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浪漫的庄子

合集下载

庄周蝶梦亦有道——浅析庄子的浪漫主义生命哲学

庄周蝶梦亦有道——浅析庄子的浪漫主义生命哲学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新论,””,庄周蝶梦亦有道———浅析庄子的浪漫主义生命哲学张冰滢(南昌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194班,江西南昌330031)摘要:《庄周梦蝶》是老庄思想的代表人物庄子的一则寓言,其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除却语言的诙谐风趣、奇绝精妙,更因为个中思想深刻透辟,发人深省。

它呈现出古人对于个体生命存在形式最初的感官体验与困惑,解读不尽的是哲人在关于个体意识确认的阐述过程中表现出的浪漫情怀和无穷韵味。

本文试从“庄周梦蝶”入手,浅析庄子的浪漫主义生命哲学。

关键词:庄子;生命哲学;浪漫主义;心灵自由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03-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02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先秦诸子中关于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其文字后人评价“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尤以寓言见长。

探究其寓言可发现其叙事故事背后蕴含的“道”,“道”论与其生命哲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庄子借助梦境表达的“物化”与“心化”的转化问题成为千百年来哲学家乐此不疲探讨的关于生命的哲学话题。

一、庄子的生命哲学体系哲学话题绕不开关于“意义的追寻”,是对于人生命起源、终极归属的理性探索。

“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生命在庄子眼中是因自然而生,精神意识是有了生命后再产生的,当精神意识达到一定的境界高度,则万物又回归自然,也就是说万物之“德”又开始返“初”。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从虚无到“万物生化”最后又归于虚无的自然过程。

他试图用生命的发生发展来解释宇宙、知识或经验。

“人道有为”“天道无为”“道通为一”构成了庄子生命哲学的基本体系。

历史上以生命为哲学研究对象的哲人很多,但最完备的当算庄子,而且其在“物化”论述这一生命哲学时,表现出十足的浪漫。

二、由“蝶梦”看庄子生命哲学中的浪漫主义体现“庄周梦蝶”典出《齐物论》,原文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道教文化:庄子之思想主线::从齐物到逍遥

道教文化:庄子之思想主线::从齐物到逍遥

道教文化:庄子之思想主线::从齐物到逍遥人没有一种精神寄托与精神的支柱是活不下去的,即使活得下去也会活得很糟糕。

回忆以往多少岁月,是《庄子·老子·列子》一书伴我床头,从初三到大学毕业工作时也已经有十来年了!多少煎熬沮丧的日子是靠庄子一书给了我看淡一切,洒脱度日的力量。

一次不幸,乘车时把此书给丢了!但书可丢,庄子精神不可丢。

庄子,才是中国文华的圣经与源泉,以一种超越性的力量对抗着世俗世界,让芸芸终生在世俗力量的重压下得以憩息。

正文《逍遥游》者,《庄子》开篇之作也。

马叙伦在《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说:“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庄子》一书的精华与主旨便在逍遥这两字上。

何谓逍遥?逍遥即是一种境界,一种无所待的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一种境界。

一种不凭借外物就能进入自×自在状态的境界。

佛教中有佛经名曰《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咒经》,佛陀的另一称呼是“得大自在”者。

得大自在便是一种逍遥的状态。

从这一点看,佛教与老庄的最高境界的追求上是一样的。

逍遥即是解脱后的一种境界,唯有解脱世俗尘网,方能进入逍遥状态,方能得大自在。

此为道佛相通之处。

在佛家来说,是大觉悟之人方能进入此等逍遥状态——佛,即觉者也。

在道家来说,是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方能进入这种状态。

那么怎么样的人才能真正觉悟呢?怎样的人才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呢?这就是庄子在《齐物论》里要深入阐述的东西。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达到逍遥状态,并不是肉体意义上的成仙,不是口吐飞剑,白日飞升。

象庄子在《逍遥游》提到的居住在藐姑射之山,“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的神人,显然已类似于后世道教的“仙人”,已超过了我们所要讨论的范畴。

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在精神上进入逍遥状态的至人、神人、圣人们,我们认为最高层次的至人神人圣人们所能表现出来的就是精神上的那种超脱,而非肉体上的那种飞升、变幻无穷。

