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word精品文档7页
英汉互译理论和实践(共104张PPT)精选
“no-no” in today’s market place.此句 中的no-no词典(cídiǎn)上根本查不到,经 推敲,结果译为“无人问津”较为合适。 误译:织物整理剂在今日的市场无人问津。
4.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原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 We’d like to express our appreciation to you for all you’ve done for us in the trade. 原译:我们对于你们在这笔交易中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表示由衷的 感谢。
第十五页,共104页。
第十六页,共104页。
第十七页,共104页。
第二节 翻译(fānyì)标准
汉朝和唐朝——“文”与“质”之争。 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
通顺(tōngshùn),强调翻译的可读性。 主张“质”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不增不
减,强调翻译中的忠实性。 该争论的实质是意译和直译之争。
第十八页,共104页。
清代翻译家严复 信(faithfulness); 达(expressiveness); 雅(elegance)。
他曾如此阐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 其信,已大难(dànán)矣!顾信矣,不达,虽 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天演论》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序 言,1896年)
第四页,共104页。
第五页,共104页。
1、简单(jiǎndān)语句的译文虽然生硬,但基本可读。 例2 原文:I can se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
王伟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互文性为理论框架,参考香港地铁公示语的翻译标准,力图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统一的翻译标准,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总页数】3页(P92-94)
【作者】王伟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 10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3
【相关文献】
1.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汉英翻译教学研究 [J], 何飞
2.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J], 于波;李淑华
3.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J], 闫苏
4.汉英翻译教学答案标准多元化研究——以西藏大学非英语专业汉英翻译教学实践为例 [J], 谭益兰
5.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大学汉英翻译教学研究——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J], 何欣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刘军平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与翻译(2)
刘军平克里斯蒂娃:互文性理论与翻译(2)Willow这个词在俄罗斯民歌中是悲伤的形象,是人类悲惨命运的象征,在莎士比亚悲剧中,柳树的形象和奥赛罗与狄斯摩娜的悲惨命运联系在一起,狄斯摩娜临死前唱的正是柳树之歌,而奥赛罗则是装点着柳树倒在水中死去。
《哈姆雷特》中忧郁的奥菲利亚临死时,“轻颤的柳条在她肩头垂泣”。
中国诗的用典则也可看作是互文性的一种。
如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咏柳不可直说折柳,须用‘章台’,‘灞岸’等字。
只因为李贺诗有“桃花乱落如红雨”,刘禹锡诗有“玄都观里桃千古,总是刘郎去后栽,”之所用“章台”“灞岸”代“柳”,是因为韩翃诗有“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李白词有“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代长安人有送客到灞桥折柳赠别的习俗,可见,运用替代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运用典故。
作为译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理解这些互文用典,同时译者须明白这些深奥的典故对当代读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并且有权决定这些典故是否是诗歌背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从目的语中寻找新的替代。
由于意象具有隐喻的意义,它必然具有独立的互文性指涉意义,只不过有的意象已经象征化了。
但现代诗歌的指涉是多义的,因为它们在不同情境中反复出现,而寓意朦胧,译者需要费心琢磨才行。
罗兰·巴特曾提及互文性的符码是“引文的海市蜃楼”(mirage of citations),不太容易捉摸。
这样听起来有些似是而非,因为互文的定义就是在话语体系中体现一种捉摸不定的特点,因此,互文性有双重特点。
一方面,它唤起对先前已经存在的文本的重要性,强调文本是开放的,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与其他文本发生关联。
一提及互文,译者马上想到先前文本对它的影响。
另一方面,互文又意味着对文化话语空间的参与,即它不仅是考虑先前文本的因素,而是考虑到以文化为背景的话语实践,已经阅读过的匿名文本的引文无从追寻,如简单的暗指和回忆。
这种联系和联想是重复先前文本的某些因素,而不直接使用其意义。
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探讨
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探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越来越成为跨文化交流和交际的必备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方式,也愈发重要。
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而互文性作为一种翻译的理论,不仅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可以让翻译更加地精准和高效。
本文将通过对互文性理论的探讨,分析其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和实现。
首先,什么是互文性理论?互文性理论是指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借用和交错的现象。
