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文化结课论文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1]
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题目:我眼中的中国山水文化系部专业名称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5 月 10 日在最开始我对中国山水文化这门课程不是很了解,看了一下课程介绍,才知道一点,了解一点。
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国山水文化这门课程是讲中国的山水,介绍自古以来人们对山水的认识和对山水的理解“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这种境界才是对山水文化的最高领悟。
现在我了解了中国山水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内容和形态丰富多彩,包括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和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态。
从以山水为载体的形态来说,又可分为山文化和水文化。
所谓的山文化就是以山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
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尚书·盘庚》中就有记载:“ 古我先王适于山”。
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以山中为活动场所。
中国的许多名山声誉远播,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容。
它们因所蕴涵的主要文化内容不同,而成为不同个性的名山。
最著名的有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风景名山等等。
我们先说五岳吧,五岳,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
五岳说始于汉武帝。
唐玄宗、宋真宗封五岳为王,为帝。
明太祖尊五岳为神。
汉宣帝定的五岳以安徽省天柱山为南岳,河北省曲阳的恒山为北岳,后始改为以湖南省的衡山为南岳,隋以后成为定制,明代又以山西省浑源县的恒山为北岳,清代移祀于此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现在公认《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
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我国的名山不少,庐山、黄山、峨眉山名气都不小,唯独这五座山尊为“岳”,不是没有道理。
拿东、西、中三岳来说,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
中国山水画毕业论文
《浅谈我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的感受》【摘要】:学习中国山水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临摹、写生、创作山水画,了解山水画的内在精神和独特的思维表达方式,了解道家、儒家和佛教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影响。
临摹中国传统山水画是学习山水画的基础,学习古人的笔墨、构图、气韵等。
掌握了一定的技法和理论知识后要走进真山真水感受大自然并进行写生,注重写生的作用,通过自己的感受来表达与别人不同的艺术语言,这也为以后创作积累了素材。
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为创作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在创作作品时会有很大指导。
【关键词】:精神;临摹;写生;创作;【正文】:一、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所都有的,它的这一特性是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密不可分,受道家、儒家、佛教等的思想影响着,在不同程度促进山水画的发展,说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十分强调作者的主观因素,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等,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画家应当“以情入画”力求“情景交融” ,正如在一幅山水画上题一首诗或多一个红戳(印章)更能增加山水画的内在精神和神韵,在对客体世界有一个侧面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凭借心灵感受,概括勾画出山水形象,在加以丰富,表现自我。
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里,许多优秀的山水作品所显露出来的气质和高雅的格调,这是作者深厚的笔墨功力和作者具有饱满的创作激情和高深的文学修养有关。
如“搜尽奇峰打草稿”,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实践中去。
欣赏和创作中国山水画,我觉得应该首先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知知识会接的宝贵结晶,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它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所以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中国山水画在创作中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即简练,恬静,含蓄和韵律等其实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与其它的道家,佛家,儒家有关,佛家的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认定在精神上能够出现自发性的领悟,这种领悟实际上是对人世解忧的解脱和心理障碍的排除,而这些又恰恰是中国山水画家们孜孜以求的,佛家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孔子最早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是以道德价值来评价山水,但是这种对大自然的审美追求,客观上已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其中的美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感情含蓄,气息平和的总体风格,儒、佛、道的自然观影响于山水画的共同点有三个:一是取法自然,用于自然的统一,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三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 武当山
中国山水文化论文学院:计算机学院专业:网络安全班级:网信12-02班学号:311209050210姓名:柴亚波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找一份远离尘嚣的清净,寻访一种道家的自在和洒脱。
即使心仍然属于尘世,不妨让身领略武当山的玄妙。
武当山,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是传说中真武大帝飞升的地方,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
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南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之所以称为天下第一仙山是因为武当山自古是道教的圣地,是道教第一大山,自古就有“北少林,南武当”的说法,武当山因为道教而出名,道教因为武当山而壮大,二者相依相成,不可分割,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
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山道教正式形成。