道教文化:庄子其人其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道教文化:庄子其人其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道教文化:庄子其人其书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地位庄子其人,发他人所不能发,鸣别家所未曾鸣的言说方式;表面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其实是外冷内热的性情构成;尘埃富贵、傲视侯王的人格取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的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既遗世独立泠然蘧然,又虚己游世不离不弃的处世风采,引发了他之后众多士人文人的无限想望和强烈共鸣。

《庄子》其书,以其想落天外的构思,意深旨远的寓言,曼妙朦胧的情致,与天地万物共舞的神采,渊深海涵的襟抱,使其受到了后世文人毫不吝啬的称誉:“其言汪洋自恣”,“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吾昔有见,口未能言。

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

……今观其(庄子)文,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殆得‘飞’之机者。

”“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之能先也。

”“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

”庄子的思想,庄子的生活态度,庄子的文学,以及庄子表达和实现他的思想、态度和文学的途径与过程,以及这种途径和过程所蕴藏的深刻与丰富的内涵,不但给后人提供了可供效法的生存生活和精神活动的双重模式,而且作为一个重要源泉,也为后世学者们的建设和非建设性的思想工作开启了无数法门。

在中国文化史上,庄子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思想上,他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通常被并称为老庄。

他发展并丰富了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为了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三的一个人。

”庄子在先秦道家中的地位,与孟子在先秦儒家中的地位大略相当。

在文学上,庄子的影响至为深远。

三国时代的曹植,其诗文中已经开始频繁地称引《庄子》书中的言语典故,陶渊明诗篇的达观放任、恬淡自然亦明显来自庄子,而李白的纵浪自肆、超旷不羁的风格,柳宗元的精致绝妙、想象奇幻的寓言,苏东坡散文“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作意,辛弃疾词的意境的雄奇阔大及语言上的放纵和嘻笑怒骂,等等,也都能看到庄子散文的影响。

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化与影响

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化与影响

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化与影响六朝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北朝中的东晋、南朝宋、齐、梁和陈五个朝代,大约是从公元220年到589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它是中国道教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化在哪些方面对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呢?接下来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

一、道教与文学艺术在六朝时期,道教在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位置。

首先是《庄子》。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无为而治”的大师。

他以幽默、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教思想中的“道”的概念。

他的思想和文学成果对六朝时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道教神话。

六朝时期,道教神话屡见不鲜,以“八仙”、“五方神兽”、“霹雳火神”等为代表,都在六朝时期的文学艺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文学艺术注入了新的力量和灵感,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二、道教与哲学思想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化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影响十分重要。

道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之一,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

从思想上看,道教强调阴阳平衡、相互依存、不压制彼此,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十分相似,在道家思想中贯穿着一条“通达一切”的思路。

道家思想具有极高的哲学性和普适性,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此外,道教还植根于中国宗教文化中,成为中国人民思想、信仰和行为方式的根本性因素之一。

三、道教与社会生活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化不仅影响了哲学思想和文艺气息,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看,道教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道教信仰在中国社会中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包括了许多重要的道教文化现象,如民间信仰、道教医学、道教道场等等。

道教的信仰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个人修炼到社会事物的处理都有关。

因此,六朝时期的道教文化为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信仰支撑,为中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庄子的介绍

庄子的介绍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是战国时期著
名的道家学者,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

他出生于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士人家庭。

庄子年轻时曾游学于各国,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的学问,尤其擅长道家、儒家和法家的思想。

他的学说主张道教,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以达到
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时,他还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著作有《庄子》一书,共33篇,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
细阐述了他的道教思想、逍遥游理念等观点。

庄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的地位逐渐上升,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正统代表之一。

庄子一生崇尚道德,品行高洁,为人正直。

他曾在各国游学期间,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道家学者。

屈原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

屈原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

屈原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屈原庄子的浪漫主义异同蒙阴县联城中学张号霞内容提要:屈原庄子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但二人却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对现实的织锦不满,崇尚人格美方面是相同的,由于二人的出身经历不同而导致了对政治的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理想。

态度不同,思想不同,所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不同。

一是积极的,一是消极的。

作品的表现手法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这也导致他们二人作品的内容的完全不同。

但二人的作品精神同样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影响也是不同的,如在表现手法上,由其是思想的影响更是不同,一是消极的,一是积极的,但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影响更是深刻、久远。

