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及护理幻灯片课件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及展望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及展望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f31d3533687e21ae45a92a.png)
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低温可保护脑神 经功能。 50-60年代国内外临床医生曾将冬眠疗法用 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把体温降至 27-28 ℃以下进行心血管手术,以保护脑和 其它重要器官 。
80年代,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发现28℃~35℃低温能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 率,保护血脑屏障,防止继发神经元损伤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及展望
一、亚低温治疗的定义
•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 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 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 在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 控性的低温状态 。
二、亚低温治疗的历史
• • 二十年代国内外学者把低于37℃的体温
分为四类: • 超深低温4℃~16℃ • 深低温17℃~28℃ • 中低温29℃~33℃ • 轻低温34℃~36℃
6、体位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 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 好平卧位,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 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7、复温护理:复温应在ICP降至正常后在维持24 小时后开始。复温速度每小时不超过0.1℃。若快 速复温,因脑温上升可致急性脑肿胀。温度在 35℃-36℃时需稳定2-3日,只有当冰毯水温在 25℃以上,并能控制脑温时再去除冰毯,而后逐 渐减少麻醉剂和肌松剂。
• 2、电解质紊乱:冷却期时细胞内流,从消 化道、尿液中丢失,导致低钾,诱发致死 性心律不齐的危险增大,应定时监测血气 及电解质,作相应处理。
3、凝血功能障碍:低温使血小板变形,储 存入肝窦、脾脏等,使血小板减少,易发生 凝血障碍。
4、呼吸系统并发症:冷却后呼吸道分泌物 增加,由于使用肌松剂不能咳出痰液,分泌 物储留产生肺不张,组织严重缺氧,复温期 发生麻烦的肺部合并症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亚低温治疗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亚低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718a44783e0912a2162a7d.png)
亚低温治疗护理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 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 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 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 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 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 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 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 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 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亚低温技术按其原理分: 药物降温:冬眠合剂 物理降温:根据其途径不同可分为:体表降温,体腔降温 和血液降温三类。
冬眠合剂 :
Ⅰ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哌替啶(杜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 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高热、烦躁的病人,呼吸衰竭者慎用。 Ⅱ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 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心动过速的病人。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适应症同Ⅰ号方。 Ⅳ号方: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 注。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通用方:氯丙嗪(冬眠灵)
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定时更换引流袋,尿道口每日消毒2次,并 记录24小时尿量及颜色,必要时记24小时尿 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由于低温血小板可粘附聚集成团, 且外周血小板进入脾脏,肝脏增多,使 血小板减少,同时低温条件下凝血因子 的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差, 容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亚低温中 必须定期监测凝血四项,同时注意观察 皮肤及粘膜有无出血等。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 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 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 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 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 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 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 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 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 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亚低温技术按其原理分: 药物降温:冬眠合剂 物理降温:根据其途径不同可分为:体表降温,体腔降温 和血液降温三类。
冬眠合剂 :
Ⅰ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哌替啶(杜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 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高热、烦躁的病人,呼吸衰竭者慎用。 Ⅱ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 。加入5%葡萄 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适用于心动过速的病人。 Ⅲ号方:哌替啶(度冷丁)10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乙酰丙嗪2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适应症同Ⅰ号方。 Ⅳ号方:异丙嗪(非那根)50mg,氢化麦角碱(海德嗪)0.3~0.9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 注。适用于有呼吸衰竭的病人。 Ⅴ号方:氯丙嗪(冬眠灵)50mg,异丙嗪(非那根)50mg,普鲁卡因50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中 静脉滴注。适用于少尿患者,对于有心率慢及心律紊乱者慎用。 通用方:氯丙嗪(冬眠灵)
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定时更换引流袋,尿道口每日消毒2次,并 记录24小时尿量及颜色,必要时记24小时尿 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由于低温血小板可粘附聚集成团, 且外周血小板进入脾脏,肝脏增多,使 血小板减少,同时低温条件下凝血因子 的酶活性降低和血小板的凝血功能差, 容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进行亚低温中 必须定期监测凝血四项,同时注意观察 皮肤及粘膜有无出血等。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7a8b496529647d26285231.png)
