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句式精讲课件(共2讲)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ppt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ppt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地学习文言文知识,老师制作了一份文言文知识点PPT,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PPT的内容。
PPT的第一部分是“文言文的特点”,它从句式、词语、表达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的句式较为复杂,通常采用比较长的句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紧密。
词语方面,文言文使用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我们熟悉常用的文言词汇和熟悉相关的典故。
此外,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强调修辞手法的运用,像褒贬夸辞、双关等技巧的应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的部分是“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它介绍了如何正确、高效地阅读文言文。
文言文多为古代作品,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思想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在阅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标点符号的运用来辅助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现代文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将古代的文字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现代的语言逻辑。
第三部分是“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手法”,它介绍了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给出了具体的例子。
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
其中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最后一部分是“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它给出了几篇有代表性的文言文课文,并带有问题和解析。
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言文的课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借此了解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并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通过这份文言文知识点PPT的学习,我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了解文言文的特点、阅读方法、修辞手法以及通过文言文课文进行阅读理解,都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我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技巧,并能够享受文言文带给我们的乐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知识点精讲课件专题 文言文句式
二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四)、用“…也”来表示。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 不变。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二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 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三)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 之后。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 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 成年男子”。
二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四)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多后置,译成现代汉语 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 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二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二)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 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 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 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 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知识精讲】文言文句式
初一 语文
目录
DIRECTORY
一 什么是文言文句式
二 常见的文言文句式
一 什么是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 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 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中考语文 必考考点之一,也是初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常见句式》课件
C、……乃…… (则、诚) 例1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 •陈涉世家》
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例1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这就是岳阳楼的美丽景色啊。
C、……乃…… (则、诚) 例1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
A5、 ……,……。 有时“者”“也”都不用。
例7、 大将军,忠臣。 《汉书》 大将军,是忠臣。
例8、 刘备,天下枭雄。 《三国志》 刘备,是天下的枭雄。
B1、 ……为…… 表肯定判断
例9、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许多胡须的人 是苏东坡。
B2、 ……非…… 表否定判断 例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3、定语后置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富僧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富裕的和尚不能到南海,可是,贫穷的和尚却到了。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你太不聪明了!
练一练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
1. 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2. 尝射于家圃
状语后置
3. 通计一舟,为人五,
定语后置
4. 韩告急于齐
D、 ……是……。
汉朝开始出现的一种文言判断句格式 例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渔人)问(桃花源中的人)现在是什么朝 代,(桃花源中的人)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倒装句
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句有:
1、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何以战? 凭什么作战?
2、状语后置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所以在去世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语文中考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文体知识、考点讲解)课件
4.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 部分词,古为今用,可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语是否可以古今通用。 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 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当于“可要”
⑥表选择
⑥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
①介词,在 ②介词,到 ③介词,从
④介词,在 于
⑤介词,向 ⑥介词,给 ⑦介词,对、对于 ⑧介词,表比较,比 ⑨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①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⑤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⑥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⑦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⑧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⑨至于夏水襄陵(《三峡》)
⑩表时间或方位的界限或范围
⑩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①连词,表并列 ②连词,表承接
①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③连词,表递进,而且, ③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并且
而 ④连词,表修饰
④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⑤连词,表转折,然而, ⑤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⑪助词,用在“前、后”等词前,表示 ⑪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
①介词,给,替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②介词,为了
②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③介词,向,对
《语文文言句式》课件
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深入剖析文言文中定语后置、状语前置、并列 句与承上启下和复杂句等句式特点。
文言文的表达
1
借古喻今
解释借用古代典故来表达当代意义
比兴
2
的表达技巧。
解读比喻和象征手解文言文中用词丰富而准确的重 要性。
名句欣赏
名句选读
精选出几个经典的文言文名 句。
《语文文言句式》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 代汉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透彻的解析,让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什么是文言文
定义文言文
介绍文言文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文言文的特点
详细讲解文言文独特的语法简洁、表达深邃和偏重修辞的特点。
文言文的句式
句式的定义
名句解析
深入解析每个名句的内涵和 表达技巧。
名句背诵
鼓励学生背诵这些优美的名 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 欣赏。
总结
1 回顾文言文的句式和表达特点
2 着重强调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
简要回顾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技巧。
指出学习文言文的价值和影响。
3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文言文名句
鼓励学生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和背诵,提升语文修养。
《文言文阅读》课件
02 文言文阅读技巧
理解文意
总结词