关键词:屈原庄子浪漫主义文学政治现实理想境界作品内容人格美疏远和冷峻郁愤缠绵消极浪漫主义人生道德积极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社会责任感正文:浪漫主义的源泉是上古神话,神话以它奇妙的幻想启发着后代作家的艺术想象力.并以它许多精彩动人的故事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得题材,先秦时代,受神话影响最深,走上浪漫主义道路的于散文方面是庄子,于诗歌方面是屈原.他们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时代(屈原约前340——前278,庄子约前369——前286)。

同样接受过中原文化的影响,所以二人身上具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同样对当时的政治现实很不满,同样崇尚人格美。

但最多的还是不同点。

一相同之处1、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庄子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朐箧〉〉)“圣人不知,大盗不止。

”“绝圣弃之,大盗乃止。

”“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以论议〉”对于现实社会他既如此憎恶,在其心目中自有一个理想社会存在。

〈〈至乐〉〉篇的寓言:庄子到楚国去,在路上见到一个髑髅。

庄子想让髑髅复活,髑髅却托梦给庄子说:“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利,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可见他所向往的,先是一种没有君臣之别,不受束缚的生活。

《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道家学说创始人庄子的简介

道家学说创始人庄子的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鉴于庄子在我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

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民权县,也有说是亳州)人,曾作过漆园吏。

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使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祠介绍庄子祠坐落在蒙城县涡河北岸漆园镇。

庄子(前369--前286)和孟子(前372--前289)是同时期人,比孟子小三岁,名周、字子休。

庄子的简介

庄子的简介

庄子的简介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庄子的简介。

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

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庄子的介绍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河南省民权)人,[2]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

庄周出生于宋国蒙。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

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

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1作品原文庖丁解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

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导大窾(13),因其固然(14)。

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

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作品注释(1)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

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

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2)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3)砉(huā,又读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

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

今一本无“然”字,是。

(4)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5)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6)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

会:音节。

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谈谈庄子的道家思想

谈谈庄子的道家思想

谈谈庄子的道家思想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

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也都十分深远广泛。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从思想上或艺术上讲都是其代表作品,虽然仅此一篇难以穷尽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但从中亦可使我们窥见他思想的一个全貌。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

《齐物论》中有“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

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

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这句被普遍认为《逍遥游》一篇主旨,同时也是《庄子》一书的主旨。

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这些观点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超脱,对不受时空限制的绝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庄子的神仙思想与道教思想体系

庄子的神仙思想与道教思想体系

庄子的神仙思想与道教思想体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思想系统非常复杂,学界一般认为,其来源主要包括战国以来的神仙学、古代社会的鬼神崇拜和老庄的道家学说。

实际上,以上三个思想来源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及其后学的思想,与神仙学及鬼神崇拜本身就有密切关系。

仙,《释名》讲:“老而不死曰仙。

仙,迁也。

迁,入山也。

”长生不死曰仙,仙是迁入山林而生命永存的人,因此,有仙人必有仙山。

因为仙人具有神通变化的能力,又称神仙。

庄子注重精神修养,批评惠施“劳子之精,外子之神”的行为,而对于形体则只有全生的要求,其全生只是要达到“终其天年”的目的,他认为“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死亡对人来说是不能改变的命运。

《齐物论》讲: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

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死生无变于己”,可见至人虽然具有各种神力,但也要面对生死的问题。

但是,庄子对得道者形态的描述说明修道有养形益寿的功效。

《大宗师》篇讲南伯子葵问女偊:“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女偊回答:“吾闻道矣。

”《逍遥游》篇对神人的描述更是形神完美的极致: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虽然养形、长生不是庄子的目的,这些思想却为庄子后学的长生追求及神仙思想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庄子后学的形神关系中,形与神相互依存。

