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技术十大经典著作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必读书目[1]《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2]《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田志刚,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3]《数字美学》,[新西兰]肖恩•库比特,商务印书馆[4]《艺术设计概论》,[美]玛乔里•艾略特•贝弗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5]《设计艺术心理学》,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设计美学》,徐恒醇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设计之维》,李砚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8]《外国教育史》,戴本博,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9]《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10]《教学设计——一种技术学的视角》,杨开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1]《教育技术学基础》,加涅主编,张杰夫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2]《学习的条件与教学论》,加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3]《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美]加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4]《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林崇德著,商务印书馆[15]《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杜威,人民教育出版社[16]《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斯滕伯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7]《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斯腾伯格,轻工业出版社[18]《思维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的建构与论证》,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全新思维》,丹尼尔•平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1]《学习科学的关键词》,高文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弗里德曼,何帆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3]《人的潜能与价值》,马斯洛,北京大学出版社[24]《现代教育技术——走向教育信息化教育》,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6]《学习科学与技术》,桑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走向新课程》,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8]《知识管理》,梁林梅,孙俊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教学媒体与技术》(第八版),[美]Smaldino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0]《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梁林梅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2]《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第二版),[美]瑞泽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3]《自主课堂》,沈湘秦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4]《教育信息处理》,傅德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5]《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杨九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6]《教育组织行为学》,罗伯特.欧文斯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7]《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李克东,教育科学出版社[38]《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9]《教育心理学》,邵瑞珍,上海教育出版社[40]《学习论》,施良方,人民教育出版社[41]《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余胜泉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2]《教学模式论》,高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21世纪教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

21世纪教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

21世纪教育学方面的经典著作21世纪以来,教育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许多经典著作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对教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本21世纪教育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1.《教育的艺术》(The Art of Education)作者:谢尔顿•韦伯(Sheldon White)这本著作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者的角色。

韦伯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情感、领导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教育应该是一种艺术的观点。

他指出,教育不仅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2.《学习的科学》(The Science of Learning)作者:约翰·布伦斯(John Bransford)、安妮•布朗(Ann L. Brown)和罗丝玛丽•克拉弗特(Rodney R. Cocking)这本著作是对教育学习过程的研究,通过对认知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学习的本质和学习者的心理机制。

他们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建议,包括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提供充足的反馈和合作学习等。

3.《教育心理学导论》(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作者:杨永芳(Yongfang Yang)、安德鲁•奥什曼(Andrew J. Oswald)和玛西亚•本楠托•戈鲁(Marcia M. B. Gorbattoo)这本书是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入门教材,系统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同时,它还讨论了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学习过程、记忆、智力发展等。

这本书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4.《认知与学习的科学》(The Science of Cognitive and Learning Sciences)作者:阿斯特里德•欧•尤金森(Astrid E. Jansen)和约翰•迪里(John H. Dridara)这本著作探讨了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教育教学书目推介

教育教学书目推介

教育教学书目推介教育教学书目推介(一)1.《未来时速》 (美)比尔。

盖茨2.《基因的故事》陈章良、王莉江等3.《飘》 (美)米切尔(改变美国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4.《美学散步》宗白华5.《谈美书简》朱光潜(与西方美学史一样值得一读!)6.《美的历程》李泽厚7.《歌德谈话录》 (德)爱克曼8.《艺术欣赏入门》陈平9.《圣经故事》房龙10.《希腊古典神话》(想象奇特,悬念跌出,情节丰富,故事饱满,强烈推荐!)11.《音乐的故事》12.《人类征服的故事》13.《东方哲学的故事》14.《文明的溪流》15.《产生奇迹的行动哲学》16.《史记选》(最好直接读史记全文,读1遍史记,做好笔记,文言文无忧!)17.《菜根谭》洪应明(修身养性的心灵鸡汤)18.《傅雷家书》(知识分子的自我修养)19.《知识改变命运》潘燕刘县书20.《本领恐慌》王小平21.《妈妈的心有多高》赵定军22.《成功之路》 (美)拿破仑希尔23.《培根论说文集》(超级经典,逻辑及其严密,学写议论文必备!)24.《致加西亚的信》 (美)阿尔伯特哈伯特(成功学的始祖之作,很励志!)25.《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26.《孙子兵法》(兵家经典,男生必读!)27.《三十六计》(同上)28.《人文知识读本》陈思和29.《名人的中学时代》30.《感动中学生的100个故事》教育教学书目推介(二)1.《论语译注》杨伯峻(好书,但偏文艺,里面有为人处世的道理!)2.《三国演义》罗贯中(权谋、智谋和计谋!)3.《西游记》吴承恩(到印度去旅游,师徒四人一路打怪升级,励志创业并创业成功的故事!)4.《水浒传》施耐庵(梁山泊下的一群土豪,原本独立创业,后来被收编,好书!)5.《红楼梦》曹雪芹(经典中的经典,巨擘中的巨擘!)6.《鲁迅作品选读》(口味偏重,看个人喜好)7.《子夜》茅盾8.《家》巴金9.《骆驼祥子》老舍(好书,老舍的书都不错!)10.《围城》钱钟书(强烈推荐看10遍!看10遍写不好作文,可以找本人算账!)11.《男生贾里全传》12.《花季雨季》郁秀13.《射雕英雄传》金庸(故事性非常强,悬念迭起,很好的书!)14.《汪洋中的一条船》郑丰喜15.《汤姆叔叔的小屋》(你知道什么是奴隶猎手吗?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历史并导致南北内战!)16.《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歌德(最经典的青春文学!)1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奥斯特洛夫斯基(励志故事!)18.《哈利。