元代,武当山宫观教团日益发展。
明代,自永乐皇帝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始,明皇室长期奉行扶植武当山道教的政策,使其呈现出200余年的鼎盛局面。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武当山道教创造、包融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武当山历代皆有隐居学道之士,宋代以后著名者尤多。
元代道经中就有“三十六岩多隐士”、“不知多少神仙侣,为爱名山去复还”等诗句。
据古代地方志和有关道经统计,自先秦到清末,在武当山隐居修炼的著名道士多达100余人。
南宋有房长须、田蓑衣、谢天地等,元代有汪真常、鲁洞云、张守清等,明代有张三丰、邓青阳、丘玄清、孙碧云、任自垣等,清代有白玄福、杨常炫、陈清觉、张清夜等。
这些高道奇人,或隐居炼丹、追求希夷,或博学多识、清静不仕,或行医采药、济世度人,或潜心著述、阐幽发微,多以遗世独行知名于世。
如何欣赏山水之美议论文
如何欣赏山水之美议论文一、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哲学内涵)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山水画的产生与中国的道家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道家思想追求的是自然无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能“官天地,府万物”“能胜物而不伤”。
道家思想追求素朴自然,简淡肃静的艺术精神,所以山水画多以水墨表现为主,以色为辅。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玄学兴盛的时期,玄学的代表思想就是道家的思想,这一时期政治动荡,民不聊生,许多文人名士为了躲避政治上的倾轧选择归隐,像陶渊明、嵇康、阮籍等,他们隐居山林,吟诗作赋,山水诗于是大盛,山水画也应运而生。
这都与道家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密不可分。
儒家思想对绘画的影响多体现在早期的人物画上,明劝戒,著沉浮,建立社会礼教,所以儒家思想是以入世为主的,而山水画多体现出世,禅宗思想对绘画的影响也比较深,但不如儒家、道家来得分明,影响更多的是后来的花鸟画。
当然这样绝对的划分是不严谨的,没有这样的必然,只能说是大致如此。
儒、道、释思想后来逐渐融合,共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山水画的发展也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但总的看来主要的还是道家思想。
二、山水画的意境山水画的意境就是山水画所创造的境界,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烦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山水画的境界给人的是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场所,不论是北宗山水还是南宗山水,所表现的意境与功能无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缥缈神奇,或是悠闲农夫渔樵的隐居之所。
文人山水画多表现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朴自然的水墨风光;宫廷画家的界画多表现楼宇宫殿是人间的繁华,也是超脱于人间的世外桃源。
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灵居所。
这也是画家与观者的心灵沟通。
三、山水画的章法章法就是画面的布局,即构图法,顾恺之称作置陈布势,谢赫称作经营位置。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文学概论论文
中国文人的山水情怀文学概论论文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山水摘要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可以看到多数作品都有山水的痕迹。
中国文人中,无论是诗人,词曲作者,画家,抑或是园林设计师都把自然山水作为寻找美的源泉,向自然山水学习,汲取自然山水中的万千仪态和风貌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东晋画家顾恺之自会稽游历回来,有人问及他对会稽山水的感受,他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
”由此可以看出,大画家在对自然美的欣赏的过程中师法自然,以获得艺术灵感,他视天地山水为艺术的源泉。
不仅是画作如此,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依恋和学习,更多的表现在文学方面,自《诗三百》开始,山水就如血脉一般,流淌在中华文化的身体中,成为文学作品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在此,我主要讨论中国古代文人拥有这样一种山水情怀的原因,以及山水的灵性在部分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字:中国古代文人,古代文学,山水情怀流水,落花,春雨,乳燕......自从有了城,有了朝,有了社稷,有了江山,这些共同成就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心中的一个梦。
有高高的城墙,长长的宫墙连成一片,连成大大的迷宫,那些山,那些水,在文人们灿若生花的笔下愈发动人。
诗缘情,诗言志,中国古代的文人将一切情感贯注于诗文之中,而山山水水则常常被诗人以细腻而丰富的笔触记录并流传下来,被他们赋予了新的生命,从而愈加鲜活。
不得不说,中国的许多名山大川之所以闻名遐迩,除却本身风景独绝之外,更多的是有着丰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而这文化历史底蕴便来自于中国文人的笔。
例如庐山,中国幅员如此之辽阔,风景甚于庐山者,绝不在少数,然而,庐山虽不在五岳之中,却名气更胜。
太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白居易的“山寺桃花始盛开”,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将庐山独特的美与韵致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庐山成为中国人心中一个永恒的存在。
提及山水与文学,许多人也许直接阐释为东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等人的诗作,或是唐朝时的山水田园派作品。
中国山水文化结课论文
别致景观,其体现了自然物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生态景观美。
(四)古典山水园林之季相美
随着一年四季有规律的变化,园林的风景也处于变动不居的流转变迁之中。但这种变动是有节奏的,这样就使得山水园林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季之象。但即使在同一个季节当中,园林也会随着早午晚,阴晴圆缺,雨露寒霜等不同的时辰和气候条件发生着多样性变化,这就使得园林在相对稳定的景致中又增添出无穷的意态之美,这也是山水园林季相之美的魅力所在。
(一)古典山水园林之生态生机美
古典山水园林中,因为有活水的流动而变得生动,因为有花草树木而生机勃勃、云蒸霞蔚,因为有虫鱼鸟兽而姿态万千,机趣勃勃。山水园林虽由人造,但同与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在人们精心协调与照料下,既合大自然规律,也形成自己独有的微生态环境;园林中的树木繁华,花草茂盛;清水映绿,蝶飞鸟鸣;水气、露气、花气、馨香入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气清新、环境雅致、宁静美丽、生机盎然的绿色空间,展示出园林的一派生机之美。
是花木。以士人的审美观,花木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色、香,更在于它的精神象征。他们偏爱梅、兰、竹菊,称“花中四君子”。而竹之“刚直不阿”更寓示了人的高风亮节,松柏则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这种“比德山水”的审美观,表明自然景观人工改造,不但同人的物质生活,而且同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的意义,从而充满着社会色彩,极富于人情味,具有实践理性精神。