《在宥》讲:“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

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喜怒不节,精神不静,则会对身体带来伤害。

《天地》篇讲“形全者神全”,以养神为形正的条件,因此,养形和养神得到同样的重视。

庄子后学保养形神的极端发展就是对长生的追求。

庄子后学对长生思想的集中阐述在《在宥》篇。

得道之士广成子朝南躺着,黄帝在他的下方跪地前行,请教怎样修养自身才能长生久视的问题。

论《庄子》的浪漫主义

论《庄子》的浪漫主义
制度 对人性 的践 踏和摧残 ,然后 通 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 文学的基本特征 。 庄子亦是如 无 限神往地勾 画出适合人 的本性 的理想社会一 “ 至德之世 ” 此。 “ 芴漠无形, 变化无 常: 死与 ! 生与 ! 天地并 与! 神明往与 ! 芒 的蓝 图:“ 民有常性 ,织而衣 ,耕 而食 ,是谓 同德 ,一而不 彼 乎何之? 忽乎何 适? 物毕罗, 万 莫足 以归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党 ,命 日天放 ” 、 “ 含哺 而熙 ,鼓腹 而游 ”由此 可见 , 《 庄 庄周 闻其风而悦 之。 以谬 悠之说 , 荒唐 之言, 端崖之辞 , 无 时恣 子 》的浪漫主义 ,主要来源 于作 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 纵而不傥, 不以角奇见之也 。 四、想 象 力之葱 笼 在 《 子 》中 ,作 者 为 了表 达一 种见 解 或抒 发一 种情 庄 《 庄子 》寓 言显示 出 “ 葱笼 的想 象力 ”。这个 想象力与 感 ,常 常大量吸收神话 传说材料 ,或者虚 构杜撰人 物 ,凭借 古代神 话中原有 的浪漫主 义因素相结 合 ,形 成了庄 子寓言的
的色彩 ,寓说 理于寓 言和生动 的 比喻 中,充分表达 了庄周本 人的精 神思想 与处世哲学。 上指冠 ”、 “ 案剑镇 目 , 如乳虎” : 声 庄周贫穷 ,是 “ 弊履 衣 再 如 《 遥 游 》 中的 神人 :“ 姑 射 之 山 ,有 神 人居 逍 藐
穿” 、 “ 困窘 织履 ,稿项 黄狱” 。这些艺术 形象倾 注着庄 子 焉。肌肤若 冰雪 ,绰约若处子 。不食五 谷 ,吸风饮露 。乘 云 的心血 ,凝聚着 庄子深沉 的爱憎 之情 ,激荡 着强烈 的浪 漫主 气 ,御飞龙 ,而游乎 四海之外 。其神凝 。使物不疵病 而年 谷 义精神 。 熟 。”这里 的藐 姑射 山之神 ,虽 有神名 ,但 却与宗教王 国的

庄子介绍

庄子介绍
《庄子》“无为”的思想贯彻于整个人生哲学中。认为人 生在世“身若槁木”,“心若死灰”。所以无所谓喜、怒、 哀、乐。在《天地》篇里要求人们做到“寿而不悦,夭而 不悲,通达不以为荣,穷困不以为丑。”《庚桑楚》中又 说:“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 总之要求人们要象婴儿那样无知,忘掉自身,丢掉各种欲 望,茫茫然彷徨于尘世之外,逍遥在无所事事之中。
无情无欲的精神境界,实际上是一种“喜 怒哀乐不入于胸怀”(《田子方》)的安 宁、恬静的心境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消 融了哀乐之情就不会由于时间的变化而心 中波涛汹涌。
没有感情的冲动,这并不是说没有对事物 的感觉。而是不被感情所困扰。达到一种 平和的心态。
达到理想人格的修炼方法
心斋 坐忘 持守
心斋
无神论思想
《庄子》书中贯穿整体的是“天与人一 体”“通天下一气耳”等,这事实上已经否 定了鬼的存在,其思想向着无神论迈进。在 《知北游》中说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 则为生.散则为死”。认为人的生死,只不 过是气的聚散,没有什么灵魂存在。庄周本 人临死时,提出厚葬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因 为人从自然中分离而又最终归于自然。
道家与儒家,发家,墨家思想的异同之处
1.相同之处:道、儒、墨三家最基本的共同点,就 在于他们都曾试图直接影响现实的政治和人。 2.区别: 1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思想崇尚自 然,有辩证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 静无为,反对斗争。 2 ).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礼 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其注重人与人之间 的伦理关系等。 3) .法家以韩非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反对礼 治,强调法律的作用,认为人都有就利避害的本 性,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4) .墨家以墨子为主要代表,思想主张兼爱、非 攻、尚贤、尚同、天志等

《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庄子》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庄子》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语言、情感和思想上。

首先,《庄子》的语言
表达极其精练,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其中有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浪漫的气氛。