今年热火的教育书籍

今年热火的教育书籍

今年热火的教育书籍
今年热火的教育书籍有:
1.《深度学习》- 作者:吴恩达
2.《原则》- 作者:雷·达里奥
3.《正向思维力》- 作者:卡罗尔·S·德韦克
4.《孩子,请安静做作业》- 作者:伍迪·黄
5.《成功的写作》- 作者:威廉·斯特里昂
6.《时间管理术》- 作者:弗朗西斯·娜迪兹
7.《赋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作者:约翰·希拉克
8.《真正重要的事》- 作者:史蒂芬·柯维
9.《当老师遇到大脑》- 作者:李瑞栋
10.《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
这些教育书籍都是今年备受关注和讨论的热门之作,涵盖了教育理论、学习方法和教育实践等方面的内容,适合教师、家长和学生参考与阅读。

教育技术类书籍

教育技术类书籍

教育技术类书籍1. 《教育技术的魔法书》,你不想知道这本书里都藏着哪些神奇的教学魔法吗?就像哈利·波特拥有魔法棒一样,这本书能给你的教育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比如告诉你怎么用最新的科技让课堂变得超级有趣。

2. 《点亮教育的科技之光》,哇哦,这本书可真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瑰宝呀!它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教育的新方向,比如教会老师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历史。

3. 《教育技术的秘密武器》,嘿,难道你不想拥有这本充满秘密武器的书吗?这就好比战士有了厉害的武器可以奋勇杀敌,它能帮你在教育战场上大获全胜呢,比如教你巧妙运用在线教育平台扩大教学影响力。

4. 《探索教育技术的宝藏》,哎呀呀,这里面可是藏着无数教育技术的宝藏啊!就像探险家寻找宝藏一样刺激,发现一个个让教学更高效的秘密,比如如何运用智能软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5. 《开启教育技术之门的钥匙》,哇塞,有了这本书就等于有了开启教育技术之门的钥匙呀!想想看,能打开那么多新奇的教育世界,像是找到让学生更主动学习的方法,多棒啊!6. 《教育技术的神奇口袋》,哈哈,这本书就像哆啦 A 梦的神奇口袋一样,啥都有!有能让你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妙招,比如怎么利用音频教学让学生记得更牢。

7. 《征服教育技术的宝典》,哇哦,这可是征服教育技术的宝典呢!谁不想掌握其中的奥秘呀,简直就像武林高手得到绝世秘籍一样厉害,比如知道用哪种教学软件最适合小学生。

8. 《挖掘教育技术的宝藏手册》,嘿嘿,这真的是一本能让你挖掘到教育技术宝藏的手册哟!可以让你在教育的海洋中畅游无阻,发现一个个惊人的教学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

我觉得这些教育技术类书籍真的太重要了!它们是我们在教育领域不断进步的得力助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真的应该好好去读一读呀!。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30种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30种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学名著30种
1.《实验教育学》(拉伊)
2.《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
3.《人的教育》(福禄贝尔)
4.《教育原理》(沛·西能)
5.《劳作学校要义》(凯兴斯泰纳)
6.《教育与新人》(巴格莱)
7.《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
8.《教育过程》(布鲁纳)
9.《教学与发展》(赞科夫)
10.《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
11.《儿童的世纪》(爱伦·凯)
12.《学校与社会》(杜威)
13.《夏山学校》( A.S. 尼尔))
14.《教育、社会和文化中的再生产》(布迪厄)
15.《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鲍尔斯和金蒂斯合著)
16.《今日美国中学》(科南特)
17.《教学方法原理》(克伯屈)
18.《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
19.《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总统教育质量委员会)
20.《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
21.《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巴班斯基)
22.《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古德莱德)
23.《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性的报告》(科尔曼)
24.《动机与人格》(马斯洛)
25.《教育学》(凯洛夫)
26.《思维和语言》(维果茨基)
27.《心智的结构》(加德纳)
28.《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29.《现代大学论》(弗莱克斯纳)
30.《大学的功用》(克拉克·科尔)
1。

教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教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

教育学必读10本经典著作教育学是一门关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了解教育学的经典著作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十本教育学经典著作,对于教育从业者和对教育感兴趣的人士来说,都是必读之作。

1.《教育的本质》(The Nature of Education)- 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美国教育学家,他的这本著作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强调了教育应该是学生主体性的过程。

他的思想对现代教育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育与自由》(Education and Freedom)- 杰拉德·格罗斯(Gerard Groos)这本著作讨论了教育和自由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由意识和个人发展。

3.《学校与社会》(School and Society)- 约翰·杜威(John Dewey)这本书是杜威的另一部经典之作,探讨了学校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改革观点。

4.《教育学》(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保罗·弗莱尔(Paulo Freire)保罗·弗莱尔是巴西教育学家,他的这本书探讨了教育如何成为解放个体和社会的工具。

5.《教育的奥秘》(The Secret of Education)- 马里亚·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特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这本书介绍了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基本理念和实践。

6.《学习之道》(The Pathway of Learning)- 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布鲁纳是美国心理学家,他通过这本书探讨了学习的过程和原理,提出了对教育实践有重要启示的观点。

7.《教育的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 约翰·蓝德(John Land)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经典教材,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初学教育技术学的入门指南推荐有哪些?(初学教育技术学:入门指南中的5个必读资源)

初学教育技术学的入门指南推荐有哪些?(初学教育技术学:入门指南中的5个必读资源)

