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同步练习 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我们知道蝙蝠蒙住眼睛,在黑夜也能飞行,这个事实能说明A.蝙蝠是用耳朵来辨别方向的B.蝙蝠不是用眼睛来辨别方向C.蝙蝠的眼睛是没有用处的D.蝙蝠的耳朵特别发达2 . 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有关,介质不同,传播速度一般不同3 . 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的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要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4 . 控制噪声污染应从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方面着手,下列事例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边工地停止施工B.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真空窗C.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D.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5 . 老师给小敏一个纸板做的方盒子,问小敏,里面是什么?小敏拿过盒子轻轻摇晃一下,回答说:里面可能是一个苹果。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小敏的回答是()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事实证据D.检验评价6 . 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罩内,我们会发现()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看见图像但听不见声音D.可以听见声音但看不见图像7 .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8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振动频率不同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D.“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9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是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烛“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听众在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时,能分辨处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响度不同D.次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耳不能直接听到10 . 在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是根据看到的发令枪冒出的烟,而不是根据听到枪声开始计时的,这是由于()A.烟容易看清B.枪声听不清C.烟比枪声先从发令枪中发出D.光速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11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m/s,且温度越高传播越快B.超声波、次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C.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学习生活,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成语“震耳欲聋”从科学角度是指声音音调高12 . 图中所描述的声音,具有的共同点是A.音调相同B.音色相同C.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响度相同13 . 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14 .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
专题2.3 耳和听觉-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解析版

专题2.3 耳和听觉-2020年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试卷和答案)解析版一、选择题1.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超声波作为“子弹”的枪,实际上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A.磁性材料B.金属材料C.真空带D.半导体【答案】C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答案】D3.“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答案】A【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3)防止噪声的措施: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解答】解:A、小强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响度大。
故A错误;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故B正确;C、每个人在说话时的音色是有区别的,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故C正确;D、小明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D正确。
故选:A。
4.有经验的人在买保温瓶时往保温瓶内吹口气,然后听声音,就可判断保温瓶的好坏,这样判断是根据声音的()A.音凋B.响度C.音色D.音量【答案】C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很高B.“击鼓鸣金”的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答案】B【解析】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即响度很大,故A错误;B.“击鼓鸣金”的声音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超声波的振动使戒指上的污垢也发生振动,从而使污垢脱落达到清洗目的,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D.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练习一、我学会了1.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内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________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能正常振动。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___,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___。
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___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___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________。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________。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________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________。
4.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________,音调就越________。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__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________。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________赫之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__赫。
把高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5.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________,声音的响度越________;距离声源越________,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____。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___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6.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________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_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2.3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同步练习(含解析)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声音的特性基础闯关全练1.周一早上我们都会进行升旗仪式,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听小骨B.半规管C.耳蜗D.鼓膜2.我国听力语言残疾人达2057万,为残疾人总数的首位?国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3.下列有关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耳中的鼓膜具有产生振动、放大声音的功能B.耳蜗中的液体是产生听觉的地方C.听小骨在耳蜗中,它的作用是将信息传入大脑D.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4.夏季,浙江又到了雷雨季节,在户外,如果突遇电闪雷鸣的极端天气,人们会迅速寻找安全地点躲避,其中人体感知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A.视网膜、耳蜗B.晶状体、半规管C.虹膜、鼓膜D.瞳孔、听小骨5.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
