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复制与传播》
论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及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
就语言模因与语言教学而言袁尤其对于外语教学而言袁意义重 大遥 根据语言模因理论袁外语教学应该提倡多背诵袁多输入原汁原味 的语句袁以便头脑中有大量的可运用复制和传播的资源袁从而模因 成讲话者需要表达的语句遥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也要求我们即要 学会用同一形式表达不同信息袁又要学会传达同一信息时套用不同 形式遥
2004袁4援
咱责任编辑院薛俊歌暂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191
们常被老师教导野师傅领进门袁修行在个人冶等袁这类的语言模因是直 接性的袁 既没有改变原有语言模因的内容也没有改变原模因的形式遥 另一类基因型袁就是模因内容没有变可形式有所改变袁这类例子在网 络上比比皆是袁如野拜拜咯冶复制成数字野886冶袁野版主冶复制成野斑竹冶袁 野丑女冶复制成野恐龙冶袁野丑男冶复制成野青蛙冶等等遥 就表现性而言袁就以 相同的形式按不同的需要复制不同内容的模因遥 例如一些俗语或民 谣袁其具体内容以在现在失去应用价值袁但其语言形式依然可以在新 的环境中被得体的应用袁并能足够的表达其新的心意遥 如某治疗痔疮 的医院打出广告野久痔渊治冤不愈袁到伊伊医院冶等遥
就语言模因与文化而言袁无论是我们讲的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的语 言袁都会受到我们文化的熏陶遥 如莎士比亚著名诗句野to be or not to be ,that爷s a question冶模因成野噎噎是个问题冶渊跳不跳槽袁是个问题曰答 不答应袁是个问题冤袁这说明此时语言模因受到外国流行戏剧这一文化 的影响遥
2024版计算机病毒公开课图文
15
勒索软件危害及应对策略
勒索软件危害
加密用户文件并索要赎金,造成数据丢失和财产损失。
应对策略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避免打开未知来源的邮件和链接,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 序补丁。
2024/1/26
16
其他类型计算机病毒概述
病毒可以利用软件漏洞进行传播,例 如操作系统漏洞、应用软件漏洞等。
通过移动存储介质传播
病毒可以通过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 存储介质进行传播。
2024/1/26
5
计算机病毒分类方法
2024/1/26
按病毒存在媒体分类
01
可分为文件型病毒、引导型病毒和网络病毒等。
按病毒传染方式分类
02
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
按病毒破坏能力分类
03
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6
典型案例分析
利用宏语言编写的病毒,通常感 染Office文档等文件,如“梅丽 莎”病毒。
通过加密用户文件并索要赎金来 获利的恶意软件,如 “WannaCry”勒索软件。
2024/1/26
蠕虫病毒 宏病毒
木马病毒 勒索软件
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恶意代码, 具有自我复制和主动传播的特性, 如“冲击波”病毒。
加强密码管理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弱密码 和默认密码。
3
防范网络钓鱼和诈骗 不轻信陌生人的信息和链接,不随意泄露个人信 息。
2024/1/26
25
企业网络安全责任担当
2024/1/26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安全职 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1. 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 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
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 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 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 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 解读才成为可能。
由此可见, 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 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 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 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 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 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 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如何理解这个观点?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 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
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同时, 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 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可以说, 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 通过传播, 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1. 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就是按照传播系统进行分类的。
由此可见,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 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试从模因论角度解析语码转换
期 以来语码转 换主要是 从社会语 言学 的角度,作 为语言接
触 的 问题 进行研 究, 成果 颇丰 。解释 语码 转 换的 理论 中,
组甚 至一个 单词 ;可 以是没 有谱系关 系的另 一种 语言或 同
一
种语 言 的两种变体 。语言 既是文化传 播的主要 载体 ,也
影 响较大 的有S o t n 的标 记理 论,G ls 等人 的适应理 ct o ie
中学会 的成 语、 隐喻 ,在人 们 日常交 往 中得 到反复 术 学 院 , 浙 江 义 乌  ̄ 2 0 ) 义 2 0 0
摘
一
要:模 因论是解释 文化进化规 律 的新理 论 。模 因仿照 基因而得名 ,它指 一些 思想或观念通过人 类 文化 加 以散播 ,并
代一代地 相传下来 。模 因实际上指 文化 基 因,它靠模仿传播 而生存 ,语 言是 它 的载体 之一 。本文从 模 因论的 角度从三
l 模 因的概念
17 年 ,牛津大 学动物学家R c a d D w is 其畅销 96 ih r ak n在 著作 T e s l ih G n (《自私 的基 因》) h e f s e e 的最 后一 章首
