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7壶口瀑布梁衡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
17 壶口瀑布◎文化自信: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语言运用:理解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
◎思维能力:了解游记的文体要素、各要素的特点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重点、难点)◎审美创造:品味文章畅达自然、典雅凝练的语言,体会课文磅礴大气的风格特点。
(重点)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听到这两句诗,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一条雄壮磅礴、奔腾不息的大河。
而最能集中体现黄河磅礴气势的,莫过于壶口瀑布了。
今天我们就跟随散文家梁衡先生走进《壶口瀑布》一文,一起领略壶口瀑布“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观风采。
二、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
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驰骋”“寒噤”“震耳欲聋”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新闻理论家、作家。
主要著作有新闻作品《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等,散文集《人杰鬼雄》《只求新去处》等。
◎文体知识游记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不同季节的壶口瀑布的四字短语,填写表格,并概括其特点。
◎作者从声形、态势等方面描写了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表现其不同的特点。
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作者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①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
②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文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基础。
③从观景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
④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了。
17.《壶口瀑布》-梁衡-八年级下册-最新人教版-全国统编教材
龙槽壶口
(1)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无形的大洞吸着, 顿时拢成一束……跌……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物。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瀑布气势磅礴的壮美。(由 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反复强调“跌”字, 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勇往直前,表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精神。
(2)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 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 种猛烈。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奔腾的黄河水猛烈、
试比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季节
声
势
景
雨季
略写 远眺
旱季
详写 近观
描写 更细 致
隐隐如雷 震耳欲聋
“上面的水还是
一股劲地冲进去, 水浸沟岸
冲进去……”
雾罩乱石
隆隆冲去、 “其势如千军万马, 轰然而下 互相挤着、撞 汩汩如泉、 着……排排黄浪霎
潺潺成溪 时碎成堆堆白 哀哀打漩、 雪。”“凝 如丝如缕 重”“猛烈”
哀
于是又有一 些各自夺路 而走的, 乘隙而进的, 折返迂回的”
怨
2.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 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这伟大”指什么?是哪些伟大的性格?
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概括了黄河伟大的性格,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 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
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 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 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想到民族的精神—— 象征
如的
喜 丝
如 缕
如一卷飞 毯抖落,
17《壶口瀑布》梁衡
记 散
17 壶口瀑布
文
梁 衡
壶口瀑布
课前预习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 谷,河床至此非常狭窄,形如“壶 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 声震天地。本文描绘的就是这一胜 景。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磅 礴气势 ◎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 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 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重点) 2.掌握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 学会赏析运用;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观 所表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难点) 3.感受瀑布的美,体会文章歌颂的民 族精神,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 的情感。
课文详解
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 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 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 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 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 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 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课文详解
枯水季的壶口是以怎样的面貌展现在作者
面前呢?作者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河水?
生字新词
推推搡搡 霎时 驰骋 旋涡 寒噤 雾霭 汩汩 潺潺 怒不可遏 迂回 出轧 湿漉漉 挟而不服 震耳欲聋 浪沫横溢
生字新词
推推搡搡sǎng 霎时shà 驰骋chí chěng 旋涡xuán wō 寒噤jìn 雾霭ǎi 汩汩gǔ 潺潺chán 怒不可遏è 迂回yū 出轧zhá 湿漉漉lù 挟而不服xié 震耳欲聋lóng 浪沫横溢làng mòyì
各有什么特点?
上游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挤涌来,其势如千
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通过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
之水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
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奔腾激越的情势。
第17课《壶口瀑布》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统编版)
感到可怕 心惊胆战 匆匆逃离
波涛汹涌 震耳欲聋 气势磅礴 撼人心魄
课文解读
默读第三部分,说说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 特点有哪些?作者还写了枯水期的哪些景色? 写景的视角又是怎样的?各有什么特点?