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认为不同的文本之间可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因此,翻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互文性理论,寻找和利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联系,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其次,如何应用互文性理论来实现英语翻译的高效和精准?首先,翻译员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通过了解文本所涉及的历史、地理、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找到文本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
例如,在翻译中如果遇到类似于“the American dream”(美国梦)这样的文化名词,翻译员需要先对这一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反过来,翻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来寻找和运用相似的文本或概念。
其次,翻译员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法和词汇差异,通过寻找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更好地运用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提高翻译的质量。
例如,在英语翻译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用到复合词,而德语是一个非常擅长构造复合词的语种。
因此,在翻译德文文本时,可以通过寻找和利用相似性,更好地运用目标语言的复合词构造方式,提高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对于某些专业性的翻译,互文性理论也可以用来寻找和利用文本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
例如,在医学和法律领域的翻译中,翻译员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专业术语和用语,通过寻找和利用文本之间的相似性,更好地运用目标语言的专业术语和用语。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5. 互文性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1.在翻译教学中要让学生认清翻译互文性的意义及翻译文本的互文性与译者先在结构的相互关系一切文本皆为互文本,一切文本都与它以前的以及和它同时存在的其他文本有互文关系,后人对前人的解读反过来构成并不断地构成前人文本的一部分,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处于与其他许许多多作品的无限关联之中。
文学的互文性质加强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翻译研究逐步走向深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得到了重视,译作的独立地位也得以确立,因此,译作与原作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仆主关系,而是互文关系。
同样,译作在目的语文化中对文学作品创作的影响也构成了互文关系。
这种互文性体现了译文文本的多元互补性,下例则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汉语俗语“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译作An after dinner walk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英译文显然与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有互文关系,译文采用这种互文手法更具美感,更有新意,更能引起译文读者的共鸣。
而将此回译成汉语,译者可不落汉语原表达法的窠臼,另辟蹊径地译为“饭后遛弯儿,医生靠边儿”。
此译文在文体效果上与汉语原文以及英语译文都合拍,并将英译文中的doctor 形象加以保留,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
回译文可算是一种归化与异化的综合。
以上各译文之间的显形互文关系以及与源发语之间的隐形互文关系说明了翻译是一个对原文不断修改、延续和创新的过程,译者采用不同的译文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和不同时代的要求,互文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和意义。
因此,在翻译中,互文性意味着翻译文本中没有一个意义的真理期待被一劳永逸地发现和揭示,意味着译本对原作的延续和创造,意味着读者解读的无限性和翻译的多元性。
翻译是一个意义不断增殖和修正的过程,这为译者主体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为其主体创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互文性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精品文档6页
互文性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一.互文性理论的概念互文性理论批评方法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娃提出。
该理论强调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和改造。
每一个文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互文性,而这一互文性不仅指文本内部的互文性,还包括文本与文本间的互文性。
而这一过程是需要读者不断能动地参与,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无意识地有意义的创造。
因此,互文性这个概念的提出对话语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使我们能够在某一语篇与其他语篇的相互关系中来分析和评价该语篇结构成分的功能以及整个语篇的意义和价值。
二.互文性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传统英美文学教学大多以文学史+选读的模式进行,而且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学生也只是机械的记忆。
这样的课堂学生觉得无趣枯燥,觉得文学课与综英,高英课没有区别,除了字词的学习和文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再无其他可学,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性完全被忽略。
因此,我们急需用文学理论武装头脑,将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结合,不断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互文性这一理论为我们进行文本分析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互文性强调同一文本间、不同文本间都存在文本指涉,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改编。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发挥能动作用,不断阐释文本内涵与外延。