理解文意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于生僻字词和不熟悉的 语法结构,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相关资料来帮助理解。同时,要注意积累 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用法,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专有名词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在词汇方面存在显 著差异,文言文使用古汉语词汇,而 现代汉语则使用近现代汉语词汇。
文言文中包含大量古代专有名词,如 人名、地名、官职名等,这些在现代 汉语中可能已经消失或被替代。
词义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文言文的词汇 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中这 些词汇的意义可能与文言文不同。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句法比较
句式结构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现代汉语存 在较大差异,如省略句、倒装句
等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语气助词
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与现代汉语 有所不同,如“也”、“乎”、 “矣”等,这些助词在现代汉语 中可能不再使用或意义发生了变
化。
词序
文言文中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所 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句式结构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
表达方式比较
文言文精练
文言文表达方式简洁精练,语言优美 ,常常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读来朗朗上口。
现代汉语通俗易懂
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更 贴近口语化,易于理解和接受。
05 文言文阅读实践
阅读练习
总结词
通过阅读文言文文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 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详细描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篇章,设计多种阅 读练习,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速பைடு நூலகம்和 准确性。
《文言文句式总结》课件
VS
辨析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读者来说,正确辨析倒 装句式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通过掌 握常见的倒装句类型和特点,结合上下文 语境进行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 含义和表达方式。同时,要注意与现代汉 语的语法规则进行比较和区分,避免出现 误解和歧义。
06
总结与提高
文言文句式的综合运用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统文化。
提高个人素养
通过学习文言文句式,可以提升 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丰
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常见句式特点
判断句
常用“……者,……也”或“…… ,……也”表示判断,有时也用
“乃”、“即”、“为”等词 语。
被动句
常用“为……所……”或“受…… 于……”等表示被动,有时也用 “被”字。
省略句
由于古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常 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等成 分。
倒装句
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 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常见倒装句类型
主谓倒装
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例如“甚矣,汝 之不惠!”
介词结构后置
将介词结构放在句末,例如“予欲无言。”
宾语前置
将宾语放在谓语之前,例如“何陋之有?”
谓语前置
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例如“痛哉!”
倒装句式的应用与辨析
应用
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广泛使用,尤其在诗 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使用 倒装句可以突出强调某些词语或表达某 种特殊意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总结词
被动句式的应用有助于强调主语遭受的动作行为,常用于表达不幸、不愉快的事件。在 辨析被动句式时,应注意介词及其后的动词形式。
中考语文 课内文言文知识精讲复习课件
(2)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也会获益匪浅,请 另外写出《论语》中你熟悉的一则(不得与原文相同),并简要说说对它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温州)文言文阅读。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 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 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
_观__察___仔__细__,___想__象__丰__富___,__热__爱__自___然__与__生_ 活。
七上 2.《论语》十则
考点知识精讲
中考典例精析
一 知识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同“汝”,你 (3)是知也 通“智”,聪明 2.古今异义词 (1)默而识.之 古义:记;今义:知道,认得,能辨别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多次,文言文中“三”“九”诸 字皆有“多”义;今义:作数词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PPT
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阅读文言文作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 能力。
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重视积累
通过背诵、默写等方式 积累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为理解文言文打下基 础。
理解文意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 逐步深入了解文言文的 语法、修辞和表达方式 。
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与课文相 关的文言文作品,拓宽 视野,提高阅读和理解 能力。
重点词语解释
对《论语》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等。
《世说新语》选读
文章内容
选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如 《望梅止渴》、《画龙点睛》等 ,涉及魏晋时期的人物故事和风
俗习惯。
知识点总结
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人物 特点,理解故事所表达的思想内
涵。
重点词语解释
对《世说新语》中的重点词语进 行解释,如“望梅止渴”、“画
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体会其用词的精妙、句式的变化和修辞的 运用。
把握主题
分析文言文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文言文作品欣赏与评价
经典作品欣赏
《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文言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 学价值和思想意义。
作品评价标准
从语言、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对文言文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其 优缺点。
语法分析
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 言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真正 含义。
文化背景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有助于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 。
多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加深对文言 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
力。
考试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选择题
对于选择题,要认真阅读题目和选项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文言文句式总结》课件
判断句的特点是句子结构完整,主语 和谓语之间有明确的判断关系,表达 的内容是对某事物的肯定或否定。
判断句的类型
01
02
03
肯定判断句
肯定判断句是用肯定的方 式表达事物的判断,如“ 夫战,勇气也。”
否定判断句
否定判断句是用否定方式 表达事物的判断,如“非 我也,是没有明显 的判断标志,通过上下文 语境来表达判断关系,如 “刘备天下枭雄。”
固定搭配
一些常见的词语或词组在文言 文中形成了固定的搭配关系, 表达特定的意义和语气。
固定句式的辨析
固定句式的辨析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掌握各种固定句式的特点和使 用规则。
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固定句式的异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义和语气。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辨析和理解固定句式的含义和用法 。
省略句的类型
主语省略
谓语省略
在文言文中,主语常常被省略,需要根据 上下文语境推断出主语是谁。
谓语是句子中的主要动作或状态描述,有 时也会被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 出谓语是什么。
宾语省略
介词省略
宾语是句子中的受事者或接受者,有时也 会被省略,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出宾 语是什么。
介词是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与涉及对象之 间的关系,有时也会被省略,需要根据上 下文语境推断出介词是什么。
倒装句的辨析
倒装句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 ,需要仔细辨析。
通过上下文语境和语义理解来 判断是否为倒装句。
注意区分倒装句与其他特殊句 式,如被动句、省略句等。
06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的定义
固定句式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些 表达特定意义和语气的句式结构 ,通常是由一些常见的词语或词
初中语文文言句式课件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 在赂秦。 例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无判断词,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 例1.曹操天下枭雄。 例2.此皆良实。 例3.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的句式 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 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 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在汉语中,在多数情况下,补语一般都有一 个明显的特点:前面有一个助词“得”
他跑得 很快。
主语 谓语
补语
王冕爱画荷花;他画得非常好
文言的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4. 被动句 5. 固定句式。
(2)承后省。 如:(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 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 “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宾短语作状语,往往都 会置于句后。
如: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 感叹。 例1: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 矣。(你不聪明的程度太过了。)
例2: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 国美哉。(我少年中国美啊!)