3
语码转换的语富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形式
著名学 者何 自然 认为 “ 模因作 为文化基 因,靠复 制、
制 。因为语言 者 ,符 号也 ,而符 号者 ,万 事万物 也 。模 因
的信 息 传递 并 不像 基 因那 样 求 数字 化 的精 确 ,它 只求 模 仿 。不过模 仿得 再像 ,也始终是 赝品 ,偏 差是必然 的 。每 种新 的语 言表达 方式都存 在被模 仿的可 能 。语码转 换作为
一
种语 言表 达方 式,从模 因论 的角度进行解 析具有 重大的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
《传播学教程》经典笔记:第七章大众传播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大众传播是有组织的传播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方针指导下的传播活动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即受众,因此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主要表现为传播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和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本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瞭望哨的作用2.社会协调功能-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和统一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发展(二)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2.解释与规定-不是单纯的告知活动,而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3.社会化功能-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4.提供娱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占传播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开创经济行为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明确地提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仅限于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服务,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造成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带来正统化效果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来自其公开性,用公布反面行为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以强制遵守3.麻醉作用-沉溺于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会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大众传播的诞生施拉姆的观点:15世纪40~50年代-德国古登堡-第一批油印的《圣经》确切的观点: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19世纪30年代-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纽约太阳报》《先驱报》特点内容以新闻、信息和社会事件报道和娱乐为主,贴近大众生活发行量大读者不是特定的阶层或群体,而是面向分散的、异质的、不定量的一般大众广告收入成为报纸经营的主要来源观念纸转为新闻纸/政党经费运营转为市场化运营和企业化经营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报-电子媒介的出现1838-塞缪尔?莫尔斯-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美国-第一条电报线路电影1895-巴黎-第一家电影院广播-第一次进入家庭的大众电子媒介1920-美-威斯汀豪斯公司-从事标准广播的第一张正式营业执照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德-林格斯-将电视、原子能和宇宙空间技术的发明并称为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1928-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WGY台-第一部电视剧1941-NBC、CBS-开始商业电视广播美-埃默里-电视的经济力量是惊人的电视媒介发展的革命数字压缩技术的进步使电视进入多频道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使电视的表现手段更多彩,传输的信息质量更丰富电脑和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视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卫星传输的普遍采用使电视传播进入了一个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时代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乐观主义期待美-布莱士-《美利坚民主国》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舆论的发展和形成可以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阶段历史进程-被动忍受权威指配合统治阶段~舆论自身成为统治力量的时代现实阶段-由分散的、情绪性的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基于情绪和期待的印象形成阶段单纯地交换或获取信息的消极传播阶段通过讨论和争论而使舆论得到组织化的积极传播阶段形成最终合意和付诸行动的阶段报刊的功能作为事件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法-塔尔德-《舆论与群集》-报刊造就了舆论的主体,公众,是纯粹精神上的集合体美-库利-《社会组织》-舆论实质上是组织化的群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怀疑主义大众传播事业的集中和垄断,使大众传播成为垄断资本和特权人物操作舆论的工具德-皮尔德-《我们心中的希特勒??BR>媒介内容的煽情化、浅薄化、低俗化倾向的加剧拉扎斯菲尔德、默顿-大众传播具有麻醉神经的负面作用日-清水几太郎-大众传播是盈利企业,也是宣传机构,也类似于心理暴力美-格林-《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使美国人退化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客观环境本身/人对环境的认识/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影响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客观环境——信息环境——环境认知——人的行为(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构成信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符号信息符号按照一定的结构相互组合便构成具有完整意义的讯息,有告知性和制约性某类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规模时,便形成该时期该社会信息环境的特色和潮流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与客观环境产生了分离,形成了不同于环境本身?