互文性有机地沟通了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不仅突出了文学文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而且注重在广阔的文化语境中考察文学意义的生成与交流,拓宽了传统文学研究的范围,为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
笔者在文学教学中不断加入互文性理论学习,并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运用互文性批评方法分析文本,不断拓宽学生思路,最终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
在讲到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卡斯特桥市长》时,笔者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进行讨论。
多数学生只是围绕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展开讨论,少数同学想到从比较的角度分析哈代的悲剧小说与中国作家余华小说中的悲剧色彩的异同。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
存在 误区 。 这 两 大难 点 导 致 大 量 中式 译 文 的 产 生 。 笔者认为 ,
在 教 学实践 中引入互 文性 理论 ,可 以有效 提升汉 英教学质
量 , 增 强 学 生 的 翻 译 实 践 能 力 。在 语 料 方 面 ,本 文 选 用 轨
2相 关 研 究
广 义 而 言 ,京 津 地 区现 有 地 铁 系 统 ( s u b w a y s y s t e m )、 规 划 中 的北 京 地 铁 平 谷 线 ( 即 郊 区 通 勤 列 车 ,c o m m u t e r
p r o vi di ng a u ni ie f d t r a n s l a t i o n c r i t e r i o n f o r t he r a i l t r a ns i t p ub l i c s i g n s i n l i gh t o ft h e t h e o r y o fi nt e r t e x t ua l i t y. Ke y wo r ds i n t e r s e x ua l i t y; r a i l t r a ns i t ; p u bl i c s i g n l a ng u a g e ; ra t ns l a - t i o n; s t a nd a r d i z a t i o n
互文性理论与英语翻译实践探究
互文性理论与英语翻译实践探究本文运用互文性理论,分析互文对译者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译者作为读者需要对原文进行互文性解读;译者作为作者对原文本进行互文书写。
翻译中互文指涉必须通过互文标记起作用,因而互文标记对两种不同语言转化过程中的符号取值,对两个文本之间的功能对等的评估。
世界作为一种无限的文本出现,一切事物如政治、经济、心理、历史、宗教、哲学等,都被文本化(程锡麟)。
任何文本都是处在互文网络中,互文性是研究文本语言的基本要素。
每个文本都处在已存在的其它文本中,每个文本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这种文中有文的状态呼吁要把文本当成一个有机整体,多角度地研究文本系统的内与外,形式与内容,形式与意义。
翻译工作者要从互文性的角度去把握原文本,阅读文本,阐释文本,从而更恰切地表达译文。
本文将探讨互文理论对于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一、互文性理论互文理论是法国符号学家Kristeva首次使用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概念。
所谓“互文”(inter text)指的是存在于其他语篇中的语篇。
“互文性”是不同语篇之间的相互联系。
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每个文本都具有互文性,因为这个文本本身就是另一个文本的互文。
Kristeva从文本生产的角度进行互文性研究的,其概念突破了结构主义语言学抽象的文本理论,明确指出文本之间的关系,但是其文本概念缺乏主体。
她认为文本有两个维度,一是横轴的作者和读者的关系;二是纵轴上文本与另一文本的关系。
文本之间靠表述的易位联系。
横轴上作者和读者形成一种对话关系,这种关系基于作者和读者双方拥有共同的记忆,“互文是循环往复的记忆”。
(互文性研究)作者利用某种激发语(prompter)激发读者深层或浅层或久远或短暂的记忆,从而和某些文本(背景)互文,这种关系是联想的纵聚合关系,是隐含而模糊、不易辨别的。
如印裔英语作家萨尔曼·拉什迪的代表作《午夜之子》与印度神话形成互文。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一、引言“互文性”这一概念最早出自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对话”实际上指的是文本间的关系。
该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两派都强调的共同点就是结构的不确定性, 即强调意义的流动性。
Hatim &Mason(2001 年)把互文性概括为“从(文本)对其他相关文本的依赖角度来看,只有通过它(互文性) , 文本才能获得识别”。
殷企平(1995 年)指出, 互文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文本的改写(作者的角度)、文本的完成(读者的角度)和文本的阐释(批评家的角度)。
互文性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古今中外皆有, 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T. S. Eliot 的《荒原》。
在《传统与个人才华》一文中, Eliot 认为, 任何艺术家的意义都不是自足的, 而是在与前辈艺术家的比较中产生的。
互文性理论认为, 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本而存在, 所有的文本都处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这使得对各种文本的理解都要依据这种相互关系。
因此, 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不是自足的, 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 它没有一种可以确定的意义, 读者可以积极参与文学本身的活动和生产, 可以通过发现文本意义的新组合而重写文本。
文本的阐释取决于主体汇集各种互文本并将它们同给定文本相联系的能力。
Riffaterre(1978 年)认为互文性是读者感知的主要模式, 也是许多特殊文学效果如幽默、荒谬、含混、及模糊等的来源。
当代文学作品, 尤其是后现代主义作品广泛地运用了互文性。
用Roland Barthes 的话来说, 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融进前人的作品, 或改写或“内化” ,他们的创作由其它文本的“碎片”编织而成, 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这种现象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不朽生命力。
二、互文性与翻译研究有学者将互文性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
