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易化技术对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的理论指导
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

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即为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是脑动脉系统病理变化产生的血管痉挛、血管闭塞或血管破裂现象,脑卒中具有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
其临床变现一般为一侧面部、手部或腿部急性乏力,陷入昏迷,其他临床表现为突发口眼歪斜、说话或反应呆滞、丧失平衡或身体协调能力等,为病患的生活带来严重干扰。
治愈脑卒中作为针灸学科最具生命力的内容,在脑卒中临床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结合神经解剖结构内容,用针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症。
1.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作用机制大量临床实践表明针刺治疗能够从以下方面治疗脑卒中偏瘫,其一,针刺能够疏通经络、调理血气,有效地治疗病患“内结血瘀”病症。
其二,针刺可以恢复脑动脉弹性,降低脑动脉紧张度,促进血管有效扩张,提高血流量促进脑部供血,缓解病灶处脑细胞贫血、贫氧的病状。
其三,针刺可以活跃脑卒中病患皮层,促使病患脑电活动正常化,调节并提升基本点活动。
其四,针刺可以调节微循环,益于病理变化组织正常供血,形成侧支循环。
其五,针刺能够使病患血脂水平下降,促进血脂代谢,改善血脂状况,稳固纤溶系统。
2.治疗方法针灸的历史已有千年,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针灸作用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技术已被普遍认同。
中医表明脑卒中偏瘫病发的首要原因为清窍瘀阻,所以常用头针醒脑、活血。
应用针刺运动、平衡以及足感区结合神经促通实现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肢体运动功能以及ADL,改善神经肌肉的反应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强化肢体在运动时的协调能力,起到良性的治疗作用,相对于只应用神经促通效果更显著。
其次,有道言“治痿独取阳明”,体针常作用于手足阳明经穴,可应用针刺与肌张力平衡促通法,在脑卒中软瘫期针灸瘫痪一侧的上肢阴经穴和下肢的阳经穴,等到肌肉张力回复之后,再针刺病患瘫痪一侧的上肢阳经穴与下肢的阴经穴,在患病较早时期刺激主动肌群α与γ运动神经元活性,提高肌肉张力,后期刺激拮抗肌,从而避免主动肌产生过高的肌肉张力,平衡肌肉张力,防止肌肉痉挛,构建正常的机体运动模式。
针灸穴位疗法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意义

针灸穴位疗法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及临床应用意义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康复治疗仍然是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的关键。
针灸穴位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针灸穴位疗法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
一、针灸穴位疗法的原理针灸穴位疗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针灸穴位疗法中,常用的刺激方法包括针刺、灸热、按压等。
这些刺激可以改变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针灸穴位疗法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1. 改善脑部功能针灸穴位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脑部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强脑部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穴位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促进康复训练效果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如肌肉松弛、口吃、认知障碍等。
针灸穴位疗法可以辅助康复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研究发现,将针灸穴位疗法与理疗等康复手段结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等,加速康复进程。
3. 缓解脑卒中后遗症脑卒中后遗症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如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
针灸穴位疗法可以缓解这些后遗症,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针灸穴位疗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痉挛、疼痛等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和认知能力。
三、针灸穴位疗法的临床应用意义1. 提供新的治疗选择针灸穴位疗法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传统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常常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而针灸穴位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
2. 降低治疗成本相比于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针灸穴位疗法的治疗成本相对较低。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需要长期进行,高昂的治疗费用对患者来说是一个负担。
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

