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6、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7、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8、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10、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3、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4、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单元知识点(全册)

新版小学科学四上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

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听钟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挖空填空)复习资料梳理详解汇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挖空填空)复习资料梳理详解汇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各单元重要知识点(挖空填空)复习资料梳理详解汇总第一单元《天气》●天气: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与气候不同。

通常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气温、云量、降水情况、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根据天气日历,可以分析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找到天气变化的简单规律。

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温度与气温:①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②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一般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的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④计算: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和÷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⑤气温随时都在变化着,整理、分析气温记录,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气温变化的规律。

★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是22℃,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设置百叶箱要注意:第一,百叶箱不能设在水泥地上,最好设在草坪上;第二,要保持百叶箱通风;第三,要朝北方开;第四,离地面要有1.5米左右的距离。

●风向与风速:①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风有风向、风力两个特征,通过事物的变化我们可以感知和观测风的方向和力量。

②(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③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进行计算。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3.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4.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怎样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答: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4.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5.宇航员为什么学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沟通?答: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电子通讯设备。

6.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第4课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2.人的外耳就像--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3.外耳由耳郭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5.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答: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听小骨把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要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要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要点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第1课感受我们的呼吸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3、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4、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组成。

第2课呼吸与健康生活1、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2 .人在运动状态下比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会增加、心跳的次数也会增加。

3、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它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4、运动后,呼吸更加急促能帮助人体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

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第3课测量肺活量1、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个指标,我们可以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进行测量。

2、肺活量的单位是毫升,小学四年级男生肺活量在1100--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 毫升--2000毫升。

3、测质肺活最时应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将肺部的气体全部呼出。

第4课一天的食物1、人生长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主要来自食物。

2、分类是进一步研究食物的重要方法。

3、按照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成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也可以称为素食和荤食。

4、根据食物食用时的生熟情况可以分成熟食和生食。

第5课食物中的营养1、食物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

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是我们身体能量的来源,滴碘酒在淀粉上会变蓝色。

4、食物在白纸上擦或按压后留下油迹,说明食物中含有脂肪。

5、食物燃烧后.有一种像烧焦了头发的焦臭味,说明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1第一单元声音第一课《听听声音》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2.声音有(高低)、(强弱)等特点。

3.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比如(黄鹏乌叫声);有些声音让我们觉得(刺耳、难听),比如(汽车喇叭声)。

4.在车站、菜市场等地经常会听到(嘈杂)的声音。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弹拨)橡皮筋,橡皮筋会发出声音。

3.(拨动钢尺、击鼓、敲打音叉)都能发出声音,同时看到物体在(振动)。

4.吹竖笛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5.我们说话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把手放在喉结处,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第三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

2.在(真空)的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

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4.不断抽出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里的闹钟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5.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第四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依靠它我们可以听到各种声音。

2.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3.强弱不同的声音,声音(强)则引起鼓膜振动幅度(大)。

4.外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达到(内耳),并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信号,(大脑)接收到信号,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第五课《声音的强与弱》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描述。

2.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用不同的力(拨动钢尺、拨动橡皮筋和敲击鼓面)等,都可以说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和声音强弱的关系。

第六课《声音的高与低》1.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描述,2.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期末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

通常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复习各种天气符号,会识别、会画)2.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情况、风速和风向。

4.观察记录某个时间段的气温,尽量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测量。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5.测量温度的要求:①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

②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

(也就是液柱稳定时)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6.一天中,正午(14时)的气温最高,清晨的气温最低。

每天的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

7.风向是指风吹来的风向。

一般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风向。

如:箭头指向北,吹的就是北风。

8.我们的风速等级分为3级:(0为无风、1是微风、2是大风)旗往东吹,刮的西风。

9.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也就是0-12级。

10.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雾等。

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自制雨量器要用直筒、透明的杯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雨量器测量的是24小时内降水量。

11.测量降水量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量一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记录。

13.气象学家通常对云描述时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层云: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

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为雨层云。

积云: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

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可能发展成雷阵雨天气。

卷云:纤细的羽状云,卷云在温度低的高空形成,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1.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感受我们的呼吸
1.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
腔扩张,腹部收缩。

2.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
腔收缩,腹部放松。

3.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作养料所必须的原料。


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1.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
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测量肺活量
1.肺活量是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
个指标。

2.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一天的食物。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基础知识梳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基础知识梳理

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基础知识梳理1感受我们的呼吸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一气管一支气管一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一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6.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2呼吸与健康生活1•我们体内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岀二氧化碳。