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A.耳蜗、前庭B.前庭、半规管C.半规管、耳蜗D.耳蜗、前庭、半规管6.请根据耳的结构图回答问题:(1)外界声波经外耳道引起[2]_____振动,经听小骨传递给[9]_____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通过[8]_____传递到大脑的产生听觉。
(2)[7]_________和[6]_____中的位觉感受器可感受位置变动。
7.在人觉得非常安静的时候,狗却突然竖起耳朵,并且狂叫起来,这是因为( ) A.狗没事闹着玩B.狗听见了人听不到的声音C.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小,狗紧张过度D.狗的听觉器官与人不同,时常出毛病8.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9.如图2-3-2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2-3-2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多次实验中,应保持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钢尺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10.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玟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1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的是()A.发出“啊”的声音,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的深用手指触摸喉咙处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敲打铜锣,锣响后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用手触摸锣面轻轻地接触脸颊12.温度一定时,声波存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3 耳和听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2.3 耳和听觉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1.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2. 在公共场所说话应“轻声”,在空旷的操场喊口令应“大声”.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频率3.在晚上看电影时,小明同学在会场上叫了一声,而同班的小丽马上听出是小明的声音,这是因为()A. 小明声音的音调与别人不同B. 小明声音的响度与别人不同C. 小明声音的音色与别人不同D. 小丽声音音色与别人声音的音色不相同4.如图所示,A 为信号源,B 为接收器,AB 之间有一真空区域。
当信号源A 分别发射出超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B 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A. 超声波B. 紫外线C. 可见光D. 无线电波5.鼓膜的作用是()。
A. 接受振动,将震动转换成神经冲动B. 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C. 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D. 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D.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均无关7.关于超声波和电磁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都能在真空中传播B. 传播速度都是3×108m/sC. 传播都需要介质D. 都能传递信息8.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A. 声音的音调B. 声音的响度C. 声音的频率D. 传播声音的物质9. 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 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 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 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10.编钟是我国古代乐器的典型代表,在商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用编钟演奏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 同步练习(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2.3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第1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9题;共11分)1. (1分)“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A . 嗅觉和听觉B . 听觉和视觉C . 触觉和味觉D . 听觉和味觉2. (1分)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 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 . 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 . 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 . 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3. (1分)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 . 鼓膜的振动B . 听小骨的振动C . 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D . 神经冲动的传导4. (1分)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在坐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 . 耳蜗和前庭B . 前庭和半规管C . 半规管和鼓膜D . 鼓膜和听小骨5. (1分)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A . 外耳道、虹膜B . 鼓膜、瞳孔C . 耳蜗、视网膜D . 咽鼓管、脉络膜6. (1分)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A . 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B . 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C . 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D . 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7. (1分)看书打瞌睡,头部下垂后立即惊醒。
此过程中接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A . 鼓室和半规管B . 前庭和耳蜗C . 半规管和耳蜗D . 前庭和半规管8. (1分)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 . 耳蜗B . 前庭、半规管C . 鼓膜、鼓室、听小骨D . 耳蜗、鼓膜9. (3分)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 。
2-3耳和听觉(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浙教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同步练习-解析】一、单选题1.(2022·湖南益阳·中考真题)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答案】A【解析】A.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
士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点,可以提前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做好准备。
故A符合题意;BC.马蹄声的音调、音色是由声源决定的,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并不会改变马蹄声的音调、音色,故BC不符合题意;D.士兵的听力是士兵自身的一种能力,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并不会改变,故D 不符合题意。
2.(2022·山东临沂·一模)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D.丁图:从上、下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可看出上面的音叉音调高【答案】D【解析】A.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错误;B.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与其他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据的单位是dB(分贝),故C错误;D.两个音叉振动的波形图中,相同时间内,上面物体振动的频率大于下面的频率,上面的音调比下面的音调高,故D正确。