其次,《庄子》的情感表达也十分浪漫,它把人们的憧憬、梦想、热情和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受到浪漫的气氛。

最后,《庄子》的思想也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特色,它把人们的理想、梦想和激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感受到浪漫的气氛。

《庄子》的浪漫主义特色,使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中国
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的浪漫主义特色,不仅使它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庄子》的浪漫主义特色,使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
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它的浪漫主义特色,不仅使它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文化概论5-2 道家文化——庄子

中国文化概论5-2 道家文化——庄子
从“道”的观点看,事物的大小,长短的差别是不 存在的,一切都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此即是所谓“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1、一生死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 我以死”。
形、生、老、死,乃是形躯的成毁过程, 而“真我”则不系于形躯,不执着于生死。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故能 浑化生死。
有我的知、欲,会让人失去浑然的天真。
“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 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 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天地)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 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 行也。”(人间世)
庄子的理想人格:
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齐万物、泯是非、一生死
(一)事物及其存在的相对性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 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 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 见丘山,言殊性也。(秋水)
一切事物,其功能、属性,都是在相对的 状况下才出现、才获得的,也都会随着相对的 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事物及其存相对性
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 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 处?民食刍豢,糜鹿食荐,[虫即]蛆甘带,鸱 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毛嫱丽姬,人之 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 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朝三暮四
不同的认知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或同一认知主体由于主观原因引发认识的相 对性、不确定性。
(一)追求精神自由 无已 无待 无知 无欲 无功 无名
庄子认为,形成人生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 在于“有待”和“有己”。 “有待”,就是指人的某种愿望和要求的 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这些条 件往往成为对人们自由的束缚。 “有己”,是指执着自我意识,即意识到 自身和环境的对立和差异。有己的意识使人 去区分是非、善恶、计较得失、苦乐,从而 引起种种苦闷。

道教人物—庄子

道教人物—庄子

道教人物—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约与孟子同时。

战国时代宋国蒙(河南商丘或安徽蒙城)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在四库全书之中为子部道家类。

生平经历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根据以上记载,庄子名周。

《知北游》中说“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这可能是庄子对自己名字的特地解释。

又有说庄子字子休,见于《警世通言》[3],但司马迁没有记载,《庄子》中也没有相关证据,恐怕不确。

庄子是战国时期蒙(今属安徽蒙城)人也,曾任漆园吏。

1074年蒙城县令建造庄子祠堂,并邀请好友苏轼题词,称庄子祠堂记。

庄子的生活年代,一般认为是前369年—前286年。

庄子逝世的那年,宋国灭亡。

也有认为庄子活得更长的,《庄子》中有“旧国旧都,望之畅然”,显然宋亡以后才称呼“旧国旧都”。

庄子属道家,从《庄子》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

司马迁说庄子著书十万余言,而今本《庄子》仅33篇6万5千多字,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五十二篇”,可能是在晋代郭象注《庄子》删去了。

以前一般认为《庄子》全部为庄子所著。

从宋代起,竟成问题,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著,而外篇和杂篇是后人托名。

总的来说,《庄子》一书除了《杂篇·说剑》类似纵横家所著以外,其思想还是统一的。

庄子写书风格独特,自己称(《杂篇·寓言》)以不拘一格的寓言写作。

庄子除做过漆园吏以外,没有做过其它官。

据《外篇·秋水》记载,楚威王曾派人邀请庄周为楚国宰相。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rant document of Taoism and also an outstanding work of literature.This paper analyzes its roman。
tic features from its portray of figures,depiction of circumstance and its plot of the story and,fur’
《庄子》运用拟人化的手法,驰骋想象,虚构出一系列的动 植物形象。最具典型的当属《遗遥游》一文。文章开头首先描述
硕大无比变化神异的鲲鹏形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 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 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挟摇而上者九 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作者根据神话传说,以丰富的想象力 描绘了背有数千里,双翼象“垂天之云”的北海鲲鹏晨翅欲飞 南海,邀游天空的雄姿,它一“击”,一“持”,一个“九万里”,气 势何等弃腾浩瀚;而写那些只能“翱翔蓬蒿之间”的会说话的 蜩学鸠和斥鹅,则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赋予 其人的性情,会说话,会嘲筅,会辩论,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它们 自鸣得意、见识短浅的卑俗形象。另外,文中所举的种种鱼虫 禽鸟革术,无不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 艺术效果。由于作者驰骋其丰富的想象,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 片缥缥渺渺、无际无捱的神仙境界,使文章形成了一种在洋恣 肆、气象万千、开阖自如的风格,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1.2描摹自然景物。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 探索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
2.1与庄子所处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有关 有人认为,庄子的出生地为楚国。楚国的地理环境、风俗
习惯是庄子浪漫主义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庄子所处的战 国中期,作为他出生处的宋地旱就属于楚国版图。楚地“信巫 鬼,重淫杞”(《设书·地理志》).这里不仅山川奇诡秀美,而且 民间流行着浓厚的鬼神信仰,这样,作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 头的古代神话滋养着庄子的创作,从而形成他独具的创作特

