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爱的艺术
爱——教师最美的语言
爱——教师最美的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他说:“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
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学生的创造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倍加呵护。
”这种呵护就是爱。
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但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
一、师爱是真诚的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是这样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神圣的爱。
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
他们需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心。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
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
”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感情,还是一种活动,这种爱表现在关照他们优良品质的形成,关心他们智能的发展和成熟,只有把爱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生活、言行上的关照和学习、做人方面的关心,才是真正的爱,作为教师就要时时刻刻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学生,用一种慈母的爱心去关怀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这样学生才会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班上有一个离异家庭的男孩子,在学校总是一言不发,性格非常孤僻,放学就经常上网吧。
有一次因为上网吧旷课,我狠狠批了他一顿,孩子沉默地低下了头。
我知道,孩子并没有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于是我召开了一次“告别网络游戏”的班会,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自己对网络游戏的认识。
趁机我又向同学们讲解了网络游戏的危害,孩子的脸上顿时红通通的。
之后的日子里,我时常对他予以关爱,让他感受到爱的温暖,不让他有孤单的感觉。
偶尔问问他,有没有去网吧?孩子都响亮地回答:“没有!”看到孩子自信的小脸,我知道,孩子真的是对网络游戏深悟痛绝。
爱是什么?爱是责任和宽容;爱是关心和理解。
作为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多一些爱心和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航。
让学生感知你的爱——谈师爱的艺术
让学生感知你的爱——谈师爱的艺术作者:宋立华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年第05期摘要: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然而现实教学中能够感知到师爱的学生很少。
文章从此处出发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探讨对策。
关键词:师爱;情感;艺术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5-0037-03一、问题的提出在人类爱的感情中,师爱比父爱和母爱更理智、更高尚,它是由教师高尚的职业情感所诱发出来的对学生的理解、信任、尊重及期望。
师爱的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的一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一位合格的教师的第一要素不是对教材的熟悉和教学基本功的过硬,而是他的生命之爱、人文关怀和洒向学生心田的爱的雨露。
一项调查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在教师中随机抽取100名,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
然而在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询问:“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有90%的学生回答“没有”[1]。
学生的真实坦白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原因分析(一)教师偏爱甚至无爱师爱应施之有“道”,遵循科学原则、公平原则、适度原则[2]。
其中公平原则是指根据《义务教育法》,每一个适龄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有得到师爱的权利。
这种权利,任何学生都是平等的,无多寡厚薄之分。
根据此原则,教师爱生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
然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总会根据各种渠道的信息对学生作出评价性判断,并形成不同的期望,进而采取不同的行为态度对待不同的学生,由此形成对少部分学生偏爱对大部分学生忽视的现象。
教师偏爱高期望的学生,经常对其表扬、微笑、点头或多交谈、多家访、“开小灶”等等,使其他学生怀疑教师的威信进而产生不满、怨恨和逆反心理。
上海师大对45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84%的学生认为“公正”是教师的工作重要的职业品质;92%的学生认为“偏私和不公正”是“最不能原谅的教师品质缺陷”[3]。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7篇)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7篇)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弗洛姆对爱的诠释不同于一般人,他从“激进的、人道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7篇《爱的艺术》读书心得,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爱的艺术读书心得的写作思路。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篇一爱是一门艺术吗?如果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或者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呢?这本小册子以一种假设为基础,而大多数人毫无疑问相信第二种假设。
但这大多数人决不认为爱情无关紧要,相反他们追求爱情。