易化技术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周光辉;谢克亮;赵青;张征宇;韩志斌【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03(009)003【摘要】目的探讨易化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易化技术配合针刺组(A组)、易化技术组(B组)、针刺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各50例,采用Brunnstrom 偏瘫分期、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A、B、C各组治疗后患肢恢复至Brunnstrom Ⅳ级以上的患者数和FIM 评分均明显高于D组(P<0.05);B组治疗后Brunnstrom Ⅳ级以上和FIM评分与C 组无差异(P>0.05);A组治疗后Brunnstrom Ⅳ级以上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易化技术配合针刺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总页数】2页(P148-149)【作者】周光辉;谢克亮;赵青;张征宇;韩志斌【作者单位】523321,广东东莞市,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523321,广东东莞市,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523321,广东东莞市,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523321,广东东莞市,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523321,广东东莞市,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R493;R246.6【相关文献】1.易化技术配合脑神经生长素治疗脑卒中偏瘫 [J], 付斯瑜;彭林;官昌伦;郭智荣2.易化技术配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偏瘫 [J], 穆敬平;赵大贵;程建明3.易化技术配合低频电疗治疗脑卒中偏瘫 [J], 官昌伦;付斯瑜;郭智荣;陈东平4.易化技术配合感应电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影响 [J], 吴佳明;陈冬青5.易化技术配合头穴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 [J], 孔胜建;陈庆华;闫玮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针灸治疗脑卒中的思考

导临床 实 践 。传 统针 灸理 论在 整体 观和朴 素辩 证论 学 界有 一些 人 对 针灸 治 疗 脑 卒 中 的有 效 性 提 出质 的指 导下 . 基本 揭示 了人 类生 命 中健康 与 疾 病 的转 疑 。例 如利 用基 于循证 医学 的系统评 价对 针灸 治疗
摘 要
针 灸是 脑 卒 中康 复 治 疗 的主 要 手 段 之 一 , 疗 效好 , 且 无 明 显 毒 副作 用 。 为推 进 针 灸 治 疗脑 卒 中研 究 工作 的
进展 和 进 一 步 提 高 临床 疗 效 , 一要 注 重针 灸 学 理 论 的 创 新 , 二 要 建 立 更 为科 学 的 针 灸 评 价 体 系 , 三要 建 立 更 为 规 范 的针
的治疗 方法 , 而针灸作 为脑卒 中康复治 疗 的主要 手段 灸 理论 对 于 疾病 的认 识 太 笼统 , 致 使很 多 针 灸 临床 之一 , 因其疗效 良好 、 无 明显 毒副作 用 而深 受患 者喜 工 作 者在 治 疗脑 卒 中方 面存在 很 大 的盲 目性 , 很 多
爱。 笔者多年进行针灸 防治脑卒 中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 情 况 下 完 全 是 根 据 自己对 脑 卒 中 的理 解 来 选 择 针
科学 客观 的 临床评 价体 系是任 何一 门临床学 科
成受 当时 盛行 的哲学 思 想 ( 精气 学 说 、 阴 阳学说 、 五 发展 的基 础 , 针 灸 学要发 展 , 必须要 形 成一套 能 比较
行学 说 ) 影响 。与几 千年 前相 比 , 现 在人 们 的生 活方 客 观地反 映针 灸疗 效 的评价 体 系。传 统 的针 灸 临床
针刺结合易化技术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针刺结合易化技术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李忠;刘长喜;吴梨平;王艳琳;顾镇京【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4(008)004【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偏瘫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2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康复指导).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两组分别接受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定、Fugl-Meyer(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测.结果经3个月后,康复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MA和MBI提高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有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总页数】1页(P733)【作者】李忠;刘长喜;吴梨平;王艳琳;顾镇京【作者单位】本溪市中心医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科,辽宁省,本溪市,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省,本溪市,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科,辽宁省,本溪市,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科,辽宁省,本溪市,117000;本溪市中心医院,物理医学与康复科,辽宁省,本溪市,1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电针结合神经易化术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J], 张照庆;刘宝国;吴祖军2.针刺结合易化技术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J], 张虎;张大尉;王新伟3.Rood技术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J], 柴菊爱; 徐秀萍; 方红叶; 郭晓霞; 毛芝芳4.易化技术结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临床研究 [J], 张虎;张大尉;王振垚;杨洋5.普通针刺结合颞三针联合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有效性研究[J], 谢明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在脑卒中

元· 杜思敬《针经摘英集》九针图
2.2传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 莫绘[7]等研究表明,自拟补阳还五汤内服结合穴位针灸,两 者共同发挥效力,可使半身不遂患者的疗程缩短,降低后遗症 致残率。王桂华[8]等研究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明显改善 肌张力。试验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的程度和临床疗 效,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组肌张力分级与单纯药物治疗组 比较有明显改善。曾红文[16]等采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体针 用的是阴阳平衡针法,方法是先取痉挛优势侧,上肢屈肌取内 关、尽泽、大陵,下肢伸肌则取承扶、阳陵泉,经行重提插手 法后,接电针仪,施疏密波,每次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中药养 阴解痉。采用阴阳平衡针法旨在平衡主动肌与拮抗肌的张力, 拮抗亢进的肌群,能促进弛缓肌群的运动,促进共同运动向分 离运动转化,控制痉挛模式,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治 疗的目的。