初学教育技术学:入门指南中的5个必读资源导语:教育技术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供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初学教育技术学的五个必读资源,帮助读者快速入门。

一、《教育技术学导论》《教育技术学导论》是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美国教育技术学界的知名学者编写。

该书系统介绍了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框架,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分类、设计和评价等内容。

初学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快速了解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基础,为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技术学原理与应用》《教育技术学原理与应用》是一本介绍教育技术学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著作,该书以案例为主,通过对教育技术工具和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讲解,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将教育技术有效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该书内容丰富、实用,适合初学者参考。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可以理解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概念,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教育技术整合:国际案例研究》《教育技术整合:国际案例研究》是一本介绍全球各国教育技术应用案例的著作,该书收集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典型案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教育体系中教育技术的应用场景和经验。

初学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全球范围内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借鉴国际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四、《教育技术学进展》《教育技术学进展》是一本综合性的教育技术学期刊,每年出版多期,收录了近年来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

该期刊涵盖了教育技术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包括在线学习、智能教育、游戏化教学等。

初学者通过阅读这本期刊,可以了解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最新趋势和研究动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五、在线学习平台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许多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技术学课程和学习资源。

例如Coursera、edX、Udemy等平台上有许多专门介绍教育技术学的在线课程,其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实践案例的演示。

影响当代美国教育发展进程的10项著名教育研究

影响当代美国教育发展进程的10项著名教育研究

影响当代美国教育发展进程的10项著名教育研究编者按:做研究型教师是时代对教育一线工作者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事业的要求。

为帮助教师朋友开拓教育科学研究视野、熟悉教育科学研究程序、了解国外教育政策,应读者朋友要求,本刊将不定期选登或摘编国内外影响了某个国家乃至国际的教育、教学发展进程的教育或。

理研究资料,以及对国外政策研究的资料,供大家交流和分享、教育研究、教育政策与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支撑,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更加需要关注教育研究,以研究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当代美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教育研究项目影响了美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重视教育研究将成为美国未来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

美国正在进行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对于教育研究的机制也提出了批判。

美国联邦立法强调,采用更加严格的科学研究来评估学校教学实践和课程材料。

新的教育立法要求建立更多的同行评审小组,进行随机实验研究,并加强对教育研究成果的整合。

同时,美国联邦还提出改组现存的“教育研究与改进局”(OERI),建立一种新的学术团体,以指导政府资助的研究,更有利于开展实验类型的经验研究。

无疑,在研究的伪装下,美国也存在着太多粗制滥造、不可靠的教育研究,每年都会披露大量这样的研究,并误导采用教育研究成果的人。

但在当代美国教育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著名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研究成果影响了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课程与教学、早期儿童教育以及小班化教学、以标准为基础的改革和提高学校效率的政策。

一、取消学校种族隔离(school integration)1947年,克拉克(Kenneth&Mamie Clark)发表了“黑人儿童的种族身份和偏爱”,对于取消学校种族隔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项早期的关于种族身份的心理学研究中,克拉克让非洲裔美国儿童在黑色、白色玩具娃娃中做出选择,发现非洲裔美国儿童更偏爱白色玩具娃娃,并认为白色玩具娃娃最像自己。