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他们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他们百听不烦。
但他们之中没有人认为,人们本可以学会去爱。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
因此对他们来说,关键是:我会被人爱吗?我如何才能值得被人爱?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途径。
男子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在其社会地位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而女子则是通过保持身段和服饰打扮使自己富有魅力;而男女都喜欢采用的方式则是使自己具有文雅的举止,有趣的谈吐,乐于助人,谦虚和谨慎。
为了使自己值得被人爱而采用的许多方法与人们要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所采用的方法雷同,即都是“要赢得朋友和对他人施加影响”。
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无非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而已。
产生在爱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他们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产生在爱情这件事上一无可学这一看法的第三个错误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如果我们用falling in love和being in love这两个英文搭配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
理想教师爱的艺术
理想教师爱的艺术“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我反复咀嚼着、思索着这几句话,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怨无悔,同时也感到丝丝不安!家长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学校,我们在努力使学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吗?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带来了足够的爱心吗?我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一起涌来,萦绕心间,化作一股动力,激励我不断追求着。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神圣的使命,而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学会的不是如何去进行教学,而是如何去爱你的学生。
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那么,我们如何来爱我们的学生呢?是下雨了师生合撑一把伞把学生送回家,还是学生生病了到学生家中给学生补习功课?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有更多的内涵,如相信每个学生,独具慧眼地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去不断自主探索,发扬民主精神,善于蹲下身子看学生,营造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懂得宽容,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给予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爱是博大的,是精深的,更是无私的。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
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
尤其是对心理承受能力还十分薄弱的孩子,也许教师一时不经意的责骂,就会对其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教师一时气愤之下教训了一个调皮的学生,结果这位学生回去就卧床不起,得了精神抑郁症,一位如花的少女就这样过早地凋谢了。
当然,这只是个别例子而已,并不是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都这么弱的。
但这也是事实。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哪怕他还只是一个孩子。
只有尊重你的学生,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阳光少年,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在爱的天秤上,平等的付出是维持平衡的必要条件。
鼓励表扬是爱的方式。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赞许犹如阳光。
”每一个学生无论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肯定,渴望照耀到老师那鼓励、赞赏的阳光。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2篇)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看了二十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名著《爱的艺术》,书的篇幅很短,讲的事情也很简单,主要内容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按他所说,人类社会将非常具有创造性,可是创造性也许并不是那么跟爱有关。
在读这本像短篇小说的小书时,收获也并不少,对弗洛姆本人,对他的理论都有了很多了解,这是读一本好书所能够带来的收获。
比如,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人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他的人生历程在书中也有所讲述,咨询师、教授,而他自己的生活也非常波折,另外由于时代的影响,他还非常关心政治,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原因。
弗洛姆的理论并不像弗洛伊德的理论那么精彩。
他说:“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
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也因此并不太让人信服。
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没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
这种理论同样让人难以相信。
“就像神学的逻辑结论是神秘主义,心理学的最终结论就是爱。
”这句话倒是很有意思。
他对成熟的人的定义也很有道理:“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