亩?位肪?BR>大众传播形成信息环境的优势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大众传播的信息的特性-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美-李普曼-《自由与新闻》《舆论》-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人的行为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RNA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机制
RNA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机制RNA病毒是一种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和DNA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机制有所不同。
RNA病毒也有自身复制和细胞内复制两种方式,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来介绍RNA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机制,以及这些机制中的一些重要分子和机制。
自身复制RNA病毒在细胞内寄生,通过自身复制来形成复制体,继而进行传播。
RNA 病毒的自身复制有两种方式,即正链复制和负链复制。
正链复制的过程如下:1. RNA病毒附着在细胞膜上,进入细胞质,繁殖到一定量。
2. RNA病毒的正链RNA进入细胞质,被翻译成多个蛋白质。
3. RNA病毒蛋白质包含了多种酶,其中有一种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RdRp在细胞质中生效,开始复制RNA病毒的正链RNA。
4. 复制的过程类似于DNA的复制,RdRp通过依据RNA病毒原有RNA链的信息来合成新的RNA链。
随着RNA病毒数量不断增加,新的RNA链会被直接组装成新的RNA病毒病毒粒子,从而继续繁殖下去。
相比于正链复制,负链复制的过程略有不同,其过程如下:1. RNA病毒附着在细胞膜上,进入细胞质,繁殖到一定量。
2. RNA病毒的负链RNA进入细胞质,被翻译出多种反义蛋白质。
这组反义蛋白质紧随着RNA病毒一同进入了细胞质。
3. RNA病毒的反义蛋白质包含了多种酶,其中有一种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
RdRp在细胞质中生效,开始复制RNA病毒的负链RNA。
4. 负链复制是又反向和补码进行的。
RNA病毒的负链RNA作为模板进行RNA的合成,产生出线性的负链RNA。
这个RNA进一步作为模板,合成出正链RNA、组成病毒颗粒、从细胞内释放出去,散播于外界。
细胞内复制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的复制和转录系统来完成自身的复制和传播。
这个过程的主要途径是RNA病毒的RNA通过结合宿主细胞的翻译机制被翻译成特定的蛋白质,构成RNA病毒的蛋白质。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 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 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 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 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 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 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 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 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 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020年10月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大众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A)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2.在各种社会传播类型中,信息表达最为规范的是(D)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插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受众调查的发起单位是(D)A.中央电视合B.新华社C.AC尼尔森D.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4.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凉媒介”的是(A)A.电话B.广播C.电影D.报纸5.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批量的复制生产,并推动大众传播时代到来的传播形式是(C)A.口语传播B.文字传播C.印刷传播D.电子传播6.肯尼迪在1960年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胜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A.电视B.广播C.电影D.报纸7.大众传播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A.马莱茨克B.赖利夫妇C.申农-韦弗D.奥斯古德一施拉姆8.对传播的制约程度决定于一个国家的(A)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法律制度D.文化制度9.1972年麦考姆斯和肖首次提出的理论是(C)A.沉默的螺旋理论B.知识沟理论C.议程设置理论D.框架理论10.大众传媒私有化时期,西方大众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A.政治媒介化B.媒介独立于政治C.媒介政治化D.媒介依附于政治11.提出“媒介三种体系”的理论著作是(B)A.《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B.《权力的媒介》C.《帝国与传播》D.《新新媒介》12.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新闻伦理准则的文件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办人沃尔特.威廉斯主持制定的(A)A.《新闻工作者守则》B.《新闻工作者道德律》C.《新闻界信条》D.《国际新闻道德公约》13.下列选项中,属于传播负功能的是(B)A.授予地位B.麻醉精神C.促进社会规范的实行D.提供娱乐14.