BACK
神经系统观察
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 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 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BACK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 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 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 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 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 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BACK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祝杰
亚低温治疗的概念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 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 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 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 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 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 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 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环境要求 神经系统观察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循环监测
体温护理(监测) 物理降温的实施 体位护理 复温护理 基础护理
环境要求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 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 0~25 ℃之间, 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 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 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体位护理
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扩张血 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 人最好平卧位,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 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 体位性低血压 BACK
神经系统观察
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 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 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 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
BACK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 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 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 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 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 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 滴入或行机械通气 BACK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祝杰
亚低温治疗的概念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 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 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在配合物理降温,使 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 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 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 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 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 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环境要求 神经系统观察 呼吸监测及护理 人工气道护理 循环监测
体温护理(监测) 物理降温的实施 体位护理 复温护理 基础护理
环境要求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 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 0~25 ℃之间, 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 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 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体位护理
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扩张血 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 人最好平卧位,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 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 体位性低血压 BACK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b506b2b160b4e777fcf0e.png)
体温降低1℃,心输出量减少5% 。维持平均动脉压大于80mmHg,心率 >60次/分,呼吸18~22次/分,以保证 重要生命器官的血液供应,一旦发现 心率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低温使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素减少 以及肾脏重吸收功能减弱而导致患者多 尿,从而容易导致电解质丢失。因此, 应严密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形状和量 ,定时监测生化参数,特别注意镁、钾 、钙的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
亚低温应用的监护
体温的监测 心血管系统监测 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呼吸系统监测 泌尿系统监测
体温每降低1℃,脑代谢率下降5%~7%,颅 内压下降5%~6%,体温降至32~36℃时颅内压平 均降50%,因此,体温的控制和亚低温治疗效果 密切相关,降温过程中,机体各项指标相对不 稳定,应通过测量直肠温度来监测患者目标体 温是否达到。刚开始时每半小时测量肛温一次 并记录,稳定后改为一小时一次,一旦低于 32℃应立即停止降温,甚至采取复温措施。
概念: 国际医学界将低温划分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低温16~0℃四种, 其中轻、中度又定义为亚低温。
亚低温作用于脑保护的机理:
1
2
3
降低脑细胞氧耗 量,降低脑能量 代谢,减少脑组 织乳酸堆积
保护血脑屏障, 减轻脑水肿及降 低颅内压
亚低温抑制有害 物质释放,减少 对脑组织的损害
Hale Waihona Puke 适应症:1 2 3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尤其 是广泛脑挫裂伤合并难 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下 丘脑损伤合并中枢性高 热、脑干损伤合并去脑 强直的重型颅脑损伤病 人。
大面积脑 梗死脑出 血
新生儿 缺氧缺 血性脑 病
心肺 复苏 后脑 病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43a9f97960590c69ec37644.png)
COMPANY LOGO
循环系统