国外教育技术经典书目

国外教育技术经典书目

Classic Writing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1.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undations (7)1.1 Dale, Edgar (1946).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1st ed.). New York: Dryden Press. Part I,pp.2-66.1.2 Heinich, R. (1984). The proper study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Technology Journal32 (2), 67-87.1.3 Eraut, Michael. (1994).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nceptual frameworks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In Torsten Husen, & T. Neville Postlethwait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Oxford: Elsevier Science.1.4 Heinich, Robert; Molenda, Michael; Russell, James; & Smaldino, Sharon (1999). Chapters 1 & 2 in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6th ed.). Columbus, OH: Prentice-Hall.1.5 Clark, Richard E. (1983). Reconsidering research on learning from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Research 53(4), 445-459.-This analysis opened the debate about whether media or methods were more directly responsible for learning outcomes1.6 Kozma, Robert B. (1991). Learning with medi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1(2), 179-211.-A major updating and reanalysis of media research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written asa rebuttal to Clark (1983).1.7 Clark, Richard E. (1994). Media will never influence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Research & Development 42(2), 21-29.-A response to Kozma (1991).2.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0)2.1 Skinner, B.F. (1954). The science of learning and the art of teach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4,86-97.2.2 Skinner, B.F. (1968). Why teachers fail. Chapter 5 in 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 New 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2.3 Lockee, B., Moore, D., & Burton, J. (2004). Foundations of programmed instruction. In D.H.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pp.545-569). Mahwah, NJ: Erlbaum.2.4 Burton, John K., Moore, David M., & Magliaro, Susan G. (2004). Behaviorism and instructionaltechnology. In 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5 Bruner, Jerome (1990). Chapter 1, The proper study of man, in Acts of Meaning.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6 Brown, John Seely; Collins, Allan, & Duguid, Paul.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January-February), 32-42.2.7 Ertmer, Peggy & Newby, Timothy J. (1993). Behaviorism, cognitivism, constructivism: Comparingcritical features from an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spectiv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 6(4), 50-71.2.8 Terhart, E. (2003). Constructivism and teaching: a new paradigm in general didactics? Journal ofCurriculum Studies 35(1), 25-44.2.9 Merrill, M. David. (2002). First principles of 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Development 50:3, 43-59.2.10 Kirschner, P.A., Sweller, J., & Clark, R.E. (2006). Why minimal guidance during instruction des notwork: An analysis of the failure of constructivist, discovery, problem-based, experiential, andinquiry-based teach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41 (2), 75-86.3. Instructional Design (9)3.1 Branson, R.K. (1978, March). The interservice procedures for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Educational Technology, 18(3), 11-14..3.2 McCombs, B.L. (1986). The instructional systems development (ISD) model: A review of thosefactors critical to its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Journal 31 (4), 187-199.3.3 Molenda, Michael., Pershing, James A., & Reigeluth, Charles M. (1996). Designing instructionalsystems. In Robert Craig (Ed.), The AST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4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3.4 Schwen, T. M., Leitzman, D. F., Misanchuk, E. R., Foshay, W. R., & Heitland, K. M. (1984).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The social implications of technical interventions. In R. K. Bass, & C.R. Dills (Eds.),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II. Dubuque, IA: Kendall Hunt. 3.5 Silber, K.H. (1998). 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training development: A practitioner’s assessment.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46:4, 58-72.3.6 Duffy, Thomas M. & Cunningham, Donald J. (1996). Constructivism: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anddelivery of instruction. In 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New York: Macmillan.3.7 Willis, J. & Wright, K.E. (2000, March-April). A general set of procedures for constructivist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new R2D2 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5-20.3.8 van Merrienboer, Jeroen J.G.; Clark, Richard E.; & de Croock, Marcel B. M. (2002) Blueprints forcomplex learning: The 4C/ID-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50:2, 39-64.3.9 -A si mplified version of van Merrienboer’s lesson framework is found in Merrill, M. David. (2002, August).A Pebble-in-the-Pond Model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41:7, 39-44.4. Implementation and Change (4)4.1 Kerr, Stephen T. (2004). Toward a sociology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David H. Jonassen (Ed.).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4.2 van den Akker, J. (1994). Designing innovations from an implementation perspective. In Husen,Torsten & Postlethwaite, T. Neville. (Eds.).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Oxford, U.K.: Elsevier Science.4.3 Cuban, Larry; Kirkpatrick, Heather; & Peck, Craig. (2001). High access and low use of technologiesin high school classrooms: Explaining an apparent paradox.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Journal 38:4 (Winter), 813-834.4.4 Clayton, John S. (1979). Comment: Inhibitors to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Educational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Journal, 27, 157-163.5. Systems Theory (3)5.1 Finn, J.D. (1956). AV development and the concept of systems. Teaching Tools 3(3), 113-114.5.2 Banathy, Bela H. & Jenlink, Patrick M. (2004). Systems inqui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In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ee especially sections 2.1.8 to 2.2.10.]5.3 Brethower, Dale M. (1999). General systems theory and behavioral psychology. In Harold Stolovitch& Erica Keeps (Eds.) Handbook of 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 (2nd ed.). San Francisco:Jossey-Bass/Pfeiffer.6. Message Design (7)6.1 Heinich, Robert; Molenda, Michael; Russell, James; & Smaldino, Sharon (1999). Chapter 3, VisualPrinciples, in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6th ed.). Columbus, OH: Prentice-Hall.6.2 Saettler, Paul (1990). Theoretical rationale for the visual instruction movement. The Evolution of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pp. 140-143.6.3 Braden, Roberts A. (1996). Visual literacy. In 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New York: Macmillan.6.4 Hartley, James. (2004).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and informational text. In David H. Jonassen (Ed.).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6.5 Moore, David M.; Burton, John K.; & Myers, Robert J. (2004). Multiple-channel communication: The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foundations of multimedia. In 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6.6 Shneiderman, B. (1992).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interaction. 2nd ed.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6.6 A Chapters 16.6 B Chapters 26.6C Chapters 136.6D Afterword,6.6E, pp. 72 -73.6.7 Winn, William (1993). Perception principles. Chapter 2 in Malcolm Fleming & W. Howard Levie(Eds.), Instructional Message Desig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7. Digital Technologies (4)7.1 Romiszowski, Alexander & Mason, Robin. (2004).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In David H.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7.2 Hill, Janette R.; Wiley, David; Nelson, Laurie Miller; & Han, Seungyeon. (2004). Exploring Researchon Internet-Based Learning: From Infrastructure to Interactions. In David H. Jonassen (Ed.).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7.3 Shapiro, Amy & Niederhauser, Dale. (2004). Learning from Hypertext: Research Issues and Findings.In 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7.4 Hannafin, Michael J. & Rieber, Lloyd P. (1989).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foremerging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es,7.4A Part 1.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37(2), 91-1017.4B Part 2. ETRD, 37(2), 102-114.8. Distance Education (7)8.1 Holmberg, Börje. (2003). A theory of distance education based on empathy. In Michael G. Moore &William G. Anderson (Eds.).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 Mahway,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8.2 Teaching at an Internet Distance: The Pedagogy of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1999). TheReport of a 1998-1999 University of Illinois Faculty Seminar. Available at/tid/report/.8.3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2000, April). Quality on the Line: Benchmarks for Success inInternet-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Available at: /Pubs/PDF/Quality.pdf.8.4 Hannafin, Michael; Hill, Janette R.; Oliver, Kevin; Glazer, Evan; & Sharma, Priya. (2003). Cognitiveand learning factors in Web-based dista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Michael G. Moore & WilliamG. Anderson (Eds.).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 Mahway, NJ: Lawrnce Erlbaum Associates.8.5 Bonk, Curtis J. & Dennen, Vanessa. (2003). Frameworks for research, design, benchmarks, training,and pedagogy in Web-based distance education. In Michael G. Moore & William G. Anderson(Eds.).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 Mahway, NJ: Lawrnce Erlbaum Associates.8.6 Naidu, Som. (2003) Designing instruction for e-learning environments. In Michael G. Moore &William G. Anderson (Eds.). Handbook of Distance Education. Mahway, NJ: Lawrnce Erlbaum Associates.8.7 Bates, A.W. (1994). Distance education. In Torsten Husen & T. Neville Postlethwaite. The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Oxford: Elsevier Science.9. Soft Technologies (5)9.1 Heinich, Robert; Molenda, Michael; Russell, James; & Smaldino, Sharon (1999). Chapter 12, Processtechnologies in 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 (6th ed.). Columbus, OH:Prentice-Hall.9.2 Grabinger, R. Scott. (1996). Rich environments for active learning. In David H. Jonassen (Ed.).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New York: Macmillan. 9.3 Gredler, Margaret E. (2004). Games and simul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learning. In David H.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9.4 Albanese & Mitchell (1993).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its outcomes andimplementation issues. Academic Medicine 68(1), 52-81.9.5 Schwen, Thomas M.; Goodrum, David A; & Dorsey, Laura T. (1993). On the design of an enriched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LI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11), 5-9.10. Research: Basic Concepts and Paradigms (10)10.1 Hoban, C.F. (1965). From theory to policy decisions. AV Communication Review13, 121-139.10.2 Ross, Steven M. & Morrison, Gary R. (1995). Getting Started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10.3 Saettler, Paul (1990).10.3A Instructional Media in WWII (pp. 186-194);10.3B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Experiments (pp. 224-225);10.3C Research on ID and Media (pp. 436-441) in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itonalTechnology.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10.4 Schwen, Thomas M. (1977). Professional scholarship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riteria for judginginquiry. AV Communication Review 25, 5-24.10.5 Reigeluth, Charles. & Frick, Theodore. (1999). Formative research: A methodology for improvingdesign theories. Chapter 26 in Charles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Models: 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ies, Volume II. Mahwah, NJ: Lawrence-Erlbaum Associates.10.6 Knupfer, Nancy Nelson & McLellan, Hillary. (1996).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In David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New York: Macmillan.10.7 Ross, Steven M. & Morrison, Gary R. (2004).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 In David H. Jonassen(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0.8 Savenye, Wilhelmina C. & Robinson, Rhonda S. (2004). Qualitative research issues and methods:An introduc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ists. In 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0.9 Driscoll, Marcy (1995). Paradigms for research in instructional systems. In Gary J. Anglin (Ed.).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10.10 Frick, Theodore. Type of Knowledge of Education Created Through Disciplined Inquiry./~tedfrick/typesofknowledgesept1.pdf11. Research: Directions (3)11.1 Orrill, Chandra H.; Hannafin, Michael J.; & Glazer, Evan M. (2004). Disciplined inquiry and thestudy of emerging technology. In David H. Jonasse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1.2 Reeves, Thomas C. (2000). Socially responsibl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EducationalTechnology Nov.-Dec., 19-28.11.3 Winn, William. (2002). Current trends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the study of learningenvironment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4:3 (September), 331-351.。

