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能量与太阳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与太阳》
• 2、煤埋藏在底下是一层一层
3、简单地说,煤是由古代植物转换而 成的
目前已探明能源储量和可开采的年限
目前世界已探明能源储量和可开 采的年限,分别是石油储量 10195亿桶,可供开采40余年, 煤炭埋藏量10316亿吨,可开采 100多年。100多年后,煤、石油 将出现枯竭的局面。
• 二、判断:
• 1、煤是由古代植物变成的。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 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 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 用,慢慢变成了煤。( )
• 2、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 经过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的。 ()
• 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 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
• 2、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从哪 里来的?他们与太阳能有什么关系
3、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储存太阳能。
• 一、填空:
• 1、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 的( )能。
• 2、新能源包括( )、( )、( )、( )和直接 利用的( )。
• 3、在地球上(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下经过长期变化形成的(√ )
(3)埋藏在地下的煤大多夹在古
代泥沙沉积变成的岩层中。﹙√ ﹚
小资料
我国的风力发电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 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它的储量巨大,比 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还要大 10倍。我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积广, 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随着 全球经济的发展,预计未来20—25年内, 世界风力发电每年将递增25%。目前,我 国的风力发电机总容量位居世界第10们, 亚洲第3位。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2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精选12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接任六年级科学教学,同学们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科学探究已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部分学生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和进行实验记录的科学探究方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
据上学期科学老师介绍:学生非常喜欢科学实验,四个班级由于课堂常规的不平衡,导致综合能力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观察不仔细,操作欠规范。
二、教材简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从使用工具开始,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研究最简单的机械—杠杆,由此开始认识杠杆类机械,再研究非杠杆类机械,最后以自行车为载体,以齿轮研究为主要内容对本单元的研究作一次总结与提升,让学生对机械的作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1、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3、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过程与方法:4、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5、对于自己的预测,用实验来证实。
对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引导学生们对纸的抗弯曲能力进行研究。
并运用学到的形状和结构的知识,做框架、建高塔、造桥的活动中,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以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高探究兴趣,发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
第8课 《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8课《能量与太阳》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能量与太阳》是单元最后一课,学业标准中提到要说明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并认识到有些能源不可再生,关注节约能源和使用新能源。
反复阅读推敲本课的内容,我认为能量与太阳的概念很大,所以求证了核心概念。
概念指向“能量以不同方式进行传递”、“太阳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一些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煤和太阳之间的联系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很远,因此本课设计以煤为切入点,重点放在对煤的形成的探究上。
在研究煤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对能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理解,建立煤和太阳的关系,而后对能量和太阳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和思考。
在此基础上,思考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进而建立珍惜能源和使用新能源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点】1.说明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2.举例说出能源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人类已开发出了一些新能源。
【教学难点】利用已有的证据,发挥想象,对煤的成因做出假设性解释。
【教学策略】根据前概念分析,本课需要作出如下设计:①提供真实的煤,让学生对煤进行观察,有一个感性认识。
提供材料,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找到实证。
②尝试用活动让学生对煤的形成有一个由结果寻找原因,间接的探究和认识。
因为煤形成的过程太复杂了,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没办法用实验重现。
但是如果一味的告诉学生又不好理解难以建立理性认识,在此重点聚焦到孩子科学能力和理性思维: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基于事实进行推论—相互讨论形成一个科学解释—进而对现阶段的认识有一个自己的理性理解。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三单元《能量》课堂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第三单元《能量》课堂知识点总结三、1、电和磁一、填空。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试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指南针发生(偏转)。
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这说明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3、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最大是(90°)。
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4、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简答、分析。
1、指南针是什么仪器,它根据什么制成的?答:指南针是辨别方向的仪器,根据磁针具有指向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2、线圈怎样放置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答: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它的偏转角度最大。
3、怎样认定是电流产生了磁性?答: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和线圈是铜的,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或线圈的原因。
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