24 h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ECG、血压、脉搏、 四肢肢端循环情况及电解质变化,保持水、电解质及 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患者应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血压正常, 脉搏稍慢但节律整齐,如果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肢端 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提示微循环障碍,说明 冬眠过深或体温过低,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和亚体温 治疗仪,给予保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必 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复温时由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少,易导致低血容量 性休克,因此复温速度要慢,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应 及时补充血容量
COMPANY LOGO
物理降温
病人进入冬眠镇静状态时,开始给予物理降温。 将体温传感器插好,将毯、帽接口按标记方向接好 (出入水接口有方向标志),在冰毯上铺层薄垫。 使用亚低温治疗仪前先用体温表测温一次,然后将体 温传感器置于鼻腔(深度:鼻尖至耳垂距离)用胶布 固定,开机使用。主机即可显示体温,与先前所测体 温表体温进行对比。 亚低温常使用体表降温法,应用半导体降温毯,降温 速度控制在2~4h降低10C.通常在4~12h,将肛温 或脑温降至32~350C(降温毯禁与皮肤直接接触, 引起冻伤)
神经系统 注意颅内压的检测,复温过快发生肌颤
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严密观察意识、瞳 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
和激素治疗
COMPANY LOGO
呼吸系统
进行亚低温治疗的患者,由于冬眠合剂的使用,中枢 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较缓慢,但节律整 齐。 若呼吸频率太快或快慢不等,或呼吸变浅,出现点头 样呼吸,应考虑中枢过度抑制,立即停用冬眠合剂, 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滴,或行机械通气。 要严密检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及有无口唇、指甲 发绀等缺氧表现,同时心电监护生命体征,保持血氧 饱和度在95%以上,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应加强 气道的管理,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及时吸痰,保持 气道通畅
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与护理 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仪的使用与护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bd054a0912a21615792948.png)
按升温/降温按键
将体温感应器置于病人腋窝
按水路按键
检查机器是否开始运转(取决于所测体温 和所设定的温度)
若要停止
ppt课件
5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consequat.
板的任意一个接头,通过上水管与水源接好,其余管 接头用密封堵盖堵死,缓慢加水。(建议使用软化水) 2.机器的安放 将机器安放在床边或其他方便的地方, 四个侧面应与墙壁或其他物体至少保持10cm以上, 保证通风良好。 3.电源的连接 机器的电源线应插在有保护接地的三 孔插座中,接地线不可接到自来水、电话等的地线否 则有触电的危险。
HGT-200Ⅱ亚体温治疗仪的 使用与护理
2018.09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十大要
点:让目标温度管理常规化
• 1. 不论是否是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脏骤停患者如果经过 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后仍昏迷,均应尽早进行目标温 度管理。
• 2.目标温度管理时低温脑和全身性保护的可能机制包括 降低脑代谢、保护血脑屏障等多方面。
• 3.目标温度管理没有绝对禁忌证。严重的感染以及感染 性休克、难以控制的出血、顽固性休克均是相对禁忌证。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2)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ppt课件 (2)](https://img.taocdn.com/s3/m/b94bf4f9c5da50e2534d7f00.png)
完整版ppt课件
11
禁忌症
01
脑电无活动的昏迷或认知 功能障碍者
02 终末期患者
03 活动性出血者
04 凝血功能障碍者
05 孕妇
完整版ppt课件
12
低温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窗口
• 脑缺氧耐受的时限只有5分钟,因此多数研究者提倡尽早、 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ILCOR(国际急救与复苏联合会) 声明中认为, 降温应尽可能在复苏后立即开始。但临床46 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完整版ppt课件
七.体位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 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 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平卧位, 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 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 体位性低血压。
29
再次强调 复温原则
复温原则是先停用冰毯机等物理降温措施,然后逐渐停用冬 眠药物,让体温自然恢复,以平均4h复温1℃左右为宜,使 体温恢复至36.5~37.5℃为宜,复温过快易引起缺氧、心律 失常、脑水肿、休克等。临床医生已普遍将低温治疗作为抢 救重型颅脑外伤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我们则应做好在亚低温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为抢救颅脑损伤患者赢得时间,降 低病死率。
四 .人工气道的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 显的抗阻胺作用,可使呼吸 道分泌物变粘稠。若亚低温 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 难、发绀、吸气“三凹征”, 提示呼吸道梗阻。应清除呼 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 畅,同时应重视人工气道的 湿化及温化,纠正、维持病 人水平衡,以维持呼吸道粘 液-纤毛的正常排痰功能,防 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部 感染发完生整,版p痰pt栓课件形成及缺氧。
完整版ppt课件
13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及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及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a339a2e3f5727a4e962d7.png)
键,切断电源。 • 10按操作要求取出温度传感器、毯子、清除冷却循环水,拆卸管道,整理床
单位,清理用物。 • 11记录患者病情,开停机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及评价治疗效果。
精选ppt
19
亚低温治疗并发症
• 呼吸道感染 • 心律失常 • 凝血功能障碍 • 高血糖 • 电解质紊乱
精选ppt
20
护理
•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体温、血压、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
精选ppt
11
降温方法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 果越好。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 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精选ppt
12
药物降温
•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 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 林、冬眠灵等。
• 特点:使用方便。
•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
精选ppt
7
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
可导致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增加血液粘稠度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全身免疫力下降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维持在32~34°