美国教育技术十大经典著作

美国教育技术十大经典著作

美国教育技术十大经典著作 内容编辑:张汇芬 /网上发布; 2009-2-2 /已经查看:330646次1.《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Jonassen, D. H. (Ed.) (1996).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是由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 学院终身教授大卫·詹纳森(David Jonassen)博士担纲主编,由来自以美国为 主的世界1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顶尖教育技术学家主笔的大型手册, 它于1996年由 迈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首次出版。

后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 术协会(AECT)获得了电子版本的有限传播权,AECT 的所有会员都可以在线 浏览 AECT 网站上的电子版。

在与美国同行的交流过程以及网络浏览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教学网站中,笔者了 解到本书是美国同行的重要参考书,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必读参考 书。

最近,在与詹纳森的 E-mail 交流中获悉,本书的修订版本已经完成,新版增 加好几章内容,预计在今年秋季,印刷本与 CD-ROM 将有 Lawrence Erlbaum 公 司出版发行。

第一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基础 (10章) 共包括:先驱者的声音:教育技术学的早期讨论;行为主义与教学技术学 ;系统 探究及其教育应;学习外传:学习与媒体的传播研究传统;心理学的认知维度; 迈向教育技术学的社会学;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与传输的意义;作为鲜活环境 的媒体:教育技术学的生态心理学 ;批评理论与教育技术学;后现代与后结构主 义理论等; 第二篇 硬技术:媒体相关研究 (5章) 共包括:电视学习研究;关于新兴技术以及借助新兴技术的研究;远程教育;基 于媒体的传播;虚拟现实; 第三篇 软技术: 教学与信息设计研究 (10章) 共包括:视觉素养、教育游戏与模拟:探索(研究)范式的技术;教学设计的基 于条件模型;智能导师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认知教学模型;以用户为中心 的教育超文本/超媒体设计;适应性教学系统;主动学习的丰富环境;基于技术的 学习:作为认知工具的计算机的应用;图书馆与信息中心信息接入技术; 第四篇 教学信息设计研究 (10章) 共包括:视觉信息设计与学习:静态与动态呈现的作用;文本设计;听觉表示与 语言实验室;多通道沟通:多媒体的理论与研究基础;Mathemagenic 活动的控 制;产生式学习:过去、现在与未来;反馈研究;学习者控制与教学技术学;教 学技术与态度的变化;合作与技术的应用; 第五篇 教学策略研究 (1章) 共包括:工效学与学习环境 ;第六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中组织及其变化问题 (1章) 共包括:教育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研究设计的批评; 第七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方法论 (5章) 共包括:哲学、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问题与方法:为教育技术 学家的介绍;描述性研究方法论;发展研究; 基本评价: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一版共分7篇、42章、1245页。