说明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4、现有一节废电池,你如何检验它是否有电?答:可以用通电的线圈套在指南针上,如果磁针偏转,就能测出导线中的电流,从而证明电池是否有电。
三、2、电磁铁一、填空。
1、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后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2、(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3、科学家根据电流能产生磁性制作出了(电磁铁)。
4、我们利用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可以找到电磁铁的南北极。
二、名词解释。
电磁铁: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三、简答。
1、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将电线接在电池上?答:电池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2、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哪些因素有关?答: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
3、怎样判断一个电磁铁的南北极?答:在通电情况下,铁钉的一端与小磁针的南极相吸,而与小磁针的北极相斥,或者相反,说明电磁铁也有南北极。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说课稿(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能量》是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能量的守恒。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能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一些能量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能量的概念,掌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能够分析生活中的能量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量的概念、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原理。
2.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如太阳能、风能等,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概念和转化。
2.讲解能量概念:介绍能量的定义、单位以及能量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能量的转化:通过实验和实例,讲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如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等。
4.能量的守恒:阐述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能量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
5.生活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现象,如燃料燃烧、电器工作等。
6.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转化和守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简答题)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1课:使用工具1.比一比,试一试,粗柄的螺丝刀和细柄的螺丝刀起螺丝钉,哪个要容易?答:粗柄的螺丝刀能更容易地起出螺丝钉。
2.人们为什么要使用工具?答: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第2课:杠杆的科学3.一个大人与一个小孩玩压跷跷板游戏,怎样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压起来?答:大人离跷跷板的支点距离小一些,小孩离跷跷板的支点远一些,小孩就能把大人压起来。
4.怎样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是否省力?应该收集什么数据?怎样收集数据?答:应自主决定两端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要求只在左右各选一个位置挂钩码),当杠杆尺静止不动时,把杠杆尺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在书或活动手册上(可用斜线或横线记录杠杆尺的状态)。
第3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5.当杠杆的力点距支点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相等时,用的力量与物体重量有什么关系?答:当力点距支点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相等时,用的力量与物体的重量相等。
6.讨论拧螺丝时为什么用螺丝刀比较省力?答:因为这是杠杆原理,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就不省力也不费力,螺丝刀力点离支点远,所以省力。
7.剪刀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你能找出它的三个点吗?答:支点在交叉处,重点在剪刀的刀刃口,力点在手柄部。
8.你能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吗?提绳的位置对秤的使用有什么影响?答:“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杠杆类工具运用的一个典型现象。
提绳的位置可以影响秤的最小秤量和最大称量值。
第4课:轮轴的秘密9.你能解答轮轴有什么作用?答:轮轴可以传递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并能改变力的大小。
在轮上用力带动轮轴转动,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转动,费力。
10.我们周围哪些东西运用了轮轴原理制成的?答:方向盘、门把手、水龙头、自行车车把等是运用轮轴原理制成的。
第5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1.拉窗帘使用的是什么滑轮,为什么?答:拉窗帘用的是定滑轮。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案教科版
4 能量世间万物的运动都是能量在驱动,如我们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命和进行活动,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从阳光中获取能量,动物靠吃植物或其他动物来取得能量维持生命,一切生物都依赖能量才能生存。
本单元一共7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身边的能量形式,从而展开对能量的认识和探讨。
第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学生熟悉的驱动汽车的能量引入,引导学生了解身边的能量表现形式,使学生知道能量使物体发生了变化,形成对能量的初步感知,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以学生熟悉的“家”为能量认知场景,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方法,以电能消耗为突破口,发现家中的各种能量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能量转换,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第3~6课“电和磁”“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都是围绕“电能和磁能的转换”开展教学的,让学生随着人类发现电和磁的脚步,循序渐进地了解人类是如何发现电能和磁能可以转换、转换过程又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应用实例。
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先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太阳及其对生物体的意义,然后了解电能的来源和转换,最后利用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体回顾,完善“能量”概念的建构。
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能量”这个词,并对能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
但是,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关于能量守恒和转换的相关科学概念。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以“能量”为研究支点,以生活实例为研究载体,用“转换”的观念把声、光、热、电、磁等多种能量形式联系在一起,逐渐认识、理解“能量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或者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规律。
1.遵循学生年龄和学习特点组织教学。
由于能量看不见,只能观察到能量产生的某种具体效应。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能量是非常抽象的。