龙槽 俯视 河中有河 奇
河
河面
仰观
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 雄 只有这水的存在”
定 点
心
河水
由上 至下
冲跌而下,碎为水雾
定点换景法——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的景物。
感作者“所见”
作者运用定点换景法,视线切换自如,描绘的景物也呈现出独特的美。 请同学们勾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赏析作者从不同观察角度描绘的景 物的特征。
示例: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 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游记的线索——游记的主体——游记的灵魂
所至——所见——所感
字词积累
jiè
告诫
jìn
寒噤
sǎng shà
chí chěng
推搡 霎时 驰骋
yū
lóng
迂 回 震耳欲聋
【寒噤】寒战。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作者在文中的感受大致包括三个类型: ① 观景时的直接体验; ② 有景物引发的感想; ③ 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较多理想色彩的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脚下的石头?
坚硬的石头有的被水凿得千疮百孔,有的 被水齐齐切下去,柔弱的水却能切断石头,可 见“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 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作 者描写石头,是为了反衬黄河水柔中有刚、坚 忍不拔、奋力抗争的性格。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重点探究
5.作者由壶口瀑布产生了哪些联想? 由水的各种形态联想到了人的各种感情。由柔和的水日夜不止,
将铁硬的石寸寸剁去,联想到了人无坚不摧、坚韧刚强、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的品质。由柔和的水一旦被压迫,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 争,联想到人不屈不挠、勇于反抗压迫的精神。
重点探究
6.作者在文末写道:“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 我们看见。”如何理解“这伟大”?
(3)“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 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再次描写了惊心动魄的场面, 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 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重点探究
(4)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 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水势浩大-一股劲地冲进去
雨
季
景物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感受
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重点探究
2.比较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与雨季在声、势、景及感受方面有什么不同?
声音
轰然而下(刚)、汩汩、潺潺、 哀哀(柔)
气势
其势如千军万马、凝重、猛烈
枯
水
景物
山、天、深沟
季
感受
雄伟壮阔、刚柔相济重点探究3.作者第二次到壶口看瀑布时,产生了哪些异于前次的感受?
自主学习
04 识文本
3.壶口瀑布与其他地方的瀑布有什么不同?
其他地方的瀑布都是由高处落下, 人们仰观时才能见到它的雄奇与伟大, 而壶口瀑布却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 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 流。
重点探究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梁衡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7壶口瀑布梁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作者以游踪的角度结构全文的框架,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时,应结合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品味游记语言,以任务设计的形式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而非灌输。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关键字词,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
2.把握课文所写景物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过程与方法】1.初读,总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精读,抓住重点段落和文句,体会文中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含的赞颂与沉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壶口瀑布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通读和精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2)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接受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
2.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
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便不可不看。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检测生字词(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告诫.(jiè)推搡.(sǎng)驰骋.(chěng)漩.涡(xuán) 寒噤.(jìn) 雾霭.(ǎi)出轧.(zhá) 乘隙.(xì) 迂.回(yū)汩.汩(gǔ) 潺.潺(chán) 湿漉.漉(lù)震.耳欲聋(zhèn)怒不可遏.(è)(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梳理与练习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梳理与练习一、课文内容梳理《壶口瀑布》选自《梁衡文集》,作者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写景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中抒情言志。
一是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二是巧妙联想。
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这些都应该牢牢把握,细心领会。
二、基础知识推推搡搡tuītuīsǎng sǎng 驰骋chí chěng 雾霭wù ǎi 潺潺chán c hán 汩汩gǔgǔ 怒不可遏è浪沫横溢:浪花不断上涨溢出,形容水大而多。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推推搡sǎng搡:粗暴地、接连不断地猛推。
驰chí骋chěng:形容瀑布飞流而下的样子之意。
霎shà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霎,短时间;一会儿。
寒噤:寒战。
雾wù霭ǎi: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潺chán潺:溪水、泉水等的流动声音。
出轧zhá:(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打旋xuán:这里指水回旋流动。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汩gǔ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è: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练习题一、填空题1.全文写了作者________次到壶口看瀑布的情形。
课文第二段,写____________壶口瀑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至五段,写____________。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7张PPT)
梁衡,山西霍州 人,著名学者、新闻 理论家、作家。曾荣获赵树理文学奖、全 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主要作品有:科学 史章回小说 《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 部曲 《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
络》《新闻原理的思考》 ,散文《红 毛线、蓝毛线》。
游记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可以分为很 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 记叙型 游记;以抒发 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 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 主的是 写景型 游记; 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 的,说理型 游记。游记包括三个要素:
要求:首先要做到“点”的确定,即作者始终立足于一个基 点上,其立足点不能发生变化;其次,要按“序”描写,或 远近高低,或左右上下,或东西南北,从不同的方位将不同 的景物依次描写出来。
作用: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在眼前 的感觉。
作者在见到壶口瀑布后有什么样的感想?