弗洛姆在书中对弗洛伊德的引用是最多的。
他有些反对弗洛伊德的地方:“弗洛伊德的一个错误,那就是他认为爱情只是性本能的表现和升华,而没有认识到性要求是人渴望爱情和与人结合的一种表现。
”两相比较,我倒是觉得弗洛伊德更正确。
其它也有好多地方谈到弗洛伊德,当然不是全然反对的:“人们指责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性的作用,他们这么做常常是为了否认弗洛伊德学说在传统观念圈子里引起反对和批评的那部分理论。
教师对“差生”要讲究爱的艺术
50 0 ) 5 7 7
在 每 一 个 学 校 的 每 一 个 班 级 都 会 有 成 绩 相 对 落 后 的 学 生. 人们 私 下 里 称之 为“ 生 ” “ 进 生 ” 通 常 的 “ 生 ” 有 差 或 后 。 差 具
以下一点或几点表现 : 容易分心 ; ( ②对 自己没有信心 ; ③缺
乏学习兴趣 ; 学习习惯差等。 ④
面 对 “ 生 ” 教 师 们 有 着 两 种 常 见 的 表 现 。一 是 心 中 无 差 , 爱 。眼 中根 本 没 有 “ 生 ” 差 的地 位 , 视 他 们 的存 在 , 视 他 们 无 漠 的 内心 ; 者 呼 之 即来 , 之 即 去 , 视 他 们 的 尊 严 。 二 是 恨 或 喝 无 铁 不 成 钢 , 达 爱 的 方 法 不 对 。 在 学 生 犯 错 时 , 味 采 用 训 表 一 斥 、 骂的方式来 表达“ 子成龙 ” 责 望 的爱 , 视 他 们 是 否 理 解 无 这种爱 。 教 师要 有 对 每个 学 生 的爱 , 别 是 对 “ 生 ” 爱 。 卡 连 特 差 的 马 柯 说 过 :爱 是 教 育 的 基础 , 有 爱 就 没 有教 育 。 ”教 师 法 》 “ 没 《 第 八 条 中 明确 规 定 了 教 师 的 义务 :关 心 、 “ 爱护 全 体 学 生 。 重学 尊 生 人 格 , 进 学生 在 品 德 、 力 、 质 等 方 面全 面 发 展 。 可 见 , 促 智 体 ” 爱生 是 教 师 的天 职 , “ 生 ” 是 每个 教 师 的义 务 和 责任 。 爱 差 也 我 们 要 正确 认 识 “ 生 ” 差 首 先 . 新 方 面 . 秀生 和 “ 生 ” 某 种 意 义 上讲 应是 在创 优 差 从 平等的。 个人 的创 造 潜 能与 个 人 的 兴趣 爱 好 息 息 相关 ,差 生 ” “ 并 不 等 于弱 智 , 键 在 于 你 怎 样培 养 “ 生 ” 关 差 的兴 趣 和 爱 好 , 并 最 大 限度 开 采 挖 掘其 潜 能 。 所 周 知 。 界 大发 明 家 爱 迪 生一 众 世 生 的 发 明有 10 多种 , 他读 书 时 由 于成 绩 太 差 , 校劝 其 退 00 可 学 学 , 来 母 亲帮 助 他 培 养 并 发 展兴 趣 爱 好 . 后 最后 取得 了史 无 前 例 的成 功 。 加拿 大 有 个 穷 孩 子 琼 尼 。 因为 智 商 低 , 校 的功 课 学 总 是跟 不 上 , 校 只 好 劝 他退 学 。 为 了安 慰 他 , 校 请 了一 位 学 学
教育是爱的艺术
教育是爱的艺术新课标理念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主体”。
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呢?因素固然很多,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教师必须心中有爱。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比什么都重要,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育是爱的艺术。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是心与心碰撞的艺术。
教育者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爱心之桥。
人都渴望得到爱和尊重,学生也一样。
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像父母那样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自己,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
而教师肯定、欣赏的言行,对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必将燃起学生自信的火焰,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
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甚至讨厌学生,那么就可能毁掉学生。
一、热爱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关爱差生教师的爱应是平等的,一视同仁的。
但是,教师往往容易偏爱好学生,这样做无疑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伤害。
其实教师爱好学生,更要爱差生;爱“白天鹅”,更爱“丑小鸭”。
因为那些差生,尤其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
教师更要尊重、关心和信任他们,更要付出无私的爱。
只有把爱给了这些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他们,让他们鼓起信心,迎头赶上。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他们。
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性格特点、特长爱好、家庭情况甚至生活习惯等等。
可以通过课上学生的神色、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表现来了解;也可以通过作业练习、日记完成情况等课后情况来了解;还可以通过谈话、家访、书面问卷等方式了解。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
人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是教育好差生的前提。
我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于是,我找他谈话,没有对他劈头盖脸一顿数落,而是和风细雨耐心开导。
希望他能遵守纪律,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当一名好教师,一方面我们要热爱教育这一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这一条最重要。
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一. 师德高尚1. 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
张文茂校长。
一个人能否做好一个职业,心态很重要。
要想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先要有父母心。
何为父母心?对孩子永远有爱,永远相信孩子能做好,永远发自内心的支持孩子们。
先孩子之忧而忧,后孩子之乐而乐。
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孩子。
有了爱的心态当老师,就成功了一大半。
我们要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不热爱学生,就如同音乐家不喜欢旋律,画家不热爱色彩。
