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写景抒情篇
(完整版)写景抒情诗词分析

写景抒情诗词分析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选取古典诗词,又以“写景抒情”的题材居多,比如2013年天津卷诗歌鉴赏题,就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答题模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情景鉴赏题型: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
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2.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思考填空
题中“题李凝幽居”中的 写 “题”字的意思是__,“幽居” 僻静的居处 的意思是_________。 邻舍稀少 “少邻并” 是____的意思, “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 不违背诺言 言”表示__________。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 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 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前往投靠,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 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 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 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2005年高考广东试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 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 你的理由。
即景抒情诗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写景抒情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歌鉴赏之写景抒情诗【教学分析】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一共14首,第一首是第二单元第9课《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
该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五篇文学作品,表现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愿意为保家卫国奉献自己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后安排了一次课外古诗诵读,一共四首,分别是王维的《竹里馆》、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岑参的《逢入京使》、韩愈的《晚春》;第五单元选编了《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陆游的《游山西村》、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六单元后安排了一次课外古诗诵读,一共四首,分别是杜牧的《泊秦淮》、李商隐的《贾生》、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赵师秀的《约客》,这些选编进本册教材里的诗歌绝大多数属于写景抒情诗。
因此,进行一次对写景抒情诗的整合教学很有必要。
【学生学情】对于古诗词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古代和现代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学生情感上与诗人的距离,诗歌创作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等都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学生理解诗词很困难,甚至看到古诗就很排斥。
很多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很少,很难深入理解诗歌。
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更丰富、更具体、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罗列景物、分析景物特点、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剖析诗歌情感,提升鉴赏写景抒情诗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景物特点、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剖析诗歌情感,提升鉴赏写景抒情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描绘诗歌写景诗句展现的画面,剖析诗歌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课前复习】复习七年级下册所有古诗。
【教学过程】一、导语:归纳七下古诗的共同特点—写景抒情诗,引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景抒情诗中的景物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背诵七下所有古诗,引导学生寻找诗歌中的景与情。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

• • • •
分析:前两句写眼前美丽的春景,后两句则触 景生情引发漂泊的伤感,属于以乐景写哀情。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 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 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 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 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三)。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晚风、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 两句描绘的诗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 意边境局势紧张,或者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 2.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 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 的将领,保家卫国,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 情怀(或爱国情怀)。
写 景 抒 情 诗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 景物有什么特征? 景物:月落、乌啼、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等。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羁旅者孤独清冷、愁绪满怀 的情感。
(1)请分析“逾”和“欲”的表达特点(3 分) (分析诗句中的词语,首先要解释该词的意 义,然后再说该词用得好在哪)
• 答:逾——越,更加; 欲——想,好像要 • 江碧鸟逾白——因江水的碧绿而衬托出在江面 翻飞的鸟的雪白。好处在碧水与白鸟形映成趣 • 山青花欲燃——因群山青翠因而衬托出山花像 烈火燃烧一样鲜红,好处在用拟人表现花朵的 动态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写景抒情诗一、概念:写景抒情诗,是诗人以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风光等为内容,来抒发情怀、表情达意、寄托理想的一类诗歌。
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重点需要突破:写了什么景?景有何特点?怎么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情?二、鉴赏技巧:技巧一:抓意象,明特点意象是诗歌中承载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是诗中具体的景、物、人等。
在诗歌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一些意象有了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
技巧二:析手法,知技巧常见写景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对偶、对比、衬托、设问等;描写方法有虚实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等。
技巧三:辨哀乐,悟情感。
三、鉴赏中的常用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
1.对诗歌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战事激烈,秋雁哀鸣,所见所闻,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月夜”的背景。
B.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是客观实景。
C.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两句诗既写自己兄弟分离,生死难卜的现状,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写景抒情诗鉴赏13

六、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注:李凝是一个隐士) · 1、、“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衬托 同工之妙。 都是 的写法。
(变题:“僧敲月下门”句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 同工之妙,它们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 2、中间两联重在 写景、叙事 ,首尾两联都间接写出了 作者对 隐逸 生活的向往。 (变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方面来描写。 2、描写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下而 上、由上而下等。
诗歌的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含蓄隽永、 旷达豪迈、沉郁顿挫、高昂乐观
3.确定作品抒发的情感属哪一种?体味作者抒发的 感情。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抒发的是_ 亲情 ______;“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友情 情”抒发的是_______;“死去原知万事空, 爱国情 但悲不见九州同”抒发的是_______;“飞 热爱自然之情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抒发的是___ ____;等等。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 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 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二、 芙蓉楼送别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 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首句写寒雨连江,夜暮降临,以凄清的景物来衬托 离情别绪;二句写清晨雾中的远山,显得分外孤独, “楚山孤”象征了作者的离情。 2、 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志节,始终保持着高尚 纯洁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常见类型之写景诗