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他的“幸福哲学”

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他的“幸福哲学”

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他的“幸福哲学”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

01先秦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杨朱思想代表第一阶段,老子思想代表第二阶段,而庄子的思想代表第三个阶段。

道家的哲学的出发点是全生避害。

道家一开始是一些隐者。

在孔子的《论语》中记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遇到一些称为“隐者”的人,这些隐者嘲笑孔子,认为孔子救世的努力都是徒劳,其中一位隐者还把孔子说出: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

但这些隐者并不是普通的隐者,并没有因为避世而“欲洁其身”,还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赋予他们意义,这其中最早的人就是杨朱,其年份不详,但是他是在墨子和孟子之间的一代人,因为在墨子时从未提及他,但是在孟子时他已经声名显赫。

杨朱的主要思想可以总结为:贵己、轻物重生。

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对人只有一次而已。

他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所以,杨朱主张建立一个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

但是,这种社会在阶级社会里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它只不过是人的美好幻想而已,有点理想主义的色彩。

道家的第二阶段代表人物就是老子了,前面我介绍了,老子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而所谓的道就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一套自然法则,即有自己的“道”。

而且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

老子的道家哲学思想精华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而道家思想的第三阶段的代表人物就是:庄子,在介绍庄子的道家思想之前,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庄子的一生。

02庄子,原名庄周,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是战国时期蒙国人,在今天的山东和河南交界处的一个小国。

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文化:浪漫的庄子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象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无论在我适意的时候,还是在我失意的时候,庄子就“好象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也正因为如此,怀着感恩的心情,我走访了庄子故里。

涉足蒙城,我下意识地低下头去关注脚下那片养育庄子纳衿嫱恋亍U饽嗤粱?庄子曾为漆园吏),建筑风格古朴凝重,似与庄子的汪洋恣肆及飘逸不大契合,尤其是庄子雕像朴拙如粗通文墨的老农。

庄子会是这样么?或许。

人不可貌相。

不过,庄子像大而堂太小,俨然囚徒,这般委屈,如何逍遥!在此之前,宋明两朝曾经修建庄子祠堂——宋元丰元年(公元一零七八年),王竞到蒙城当县令。

到任之后,他发现庄子故去千余年,而他故里却还没有一座纪念祠堂。

于是,他在涡北漆园故址首建庄子祠堂。

其中建有逍遥堂、梦蝶楼和观鱼台。

出于庄重起见,王竞请当朝著名文学家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

由此可见,王竞当年建祠仅从宗族祭祀考虑,或是打着这幌子,限定规模和祭祀形式,以免朝野儒家势力的反对。

后来,黄水泛涡,庄子祠堂被水淹没。

明万历七年(公元一五七九年),吴一鸾出任蒙城知县,捐俸重新择地建祠。

再建的庄子祠堂,规模宏大,前不能比。

祠前有碑,镌刻“庄周故里”四个大字。

逍遥堂居中,共计三间,中堂有庄子塑像。

此外有梦蝶楼、卷篷、道舍各三间,鱼池桥一座。

明崇祯六年(公元一六三三年),蒙城知县李时芳维修逍遥堂,增建五笑亭,辟池为濠上观鱼园,并且亲撰《新修庄子祠记》。

目前的祠堂,仅有一圈围墙、一道影壁、一座山门、一间堂小像大的逍遥堂,缺少相应的配套建筑和设施。

除了野草,这里几乎没有其它绿色植物,可谓荒芜之地。

令我欣慰的是,这里还有许多浪漫的蝴蝶,一会落在草叶上悠闲凉翅小憩,一会在半空中展翅飞翔。

看着这些自由自在的精灵,我在默想:庄周作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作梦变为庄周?哪只蝴蝶是庄子?蝴蝶太多了,而蝴蝶都是相似的。