由于向世界输出大量的传媒和文化产品,被文化帝国主义研究者批判最多的国家是(D)A.中国B.日本C.英国D.美国15.被喻为“20世纪中期媒介产业发展的一匹黑马”的媒介是(D)A.报纸B.广播C.电影D.电视16.报业是我国媒介产业中最先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其发展方向一是兼并,二是(B)A.商业化B.集团化C.专业化D.机械化17.第一个指出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能开创经济行为的学者是(C)A.英尼斯B.麦克卢汉C.施拉姆D.普利策18.某公司销售部员工奉其经理的指示,讨论怎样分工完成一项任务,这属于组织传播的(B)A.下行传播B.横向传播C.上行传播D.整合传撟19.国际传播固有的本质属性是(A)A.政治倾向性B.文化象征性C.形式多样性D.内容可复制性20.世界上第一本系统论述出版自由薯作的作者是(D)A.帕克B.霍克海默C.约翰.密尔D.约翰·弥尔顿21.论坛、博客、视频网站等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统称为(B)A.云媒体B.自媒体C.多媒体D.客户端22.霍夫兰的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C)A.群体动力研究B.符号互动研究C.劝服研究D.信息流程研究23.美国早期的“使用与满足”研究始于(A)A.1944年赫佐格的调查B.1949年贝雷尔森的调查C.1969年麦奎尔的调查D.1973年卡茨·格里维奇的调查2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一代重要代表人物的是(D)A.安东尼奥.葛兰西B.斯图亚特·霍尔C.G.默多克D.西奧多·阿多诺25.作者对已创作出来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是(B)A.专利权B.著作权C.编辑权D.知识产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8课《复制与传播》教学设计
3. 实践法: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复制与传播的创作实践。教师提供指导与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复制与传播作品的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复制与传播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复制与传播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复制与传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复制与传播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复制与传播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八、典型例题讲解
1. 例题一:《分析下列艺术作品中的复制与传播元素》
作品:《蒙娜丽莎》
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中的复制与传播元素,如印刷品、复制品等。讨论这些元素对作品的影响和意义。
答案:复制与传播元素包括印刷品、复制品等,这些元素使得《蒙娜丽莎》的作品得以广泛传播和欣赏,扩大了其影响力。
2. 例题二:《探讨复制与传播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复制与传播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复制与传播的重要性和意义。
2023年补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产权专业和实务》真题及解析(部分)
2023年4月8日补考中级经济师考试《知识产权专业和实务》真题1. 【单项选择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江南博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分别是()制定A. 2008年和2020年B. 2008年和2021年C. 2009年和2020年D. 2009年和2021年正确答案:B2. 【单项选择题】我国知识产权的双轨制是指()A. 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B. 民事保护与行政保护C. 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D. 立法保护与司法保护正确答案:C3. 【单项选择题】被合称为“国际互联网条约”的是()A.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B. 《保护录音制品录制者防止被擅自复印公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C.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和《世界版权公约》D. 《世界版权公约》和《尼泊尔公约》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目前国际上最重要的有关著作权国际保护的公约为《伯尔尼公约》《版权条约》《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
其中,后两者主要是为应对互联网等技术对著作权制度的挑战而诞生的,因此又被合称为“国际互联网合约”。
【考查考点】第八章-著作权国际保护的发展4. 【单项选择题】以下属于专利竞争性利用的是()A. 专利导航B. 专利联盟C. 专利质押融资D. 专利交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专利竞争性利用的表现形式包括专利布局、专利诉讼、专利无效、专利联盟、专利标准化等,其所实现的间接收益主要体现为改善行为主体的专利竞争地位,帮助其强化竞争优势、弥补竞争劣势等。
【考查考点】第四章-专利竞争性5. 【单项选择题】关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错误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经历了四次修改B. 我国在宋朝就己有商标法雏形C. 民国时期的商标法延续了清政府《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的部分内容D.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知识产权法律是《商标法》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我国《著作权法》经历了2001年、2010年、2020年三次修正。
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语素的解释
“ 来 词 ”是 指 一 种 语 言 通 过 借 音 、借 意 或 借 形 , 从 外
的载体之一 。模 因有利 于语言 的发展 ,而模 因本身则靠语
另一种语 言中借入 的词汇 。 ( 周红红 ,2 0 )随着全球一 言得 以复制和传播 ,可见模 因与语言有着 密切 的关 系。从 09 体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不 同 民 族 、文 化 、 语 言 之 间 的 交 流 和 融 模 因 论 的 角 度 看 , 语 言 模 因 揭 示 了话 语 流 传 和 语 言 传 播 的 合 日益 增 多 , 越 来 越 多 的 外 来 词 被 借 入 汉 语 , 在 其 汉 化 的 规 律 , 语 言 本 身 就 是 模 因 , 它 可 以在 字 、 词 、 句 乃 至 篇 章