古诗词鉴赏常见类型之写景诗
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内诗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写景抒情诗的常见考点。
写景诗歌总体特点:
这类诗通过描写自然山水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等,有的表达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赞美,有的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多用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内典型篇目:《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饮酒(其五)》《野望》《望岳》等。
角度
意象作用
1、从题目及内容把握整首诗歌特点。
2、具体分析内容。
绘山水之景,先从字面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品山水之情。
①默读悟情:通过默读体会或激昂或哀伤或悲愤或欣喜的情感。
②以景推情:特别注意描绘山水的修饰性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感情。
③知人论情:陶渊明闲适恬淡,白居易热爱自然,柳宗元厌倦官场、对现实不满…… 4、分析手法。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

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类诗歌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呢?我以为“缘景入情阅读法”比较适合这类文学作品的阅读。
“缘景入情法”就是透过散文自然景物的描绘,进而把握作品的情韵美的一种阅读鉴赏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感情融注于笔下的客观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具体如何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文眼”,理解内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理解散文内容,要善于抓住能够体现散文“神”的“文眼”。
“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好的散文总是“眼”显“神”。
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句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
例如《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中文章在开头这样写到:“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丰富的生命历程。
”“就象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这两句话既是全文的结构线索,暗示下文的内容就是描写维也纳三个月份不同的景致。
也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在于通过春天画面的描写来赞美青春的魅力。
抓住了这个文眼,文章如何行文,如何传情达意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抓住“文眼”,对于把握散文主旨和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借助想像,体会意境。
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
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的氛围与境界。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意境。
欣赏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一——写景抒情

诗歌鉴赏系列之划分类别(一)——写景抒情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步骤。
2、熟练运用写景抒情诗的解题步骤。
重点:掌握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步骤。
难点:熟练运用写景抒情诗的解题步骤。
一、诗歌鉴赏分类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怀亲、思乡、送友、赠人、人生感悟、闲情意趣)3、托物言志诗(梅兰荷菊松竹鹤雪)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二、分析写景抒情诗鉴赏步骤:第一步:找出写景的词,看他们的色彩。
要体味诗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景词:黄鹂、翠柳、白鹭、千秋雪、万里船色彩:翠、白色调:明快、暖色情绪特点:欢快第二步:根据景词的色彩揣摩诗人的感情写景明快的那么作者的感情也一般是愉悦的。
写景寂寥的作者的感情也一般是寂寞愁苦的。
依次类推。
解析绝句背景:写在安史之乱之后。
情感:景色如此美丽,色调如此明快说明作者内心是愉悦的。
所以诗人除对山河热爱外,还包含着一种对万象更新的企盼和预买舟东下的欢悦。
切忌随意贬低或拔高。
三、练习(一)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二)05北京春12?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7分)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这首词在景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景物:碧云天,黄叶地,碧蓝的天空,枯黄的落叶,绵长的水波,苍茫的远山,连天的芳草,西下的斜阳。
写景抒情诗的鉴赏方法

• 问题2:抒写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生不逢时的
激愤之情.
•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 开头两句描写小松怎样的特征
• 这首诗歌表达怎样的思想
• 1.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
• 2.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 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 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 陋目光.
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 这样写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 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 一片惜春之情.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 兴.
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颔联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怎样的感情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 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问题: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后两句 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自号幽栖居士,出身仕宦之家,曾随夫游宦吴越 荆楚之间,相传她婚姻不遂,抑郁而终 .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 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 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抒“情”, 已分不开哪是“景”,哪是“情”。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抒 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和孤 独无奈的苦闷心情。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 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 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 快乐、悲伤等感情。
第一首是以乐景写乐情,第二首是以乐 景衬哀情。但不管怎样,诗人借景物抒发感 情,把感情寄寓在景物中,这种抒情方式就 是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是咏 史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借历 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之地 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 活,和如今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色形成 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 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 今的无限感慨。
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 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分不清哪里是“景”,哪里是“情”。 在写景的诗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但实际 上作者的情感隐含其中,情和景不分彼 此,难以区分。景就是情,情就是景。
区分二者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微课件《写景抒情诗歌鉴赏专题》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意境。
解析:这首词选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 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了一种浓浓的秋意,萧瑟而且浓烈,抒 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愁情。
写景抒情诗的答题步骤
暖沙温,美丽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睡去。
(步骤1)
2、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明净绚丽的春日氛围,表现了
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步骤2 3)
注意:
1、不要生硬的每个字都翻译,不是每个景都要描绘到, 要抓住主要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的特点和情调。 3、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切记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不行,应答出为什么“愉 悦”。
❸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 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 “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开阔的 胸襟和坦然面对急风暴雨似的生活的态度。(剖 析情感)
总结
意 ↓ 境 ↓ 情
常见题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 境或者氛围?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 提问变体: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根据意象再现诗歌画面。 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
②从品味关键词入手抓住意象的特点。(形容词,动 词等)
③展开联想与想象,将意象组织成句,描绘画面。 2、用一两个词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 情景氛围特点。
3、根据意境分析作者的感情。(用典、直接表示情感 的字词)
鉴赏诗歌写景抒情用典艺术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答案 ①下片前五句借景抒情,借千年之后八公 山风景依然而豪杰却无处可寻,抒发了词人对当 朝无英雄的失望之情。
• 两首诗都写雪景,描写手法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答案 第一首诗:运用感官结合的方法写雪。 ①以触觉写雪:雪后诗人只觉被褥毫无暖意, 如同水泼在上面,重在表现下雪之后天气寒冷。 ②以视听结合写雪:庭院里的雪光反射在书斋 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诗人误以为天将破晓, 半夜听到屋檐上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写出了 雪后的独特感受。
• 注 西湖: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 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词句简析。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答案 动静结合。下片前两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平滑的琉璃, 再以船的移动缓慢,衬托了“静”。后两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 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 彩,表现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境。
•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 “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出诗 人的欣悦之情。
•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 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出诗人喜悦的心情。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