秦文华认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 翻译实践的过程不仅包含着语言之间、文本之间、意义之间的转换, 而且诸多原文和诸多译文还在更广阔的时空进行着互相补充、互相指涉, 从而创造出比单纯的翻版或是复制更为丰富的意义, 翻译理论的建构也不例外。
互文性与翻译说课材料
的知识水平和背景知识; 读者在解读译文时,互文现象的存在会涉及到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和养
成。
The end Thank映原文中所包含的一切互文关系,而且越充
分越好。但原文的互文性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进入译文的。因此现实的情 况是译者会视情况有选择地翻译和处理一些互文现象,而将其他互文现象 予以忽略或淡化;或者不同译者对同一个原文互文现象会作出不同的处理。
2.除了反映原文互文性之外,译文还具有译语文化和文学传统中的互文继承 和借用关系。
互文性概念详解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
1)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 上加以改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
2)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在一个文本之中,不同程度地以各 种多少能辨认的形式存在着其他的文本。
创见:作品不再是对客观世界镜子般的反映,而是无数文本间的产物。
目的:解构文本的独创性,消解中心
互文性与翻译 Intertextuality and Translation
Outline
互文与互文性 互文性分类 如何探究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 互文性与翻译
互文与互文性
一个文本总是或多或少与其他文本之间有着相互影响与联系, 那么与之有关的其他文本就是互文(intertext)。
一个文本因与其他文本发生联系而呈现出的特性就是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互文性与翻译
(一)原文的互文性 具有其文化和文学传统中的互文继承和借用关系,但也有可能是超越
其本族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比如,原文的互文性可能涉及原语以外的语言, 这种互文性表现在语言形式层面就使得原语文本成为杂合文本。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中融 进前 人的作 品 , 改写 或“ 或 内化 ” 他 们 的创 作 由其 它 ,
华 》] [ 一文 中 , . . l t 为 , 何 艺术 家 的意 义 都 不 是 3 T S Ei 认 o 任
自足 的 , 是 在 与 前 辈 艺 术 家 的 比 较 中 产 生 的 。他 说 : 而 “ 我们 常常 会发 现 , 的作 品 中 , 仅 最好 的部 分 , 他 不 而且 最 具有 个性 的部 分 都是 他 前 辈诗 人 最 有 力 地表 明他 们 的 不 朽的 地方 。 ” 当代文学 作 品 , 尤其 是后现 代 主义 作 品广 泛 地运 用 了 互文 性 。用 R l d B r e的 话 来 说 , 家 在 自己 的 作 品 o n at a h 作
[ 中图分类号]H3 [ 1 文献标识码]A [ 9 文章编号] 15 1 2 0 ) 30 0 -4 1 7 — l x( 0 6 0 - 1 60 6
而 重写文 本 。文 本 的 阐释 取决 于 主体 汇 集 各 种 互 文 本 并
一
、
互 文性 理 论 的 由来 及 运 用
将 它 们 同给定 文本 相 联系 的能 力 。在 《 诗歌 符 号学 》 , _中 5
传 统 的影 响 , 至 包括 与其 它非 文学 因素 的 关 系 T on 甚 h r-
b ro El一 利用 了三 个 不 同 时 期 的 绘 画 来 说 明古 典 orw “ 就 l 现 实 主义 文学 、 现代 主义文 学和 后 现代 主义 文学 之 间的 相 互 联 系与 区别 。还 有 人研 究 歌德 的《 士德 》 李 斯特 的 浮 与 “ 浮士 德交 响 曲” 间 的关 系_ 。 之 1 ]
有 着 积极 意义 。
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探讨
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探讨互文性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包括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价值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互文性理论对于提高翻译质量和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流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翻译作为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的传递与理解。
互文性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二、互文性理论的概念与特点互文性理论起源于法国文学批评家克里斯蒂娜·比德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巴黎学派理论。
它强调文本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主张阅读与解读文本时应考虑原始文本及其相关联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
互文性理论的特点在于它将文本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仅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和要素,也关注与其相关联的其他文本。
它认为不同文本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解读和理解这些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三、互文性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应用1.翻译理论层面互文性理论在翻译理论层面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关注语义和语法等技术层面,而互文性理论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影响。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通过对原始文本及其相关联的其他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再现原始文本的意义。
2.翻译实践层面在翻译实践中,互文性理论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原始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
