记忆力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学会记忆,增强记忆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记忆目标,如此方能有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为了应付老师的提问和考试,临时强记,做作业时现抄课本或资料,考试和作业一完,把功课全丢到脑后,虽然花费了精力和时间,结果很快就失去记忆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确定具体的明确的任务。
第二,磨炼学生的意志,做到第一条,学生坚持一两天并不难,。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对于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本人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研究和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语文教师要做“知性之人”,上“智性之课”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是“素质之人”。
记得魏源曾说过:“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因此,教师除高效教学之外还应该博览群书,研读语文大家的教育教学论著,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进行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的检验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创新并逐步接近真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有关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反复摸索,使抽象的教育理念、教学研究成果具有更好的操作性,然后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的容量,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只有这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才能成为“知性之人”,才能上出“智性之课”,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两个“全面性”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如下两个全面性。
1、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每一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体现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包含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和要求。
2、课堂教学对象的全面性课堂教学对象的全面性,就是指在教学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要求,每一节课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各尽其能、各得所需。
在实际教学中,应融集体教学、小组交流、个别辅导于一体。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受教育者能更好、更快地接受人类文化遗产,更快地促使其社会化,这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艰苦探索、实践、改进才能解决。
语文教学既是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又是发展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必要条件。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具体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1 师生共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经常说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那是因为教师对学生有着其他人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教师对情感的态度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共同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始终保持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使学生进入最佳的主体角色,达到教学双方的最佳和谐。
教师热爱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关怀之情,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因此,我们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的认识活动的内驱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对老师有某种成见,干脆就放弃这门学科,相反,出于感情或敬佩,就常常莫名其妙的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一种学习动力。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看来,情感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媒介,师生间只有感情相通,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达到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的目的。
2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悬念,创设诱人的情境,让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动机。
课中和课后大胆质疑问难,使学生全体参与学习,培养其自主意识。
对于内容较简单的阅读课文,要大胆放手,使学生树立“疑难能自己解决,是非能自辨”的信心。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内容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二、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四、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五、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六、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这是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课题。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基本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
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
改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的目标体系,以有利于检测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时,首先教师应明确目标(即明确总目标——新课程标准;阶段目标——年级要求;单元目标——单元要求;达成目标——课文要求)体系及教材编排特点,做到达成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
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心中应当清楚这篇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整册书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正确解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做到全局在胸,步步紧扣,这样就可避免教学的盲目性。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这使得人们对于教育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便涌现出来。
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全面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
如果学生对于语文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不能充分地掌握语文知识。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一是创设情境,多一些趣味。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谈笑风生、唱歌等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当老师上课讲述一篇优美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一起欣赏、品味,甚至可以编故事或者解读文章所蕴含的意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注重学习方法。
有时,一些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是由于语文本身所引起的,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阅读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语文资料、如何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正确地理解文章;在写作中,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分析题目、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组织结构等写作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认知阶段,他们对世界和知识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逐渐成为自己掌控自己的主人。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判断、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它是判断真理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有关的语文文章,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记忆文章。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通过结合、创新、发想等手段创造出新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方法的特质。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四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因此,素质教育是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学校的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基础学科,又是工具学科,它是学生将来工作、继续学习、生活能力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涵盖面较广,它包含这些内容: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
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应有意识地自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但是语文不是政治课,它是以通过学生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
据“文以载道”的观点,又决定了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总是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
针对语文教材承载思想内容的特点,笔者认为,搞好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首先教师在思想上应明确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课题中应有之义,它不是一种附加物。
其次,要以情为主,情理结合。
教师必须有感情,正确以情导理,这样就能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
再次,要找准思想教育的知识点,为所传之道准确定位。
例如,课文《一面》,训练重点是“时间顺序”和“外貌描写”,但文章寄寓的是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怀和作者希望踏着鲁迅足印继续前进的思想感情。
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语文知识训练的同时,也完成文章思想内容的揭示。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使学生理解课文中具体事物的色、香、声、味、形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自觉进行思想教育,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究某种事物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心理倾向,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尊重人的主体、主动精神,注重人的智慧潜能开发、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弘扬人的主体性。
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多半来源于课外语文活动、社会实践。
因此,语文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首先必须确立“大语文”的观点。
一、语文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首先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1平等对待学生。
每位学生,包括学习成绩较弱的,在教育面前是平等的。
教师不应人为地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类,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有能力。
3给学生动口、动手的机会。
如:课前的演讲,定期办手抄报,课堂中经常开展小组讨论,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4课堂内容安排要有层次性。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记叙、议论、说明的能力。
要使全体学生获得这些基本能力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学得愉悦。
因此,课堂教学传递信息要有梯度。
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为每位学生提供最近发展区。
如:学生写字时,让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上黑板写生字,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标拼音,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改正。
在课堂问题设计上也要有层次性。
分层次教学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二、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无视个性心理品质的需要和差别,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必然会造成沉闷的局面,不利于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不一定同步发展,如果个性特长被发现并得到鼓励,可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带动其能力的提高。
个性特长是学生的闪光点,发展得好,可以成为专长,若得不到发展,就会被泯灭。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和“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充分发挥。