2、寄情山水
将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和艺术表现对象,是从晋南北朝开始的。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便是自然、山水冶心性,借山水以寄托情怀。此时古典园林承载着寄兴、寓意、怡情的功能,它不仅是士文化阶层交流聚会在园林建筑中的题名与楹联。往往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时,触景生情,题诗作赋。既装点建筑,又抒发情怀,使传统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而同时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呼应,情景交融。譬如,州留园的“与谁同坐轩”,令人想起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由于古典园林对于人对自然的精神体验的较高要求,同时,兼有生活与休闲、既宜独酌又宜共赏,因而在其整体布局和建筑配置上,便要求建筑与园林景观的相互融合。“山水有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可居可游之为得。”园林中的建筑,尤其是江南古典园林,是一种景观建筑,极具观赏性,体现丰富的人文景观层次。无论是轩、亭、楼、榭,还是廊、桥、墙、窗,无不与山、水、石、木、花相依成景。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论文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论文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论文山水画可以说是中国情结里不可忽视的兀素,有着浓浓的人文积淀。
古语石: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我国山水画将山水的品质有机的融合,在山水画中将国画的意境,气韵,格调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融合可以让人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窥见深厚的美学积淀。
山水画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趣给人浓浓的美感,不得不称谓山水画是国画中的瑰宝。
一、山水画的发展关于山水画的起源众说纷纭,据传在魏晋时期就有山水画。
相传在!顶恺之的《石台山图》中,可以证明我国的山水画是起源于魏晋时期。
可以说之是个博学多才的人,被冠之画肥。
他的《论画》对隋代以后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隋代的时候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利,不再依附于其他的画作。
在这一期间,展子虔的画作可以说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创作。
他的《游春图》描绘出二月的江南时,人们的春游之景。
只画都有着一股春意盎然之气,在用色和笔法上都独具匠心,波光粼粼的水,儿个妙龄女子在游湖赏景。
性个画是自然之景为卞,衬以人物的点缀。
可以说很好地达到了后人所评价的“远近山l尺千里”的境界。
到了唐代,不仅仅经济达到鼎盛的时期,这个朝代的文化也同样让人叹为观卜。
不仅仅有可以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画家—工维,也有会行军打仗的将军画家—李思训。
李思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展子虔的影响,他的画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隋代画法的技巧,也融入了很多新的创作兀素,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在他的画作《江帆楼阁图》的创作中,画家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的嘉陵江的风姿,强烈的视角感和丰富的画质感,将画家的弃悦之情和自然的山山水水很好地结合起来,达到我手画我心的境界。
直至宋代山水画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个盛时期,在宋代更是涌现出大批的杰出画家。
其中范宽更是杰出代表,他所画的《雪景寒林图》为后世传颂,这幅画意境开阔,画浑融,个民好地表现出大雪过后山林的情景。
画的布局层次分明,色彩清晰,传神的表现出山石的厚重之感,林木的浓郁之姿。
中国山水文化期末论文 - 山水诗
中国山水诗的成长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的一首很有名的诗《观沧海》,提起这首诗,想必很多人都会和原来的我一样把它当做一首山水诗。
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
那么,山水诗究竟是什么,它起源于什么,又是怎么发展的?接下来我想大概论述一下。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山水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描摹山容水态的诗歌。
汉字的象形性、词语的多义性以及语法的无规则性,使诗歌在山水形象的创造上表现出“意在言外”的特点,也使得山水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我国的山水诗兴起于东晋。
但这只是大多数人包括我的看法。
关于山水诗的形成,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意见认为山水诗形成于汉魏之际,但是山水诗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出现在诗坛,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汉魏之际还不具备这种历史文化的基因;第二种意见认为山水诗形成于南北朝的“宋初”,奉谢灵运为山水诗的“鼻祖”,虽然我挺喜欢谢灵运,但是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它不符合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早在谢之前就有人写山水诗的实际;第三就是我所赞成的这个观点,起于东晋,当代著名学者范文澜和钱钟书就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观沧海不算是山水诗的原因,曹操生活的时期山水诗还未形成。
东晋之前,山水与诗歌就有了缘分,但山水占的比重太小,所以就只算是孕育时期,而东晋之后,山水描写才从题材上成为一篇作品的主要描写对象,并在视觉上成为作家的真正审美客体。
这即是甄别山水诗的两条标准。
山水诗的勃兴。
中国山水诗的勃兴历史,同谢灵运的名字分不开,他是开创山水诗新局面的划时代的诗人。
谢灵运以毕生的努力摹写大自然呈现的繁富多姿,刻画灵山秀水的外在形态,将所见到的山川胜境一一作出精细的描绘,使之再现于读者眼前。
这些精美的艺术,沾溉了一代代的诗人与读者,为我国山水诗的勃兴与发展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
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以中国的山水文化的感悟为题作文】你们知道中国有很多名胜古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吗?我最喜欢的就是中国的山水风景了!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非常优秀的山水文化传统。
山水画就是一种体现中国山水文化的绘画形式。
山水画里常常画一些山、水、树木、岩石等自然景观。
画家们通过淡雅的笔墨,描绘出那种宁静、空灵的意境,让人看后心旷神怡。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著名的黄山旅游。
黄山的松树奇特,有的长在峭壁上;有的缠绕在巨石四周,形态万千,很像一些栩栩如生的野兽。
山上云海起伏,宛如仙境一般,美不胜收!我看到黄山的景色,就想起了很多幅名家所画的山水画里面的景象,体会到了中国山水画中那种空灵飘渺、气韵生动的意境。
此外,中国山水诗词也体现了中国人对山水的热爱。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吟咏过美丽的山川大河,抒发了他们对山水的热爱之情。