3.—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1)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岀来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2)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就是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3)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人体呼出来的气体还是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其中占比最多的都是氮气。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5.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3测量肺活量1.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肺活量。

2.深吸一口气,吹响同一个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2000毫升。

4.通常肺活j越大的人,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需要的时间越短。

5.通常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1)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地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叫作消化。

4、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受我们的呼吸1、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2、一呼—吸算一次呼吸。

3、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4、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6、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过滤吸入的空气咽喉:有对气体加热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运送气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呼吸与健康生活1、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5、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増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6、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人的慢跑、快跑、跳跃、打球、做游戏、做家务等活动都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6
5.声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 1 隆隆的雷声----下雨。 2 爆竹升天,震耳欲聋。 3 听铁轨传声----判断火车的远近。 4 听蜜蜂飞行的声音----判断是否采蜜回来 。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1 感受我们的呼吸 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肺是进行 气 体交换的器官。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 要 活动。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6.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4 一天的食物 1.我们可以按生食和熟食来区分食物,苹果、香蕉、凉拌黄瓜等属 于 生食;烤肉片、馒头、肉丸子等属于熟食。 2.有些食物既适合生吃,也适合煮熟了再吃。比如糖拌西红柿属于 生 食,西红柿鸡蛋汤属于熟食。 3.我们也可以按食物的来源来分,通常植物类食物被称为素食,如青 椒、菠菜、面条、苹果等;动物类食物被称为荤金,如烤肉片、牛肉、 牛奶、鸡蛋等。 4.记录我们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时,将蛋炒饭记为鸡蛋和米饭两种食 物 比较好。
碘酒,如果滴碘酒的地方变为蓝色,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
2我们可以用在纸上涂抹的方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脂肪。用食 物
在纸上涂抹,如果留下不会消失的油迹,就说明这种食物中可能含
有丰富的脂肪。
3我们可以用烧烤法来检验食物中是否有蛋白质。如果烧食物显 时
有烧焦的羽毛气味,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蛋白质。
6 营养要均衡 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顶层是盐和油,底层是水和谷薯类。 2.不桃食、不偏食才能够从食物中获取均衡的营养,这是良好的饮 食 习惯。如果营养获取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 3.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采用荤素搭配、 粗 细粮搭配等方法获取更均衡的营养。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1课时感受我们的呼吸1. 我们可以通过鼻子和胸腔运动感受到呼吸。

2. 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横膈膜等。

3. 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子或口腔呼出的过程,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4. 吸气流程: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部呼气流程:人体不需要的气体→肺部→支气管→气管→咽喉→鼻腔→体外5. 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

6.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呼吸。

7. 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2课时呼吸与健康生活1. 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 我们的呼吸平静时一般为每分钟20次左右,人在睡觉中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最少的。

4. 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做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5. 经常参加体有锻炼,可以提高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6. 运动前和运动后,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

运动前呼吸次数比较少,运动后呼吸次数都变多。

第3课时测量肺活量1.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一般情况下,成年男子的肺活量较大:幼年和老年人都较小。

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

2. 肺活量是人体发育是否健康的一个指标。

深吸一口气,吹响哨子,肺活量大的人,吹哨子的时间会比较长些。

3. 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1000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2500~ 400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以上。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无论是走路、玩耍、学习还是睡眠,我们的身体都在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2、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

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3、食物是我们身体所需养料和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身体一点一点地转化为生命所需的养料和能量,这个过程叫作消化。

4、呼吸和消化对于维持我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受我们的呼吸1、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2、一呼—吸算一次呼吸。

3、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4、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6、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过滤吸入的空气咽喉:有对气体加热的功能。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功能是运送气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呼吸与健康生活1、人在不同的状态下,呼吸也会发生变化。

2、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5、如果呼吸功能弱,我们身体的一些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増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6、人体的哪些活动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人的慢跑、快跑、跳跃、打球、做游戏、做家务等活动都会影响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1听听声音1.风声、雨声、雷声等是自然界的声音。

2.歌声、读书声、机器的轰鸣声等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狗叫声、猫叫声、马的嘶鸣声等是动物的叫声。

4.乐曲中音符“1“2”“3”按声音由高到低的排序是“3”“2“1”。

5.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6.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4.用手轻轻触摸正在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又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5.吹竖笛的时候是空气在振动。

6.我们能够发出声音,主要依赖喉咙里的声带。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只要鼓声足够大,我们在教室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听到,这说明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闹钟的声音逐渐减弱,最终听不到了。