3.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B.这种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答案】B【解析】人耳听到声音是经过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最后传到大脑才听到声音,佩戴耳机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的声波,所以耳机发出的不是超声波信号,故B错误;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这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听力障碍者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故C正确;听力健全的人使用这款耳机,可以通过骨传声听到声音,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可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故D 正确,符合题意的只有B,故选B.4.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答案】D【解析】骨导式助听器利用头骨、颌骨传声,固体传播声音速度会更快,效果更好;超声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人无法听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 同步测试(2)D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2)D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会消失,这是因为()A . 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 . 手按住锣面,使锣面停止了振动C . 手使锣面振动加快D . 无法判断【考点】2. (2分)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 .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C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 发声体只能是固体【考点】3. (2分) (2020七下·云和月考) 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 .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D .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考点】4. (2分)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考点】5. (2分)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B .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C .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D .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考点】6. (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 .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 . 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考点】7.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B . 有的超声波人耳也能听到C . 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 . 在高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8. (2分) (2019七下·台州月考)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耳和听觉同步测试(2)(II)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2.3 耳和听觉同步测试(2)(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22分)1. (2分)在敲响新年的钟声时,小明发现停止撞击后的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 . 钟声的回声在传播B . 大钟还在振动C . 周围空气在振动D . 小明的幻觉所致2. (2分)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这声音是下列哪个物体振动产生的()A . 琴弦B . 手指C . 空气D . 弦柱3. (2分)广场舞(俗称坝坝舞)风靡各地,在广场上,跳舞的人在音箱中传出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音乐声由音箱中发声体振动产生的B . 音乐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C . 音乐声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噪声D . 将音量调大是提高声音的音调4. (2分)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 .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 .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 . 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 . 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5.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 .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 . 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 . 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声速将变小6. (2分)2015年3月23日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在泸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盛大开幕式.如图是开幕式的场景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进入会展区的车辆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 挂有彩带的气球在升空过程中,彩带相对于气球是运动的C . 闻到“酒香”是因为酒分子的体积很小D . 花团锦簇的红色鲜花是因为鲜花吸收了白光中的红色光7. (2分)科学家正在用“以声消声”的方法开发一种新的反噪声术,。
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和听觉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2.3 耳和听觉(1)对应学生用书P52—P531.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大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C)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D.饼干太干了2.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
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C)A.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C.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D.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B)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4.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A)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
那么发病的可能部位是(A)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C.中耳 D.内耳6.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C)A.外耳道 B.鼓膜C.耳蜗 D.咽鼓管7.当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保护鼓膜,应该(D)A.站着不动其他什么都不干B.迅速闭嘴C.张口,同时双手堵耳D.闭嘴,同时双手堵耳8.如图所示是耳的结构。
下列有关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第8题)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B.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D.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9.艺术家有时会做出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事。
梵高有一幅画叫做《自己的伤兵》,描绘的是用纱布包裹住耳部伤口的自己。
这幅画是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后画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 2.3 耳和听觉练习题 浙教版

第三节耳和听觉[基础知识与基本应用题 ] 巩固理解一、选择题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道2.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6、人的听觉形成于()A、耳蜗B、听觉感受器C、听神经D、脑部听觉中枢7、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A、音调改变了B、响度改变了C、音色改变了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8、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A、较低 B、较高 C、一样 D、时高时低9.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
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三者皆有10.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二、填空题1、声波先到达外耳,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振动带动了的振动,随即传到。
耳蜗充满着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形成了听觉。
2.声音的高低叫做,它和有关。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同步练习3浙教版