精选ppt
8
作用
1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血管痉挛发
生率。 3抑制内原性毒物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作用。 4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功能和
• 1使用前向家属说明目的、方法、评估患者病情、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 • 2加水:使用前水箱加水至水位计标线水平。 • 3铺毯:将降温毯铺在患者病床。 • 4连接传感器:传感器一端插入主机接口,另外一端夹于患者腋窝。 • 5开机:打开电源开关。水温表和体温表显示开机时间实测温度。 • 6设定机温和水温。 • 7设置体温下线报警值:体温报警下线设置值比机温设定值低1度至2度。 • 8监护患者:监护患者病情变化、皮肤、肢端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 9结束治疗:先停物理降温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用量直至停用。关机按开关
单位,清理用物。 • 11记录患者病情,开停机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及评价治疗效果。
精选ppt
19
亚低温治疗并发症
• 呼吸道感染 • 心律失常 • 凝血功能障碍 • 高血糖 • 电解质紊乱
精选ppt
20
护理
•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 •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加强体温、血压、凝血功能、电解质、血糖、血
精选ppt
11
降温方法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 果越好。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 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精选ppt
12
药物降温
•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 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 林、冬眠灵等。
• 特点:使用方便。
•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
精选ppt
7
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
可导致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增加血液粘稠度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全身免疫力下降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维持在32~34°
精选ppt
8
作用
1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血管痉挛发
生率。 3抑制内原性毒物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作用。 4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功能和
• 1使用前向家属说明目的、方法、评估患者病情、将患儿置于辐射台上。 • 2加水:使用前水箱加水至水位计标线水平。 • 3铺毯:将降温毯铺在患者病床。 • 4连接传感器:传感器一端插入主机接口,另外一端夹于患者腋窝。 • 5开机:打开电源开关。水温表和体温表显示开机时间实测温度。 • 6设定机温和水温。 • 7设置体温下线报警值:体温报警下线设置值比机温设定值低1度至2度。 • 8监护患者:监护患者病情变化、皮肤、肢端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 • 9结束治疗:先停物理降温并逐渐降低冬眠合剂用量直至停用。关机按开关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及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及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a339a2e3f5727a4e962d7.png)
体温传感器
精选ppt
15
亚低温治疗仪工作原理
•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 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 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 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 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
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精选ppt
16
低温治疗的原则
• 脑缺氧耐受的时限只有5分钟,因此对重度窒息患儿应尽早, 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使患儿进入冬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降 低机体各重要器官(尤其是脑),结构,功能上的损害程度。国 际急救与复苏联合会( LCOR )声明中认为, 降温应尽可能在 复苏后立即开始。但临床4-6 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获得显 著的效果。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 脏停博患者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 表明持续亚低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维持更 长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但亚低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为3-7天左右,病人度过危险期后可停止,因为时间长并 发症多。冬眠深度不宜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在这方面为宜, 冬眠过深宜出现呼吸,循环意外。
3血液降温
(1)血管内灌注降温
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 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造成巨大挑战,故不推荐
(2)血管内热交换降温
采用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直
接对血液进行降温
精选ppt
14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和
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 水毯,连接管,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 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精选ppt
1
•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7%~10% (140万-200万)的新生儿发生窒息,其 中约1/3的窒息儿死亡,约30万的窒息儿 患上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
精选ppt
15
亚低温治疗仪工作原理
•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 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 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 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 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
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精选ppt
16
低温治疗的原则
• 脑缺氧耐受的时限只有5分钟,因此对重度窒息患儿应尽早, 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使患儿进入冬眠状态,只有这样才能降 低机体各重要器官(尤其是脑),结构,功能上的损害程度。国 际急救与复苏联合会( LCOR )声明中认为, 降温应尽可能在 复苏后立即开始。但临床4-6 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获得显 著的效果。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 脏停博患者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 表明持续亚低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维持更 长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但亚低温治疗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为3-7天左右,病人度过危险期后可停止,因为时间长并 发症多。冬眠深度不宜过深,以病人进入睡眠在这方面为宜, 冬眠过深宜出现呼吸,循环意外。