四、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学ppt课件
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 单音词来理解。
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素, 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开, 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 徨”等。
志: 有志者事竟成
项脊轩志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
《齐谐》者,志怪者也
博闻强志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扶老以流憩 蒙故业,因遗策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古之遗爱也
文言词语包括文
文 言 词 语
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 类积累下来,是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 要途径。
一、通假字
二、一词多义
实
词
三、古今异义
四、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 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 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 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 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3、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四、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名 词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讲解
(3)使用动词构成判断
用动词“为”“是”表判 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 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 “是”不一定都是判断 词,有可能是指示代词。
知识讲解
(4)直接表示判断
解读: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同时也考查 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翻译时要注意句子的句式特点,“„„ 者,„„也”是判断句常见标志词,注意添加判断词“是”。 答案:因此这个句子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或明或暗、变化 不定的,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课堂小结
判断句、被动句区分方法 我们可以用熟记常用标志性词语的方法来辨别判断句, 还应根据语境去推断。我们可以用“……是……”的句式去翻 译,前面加上主语“谁”,后面加上“怎么样”即可。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之文言句式(一)
情景导入
请观看一段视频,注意人物对话中的句式特点。
知识讲解
文言句式之判断句
文言文中,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 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就是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 加判断动词“是”, 如:“我是中国人。”古 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 表示。
知识讲解
(2)使用副词加强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 判断的语气。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 另外,还可使用否定副词否定副词“弗”“毋”“勿” “非”等表否定来加强判断。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世说新语》) (《曹刿论战》)
被动句虽然以有无标志词分为两大类,但它们有一个共 同点,那就是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 者,抓住这一点就能准确判断。
初中语文知识点精讲课程
文言文之文言句式(二)
情景导入
红 杏 一 枝 莺 歌 燕 语
碧 桃 满 树 日 丽 风 和
知识讲解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 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 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 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知识讲解
(1)使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字帮助判 断,构成“……者,……也”式。有时省去“者”,有时 省去“也”,变化使用。 1.陈涉者,阳城人也。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3.菊,花之君子者也。 (《史记.陈涉世家》 (陶渊明《桃花源记》) (周敦颐《爱莲说》)
知识讲解
(1)有标志词语
a.用“为”表被动 例如: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 b.用“为……所……”表被动 例如: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 2山峦为晴雪所洗。 (《满井游记》) C.用“于”表被动 例如:困于心, 衡于虑, 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知识讲解
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 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吾谁与归” 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弗 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
知识讲解
(1)谓语前置
谓语前置也叫主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 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 (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可译为“你的不 聪明太过分了” 。
知识讲解
(4)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 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把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 “花之隐逸 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有隐逸气质的花”。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诗四句” 是“四句诗”的倒装,定语后置。
知识讲解
(3)介宾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做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 词前做状语。 (1)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告之于帝” 是“于帝告之”的倒装,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2)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述以文”是 “以文述”的倒装,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2)没有标志词语,本身含被动含义
1.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译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文:傅说从建筑工作中被选拔出来的。
实战演练 (安徽省初中毕业考试)翻译下列句子。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讲解
文言句式之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 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 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以下几 种情况:
知识讲解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 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 (1)(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 (2)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 下。 (《诗经•七月》) (3)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王安石《伤仲永》) (《核舟记》)
判断句可判断人或物的性 质作用;判断解释事情发 生的原因;判断人的籍贯; 判断人与人间的关系。
知识讲解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 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