比如苏东坡写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则道出了他放浪形骸、爱慕自然的思想情怀。
读着诗词,仿佛就置身于那山明水秀的美好景象之中。
不仅古人如此,就连现代一些知名作家,在描写山水风光时也有很多精彩的作品。
比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眼前风景如有佳人笑开红唇"描绘了西湖美景;徐志摩先生的"把柄与伞挂在彩虹上"则将山水景色渲染得诗意盎然。
中国的山水文化源远流长,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不仅包括山水画作和诗词曲赋,还有园林建筑、岩石印章等。
不管是北方的敦煌石窟,还是南方的苏州园林,无不凝聚着中国人对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游览这些胜地,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先们对山川大地的由衷热爱。
山水不仅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也滋养着人们的心灵。
在今天这个拥挤、嘈杂的城市中,偶尔登高远眺,或漫步在溪河旁,心中就会升起一股宁静、淡泊之感。
中国山水文化作文600字
中国山水文化作文600字登亭台楼阁,饮酿泉美酒,赏雪后奇景,纵情山水,游目骋怀,让人感受自然之美,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在这里,我发现了中国文人与山水的关系。
我发现,中国文人与山水的关系。
山水是文人的老师。
洞庭湖的美景中蕴藏着范仲淹从山水中领悟到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山西村的自然景色中有陆游从山水中领悟到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
山水中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精辟结论。
于是,我发现,山水是中国文人的老师。
中国文人在山水中学到了很多,领悟了很多。
我发现,中国文人与山水有这样的关系。
山水与中国文人相互依赖。
醉翁亭的周遭美景中蕴藏着欧阳修“醉能同其乐”的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欧阳修因醉翁亭抒发心中情感,醉翁亭也因欧阳修而名扬四方。
洞庭湖之景中有孟浩然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之感。
孟浩然借洞庭湖美景表达自己想入仕却无人引荐,洞庭湖也因孟浩然的赞美之词而令人心神向往。
黄鹤楼的美景中有着“故人西辞黄鹤去,烟花三月下扬州”之叹。
诗人借黄鹤楼的美景赠别友人,黄鹤楼也因他的咏叹之词而天下闻名。
所以,我发现,山水与中国文人相互依赖。
中国文人寄情山水,山水因中国文人而闻名天下。
我发现,中国文人与山水有这样的关系。
山水中有中国文人的思念。
湖心亭的美景中蕴藏着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孤独以及对故国的思念。
更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及对弟弟的想念。
他因相思而坠入迷离恍惚之中。
因此,我发现,山水中寄喻着中国文人的思念。
赏祖国的大好河山,领略山水中的情怀,里面蕴藏着的人生哲理值得我用一生去品味。
这就是,中国文人与山水之间的联系。
山水文化论文
日期:2013年6月2号学号:311208000523**:***USER-[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山水文化论文》之西岳华山所谓中国山水文化,是指我国人民长期以来钟情大自然,同大自然的神往与反馈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山水与风景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语,所以中国山水文化也可称中国风景文化。
人类与大自然存在着两大关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
物质关系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生产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与大自然发生关系,向大自然谋取种种物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精神关系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己对自然环境或自然景物的情感、心理和理性上的需求而与自然产生的关系,如自然崇拜、风景审美、山水文化创作和科研教育活动等等。
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是基础,精神关系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才产生的,而且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人与自然精神关系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物质关系。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
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
她东临潼关,西望长安,南依秦岭,北靠黄渭,古称太华山,又称西岳华山。
由中(玉女)、东(朝阳)、西(莲花)、南(落雁)、北(五云)五个山峰组成。
中国文化与山水的情结
中国文化与山水的情结中国文化与山水有着永恒的血缘关系。
中国文化离不开山水,如果离开了山水,那就失去了一种亲昵的人文文化,失去了一种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失去了无数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思念与渴盼,也便失去了生命文化旅程的起点和终点。
中国文化与山水千丝万缕的宗族式的血缘关系,使山水成了生命的图腾、文化的图腾;也使山水成了生命的禅床、文化的禅床。
文人在山水中进行人格修养,他们信仰山水,崇敬山水。
宁静的自然山水总能使人产生故园感和归宿感,这是一种宗教性的归宿,山水的人化是人向自然的真正迈进,是人对自然的皈依。
无论是生命的南山,还是灵魂的草庐;无论是游者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是漂泊人的听雨亭。
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被文化抽象后的象征,浸透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躲避不开它。
山水,成了文化人漫长人生的精神皈依点。
宗教化了的山水和理念化了的风物,最能使有悟性的文人畅意适怀,于是生命深处的那种野朴的欲求便自然放纵。
所以,找几丛花树,觅几竿修竹,辟一处荒林,寻一座南山……用这种自慰和自卫掩埋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幻化知识分子的智慧,让不能实现的志向躲进这样一个逼仄的天地自乐耗散。
这种安贫乐道的修身养性,成了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窖,尽管单调平淡,也安全宁静。
隐居西湖的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离官场和市嚣,吟出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惬意,还有刘羽锡“陋室”的闲然,陶渊明“南山”的悠然,柳宗元“孤舟”的恬然,王维“山居”的怡然……这些纯粹的文化人在社会人格上大多缺少旋转力,无法与世俗力量周旋抗衡,无法与尘世中最普遍也最现实的观念相处而居,逃避与远离是最好的办法。
这一方面保全了自己免遭排挤打击,另一方面又不违背内心灵魂并可以以清高自诩。
所以,不管是身居逼仄的客舟,还是卜居狭窄的山水,都是疏淡了官场名利而又深明大义的。
无论是草庐下听雨的老汉,还是孤舟上垂钓的渔父;无论是登山远啸的仁者,还是临水长叹的智人。
论中国山水
期中论文----论对中国山水文化的感悟课程:中国旅游文化学院:化工学院专业:生物工程学号:2011115254姓名:何娟论对中国山水文化的感悟中国地大物博,名山胜川数不胜数,拥有天然的优越地理条件,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山清水秀且令人向往的旅游国度。
中国的山水千姿百态,可谓得天独厚;中国又是文明古国,历代人文荟萃。