雨季 枯水季
可怕的警觉 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3.分析第④段“尽管如此…哀哀打旋”中“走、进、折 返、迂回”等动词的好处?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人的动作写水的动 态使文章的描写更形象更容易打动读者,引发读者的 联想与想象。
4.“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奋力抗争。” 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答案】以水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生动地写 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
不可Hale Waihona Puke 挡的样子。第一部分(①):
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第一部分(②-⑤): 两次看瀑布的情形。
第二部分(⑥):
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 往直前的精神。
1、如果要写第一次出游,应该要写哪些方面?要怎样写 才有新意?
游记包括三个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2020春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第5单元 17 壶口瀑布
3. 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 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 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 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17
(1) 【连线人文】下面列举了我国的一些重点风景名胜区,你 知道这些地方吗?请仿照示例,选出其中两个景点写出与之有关 的人物、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① 黄鹤楼 ②黄河壶口瀑布 ③南京钟山 ④长江 三峡 ⑤岳阳楼 ⑥西双版纳
18
【示例】 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隆中对》 杭州西湖——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示例一】黄河壶口瀑布——大禹治水的传说;李白——“黄 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示例二】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孟浩然——“气 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0
特点雨 枯季 水: 季惊 :心 气动 势魄 磅礴、柔中带刚
壶口瀑布
精神―象―→中华民族博百大折宽不厚挠
征
勇往直前
21
1.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从哪些句子 中可看出来?
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 聋”。
33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 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 动魄的场面和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 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34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壶口瀑布记 梁衡
① 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其亦硬亦软,或傲 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时桃花流水而阴柔, 时裂岸拍天而狂放。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惟我黄河,其高 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时滔天 接地而狂呼,时拥地抱天而低言。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壶口瀑布》课文原文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
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
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
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17、壶口瀑布 梁衡
17、壶口瀑布梁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
2、品位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
3、体会文章催人向上的积极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朗读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资源:PPT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人每天都要用到水,一切生命也离不开水。
我在农村见过清凉甘甜的井水,在城市见过纯净的自来水。
你们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些什么水?能加上形容词更好。
(波涛汹涌的海水,滚滚东逝的江水,清澈透明的河水,潺潺流淌的溪水,平如镜面的湖水,清凉甘醇的泉水,弯弯曲曲的河水,漾起波纹的湖水,波光闪闪的江水,直泻而下的瀑布,咆哮翻滚的瀑布,温柔的雨水……)正是这多种多样的水,赋予了自然以美。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欣赏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景象。
1、交流自己知道的瀑布你们见过瀑布吗?请把自己见到的瀑布描述一下。
(庐山瀑布、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等)。
2、介绍壶口瀑布壶口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境内,黄河象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
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二)、观赏图片,初步感受。
(三)、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1、看完课文之后,能否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明确: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梁衡《壶口瀑布记》原文
梁衡《壶口瀑布记》原文凡世间能容、能藏、能变之物惟有水。
其亦硬亦软,或傲或嗔,载舟覆舟,润物毁物,全在一瞬之间。
时桃花流水而阴柔,又裂岸拍天而狂放。
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惟我黄河,其高峡为镜,平原飘带,奔川浸谷,挟雷裹电,即因时势而变。
时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拥地抱天而低言。
我曾徘徊于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惊异于她如泊如镜的沉静;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带的飘逸;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如狮如虎的豪壮。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便如痴如狂。
壶口在山西吉县境内,是黄河上惟一的瀑布。
因状如壶口而得名。
水流至此急冲沟下,人观瀑布由上俯下,只见烟水迷漫,船行至此得拖出河岸,绕过壶口。
即古书上所载“河里冒烟,旱地行船。
”原来黄河在这里,先因山逼而势急,后依滩泻而狂放,排山倒海,万马奔腾,喧声蔽天。
却正当她得意扬眉之时,突以数里之阔跌入百尺之峡,如水入壶,腾荡急旋。
于是飞沫起虹,溅珠落盘,成瀑成湫,如挂如帘。
裂坚石而炸雷,飞轻雾而吐烟,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龙腾搅谷,巍巍地颤。
波起涛落,切层岩如豆腐,照徐霞客所记,三百年来竟剜石开沟上剁三百余米;激流飞湍,锉顽石如木铁,据民间所言,有黑猪落水,眨眼之间,退毫拔毛,竟成雪白之豚。
黄河于斯于此,聚九天雷霆,凝江海之威,水借裂石之力,轰然辟开大道坦途;沙借波旋之势,细细磨出深沟浅穴。
放眼两岸,鬼斧神工,脚下这数里之阔的磐石,经黄河涛头这么轻轻一钻一旋,就路从地下出,水从天上来。
她顺势一跃,排山推岳,挟一川豪情,裹两岸清风,潇洒而去,又再现她的沉静,她的温柔,她的悲壮,她的大度。
去路千里缓缓入海。
呜呼,蕴伟力而静持,遇强阻而必摧,绕山岳而顺柔,坦荡荡而存天地。
美哉,壮哉,我的黄河。
1993.8(选自《名山大川》,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散文浅析】作者的笔触生动优美,抒情的语句让人身临其境,更为让人难忘是那一份赞美。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水的威武雄壮、奔腾不息展现读者眼前,这不仅仅是祖国的锦绣河山,更是赋予了黄河一种中华名族的精神——无坚不摧、坚韧刚强、勇往直前、压而不弯、百折不挠。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4张PPT)
