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
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 1000 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
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
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
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
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
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熟读《经典诵读》中的选定篇目,理解其中的经典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培养语言韵律感。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促使其主动阅读。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2.1 教学内容:
选定经典诵读材料,包括诗歌、小说片段等,涵盖古代和现代经典。
2.2 教学安排:
第1-2节课: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
第3-6节课:分别深入讲解每一篇选定的经典诵读材料,进行逐句解读和语言点分析。
第7-9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的流畅度和感情表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2 教学手段:
使用PPT展示经典诵读材料,辅以音频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韵律和语调。
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四、教学评估:
4.1 形成性评价:
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经典诵读材料的理解和朗读水平。
4.2 综合性评价:
通过期末朗读比赛、小组展示等形式,对学生整体的诵读水平和对经典文学的理解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5.1 优点:
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
5.2 不足:
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发音不准确,需要更多的语音训练。
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缺乏兴趣,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诵读教案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
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教案标题: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教案目标:
1.鼓励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展示能力。
教学资源:
1.经典童话故事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方便录制学生的朗读作品。
3.教学课件和投影仪,用于展示经典文学作品和相关图片。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10分钟)
1.展示一幅描绘经典故事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故事背景。
2.播放一小段经典故事的录音或视频,鼓励学生猜测故事名称。
第二步:理解和分析(15分钟)
1.引导学生分组阅读/朗读一则经典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故事的梗概。
第三步:诵读训练(20分钟)
1.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语调,如停顿、语速等。
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则经典故事,并分
配角色。
3.学生小组内练习诵读故事,并注意表情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4.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鼓励和给予反馈。
第四步:创作展示(15分钟)
1.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则喜欢的经典故事,并自行编写续篇或改
编版本。
2.指导学生使用合适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
新思维。
3.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朗读或表演,并使用录音设备录制他们的作品。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堂活动,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3.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收获,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教案标题: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典诵读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3. 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经典诵读的相关资料和素材。
2. 设计经典诵读的活动环节和流程。
3. 准备相关的诵读指导和评价标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讲解经典诵读的定义、特点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经典诵读。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
4. 指导:给予学生针对诵读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诵读的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经典诵读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多参与经典诵读活动。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 收集学生的诵读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
六、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比赛或朗诵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
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一份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生三四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电子版上册人教版教案
小学生三四年级经典诵读古诗词电子版上册人教版教
案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
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
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
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
4. 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经典诵读材料:
1. 《弟子规》
2. 《三字经》
3. 《百家姓》
4. 《千字文》
5. 《论语》选读
三、教学过程
1. 介绍国学经典
- 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定义和重要性;
- 学生了解本节课将研究的经典内容。
2. 分段阅读和理解经典材料
- 学生分段阅读经典材料,理解材料的含义;
- 教师帮助学生解读重要词汇和引导学生思考。
3. 朗读和背诵经典材料
- 教师朗读经典材料,鼓励学生模仿;
-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并进行个别朗读练;
- 学生背诵部分经典材料,培养记忆能力。
4. 讨论和分享
- 学生讨论经典材料的重要意义;
- 学生分享对经典材料的理解和感受。
5. 教学反思和总结
- 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表扬。
四、教学评估
-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经典材料的表现进行评估;
- 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进行评估;
- 学生通过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反应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
- 国学经典教材
- 朗读和背诵参考录音
- 讨论和分享的提示问题
六、备注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七、参考文献
无。
四年级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学期目标制定
教学计划表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4
教学设计 1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5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2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教学提纲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
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
教案标题:经典诵读辅导备课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典诵读的分类和选择。
3. 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4. 经典诵读的评价和展示。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的相关资料和文本。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课堂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经典诵读的概念,让学生思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经典诵读的经验,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介绍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为什么经典诵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情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 分类讲解经典诵读的不同类型,如诗歌、散文、名著等,并给出一些经典作
品的例子。
3. 介绍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语音语调的掌握、节奏感的培养、情感表
达的提升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
1. 分发经典诵读的文本,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诵读。
2. 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重点关注语音语调、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3. 鼓励学生进行诵读互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四、总结归纳(10分钟)
1. 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总结经典诵读的技巧和方法。