这自然与人文的两大特点,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中国山水文化。
欣赏中国的山水,就如读中国的一本史书,只有独具慧眼的人们,才能读懂个中玄机,才能让那段沉睡的往事苏醒。
我自己去看过的旅游名胜不多,但凡去过的地方,也都让我感受非凡,每一处的山,每一处的水都有其历史或文化。
对中国山水文化的感悟,我就根据自己去旅游过的以及看过纪录片的山和水写出我自己的看法。
中国山水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内容和形态丰富多彩,包括以山水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和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态,可将中国山水文化分为山文化和水文化。
所谓山文化,就是以山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
山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尚书·盘庚》中就有记载:“古我先王适于山”。
远古时代,我们的先人就以山中为活动场所。
中国的许多名山声誉远播,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内容。
它们因所蕴涵的主要文化内容不同,而成为不同个性的名山。
最著名的有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风景名山等等。
五岳,在中国的众山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五岳,中国最著名的五座山,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足见五岳在众名山山中的地位。
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
总而言之,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闻名世界。
虽说各有千秋,但个人认为,西岳华山为最,其南接秦岭,北瞰黄河,扼西北进出中原之门户。
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老君犁沟等十分险峻之地,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
论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精神
论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精神【摘要】中国山水画自古而今,一直被视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精粹之一。
其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山水描绘技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审美理念和艺术风格。
山水文化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蕴含着对自然、人文、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山水画被视为最高境界的绘画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和文化价值。
山水画也与中国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独特看法和态度。
山水文化精神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在现代社会,对山水文化精神的理解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有助于维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山水画与山水文化精神的不朽价值,将继续激励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山水文化精神,发展历程,地位,哲学思想,影响,现代社会,理解,传承,不朽价值。
1. 引言1.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中国山水画起源于古代的中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战国时代。
最初的山水画是由古代中国画家在绘制动植物图像时,逐渐发展而来的。
在这个过程中,画家们开始加入背景元素,如山川河流和云雾等,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画。
这些早期的山水画作品主要体现了画家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表现,展现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说是由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迷恋所推动的。
中国是一个自然环境多样且景色壮美的国家,山水风景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山水画在其起源阶段就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味道。
这种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山水画精神,一直贯穿于中国画史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画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山水文化精神的内涵山水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和审美情感。
山水文化精神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
国画山水毕业论文
国画山水毕业论文国画山水毕业论文摘要: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国画山水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通过对国画山水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第一章:引言国画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墨、笔、墨砚等工具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国画山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观众的关注。
第二章:国画山水的起源与发展国画山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岩画和壁画。
这些壁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细节,为后来的国画山水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画山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第三章:国画山水的特点与表现手法国画山水以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而闻名于世。
首先,它强调意境和意蕴,追求“以形写神”的艺术效果。
其次,国画山水注重笔墨的运用,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等来表现不同的景象和情感。
此外,国画山水还注重构图和构图的平衡,力求达到整体的和谐与美感。
第四章:国画山水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国画山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民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独特感悟和表达。
国画山水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传递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和谐共处的追求。