这种教师即便有深厚的教育理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也不会有很好的用武之地。
教师的工作绝对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
没有爱是不行的,但是仅有爱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正确的爱。
正确的爱是建立在智慧、思想、情操、真诚而炽热情感的基础之上。
爱也是一门学问,尤其是教育中的爱。
不是所有的爱都可以被理解和接受,不是所有的爱都可以盛开出美丽的花朵。
爱是学识,是博大,是智慧,是奉献。
它可以柔风细雨,温情脉脉,润物无声,也可以疾风骤雨,电闪雷鸣,力撼人心,只要出自肺腑,源于真诚,符合教育规律,适合学生特点,爱的有理,有力,有度,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不负于为人师的崇高责任,则可以为正确之爱,瑰丽之爱。
2.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师德是第一教育力、第一影响力,是教师的第一专业素质。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根本之所在,更是教师必须终生坚守的职业操守。
它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
为人师,务必要正心、正德、正身、正行,塑造纯正为师初心,这样就能把学生教好、带好、发展好。
读《爱的艺术》心得体会5篇
读《爱的艺术》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爱的艺术》心得体会5篇阅读后,写读后感成为我与朋友们分享读书心得的良好途径,心得体会帮助他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引导他们进行改进和提升,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爱的艺术》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师爱
师爱师爱是一种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学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期望、赏识以及尽责的美好情感。
成功的教师必对学生充满一种真挚、浓烈、发自肺腑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以爱育爱,只有用爱心去播种,师生之间才会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才会心灵相通,教师才会愉快地播种,传播文明,塑造灵魂。
师爱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有“德”有“才”,更要有“术”——仅有爱的情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施爱的方法,讲究施爱的艺术。
一、平等、善待公平是教育的主旨,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树立“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优化师生关系,明确教与学的关系是平等的、协商式的。
每个学生的心理都是不成熟的,并且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的整体,彼此存在着很多差异。
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一视同仁,把爱均等地分给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沐浴在师爱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这是师爱最核心的内容。
全国优秀教师桂贤娣说:“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是美好的,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善待每一位学生。
”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一种鼓励和安慰,都能享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欢乐,从而促使其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愉快学习,并唤起对教师的爱,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
二、爱心、呵护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更需要爱,正如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阳光雨露一样。
为师者必须有一颗关爱学生之心,关心学生的健康、学习、生活及困惑等方面。
师爱是公平无私的,那些成绩优秀的“标兵”应去爱,那些顽皮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行为有异常的、心理有障碍的学生更应去爱。
师爱是丰富的,施爱者既是一位深沉似海的严父,又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慈母;是指点迷津的交心换心的兄长、朋友,也是一位“对症下药”及时救护的医生。
师爱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帮助关心是爱,对学生从组织纪律、道德风尚等方面严格要求是爱,对有这样或那样毛病而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也是爱。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是一本极具深度和启迪性的书籍,作者艾瑞克·弗洛姆通过对爱的不同层面和形式的探索,展示了爱的本质和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被这本书所触动,它不仅引发了我对教育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内心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本书让我反思了教育中的爱的意义和作用。
弗洛姆在书中提及了“爱的饥饿”这一概念,指出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感到孤独和无助,需要爱的滋养以满足心灵的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爱的传递者。
我们应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需求,并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尊和情感发展。