第3节耳和听觉(1)一、选择题1.属于听觉感受器的是 ( )A.耳蜗 B.鼓膜 C.前庭和半规管D.昕小骨2.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在于 ( )A.听小骨 B.听神经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3.中耳包括 ( )A.鼓膜、鼓室和三块听小骨 B.耳蜗、前庭和半规管C.耳廓、耳道和鼓膜 D.鼓室、听小骨、耳蜗4.鼻、咽、喉受病菌感染时,病菌可能通过哪个结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 )A.外耳道 B.鼻泪管 C.咽鼓管 D.半规管5.容易晕车、晕船的是因为什么过敏 ( )A.前庭、耳蜗 B.前庭、半规管C.耳蜗、半规管 D.听小骨、鼓膜6.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A.鼓膜 B.内耳 C.位听神经 D.大脑皮层二、填空题7.耳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觉和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
它的结构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部分。
8.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声音引起__________震动,这种震动由__________传到内耳,内耳中的__________内有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它所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__________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形成听觉。
9.坐飞机的乘客,不断食用口香糖、饮料之类食物,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鼓膜受到较强声波刺激后内陷,严重影响听力,矫正的最简单,安全的方法是__________,原理是__________。
11.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__________。
12.得了咽喉炎易引发中耳炎的原因是__________。
13.乘车时闭眼也能准确地辨析汽车行驶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接受刺激的感受器是位于耳内的__________训练三1.A 2.D 3.A 4.C 5.B 6.D 7.听,位,外耳,中耳,内耳 8.鼓膜,听小骨,耳蜗,位听神经,听觉中枢9.口腔不断张合调节鼓膜内外空气压力 10.张大嘴巴让空气进入,使鼓膜内外压力相同 11.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12.咽鼓管连通于咽和鼓室之间 13.耳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耳和听觉
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外耳包括_______、_______ 。
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内耳包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___部,使鼓膜内外空
气压力保持______,从而使_____能正常振动。
2、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_____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_____,使其产生振动。
鼓膜的振动会带动位于鼓室内的______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_____。
它外形像一个蜗牛壳,里面充满了液体和_____感受器。
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_____部,形成听觉,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3、听觉通常会随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_______。
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
伤,再听到声音了。
人们把这种状况叫做_____。
耳除了听觉以外还有_________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__________。
4、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___,音调就越___。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___,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___。
人的发声频率大
约在________ 赫之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___ 赫。
把高
于________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______赫的声音叫做次声。
5、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____,声音的响度越____;距离声源
越____,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____。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_____作为
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6、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____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______;
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
二、我理解了
7、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在你身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大
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
----------------------------------------------------------------------( )
A.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 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
C.自己听到的嚼饼干的声音是通过头部的骨骼传导过来的 D.饼干太干了
8、猫自高处跳下时,头后仰;一着地,头便前倾。
猫的这些姿势变化是--------( ) A.耳蜗受到刺激引起的 B.鼓膜受到刺激引起的
C.半规管受到刺激引起的 D.听小骨受到刺激引起的
9、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10.小梅听到打雷,迅速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 )
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 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
C.外耳道→中耳→内耳 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11.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12.长期使用耳机可能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这些细胞位于-----( )
A.外耳道 B.鼓膜 C.耳蜗 D.咽鼓管
13、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14、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
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传播的速度不同
1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改变 C.响度会逐渐改变
D.音调、响度和音色都会改变
16、人耳能听到鼓面被敲击后发出的声音,而听不到手臂上下挥动发出的声音,这是
因为
-----------------------------------------------------------------------------------------------( )
A.人手臂上下挥动的频率太低 B.人手臂上下挥动的振幅太小
C.人手臂上下挥动不是振动 D.人手臂不是发声的物体
17.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8.晕车、晕船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 )
A.耳蜗 B.前庭、半规管 C.鼓膜、鼓室、听小骨 D.耳蜗、鼓膜
19、下面为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某同学乘船到大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
头晕、目眩、恶心,这是因为内耳中的[5]___
和[7]______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导致的。
这
两种结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晨同学首次乘飞机。
在飞机升空过程中,前一段时间他没有嚼口香糖(做吞咽动
作),由于气压降低,致使鼓室内压相对增大,[3]_______向____鼓出,他感到耳疼、耳鸣。
(3)挖“耳屎”是不良的习惯,易将图中的________损伤。
听觉感受器位于图中的____
所指的结构。
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均填数码)。
(4)老年人耳聋眼花,耳聋一般是传导性耳聋,是因为___________受损不能发挥其
正常作用。
(5)明明感冒了,先是鼻咽部发炎,后又引起中耳炎,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________或________并同时双手______,前者的原因
是使[8]_________张开,使[3]_______内外的_________保持________,以免震破
[3] ______而失去听觉。
(7)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的声波经[2]_______传到[3]_______,其振动通过[4]____
传到_______,刺激了[6]____内对声波___________,并将声音信息通过________ 传给________________,人就产生了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