第五章:国画山水的当代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变革,国画山水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艺术家们通过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使国画山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他们还通过多种媒介和技术的运用,将国画山水带入了新的表现领域。
结论:国画山水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国画山水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的多样性。
同时,国画山水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为我们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碰撞。
希望本篇论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国画山水的视角,并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认识。
山水文化高中作文议论
山水文化高中作文议论1中国幅员广阔,自然风景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风格迥然不同的山山水水。
我的家乡处于辽阔的北国,仔细查了一下,我发现我的家乡原来也处于古时常说的塞外,塞外多指长城以北的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
在人们的影响中每当提到塞外首先想起的是一个连年争战的地方,一座孤城,城门紧闭,没有一丝活力,天空,大地,山川,河流都是一种莽莽苍苍的景象,塞外的山水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壮阔,一种无形的天地之大。
我的家乡平遥也就是座落在这样的天地之中,也就是这样一种天地孕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儿女。
西晋文学家孙楚才华横溢,以直言敢谏而流芳千古;东晋玄学诗人孙绰博学善文,以挺身上书而名播史册;东晋史学家孙盛秉笔直书,以不畏权势而名播史册。
元末明初,祖籍平遥的刘基清廉正直,博通经史,以奇才大略扶佐朱元璋开创了明朝社稷;商人雷履泰,以超人的聪明才智和开拓精神,首创了全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成为中国金融史上的杰出人才。
这些都是顶天立地,干言敢谏的人才,他们的性格与北国风景相似相融。
南方的风景充满了柔情,江南水乡是人们说到南方唯一可以用来形容南方的词语。
江南山水明净秀美,更体现一种柔美。
与北国不同,南方多产美女,昭君,西施,貂蝉都是南方人。
而南方更多产诗人,李白,杜牧,杜甫,李清照,各个诗才华横溢,李白大声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诟人。
"为南方诗人喊出了风采。
北方因山而直率,南方人因水而柔情。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不同的山水孕育了不同文化,有了文化给山水更添了几分精神和韵味。
2山!水!一静一动,一刚一柔,这一对自然的精灵畅游在悠悠千年的中华文化长河之中,点缀着深厚的中华文明。
描写、叙事、抒情、寓志无不闪现着他们熟悉的身影。
十分灵动,十分深沉,山与水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向它们的欣赏者展示着一个个深邃的人生哲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水精灵以自己流动的步伐奔流于“逝者如斯“的时间长轴上,向人们述说着流水不腐的真谛。
中国的山水文化中的山文化作文
Mountain Culture in Chinese Landscape Culture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
其中,山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
China, this ancient land, has nurtured a rich and diverse landscape culture. Among them, mountain culture, with its unique cha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ountains are not only the masterpiece of nature, but also the symbol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
他们或登山望远,抒发胸中的豪情壮志;或隐居山林,寻找心灵的宁静与慰藉。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常常被赋予了高洁、坚韧、深远的意象。
诸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凌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都是山文化在文学中的体现。
Mountains have always been a frequent guest in the works of scholars and poet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y either climb mountains to gaze into the distance, expressing their ambitious aspirations; or retire to the mountains, seeking tranquility and comfort for their soul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mountains are often endowed with the imagery of nobility, perseverance, and profundity. Expressions such as "climbing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o survey the vast landscape" and "leisurely picking chrysanthemums under the eastern fence, casually glimpsing the southern mountain" are manifestations of mountain culture in literature.从地理角度看,中国的山脉众多,形态各异。
中国山水文化作文
中国山水文化作文Title: The Majestic Landscape Culture of ChinaChina, a land of ancient civilization, is home to a rich and diverse landscape culture that has been celebrated for centuries. From the towering peaks of the Himalayas to the winding rivers of the Yangtze and Yellow, China's natural wonders have inspired poets, artists, and philosophers alike, shaping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nation.The majestic mountains of China, such as the Five Great Mountains - Taishan, Huashan, Hengshan, Hengshan, and Songshan -have long been revered as sacred places of spiritual significance. These mountainous ranges, with their rugged terrains and breathtaking vistas, have served as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countless poets and painters throughout Chinese history. They symbolize strength, resilience, and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 