翻译者可以通过研究原始文本的参考文本,更好地理解原始文本的背景、风格和时代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此外,翻译者还可以借鉴其他语言和文化的文本,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四、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文化差异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大学汉英翻译教学研究——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大学汉英翻译教学研究----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何欣忆在跨语言交际日益频繁且深人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汉英翻译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要求 学生在语言翻译上做到文从字顺、准确流畅,还要 求学生在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全面发挥跨文化交际 的技巧和能力,完整表现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 和谐、沟通与互动,进一步提高跨语言文化交流的 总体质量。
由武光军编著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依据当前创新性的汉英翻译教学理论进一步推进了 汉英翻译教学教材的创新研究,英汉翻译教材的实 用性大大提高,全面突出了汉英翻译理论与翻译实 践中知识性的教学与实践性的训练,为当下英语专 业学生的汉英翻译学习和汉英翻译实践提供了专业 化的指导与帮助。
《新编汉英翻译教程》共分为上、下两编。
在 上编中,编者系统化地概述了汉英翻译的知识框架、过程解读和语篇实践,对汉英翻译的历史、内涵、标准、能力、现状,以及各类型文章的汉译英实践 进行了全面地说明与介绍。
在下编中,编者从汉英 翻译的策略出发,着重讨论与总结了汉译英的有效 策略、常见错误和名家经验,以实践为导向切实提 升汉英翻译教学的实用性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大学汉英翻译教 学打破了传统语篇的认知局限性,凸显了语篇的开放 性意义,要求教师与学生在立体化的、全面的、互动 的教学语境中进一步开阔汉英翻译的交际视野,提高 汉英翻译的应用效果。
在传统的汉英翻译教学中,教 师与学生的交流通常是单向性和片面性的,也就是 说,教师单向地将汉英翻译的理论、技巧和经验传达 给学生,学生片面孤立地对词汇、句子、语篇等进行 理解、记忆,并展开翻译练习。
但随着汉英翻译教学 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这些传统的汉英翻译教 学模式正逐渐被新型的翻译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所取 代。
其中,互文性理论是汉英翻译教学研究的跨学科 研究成果,它在汉英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汉 英翻译教学的动态转变,将汉英翻译中的词汇、语 法、语篇结构、文化特征、表达特征等动态联系到一 起,有效增强了学生对汉译英语篇思想内容、观点倾 向、表达意义的整体把握。
浅谈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互文性理论作为一种文本理论,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注重译者身份转换的动态性和考核方式的多元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翻译人才。
关键词:互文性理论;商务英语翻译;开放式教学;发散性思维法国结构主义思想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在其著作《符号学,语意分析研究》(1969)中,率先提出“互文性”这一术语。
她认为,“横向轴(作者——读者)和纵向轴(文本——背景)重合后揭示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词(或一篇文本)是另一些词(或文本)的再现,我们从中至少可以读到另一个词(或一篇文本)。
……任何一篇文本的写成都如同一幅语录彩图的拼成,任何一篇文本都是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
在互文性理论的观照下,我们认识到其所崇尚的开放、动态、发散、多元和异质的思维方式为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活动,翻译实践的过程不仅包含语言之间、文本之间和意义之间的转换,而且诸多的原文和译文还在更广阔的时空进行着互相补充、互相指涉,从而创造出比单纯的翻版或复制更为丰富的意义。
本文结合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特点及出现的问题,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互文性理论应用到其教学实践中,以实现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和熟练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培养目标。
一、采用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渊源于科恩(R.C.Cohn)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和“开放课堂模型”——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模型。
它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创造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中得到全面发展。
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课程,常常被按照传统的PPP教学模式呈现,即讲授(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输出(production),致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地被调动,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不佳。
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人 文 社科
互文性理论对 翻译实跬硇指导意 义
武汉铁路 职 业技 术 学院 赵 亚 军
[ 摘 要 ] 翻译过程 中译者应利用源语 的互文阅读储备追踪互文线索 , 在 正确解读原作 中所蕴 涵的社会文化信息 , 完成对原文文本 的 “ 完成” 阐释 ” 和“ 。同时利用积年 累月所建构的译语文化知识和 阅读经验 , 深入 到译语世界 中去搜 索信息 , 使读者产生共鸣和相应 的
互 文联 想 。
[ 关键词 ] 互文性 互文阅读储备 互文联想 翻译 实践
一
、
什 么是 互 文 性