这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抓挠桌面的声音更清晰,说明桌面能传播声音。

4.将击打后的音又浸入水中,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5.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7.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通常固体> 液体>气体。

8.做“土电话”时,要将线绳绷紧。

“土电话”说明线绳可以传播声音。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构成。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复习讲解》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复习讲解》课件
行充分地消化和吸收营养。
• 1.食物在(
口 腔
)里的有良工作。
消 化
)过程,会
• 2.( 牙齿 )、(

)和(
唾 液
)共同参与了
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3.牙齿有(
门 齿
)、(
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
犬 齿
)和(
臼 齿
)三种,不
1.【多选】食物在口腔中进行初步消化时,需要利用到( AB )。
• 3.因为多吃脂肪会发胖易得病,所以含有脂肪得食物都不应该吃。
( х)
• 4.小米和面粉没有甜味,所以不属于糖类食物。( х )
• 1.切一块马铃薯,滴上几滴碘酒,会发现变蓝了,这说明马铃薯中含有
( C )。
• A.脂肪
B.蛋白质
C.淀粉
• 2.把某种食物在白纸上涂抹,会留下油迹,这说明该食物中含有较多的
• A.氧气减少了
B.氮气增加了
• C.二氧化碳减少了
• 2.人在平静状态下,1分钟大约呼吸( C )。
• A.10次
B.20次 C.60次
• 3.运动三分钟后,呼吸和心跳会(A)
• A 加快 B 减慢 C不变
3.测量肺活量
• 1.什么是肺活量? • 肺活量是人体吸入最多空气后,呼出去空气的量。肺活量是身体发
1.请选出下列食物分类正确的一组:( B ) A.肉类:鸡肉、牛肉、鸡蛋 B.菜类:菠菜、土豆、白菜 C.主食:米饭、面包、牛肉丸 2.关于饮食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要均衡饮食,保证一天吃的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如果特别喜欢吃肉类,每天可以只吃肉 C.糖类摄入过多容易容易诱发疾病,因此要少吃甜食 3.下列食物并非来源于动物的是(C )

2020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0秋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梳理总结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基础知识梳理1感受我们的呼吸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腔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一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部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一气管鼻腔或口腔。

4.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都在呼吸,不间断的呼吸成为我们的重要活动。

5.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6.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2呼吸与健康生活1.我们体内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1)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出来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相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

(2)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就是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3)一般情况下,无论是人体呼出来的气体还是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其中占比最多的都是氮气。

4.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5.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这就是在锻炼时,我们的呼吸更加急促的原因。

3测量肺活量1.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气体的量是肺活量。

2.深吸一口气,吹响同一个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有关肺活量的数据:小学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2000毫升。

4.通常肺活量越大的人,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需要的时间越短。

5.通常肺活量越大,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溶解
班级姓名号次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微粒小得肉眼看不见,不能用沉淀和过
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做到“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4.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用来消毒和防腐。

高锰酸钾不能用手直接取,
需要用小药匙来取。

5.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迅速沉入水底,高锰酸钾经过的水里出现了紫色的条
痕。

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红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地、稳定的紫红色液体。

6.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沉入水底,再一缕缕慢慢地扩散,充分搅拌后均
匀地分散在水里,溶解了。

7.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在食用油和
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8.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相同温度下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
打要强。

一般物质在水温上升时,溶解能力会变强。

9.密封在注射器内的汽水,当活塞向外拉时,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

向里推
注射器活塞,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甚至不见了。

10.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
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1.汽水中的气体(二氧化碳)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汽水瓶盖一打开,
气体(二氧化碳)就冒出来了。

12.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水是否被搅动、水的温度、物体颗粒大小有关。

加快水果
糖在水中溶解的方法:①搅拌②加热或用热水③碾碎。

1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14.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5.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16.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焰心的温度最低,
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1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
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第二单元实验考查:
•实验二:溶解的快与慢
•1、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实验材料:相同体积的冷水二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搅拌棒。

•实验过程:取相同体积的冷水二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冷水。

•实验结论: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2、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实验材料:相同体积的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实验过程:取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各一杯,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水中。

•实验结论: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快。

实验三: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实验材料:烧杯、量筒、天平、小药匙、搅拌棒、食盐、水。

实验过程:1、用量筒量取100毫升的水倒入烧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往烧杯里加入第一份食盐,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4、重复第三步,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5、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

实验结论: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