2. 针灸治疗
2.1传统体针结合头针 在脑卒中的临床康复治疗中,一般的传统治疗是采 用体针并结合头针进行治疗,较多这方面的研究已 取得良好成效。吴以诚[13]等对其疗效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养阴通督针刺法明显增高了脑卒中后肌 张力,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法。李雪岩[9]等研究 探索了治疗组(分期针刺)和对照组(常规针刺)两组肌 力改善程度的比较,结果显示,4周治疗后,治疗组治 愈率83.3%,显著优于对照组60.0%。
1.4改善肌电信号 经筋刺法能抑制脊髓细胞的兴奋性,调整病理性神经 活动。经筋刺法可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能良 好的调整病理性神经活动。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是 拮抗肌在主动肌的收缩过程中所占的比例。针刺此 部位时, 增加纤维冲动输出,通过脊髓后角抑制性神 经元,使A纤维的冲动减少,肌张力降低,痉挛缓解。于 学平[3]等探索了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患者 肌电F波的影响。研究认为,中风上肢痉挛状态患 者有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增高、病理性牵张反射 强烈的现象,治疗前患者的肌电F波表现为波幅高、 时限长、阈值低。然治疗后,经筋刺法组明显波幅下 降、时限缩短,表现良好疗效。
针刺结合易化技术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
H bi CS p m e 0 1V l 3 N . ee JT M,et b r 1 。 o 3 , o9 e 2
14 39
囊 冀薯 囊 麓. 誓薯
薯善 囊 囊
盏 蕞 ≯ 蔓
≤ 舞袋瘴j _
t n lC i ee Me ii ,Be g 1 1 0 i a h n s d cn o e n 0 3 0
【 bt c】 O jcv T s v t f tf cpnt e o b e wtf i ao cn us n eo r A s at r bete o be eh ee uuc rcm i d i citn e i e o c e i o r e f co a u n ha l i t h q r v y t
p t nsZ A GHu H N a e,W N i e.R hblai eat et S uy Ds i o i lfTai ai t H N ,Z A G D w i A G Xn i eaitt nDp r n, h ni irt s t rd— e w i o m tc H p a o
m vm n nt nw seautdb n p ul ee F oe etu ci a vlae yJ e yeF g —M yr( MA) T edi f at ie bly a vl t y f o a t . h a y i c v i aitw s a ae b l le i t s i e u d
0 mb f n t n a d d i i ci i e n sr k ain s fl u ci n a l l e a t t si t e p t t.M e h d 1 7 c s so c t t k e p e i e e rn i o y f vi o e t o s a e f u e s o eh mil ga w r a — 0 a r d ml ii e no t ru s 2 c s s i h c t h s n t e c n r lgo p r c ie o v n in lt ame ta d o y d vd d i t wo go p .5 a e n t e a ue p a e i h o to r u e ev d c n e t a r t n n o e a u u c u e t ame t 5 p t n si h e t n r u e e t ae y a u u c u e c mbn dwi cl ain tc — c p n t r r t n .5 a i t n t et a me tgo p w r r td b c p n t r o i e t f i tt e h e e r e ha i o n q e .Th h r p u i o re w s sx we k n t o g o p . B fr r a me ta d 6 w e sa trte t n h sc l iu s e t e a e t c u s a i e s i w r u s e o e t t n n e k f r ame tp y ia c e e
脑卒中的针灸治疗

脑卒中与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针灸治疗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针灸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应用
针灸治疗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脑卒中患者的病机为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针灸治疗原则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化瘀解毒。
针灸技术
临床上常用的针灸技术包括体针、头针、电针、温针灸等,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技术。
要点一
要点二
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方法学
从研究设计、样本量计算、随机分组、盲法、对照等方面,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的方法学特点。
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评价指标
介绍针灸治疗脑卒中临床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要点三
针灸治疗脑卒中基础研究
针灸治疗脑卒中基础研究现状
诊断
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02
针灸治疗脑卒中理论基础
针灸是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经络系统包括十二条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它们所络属的穴位和脏腑。
经络系统是针灸治疗的基础
经络系统具有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传导感应、濡养脏腑等作用,能够传递针灸刺激信号并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头针治疗方案
选取顶颞前斜线、顶旁1线、枕上旁线等头针刺激区,根据患者症状选取相应的刺激区,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一次。