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引导他们全面成长,并促进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书中对爱的不同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这也引发了我对学校和教育体制的思考。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种全情投入的态度,包括关怀、责任和尊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学校和教育机构过分强调功利性的成绩评价和竞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这种功利导向的教育会削弱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变得焦虑和压力重重。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建立一种更加人性化和关爱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学生。
此外,通过对爱的艺术的分析,弗洛姆还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他强调了平等和自由在爱的关系中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的爱才是真正健康和持久的。
这对我们来说,不仅是对待家人和爱人的关系,也包括和同事、学生以及其他人的交往。
只有相互尊重和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人都得到满足和成长。
同时,通过对书中所提到的较为严峻的“无爱状况”以及探索爱的艺术,我也对自己的内心和人生价值进行了反思。
我常常陷于一种追求功利和物质上的满足,却忽视了对自己内心需求的关注和满足。
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内在的渴望,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
我希望通过对爱的实践和传递,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盏明灯,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论教师施爱的艺术
什么教 师都付 出了爱 ,而 学生却没有感 受到爱 呢?魏书 生 师 有义不 容辞的责任 和每一 个学生平 等地沟通 交流 ,用 学 老师说 过: “ 强调教师要 爱学生是不 全面 的,还 应该 具 生的思维 去思考 问题 ,用 学生的眼光 去观察世 界,用学 生 光
说 ,必须 了解他 们 的思 维、兴趣 、爱好 、才 能、禀赋 、倾 为展 示在人们面前 的生命是那 么的不可思议 , 他们 的潜力那 向,同时 了解他们 的家庭 背景 、生活经历 、情 感历程 、心 么大 , 精神那么旺盛, 心底那么纯真, 未来是那么美好。 理健康 状况 、交友 情况等 。在全面 了解学生 的基 础上 ,有
施 爱的行 为,而对另外 的学生则是 “ 春风不 度玉 门关 ” , 注 的优点 和缺 点大概 不会 超过 1 % 0 。所 以教 师要 学会 包容
这 不 是 为 师 者 所 应 具 有 的 大 爱 ,而 是 狭 隘 的 甚 至 是 功 利 的 和接纳 ,要让 学生处于 一个 自由 自在 的状态 中 ,不要 过多
\ 教学园地 \
1 . 9 9 j i s . 6 1 4 9 . 0 0 0 . 5 0 3 6 / . s n 1 7 — 8 X 2 1 . 4 12
论教 师施 爱 的艺术
战 丽 新
夏 丐尊先 生在翻 译 《 的教 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 “ 爱 教育之没 有情 感 ,没有 爱,如 同池塘 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 就不成其池 塘,没有爱就 没有 教育 。”现在 的教师在陶行知 、苏霍姆林斯 基等教育家 的思想的 引领 下,爱学生 已成为他
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严而有信严而有度
爱而不溺、严而有格、严而有信、严而有度------师爱的艺术卢梭曾幽默的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低能儿吗?办法只有一个,无休止的关心他吧!”由此看来,要想使孩子成才,教师应懂得一些爱的艺术,要从“无微不至”转向“有微不至”,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干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包办。
教师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对学生有无爱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育行为。
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关爱学生,必须善于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希望老师是他们值得信赖的、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师生需要对话,而当学生对教师说真话的时候,教师如何反映就更为重要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要是一个孩子向你说了心里话,你的教育工作就有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以后的情况如何,在极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怎么看待和感受你对他心灵所做的合乎人性的触动。
”作为教师,必须同学生打成一片,去关心他们接受他们,必须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他们紧闭的心扉,在师生之间架起互相信赖的桥梁,在感情上和心理上产生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爱”,对爱的渴求是每个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里,师生之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情感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艺术之树只有直根于爱的土壤里,才能开出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教育中的一切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都将变得苍白无力。
”⑤由此可见,心理沟通的最好方法是爱。
教师只有用一颗爱心,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才能奏出最美好的乐章。
其次,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与宽容学生。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使得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教师往往回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学生的爱心,这种生硬的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有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