西方教育经典文献

西方教育经典文献

西方教育经典文献西方教育经典文献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有重要的影响,下面列举了10个西方教育经典文献,以展示其对教育领域的重要贡献。

1. 《论教育》(On Education) - 约翰·洛克约翰·洛克是西方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论教育》中提出了教育的目标、方法和原则,强调个性化教育和培养学生自主性。

2. 《修辞学》(Rhetoric) -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一部关于演讲和说服的经典著作,对教育者如何培养学生的说服能力和表达能力提供了重要指导。

3. 《人的教育》(Émile) - 让-雅克·卢梭让-雅克·卢梭的《人的教育》是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重要著作,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和自主性,提出了个性化培养和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方法。

4. 《民主与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 - 约翰·杜威约翰·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是一本关于教育哲学的经典著作,强调教育与民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育理念。

5. 《教育的目的》(The Aims of Education) -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黑德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黑德的《教育的目的》是一本关于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的著作,探讨了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的重要性。

6. 《学校与社会》(School and Society) - 约翰·杜威约翰·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是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著作,强调教育应该与社会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学习经验。

7. 《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Education) - 尤金·费尔达尤金·费尔达的《教育哲学》是一本系统介绍教育哲学的经典教材,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观等内容。

8. 《教育与民主的信仰》(The Beliefs of Educators and Civic Education) - 约翰·迪沃西约翰·迪沃西的《教育与民主的信仰》是一本关于公民教育的重要著作,强调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和参与民主政治的重要手段。

教育主题的畅销书

教育主题的畅销书

教育主题的畅销书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育主题的畅销书:
1.《脑教育学:让孩子聪明起来的新科学》 - 约尔格·德阿贝雷兹(Jorge de Abreu)
2.《教育的五种常识:美贝茨教育法》 - 夏洛特·美贝茨(Charlotte Mason)
3.《奇迹的教室:一个教师的故事》 - 艾莉·霍利克(Erin Gruwell)
4.《明珠学堂》 - 胡廷昭
5.《学习之道》 - 巴贝尔·多特
6.《教育的心灵力量》 - 露丝·贝德Mett(PHD)
7.《方式:降低教育的社会生态财政天赋差异的实证》 - 杰弗里·加特等
8.《少有人走的路:成为独立思考的人》 - M·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
9.《学得更聪明:有效学习的策略与工具》 - 约翰·弗吉尼亚斯(John Gorniak)
10.《弱者的进击:如果学校只剩下笨孩子》 - 吉姆·格兰特
(Jim Grant)
这些畅销书涉及了不同方面的教育主题,包括儿童教育、教育方法、教育改革和学习策略等。

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

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

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
教育教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领域,涉及到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读的教育教学书籍:
1. 《学会提问》:本书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所著,介绍了一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技巧和策略。

2. 《掌握课堂》:本书通过案例、经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如何教学生有效地学习和思考,以及如何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和高效的教学环境。

3. 《倒转教室》:本书介绍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倒转教室,即将学生的作业和自主学习放在课堂上完成,而将实际上课时间的大部分用于师生互动、讨论和实践。

4. 《颠覆教育》:本书介绍了由芬兰、新加坡、加拿大等一些国家推行的颠覆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旨在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更深刻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世界。

以上书籍仅是众多教育教学书籍中的一部分,它们探讨的话题各具特色、深入浅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教学理念和技术。

适合老师阅读的10本好书

适合老师阅读的10本好书

适合老师阅读的10本好书1. 《教育十年》(The Educators)作者:Nick Yee这本书记录了一组教师十年的教学经验,包括他们的成功和挑战。

作者采访了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的教师,探讨了教学方法、学生关系、教育政策和现代教育的发展。

2. 《教育: 一种上瘾的行为》(Teaching as a Subversive Activity)作者:Neil Postman和Charles Weingartner这本书让读者重新思考教育,并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作者主张通过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改变教育系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3. 《教育与智能》(Education and Intelligence)作者:Jean Piaget这本书是一种教育经典,作者为孩子的认知发展提供了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并揭示了教育和智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教育的定义、方法和目标。

4. 《刻意实践》(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作者:Anders Ericsson和Robert Pool这本书揭示了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技能和表现。

这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有效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练习。

5. 《优秀的教师是如何思考的》(How Good Teachers Think)作者:Gary D. Borich这本书提供了智力上和情感上的思考模式,使老师可以理解他们的思维过程,并了解如何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提高教学质量。

6. 《橙色台阶》(The Orange Revolution: How One Great Team Can Transform an Entire Organization)作者:Adrian Gostick和Chester Elton这本书描述了一支优秀的团队如何转变整个组织的文化和表现。

这对老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教学需要整个学校、学区或组织的合作和支持。

外国教育名著

外国教育名著

外国教育名著外国教育名著教育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外国教育名著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作为宝贵的教育资源成为了当代的经典。

教育名著包罗万象,涵盖了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启迪着我们的智慧,也为我们的成长和成功提供了充分的启示。

下面,我将按类别介绍几本外国教育名著,带你一起领略它们的魅力。

一、人文学科1.《罗素自传》罗素自传是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默里斯·威廉·罗素的自传。

这本书讲述了罗素平静、热情、勇敢和智慧的生命历程,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罗素的思想贡献和哲学思考。