3血液降温
(1)血管内灌注降温
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 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造成巨大挑战,故不推荐
(2)血管内热交换降温
采用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直
接对血液进行降温
精选ppt
14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和
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 水毯,连接管,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 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
精选ppt
1
•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7%~10% (140万-200万)的新生儿发生窒息,其 中约1/3的窒息儿死亡,约30万的窒息儿 患上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及护理ppt课件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及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aca339a2e3f5727a4e962d7.png)
精选ppt
7
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
可导致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增加血液粘稠度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全身免疫力下降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维持在32~34°
精选ppt
8
作用
1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减少脑组织乳酸堆。 2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血管痉挛发
生率。 3抑制内原性毒物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作用。 4减少钙离子内流,阻断钙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5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功能和
• 皮肤护理:观察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冻伤及褥疮的发生 • 体位护理 :亚低温治疗中病人最好平卧位,避免激烈翻动或搬动,
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精选ppt
21
谢谢!
精选ppt
2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象、胸片以及神经系统监测。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掩盖 颅内血肿的症状。颅脑损伤的意识变化往往早于瞳孔和其他生命体征 变化,因此观察到患儿昏迷程度加深或四肢由屈曲转为伸直内翻或无 反应,表示病情加重;反之,则说明病人在恢复中,预后较好。每 30分钟观察瞳孔一次,如双侧瞳孔或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表明脑 疝已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若一侧或双侧瞳孔光反射存在,病 人在恢复中。 • 严格遵医嘱执行温度调控,确保体温维持在32℃~34℃ • 人工气道护理:注意口腔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 者的呼吸频率、方式、动脉血气指标等
精选ppt
3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具体 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 呼吸,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体位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扩 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 的病人最好平卧位,不能使病人突然坐 起、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 不稳、体位性低血压。
29
复温原则
复温原则是先停用冰毯机等物理降温措施,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让体 温自然恢复,以平均4h复温1℃左右为宜,使体温恢复至36.5~37.5℃为宜, 复温过快易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等。临床医生已普遍将低 温治疗作为抢救重型颅脑外伤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我们则应做好在亚低温 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为抢救颅脑损伤患者赢得时间,降低病死率。
01 碍者
02 终末期患者
03 活动性出血者
04 凝血功能障碍者
05 孕妇
12
低温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窗口
• 脑缺氧耐受的时限只有5分钟,因此多数研究者提倡尽早、尽快实施 亚低温治疗。ILCOR(国际急救与复苏联合会)声明中认为, 降温应尽可 能在复苏后立即开始。但临床4-6 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获得显著 的效果。
五.循环监测
进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循 环系统功能,其中主要有ECG、血压、 脉搏、肢端循环及面色等。正常情况下, 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由于冬眠合剂的抗 肾上腺素能作用,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 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红润,血压正 常,脉搏整齐有力,心率偏慢。若病人 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 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 及体温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 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 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 环。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时间长,不均匀、 难控 制,易反跳。
20
亚低温治疗仪
亚低温治疗仪
主机 制冷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 外设附件 水毯,连接管,体
温传感器
21
亚低温治疗仪
01 工作原理:
02
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 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 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 采用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直接对血液进行降温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24
并发症
01 呼吸道感染 03 凝血功能障碍 05 电解质紊乱
02 心律失常 04 高血糖
25
治疗监测
• 体温监测 • 凝血功能监测 • 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 • 血糖监测 • 血压监测 • 血象和胸片监测 • 神经系统监测
四 .人工气道的护理
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显的抗 阻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粘 稠。若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 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 提示呼吸道梗阻。应清除呼吸道分 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重 视人工气道的湿化及温化,纠正、 维持病人水平衡,以维持呼吸道粘 液-纤毛的正常排痰功能,防止呼吸 道分泌物潴留,肺部感染发生,痰 栓形成及缺氧。
• 药物降温
• 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温,常用药 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冬眠灵等。