过 程 中 , 通 过 缩 略 或 者 提 取 元 素 的 方 式 被 语 素 化 ,提 取 出 层 面 上 表 现 出来 。 从 整 体 看 , 自然 语 言 中 的 模 因主 要 是 从 的语 素 会 以类 词 缀 的 形 式 与 其 他 汉 语 语 素 组 合 成 词 。对 汉 三 个 方 面 体 现 的 : 教 育 和 知 识 传 授 、语 言 本 身 的运 用 和 通 语 外 来 词 语 素 的研 究 , 一 般 集 中在 语 音 语 素 化 上 ,也 很 少 过 信 息 的交 际 和 交 流 。 ( 自然 ,2 0 ) 何 0 5 有 理 论 支 撑 , 本 文 将 对 语 音 、 语 义 、 字 形 三 方 面 的 语 素 化 模 因 的复 制不 是 说词 语 的 原件 与复 制 件从 内容到 形 进 行 讨 论 , 并 用 模 因论 来 解 释 这 一 现 象 的产 生过 程 和 产 生 式 都 完 全 一 致 。语 言 模 因 在 复 制 、 传 播 的过 程 中 往 往 与 不
《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参考题
《信息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参考题《信息安全标准与法律法规》参考题⼀、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的⽴法组织有国务院、全国和各地区⼈⼤2.美国的⽴法、⾏政、司法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
3.我国司法组织中的两⼤系统:⼈民法院、⼈民检察院。
4.信息安全⼯作的风险主要来⾃信息系统中存在的脆弱点。
5.《中华⼈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明确了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作的重点是维护国家事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6.公安机关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作中的职责是监督、检查、指导。
7.互联⽹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互联⽹信息服务和⾮经营性互联⽹信息服务两类。
8.信息系统安全专⽤产品是指⽤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专⽤硬件和软件。
9.安全专⽤产品在进⼊市场销售之前必须申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产品销售许可证》。
10.我国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业标准、地⽅标准、企业标准四个级别。
11.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应采取的各项通⽤技术要求包括安全功能技术要求和安全保证技术要求两个⽅⾯。
⼆、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有⼀信息系统其适⽤范围为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其损害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则该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为:CA第⼀级B第⼆级C第三级D第四级E第五级2.以下不属于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的是EA完整性B可⽤性C可控性D保密性E安全性3.以下哪项不属于信息安全的三⼤⽀柱:BEA信息安全技术B⿊客诱骗技术C信息安全法律法规D信息安全标准E信息安全管理制度4.以下哪个是我国的最⾼⽴法组织:AA全国⼈⼤及其常委会B 国务院C 区⼈⼤D ⼈民法院5.美国最⾼⽴法机关是:CA参议院B 众议院C美国国会D 法院6.我国的执法组织包括:A⼈民法院B⼈民检察院C公安部D安全部E⼯商⾏政管理局F税务局7.我国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最早制定的⼀部法规,也是最基本的⼀部法规是:A A《中华⼈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B《计算机信息⽹络国际联⽹安全保护管理办法》C《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D《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8.以下哪个选项属于《中华⼈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适⽤的范围:CD A未联⽹的微型计算机B军队的计算机C中华⼈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D任何组织和个⼈9.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五个等级中,下⾯那些级别的适⽤范围为⼀般的信息系统。
《传播学》第八章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
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一文中概括为三点:环境监视、社会协调、社会遗产传承。 1959年美国学者赖特提出了四功能说: “1、环境监 视。”“2、揭示与规定——大众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告知’ 活动,‘他所传达的信息中通常伴随着对事件的解释,并提示 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反应。„„其含义与拉斯韦尔的 ‘社会协调’是一致的。” “社会化功能——大众传播在传 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人的社 会化过程既是在家庭、学校等群体中进行的,也是在特定的大 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提供娱乐” 。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
邵培仁先生主要概括为6点:“树立典 范”、“统一规范”、“监视环境”、“确定议 程”、“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邵培仁著: 《传播学》第35页)。 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例 如,现代社会的媒介接触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 方式,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也同大众传播密 切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影响有好 有坏。有人持“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 有人持“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 (郭庆光著: 《传播学教程》第121-124页)。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讯 息
讯 息
传播过剩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