在教学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仍然以具象化思维为主,不宜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换,应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出发,列举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新苏教版2023年秋学期五年级科学上册第8课《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
8.《物体的传热本领》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看、试验、分析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学问: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知道不同能量之间的转换。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学问,初步具备试验设计的力气和把握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试验方案。
科学态度:体会设计试验方案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表达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奇异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进展的动力,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进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材料具有确定的性能。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
知道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教材分析】《物体的传热本领》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 2 单元《热传递》的第四课。
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疏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进而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物体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依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的材料。
本课首先呈现五种不同材料的勺子,设疑:这些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勺子传热的快慢一样吗?然后围绕这一主题开放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比照试验觉察不同材料传热的快慢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概念。
活动二,由空气是热的良导体还是不良导体的争论,引出不同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从学生最直接的感受人手,说出光脚站在瓷砖、地板和地毯上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厨房用具,说说各局部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最终将学生带到室外,争论冬季时人们是怎样保护树木和怎样为房子保温的。
活动三,设计一个保温盒,比一比谁的保温盒保温效果好。
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旨在使学生将所学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学情分析】二年级《天空中的星体》中对太阳光和热的初步生疏,三、四年级对热空气与冷空气的生疏,气温测量,知道热对物质的影响为根底;本单元前3课中生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热传导的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为铺垫;学生能顺理成章生疏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这两个概念,再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盒。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 3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4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从电的用途非常广泛,进而直接引入对电能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两块内容:一是“电能和其他能量”;二是电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量还储存在食物、燃料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的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转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分析常见能量转化的例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研讨认识能量和能量转化。
难点:能量转化的分析。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演示、“家用电器调查表”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认识电能出示各种电器的图片,通过交流汇总感受电能运用的广泛性。
从而揭示电能的概念。
3、认识其他能量出示蒸汽机、风车、声控灯、激光切割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
这些物体工作用了什么能量。
此环节通过让学生运用感受几种能量的工作,借能量的工作感知初识几种常用的能量。
4、认识含有能量的物体出示人体运动、食物、加油机、煤炭的图片,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归纳介绍各种常见能量,提示能量的的重要性。
5、认识能量的'转化A、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常见家用电器的能量转化,并完成“家用电器调查表”。
理解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
B、说一说生活中你知道的关于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C、出示书中的漫画,让学生说一说能量的转化。
6、练习设计判断题和选择题进行练习,通过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7、总结通过这节课的观察、交流和研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出示总结内容,让学生反馈和巩固本节课的内容,认识到只要有生命和运动,就需要能量,就存在能量的转换。
8、拓展延伸找找生活中更多关于能量转化的例子。
六年级上册科学《能量》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各种人造机器和行为判断所使用的能量形式。
2.能通过观察发现自己周围存在哪种形式的能量。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作业本:第三章第8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8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1.能量既不会________,也不会________,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动机”不可能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必须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却不一定能够发生。
如煤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但热能不能自然地转化为化学能。
因此,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应该节约能源。
A组基础训练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体内能的变化B.只要有能的转化和转移,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C.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D.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能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2.木块从粗糙斜面顶端匀速滑到底端的过程中()A.木块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B.木块的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C.木块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木块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四幅图中仅发生能量转移的一组是()第3题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有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一种燃气打火机,就是应用了该元件的压电效应制成的。