这样,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空间,要有步骤地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人都能成才,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商州区第一小学李建波一、利用情感有效开展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教师利用情感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体验,降低学生对学习的压抑感,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态地投入到学习中。
语文教学需要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因此更需要利用情感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和心理素质的限制,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障碍。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应利用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使学生更好地获得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描述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教师的情感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如果教师用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态度,就可以给学生传递出乐观的、轻松的学习态度,就可使学生轻松地参与学习。
但是如果教师用浮躁、愤怒等消极的态度给学生讲课的话,那么学生就会有消极的情感体验,会加大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情绪紧张,压力加大。
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不可能有好的学习体验,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情感的运用,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通过这样的情感沟通,我们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使教学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设置恰当的教学活动素质教育模式下,教师已经不是简单地讲解知识,比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以往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选择更适合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素质可以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
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安排,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引言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之一。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与特点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
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具有全人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多方面的素质。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方式1.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小学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化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小学语文课堂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爱、友情、责任等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四、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果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综合素质,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思维素质、社会素质等。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一、引言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理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小学语文课堂应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老舍小品》等。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优秀文化传统,感受人文情怀,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赏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通过分析作品的立意、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并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培养对社会和现实问题的敏感性。
三、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小学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诗、写小说等。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范文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
2.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与批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与批判,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短篇小说等文本,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的意图、思想内涵,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小学语文课堂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写信给作家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感。
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1.提倡探究式学习小学语文课堂应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子长中学高巧转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应着眼于以下两个“突出”。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
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然而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只是几个学习尖子。
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
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做到如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讲的那样: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其具体施行办法如下:
1.形式灵活,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
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
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
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要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
对能力差的学生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为了促使学生人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选一代表发言。
如复述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章节、默写词语、讨论疑点等教学内容。
2.依据教材、设置活动。
要让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就必须多设置课堂活动内容,老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情况制作安排。
如讲授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第三部分可改编成课本剧片断让学生表演,因为这部分集中了小说的全部人物和矛盾冲突,且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尽致。
让学生改编、演好这场戏,既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表演、交际的能力。
又如讲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时,就可由“金榜题名”这个成语生发开去,设置成语接龙的活动。
这不仅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
3.分层设置活动,保证活动质量。
安排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如同对教材的处理一样,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这就要求老师在安排活动时应考虑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以保证活动质量。
首先,学生活动的起点要适当,因为活动目标定的低了,就会影响优生水平的发挥,使他们觉得有劲无处使;高了就会影响中下水平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望而生畏。
活动要定在全体学生都敢于、乐于参与的形式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各个活动层面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说到教学的终极目的时,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
”特级教师陶伯英先生说:“语文课应以实践为主,认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我以为他们
谈的应都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值得我们深思。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却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唯考而教,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声机的作用。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就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
培养学生能力,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不说深层次的说、写,单就浅层次的口头表达及写字来说,问题已够大的了。
拿农村中学的学生为例,能讲普通话的不足一半,能讲比较纯正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鳞角。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交往,影响了信息的摄取。
再说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有人戏之为“芳草萎萎”,这种恶习甚至带入了高考试卷。
在江苏省历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随处可见。
由此表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并非小题大作,而是当务之急。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他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辅之以方法技巧的传授。
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读出情感韵味等。
要指导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形意义。
课堂上给予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并长期坚持下去。
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交际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
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
如对议论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单句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
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有人说,21世纪所需要的是开拓型人才、创造性人才。
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看,这话说得很地道。
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造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
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
老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优势,从课文中设置思考点。
比如,学习高中第三册小说单元,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别里科夫这个人仅仅是可憎吗?如果佛莱思节夫人把三万六千法郎还给路瓦栽夫人,她能幸福吗?祥林嫂生活在当今社会,她会怎样?蚂蚁爬墙,爬了一段路程掉了下来,接着再爬,多次反复,仍爬墙不辍,这种精神值得称赞吗?这些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其中有对社会的思索,有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探讨,有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具有思维的深刻性和辩证性。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教材中也不乏优美典范之作。
如《天山景物记》、《雨中登泰山》、《长江三峡》、《绿》等文章所呈现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其钟灵神秀,可陶冶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从而投身于保护大自然。
《为了六十一位阶级弟兄》、《人民的勤务员》、《火刑》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间的美情、美意,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洗礼,并能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体会到美是社会的主旋律,美必将会战胜丑。
教材是挖掘美的矿藏,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美。
关键是在于我们语文老师是否善于挖掘,善于披析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并通过审美的过程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