一个人历经磨难,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方显英雄个性。
观景感想
阅读资料,结合课文思考:借对黄河伟大的性格的赞美实质是 要赞美什么?
资料1:梁衡,山西人,曾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写此文时是《人民日报》副总编,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他的散文风格推崇“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1来自234
5
走到河心, 依在大石头 河心有沟 向上游看去
河水跌下 去,沟底
沿龙槽的边 沿轰然而下
细观脚下 的石
立足点: 沟底河心的一块大石头上 观景角度:
俯视龙槽—仰观河面—视线随河水由上
而下—平视龙槽两边—俯视脚下。
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 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 方法,即定点换景法。
胜地重游
河心 脚下的巨石
5
理解词义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霎时:极短时间。 驰骋:(骑马)奔驰。 漩涡:气体、液体等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 寒噤:寒战。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鹤雀楼》
黄河的品格:
人的个性: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
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
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
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
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
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
;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5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柳宗元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畅游并作文,“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便是一篇记述柳宗元游览见闻和情思的游记。
游记作为一种文体,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 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壶口瀑布 梁衡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拓展延伸
中国三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
吊水楼瀑布
壶口瀑布
一、交代游踪
游记就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 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踪就是游历的路线。
请你默读全文,在文中画出表示作者游历路线的句子, 圈出重点词语,然后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我”第一次到壶口瀑布,先到______,再到______, 最后到______。 “我”第二次到壶口瀑布,先到______,再到______, 最后到______。
第五段: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 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 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把描写景物的句子跟写游踪的句子比一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要评选《壶口瀑布》“感动读者”最精妙句,你把 桂冠给哪个句子?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例如:我把桂冠给这个 句子:“涛声隐隐如 雷”,从听觉角度写, 用了比喻手法,把涛声 比作雷,并用叠词“隐 隐”来形容,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涛声之大。
第二次,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 (然后)我一直走到河心, (后来)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
温故
(1)《小石潭记》第一段用什么写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石潭全貌?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壶口瀑布》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一、作者简介梁衡,山西人,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
主要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红毛线、蓝毛线》。
二、理解词义1.迂回:回旋;环绕。
2.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3.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4.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5.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三、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⑤):描写两次到壶口,感受到壶口瀑布的不同特点。
第二部分(⑥):由物及人,赞美中华民族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四、问题归纳1.“第一次是雨季……根本来不及上岸。
”一句写别人的劝诫,有什么作用?写别人的告诫,侧面描写壶口瀑布,写出了壶口瀑布之险。
2.“果然……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比喻作用分析法。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凶猛景象。
3.品析“冲进去,冲进去”的表达效果。
“冲进去,冲进去”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意思上形成递进关系,将沟里的水势大和急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去掉一个“冲进去”,这种水势特点就无法表现出来了。
4.“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心还在不住地跳……”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不多余。
第一次看壶口瀑布的感受初步勾勒了其壮阔的气势和雄伟的形象,为下文详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作铺垫,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5.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壶口瀑布的?写出了壶口瀑布的哪些特点?通过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写壶口瀑布。
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
突出了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
第17课 壶口瀑布-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部编版)
第17课壶口瀑布目标梳理知识梳理一、文题解读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标题“壶口瀑布”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二、作者作品梁衡,当代作家。
1946年出生。
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
他的散文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
代表作品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
三、背景链接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有改动。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成“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
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四、文体知识游记“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游踪既可以是实录游程,也可以是视角的变换。
它是游记的线索;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