一、大众传播的定义 1、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 邵培仁:“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 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 程。”(邵培仁著:《传播学》第35页)郭庆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 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 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第111页)范 东生、张雅宾:“大众传播是由专业性的社会机构运用复杂的传播技术手 段向整个社会广泛传播信息的活动。”( 范东生、张雅宾合编:《传播学 原理》第287页 )。李彬:“大众传播无非是指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并 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的受众这么一个过程。”(李彬:《传播学 引论》第110页)。罗新:“特定的社会集团通过文字(报纸、杂志、书 籍),电波(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等形式, 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沙莲香主编:《传播学》, 1版,145页)
美术六年级上第1课《人民和总理》教案
篇一:美术六年级上第1课《人民和总理》课时教学笔记第 1周第 1 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篇二: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金轮小学张玲芝一、教材分析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期目标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团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情况分析: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发现该年级学生的自力更生能力有所提高,但娇生惯养的习性,还是养成了他们对事物的依赖感,遇到困难不敢挑战自己,动不动就要请学生、老师、家长帮忙,自己就看着不做,甚至去玩或做其他事情,懒惰成性。
四、措施: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学习时,要求学生在绘画创作时直接作画,不再使用黄色构图,以提高绘画进度,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能力和敢画、敢做的决心。
3、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第⼀章1、传播学起源: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了《传播》⼀章专门加以论述。
美国学者⽪尔⼠也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设了⼀个题为《传播》的短章。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基本特点:(1)社会传播是⼀种信息共享活动。
也就是说,它是⼀个将单个或少数⼈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或更多⼈所共有的过程。
这⾥的共享概念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2)社会传播是在⼀定社会关系中进⾏的,⼜是⼀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施拉姆说:传播⼀直和社区⼀词有共同的词根,这并⾮偶然。
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
所谓社区也就是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传播产⽣于⼀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
它⼜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表述的内容和采⽤的姿态措辞等等,⽆不反映着各⾃的社会⾓⾊和地位。
社会关系是⼈类传播的⼀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们保持既有社会关系并建⽴新的社会关系。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它⼜是⼀种双向的社会互动⾏为。
这就是说,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和传播对象之间进⾏的。
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为的发起⼈——传播者通常处于主动地位,但传播对象也不是单纯的被动⾓⾊,他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来影响传播者。
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种传播——⽆论其参与者是个⼈、群体还是组织——都必然是⼀种通过信息的授受和反馈⽽展开的社会互动⾏为。
(4)传播成⽴的重要前提之⼀,是传受双⽅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信息的传播要经过符号的中介,这意味着传播也是⼀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符号化即⼈们在进⾏传播之际,将⾃⼰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语⾔、⾳声、⽂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符号解读指的是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解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反馈也包括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的活动。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双⽅必须对符号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就不能成⽴,或传⽽不通,或导致误解。
《复制与传播》PPT教学课件
武将门神特点
造型: 古代铠甲造型
表情: 严肃、怒目圆睁
动作:
舞剑或握刀、 骑马
手持物: 古代兵器
实践步骤
要求:每小组完成一对武将门神的拓印作品 1.将厚海绵纸作为底板,在上面用铅笔勾勒门神外形, 2.定稿后,加深加粗造型痕迹。 3.用毛笔或刷子,在底板上涂抹墨汁,注意吸干笔里
面的水分。墨汁不要过多。 4.用红宣纸进行拓印,用干抹布轻轻按压,保证边角
智慧的先人将图 像反向雕刻于木板, 再刷上颜料,将图文 转印于纸上,实现了板年画制作过程
门神类别
• 驱邪类:门神多为神荼和郁垒,金鸡和老虎。 • 祈福类:祈福门神,即以福、禄、寿星三神 像贴于门者。文、武财神、赐福天官等。 • 武将类:武将门神多为隋唐名将秦琼与尉迟 恭。 • 文官类:最有名的就是魏征、包公、海瑞和 文天祥等。
可是,问题来了……
家家户户都要贴门神,哪里来那么多画像?画师画不出 这么多怎么办?