教师的人格魅力磁场——爱的艺术
的是什 么 呢?人格 即个 性 , 是指一 个 人各项 比较重 要 和相 当持 久
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不但有先天的气质 , 也有后天的性格因素 , 是
理 性和 非理 性 的统一体 在 此弗 罗 姆把 性格 分 为两 种类 型 : 种 一
东 西 献 给 学 生 的 愿 望 。 ” 教师 把 真 实 内心 面 对 学 生 , 自己 当 以 的 行 动 展 现 自己 的 信 念 , 让学 生 愿 意 亲 近 、 意 模 仿 。 乃 是 愿 这 建立 和谐 师生 关 系 的 基础 。当 离 开学 校 多年 的学 生 . 许 老 师 也 所 教授 的 知识 他都 忘 记 得 差 不 多 了 。也 许 他 的 知识 远 远 胜 于 以前 的 老 师 , 是 他 之 所 以 还会 记得 这 位 老 师 , 因 为 他 还 记 但 是 得 这位 老 师 的思 想 方 式 以及 人 格 的 魅 力 在现实 中 , 们 看到对 于班级管理 。 的教师得 心应手 , 我 有 轻松 有 序 , 班年 年 先进 ; 的教 师 疲 于奔 命 , 乱 无 章 , 一 带 有 杂 带 个 班 乱 一 个 班 。为 什 么 出于 同一 动 机 。会 有 如 此 强 烈 的 反 差
【 键词 】 关 人格 ; ; 师; 爱 教 魅力 【 中图分 类号 】 2 . G651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 0-15(0 60 - 1 0 0 0 8 1 1 0 )4 09 - 2 2
作 出一 定的努力 。那 我们应该如何体 现爱 的艺术呢 ? 古语云师徒如父子 , 在师生的爱中 . 教师所扮演 的是父爱 的 角 色 。此 外 , 师 对 学 生 的 爱 不 同 于父 母 之 爱 , 是 由道 德 、 教 它 理智 和美感凝聚而成 的 , 具有强烈的感化 、 激励作用 。严师扮 演 的 是 父 爱 的 角 色 。 挚 友 就 是 同胞 的 爱 。因此 在 学 生 发 展 的 而
师爱是需要用心来爱的艺术
师爱是需要用心来爱的艺术这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师德集中培训,培训的内容有学校行政领导言之谆谆的讲话,有有关人员师德专题的精彩报告,当然也有教师个人的自学静修。
几天的学习与培训,虽说不可能使一个教师在思想认识上有如何如何的提高,思想境界为之一跃,但我相信,每个人的心灵之弦都会有所触动,每个人的思想之火都会荧荧闪烁,对于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师爱这些教育中的重要命题,都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而我这几天想的更多的是,教师——作为培养人造就人的光辉事业的践行者的教师,他在教师之爱的旅程中,如何把自己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学生心灵中爱的心苗从小培育,如何使爱的实施上升为一种艺术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师爱是需要用心来爱的艺术一个对学生能贯注全部师爱的教师,往往能善于体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并有一颗善感敏思的心。
因为他知道: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
有了这种认识,他就会把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特点和性格差异、有智力优势和学力区别的个体来看待,他会认真地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他的心会和着学生的心而动,他的心里装着全体学生的个人简历和心理档案。
这是教师施爱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二、师爱更是一种行动的艺术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心与心的微妙接触,更是一种行动的艺术。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更多的表现在他对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实实在在、可触可摸的关心上,表现在一些不经意的教育细节中,有时甚至是教师微微的一颔首,俯首轻抚一下学生的脑袋,都会在学生的心上掀起情感的波澜,都可以传递浓浓的师爱,无形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甚至给学生烙下终身不灭的印记。
三、师爱也是一种讲方法论的艺术作为师德“灵魂”的师爱,其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当然也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和灵活应变能力来加以保证。
这种爱的付出必须以人为本,宽严相济,有格有法有度;必须以爱为底色,在有所责罚时,更要有所赏识……这里摘录一位教师的一个课堂实例。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
教师《爱的艺术》读后感《爱的艺术》这本书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埃里希.弗罗姆最著名的作品。
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一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罗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
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人,是社会中的人。
爱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有史以来,人们歌之颂之,咏之叹之,恨之怨之。
我在读了《爱的艺术》这本书之后,有柳暗花明之感。
爱,是一种信仰。
它是扎根于一个人的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扎根于创造性的智力和情感的积极活动。
产生信仰需要有勇气,也就是要能承受风险和准备受到痛苦和失望。
正如诗中所写“向上的路总是如此崎岖,要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有人欢喜,当我们走过枝繁叶茂的葱茏岁月,也就找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丰富的自己”。
爱,是一种彼此的互相成就和成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和生命力的升华。
很多时候,在个体生命的孤寂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四面是茫茫荒原,我们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的神奇力量,重建人文意义的桃花源。
社会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会给爱情本身注入无限的活力和勇气。