embodying the enduring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Water is another essential element of China's landscape culture. The mighty Yangtze River, known as the "Long River," flows through the heart of China, providing life-sustaining water to millions of people. The serene beauty of the river has captivated the imagination of generations of Chinese, who have sought solace and enlightenment in its tranquil waters. Similarly, the Yellow River, known as the "Mother River" of China,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shaping the nation's history and culture. Its fertile floodplains have supported agri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making it a source of great pride and admiration.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or shanshui, is perhaps the most iconic manifestation of China's landscape culture. This traditional art form emphasizes th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ity,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the natural world through delicate brushstrokes and vibrant colors. Shanshui paintings often depict idyllic scenes of mountains, rivers, forests, and waterfalls, inviting viewers to immerse themselves in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Furthermore, China's landscape culture is deeply intertwined with its spiritual traditions. Many Chinese believe that the natural world is imbued with a mystical energy, or Qi, that can be harnessed for healing, medit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The practice of Feng Shui, which involves arranging one's living space to promote harmony with the environment, is based on this belief. Similarly, Taoist philosophy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seeking balance and peace in all aspects of life.标题:中国的壮丽山水文化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拥有一种丰富多样的山水文化,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文化结课论文论中国山水文化----古典山水文化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山水画深刻表达了人们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超脱,与协调共生的思想。
随着人们对自然审美认识的加深,不断地在园林中模仿自然地山水景色,营造自然的山水意境,达到“虽由人作。
万有天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中国山水审美园林建筑人文气息中国山水文化是以中国山水为载体和表现对象的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是一个不断创新又不断积累的动态发展过程。
山水文化源于山水,又美化着山水,产生于人与山水的关系,又服务于人与山水的关系。
中国园林是山水的缩影,是“城市山林”。
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以山以水,为堂为楼,以燕以息”。
中国的“山水审美”始于先,风行于晋和盛唐,此后,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从孔子的“以山比德,以水比智”的“仁者,者乐水”之说,到庄子的“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的亲和山水的审美感受,无会有一种精神的交流,即精神的输出和赋予。
以后的传统文化或隐逸山水或放志山水,都在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的交流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山水审美就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审美对象,应用各种表现方式展现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抒发真挚情感,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融通的一种审美活动。
山水审美的特征首先表现为它的自然性,既然是山水审美,就离不开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这种审美必须是源于自然,融于自然,最后又回归于自然,一切人文的、世俗的、人性的东西都必须以自然山水为依托。
其次是时空性的特点,自山水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它无边无际,浩渺博大,同时自然界又是不断循环往复地变化的,最明显的就是一年四时之更替。
最后,山水审美的最终归宿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
老子还强调以宁静的心态观察自然万物,才能真正体会到自然之美,他的这种虚静淡泊、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促进了人们认识山水、关注山水、体悟山水的审美活动。
山水美是指具有美的形态,给人以审美享受的山景水色之美。
对于山水美的推崇,人们有着超越时代、种族、文化素质等几乎各种限制的一致性。
山水美包含着丰富的容,其基础和核心是形象美,而形象美可归纳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多种特征。
古人对名山形象的评价很多,“泰山天下雄,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等等,而水的形象美亦很突出。
中国古典山水园林运用自然要素和人工造物,通过艺术手段的巧设与创造,如山石的堆叠,水体的布局,花草树木的种植,动物的豢养;亭、台、楼、阁、轩、榭、廊、墙栏杆的修饰点缀,或用北方豪放刚健之笔或用南方柔美秀丽之法铺排营建,将大自然山水之美和人工造物浓缩于一方天地,妙造出一个活的自然艺术品来让人在有限的时空境域体味回归大自然,从多角度获得对自然美的品赏,使人的精神得到休闲慰藉或美的享受,这是人们营建自然山水园林的主要的也是最大的目的。
中国古典自然山水园林是对大自然生态系统生动和真实的再现与模拟。
在崇尚“自然”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用“浑然天成”、“有若自然”、“在自然”或“宛白天开”之语来营建自然山水园林或评价山水园林所达到的最高艺术成就。
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生态之美主要体现在由山水、花卉、草木和和谐美和整体风貌美以及整体景观随自然季节、时间、气候变迁流动所展示出的四季季相美。