学习目标
•1.了解木板年画的制作工艺。
•2.小组合作,完成一对武将门神的制 作。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 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 后期普遍使用。 [1] 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 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 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 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 术。 [2] 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 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 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 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 西亚和欧洲地区。
复制与传播(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信息复制与传播的基本概念。信息复制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复制到另一个地方,而传播则是将信息分享给其他人。它们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例如,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作业,或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新闻,这些案例展示了信息复制与传播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复制与传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章“信息的复制与传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信息复制与传播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的信息复制与传播方法,如复制、剪切、粘贴、打印等;
3.学习使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网络工具进行信息传播;
4.分析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信息泄露、谣言传播等;
-在处理信息传播与道德法律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点,共同探讨如何在传播信息时做到合规合法。
-在探索创新性信息传播方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有传播途径的不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尝试设计新的传播工具或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复制与传播”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复制信息或与他人分享信息的情况?”(如复制一篇网络文章到文档中,或通过微信分享有趣的故事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信息复制与传播的奥秘。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复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第三节《复制》,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复制的概念,探索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简单的复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复制的概念,知道复制是通过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来实现的。
2. 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复制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进行简单的复制操作。
重点:掌握复制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白纸、剪刀、透明胶带、画笔、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份白纸、剪刀、透明胶带、画笔、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的物体。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图片上的物体是如何产生的吗?”(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引出复制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复制的概念,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形成的原因。
(2)教师演示如何利用投影仪进行简单的复制操作。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利用投影仪进行复制。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复制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复制的概念2. 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形成3. 复制方法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利用透明胶带、画笔和卡片,尝试复制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
2. 答案:根据幼儿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复制的概念和操作方法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复制的其他应用,如摄影、印刷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可行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对于本节课来说,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和影子的形成,以及进行简单的复制操作是难点和重点。
网络迷因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机制与动因研究——以“凡尔赛文学”为例
1 网络迷因理论