即景抒怀诗、借景抒情诗鉴赏即景抒怀诗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那么,这类诗该如何欣赏呢?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
回望长安景色,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
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
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
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这瞬间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
诗作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此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发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
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写景抒情诗鉴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等。
要知道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
• 杨柳 • 大风 • 梅花 • 美人 • 杜鹃 • 羌笛 • 青鸟 • 玉壶
•
长亭 长云 翠竹 神女 磁针 竹笛 鸿雁 冰心
孤帆 寒霜 松柏 灵修
写景抒情诗鉴赏
• 概念
•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 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 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 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鉴赏方法
“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 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 纯净洁白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 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 命力。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1.把握形象的 特征和寓意.
“意象”简释
物象:客观自然景物。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 物象。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 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物象
意象
作者的主观情感
形象(实) 情感(虚)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 别的意味.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 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 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50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50 诗歌鉴赏之写景手法【命题趋势】借景抒情是诗歌的一个重要门类,写景方式的题目考核每年都有,考核的难度不大,注意答题的思路,形成对应的答题套路。
【真题再现】【2013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叶声与烟飞起了,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起来来的动态美。
【解析】回答描写的精妙或描写的作用,包含两方面内容:描写的手法和描写的内容。
描写的手法常用的有: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白描等。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反映了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解析】关于人物形象题,先要明确是具有什么特征的哪一类人。
然后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考点详解】对于诗词中的景,鉴赏时应主要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以下几点: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参照前面的表现手法。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诗歌鉴赏方法--写景抒情诗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 析。(炼字类)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形象意境类) 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 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 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 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 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 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 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三、山水田园:生活方式、生活情 趣
13、(2004年广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 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 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 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 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秋夜独坐(节选)
夜深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4分)
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景 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 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 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 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 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之写景抒情篇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一高司海龙
要鉴赏一首诗歌,首先得知道这首诗写得哪一方面的内容,否则鉴赏就无从谈起。
知道了哪一方面的诗歌,才可能知道他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诗歌,尤其是唐诗无法进行具体的分类。
因为唐诗的疆域和唐朝的疆域一样广大,它涉及社会、历史、情感、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今天只就写景抒情诗具体地谈谈。
1、自然景物一旦来到诗人笔下,肯定要沾上诗人的主观色彩。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便是,至少也要表达诗人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
2、注意情景关系。
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缘情写景,情景交融。
讲虽然单讲,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交错在一起。
借景抒情,重在抒情。
触景生情,景勾起情。
寓情于景,书景以泄情。
缘情写景,为写情而找景,以景结情。
情景交融,分不出哪里写景,哪里写情。
各举一个例子:
先看一首诗,是王维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是说闺中少妇,没有心事,打扮得漂漂亮亮,登楼望远,这就是你立在楼上看风景呢,本来心情不错,可一看到,路边青青的杨柳枝随风摆舞,想到春天将逝,而良人不归,这就乱了心绪。
千不该万不该,打发良人进京赶考,或者是去到疆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女为悦己者容啊,可如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给谁看呀。
这一番情绪正是由陌头杨柳色而来,勾起主人公的思夫之情。
这就叫触景生情。
接着来看两句诗,《诗经》里面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当初我离去的时候,我留恋啊,所以我感觉,那柳树枝都垂下来,牵着我的袖子,他也不舍得我走啊。
这是人自作多情呢,柳枝好人也牵,坏人他也牵啊。
如今我回来了,你看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的,天地为之动容啊。
这样借景物来表达心情的方法,就叫借景抒情。
再如李白的七绝,《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朋友一直送到朋友的船看不见,只见水流,用水流来写友谊的深长和别友后的凄清惆怅。
作为诗人,他不会在诗中说,啊,朋友再会,啊,朋友再会。
我会想你的。
于是他就通过景物来表达。
这就是缘情写景,也可以叫以景结情。
再看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的这首五绝,四句两两相对,平朴如话,因此有人认为跟小孩子对对子没有什么区别(参见《鹤林玉露》)。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憨可爱。
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这就是寓情于景。
3、情是统帅,景是依托。
景是为情服务的。
有时情景不和谐,你就得把握住情。
比如下面这首词,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
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上阙写景,鲜艳无比,天蓝烟翠夕阳红芳草绿,可是作者并不高兴,因为被乡思愁绪纠缠,他高兴不起来。
这里的美景是为衬哀情。
古人云,以美景衬哀情,倍增其哀。
总之,写景抒情的诗一定要顾及情景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