它是游记的主体;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起的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
游记内容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
游记写法比较自由,风格多姿多彩,既能增长读者的见识,扩大读者的见闻,又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五、字词积累1.字音:告诫.(jiè)推搡.(sǎng)霎.时(shà)驰骋..(xuán wō)寒噤.(jìn)..(chíchěnɡ)漩涡迂.回(yū)汩.汩(gǔ)湿漉.漉(lù)铸.就(zhù)出轧.(zhá)雾霭.(ǎi)潺.潺(chán弥.漫(mí)刹.那(chà)震耳欲聋.(lónɡ)前呼后拥.(yōnɡ)怒不可遏.(è)挟.而不服(xié)2.词义: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知识。
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包括动静描写、虚实描写、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点面结合描写等五种描写方法。
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游记
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一般而言,游记包括三个要素:所至(作者的游踪)、所见(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所感(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的选材内容非常广泛,凡举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无不可以成为游记的题材。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1.作者的重点是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雨季时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雨季瀑布的特点的?
明确: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3.请朗读课文第6段,说说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了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赞颂。
五、课堂小结
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颂之情。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3.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并简要分析。
明确:(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关键字词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
2.把握课文所写景物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过程与方法】
1.初读,总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精读,抓住重点段落和文句,体会文中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含的赞颂与沉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壶口瀑布所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通过通读和精读,品味文章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初步掌握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2)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接受荡气回肠的精神洗礼。
2.难点:理解壶口瀑布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
壶
口
瀑
布 无坚不摧
勇往直前
百折不挠
◇课后反思◇
“读”是学生领会文章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让学生较好地领悟这篇文章,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在读中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在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步骤三:精读课文,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流露出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②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③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④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步骤三:把握文章主旨
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
明确:本文记述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时所见的壮丽景观,感受到了黄河的博大宽厚,激发了作者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感情,歌颂了中华民族历尽艰难却宁压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壶口瀑布的特点:雄浑壮阔、陡峭奇绝、多姿多彩、刚中带柔。
体现: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用“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瀑布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4.找出描写壶口上游的河水和龙槽的语段,体会其语言特色,品味其表达效果。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簇拥着护卫。文中形容河水的流势急。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2.了解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当代作家,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17壶口瀑布梁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比较典型的游记,作者以游踪的角度结构全文的框架,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学时,应结合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品味游记语言,以任务设计的形式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而非灌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那么黄河壶口这一处景观便不可不看。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的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四、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2.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
3.思考:作者游览了几次壶口瀑布?分别是什么季节?
明确:两次。第一次是雨季,第二次是枯水季。
明确:(1)壶口上游的河水: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2)龙槽: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告诫(jiè)推搡(sǎng)驰骋(chěng)
漩涡(xuán)寒噤(jìn)雾霭(ǎi)
出轧(zhá)乘隙(xì)迂回(yū)
汩汩(gǔ)潺潺(chán)湿漉漉(lù)
震耳欲聋(zhèn)怒不可遏(è)
(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推搡:推来推去。
霎时:极短时间。
驰骋:(骑马)奔驰。
寒噤:寒战。
出轧:(钢板)从轧钢机里出来。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雨季的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印象深刻,省略号的使用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体现:“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步骤二:深入探究,品味语言
步骤二:再读课文,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雨季的壶口瀑布与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各有何特点?哪些句子可以体现?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惊心动魄、声势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