这本书可以让人仿佛置身于罗素的思想世界,感受他的思想追求和学术风貌,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善良和智慧。

2.《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著名的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通过安娜卡列尼娜的命运和沉沦,讴歌了爱情、家庭、种族、信仰等人生命题,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丑恶。

这本书让人深入思考了人的行为和动机,增强了人的人文素养,为人生和人格提供了无尽的启示。

二、心理学1.《人性的弱点》《人性的弱点》是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探讨,阐明了人的心理在个性、情绪、信仰、人脉等方面的体现,并从社会人际互动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人的情感管理和价值认知的重要性。

这本书十分贴近人的生活和工作实际,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心流》《心流》是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这本书讲述了流体状态的概念,即人在专注于某种活动时,对环境认知和对自我体验的融合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流体状态。

本书通过许多案例和实验,提出了如何进入流体状态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自我认知、个人成长和生产力都非常有意义。

三、自然科学1.《物种起源》《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代表作。

这本书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旁征博引,证明了进化是一种自然现象,揭示了自然淘汰和适应性进化的作用,解释了生命的发现和存在的奥秘。

最适合中国教师借鉴的四本美国教学书籍

最适合中国教师借鉴的四本美国教学书籍

最适合中国教师借鉴的四本美国教学书籍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亲切、敬业、渊博?还是严格、执著、追求卓越?问题的答案见仁见智。

然而,优秀的教师一定有特别相似的共同点――充满教育智慧。

他们尊重并热爱自己的职业,积极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并无一例外地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教学中如鱼得水,甚至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

【专家视角】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

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

对于中国的教师来说,在美国教育界几乎家喻户晓的维姬?卡鲁阿纳,应该算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就是这位被我们忽视了的亲子教育专家,其1998年首次出版的《苹果与粉笔灰》迄今印行10版,销量达600万册。

这是一本写给老师们的书。

作者通过一个个充满温情、智慧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说明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内涵,并记录和呈现了任何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可能遭遇到的问题,而且非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故事真实而鲜活。

作者意在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倡导一种卓有成效的教育理念。

小故事传递出大智慧书中的《爱因斯坦》一节告诉我们,理解和鼓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明灯,能够指引他们在想象的世界翱翔。

《教师也是学生》解释了什么是“教学相长”,教师应该怀着一颗谦恭之心来传授知识。

《梦想》让我们认识到梦想不会来找你,只有自己给梦想插上翅膀,它才能真正飞翔。

《增添趣味》教我们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牢笼,努力成为一个“有滋味”的老师。

《读不读》让老师带领孩子品味经典,体味每个生命的真实历程,包括痛苦和死亡。

《大呼小叫》促使你开启想象力,寻找全新的有创意的方法,来俘获学生的注意力,控制课堂现场。

《闲话》则告诉老师们,从闲言碎语中挣脱出来,传递友情,才可以赢得同事们的信任和尊敬,塑造学校老师之间的团队精神……真实叙述记录教师现状这本书中没有冗长的说教,没有不厌其烦的解释,每篇聊聊几百字的故事往往单刀直入,简洁明了,虽然温情但不缺乏力量,而且真实感人,耐人寻味。

教育技术学国外十大专家

教育技术学国外十大专家

教育技术学国外十大专家近五十年来世界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十位专家学者;十本经典著作;十个研究机构;近十年来最有影响的十篇学术论文;十个专业网站。

部分研究成果:教育技术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十位专家学者David H. JonassenMichael HannafinMarcy P. DriscollEdward P, CaffarellaThomas M DuffyCharles M ReigeluthBarbara A SeelsAnn ThompsonRita C RicheyDavid WilliamsDavid H. Jonassen简介及研究兴趣:Jonassen是著名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专家,CLE(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模型的提出者,情境教学和学习理论的专家。

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的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 (Mindtools) for learning);认知任务分析(Cognitive task analysis);问题解决的学习等。

研究专著:《教育传播与技术手册》(主编);《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主编)(此书已被翻译成中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所在学校:现在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作教授。

Michael Hannafin简介及研究兴趣:乔治亚大学(UGA)教授,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著名学者。

UGA学习与绩效支持试验室的负责人。

此前,他曾经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教学系统系工作过。

Dr. Hannafin 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开发和测试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尤其对那些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框架感兴趣。

研究专著:他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教科书以及专著。

在数十个国家做过学术报告,还曾经到过中国。

所在学校:乔治亚大学Donald P,Ely(伊利)简介及研究兴趣:雪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学系统系访问教授,荷兰特温特大学(University of Twente)兼职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教育技术十大经典著作 内容编辑:张汇芬 /网上发布; 2009-2-2 /已经查看:330646次
1.《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Jonassen, D. H. (Ed.) (1996). (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是由美国密苏里大学信息科学与学习技术 学院终身教授大卫·詹纳森(David Jonassen)博士担纲主编,由来自以美国为 主的世界10多个国家的近百位顶尖教育技术学家主笔的大型手册, 它于1996年由 迈克米兰出版公司(Macmillan Publishers)首次出版。

后来,美国教育传播与技 术协会(AECT)获得了电子版本的有限传播权,AECT 的所有会员都可以在线 浏览 AECT 网站上的电子版。

在与美国同行的交流过程以及网络浏览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教学网站中,笔者了 解到本书是美国同行的重要参考书,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必读参考 书。

最近,在与詹纳森的 E-mail 交流中获悉,本书的修订版本已经完成,新版增 加好几章内容,预计在今年秋季,印刷本与 CD-ROM 将有 Lawrence Erlbaum 公 司出版发行。