初读庄子是中学课本当中的《庖丁解牛》,但是老师说庄子是唯心主义,当时年少未作深思,直至以后读到李商隐《锦瑟》诗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后才想起庄子的《南华经》,也就重新找来读了,读了后也是长叹一口气,掩卷沉思:人生如梦,弹指一挥间而已。

庄子给人批判为唯心主义的恐怕源于他那个蝴蝶之梦了——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必有分矣,此之为物化。

这则优美的寓言绝不亚于格林童话。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真实生动的一只蝴蝶,可以在花下翩翩起舞。

自己觉得很美也很自在,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

忽然醒觉,惊异发现自己还是庄周。

不知道是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庄子与蝴蝶是不同的两种物体,必然有分别的。

于是,庄子就整日在神思这个问题,恍然觉得自己是庄子,又恍然觉得自己是蝴蝶,在思绪混乱之间求教于老子,老子指出: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

天一生水,二生木,木荣花茂。

那白蝴蝶采百花之精,夺日月之秀,得了气候,长生不死,翅如车轮,后游于瑶池,偷采蟠桃花蕊,被王母娘娘位下守花的青鸾啄死。

其神不散,托生于世,做了庄周。

庄子听后,如梦初醒,遂把世情荣辱得失看作行云流水,从此,庄子放弃了官吏的前程,开始周游访道。

夜宿蒙城旅社,我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悠游庄子的世界……二尽管庄子谢世已经两千多年,但是当你打开《庄子》一书,就会感觉他栩栩如生地浪漫在你的视野里——庄子“槁项黄馘”(《庄子·列御寇》),穿着“大布之衣”(《墨子·公孟》),“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时而散步于濠,时而垂钓于濮,“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这就是庄子。

他是一个漆园小吏,却是一个漆园傲吏!JosiahRoyce说:“哲学家的生活是一种艺术性的游戏,不是尘世的情欲生活。

”(《近代哲学的精神》)诚然,庄子的生活确是充满了艺术性的游戏意味,但他不沉湎于尘世的情欲生活,又无觉于外在世界的纷扰,无视于大千世界的诱惑。

庄子曾经有过显达的机会,但却断然拒绝了。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两位大夫先去表达他的心意:“我希望将国内的政事委托先生!”庄子持着鱼竿头也不回,遂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国王把它盛在竹盒里,用布巾包着,藏在庙堂之上。

请问:这只龟,宁可死了留下一把骨头受人尊贵呢?还是愿意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两位大夫回答:“宁愿活着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

”庄子说:“那么,请便吧!我还是希望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

”后来,又有人来延聘庄子。

庄子诘问使者:“你没看见那祭祀宗庙的肥牛吗?披上绣花的单子,吃着丰盛的食物,等到一朝牵入大庙里去,虽然想做一只孤单的小牛,能办得到吗?”(《庄子·列御寇》)《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亦有类似的记载——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干,派了两位使者,带着贵重的礼物,聘请他做楚国的宰相。

庄子对楚国使者说:“千两黄金确是很重的聘礼,宰相也确是尊贵的职位。

可是你们没有看见过祭祀天地时供神用的肥牛吗?养了好几年,养肥之后宰了,给它披上文彩的锦绣,抬到大庙里去,在这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单的小猪仔,办得到吗?你们赶快走开,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泥巴里游戏,终身不做官,只图个逍遥自在。

”这就是庄子!庄子就是庄子,他尽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

他不刻意去度量规划旁人,自然也不希望旁人多留意瞩目他。

优游自在淡泊名利隐于江湖,甘心寂寞出世脱俗匿于荒野。

庄子坚定地抛开了沽名钓誉的机会,这类逸事,经过正史的记录,更增加了不少的光彩。

他对于高官轩冕确实有一种洁癖,倒不是故意造作的。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

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检阅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太平盛世,儒学思想往往抬头,因为儒家确实提供了一套适于当时人际关系的伦理基础。