爱,是一种自觉意义上的修行,爱情一方面使个体本身成为一个更美好的自己,于是,会不遗余力地在各方面完善和提高自己,是一份乐此不彼的幸福的劳役,心田溢满爱的琼浆,会时时处处风光无限,另一方面,世界上很难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更别说万物的灵长------人类了, 这时候责任心,理智,理解,爱和尊重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和必要,他们非常需要我们修行一份良好的素养。
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今天的时代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的时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学、心理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规律也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工作中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教育新形势和需要。
二、热爱学生要当一名好教师,一方面我们要热爱教育这一职业,另一方面我们要热爱学生好的教师必须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教师的“爱”是真诚的。
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做到一视同仁。
教师的“爱”是公正的。
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教师的“爱”是严格的。
严师出高徒。
爱学生就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中有度,真正地做到宽严相济。
教师的“爱”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教师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爱的艺术
纳集安津曾说:“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万物中最不固定和最复杂的生物。
”近十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师生的情感交流的重要。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提升教学质量,促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前提。
一、爱,是对学生无言的尊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自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所以,教师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严于律己,时时做学生的典范,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
尊重学生,这既是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教育,也是对学生的爱。
美国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
记得去年我任教的六年级2班中,就发生过这么一件让我难忘的事:早读课,我在教室带领学生早读,快下课时,我的书中飘落下一张纸,为给一位学生背书,我没有去拣,等这位学生书背完后,已经下课了,看着整洁的地面,我想到了那张废纸,于是,忙返回原处,拣起了那张纸。
当我站直身子时,我发现很多学生在看着我,倒让我挺不好意思的。
事后,我感到上课时,学生听课特别认真,平时也更亲热的跟我打招呼。
班上有位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允许他上课能够看其他有益的书,可后来上课他也非常认真。
我奇怪了,就找这位学生来问,他是这样说的:“老师,我觉得认真听好你的课,是对你的尊重,即使有的知识我已掌握了,但我也不能不听。
你那么尊重我们的劳动,掉到地上的废纸,自己动手拣,有的老师可能叫同学拣一下就算了,而你没有,让我和同学们很感动。
我觉得,你很爱我们。
”他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不已。
同时,也让我明白,教师尊重学生就是爱学生!
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是时时刻刻的,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仔细倾听学生的回答和诉说,不讥笑学生的缺陷,不乱呼学生的绰号等等。
作出教师只要时时尊重学生,那么,学生不但会感受到你的爱,而且会加倍回报你的爱。
二、爱,是对学生无私的协助
生活中,谁都会遇到困难。
小学生的困难主要是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和学习上的困难。
学习上的困难,应责无旁贷的给以解决。
家庭生
活上的困难,教师更应给予协助。
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
”教师对学生的协助,能让学生从逆境中站起,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每年的教师节,我的桌上都摆放着一篮鲜花,贺卡上写着相同的贺语:老师,有你的协助才有我的今天,永远感谢你、爱你!这是一位已初中毕业学生送的。
五年前,他读五年级,整天郁郁寡欢,作为教师,我经过了解,才知道她父亲因意外刚去世,姐妹三人,全靠多病的母亲维持生活,家庭的困难可想而知,正为交不起学费而准备辍学。
于是,我对她实行了一次家访,并带上我近一个月的工资,放到她手里,鼓励她好好学习,同时安慰她母亲,先给孩子交学费,等有钱了再还。
就这样,从小学到中学,在生活上给她协助,鼓励她自强自立,最后,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被襄樊第四高中录取。
为学生欣慰的同时,我感到教师对学生的协助,就能使自己爱的行为真正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从而产生情感上的炽热的碰撞。
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经常给有困难的学生“雪中送炭”,就会引发同学们的积极情感,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爱,是对学生细微的关心
学生的目光总跟着教师转,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
“细微之处见真情”,教师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有一个很让我感动的故事。
考试时,一位成绩较差的学生,正为找不到橡皮而焦急得大汗直冒,监考老师是位数学老师,从袋里摸出一块橡皮,默默地将那块橡皮推到考生面前,同时,宽容地一笑。
事后,这位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数学成绩飞速提升,最后跃居年段前几名。
数学老师非常奇怪,请他上台介绍经验,这位学生笑着说:“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介绍的,主要原因是您喜欢我,微笑着鼓励我,我也喜欢您,所以我要学好数学。
”试想,如果当时数学老师视而不见,或是一顿训斥,结果又将如何呢?