只要用大拇指压一下打火机上的按钮,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10kV~20kV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体。
在上述过程中,压电陶瓷片完成的能量转化是()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内能转化为电能C.光能转化为内能D.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5题图5.(长沙中考)目前长沙城区的老居民小区正在进行水路改造,改造中用到了一种打孔工具—冲击钻,冲击钻工作时,钻头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不断地冲击墙壁,打出圆孔,如图所示,冲击钻在工作过程中,其能量转化关系是()A.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内能转化为电能C.只有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D.有电能、机械能和内能的转化6.世界上还有许多欠发达地区至今用不上电。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能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能量》这一单元是小学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主要向学生介绍能量的概念、种类、传递和转换等基础知识。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能量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种类的能量,掌握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一些常见的能量现象有所了解。
但是,他们对能量的深入理解还不够,对于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规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不同种类的能量。
2.让学生掌握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量的概念、不同种类的能量、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规律。
2.教学难点: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能量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能量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能量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能量的概念和种类。
2.新课导入:介绍能量的基本概念,讲解不同种类的能量。
3.课堂实验:安排一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能量的传递和转换过程。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能量现象,让学生理解和应用能量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能量的概念和转换规律。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能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传递和转换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表现两个方面进行。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能量》知识点教科版第一课电和磁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偏转。
断开电流;磁针复位;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且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他的发现电生磁;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性。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注意:只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5.由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的叫做电流检测器;可以用来来检测电池有没有电;以及小电动机有没有发出电来。
第二课电磁铁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电磁铁有南北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电池的接法)和线圈缠绕方向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也就是电流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当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都有磁性;都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线圈和铁芯组成。
(2)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控制;通电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可以改变。
(4)、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第三课电磁铁的磁力(一)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线圈的圈数)、(电流的大小)、(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关。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3改变电磁铁南北两极的方法:1、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2、改变电池的正负级接法。
4、改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增加线圈的圈数、增大电流、增粗铁芯。
效果最好的是(增加线圈的圈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学业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学业达成度评价标准与办法第一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在本单元学生们将对各种简单机械实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实行观察和有选择地利用观察、实验所获取的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实行解释。
理解机械的各个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知道工具和机械协助我们完成了一些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发明了更多的工具和机械,推动着社会持续向前发展。
二、概念图四、评价工具及说明(1)指出下面杠杆的用力点、阻力点、支点。
(2)在图上指出自行车的哪些部位是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
(3)实验与探究:你有哪些办法能借助工具完成把10公斤重的箱子推动一米的任务?记录实验数据,并说说哪种方法省力。
我使用的工具使用力的大小(牛顿)我认为:用比较省力第二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改变的构造。
学生在学习中要了解身边几种常见的结构,知道结构具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不同的需要;发现改变物体的形状结构能够改变其承受力的大小;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巨大影响;提升探究兴趣,发展探究水平。
二、概念图四、评价工具及说明1、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拱形,你还能找到哪些拱形?它们有什么作用?乒乓球台头盔鼠标灯笼2、参考下面这些物体的构造特点,想一想,要让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怎么做?3、小明做了一个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的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纸的厚度1张纸厚2张纸厚3张纸厚4张纸厚5张纸厚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1角硬币)1枚 4枚 8枚 12枚14枚实测(1角硬币)2枚 5枚 8枚 13枚 15枚第三单元一、教材内容分析能量概念是抽象的,我们能观察到的只是具体能量所产生的某种效应。
本单元不是从抽象的定义出发来演绎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而是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电和磁为切入口逐步展开对能量的认识。
先认识电可以转化成磁,制作电磁铁,观察玩具小电动机怎样转动起来,把电能变成机械能。
生活中的能量分析解析
⑵维生素(vitamin)→与酶有关→特定的疾病
自从日本的铃木1910年发表了米糠中有维生素 B 1以来,已发现了数十种维生素。其定义如下: 维生素是微量支配动物的营养,调节正常的生理 机能,促进完全代谢的有机化合物,人体内不能 合成,本身不能成为能源的必需营养素→生物催 化剂(单位:mg、μ g)
男孩的力气为何比女孩大?