互 文性 ( tr x ai ) i et t ly 指文本 间发 生的相互关 系 , 有人译作 “ n eu t 也 文 本间性 ” 。这一术语最早由法国著名的符号学家 、 女权主义批评家克里 斯蒂娃 , 在一篇名为《 , 词 对话 , 小说》 的文章 中首先提 出, 而后 又在《 符 号学, 语意分析研究》 等著作 中反复论证。 用她的话说 , 互文性是 :任何 “ 作 品的文本都是像许 多行文的镶嵌 品那样 构成的 ,任何文本都是其它 文本 的吸收和转化” 。其基本 内涵是 , 没有单独 的文本 , 任何文本 都是 “ 文本 间性 ” , 的 一个文本指涉 另一个文本 , 文本 与文本永远处 于交叉 、 重复 、 吸收和转化之 中, 它们构成 了绵延不绝 的文本群体 。要想解 读一 部作品 , 首先得对在作品 中出现 的相关典故套用等进行发掘 与研究 , 从 而获得对该作 品的正确释义。 二、 文性与翻译的关系 互 互文性并不是简单的文字借用 , 而是思想的互相碰撞 , 它涉及 到人 类的历史 、 文化 、 知识 、 语言等各方面的交融。互文性与翻译紧密相关 , 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互文性 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 , 、 作者 译者 、 读者进 行跨时空 的对话和交流 , 成选择与吸收 、 造与变异的互动过程 。因 形 创 此把互文理论应用于文学翻译研究是有益而可行的。 互文性理论包含三层含义 :1对 文本 的改写。即任何作者在写作 () 时都是对别的文本进行有 意或无 意的改写。一个作 家以前读过的文本 会影响到他的想 象、 观点和技巧等 , 而他在写作 过程 中又会 反过来 对这 些文本进行修正 和改写 , 这就体现 了一种互文关 系;2 对 文本 的完成 。 () 任何读者在 阅读 时 , 都会受 到 自己所处的时代 、 社会 、 文化等背景 的影 响, 以其 自身 的互文阅读能力完成 对文本 的阅读 ;3 对文本的阐释。阐 () 释者运用互文性 的知识对文本进行理解和解释 ,具体包括说 出作者未 尽之意 , 将复杂简单 化 , 将暗示 、 明示话 以及从具体细 节中抽象出普遍 意义、 原则和规则。 根据互文性理论 , 译文与原文之 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互 文关 系。 而译 者作 为两者之间的媒介 , 首先要充 当原文语 篇的读者 , 利用源语的互文 性知识 , 结合 自身的源语 阅读互文经历完成 对“ 文本的完成” 然后作为 , 阐释者对文本进行理解 和解释 , 完成对 “ 文本 的阐释” 最后又作为作者 , 在两种文化体系和语言 中转化 , 自 受 身互文 阅读水平 和双语 能力的影 响对原文文本进行有意识 的改写 , 从而完成对 “ 文本 的改写” 。 三、 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译文不是原文 的复制品 。译文与其相关 的文学作 品乃至整个 文化 形成互文 。 成功的译文既要避免这种互文对原作可能造成的误解 , 又要 利用这种互文扩大原作的意义空间。 在实际翻译 中, 译者不但 应能 自如 运用两种语言 , 还必须熟识两种语 言的文化 。 这样译文才能最 大限度地 避免源语文化缺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译者的双语水平 , 对两种不 同 文化 的了解程度以及源语 和译人语互文阅读储备的大小决定 了译文质 量 的高 下 。 就文化 内涵而论 , 译者必须 积极介 入传 统文化词的阐释 , 利用源语 的互文知识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分析 。利用 源语的互文阅读储备追 踪互文线索 , 正确解读原作 中所蕴涵 的社会文化信 息, 完成对 原文文本 的“ 完成” 阐释” 和“ 。 例如 , 自《 子》 上食埃 土, 出 苟 的“ 下饮 黄泉” 中的“ 黄泉” 一词 , 何 任
浅析从互文性看英汉成语典故的翻译(2)
浅析从互文性看英汉成语典故的翻译(2)浅析从互文性看英汉成语典故的翻译二、互文性与成语典故的翻译翻译就是理解,并且让人理解。
谭载喜说:“翻译中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受着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对译者来说,没有对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与表达。
”互文性是理解一切文本的前提,它强调文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种互文性的关联因为所属文化圈的不同,往往不为处于另一文化体系中的人们所知晓,成为语际转换中理解与交际的障碍。
译者要进入另一文化体系内,追踪互文性,寻找互文性标记(intertextuality signals),寻根溯源,找到互文性标记所在的文本,即互文参照,以求准确地解读和传译原作中蕴含的社会文化信息。
因此,要准确理解每一个成语典故,就必须熟悉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它所使用的文化语境,才能理解其内涵意义。
这要求译者不仅要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要熟悉两种文化,即要掌握丰富的互文性知识,并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在目的语中准确地传达原语的意义。
就成语典故翻译而言,互文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翻译的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中。
(一)互文性与理解根据互文性理论,在成语典故翻译过程的第一步即理解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文字表面的含义,更重要的是深挖其文化内涵,找出暗含其中“前文本”的痕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其涵义。
英汉两种语言中含有大量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需要了解它们涉及到的互文性知识。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如,as old as Adam,据《圣经》记载,Adam为人类的始祖,即最古老的人物,现意为“非常古老或非常陈旧”;fig leaf,指遮盖隐处、维持体面的无花果叶,此语典出《圣经·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裙子;the apple of discord,传说厄里斯女神因未被邀请去参加Thetis和Peleus的婚礼,由此怀恨在心,便把一只金苹果扔在参加婚礼的神与女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从而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用来比喻“动乱的根源、斗争的原因”;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出自罗马诗人兼讽刺文学家贺拉斯在《论诗》中的一句话;Sword of Damocles ,达摩克利斯的宝剑,出自古代希腊历史故事,用来喻指临头的危险或迫在眉睫的危急情况,类似于汉语的“大祸临头”。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Intertextuality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翻译学是一门关于比较文化和语言的学科,其重点是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
翻译教学作为翻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其中,互文性是翻译教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本文的目的是阐述互文性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讨论它如何影响翻译教学。