“春雨润物细无声”,教师的爱就是春雨,要在细微处时时滋润。
上课时,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用目光暗示、提醒;作业时,学生皱眉、摇头,要即时协助解决;回答问题胆怯、语言组织不通顺时,要用鼓励的目光去激发他……当然,教师的关心应面向全体,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更要给予关心和协助,让你的爱协助他们克服自
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
这样,教师就能够不教而教,促动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圆满地实现教育目标。
四、爱,是对学生严格的要求
爱学生,应该把信任、尊重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这正是教师的爱区别于一般母爱的地方。
教师的爱更宽广而深厚,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这种爱总伴随着严格要求。
离开了严格要求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一种软弱、苍白的爱。
严格要求,并非指教师的态度严厉,而是指教师必须在思想、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并要让学生理解到只有严格要求才能使他们成材。
比如,教师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就要一丝不苟,不折不扣地执行,贯彻始终,决不半途而废。
对违反者,应严肃对待,即时处理,做到不护短,不姑息迁就,但要耐心教育,既诚恳协助,又不讨厌嫌弃。
只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是会乐意接受的。
一位已毕业的学生给我的信中这样写到:王老师,您对我们的严格要求,当时,我觉得您太苛刻了,现在回想起您焦灼的眼神,恨铁不成钢的叹息,才真正明白您是那么爱我们,您的批评里有那么多的关心和爱护。
正是您的严格要求,才使我以后的路变得平坦。
谢谢您!
教师爱学生,并不是纵容。
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是应该的,但如果一味的心软,不坚持原则,该严的地方不严,这种爱就失去了师爱的意义。
五、爱,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爱学生的教师首先要爱自己。
“身教最可贵,知行不可分”(叶圣陶)正人者必先正己,一个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做到自爱的教师又怎能去爱学生呢?
爱学生,教师要持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西汉杨雄说:“教者,人之范也”。
教师光明磊落,纯洁高尚的道德人格对作为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无疑有着显著的示范作用,教师人格魅力能形成无形而强大的“校园教育场”。
所以,教师应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即时纠正错误与不足,持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只有持续提升自己的人格,以自己的高尚人格力量感染教育学生,才能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促动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爱学生,教师应努力学习,更新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迭周期越来越短。
如进入90年代,人类知识以七、八年翻两番的速度增长。
未来知识更新速度更快。
教师如不努力学习,更新知识,就会被时代淘汰,就无法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所以,教师要持续汲取新知识、新见解、新信息,即时掌握新经验、新技术、新理论,用最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努力提升业务水平,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孔子说:“与人善居,如入其兰之室,久闻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教师素质的持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具有极强的导向性、示范性,其本身就是学生身边的一部极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教师高尚的人格,顽强的学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促使学生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朝着更远、更高的目标持续迈进。
所以,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育培养学生的需要,是爱学生的表现。
热爱学生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需要,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对学生光爱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爱。
愿所有教师的爱如一条江河,长流不竭;愿所有教师具有艺术的爱,如阳光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