一个人力气的大小,取决于运动肌的多少,肌肉 块大,力气就大,反之则弱。当然与年龄和性别有关, 10 岁的男孩就比 8 岁的力气大,即使身高和年龄增大, 力气也相应增加,女孩的这种规律就差,这是男孩青 春期开始后,垂体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以肾上腺皮质激 素增多(睾丸酮有此特征),使肌肉量大量增生,达 到体重的1/3(女孩多生长脂肪),所以男孩的力气 比女孩大。
70公斤人理论最高输出功率= 224(肌肉的最高输出功率)×70×0.45(假定45﹪是肌肉) = 7056W 实际最高输出功率= 4100W(如举重)
人能否达到理论最高输出功率?
⑷大学生 男性(63kg) 145W 12600KJ/天 女性(50kg) 102W 8820KJ/天 (5)一般居民(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男性(63kg) 11630KJ/天 女性(50kg) 8600KJ /天
⑸温饱线 国际食品卫生组织规定人均日摄取热量应为 1万KJ --------温饱线The line of the basic need 世界发达国家 1.3~1.4 万KJ/天 我国城市 1.1~1.2 我国平均 1.0~1.1
2.能量的来源
能量 食物 微量 营养成分 无机质(尤其是微量元素) 食物主体 (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类(脂肪、磷脂、胆固醇) 糖
③脂肪(Fat),脂类(脂肪+类脂lipids) 每克可提供37KJ热,过去认为成人每天约需 80~120g,由 于现代医学发现人体脂肪过多贮存会引起心脏病、高血压、糖 尿病等多种疾病,故建议应降低脂肪量。
教科版六上科学第四单元《能量》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第1课 各种形式的能量&,-(./01.自然界中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2.能量表现形式与能量存在的证据:能量表现形式 能量存在的证据风能 风筝飞、白云飘动能 人走动、划船光能 电灯照亮声能 收音机发出声音... ...3.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第2课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家中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光能、电能、热能、磁能、太阳能等。
2.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能量的装置。
电饭煲:电能——热能 电风扇:电能——动能电灯:电能——光能、热能 音响:电能——声能3.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和环境代价。
4.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0短时间无法再生、消耗远快过再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能源、核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循环再生的是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5.电功率指的是家用电器单位时间耗电量的大小。
它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功率为1000瓦的用电器每小时耗1度电。
第3课 电和磁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磁针偏转,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正常电路中的通电导线做实验,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放置在指南针的上方,并让导线的方向与磁针所指的方向一致,多次重复实验后观察到“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的现象。
3.当用去掉小灯泡的短路状态中的通电导线做实验,-(./0&时,现象非常明显(磁针偏转角度变大),但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短暂接通一下,马上断开。
4.在做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的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离磁针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也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导线各处对磁针产生的效果都一样……5.线圈立着放套在指南针上,磁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教案第四单元能量1.各种形式的能量【教材简析】能量是物质各种不同运动形式的共有属性,也是其本质属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了解让汽车运动起来的能量。
以学生熟悉的汽车为例,说一说汽车运动的能量来自哪里。
第二,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
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待物体的变化,关注身边能量的表现形式及它们的相互转换。
【学情分析】关于能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他们知道灯泡发光需要消耗能量、汽车运动需要消耗能量,同时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些与能量相关的词汇,如电能、水能、光能、风能然而能量对学生而言,又是抽象的。
由于能量不可见,只能根据日常中的各种现象来反推能量的存在。
同样,他们认为能量消耗以后就不存在了,无法理解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交流与探讨,知道自然界存在声、光、电、热、磁等各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汽车的运动分析,知道机械能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和交流,寻找分析能量存在的证据,找出各种形态能量之间转化的证据。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物体变化的分析,激发探索自然界不同形式能量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通过对各类能量与物体变化现象的深度分析,体会到各种形式的能量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推理,知道能量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难点通过观察分析,知道能量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并找出能量转化的证据。
【教学准备】学生公园场景图、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班级记录表、课后记录表、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1.谈话,暴露前概念:你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能量?你是怎么知道的?2.揭示课题:各种形式的能量二、探索(预设20分钟)3材料准备:便签、班级记录表1.学生活动:分析汽车的能量来自哪里?出示:汽车运动的图片。
思考:运动的汽车具有什么能量?来自于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利用便签写下,组织交流汇报,汇总整理。
教科版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能量》课件(附目录)
奥斯特实验
当时的奥斯特有什 么惊奇的发现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 重现这历史性的一刻 吧!