Translation is a discipline of comparative culture and language, with its focus on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Translation teach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nslation studies is also a complex task. Intertextuality is a basic concept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oun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textuality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to discuss how it affects translation teaching.互文性的概念源于文本学理论,它是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些文本可能是同一作者的,也可能是不同作者的。
它表明,任何文本都是建立在先前文本的基础上的,并以一种或多种方式参考先前文本。
翻译教学中的互文性意味着,源文本和译文之间有联系,并可以用于理解和翻译源文本。
The concept of intertextuality is derived from textual theory, referr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s, which may be from the same author or from different authors. It shows that any text is based on previous texts and referenced to previous texts in one or more ways. The intertextuality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impli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ource texts and translation, and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translate source texts.翻译教学中的互文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源文本,并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其与译文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语言。
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互文性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互文性”(Intertexuality),又称“文本间性”、“文本互涉”或“文本互指性”,是诞生于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的文本理论。
“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黄念然 1999:15)。
克里斯蒂娃的互文性理论是在总结和延伸了索绪尔和巴赫金的语言理念而产生的。
首先她的“互文性”的阐释置换了巴赫金的人本主体,将更多的关注投射到文本当中,但这种文本并非单一性文本,它是其所处时空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单一文本的意义在于整个系统之中其它文本(即其它系统要素)的相互参照和相互指涉,同时系统不存在绝对外延,是一个可以无限拓展的网络空间。
其次,互文性理论对文本的解读并非单纯的文本分析,而是将视线扩展到整个文学传统和文化影响的视域之内。
结构主义翻译研究认为,翻译是一种语际转换,即用目的语将原语表达的事物重新表达一遍。
这种转换实际上是用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事物或事件,它预设了原文和译文可以表达同一确定的意义。
纵观中西翻译历史,中西译论虽有诸多的不同,但就翻译的评判标准而言,翻译的好坏优劣大多取决于意义的转换在多大程度上与原文的意义相忠实。
美国文学家赫希说,整个现代西方哲学人文科学的发展,关键在于对“意义的寻求”,以及对意义真实层面的把握。
奈达在给翻译下定义时也曾说:“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在他们看来,意义是一一对等的,有确定的、一成不变的含义,翻译可以通过对文本结构的理性挖掘,“等值”、“等效”地再现“原意”,因此,如何寻求意义对等便成了传统翻译观的焦点。
然而,随着结构主义被纳入互文性的批判视域,这种传统翻译的“意义”终极学说被打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文性理论与汉英翻译教学Intersexuality Theory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WANG WeiAbstract In translation classroom, based on an empirical study,theauthor finds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of rail transit systemsin Beijing and Tianjin lacks unified standard, which will be incompa-tibl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aims at providing a unified translation criterion for the rail transit public signs in light of 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1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在笔者所讲授的“时文翻译”和“非文学翻译”课程中,通过访谈法得知,在应用文体的汉英翻译实践中,学生主要遇到的难点有:1)受汉语思维影响,在英语译文中拷贝汉语句法词法;2)缺乏语境观念,选择具体单词句式存在误区。
这两大难点导致大量中式译文的产生。
笔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互文性理论,可以有效提升汉英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在语料方面,本文选用轨道交通公示语为例,论述互文性的实用价值。
就翻译单位而言,英文轨交站名是较长的“短语”[1],属于卡特福德(Catford)分类的第四层级,也就是纽马克(Newmark)认定的翻译“操作单位”[2]。
依照潘文国的分类,汉语轨交站名是一种较长的“辞”[3],即词和短语。
由此可见,英汉站名处于相同语言层级。
互文性这一概念首先是由克里斯蒂娃(Kristeva)提出并论述的。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个语篇的吸收转化。
互文性这一定义取代了互主观性,诗学语言被解读为至少是双重的。
”[4]她还区分了水平互文性和垂直互文性。
前者指某一语篇参照或直接借用其他语篇;后者指构成语篇的直接或间接的语境,包含语篇、语式以及话语等方面内容。
哈蒂姆和穆蒂(Hatim & Munday)指出:“语篇成分依存于其他语篇才能传达意义,而互文性就是传辞达意的加工机制。
”[5]因此,京津轨交公示语和香港地铁公示语存在水平互文性关系,虽然不能直接借用,但香港地铁公示语英语译文可以为京津地铁站名英译提供参照标准。
轨道站点名称作为公示语的一种,在实际应用中主要起到指示和提示的功能,即提示乘客到达站点或换乘站点,因此,译文必须清晰明了,而不能含混不清。
英译轨交站名必须发挥指示功能和传信功能,明确告知乘客车站信息。