2. 强调经典诵读对学生语言发展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经典诵读的实践和探索。
五、课堂延伸(5分钟)
1. 提供更多经典诵读的资源和推荐书目,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的阅读和诵读。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2、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
3、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谈话;
2、学生背;
3、评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二
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1)交流。(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
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教案及反思
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教案及反思
教案标题:红色经典诵读活动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通过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通过诵读红色经典,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红色经典,如《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
- 掌握红色经典中的经典诵读段落。
2. 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自信度。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诵读红色经典,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了解红色经典的背景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 教学难点:
-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红色经典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红色经典的概念和背景。
2. 学习红色经典(15分钟):
- 分发红色经典的选段给学生,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 引导学生分析选段中的重要词句和情感表达。
3. 朗读练习(20分钟):
- 分组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情感的表达。
- 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
4. 思辨讨论(15分钟):
- 引导学生围绕红色经典中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炼,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国学经典诵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
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研究、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研究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研究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
《经典诵读》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四年级上册国学课本《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开设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3.开启少年儿童的潜能,特别是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决策、创造、体能、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为科学、更为高效的开发和培育。
4.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活动基本原则: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出示图片,指名配乐感情诵读,想象当时情景。
D点击“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读后演示长江流水图。
E自由交流“由这一江春水你联想到什么?”
2. 感情诵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A出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诵读体会古诗人的浓情厚谊。
B是什么将两位诗人的心紧紧地联在一起?分角色朗读诗人的对话。
(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播放黄河课件。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 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一 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谈话。 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 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评点:的确, 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 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 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 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 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 想象的空间, 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 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 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 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 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七 扩展阅读。
1.推荐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2. 学生自由诵读。
3.自由谈谈一般送别诗的特点。
4. 鼓励学生课外开展诵读活动。 (拓展诵读,举一反三,促类旁通,由课堂有 限的文本资源和时空开拓到课外的无限自由中去, 任人翱翔, 有效地推进中华经 典诵读活动的开展。).
第二次
九寨沟》诵读教案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 重、悲凉。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 孙。从古到今,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 词》。(出示古诗《凉州词》 ,课件自主朗诵。)
二、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 他就是王之涣。你还能背诵王之涣的哪些古诗? 师:王之涣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 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 古绝唱?
三、感悟诗意
(一)整体感知。 师: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 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 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1. 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 每一组抽一选手读, 学生评点 (首先学会赞美别人, 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 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 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 有共同的问题。(1) 交流。(2) 出示一些重要问题。 (初读古诗,质疑生难, 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
二、介绍地理位置 提供九寨沟在中国的地理图,进一步让学生口述其地理位置。
三、图片欣赏
通过图文视音效果, 将学生从视角饱览, 情感的释放,带入到九寨沟优美的意境,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教学效果。
四、朗读
1.师配乐诵读课文2.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品味散文的语言。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 、“下扬 州”。
4.再读古诗,看是否比上一次读得更好。 (凭借课文自学古诗,充分调动学生主 动探究和相互合作的能力,初步读懂古诗,读好古诗。 )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要章节,体会诗人间的深情厚谊。
1. 感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出示课文:“岸边杨柳依依流向天际”。
C出示《赠孟浩然》,体会两位大诗人间的友谊。 (这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所在,诗 文相融,体情悟道,并插入相关古诗帮助理解,使教学的内涵得以深化开拓,教 学的容量得以合理的扩充,尽展我国古诗文的神奇魅力。 )
六 诵读古诗,背诵古诗。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想象诗人间分别时的情景。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回归本体,落实目标。 )
二、初读课文。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 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先练习,再配乐
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 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全班朗读,总结朗读方法。
4.结合第二自然段说说世人为何称它为九寨沟?
5.请根据课文概括Hale Waihona Puke Baidu寨沟水的特点。
五、归纳课文主旨 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第三次
凉州词》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 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诵读文章,抓住文眼“灵洁”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学习文章的铺排、渲染的写作手法。
3.诵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之美,培养爱护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的良好的品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唤醒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领悟散文优美的意境,品味散文的意境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 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 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 喜爱中国古典文化, 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 诵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