当时奥斯特连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电路,你会吗?
电路连接好了以后,将指南针放置在其中 一根导线的下面。
电和磁 【温馨提示1】
• 小组合作实验
• 指南针放在桌子中间,让小磁针不动 。
• 把连接好的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靠近指南针上方,线的方向 与小磁针方向一致,手不要碰到指南针,导线可以在指南针上方 摆动。
关系的研究计划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素(改变的 条件)
怎样改变这个条件 1
2
3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 不变
活动一: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学生活动单:一
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
检验的因
(改变的条 件)
1.
2.
怎样改变
这个条件
实验要保持 哪些
条件不变
关系的研究计划
3.
活动二:实验验证
实验1: 按下图组装一个电路
电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
实验2: 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谁有办法使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
1、用磁铁 2、用铁
电和磁
实验3: 电能否产生磁的实验
操作方法: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把电路中 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指的方向一 致。接通电流观察指南针的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 针有什么变化?反复做几次。
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 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线圈的缠绕方式:
从外向里 逆时针方向
实验结果:
从里向外 顺时针方向
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因素
实验方法: (1)电池正负极接法相同,分别测试线圈缠绕 方向不同的钉尖磁极,填写“实验记录表3” 。
《太阳》ppt课件
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磁场的变化,引发地磁风暴,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如导致心率变化、血压升高 、神经系统紊乱等。
太阳活动的预防与应对措施
为了减轻太阳活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如加强地磁监测、提高公 众意识、建立应急机制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太阳探测计划
中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施一系列太阳探测任务,包括发射先进的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 和太阳极轨探测器等。这些任务将为中国在太阳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05
太阳在文化艺术中的表现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太阳
1 2 3
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
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音乐、诗歌和医 疗之神,他的形象通常被描绘为手持金弓和箭, 驾着金色战车穿越天空。
太阳风
太阳还会释放出高速带电 粒子流,称为太阳风,对 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产生 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 外传递能量,称为太阳辐 射,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
02
太阳与地球关系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
太阳风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主要来源,它通 过电磁辐射向地球传递能量,维持地球表 面的温度,驱动大气和海洋的循环。
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从而产生季节变化。
时间计量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被定义为一天,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 周的时间被定义为一年。这些时间计量单位是人类社会活 动的基础。
日地关系及相互作用
01
引力相互作用
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使得地球绕太阳公转,并维持地球在轨
大气环流、水循环等有着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能量与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煤、石油和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都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类正在开发新的能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的重要性。
能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能源的资料
2. 教师准备:煤的化石、能源储量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 当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你们知道这些能源被用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样子?或者关于它们的其他什么信息吗?
(二)煤带给我们的信息
1. 知道老师手中这块黑色的岩石是什么吗?(煤)它来自哪里?怎么形成的?
2. 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1)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2)我们可以证实你说的这些吗?可以怎么做?
(三)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 煤、石油和天然气其实就是储存在动、植物身体里的太阳能,植物依靠太阳生长,动物则以植物和吃植物的其他动物为食。
它们不知不觉中把太阳的能量储存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2.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大致相似,都是远古的动植物残骸演变而来。
为什么它们可以变成煤、石油和天然气,而与它们埋在一起的其他的东西,比如石头、灰尘却不能?
(四)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
1. 出示目前人类探明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情况资料。
2. 这些能源会被用完吗?想象一下那一时刻到来时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3.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使用能源?
4.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可以利用的能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长春市汽车区实验校姜丽娟
1、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过程与方法
●分区域调查,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
●选用适合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校园生物的美丽。
●体会到用心观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发展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会选用适合的工具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我们的校园中大概生活着多少种植物和动物。
理解校园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分组准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