(一)古典山水园林之生态生机美古典山水园林中,因为有活水的流动而变得生动,因为有花草树木而生机勃勃、云蒸霞蔚,因为有虫鱼鸟兽而姿态万千,机趣勃勃。
山水园林虽由人造,但同与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在人们精心协调与照料下,既合大自然规律,也形成自己独有的微生态环境;园林中的树木繁华,花草茂盛;清水映绿,蝶飞鸟鸣;水气、露气、花气、馨香入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空气清新、环境雅致、宁静美丽、生机盎然的绿色空间,展示出园林的一派生机之美。
(二)古典山水园林之整体风貌美虽然同是山水园林,但地域不同,山水园林的整体自然风貌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在我国,山水园林差别最大的当数南北园林了。
南园和北园展现出不同的整体自然风貌美,这是由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动植物生态系统的差异造成的。
江南的园林,尤其在冬季和北方园林的枯寂之态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差别。
(三)古典山水园林之和谐美州拙政园的“枇杷园”、“听雨轩”、“海棠坞”等就是一些以植物为名的别致景观,其体现了自然物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的生态景观美。
(四)古典山水园林之季相美随着一年四季有规律的变化,园林的风景也处于变动不居的流转变迁之中。
但这种变动是有节奏的,这样就使得山水园林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四季之象。
但即使在同一个季节当中,园林也会随着早午晚,阴晴圆缺,雨露寒霜等不同的时辰和气候条件发生着多样性变化,这就使得园林在相对稳定的景致中又增添出无穷的意态之美,这也是山水园林季相之美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反映出我国根深蒂固的农耕意识和崇尚自然的审美格调,体现了我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以山为乐和水为知、以空为悟和远为觉精神的确立,这种天人合一的忧乐意识是一种精神,也是素朴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
这在中国古典山水园林中有更丰富和具体的涵。
园林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家园。
在园林之中感受到宇宙的空远,天地的高妙和万万物的生生不息,使之成为“人间哲理园”。
由此我们可以追溯中国山水文化和审美观念。
1、比德山水。
“智者乐水,仁者。
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出自孔子的《论语》。
以山水比喻“君子”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智慧的崇高境界。
其一,它揭示了人与自然在广泛的样态上有某种在的同形同构从而可以互相感应交流的关系。
其二,它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现象,将其视为某种神品质的象征,从而将美与善紧密地联系起来。
例如,古典园林中的树木,主要是花木。
以士人的审美观,花木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形、色、香,更在于它的精神象征。
他们偏爱梅、兰、竹菊,称“花中四君子”。
而竹之“刚直不阿”更寓示了人的高风亮节,松柏则是“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种“比德山水”的审美观,表明自然景观人工改造,不但同人的物质生活,而且同人的精神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所具有的人的、精神的意义,从而充满着社会色彩,极富于人情味,具有实践理性精神。
2、寄情山水将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和艺术表现对象,是从晋南北朝开始的。
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便是自然、山水冶心性,借山水以寄托情怀。
此时古典园林承载着寄兴、寓意、怡情的功能,它不仅是士文化阶层交流聚会的场所,同时也是他们表明心迹和精神操守的一种物化形式。
而其主要表现在园林建筑中的题名与楹联。
往往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时,触景生情,题诗作赋。
既装点建筑,又抒发情怀,使传统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而同时又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呼应,情景交融。
譬如,州留园的“与谁同坐轩”,令人想起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由于古典园林对于人对自然的精神体验的较高要求,同时,兼有生活与休闲、既宜独酌又宜共赏,因而在其整体布局和建筑配置上,便要求建筑与园林景观的相互融合。
“山水有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可居可游之为得。
”园林中的建筑,尤其是江南古典园林,是一种景观建筑,极具观赏性,体现丰富的人文景观层次。
无论是轩、亭、楼、榭,还是廊、桥、墙、窗,无不与山、水、石、木、花相依成景。
3、写意山水古典园林的审美观深受晋以来玄学和佛学的影响,讲求“以玄对山水”,提倡“贵无”的思想,“追求在现实的人生之中,特别是情感之中去达到对无限的体验,进入一种超越有限的、自由的人生境界。
”这种审美意识影响着当时山水画、山水诗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影响着古典园林审美中的“言不尽意”、“得意忘形”的写意手法形成和发展。
园林中的山、水、石、树木、花草往往由于中国士文化阶层独特的人文和审美取向而充满“诗情画意”。
为自然界的美勾勒出清丽、唯美的人文意境。
如“晓风残月”“幽壑清溪”“小桥流水”…精致典雅的景观配以灰砖、粉墙、黑漆木作的园林建筑,反映出士文化阶层对于自然之美的人文解读。
我国的古典园林山水在长期的发展中具有中华民族的美学特征,1、形神结合重神韵山水之所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在于山水画中的意境。
意境是山水的灵魂,表达了文人对大自然的自我感情和表现出的个性,对大自然风景的生动刻画中贯穿着理性思辨的过程和展开。
这些精神涵渗透在形象的刻画上和意境的熔铸中。
2、物我交融重情意人们对大自然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通过诗人将自然美熔铸成艺术美——是景与情的融合。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3、知悟兼顾重感悟中国的山水自始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纯客观自然景物的再现,具有重情意,重神韵、重领悟、重天然的美学特征.继承了庄子哲学中的清淡玄学风气,无以白化、清静自正。
那些画家及士大夫们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味去体会自然和表现自然,知悟兼顾同时注重感悟。
中国古典山水园林的审美意识是体验自然美中的得趣、畅神等一些自然美意识,同时也是外物与自我的统一,形似与气韵的结合,应目与会心的相承,天然与人工的融汇。
形成情景交融,含而不露.天然浑成的韵味.这些成为我国自然审美的基本格调。
自然审美意识是在我国多样的、秀美的山川景物之中不断发展的。
正是在这些山水不断发展中,展现出美学特质,看到古代的中国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表明我国山水具有常盛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无限生命力。
我们应借鉴绘画、音乐、诗歌、舞蹈等为人们搜熟悉和所接受的载体,让生态伦理回到生活的场景中来,让人们在艺术的生活中发现世界、感悟世界,领略生态伦理的要求,开拓生命的价值,让脱离生活的生态伦理学通过深厚的艺术情感,活泼的爱、心交流,对周遭的自然充满着感动、激情,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对自然生命的关怀,聆听生命意义的呼唤。
“只有当我们的身体真实地感受到这丰富多彩的、有声有色有相的世界,我们才可能真实地发现,美是存在的!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