第一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基础 (10章) 共包括:先驱者的声音:教育技术学的早期讨论;行为主义与教学技术学 ;系统 探究及其教育应;学习外传:学习与媒体的传播研究传统;心理学的认知维度; 迈向教育技术学的社会学;建构主义:对教学设计与传输的意义;作为鲜活环境 的媒体:教育技术学的生态心理学 ;批评理论与教育技术学;后现代与后结构主 义理论等; 第二篇 硬技术:媒体相关研究 (5章) 共包括:电视学习研究;关于新兴技术以及借助新兴技术的研究;远程教育;基 于媒体的传播;虚拟现实; 第三篇 软技术: 教学与信息设计研究 (10章) 共包括:视觉素养、教育游戏与模拟:探索(研究)范式的技术;教学设计的基 于条件模型;智能导师系统:过去、现在与未来;认知教学模型;以用户为中心 的教育超文本/超媒体设计;适应性教学系统;主动学习的丰富环境;基于技术的 学习:作为认知工具的计算机的应用;图书馆与信息中心信息接入技术; 第四篇 教学信息设计研究 (10章) 共包括:视觉信息设计与学习:静态与动态呈现的作用;文本设计;听觉表示与 语言实验室;多通道沟通:多媒体的理论与研究基础;Mathemagenic 活动的控 制;产生式学习:过去、现在与未来;反馈研究;学习者控制与教学技术学;教 学技术与态度的变化;合作与技术的应用; 第五篇 教学策略研究 (1章) 共包括:工效学与学习环境 ;


第六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中组织及其变化问题 (1章) 共包括:教育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研究设计的批评; 第七篇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方法论 (5章) 共包括:哲学、研究与教育;实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问题与方法:为教育技术 学家的介绍;描述性研究方法论;发展研究; 基本评价: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一版共分7篇、42章、1245页。

尽管这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教育技术学研究人员,特别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 生、中青年教师,读者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才可以很好的阅读。

但是,传播 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师将会发现,这 本书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青年教 师、研究人员必读的一部好书。

通观全书,不难从中发现如下一些特色: 极具权威性、系统性。

本书作者队伍阵容整齐。

全部是世界一流的专家,权威人 士独到地见解、宽广的视野、丰富地实践经验使得本书领先的地位得以奠定。

美 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钟爱就是明证,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有了十多种文字的版 本,这个对于年轻的教育技术学领域是并不多见的。

全书系统性强,基本含盖了 教育技术学的最主要的领域,从基本理论,到各个分支,到不同应用领域。

研究手法独到,文笔深入浅出。

开卷第一章,你就会被作者关于教育技术学先驱 人物和早期历史的分析评论所吸引,从字里行间,你能体会到作者的研究功力, 特别是研究手法的独创性。

尽管是非常专业的书籍,但是作者并不是一味地追求 深奥的学术性,相反也照顾了读者面。

总体评价:美国教育技术学名著排行第一。

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生、硕士研究生 必读书籍之第一本。

2.《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Gary J. Anglin (1995)Instructional Technologyast, Present and Future 《教学技术学:过去、现在和未来》1996年出版发行,主编安格林教授是美国 Kentucky 大学教育学院的资深教授,1999-2000年担任教学开发系的系主任,曾 担任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研究与理论部的主席。

他所主编的本书荣获 James W. Brown 出版奖和 AECT 的 DID 杰出著作奖。

该是美国大学最经常被采用的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材之一。

一直是 AMAZON 网站教育技术 学图书销售排行第一。

有52位世界顶级专家执笔撰写。

这里介绍的是该书的第二 版,主要的目标读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全书共分6个部分,38章。

第一部分 领域:历史与回顾 2章 教育技术:意义的探求;教学开发简史 第二部分 主要问题 8章 90年代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1991年趋势;教学技术的适当研究;教育系统开 发及其与 ISD 的关系;教学技术与不可遇见的价值冲突:一种批评;从理论到实 践:我们如何将二者连接起来;6种后现代主义;新兴交互技术问题; 第三部分 教学开发 11章 教学系统设计:对本领域的五种看法;教学规划与情境教学:Suchman 教学设计


者与教学系统的情景动作理论所面临的挑战;教学设计模型的比较分析;教学设 计模型的比较分析(续) ;需求评估;任务分析过程的分析;研究应用于计算机辅 助教学设计;信息设计:问题与趋势;对外部咨询的“完美无暇”式探究;莫非 法则的冲击;教学设计中学校图书馆媒体专家的作用; 第四部分 艺术状态、应用及未来展望 7章 教学技术与美国的公众教育:未来10年;高等教育中的互联网;教育技术应用: 国际展望;教育技术的创新推广;未来10年的远程教育;教学电视的艺术状况; 教学媒体制作; 第五部分 研究与评价 9章 教学设计与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的再思考; 教学系统研究范式; 定性研究—— 个案研究的一个个案;教学设计与技术的探求:如何开始;教学媒体研究, 1978-1988;教学技术与态度转变;技术问题解决认知策略培训:我们知道些什 么;技术问题解决认知策略培训:我们知道些什么(续) ;评价概述; 第六部分 认证与专业发展 3章 专业技能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认证;教育技术学家的就业档案与收入调查, 1983-1986;教学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刊物和学术机构。

基本评价:作为美国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本书 几乎涉及了领域内的各个分支。

3.《教学技术:定义、术语和范畴》 4.《教学设计原理》 5.《教育媒体与学习技术》 6.《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 7.《教育技术学名著选读》 8.《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与问题》 9.《教育技术学基础》 10.《教育媒体与技术年鉴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