“迷因”是英文单词“meme”的音译 ,源自具 有模仿含义的希腊词根 mīmēma[2]。这一概念是由 英国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于 1976 年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的。
道金斯将迷因看作一个传达文化传播单位 ,曲调 , 构想 ,流行语 ,服装风格 ,制作罐子或建造拱门的 方式等都算迷因 [3]。
2021年第7期 NEW MEDIA RESEARCH
网络迷因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 生成传播机制与动因研究
——以“凡尔赛文学”为例
马梦成
摘 要 基于网络迷因理论 ,以 2020 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的“凡尔赛文学”为例 ,探析网络流行语的生成
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认为“凡尔赛文学”作为网络迷因 ,其生成和传播机制可以划分为模仿与复制、传播与扩散、
与此同时 ,模仿的行为也有助于网民理解被模 仿者创作“凡尔赛文学”时的情绪和情感 ,并促进 社会交往。根据具身模仿理论假设 ,通过模仿 ,观 察者“看到”的情绪会唤起观察者自身所具有的关 于这些情绪的感觉—运动系统 ,从而让观察者与被 观察者产生共鸣 ,达到“所见即所感”[7]。当网民 在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网络上看到他人使用“凡尔 赛文学”,尤其是那些处于强关系网络中的熟人时 , 可以通过模仿的行为来理解熟人的情绪 ,实现情感 共鸣的目的。而这样的模仿行为又能够产生共同话 题 ,增加模仿者和被模仿者之间的熟悉度 ,拉近心 理距离 ,从而促进社会交往。
语言模因论
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会因人们的语言习惯和对语
言的态度不同而对某些语言模因表现出抗拒或接 受,这对模因本身来说,就是它们是否得以实现 自我复制和生存的过程。 “埋单”是广东方言,它与后来才流行的“买单” 意思不同,两者不宜混用。但模因的作用使这两 个说法双双进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被人们 随意互用,在语义上甚至有扩大为“(经济上) 负责”的倾向。下面是这两种说法在同一张报纸、 同一天刊出的不同新闻中同时出现: (10) 第三者责任险:无过错责任谁买单?(《广 州日报》2004/10/1 A22) (11) 未核实存款人身份证明42万元被冒领……冒 领存款谁来埋单?(《广州日报》2004/10/1 A7)
1) 教育和知识传授使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 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传授过程中
表现出来的:我们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单词、 语句以及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在交际中又复制、 传播给另外的人。当这些信息在不断地复制、 传播的时候,模因也就形成了。 从学校和书本中学会的成语、隐喻,在人们 日常交往中作为模因现象得到反复的复制和 传播,这是模因表现;而人们学会了某些新 词语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之后,这些词语被 广泛地复制和传播从而成为另一种模因表现。
但不管在语用中称呼为保姆、阿姨、幼儿园
老师,还是家政服务员,从事这类职业的大 都是妇女,我们大脑储存的信息自然也是女 士。可是报章中有这样的报道: 胡老师是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的本科毕业生, 在当地中学教了几年电脑后南来发展, 1995年成为“男阿姨”……(《广州日报》 1997/01/12 p.1) 一个男子汉……他高高的、壮壮的,瞧上去 憨厚老实。难道,他也去干家政?当男保姆? (《北京日报》1998/05/22) 这里的模因重新组合,出现新的变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步骤、内容方法
修改意见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
出示课题:复制与传播
(1)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的和电脑里已储存好的有关信息,以及自己带来的年画图片。
(2)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合家团聚,热闹庆祝。贴年画是一种庆祝方式,今天我们就走进民间美术的大门,来看看民间年画。
①引导交流年画的有关知识。
②展示书中的几幅年画。
(3)古老的年画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①欣赏一段雕版印刷过程的录像
②提出问题:雕版印刷的步骤?
(4)年画最初是由门神演变而来。
简单了解门神的传说,教师播放课件。
(5)欣赏门神的图片。
①看看图片上的门神给你怎样的感受?
(威武、神奇)
②欣赏门神脸部图片。
总结:宽脸、大眼、立眉、表情狰狞。
教材分析
重点
通过调查学习、了解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的制作方法、过程,以及它对复制和传播民间年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欣赏、分析,了解年画的历史发展及作用,感受门神带给人们的威武、神奇的美感。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
难点
门神形象的构思设计。
教具及电化教学手段
三、小结。
组织学生交流作业。
板书设计
19《复制与传播》
布
置
作
业
集体备课老师签名及简评
③继续欣赏图片。
④引导学生总结出门神宽肩、粗腰、大脚的特点。⑤仔细观察门神身上都有什么?
⑥欣赏门神服饰图片。
仔细看看门神服饰上有怎样的花纹和图案?花纹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6)、欣赏优秀作品。
二、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
1、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整理一份有关门神的调查报告,或设计制作一副门神的画像。
2、鼓励在色彩上大胆运用对比色进行表现的学生。
19《复制与传播》教学设计
教学
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它的欣赏价值。了解民间传统年画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画中情趣盎然的特点。了解门神的相关知识,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
2、能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去欣赏和解读年画,并能学习民间木版画的形式,根据门神的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色鲜明的色彩,设计、绘制一对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