• 特点:使用方便。 • 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技术的辅助
降温措施。
18
分类
物 理 降 温
1 体表降温 体腔降温
2
3 血液降温
19
LOREM IPSUM
1.体表降温:可用冰水浸浴或 冰屑、降温毯降温, 也可用冰袋、 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
27
护理措施
三 .呼吸系统观察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 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 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 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 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 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 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 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 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机械 通气。 。
26
护理措施 重点关注
一.环境要求
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 新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 0~25 ℃之 间,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 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 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
二.神经系统观察
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 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 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 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 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颅脑损伤 病人的意识变化往往早于瞳孔和其它生命体征 的变化。因此,当病人由嗜睡转为浅昏迷或四 肢原来能动,现在四肢伸直内翻或无反应,表 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当病人由浅昏 迷转为昏睡,四肢有屈动,说明病人在恢复之 中,预后较好。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
1
低温
• 低温可使脑细胞的氧需量降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脑保护作用, 是脑复苏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温每降低l℃可使代谢率下降5 %~6%。
2
• 低温治疗历史
50年代 提出
60~70年代 低潮
80年代 转折
90年代 兴起
3
历史发展
• 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将低温治疗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以期达到脑保护的效果,但由于当时所选择的深低温导致随后的严重 并发症,使低温治疗一度陷入低谷。
4
历史发展
• 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 5
低温分类
轻度低温33~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27 超深度低温16以下
• 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轻、 中度低温(28~35°)称之 为亚低温,随后这一概念在 国内被广泛引用。
01 将病人置于室温中缓慢复温。
复温过程仍需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导
02 致颅内压增高。
03
以平均4小时升高1℃的速度,在12小时以上使其 体温恢复至37~38℃为宜。
15
16
分类
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好。 降温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1 体表 降温
2 体腔 降温
3
血液 降温
17
6
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
• 可导致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 • 增加血液粘稠度 • 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 引起全身免疫力下降
• 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
• 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 维持在32~34°
7
亚低温治疗
• 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 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 温方法。
30
谢谢聆听
31
8
LOREM IPSUM DOLOR
• 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2℃ ~34 ℃范围内。 9
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01 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 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
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
02 耗;
13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 ILCOR 基于目前的证据, 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应进行 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温治疗48- 72小时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
14
复温时间及方法
自然复温,先停用冰帽、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
22
LOREM IPSUM DOLOR
2.体腔降温:用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灌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洗降温。
优点:常用于手术中的降温。
缺点: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23
3.血液降温 血管内灌注降温 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 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造成巨大挑战,故不推荐
03
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 水肿;
04 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
05 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
10
适应症
• 溺水、中风 • 肝性脑病 • 细菌性脑膜炎 • 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心肺复苏术后脑病 • 高热惊厥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
11
禁忌症
脑电无活动的昏迷或认知功能障
28
护 理措施
六.体温护理(监测)
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亚 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发症的发生,在一 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 况下,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4~35℃之间。若 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 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 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对于体温过低的病人, 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 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