于是,统治者也乐于将整个社会结构纳入伦理关系中,以维系社会秩序,使其井然。

然而,历代毕竟乱多于治,每当社会动荡的时候,儒家思想顿失效用,而道家思想则应时而兴。

因为道家并不抱持着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则,而能深入人性,切中时弊,彻察动乱的根由;它正视人类不幸的际遇,又能体味人心不安的感受,对于饱经创伤的心灵,尤能给予莫大的慰藉。

因而,中国历代的变动纷扰,对于儒家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结果每每由道家承担起来。

而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便是庄子。

我认为,今读《庄子》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与意义!你看我们今日所生活的世界:现代高度机械化的结果,早已使得优游的生活成为过去。

每个人只是急躁而盲目地旋转于“高速”的漩涡中,像是被恶魔赶着,匆匆忙忙地承受随波逐流。

都市文明的生活,使人已不再和泥土或自然有任何接触,田园生活那种优美而富有情调的方式亦已被毁坏。

集体主义的猖獗,使人民奋励的情绪被官僚化的教条压抑净尽,生动的精神被僵化的形式扼杀殆尽……这种种感受,使你接触庄子里,更能增加你对他的体味。

只要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

那里没有“撄人之心”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波,也没有恐怖的空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

凡是纠缠于现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绪的因素,全都在庄子的价值系统中烟消云散。

他扬弃世人的拖累,强调生活的朴质。

蔑视人身的偶像,夸示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权威……总之,接近他时便会感到释然,在他开创的世界中,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三庄子生活的时代也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像疯子一般追逐财富和权力。

为此,许多人不择手段,以至于形成“无耻者富,多信(言)者显”〔《庄子·盗跖》〕、“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胠箧》)的残酷现实。

庄子目睹这一现状无疑会有切肤之痛。

庄子生活非常贫穷。

《庄子·外物》记述了庄子的尴尬——庄子去向监河侯借米。

监河侯说:“好的,等我收到地方上人民的租税时,我借三百金给你,行吗?”庄子听了忿然作色:“我昨天来的时候,中途听得有呼唤我的声音。

我回头一看,原来在车轮辗过成洼的地方,有一条鲫鱼。

我便问它说:‘喂,鲫鱼!你在这里干啥呢?’鲫鱼回答:‘我是东海的水族。

你有少许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等我到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激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

可以吗?’鲫鱼听了非常气愤:‘我因为离了水,失去了安身之处。

我只要少许的水就可以得救。

你说这话,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上去找我吧!’”尽管家寒,但是庄子并没因此堕落。

请看《庄子·山木》——一天,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

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

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

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在那“昏君乱相”的时代,只有小人才能得志。

庄子自己不愿意做官,对于当官的人也不会那么敬畏。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宋王派他出使泰国。

他去的时候,只得到宋王给他的几辆车子,到了秦国,秦王很高兴,赏给他百辆车子。

他回来国,见了庄子便说:“住在破巷子里,穷得织草鞋,饿得颈子枯槁,面孔黄瘦,在这方面,我可赶不上你;至于一旦见了大国的国君,就得到上百辆的车子,这就是我的长处了。

”庄子回答:“我听说秦王得了痔疮,找医生给他治。

谁能把痔疮弄破,就可得到一辆车子,谁能舐他的痔疮,就可得到五辆车子。

治病治得越下流,所得的车子就越多。

你是不是给秦王治过痔疮?怎么搞到这么多的车子呢?还是走你的吧!”(《庄子·列御寇》)可以说,庄子和“单食瓢饮”的颜回是难兄难弟。

由于营养不足,颜回三十岁不到就去世了;庄子倒真命长,一口气活到七八十岁,从文章的气势上看来,晚年依然精神抖擞!如果庄子真是只靠编织草鞋维持生计,那和荷兰大哲斯宾诺莎(Spinoza)的磨镜过活有其共同的意义,他们都把物质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的程度,而致力于提升精神生活。

四当时,齐国稷下学官收纳天下贤士,庄子以其才学完全可以前往,享受优厚礼遇,但他对此嗤之以鼻,不愿与这些“赐列第为上大夫”的游学之士为伍。

清高的庄子朋友很少,最要好的恐怕就是惠施了。

惠施何许人也?惠施与庄子同为宋国人,曾为梁惠王之相。

他们年龄相仿,惠施大约生于公元前三百七十年,比庄子大一岁。

惠施也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其书五车”,“遍为万物说”,“以善辩为名”(《庄子·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