2 相?P研究广义而言,京津地区现有地铁系统(subway system)、规划中的北京地铁平谷线(即郊区通勤列车,commuter rail)以及规划中的京津冀城铁(inter-city rail)均属于轨道交通系统。
通过分析现有的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的英译名称,发现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并且缺乏统一技术参数标准。
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纠正,会阻碍交通一体化进程,并且与京津冀地区的国际化定位严重不符。
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从目的论和互文性视角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统一标准,有效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国际形象和文化内涵,在语言文化领域为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吕和发认为:“公示语是用于公共场合对社会民众传达提示、警示、要求和限制等意图而使用的特殊用语。
”[6]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具备四方面功能:指示性、提示性、警示性和强制性。
王树槐提出地铁公示语翻译遵从“习惯原则、简洁醒目原则、译名从实原则、因况省译原则、通俗易懂原则、足够清晰原则、委婉礼貌原则”[7]。
本研究把互文性理论运用到公示语翻译实践中,参考香港地铁(MTR)公示语的翻译标准,为京津轨道交通公示语翻译提供统一的翻译标准。
3 语料转写与分析为便于语料分析,通过网络下载北京地铁(Beijing Subway,官网地址:http://bjsubway/)、天津轨道交通(Tianjin Rail Transit,官网地址:http://tjdt/)以及香港地铁(Mass Transit Railway,MTR,官网地址:http://mtr.hk/ch/)的线路图,并且将其中的汉语名称和英译名称进行转写分类(如表1所示)。
具体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是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的体现。
如表1所示,北京地铁和香港地铁均采用“归化―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上,“直译”“直译+音译”“音译”都有所运用;而天津轨交则只采用“异化”策略,在语言层面上只采用了“音译”方法。
4 问题与解决方案语料统计显示,京津轨交公示语英语译文存在诸多问题。
按照互文性理论要求,译者需要参考香港地铁的英文译名加以改进。
突出问题根据上文的语料统计与分析,发现两大突出问题。
1)英译名称混乱,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翻译方法。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京津两地标准不统一。
如北京地铁英译采用3种方法,即“直译”“直译+音译”“音译”;而天津轨交英译则只使用1种方法,即“音译”。
②即使是北京地铁系统内部,也存在翻译标准混乱的情况。
如:传媒大学站采用直译法,译为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China,而首经贸站和物资学院路站则采用音译法分别译为Shoujingmao和Wuzixueyuanlu;北京大学东门站采用“音译+直译”的方法,译为East Gate of Peking University,而天坛东门站则采用音译方法,译为Tiantandongmen;海淀五路居站和清华东路西口站均采用音译法,分别译为Haidian Wuluju和Qinghuadongluxikou,二者拼写方法存在显著差异;沙河高教园和良乡大学城均采用“音译+直译”法,但分别译为Shahe University Park和Liangxiang Uni-versity Town。
2)天津轨道交通站点一律采用音译法,一部分站点的英译名称对于外国乘客也容易带来困惑,如滨海国际机场(Binhaiguojijichang)、空港经济区(Konggangjingjiqu)、天津站(Tianjinzhan)、财经大学(Caijingdaxue)、周邓纪念馆(Zhoudengjinianguan)、西站(Xizhan)、北站(Beizhan)。
对于不懂汉语的外国游客而言,他们很难理解这些音译名称所代表的站点及其功能。
解决方案参照香港地铁名称的英译方法,京津轨交公示语英译应遵循“通俗易懂,简洁明晰”这个统一的翻译标准。
具体到翻译方法,应当根据具体站点及其功能定位,分别运用直译、音译+直译以及音译这3种翻译方法,使站点的英语译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1)应当采用直译或音译+直译的方法翻译带有特殊功能的站名。
例如:滨海国际机场应当改译为Tianjin BinhaiInternational Airport或Airport(参考港铁译法,简单译为Airport 即可);天津站应当翻译为Tianjin Railway Station;而周邓纪念馆则应译为Memorial to Zhou Enlaiand Deng Yingchao;北站则应译为Tianjin North RailwayStation;天坛东门应译为East Gate of Temple of Heaven。
2)把握好直译的度,不过分直译。
例如:孙河可以音译为Sunhe,而译为Grandchild River则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同理,褡裢坡音译为Dalianpo即可,不必直译为Long Rectangular Bag Slope。
3)把握好音译的度,对于某些表示方位坐标名称的站点,适宜采用音译+直译的方法处理。
例如:惠新西街南口(Huixinxijie nankou)和惠新西街北口(Huixinxijie beikou)的现有音译分别有5个汉语音节,非常拗口,而且不容易分辨具体方位,可以改译成West Huixin Street,South End和West Huixin Street, North End,便于外国友人理解识记;同理,荣京东街(Rongjingdongjie)宜改译为East Rongjing Street,而物资学院路(Wuzixueyuanlu)宜改译为Beijing Wuzi University Road或Wuzi UniversityRoad即可。
Frederick Hale(2013,学术交流)认为,在英式英语中,方位形容?~与被修饰名词的排列顺序较为灵活,如Strat-ford East和East Stratford 的语义是一样的,不会造成歧义;而美式英语中,方位形容词一般置于被修饰名词之前。
因此,建议把北京地铁15号线的关庄(Guanzhuang)站改译为North Guanzhuang,而把地铁八通线的管庄(Guanzhuang)站改译为South Guanzhuang,以示二者区别。
5 结语必须清楚认识到由于翻译标准的混乱,可能会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同时,必须从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的高度统一探讨研究交通公示语英译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这一地区的国际化程度。
统一的翻译标准除了可以提升汉英翻译教学质量,还符合交通部门技术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并且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属性,可以为其他地区的轨道交通公示语英译提供参照依据。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