针灸治疗脑卒中常见方案
针灸治疗脑卒中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应明确诊断,排除禁忌症,如急性出血性脑卒中、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体位舒适自然,避免压迫血管神经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过度紧张,注意针刺强度的掌握,避免晕针、滞针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易化技术对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的理论指导
摘要针灸疗法是我国的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而易化技术是现代康复理论的重要康复手段。
易化技术基于神经生理学与神经发育学理论,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控制能力,对于针灸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两者的结合,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非常有利。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易化技术治疗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针灸疗法作为我国传统特色疗法在脑卒中的治疗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相对现代康复医学易化技术而言,还缺少针对性。
一、易化技术概述
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易化技术是治疗脑卒中的常规康复手段,又称神经生理学疗法或神经发育学疗法。
它是一类改善脑组织病损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技术,是根据神经生理学与神经发育学的原理和规律,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控制能力的一类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以及PNF技术等。
Bobath技术主要采用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姿势的发育和恢复的方法治疗中枢神经损伤患者,通过反射抑制和促通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Brunnstrom技术认为脑卒中的恢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变化,而异常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应该在早期加以利用,之后从共同运动向分离运动发展,最终实现患者的独立运动。
它将脑卒中的护肤分成了6个阶段,利用原始反射、联合反应等逐渐诱导,分阶段的进行治疗。
Rood技术也称多感觉刺激技术,强调感觉刺激对运动的重要性。
通过确切的感觉刺激可以诱发出特定的运动反应。
同时,Rood技术还从发射活动入手,结合发育模式来增强运动反应。
PNF技术又称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以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反应,增强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的目的。
同时,通过调整感觉神经的异常兴奋性,以改变肌肉的张力。
二、易化技术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中对针灸疗法的理论指导
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生后14天以内是比较合适的开始时间[1]。
根据Brunnstrom分期,患者一般处于迟缓期,肢体多表现为软瘫,应提高患肢的肌张力。
Rood技术也指出,对于弛缓性瘫痪,应采取快熟、较强的刺激以诱发肌肉的运动。
一般说来,针刺刺激肌腱、骨膜多引起酸感,刺激肌肉多一起胀感、重感,刺激神经干多一起麻感。
针刺不同的穴位,不同的深度,本身也是本体感觉以及复合感觉的刺激。
刘英等[2]人,通过电针治疗观察了75例子早期脑卒中患者,其临床疗效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改善。
在临床中,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常采用仰卧位方式接受治疗。
然而,仰卧位存在很多弊端,会增强脑卒中患者的异常模式。
根据Bobath技术抑制异常模式理念,我们可以采取侧卧位方式进行针灸治疗。
三、易化技术在脑卒中恢复期康复中对针灸疗法的理论指导
根据Brunnstrom分期,患者多处于痉挛期、联合反应期、共同运动期,肢体常常表现肌张力高的异常姿势模式。
降低肌张力,促进分离运动,是治疗的重点。
而传统针灸学,主要采取阳明经穴位,对于下肢阳明经采取不当的刺激,会加重伸肌模式。
根据交互抑制理论,当主动肌收缩时,拮抗肌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例如PNF的放松技术,所以可以考虑在拮抗肌、对侧非痉挛侧肌选择相应的穴位。
王国祥[3],以诱发肌电图中的H波和M波的最大振幅比值为客观条件,发现针刺非痉挛侧相应穴位H/Mmax比值下降尤为显著。
姜桂美等[4]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拮抗肌群组与针刺主动肌群组,应用Ashworth. CSI及ADL量表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表明针刺拮抗肌群组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痉挛程度。
四、结语
无论是传统针灸疗法,还是现代的易化技术,其共同面对的康复对象都是偏瘫患者,目的是恢复功能,回归社会。
现代医学形成的康复理念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针灸对提高现代康复疗法的效应也有积极的作用。
两者之间不应该只是拼盘式的结合,而是应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理论与技术有机地结合,是提高脑卒中疗效的有利途径,也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新模式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九五”攻关课题组.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1,16(5):266—272.
[2] 刘英,邹尚军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医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0).969-970
[3] 王国祥.针刺不同穴位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诱发肌电图的影响.辽宁中医杂.2009.36(11)
[4] 姜桂美,贾超.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 5 (9) :81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